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核电被称为技术设备、人的群体和组织三类元素的大型经济实体,属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于核电厂而言,安全是核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核电厂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中,难以确定出具体的安全风险目标,在风险和费用之间的权衡存在困难,更不易对事故发展的潜在原因及事故发展的可能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目的,概率安全评价(PSA:ProbabilitySafetyAssessment)的提出,在系统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有力地支持了安全风险的管理决策,保证了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1PSA评价方法

1.1概率论(PSA)方法

引入风险(risk)概论是为了比较和度量危险的大小和它们发生的可能性。PSA方法就是定量对核电厂作出其对环境造成各种风险的计算。PSA具有如下特点:

1)对所有事故谱(初因)进行评介;

2)对所有事故序列进行评价;

3)所有评价定量化。

核电厂PSA分成3个级别。一级,堆芯损坏分析: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的概率方法,对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堆芯熔化的事故序列及其发生频率;二级,源项分析:在一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事故的物理过程和安全壳的行为,计算不同事故释放类型的放射性源项;三级,后果评价;进行释出放射性物质特性、大气扩散程度和剂量评价。PSA评价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初因的确定

首先要分析风险评价历史报告、反应堆运行历史的文件资料以及作为PSA分析对象的核电厂设计资料进行工程判断,从中编制出初因事件的清单。在选择初因的过程中,要确定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需要安全系统的投入以减缓后果并将反应堆带入安全状态。然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类的准则是所需的系统响应和成功准则是否一致。

图1PSA评价流程图

初因事件的选择通常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核电厂的个体情况;参考现存的报告,如EPRI-2230(1982)第三部分:“预期瞬态的发生频率”;参考类似核电厂现存的PSA报告。

在1995年进行的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PSA分析中,确定了一次管道破口、蒸汽传热管破裂、二次管道破裂、丧失蒸汽发生器给水、丧失热阱、丧失厂外电源、PTWS以及瞬态共八大类初因。秦山核电厂目前正在进行的PSA评价的初因事件评选也基本类似。

1.3事件树的建立

对于不同组的初因,核电厂的系统响应是不一样的。在建立事件树时,要了解核电厂为控制产生的能量和放射性危害所必须的安全功能,这些安全功能是由一系列防止堆芯熔化、防止安全壳失效或减少放射性泄漏的动作所组成。表1列出了核电厂典型的安全功能和它们的目的。

在不同的核电厂和不同的初因下,为完成核电厂的安全功能所必须的系统响应是不一样的。分析人员在建立事件树时需要对核电厂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响应有很深的了解。在事件树中还需要考虑操作规程和操作员动作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分析人员分析大

量的有关核电厂设计、系统功能、运行规程的详细资料,并且参考安全分析报告。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其中的保守倾向,需要的时候要进行热工水利计算。

表1核电厂安全功能及其目的

见表

在建立事件树时,需要确定其中的题头事件。一般说来,题头事件的确定对事件树的繁简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可以把作为一个整体的某个前沿系统的一个响应作为一个题头。图2是秦山核电厂PSA蒸汽传热管断裂(SGTR)事件树图。

1.4系统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题头所表示的大多数功能都是由一组系统来完成的。要对事件树进行定量化计算,就要建立详细的系统模型,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描述。

在进行系统故障树分析时,首先要对事件树题头进行分析,

确定所需分析的系统和成功准则。确定了系统之后,还需要划定所分析系统的边界,比如前沿系统与支持系统的接口以及相关系统的相互关系。

在核电厂PSA中,故障树分析是定义系统不希望发生的状态(顶事件),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可以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途径。核电厂PSA故障树的结构图如下:

图2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断裂(SGTR)事件树图

·顶事件:堆芯溶化,或者是某特定功能的失效,或者是某特定系统的失效。

·逻辑关系:反映出管道和仪表简图的逻辑关系,反映出所需的成功准则。

·基本事件:基本事件的分解层次取于数据的收集,在前沿系统故障树中,支持系统的失效可以作为待发展事件来处理,需要考虑人因失效和共因失效。

秦山核电厂安全电源可靠性分析(二)-安全评价师考试.doc

可能的改造方案有两个。方案一:把2271线路就近改接到浙江电网(南湖变电所或嘉兴发电厂),架空线路的距离可减少一半,遭雷击等故障的可能性减小,线路本身的可靠性增加。投资也不大,原架空线路在南湖变电所和嘉兴发电厂之间穿过,大部分原线路还可利用,需要增加一台开关和相应的保护。从电源可靠性分析,原从上海电网引接安全电源,考虑到当时浙江北部电网相对比较弱,220kV变电所少,没有发电厂,安全电源需要独立可靠,所以从上海接。但近几年浙北电网大大加强了,秦山周围增加了220kV跃新变电所,嘉兴电厂、秦山二期、三期相继投入运行,550kV王店变电所也投入运行,浙北电网全网失电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可以从南湖变电所或嘉兴发电厂引接安全电源。这样,浙北电网非常可靠,新线路比原线路可靠,因此,整体可靠性就提

