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模板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模板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模板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模板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 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 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 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 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

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Q/STB 62.003- 《钢缝超声波探伤检查》

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3.检测人员

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 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3.1.1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 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

4.1探伤仪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 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 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 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 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 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

4.2.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 且任意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 mm 。

4.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 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4.3.1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 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4.3.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4.4超声检测的一般方法

4.4.1扫查覆盖率

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4.4.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 不受此限。

4.4.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不得低于基准灵敏度。

4.4.4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 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4.4.5检测准备

4.4.

5.1所确定检测面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

4.4.

5.2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 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否则应做适当的处理。

4.5系统校准和复核

4.5.1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 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 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4.5.2仪器校准

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1的规定

4.5.3新购探头测定

新探头开始使用前应对探头进行前沿距离、 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 并满足其要求。

4.6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 遇到下属情况应随时对其进行重新核查:

4.6.1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

4.6.2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或灵敏度有变化时;

4.6.3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时;

4.6.4工作结束时。

4.7工作结束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4.7.1 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 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 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

4.7.2 每次检测结束前, 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对距离一波幅曲线的校核应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 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 如幅度上升2 dB, 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4.8超声检测技术等级选择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一般选择B级或按设计图样规定。

4.9试块

4.9.1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 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 不得有大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4.9.2采用标准试块为CSK-ⅠA、CSK-ⅡA、CSK-ⅢA 。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标准要求。

4.9.3检测曲面工件进行检测, 如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W2/4时( W为探头接触面宽度, 环焊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焊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 , 应采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

5.检测面

5.1当检测母材厚度小于46mm承压设备焊缝时,一般采用一种K值探头,利用一次反射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对整个焊接接头进行检测。

5.2检测区域的宽度是焊缝本身, 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的30%的一段区域, 这个区域最小为5mm, 最大为10mm。

5.3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 便于探头的扫查, 其表面粗糙度Ra值应小于

6.3μm, 一般应进行打磨。

5.4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 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

P=2TK 式中; P—跨距, mm T—母材厚度, mm K—探头K值5.5采用直射法检测时, 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

5.6探头K值(角度)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2012年3月 第一节一般知识 一、概念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 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 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1、依据 (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如: ?《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 ?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 ?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 (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4)标准中需要确认的项目,应经确认后方可编入通用工艺如: ?UT耦合补偿的规定; ?检验的时机; ?自行制作的工作试块。 ?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工艺参数等内容应经试验和评审合格后方可使用。 (5)通用工艺中应采用本单位的一些行之有效和做法,如采用探头、专用工艺,但必须进行评审。 (6)通用工艺要求文字简练明确,对经常使用的参数和有关计算应预先计算好,列成图表。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依据的法规标准、透照质量等级、透照母材厚度范围、工件种类、焊接方法和类型等) 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资格、视力等) 3.检测准备要求(检测时机、工件表面状况、钢印标方法等) 4.设备、器材要求(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胶片牌号和类型、增感屏、像质计、暗盒、铅字等) 5.透照方法及相关要求(100%透照或局部透照的要求,焦距选择,一次透照长度,编号方法,像质计和标记的摆放,散射线的屏蔽等) 6.曝光参数及曝光曲线(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 7.暗室处理(洗片方法、胶片处理程序、条件及要求等) 8.底片评定(评片条件、验收标准、像质鉴定、级别评定、返修规定) 9.记录报告(记录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等) 10.安全防护要求 11.其他必要的说明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该通用工艺规程适用于哪类工件或哪种产品的焊缝及焊缝类型等 2.引用标准、法规(技术文件引用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3.检测人员资格(对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超声检测用得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等。主要性能指标有:检测设备规格型号、探头类型、晶片尺寸和频率;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耦合剂型号名称) 5.检测表面制备(对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等) 6.检测时机(指不同材料的被检工件超声检测的时间安排等) 7.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指明进行超声检测时可选择的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方法、检测方向、扫查方式、检测部位范围、仪器时基线比例和灵敏度调整、测定缺陷范围、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等) 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指明检测结果评定所依据的验收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及验收合格级别等) 9.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规定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安全管理规定等) 10.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制定日期(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总则:适用范围、所用标准的名称代号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2.被检工件:工件材质、形状、尺寸、表面状况、热处理状态和关键部位的检测 3.设备和器材:设备的名称和规格,磁粉和磁悬液的种类 4.工序的安排和检测比例 5.检测方法:采用湿法、干法、连续法还是剩磁法 6.磁化方法:通电法、线圈法、中心导体法、触头法、磁轭法或交叉磁轭法 7.磁化规范: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或提升力 8.灵敏度控制:试片类型和规格 9.磁粉探伤操作:从预处理到后处理,每一步的主要要求 10.磁痕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规程适用于哪类构件或部件 2.编制依据:委托书、技术文件盒引用规范、标准等 3.人员要求 4.被检构件或部件状态:包括被检件名称、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状态及表面处理状态。还应指明渗透检测的工序安排 5.渗透检测用得设备仪器及材料:渗透液、乳化剂、去除剂及显影剂的种类和型号 6.渗透检测工艺参数:渗透检测前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渗透液、乳化剂及显影剂的施加方法,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是我公司在制造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射线探伤通用工艺. 本守则依据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 JB/T 4730-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章(适用于压力容器) 1、对射线照相各项技术要求,针对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提供保证射线 探伤工作质量所需遵循的通用工艺方法,本工艺射线探伤法符合 JBT4730.2-2005标准所规定的AB级照相法. 2、射线照相人员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培训、考核所颁发的特 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后,RTⅠ或RTⅠ级以上资格人员担任. 3、射线照相须在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射线照相工艺卡的各项参数进行操 作.“射线照相工艺卡”应由RTⅡ及其以上资格人员逐项填写编制,并经 无损检测责任人批准后使用. 4、射线胶片的使用与暗室处理按“管理制度汇编”暗室工作及制度执行.

