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1.2油脂(2)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同步精品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1.2油脂(2)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同步精品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1.2油脂(2)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油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

2.理解油脂的氢化和皂化反应等概念。

自主预习

1.在酶的催化下,食用油水解生成的和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

收。

2.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和。因此,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

应又称为。

3. 油脂分子的碳链中若含有(填“碳碳单键”或“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

可与氢气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实现由液态油转变为固态脂肪的过程叫

预习检测

1. 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A.甘油

B.植物油

C.硬脂酸

D.油酸

2.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①人类的营养物质②制取肥皂③制取甘油④制备高级脂肪酸⑤制备汽油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4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油脂的水解

条件酸性碱性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方程式

【思考交流】

(1)工业制肥皂流程是什么?

(2)油脂和矿物油性质比较

【归纳整理】

1.1mol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水解生成 mol甘油和 mol高级脂肪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和,称为反应,工业上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制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3. 油脂和矿物油性质比较

【学以致用】

1.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探究活动二:油脂的氢化和氧化

步骤现象

结论

(1)取一支试管,放入3mL溴水。

(2)向(1)中滴入1mL食用油,振

荡并观察现象。

溴水食用油中的烃基含有

【归纳整理】

1.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

肪。由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脂肪的过程,称为,也称。反应的方程式:。

【学以致用】

2. 既能发生加氢反应,又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

A.植物油

B.甘油

C.油酸

D.软脂酸

1.动植物油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而产生一种难闻的“哈喇”味,这是由于油脂发生了下列变化()

A.油脂被水解

B.油脂被氧化

C.油脂被还原

D.油脂加成

2. 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

C.硬水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用热的纯碱溶液可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

3.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 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 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对本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感悟。

自评:

师评:

本节学习中的问题与思考:

年月日

预习检测1.B 2.D

【学以致用】

1. D解析:工业上,为充分分离肥皂及甘油的混合物,常加入细盐粒,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从而加以分解,此种方法叫做盐析。

2.选A。解析:植物油属于油脂,而且含有不饱和键,所以,既能发生加氢反应,又能发生皂化反应;而甘油属于醇,油酸、软脂酸属于高级脂肪酸,均不能发生皂化反应。

随堂检测1.B 2.A。解析:植物油中含不饱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温度越高,纯碱溶液的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油污的水解速率越快,去污效果越好;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易与肥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钙(镁);植物油为油脂,在热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物均溶于水,而矿物油主要为烃类,不与碱反应,液体仍为两层。 3.D

推荐专题 细胞的分化练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必修解析含解析

1.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可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休 C.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赤道板,再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分化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所以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也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B 2.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含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生物学家。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重编程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 B.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带来希望 C.“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将可能被改写 D.他们的实验验证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细胞核重编程主要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正确。肝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可以为器官移植的排斥带来一定的治疗希望,故B正确。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在此恢复了可逆,故C正确。因为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不能验证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故D错误。 3.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最能说明() A.该过程充分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胚胎干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D.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答案】D 【解析】该过程中胚胎干细胞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因此没有体现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故A错误;该过程只能说明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的组织细胞,不能说明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故B错误;移植的细胞分化形成了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故C错误,D正确。 4.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的功能 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答案】A 【解析】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胰腺腺泡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所以胚胎干细胞发育的全能性高于胰腺腺泡细胞;两者的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及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都有差异;但两者的线粒体都能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所以选A。 5.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 B.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C.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 D.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 【答案】D 6. 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 A.草履虫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个体 B.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D.蝴蝶兰的叶肉细胞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幼苗 【答案】D 【解析】细胞全能性为细胞具有发育为新个体的潜能。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即生殖,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A错。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细胞的局部全能

油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

第一节 油脂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根据油脂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理解油脂的氢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会辨识酯的水解与油脂水解的差异。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油脂在保温、供能、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方面的作用,也要知道过量摄入油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 一、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1.概念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结构 (1)结构简式: (2)官能团:酯基,有的在其烃基中可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3.分类 油脂??? 按状态分? ?? ?? 油:常温下呈液态(植物油)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动物油)按高级脂肪酸的种类分? ??? ? 简单甘油酯:R 、R ′、R ″相同混合甘油酯:R 、R ′、R ″不同 4.常见高级脂肪酸