高了。方案二: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从秦山三期接一路220 kV电源,实现两路电源并联运行,克服单电源的缺点。秦山三期距离我厂1 km,所以线路投资少,再增加两台开关和一套保护,投资也不大。此方案使一、二、三期安全电源相互备用,因为二、三期的启动/备用电源也是单电源结构(从220kV跃新变接),可大大增加一、二、三期安全电源可靠性。但此方案要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才成立,因为上海、浙江电网220kV 开环运行,不允许并列运行。如果我们接在上海电网,即使把三期的220 kV拉过来,但不能并联运行,就起不到增加可靠性的作用。第二电源的可靠性分析和对策我厂安全电源的第二电源为:高压厂变和6 kV工作段。正常运行时启/备变带6 kV公用段运行,高压厂变带6kV工作段运行,6 kV工作和公用段的联络开关断开,当启/备变失电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报告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姓名:X X X 学号:0 9 X X X X X X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指导老师:X X

2012 年06月10 日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系XXX 摘要: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这三种能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缓解能源矛盾,除了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外,核能是被公认的唯一实现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即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核能不仅单位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地球蕴藏的铀矿和钍矿资源相当于有机燃料的几十倍。如果进一步实现控核聚变,并在海水中提取氚加以利用,就会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矛盾。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核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安全性再一步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简要回顾核电的发展,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指出核电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关键词:能源核电安全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an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clear Engineering XXX Abstract: Energy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lements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s also expand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supply,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from the three resources of coal, oil, natural gas, three energy is not only a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contradiction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solar, wind, tidal energy and biomass energy renewable resources, nuclear energy is recognized only can achieve large-scal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energy, clean and modern energy economy. Nuclear power units of energy, but also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Global reserve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mineral resources is equivalent to several times of the organic fuel. Further to achiev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and be used to extract tritium in seawater, will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energy supply. However, with a series of nuclear accidents, the safety of nuclear energy and then step been questioned, briefl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and its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参考文本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核电被称为技术设备、人的群体和组织三类元素的大 型经济实体,属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于核电厂而言,安全 是核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核电厂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 中,难以确定出具体的安全风险目标,在风险和费用之间 的权衡存在困难,更不易对事故发展的潜在原因及事故发 展的可能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目的,概率安全评价 (PSA: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的提出,在系 统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有力地支持了安全 风险的管理决策,保证了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1 PSA评价方法 1.1 概率论(PSA)方法

