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详细教案教学内容及时间具体教学过程

授课详细教案教学内容及时间具体教学过程
授课详细教案教学内容及时间具体教学过程

时间的脚印 公开课教案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三)文本链接 关于岩石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

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四)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齐读): 踪迹(zōnɡ)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 帷幕(wéi) 龟裂(jūn)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2.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笔勾画出重要环节。 3.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5.完成下列填空题,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从(“死”的石头上)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石头的颜色不同)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化石)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6.小结: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也是有意义的,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探寻它们,进而为人类造福。 (五)课文精读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讨论明确: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

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第一课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案 执教年级:七年级执教人:重庆市綦江中学王源 一、教材内容: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这章节共3学时, 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掌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8时间的脚印 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 今天老师准备用43分种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本需要两个45分种才能学完的文章。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有)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咱们来个男女生竞赛怎么样?(好!)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有抢答题,有必答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作答,等课结束时,咱们看看是男生得分多,还是女生得分多?(在黑板右边设立男女生积分榜)从现在开始计时,谁愿意帮老师记录这43分钟时间?(许多,指一名)你准备用什么记录这43分钟时间?(用表)这位同学想到了用表记录时间,说明表可以记录时间。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表以外,可以记录时间的还有什么?(学生发言)同学们知道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吗?(知道或不知道)同学们想知道岩石又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吗?(想)今天咱们要用43分钟学的这篇课文《时间的脚印》就是专门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 二、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4分钟) 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拟人)(痕迹、印迹、踪迹) 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大家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抢答(5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学生抢答,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评分。)(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语言: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4、“预习提示”第二段有6个词语,老师再给大家补充6个词语(刨刮、沙砾、掸去、地壳、沉淀、楔形文字)。男女生先商量,然后分别选一名代表必答其中一组中的6个词语。(本题6分)(男女生读,大家评分。)课下大家把这12个词语写在作业本上并且注音解释一下,好不好? 三、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12分钟) ①抢答(2分):看是男生组还是女生组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出共几段?(共31段) ②抢答(2分):看是男生还是女生组最先找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并分别回答出?(共9段:1、5、7、11、13、18、22、24、27) ③抢答(4分):具体分析某一独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对一段加1分,最多4分。不能重复回答。)(教师提示: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的?)

8时间的脚印 省优获奖教案

8时间的脚印 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真的有如此强大的记录历史的力量吗?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发扬科学精神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有生灭过程,这是为什么? 明确: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作者并

时间的脚印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 段。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读得好 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 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 段。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 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 石(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 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 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 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 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 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难点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学法速读法、跳读法、“巧妙裁剪”法。 课时 1课时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 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

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关于岩石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齐读):

“送教上门”教案模板

何庄小学2018-2019学年度“送教上门” 教案 (第五周第1 次) 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王博艺 教学内容:《认识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活动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看看你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三、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认识前后》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

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各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使幼儿通过视觉初步分辨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以及知道表情不同点; 2.使幼儿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以及所代表的基本含义;

《时间的脚印》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 南昌市滨江学校谌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文章丰富的内容,把握灵动的说明结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2.能力目标: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丰富的内容 2.学习说明的结构、语言特色。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PPT展示时钟倒计时的动画,让学生感受时间的踪迹。) 1.(上课起立坐下后,可以用手指放嘴上,或用手放耳边,示意学生用心听钟表秒针运动动画中发出的滴答声。)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答)。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吗? 而后谈感受,并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时间的句子。 学生交流: 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匆匆》) ④.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教师:同学们,时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我们不能让时间停止,但是我们会用各种方法记录时间。现在我们有手表、手机、日历等等先进科学的手段记录时间,那以前的人们怎么记录时间的呢,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古代人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古代的日冕、圭表、沙漏、漏壶、人们也用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等记录时间。) 3.教师:人们感受到的时间,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类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去找寻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全文共2200多字,请同学们用6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全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完成一个任务,课文标题为《时间的脚印》,这是比喻的说法,读完课文后请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拟一个副标题。 (学生可能拟题:“石头记”、“岩石的变迁”、“岩石的奇异功能”、“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本文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 2.教师:这篇文章共有31段,形式上这么散,你们觉得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判断文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散文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思。说明文是介绍读者未知的知识。可见本文是说明文。

送教上门语文、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送教上门语文、数学 教案

龙川县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学会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0、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 1、a、o、e的音、形教学. 2、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a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a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0的发音 二、课前沟通,让孩子不在有紧张心理 三、复习上一个星期教的a 四、教o的发音方法,反复教读,纠正口型, 五、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这两个星期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e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e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四课时 一、复习单韵母a o e 二、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发音 三、学习单韵母a o e的四个声调的练习 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