酯和油脂的区别 (1)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酯,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而一般酯类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等。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油是纯净物,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 B.不含杂质的油脂是纯净物 C.动物脂肪和矿物油都属于油脂 D.同种简单甘油酯可组成纯净物,同种混合甘油酯也可组成纯净物 答案 D 【考点】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题点】油脂的相关概念辨析 例2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 ①豆油②汽油③牛油④甘油⑤重油 A.①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 答案 A 解析豆油、牛油是油脂,属于酯类;甘油属于醇;汽油、重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考点】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题点】油脂与酯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链接 全面认识油脂的含义 (1)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油脂 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还有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植物油,都是油酯。油酯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中。 (2)从物质的状态上认识油脂 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称为脂肪,脂肪和油统称为油脂。 (3)从物质类型上认识油脂 从化学成分上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所以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 (4)从相对分子质量认识油脂 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比较大,有几百甚至上千,但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最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问卷调查

高中化学课堂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你的宝贵意见,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根据。客观认真地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请你根据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问卷,做出独立的评价,在此表示感谢! 一、基本信息: 1你所在年级 A 高一B高二C高三 2你的性别A男生B女生 二、关于学科学习 3你喜欢化学这门课吗?A 是 B 否 4你觉得化学这门课难吗?A 不难 B 有点难C非常难 5你是否有课前预习的习惯A 是 B 否 6你在化学课上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 A 10分钟以下 B 10~20分钟 C 20~30分钟 D 30~40分钟 E 40分钟以上 7你对于不懂的题目是如何处理的 A 等老师讲 B 下课问老师C下课问同学D不会就算了 8你的化学作业时怎样完成的A独立完成 B 和同学商量着完成C不完成 三、关于教师 9你的老师使用教案上课吗? A 是 B 否 10你的老师上课准时吗? A 是 B 否 11你认为老师穿着与你的学习效率有关吗? A 是 B 否 原因: 12你认为老师授课语言是否规范 A 是 B 否 13你的老师的方言或口音是否影响你的听讲状态 A 是 B 否 14你认为你的老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否符合课程的要求 A 高于课程要求 B 和课程要求相当C没达到课程要求 15你认为通过老师的讲授,你对所学知识是否有清晰的条理 A 是 B 否 16你认为你的老师授课的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 A 是 B 否 17你认为你的老师专业术语表达是否准确 A 是 B 否 18你的老师在授课时你觉得都采取过哪些方法 A 讲授法 B 启发式教学法 C 课堂讨论法 D 多媒体辅助法 E 实验教学法 F 情景教学法 G 读书指导法H习题巩固法 19你的老师是如何处理书中实验的 A 直接按照书中进行演示实验 B 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C 课下组织研究性小组设计实验探究D其他 20你觉得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A 没什么用,白白耽误时间 B 用处不大,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C可以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便于理解D其他 21你觉得你的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适合你 A 是 B 否 22你觉得你的老师授课容量如何 A 过大 B 适中C过小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习,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

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

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做练习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

【KS5U推荐】专题4.1.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1.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化学奖都与RNA的研究有关,下列哪项不是RNA可能具有的功能() A.信息传递 B.催化反应 C.物质转运 D.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mRNA携带遗传信息,完成信息传递;少数酶分子的化学本质是RNA;TRNA可携带转运氨基酸;RNA不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2.研究发现,mRNA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后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已知某基因片段以下图中乙链为模板转录致病因子,现开发出一种核酸分子药物,能成功阻止该因子在人体内的表达而大大缓解病情,这种药物成份最可能具备的结构简图是() 【答案】A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某物质的合成过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方框A表示的结构为核糖体 B.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C.该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密码子只存在于图中①链上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示为转录过程,其中①是mRNA,②是DNA的模板链,③是DNA的非模板链;方框A表示的结构为RNA聚合酶,A错误;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B正确;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正确;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链上,D正确。 4.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 A.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 D.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 【答案】B 5.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可以从多个起点开始,提高复制效率 B.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都有解旋现象 C.转录是指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D.两过程均可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发生 【答案】C 【解析】A.DNA分子的复制可以从多个起点开始,提高复制效率,A正确;DNA的转录和翻译都是以DNA为模版,都有解旋现象,B正确;转录是指以一条链的一部分为模版合成信使RNA的过程,C错误;真核细胞中,这两个过程均可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这两个过程都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D正确。 6.在下列的转录简式中有()种核苷酸。 DNA:—A—T—G—G— RNA:—U—A—C—C—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答案】B 【解析】在图中DNA单链片段中有3种脱氧核苷酸,RNA中有3种核糖核苷酸,所以在整个转录简式中共有6种核苷酸,B项正确,A、C、D项错误。