引入风险(risk)概论是为了比较和度量危险的大小和它们发生的可能性。PSA方法就是定量对核电厂作出其对环境造成各种风险的计算。PSA具有如下特点: 1)对所有事故谱(初因)进行评介; 2)对所有事故序列进行评价; 3)所有评价定量化。 核电厂PSA分成3个级别。一级,堆芯损坏分析: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的概率方法,对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堆芯熔化的事故序列及其发生频率;二级,源项分析:在一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事故的物理过程和安全壳的行为,计算不同事故释放类型的放射性源项;三级,后果评价;进行释出放射性物质特性、大气扩散程度和剂量评价。PSA评价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 初因的确定 首先要分析风险评价历史报告、反应堆运行历史的文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991年修改) --------------------------------------------------------------------------------------------- 本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四部分 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实施 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 1引言 1.1概述 1.1.1本规定对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核电厂的质量保证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1.2本规定提出的质量保证原则,除适用于核电厂外,也适用于其他核设施。 1.1.3为了保证核电厂的安全,必须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和每一种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质量保证分大纲。本规定对制定和实施这些大纲提出了原则和目标。各种质量保证大纲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 1.1.4必须指出:在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中(例如在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中),对要达到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的是该工作的承担者,而不是那些验证质量的人员。 1.1.5质量保证大纲应包括为使物项或服务达到相应的质量所必需的活动,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以及为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 1.1.6质量保证是“有效管理”的一个实质性的方面。通过有效管理促进达到质量要求的途径是:对要完成的任务作透彻的分析,确定所要求的技能,选择和培训合适的人员,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创造良好的开展工作的环境,明确承担任务者的个人责任等。概括来说,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提出要求及措施,包括验证需要验证的每一种活动是否已正确地进行,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纠正措施。质量保证大纲还必须规定产生可证明已达到质量要求的文件证据。 1.1.7各部门执行本规定的具体方法(对于整个核电厂和各种工作)可以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本规定所确定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执行程序。还必须指出: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周密制定,便于实施,并保证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两者充分地结合。 1.2范围 本规定对核电厂的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原则和目标。这些原则和目标适用于对安全重要物项和服务的质量具有影响的各种工作,例如设计、采购、加工、制造、装卸、运输、贮存、清洗、土建施工、安装、试验、调试、运行、检查、维护、修理、换料、改进和退役。这些原则和目标适用于所有对核电厂负有责任的人员、核电厂设计人员、设备供应商、工程公司、建造人员、运行人员以及参与影响质量活动的其他组织。 附录I所列的安全导则是对本规定的说明和补充。 1.3责任 1.3.1为了履行保证公众健康和安全的责任,营运单位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本规定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并报国家核安全部门审核。 1.3.2对核电厂负有全面责任的营运单位必须负责制定和实施整个核电厂的质量保证总大纲。核电厂营运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制定和实施大纲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但必须仍对总大纲的有效性负责,同时又不减轻承包者的义务或法律责任。 2质量保证大纲 2.1概述 2.1.1必须根据本规定提出的要求,制定质量保证总大纲,这是核电厂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大纲必须对核电厂有关工作(例如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控制作出规定。每一种工作的控制也必须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PRA又称为概率安全分析PSA,作为一种核安全评价方法,PSA 近年来发展很快。 作为一项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PSA)用于找出复杂工程系统运行中所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估算其发生概率以及确定它们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概率安全评价是由安全性和统计学的概念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概率安全评价(PSA)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 代,最早应用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A.Watson发展PSA的故障树 方法,将其应用于“民兵”导弹的发射控制系统的评估中,并 获得成功。1972年,PSA分析第1次应用于核电站设施上, 里程碑式的报告就是发表于1975年的W ASH-1400,分别用于 一个轻水堆和一个压水堆,开创了对于大型设备的安全进行 定量化描述的阶段。PSA用于工业辐照设备的安全分析开 始于90年代初[1-3],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 1吴德强,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76号出版物—潜在照射的 防护:对所选择辐射源的应用,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2IAEA.Procedures for conductiong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of nu- clear power plants(Level 1):A safety practice,safety series No.50-P-4, IAEA,Vienna.1992.

3IAEA.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safety series No.50-P-10,IAEA,Vienna.1995. 安全评估分为动态和静态,以上可以放在最后 PRA,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sticRisk Assessment) 自1972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应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成功地对核电站的风险进行了首次综合的评价,以定量 的方式给出了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开始使用PRA来支持其管理过程。在“挑战者”事件之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大纲,采用概率评价方法对航天任务进行评价[2],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对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进行评价, ESA(欧空局)的安全评价也从以定性为主转向定量评价,并开发了自己的风险评价程序[3]。PRA正作为许多工程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运行中。 航天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航天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经历了从定量到定性,再到定量的过程。早在50年代,美国

化工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化工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化工行业安全评价报告 第六章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结果24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25 7.1综述25 7.2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25 7.3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26 7.4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26 第八章评价结论29 8.1概述29 8.2综合结论30 附件1: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31 一、评价方法概述31 二、评价单元32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32 四、评价步骤33 附件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4 一、甲苯34 二、丙酮35 三、环已酮37 四、二甲苯39 五、溶剂油42 六、钛白粉43 七、环氧树脂44 八、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44 第 2 页共 4 页

附件3:预先危险性分析47 一、步骤47 二、危险性等级47 三、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48 附件4:危险度评价52 一、危险度评价法概述52 二、危险度评价53 附件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54 一、评价方法简介54 二、评价内容及评价结果汇总55 附件6:现场安全检查表56 附件7:安全检查整改建议62 附件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评估表63 附件9: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分析评价66 一、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66 二、评价单元的确定67 三、评价单元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68 附件10:企业的相关资料73 第 3 页共 4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4 页共4 页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正式版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核电被称为技术设备、人的群体和组织三类元素的大型经济实体,属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于核电厂而言,安全是核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核电厂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中,难以确定出具体的安全风险目标,在风险和费用之间的权衡存在困难,更不易对事故发展的潜在原因及事故发展的可能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目的,概率安全评价(PSA: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的提出,在系统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有力地支持了安全风险的管理决策,保证了核电厂的安