5、摄片时机对一般材料,应在焊后12小时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 6、委托探伤的压力容器焊缝必须有委托单位履行的无损探伤申请委托 单,申请单上必须有焊缝外观检验合格的见证和焊接检验员的签名. 7、射线照相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复验,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 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与之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8、射线照相过程中的电离辐射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工业X射线 探伤放射性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9、射线照相的工艺要素和基本步骤: (1)透照方法的确定 (2)探伤编号方法 (3)几何条件的确定 (4)定位标记、识别标记、象质计的选用及摆放; (5)贴片及屏蔽散射线的措施 (6)射线窗口对焦 (7)曝光量的选择及操作 (8)底片质量自检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 1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无损检测内容后,施工单位应办理检测委托,填写《检测委托书》,并依据委托书的要求,实施委托检测,并确定检测部位,作好受检产品、材料、配件等受检部位的识别标记。 2在检测过程中如有与检测相关的变更,施工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检测组,检测组根据变更对检测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3检测准备和实施 3.1检测人员按照每一类检测对象,依据委托书、检测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技术资料,编制工艺卡,确定检测技术参数,。 3.2检测组成员应做好设备、仪器、材料、工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并负责就检测条件(如检测时间、水源、电源、通风、照明、脚手架、安全围护等)与施工单位及时联系,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3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及时作好检测原始记录。 3.4在进行射线检测前,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检测区域内的安全标识和围护,并在施工单位工程部办理入场手续和射线作业许可证(票),检测人员应将此证(票)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4检测结果 4.1检测人员第二天必须根据标准规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及时填发检测报告,作好各种原始记录。 4.2检测责任师对检测数据及评定结果进行校核,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结果有误时,应及时更正,必要时重新检测。 4.3因检测工作量大等原因不能及时填写检测报告时,可先填写《检测结果通知书》,不合格需返修部位以《返修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4.4如有不合格部位的工件应按有关验收规范、标准或技术要求进行扩探,并以《扩探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5底片质量; 5.1所有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5.2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应符合AB级要求:2.0-4.0之间。 5.3底片本底灰雾度D0<0.3。 5.4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应符合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要求。 5.5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伤、斑纹等伪缺陷影像。 5.6资料的归档:所有检测工程结束后,检测报告和底片图纸及各种原始记录应整理交公司存档,若用户需要,也可交用户保管,底片保存期为7年。 5.7随时接受并积极配合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的监督检查,并提供所需的检测资料和相关材料。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 第一篇总则 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一般要求 1.3.1 选择原则 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 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 1.3. 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 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 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 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 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 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射线评片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2013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规范 (1) 3术语定义 (2) 4检测人员要求 (2)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 6检测表面要求 (6) 7检测时机 (6) 8T0FD检测技术工艺 (6) 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6) 8.2检测前准备 (7) 8.3表面盲区确定 (8) 8.4横向缺陷 (8) 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8) 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9) 8.7现场条件要求 (10) 8.8检测准备 (10) 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5) 8.10 检测 (17) 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18)