立足当下打造中学化学高效课堂

立足当下打造中学化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11-19T15:51:40.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作者:陈昊天[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是要求教学有着新的突破。 陈昊天(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重庆 40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是要求教学有着新的突破。本文从高效课堂的概念出发,在分析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基础上,就如何打造创新型中学化学高效课堂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成要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02-01 一、概述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快速吸收与掌握,进而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选取简单、直接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与接受,课堂效率的提高,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像雅斯贝尔斯说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1] 二、新课改背景下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举措 1.教学起点——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属性 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达到高效[2]。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即将教授内容的属性,然后才可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的选择与调整,做到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叠加,以学生感兴趣的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易启发学生形成问题表象,引发学生质疑,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例如,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学习如果能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元素的发现过程、性质知识等紧密的联系起来,情景化地向学生进行讲授,学生会得到全面的信息,有助于记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发展过程的认知规律。 2.教学过程——优化教与学的策略 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的呈现者,中学生虽已经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仍更喜欢从现象入手而不是接受抽象而深刻的原理知识。鉴于此,教师应先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之间的联系和差距,预测学生可能产生的联想、需要进行的转换和调整,并据此将教学目标设计成特定的情境。例如在讲到生石灰的性质时,涉及到的实验简单而且现象明显,教师可以在讲授时进行相关实验或预先录制实验视频,并在讲授时引出实例----盒饭加热,生石灰在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改变见到不会的知识就去翻教材的传统的学习习惯,培养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而得出结论的学习能力。 3.教学目标与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吸收基本知识和提升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方法基础。从教学起点、过程和目标与评价三个环节提出了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的要点,同时也为实现化学高效课堂描绘了一清晰的骨架。然而,要使化学课堂变得丰满而高效,还需要在教学理念、手段和内容上都要创新。 4.创新课堂设计与组织形式 “教师导,学生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与设计创新化学课堂与组织形式这一途径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以创新课堂设计与组织形式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把一些案例搜集、课堂次序安排、课堂活动等交给学生设计;通过智能化产品,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课堂和课下的学习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高效课堂也就有了基础。[3] 5.创设开放性与探究性教学模式 化学教育秉承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理念,但谈及化学的实践,大多数人认识的就是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即教师演示一下,学生模仿一下,背记操作要点而已。其实化学需要的不仅是实验室中的实践,还需要走进生活生产去实践。比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工业法制备方法时,方程式学生都容易掌握,但关于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不求甚解,故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高温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 这是教材上固有内容,用这个提问让大家进入相关问题的思考状态。 (2)为什么选择煤炭而不是木柴或汽油柴油? 汽油、柴油虽燃烧值高,但是液态燃料易流失很快会消耗掉,成本也过高。这个问题将化学与经济学等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中为了得到目标产物,需要考虑化学反应的诸多因素。 (3)为什么窑炉底部需要有孔道? 炭的燃烧需要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环绕在窑炉体附近,一定程度上阻止氧气与煤炭的接触,窑炉底部有进风口则燃烧更充分。该问题通过化学和物理知识上升到工程问题。 (4)为什么有相当多的石块只有表层变为生石灰而内部仍然是石灰石?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各个区域温度存在重大差异,炉体温度是煤炭反应放热与炉体向外辐射热量的综合效应。这属于化学问题,也是工程问题。 最后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怎样提高石灰石转变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的转换率?这样的示例,即便不到工厂,也在提问和相关示意图等诱导式的讲解中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其实涉及到了化学、物理学、热学以及经济学等问题。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系统的、综合性的。 6.互换课堂角色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4]。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可以尝试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特意给学生发问的空间,甚至用学生质疑式的形式来推进课堂。这种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行动”的体验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推荐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必修 专题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练提升 含解析

1. 某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是C21H x O y 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门冬氨酸(C4H7NO4)、丙氨酸(C3H7NO2)、半胱氨酸(C3H7NO2S)、亮氨酸(C6H13NO2)。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2种必需氨基酸 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该多肽在人的消化道中被完全消化至少需要2种消化液的参与 D.控制该多肽合成的mRNA上至少有3种不同的密码子(不考虑终止密码) 【答案】C 2.据东京电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属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本田真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成功设计合成出目前世界最小的蛋白质,这一成果有助于人类揭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有关世界最小蛋白质的论文刊载在最近一期的美国《结构》杂志上。下列关于最小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最小的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蛋白质由氨基酸链连接而成,氨基酸链曲折重叠形成了蛋白质特有的立体结构 C.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有关 D.这种新合成的最小的蛋白质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间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链,肽链经过一定空间结构的折叠形成一定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变化,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 3.如图是四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 B.上述四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CH2-COOH C.R基中可以有氨基或羧基 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答案】D 【解析】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中至少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而D选项只说明化合物含有氨基和羧基,但它们不一定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正确。 4.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 B.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为蛋白质 C.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无差异性 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但这种改变都是可逆的 【答案】C 5. 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a个链状肽链和b个环状肽链组成,其中链状肽中有m个氨基酸,而环状肽中有n个氨基酸,那么这一蛋白质分子共有肽键的个数是() A.m+n-a B.m+n-a-b C.m+n-b D.m+n-a+1 【答案】A 【解析】根据肽链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肽来说,肽键数=氨基酸数)可知: 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b条肽链,所以应含有的肽键数目为m-a。又因为由n