全运行。 1 PSA评价方法 1.1 概率论(PSA)方法 引入风险(risk)概论是为了比较和度量危险的大小和它们发生的可能性。PSA 方法就是定量对核电厂作出其对环境造成各种风险的计算。PSA具有如下特点:1)对所有事故谱(初因)进行评介; 2)对所有事故序列进行评价; 3)所有评价定量化。 核电厂PSA分成3个级别。一级,堆芯损坏分析: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的概率方法,对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堆芯熔化的事故序列及其发生频率;二级,源项分析:在一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事故

化工安全评价综述

安全评价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引言 安全评价工作日见重要,广泛开展安全评价势在必行。安全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安全性评价、危险评价或者风险评价。安全评价即按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危险因素以及损失、伤害程度进行评价。安全评价工作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或是日常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之间也不样。安全评价工作从三方面入手,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及损失程度入手,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并以所设定的危险指数、级别或者概率,对评估对象危险性作量化处理,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安全评价工作责任大,确实如是此,而且做好安全评价,不仅仅有理论基础就可以,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化工生产特点 当今世界,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工业产品。化学工业与农业、纺织、轻工、建筑和国防等工业都有密切联系,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化工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化工生产涉及的危险品多 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满足了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运输、使用中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 ( )化工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严格 现代化工广泛采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条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使化工生产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 )生产规模大型化 采用大型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章 核电厂事故分析基本知识

第3章核电厂事故分析的基本知识 3.1 核电厂事故分析的作用 事故分析是研究核电厂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发生频率,确定事故发生后系统的响应及预计事故的进程,评价各种安全设施及安全屏障的有效性,研究各项因素及操纵员干预对事故进程的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核电厂的放射性释放量及计算工作人员与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 在核电厂设计过程中,事故分析用于选取停堆保护信号,确定停堆参数整定值和停堆延迟时间,确定缓解事故的专设安全设施的参数。 对于设计基准事件的分析是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中必要的一章。分析的目的在于表明该核电厂设计足以控制这些事件的后果,使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不适当的放射性风险。 通过严重事故分析,可以找到核电厂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严重事故分析,还可作为制定应急计划的依据。 3.2核电厂事故分析的方法 事故分析采用确定论及概率论方法,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设计基准事件的分析,以确定论方法为主;严重事故的分析,两种方法并用,侧重于概率论方法。 3.2.1确定论安全分析 从系统及部件失效和损坏,或人员失误的角度,假定事故确定地发生,按照分析问题的要求,选用保守或现实模型以及一系列规则和假设,分析计算整个核电厂系统的响应,直至得到该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保守模型 又称评价模型。在分析中采用的初始条件及各项参数,均须从不利方面加上不确定性。要选用保守的各种关系式及标准,此外还必须考虑四项基本假设。保守模型一般用于核电厂安全审批过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最不利的情况,得出的是事故后果的极限值,给核电厂留有相当大的安全裕度。其缺点是分析所得的事故过程,有时与真实情况相差较远,使工作人员不能了解过程的实际变化。 现实模型 又称最佳估算模型。在分析中采用核电厂的运行参数或参数的平均值,尽量选用接近真实情况的关系式及标准,不考虑不合实际的保守假设。因而所得结果能接近真实情况。现实模型经常用于核电厂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严重事故分析。作为一种尝试,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现实模型分析,在其结果上加上适当裕度,作为代替保守模型或平行于保守模型的一种方法。 在用确定论方法进行事故分析中,所涉及的事故分析程序大致可分成以下六种。 (1)系统分析程序 可以模拟核电厂的一、二回路系统以及稳压器、蒸汽发生器、泵、阀门、燃料元件等设备。具有能计及各种反应性反馈的点堆或一维中子动力学模型,一般在流体力学上是一维的,有些程序堆芯是三维的,程序的规模大,一般有数万至20余万行。总体上分析核电厂在失水事故及各种瞬变过程中系统的响应,是事故分析中最主要的程序,如RETRAN,RELAP5,TRAC等。 (2)堆芯分析程序 或可称之为子通道分析程序,它以系统程序计算的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考虑堆芯内各处