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读准i、u、u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目标: 1、学会i、u、u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u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读准i、u、u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i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i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第六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u的发音 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语文教案设计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学会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 1、a、o、e的音、形教学. 2、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周 一、教学单韵母a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a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二周 一、教学单韵母o的发音 二、课前沟通,让孩子不在有紧张心理 三、复习上一个星期教的a 四、教o的发音方法,反复教读,纠正口型, 五、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这两个星期的内容 第三周 一、教学单韵母e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e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四周 一、复习单韵母a o e 二、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发音 三、学习单韵母a o e的四个声调的练习 四、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四个调

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周 一、教学单韵母i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i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六周 一、教学单韵母u的发音 二、课前沟通,让孩子不在有紧张心理 三、复习上一个星期教的i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 8.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执教者:新沂市高塘中学王孔云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1.两笔两本(红笔、黑笔,课本、笔记本);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屏幕展示:课前准备(课本笔记本双色笔); 今日赠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齐读三遍: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我们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看图了解陶世龙)。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指生读,明确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请看大屏幕: 1.字词我会读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标出全文的段落序号?并回答共几段? 3.标出全文的独句段?数一数共几段?分别是哪些?在这些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几段? 全班交流:1.字词指生读,每个词齐读三遍并书写;2.全文共31段。3.其中有8个段落是独句段,(1、5、7、13、18、22、24、27),其中5、7、18、22、24、27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把小标题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 (1—4 ) 引出话题:时间漫谈。 第二部分 (5—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第三部分(22—29)石头上的故事。 第四部分(30—31)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 2.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就在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某些地方的岩石又开始了新生的过程。 (1).阅读课文7-18段,找一找岩石经受那些“攻击”,用几个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 (2).课文19-21自然段中,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自主学习3分钟后,全班交流)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7至21自然段。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问题的关键词句。 全班交流反馈: (1).阅读课文7-18段,找一找岩石经受那些“攻击”,用几个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 明确: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山崖裂缝—山崖裂缝—(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堆压形成新的岩石。 (2).课文19-21自然段中,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明确: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3.小组讨论

送教上门语文数学教案

龙川县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送教上门教案

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 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学会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 1、a、o、e的音、形教学. 2、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a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a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o的发音 二、课前沟通,让孩子不在有紧张心理 三、复习上一个星期教的a 四、教o的发音方法,反复教读,纠正口型, 五、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这两个星期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e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e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第四课时 一、复习单韵母a o e 二、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发音 三、学习单韵母a o e的四个声调的练习

送教上门《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一、教学单韵母i 二、课前沟通,激起孩子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学习的准备 四、教i的发音,反复发音纠正口型,多鼓励 五、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王德桧同学的发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反思

《时间的脚印》教学反思 今天给学生上《时间的脚印》,这是一篇说明文,内容不难,我的教学目标锁定在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赏析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导入:时间是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立马有同学举手。宋同学说时间就是金钱,张同学则捧出了她的摘抄本,说:“时间是一匹野马,它奔跑得很快……”我小结,金钱和野马都是看得见的,我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形容时间,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 问:那从标题看,你能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么? 有的学生说时间,然后立马又反应自己说错了,应该是跟时间的痕迹有关。 反思:其实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似乎有些突然。那么我在过渡时,不妨就着学生的疑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一探究竟。而当时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这么做,还默认了学生将时间的脚印作为说明对象作为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 接下来,出示了几张记录时间物品的图片,然后是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词齐读这些比较常规的环节。 接着,我让学生默读阅读提示,然后平板发起提问:本文中有哪些段落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并简要分析。学生进入了默读状态,我提醒他们用笔及时划线。最后小组上传一份统一答案,以供全班展示。这个环节花去的时间比较多,阅读和讨论花去7分钟,展示花去7分钟。 然后出示四个部分的段落大意,让学生结合刚刚找出的过渡段,写出每一部分分别对应第几至几段。 我想传统的让学生划分段落的方式,他们已觉不新鲜。我这样改动一下,会有趣一点,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的提示作用。课堂练习,正好有一道选择题就是说到文章中有很多承上启下短句。 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顺水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然后,带领学生品析了文章的语言,采用的形式是出示文章原句,把用得好的字标成红色,让学生尝试分析把该字换成别字是否好,为什么? 最后,则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个人觉得在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有点臃肿,应该更简洁一点。在备课时,虽然PPT上的内容很多很丰富,但我还是应当进行取舍,使课堂进行得更加流畅,重点更加突出。未必每一节课都要赏析到语言的生动,可以在一个单元开始前,就让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侧重点,这样其它的内容就可以略略带过,这样不仅节约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乏味。