高中化学知识点—糖类油脂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 [糖类的结构和组成]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2还原: CH2OH-(CHOH)4-CHO + H 2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④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5CH3COOH CH2-(CH):--CHO(五乙酸葡萄糖酯) OOCCH3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分子结构特征分子中不含-CHO 分子中含有-CHO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比葡萄糖甜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如蔗糖甜 化学性质①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与新 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C6H1206 (蔗糖) (葡萄糖) ~C6H1206 (果糖)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 (麦芽糖) 2C6H1206 (葡萄糖) 存在或制法存在于甘蔗、甜菜中2(C6H l005)。+nH2O→ (淀粉) nC l2H22011 (麦芽糖) 相互联系 ①都属于二糖,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蔗糖为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为还原糖 ③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还原新制的Cu(OH)2悬浊液 [食品添加剂] 功能品种 食用色素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胡萝卜素(橙红色)、番茄红素(红色)、胭脂红酸(红色)、苋菜红(紫红色)、靛蓝(蓝色)、姜黄色素(黄色)、叶绿素(绿色)、柠檬黄(黄色) 食用香料赋予食品香味,引人愉悦花椒、茴香、桂皮、丁香油、柠檬油、水果香精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改善口感糖精(其甜味是蔗糖的300倍~500 倍)、木糖醇(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鲜味剂使食品呈现鲜味,引起食欲味精(谷氨酸钠) 防腐剂阻抑细菌繁殖,防止食物腐败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丙酸钙 抗氧化剂抗氧化,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使食物氧化变质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

第02章+复习与测试(测)-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必修1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复 习(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30分) 1.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元素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苏丹Ⅲ染液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可能是蛋白质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胆固醇D.y一般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答案]C

2. 下列是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核酸一定含有C、H、0、N、P元素,磷脂和ATP也含有这些元素 B.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氧元素主要在R基中 C. 脂肪是储能物质,但在动物细胞中也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D. 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是因为相同质量情况下含的能量最高 [答案]A [解析]核酸、磷脂和ATP的元素组成都是C、H、0、N、P,A项正确;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氧元素主要在肽键中,B项错误;脂肪是储能物质,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C项错误;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是:在通常情况下,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D项错误。 3.如图中a、b代表元素,I~Ⅳ是生物大分子,X、Y、Z、W是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共有的元素一定有N、P B.肝脏细胞中的I主要是肝糖原 C.乳酸菌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Ⅱ D.图中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 [答案]A 4.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C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知识点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功的计算 (1)若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则W=Fl。 (2)若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夹角为α,则W=Fl cosα。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对功的理解 1.功是过程量:描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在空间上的累积,它总与一个具体过程相联系。 2.做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如图甲所示,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杠铃没有发生位移,所以举杠铃的力对杠铃没有做功。 如图乙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重力对球做的功为零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它总是与一个具体的过程相联系,因此,功是一个过程量。同时功与具体的某一个力或某几个力对应,学习时要注意是哪一个力或哪几个力的功,以及所对应的过程。