大坝安全评价

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国内外水库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工程安全等级分为3 级: A 级为安全可靠,能按设计条件安全运行; B 级为基本安全,但有缺陷,可在加强监控的条件下运行; C 级为不安全,存在病险隐患。最后综合各专项安全性级别对大坝分类,专项安全性级别均达到A 级的为一类坝; 专项安全性级别达到A级或B 级的为二类坝; 专项安全性级别有一项以上达到C 级的为三类坝。 关键词:安全评价; 风险分析; 病险水库 前言 我国现有8.7 万余座水库,大多建于20 世纪50~70年代,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制约,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等缺陷,加上长期维修养护不够,其中约40%为病险水库。病险水库不仅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而且存在很高的溃坝风险,严重威胁下游公众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病险水库定期开展水库安全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正确的大坝安全评价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降低工程风险和提高工程除险加固措施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1模糊综合分析法 模糊数学将数学引入具有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的各个知识领域中,其关键在于寻求适当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的模糊性。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综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对象指标集与评价集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各评价指标所属隶属度,建立模糊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对模糊矩阵与权重进行模糊运算并归一化处理,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1.1 确定目标集和评价集 大坝模糊综合分析的目标集采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7 个单项,评价集一般采用五级法,其等级用符号表示为: V 1,V 2,V 3,V 4,V 5,依次代表恶 性异常、重度异常、轻度异常、基本正常、正常。各项因素的评价语为: ( V 1,V 2,V 3,V 4,V 5) = ( v 1,v 2,v 3,v 4,v 5) 。其中: 0 < v i < l 表示对上述等级的隶属。大坝的因素层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对于定量指标采用“升半梯形”隶属函数确定指标的隶属度。[1] 1.2 综合评价 根据权向量W 和模糊评价值矩阵R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公式为: B = W·R 式中,运算符“·”为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算子,当W 表示权向量时,上式代表普通矩阵乘积运算[2]。计算时,从最底层( 因素层) 开始,逐层向上综合,最终得到最顶层的目标集向量。如果目标集不满足归一化条件,需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可根据总体评价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大坝安全的总体结论。 2风险评分法 风险分析既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材料、荷载的时空变异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非传统因素,如人为差错、机械故障、上游水库失事等随机事件可能给大坝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垦务局( USBR) 推荐使用现场评分( site rating)法来衡量水库大坝的风险,它是在美陆军工程师团Hagen 的启发下形成,按下式计算: ()j i i SR SR =∑ 式中,()i SR 为第i 因素的评分值。[3] 所考虑的风险可分两类: ①潜在险情,包括库容、水头、隐患、洪水和地震等因素。将各因素构成的险情分成低、中、高、极高4 级,各级从低至高相应赋予风险值。工程的SR 值越高,则表明该工程越危险。②大坝病险,包括工程龄期、建筑质量、渗流态势和结构安全等因素; USBR 把风险分析和评价视为改进安全

《安全技术》之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核电被称为技术设备、人的群体和组织三类元素的大型经济实体,属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于核电厂而言,安全是核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核电厂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中,难以确定出具体的安全风险目标,在风险和费用之间的权衡存在困难,更不易对事故发展的潜在原因及事故发展的可能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目的,概率安全评价(PSA: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的提出,在系统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有力地支持了安全风险的管理决策,保证了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1 PSA评价方法 1.1 概率论(PSA)方法引入风险(risk)概论是为了比较和度量危险的大小和它们发生的可能性。PSA方法就是定量对核电厂作出其对环境造成各种风险的计算。PSA具有如下特点:1)对所有事故谱(初因)进行评介;2)对所有事故序列进行评价;3)所有评价定量化。核电厂PSA分成3个级别。一级,堆芯损坏分析: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的概率方法,对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堆芯熔化的事故序列及其发生频率;二级,源项分析:在一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事故的物理过程和安全壳的行为,计算不同事故释放类型的放射性源项;三级,后果评价;进行释出放射性物质特性、大气扩散程度和剂量评价。PSA评价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 初因的确定首先要分析风险评价历史报告、反应堆运行历史的文件资料以及作为PSA分析对象的核电厂设计资料进行工程判断,从中编制出初因事件的清单。在选择初因的过程中,要确定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需要安全系统的投入以减缓后果并将反应堆带入安全状态。然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类的准则是所需的系统响应和成功准则是否一致。图1 PSA 评价流程图初因事件的选择通常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核电厂的个体情况;