《时间的脚印》

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 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授课类型】略读课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留下它的脚印的。(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自读课文,解答字词。 小组内完成,组内完成不了的,全班解决。 四、研习课文 组内提问,班级展示。 问题示例: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订正: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2.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打基础作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这是本文的难点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之二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请结合课文回答。 学生快速测览课文后回答,教师明确: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这是文章的又一难点,意在培养学生分析

送教上门上门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上学歌》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上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练唱《上学歌》。 教学方法:音乐歌唱法 教学重点:练唱《上学歌》 教学过程: (一)入学教育 (二)学习《上学歌》 学习读《上学歌》 (1)读歌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教师读。 让学生想象太阳、花儿、小鸟。 三、练唱《上学歌》 1、看图:小姑娘在干什么? 2、观察书上图,分别画着什么? 3、教师逐句教唱 四、讲故事《小猫钓鱼》 教后检测:

教学内容:学习天地人 教学目标:1、学会认“天地人”三个字 2、会读“天地人,你我他”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认读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学歌》。 2、和老师一起唱。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天” (1)读,观察象形字“天”的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用“天”练习说话。 (3)老师范读,学生观察模仿发音,练习读。 2、学习“地” (1)看图导出字音:图上画了什么?能用“地”组词吗? (2)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读。 3、识记“人”,指导书写。 (1)怎么记住“天”和“人”的字形? (2)动脑筋,想办法,编顺口溜识记字形。 (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三、巩固练习: 做摘果子游戏,搞一个果子读一个字,用这个字组个词 或说一句话。 四、讲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教后检测: 教学内容:声母和单韵母的拼读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音节。 2、认识3个字,正确读词。 教学重点:拼读音节,认识3个词。 教学过程:一、声母和单韵母的拼读练习。 1、谈话激趣。 2、自由读一读音节,并读出四个声调,先其中的一个音 节组一个词或说一句话。 3、随意抽读音节。 二、看图读拼音认字 仔细看图,读读图上的音节,图上画着谁,在做什么? 2、认读词语:爸爸、妈妈、我 3、指导轻声的读法。 4、用上这三个词和“爱”练习说话。 三、巩固练习: 1、读全文 2、认读生字,看图练习说话。 教后检测: 教学内容:学习声母b p 教学目标:2、学会b p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上门教案 登封市直一初中少林校区

教学内容 认识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难点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主要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看看你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三、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 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三、课堂小结

理论教案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素概念和在体内的作用。 2、了解不同运动项目锻炼中如何加强营养素的补充。 3、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锻炼时的膳食问题。 4、学会运动与营养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锻炼项目对合理营养的需求 教学内容: 一、营养与健康 1、营养的涵义与合理营养 生命的存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命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依赖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新的构成细胞的物质、能源和其他活性物质,而且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这一获得与利用食物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是保证机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2、营养膳食的合理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则是增强机体质量、完善生理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之一。 营养膳食的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求膳食中必须含有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素,而且含量适当,种类互补,全面满足身体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此外,营养的合理性还要求食物是易消化吸收,不含对机体有害成分。 3、营养素概念: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营养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同时也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所以营养与体育锻炼时密不可分的。 二、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 1、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第一重要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酶和激素成分,调节酸碱平衡及全身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供给热能等。机体一旦缺乏蛋白质,首先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肌肉萎缩,甚至贫血,并出现抗病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等现象。 2、脂肪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脂肪在体内构成细胞膜及一些重要组织,参加代谢,供给热量,保护内脏,保持体温,并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 3、糖类在体内的主要作用:糖类在体内的首要作用是供给热能,人体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六十是由糖类供应的。其次还构成组织成分并参与其他物质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营养作用,调节脂类代谢,具有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等功能。机体缺糖使血糖下降,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机能,使其兴奋性下降,反

时间的脚印教案

课题: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熟记文言词意,特殊文言词语和句式,识记作家作品。 2、读懂课文大意,沥青文章的叙事线索。 3、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悟作者寄予其中理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3分钟) 时间是最美丽的,创造万物神奇,沧海桑田;时间是最公正的,帝王将相,过眼云烟;时间是最慷慨,也最无情的,他给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却都无法使他有半分停留。 二、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4分钟) 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拟人)(痕迹、印迹、踪迹) 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大家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抢答(5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学生抢答,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评分。)(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语言: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4、“预习提示”第二段有6个词语,老师再给大家补充6个词语(刨刮、沙砾、掸去、地壳、沉淀、楔形文字)。男女生先商量,然后分别选一名代表必答其中一组中的6个词语。(本题6分)(男女生读,大家评分。)课下大家把这12个词语写在作业本上并且注音解释一下,好不好?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12分钟) ①抢答(2分):看是男生组还是女生组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出共几段?(共31段) ②抢答(2分):看是男生还是女生组最先找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并分别回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