8.12焊缝检测记录 (18) 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19) 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19) 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19) 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0) 9.4缺陷尺寸测定 (22) 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2) 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6) 11检测流程 (21) 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 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29) 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2) 附件3T0FD检测返修通知单 (37) 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39)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 1.3工件厚度t: 12mm< t < 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 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1.5对于非特种设备的TOFD检测,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引用标准、规范、文件 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0.1?5 -2005 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NB/T4701 3.10 2.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10 2.4《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0 2.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05577:2000) GB/T12604.1 2.6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无损检测工艺的评定

探伤工艺的评定 丁老师及各位前辈好: 我单位最近在接受API换证审核,审核人员提出了无损检测作为一个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中的再确认中对无损检测工艺有没有做评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到这个问题,所以想问问各位老师,对无损检测工艺是不是需要做评定,如果需要,这个评定又该如何做,应该包含哪些东西? 丁:当然需要进行工艺评定,不过在国内未得到重视而已! 具体的方法,与采用的检测方法、技术、评定的标准要求有关,一言难尽呀! 问:这是我自己做的一个评定表,还要附磁探设备的鉴定证书,提升力试块的鉴定证书以及磁粉的鉴定证书和提升力的校准记录。请丁老师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需要修改。 丁:作为评定,一定得有评定依据和检测对象的相关信息。 但,一般体系审核注重有无资料,不太重视资料的正确性。 问:您所说的评定依据该怎么理解?是采用的标准还是? 丁:是评定过程中引用的标准,包括方法标准、产品制造规范和可能的验收规范。 问:方法标准和制造规范可以实施,但是这个验收规范怎么去评定,麻烦您给讲一下! 丁:应达到的检出率和误报率及检测工艺的可靠性POD。 无损检测广义可靠性及其研究方法 文章链接:中国化工仪器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92833101.html,/Tech_news/Detail/338731.html :NDT狭义可靠性 传统理论描述的NDT可靠性,定性地说是指无损检测系统对缺陷的检验能力,从定量角度出发,它通常以缺陷探测概率POD来衡量。 显然,单纯运用POD来衡量的NDT可靠性,是值得商榷的。将缺陷检出来,是讨论检测结果可靠与否的前提条件,磁粉探伤仪其次,还应考虑被检出的缺陷尺寸与缺陷真实尺寸之间相对应的程度,即检测精确度。为此,笔者对常规NDT可靠性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狭义可靠性的概念,它可以定量地表达为缺陷检出概率尸与缺陷检测精确度的平均值S 的乘积,它们通常都是缺陷尺寸的函数,即借助于NDT可靠性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表明,用衡量的NDT狭义可靠性比POD更加能够反映NDT系统的某种不确定性,因此也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然而,式中所反映的NDT可靠性,是在特定的检测环境下检测人员运用某种特定的NDT系统对给定尺寸缺陷的检测结果,所体现的只是NDT系统的检测能力,显然它只能是一种狭义的可靠性。 从更广泛意义上说,NDT的可靠性除了检测系统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这种能力的运用、把握和控制,是NDT综合质量的体现。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 2:NDT广义可靠性 检测系统的能力只能反映NDT可靠性的一个方面。试想,即便某检测系统具备非常强的检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处理制度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壬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all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编制: 会签: 批准: 日期: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

1.适用范围 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及零部件和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本厂采用自动埋弧焊,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焊接方式。母材厚度2~50mm。 2.编制依据 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及图纸设计的规定。 3.射线检测人员:符合JB/T4730.1-2005中5.3和JB/T4730.2-2005中3.1条。 4.设备器材选择 4.1射线检测设备的选择检测用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进行定期检定(校准),并有记录可查。 根据透照工件的厚度和被透照工件的部位及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射线检测设备。射线检测设备以能穿透工件为原则,并希望留有10~20%的余量。如无特殊情况,严禁使用设备峰值。 射线检测设备单位mm X射线机射线最大能焦距最大透照厚度(Fe)XXH2505(气冷)250kv,5.0mA,4min F=600 T=46 XXH3505(气冷)300kv,5.0mA,4min F=600 T=46 4.2胶片类别,本厂使用T2类胶片 4.3增感屏,本厂选用前后屏均为0.01mmPb薄增感屏。 4.4像质计的使用,选用符合系列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像质计选用单位:mm 要求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线直径透照厚度