AP1000的ATWS事故概率安全分析

AP1000的ATWS事故概率安全分析 概率安全分析能够对核反应堆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并可对潜在事故定量化。在核电厂安全分析中,作为确定论安全分析的补充可以识别出核电厂设计或运行的薄弱环节。 为了评价AP1000先进非能动型电厂在ATWS事故工况下的安全性能,本文对AP1000的ATWS事故进行了概率安全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论文将ATWS 分成三类:主给水不可用ATWS、安注信号已触发ATWS和主给水可用ATWS,分析了三类ATWS的事故进程和安全功能响应。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类ATWS的事件树。论文建立了缓解ATWS事故的 AP1000相关系统故障树,对故障树的不确定性和人因可靠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地研究了共因失效。 给出了共因失效模型:Alpha因子模型、Beta因子模型和MGL模型在交错试验和非交错试验下的参数估计公式,评价了三种共因失效模型对系统失效概率的影响。论文应用Risk Spectrum软件完成了事故序列和系统故障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AP1000的ATWS事故堆芯损坏频率均值为5.35E-10/ (堆·年),其90%置信度区间下限(5%)为3.70E-12/ (堆·年),上限(95%)为 1.55E-09/(堆·年)。研究给出了系统故障树和事故序列的最小割集及其发生概率;通过堆芯损坏重要度分析得出了风险和安全重要的基本事件;通过堆芯损坏敏感性分析,得到所有人因失误概率为1时,堆芯损坏频率为 2.52E-06/(堆·年),该数值比基准堆芯损坏频率增加了 4710倍,这说明缓解ATWS事故的人因行为是非常重要的;PRHR不可用导致堆芯损坏频率增加了 10.7倍,PRHR是非能动系统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 (1) 1概述 (2) 1.1设立安全评价依据 (2) 1.2设立安全评价范围 (3) 1.3设立安全评价内容 (4) 1.4设立安全评价程序 (4) 2 建设项目概况 (6) 2.1建设单位简介 (6) 2.2建设项目选址及周边环境 (6) 2.3总图及平面布置 (6) 2.4生产工艺流程 (8) 2.5主要设施、设备、装置情况 (17) 2.6主要原材料、产品及其储存系统 (18) 2.7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9) 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0) 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20) 3.2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3) 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4) 3.4固有危险有害程度 (34) 3.5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所存在的部位 (35) 3.6重大危险源辨识 (36) 4评价单元划分和设立安全评价方法 (38) 4.1评价单元的划分 (38)

4.2评价方法的选择 (38) 4.3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和适用的评价单元 (40) 5 定性定量评价 (41) 5.1安全检查表评价 (41) 5.2预先危险性分析 (46) 5.3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 (54) 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9) 6.1 可行性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59) 6.2 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4) 7设立安全评价结论 (66) 7.1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述 (66) 7.2各评价单元评价结果 (66) 7.3 设立安全评价综合结论 (67) 8 附件 (68) 9 附录 (68)

前言 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业主曾长期从事涂料用树脂、乳液、固化剂的研制开发、生产、应用、经营和贸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壮大当地经济总量,增加税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业主决定在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投资建设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丙烯酸树脂、固化剂(TDI加成物)、涂料(塑胶漆、工业烘烤漆、汽车修补漆、水性涂料、印花涂料)等,其年产丙烯酸树脂3000吨、印花涂料1000吨、水性涂料1000吨、汽车涂料1000吨项目,目前已取得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的批准文件、文书。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安全预评价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为落实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委托云浮市君和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设立安全评价工作。 根据新兴县健昌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和企业提供的图纸、资料等的内容,通过对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并提出预防和改善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加强防范,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经营过程本质安全化的目标,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努力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标,使本项目建成后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不仅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时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本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以《安全预评价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8002-2007)和《安全评价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8001-2007)为依据编制而成。