3.功的单位 焦(J),1J=1N×1m=1N·m 4.对公式W=Fl cosα的理解 对公式W=Fl cosα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力F在位移l方向上的分力F cosα与位移l的乘积;另一种是力F与在力F方向上的位移l cosα的乘积。 ★特别提醒 (1)式中F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 (2)式中的l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的方向与l的方向间的夹角。 (3)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l、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思考讨论 1.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做工”一样吗?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重力做功吗?提示:物理学中的“做功”必须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泛指一切消耗脑力和体力的过程,因而有“做工”不一定“做功”,“做功”一定“做工”.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位移方向垂直于重力方向,重力不做功. 2.体育课上,张明踢足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00 N,足球在地上滚动了20 m后停止运动.小芳同学这样计算张明对足球做的功W=Fl=100×20 J=2 000 J.以上功的求法是否正确? 3.不少人认为:人从静止走动起来的动能的增加是地面摩擦力对人做功的结果,因为人是靠地面摩擦力作用而走动起来的,而且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方向与人行走的方向一致,所以摩擦力对人做正功使人的动能增加.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人走路时地面摩擦力对人做功了吗?请你探究分析. 提示:这种说法不对;地面摩擦力对人没有做功. 我们知道:人的走路过程是脚蹬地——抬脚——迈步,脚蹬地时地面摩擦力作用在脚上,但脚没有离地也就没有位移,脚一旦抬起迈步,摩擦力随之消失. 根据功的定义可以断定,无论脚蹬地时还是迈步时,摩擦力做功都等于零.可见人行走前进并非地面摩擦力做功,而是人体内肌肉的力做功的结果.

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发表时间:2019-07-19T11:16:51.3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作者:于晓雄 [导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满足高中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强。 于晓雄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满足高中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强。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82-01 所谓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在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之下,学生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能够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发展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注重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和前提。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 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科学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要克服满堂灌的方法,创设化学情景和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及学校所现有可利用的教学条件等因素。如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哪些资源、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课程教学目标与资源应如何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等。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图书馆并加强与校外的化工企业等的联系,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突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此外,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用好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时教师设下疑问:是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正面回答,这时教师便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并写出了Na与CuSO4的化学方程式:2Na + CuSO4 = Cu + Na2SO4,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硫酸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测被推翻,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你从而发现了钠有哪些性质?这一个一个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地设置疑问,教学环节情景画,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创新意识不断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将引领我不断探索,继续前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参考文献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配套练习(打包)精品课时作业汇总(vip专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全集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生物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C.病毒无细胞结构, 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D.病毒无细胞结构, 脱离细胞的病毒也能进行生命活动 【解析】选D. 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不能生存的事实, 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细胞作为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D项显然不符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如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 各自对应的是( )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解析】选B. 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其中所有的衣藻组成一个种群, 一个单独的衣藻就是一个生命个体. 4.下列不能看作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一只喜鹊 B.培养皿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C.人工合成的病毒 D.池塘 【解析】选C. A项属于个体, B项属于种群, D项属于生态系统, 而C项描述的则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不能看作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5.以下可以包含其他三者的一项是( ) A.个体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群落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知识梳理

第一节油脂 答案:(1)油(液态) (2)脂肪(固态) (3)单甘油酯(4)混甘油酯(5)碳、氢、氧(6)多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 (7)甘油(丙三醇) (8)无色、无味(9)小(10)大(11)难(12)汽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13) 硬脂酸甘油酯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营养素 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成分叫做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六类,统称为六大营养素。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从化学成分上来说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与甘油(丙三醇)反应而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3)油脂的结构 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结构可以表示为,结构简 式中R1、R2、R3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其中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最为常见,油脂中含有的常见高级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 硬脂酸(十八酸)C17H35COOH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9–十八碳烯酸)C17H33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7H31COOH (4)油脂的分类 【例1】下列属于油脂的是( ) 解析: 答案:C 2.油脂的性质

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具有酯的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水解反应。而高级脂肪酸中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此,许多油脂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①水解反应 在酸、碱或酶等催化作用下,油脂均可发生水解反应。1 mol 油脂水解,可以得到3 mol 高级脂肪酸和1 mol 甘油。 a .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酶高级脂肪酸+甘油――→小肠吸收 ――→氧化二氧化碳+水+能量 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如: 这个反应在工业上用于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制取。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 如: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制取肥皂。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盐。 ②油脂的氢化 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以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肪。由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油脂的氢化,也称油脂的硬化。 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称为硬化油。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作为肥皂、人造黄油的原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学设计

《油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 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1.2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1.3情感目标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必修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在化学必修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3、教材处理 整节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书的重点和难点。 建议将本节书分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节着重知识的迁移。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引出油脂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节着重新知识的理解。开始还是以酯的水解反应和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入手,过让学生掌握起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水解反应的概念,不饱和烃的结构特点、 加成反应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的主要知识,因此学生具备进行了本节课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知识的基础。 2、学习方法方面:可以应用实验分析法、对比归纳法,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具 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基础。 5、教学策略: 1、以老师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 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以本节课的设计分组实验为界面,复习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知识。 6、教学准备: 1、实验准备: 药品:食用油、汽油、溴水或碘水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2、多媒体课件:《油脂.ppt》 7、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