AP1000核电厂SGTR事故概率安全评价

AP1000核电厂SGTR事故概率安全评价 概率安全评价(PSA)不是确定的分析系统对于事故的响应,而是以可靠性工 程和概率风险理论为基础,分析复杂系统的所有可能的事故状态,找到所有可能 发生的事故序列,从而对始发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电厂本身存 在的薄弱环节及潜在事故因素。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SGTR)是核电厂的重要事故之一,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该事故的研究和评价对核电站安全具有较大 意义。本文在阅读了 AP1000自主化标准设计概率安全评价报告、三门核电厂PSAR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及相应的参考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选取非能动先进压 水堆AP1000的蒸汽发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为模型,进行1级概率安全评价。首先,在熟悉AP1000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始发SGTR事故后电厂系统的安全响应动作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过程。 其次,根据SGTR事故进程及AP1000系统的安全响应功能建立SGTR事件树,所建立的事件树全面演绎了事故后电厂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对事件树题头所涉及的系统进行故障树建模,在故障树建模过程中重点介绍共因失效参数模型及共因失效事件组,并对整个事故响应过程中的人员动作进行详细的子任务描述。最后,借助Risk Spectrum程序,对所建事件树和故障树模型进行分析计算,通过故障树定量化得到前沿系统的故障率,并进行故障树最小割集分析,得到导致系 统故障的基本事件的最小组合;通过将故障树结果与事件树联解求得SGTR事故 导致的堆芯损伤频率,并对堆芯损伤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包括重要度分析、敏感性分析及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AP1000的SGTR事故导致堆芯损伤频率均值 为3.95×10-9/(堆·年),其90%置信度区间下限(5%)为6.22×10-11/ (堆·年),上限(95%)为2.71×10-8/ (堆·年);重要度分析表明在F-V割集重要度中,电源支持系统故障是最重要的基本事件;堆芯损伤风险增加因子最大的是再循环过滤器共因失效基本事件;敏感性分析表明人员动作完全失效对堆芯损伤的影响很大,降低人员失效概率对减小堆芯损伤带来的收益不大;在前沿系统中,ADS和IRWST 对堆芯损伤的敏感性最大。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编制说明 (4) 第一章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5) 1.1企业简介 (5) 1.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5) 1.3企业周边环境 (6) 1.4生产装置概况 (6) 1.5公用辅助设施 (9) 1.6定员、班次及年运行时间 (9) 1.7安全管理制度 (10) 第二章生产工艺说明 (11) 2.1工艺流程图 (11) 2.2工艺说明 (11) 第三章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程序 (12) 3.1评价目的 (12) 3.2评价范围 (12) 3.3评价依据 (13) 3.4评价方法选择 (14) 3.5评价单元划分 (15) 3.6评价程序 (15) 第四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4.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17) 4.2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 4.3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 4.4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9) 4.5重大危险源辨识 (19) 第五章生产装置系统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21) 5.1预先危险性分析 (21)

5.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22) 5.4安全检查表 (22) 第六章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结果 (24) 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25) 7.1综述 (25) 7.2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 (25) 7.3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26) 7.4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26) 第八章评价结论 (29) 8.1概述 (29) 8.2综合结论 (30) 附件1: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 (31) 一、评价方法概述 (31) 二、评价单元 (32)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四、评价步骤 (33) 附件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一、甲苯 (34) 二、丙酮 (35) 三、环已酮 (37) 四、二甲苯 (39) 五、溶剂油 (42) 六、钛白粉 (43) 七、环氧树脂 (44) 八、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 (44) 附件3:预先危险性分析 (47) 一、步骤 (47) 二、危险性等级 (47) 三、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48)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

核电厂潜在的危险性:1)核电厂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2 反应堆停闭后会长时间释放衰变热3)反应堆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水4)反应堆功率可能迅速升高。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他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性: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安全文化主动精神。 实质:在电厂内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在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高人员绩效和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人品特性: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自我检查是一种极高人员绩效的工具,常用方法:STAR”stop停止、think思考、act行动、review 检查。 监护:指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检查将要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 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人员访谈、行为观察、文件查阅。 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参考性文件。 核电安全许可证:核电厂厂址安全审查安全批准书、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核电厂退役批准书、操作员执照、高级操作员执照。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指许可证申请者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核安全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和事故报告。 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应急计划是针对应急响应行动制定的文件,是其他应急文件的基础。 应急计划区:为了在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电厂周围划出制定应急计划并做好适当准备的区域。 应急状态分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厂区应急、场外应急。 通用应急水平即又防护行动客避免的剂量。。。。隐蔽10 撤离50 典防护100 临时性避迁(第一个月30 第二个月10)(mSv)永久性在居住寿期内1Sv 核电安全的总目标是建立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民和环境免受危害。用防护目标、核电技术安全目标、核电安全目标的目标的数量指标做补充。核动力厂设计的纵深防御的五个层次: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态的情况很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设计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融化的严重事故4)利用特殊设计设施,进行事故管理5)场外应急设施和措施。 轻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的四道实体屏障:芯块、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和安全壳及安全壳系统 概率安全分析:把整个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结果的逻辑推理与他各个层次的子系统、部件及外界条件等的失效概率联系起来,从而找出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概率论的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建立事件树即进行功能模化,继始发事件后,把各项与安全相关的功能按失效与否逐级开展,就能得到一系列后果不同的事件序列。2)故障树分析:把系统的失效作为分析的目标,由此反推,寻找直接导致这一失效的全部因素。直至毋需再研究其发生的因素为止。 电厂的概率安全分析通常是在三个级别上进行的。一级概率安全分析确定可导致堆芯损坏的事件序列及这些序列的估算频率,可对上述弱点及防止堆芯损坏的的方法提供重要见解。二

安全评价方法与采矿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综述

安全评价方法与采矿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8-03-21T13:10:28.0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陈亚成 [导读] 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巷道系统空间交错,确定起来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更加困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级工程硕士矿业工程专业北京市 100083 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主要的生产力因素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世界80%的工业原料和95%的能源都是矿产资源的物质原料。目前,矿产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就安全评价方法与采矿可视化技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采矿;安全评价方法;可视化技术;研究综述 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巷道系统空间交错,确定起来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更加困难。为了使采矿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矿井下巷道系统的空间布局,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可视化技术绘制三维矿井模型。井下巷道及采场的受力状况和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难以用理论方法计算,并且物理实验的方法也难以再现其过程,可以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描述这些复杂的力学模型的应力分布,真实的再现矿山压力显现的过程,达到可视化的目的。 1安全评价概述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而为防范工程、系统发生安全事故制定防范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评价方法,称之为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有时也被称为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 通常情况下,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以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在于确定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危险程度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同时,在采取防范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接受。 2井下采矿安全生产评价 2.1安全生产评价的重要性 生产安全问题表现较突出,主要有井下采矿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渣、放射性物质、振动废水和噪声等污染,会发生水灾、爆炸、冒顶和火灾等危害和设备事故。因为不同的矿床性质和类型,地质情况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开采条件也随之变化,所以生产模式具有不同的固定性。随着井下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在开发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井下采矿开发生产过程中,必须从地面向地下进行井巷的开掘,属于地下作业,拥有复杂的自然条件,需要矿井通风,存在煤尘水、瓦斯、顶板和火等灾害。 2.1.1矿井通风的重要性 因为井下采矿属于地下作业,所以井下会进入地面空气,掺人有害的煤尘和气体。而且因为地热作用,人体和设备的散热,会蒸发水分,造成井下空气的温度和温度的变化,形成不良的气候条件。不良的气候条件会对井下采矿作业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矿井进行通风。 2.1.2煤尘和瓦斯灾害 井下采矿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为一定的原因,会形成不利的条件,造成煤矿瓦斯和煤尘的产生。如果煤尘和瓦斯同时产生,经过一定的条件作用,会发生煤矿爆炸事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长时间的煤尘吸入,会使采矿人员患上砂肺病,危害采矿人员的身体健康,严重会影响生命安全。 2.1.3顾板灾害、水灾和火灾 矿产资源的井下采掘,如果矿山层的压力过大,就会造成顶板垮落。顶板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会发生顶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采矿工作的进度,减少了矿产资源的经济利益。一旦矿井发生水灾和火灾,不仅会损失矿产资源,打乱工作秩序,还会增加人员的伤亡,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2安全生产评价的制定和实施。 安全评价是对井下采矿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根据上述的矿井生产安全灾害,制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实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保证井下采矿的安生生产工作。安全评价的内容应经过考察和衡量,可以对井下采矿生产中的事故预防工作,作出真实的反映。通过对井下采矿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工作的安全评价,推动采矿工作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评价的方法,必须要简单,而且要容易执行,便于推广。 3可视化采矿技术概述 采矿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及科学管理,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深度和广度也日益增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实现由过去较为枯燥的研究过程到现代可视化的分析研究过程的改变,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巷道系统空间交错,确定起来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更加困难。为了使采矿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煤矿井下巷道系统的空间布局,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可视化技术绘制三维矿井模型。 井下巷道及采场的受力状况和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难以用理论方法计算,并且物理实验的方法也难以再现其过程,可以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描述这些复杂的力学模型的应力分布,真实的再现矿山压力显现的过程,达到可视化的目的。因此,在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4CAD的可视化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 4.1采矿专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井工开采的重要特点是地下作业,生产环节多、工序复杂。井下生产系统包括掘进、提升、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系统,井下生产系统的巷道空间交错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在研究采矿问题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对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的巷道空间位置关系不能完全准确的理解。目前使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采矿工程平面图或采矿工程剖面图,现有资料上很少有三维立体矿井巷道系统模型供研究过程中参考使用,研究人员只能凭想象来领悟巷道三维位置隋况;或者到井下现场参观。到井下现场也只能见到巷道表面现象,而对于三维巷道的空问位置,并不清楚。这些办法都不能有效的解决对三维立体矿井巷道直观、正确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