18 0.063 - 17 0.080 ≤2.0 16 0.100 >2.0~3.5 15 0.125 >3.5~5.0 14 0.160 >5.0~7 13 0.200 >7~10 12 0.250 >10~15 11 0.320 >15~25 10 0.400 >25~32 9 0.500 >32~40 8 0.630 >40~55 7 0.800 >55~85 对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透照应采用JB/T4730.2-2005附录G规定的Ⅰ型专用像质计。 透照方式母材厚度焊缝余高透照厚度 单层透照T 无T T 单面T T 双面T T 单面(有垫板)T 双层透照T 无2T T 单面2T T 双面2T T 单面(有垫板)2T 注:公称厚度取母材厚度,对接接头的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较薄的厚度值,表中T′为垫板厚度。 4.5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4.5.1定位标记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 渗透检测工艺基本步骤: 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 2、施加渗透剂 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 4、干燥 5、施加显像剂 6、观察与评定 7、后清洗及复验 渗透检测的时机选择: 1、机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工序后 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表面处理工艺(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喷丸和研磨)的操作, 渗透检测应在这些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需机加工的,对该加工部位再 次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应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在役工件的渗透检测应去除表面积炭和油漆层。但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 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取决于被检表面的状况(污染程度及粗糙度)。所有污染物都会阻碍渗透剂进入缺陷,清洗污染物的过程中的残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的灵敏度。被检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渗透检测效果。 内容:清理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铁锈、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毛刺、油漆及涂层等液体污染物: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及有机组分的其它液体,强酸强碱及包括卤素在内的有化学活性的残留物

基本要求: 1、任何可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 2、表面准备和预清洗范围:检测部位四周25mm。 ▲通常情况下,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状态,是可以满 足渗透检验要求的。 ▲如果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影响渗透探 伤效果。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如果铁锈、型砂、积炭等物,可能遮盖拒收缺陷迹痕,或对检验 效果产生干扰。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降低渗透探伤 效果;因此,打磨、机械加工后,应进行酸蚀处理。 ▲喷丸后,也应进行酸蚀处理。 注意事项: 防止表面准备和清洗不当,造成缺陷的堵塞。在化学清洗或溶剂清洗时,不应浸、刷,杜绝压力水喷,易造成缺陷的浸润堵塞,残留的液体都会阻碍渗透剂的渗入。 污染物的害处 渗透探伤前,必须清除干净任何可能影响渗透检验的污物杂质,以保证渗透探伤得以成功。 污物的害处,至少有如下几点: ①所有污物,都会妨碍渗透液对受检零件的润湿,妨碍渗透液渗入缺陷,甚至完全堵塞缺陷。 ②所有污物,都会妨碍显像剂对缺陷中的渗透液的吸附,影响缺陷迹痕显示的效果。 ③缺陷中的污物,会与渗透液混合,甚至发生作用,降低渗透液的灵敏度及其性能;有些污物,例如酸和铬酸盐,会影响荧光染料的发光作用。 ④有些污物,会引起虚假显示;有些污物,会掩盖显示;所有污物,都会污染

超声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广西双起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日期:2011年06月01日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采用超声检验方法检测起重机械(包括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等)钢焊缝内缺陷的技术及验收准则。 本标准规定的超声检测技术,适用于检测母材厚度8mm-100mm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接接头;如果检测工艺规程得到合同各方的认可,也适用于母6mm-8mm无衬垫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 本标准所指的焊缝等级:1级是指重要受拉结构件的焊接接头;2级是指一般受拉结构件的焊接接头;3级是指受压结构件的焊接接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要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货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005,ISO9712:1999,IDT)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12604.1,ISO5577:2000,IDT)GB/T18694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探头及声场的表征(GB/T18964-2002,eqv ISO 10375:1997) GB/T1885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GB/T18852-2002;ISO 12715:1999,IDT) JB/T8428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 JB/T921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本公司采用检测标准为JB/T10559-2006、验收规范为《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人员资格 起重机械钢焊缝的超声检测及最终验收结果的评定应由有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来完成。相应等级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完整word版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n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 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 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距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 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透照厚度(W 范围、mm 应识别丝号 丝径(mm 3.3胶片和增感屏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 X 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 后屏为0.03?0.10mm 的铅箔增感屏。. 3.4象质计 3. 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 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 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 钢管环缝 时采用 JB/T4730附录F 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 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 通过 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 (AB 级) 3.3.1 3.3.2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图文稿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 无损检测工艺流程 1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无损检测内容后,施工单位应办理检测委托,填写《检测委托书》,并依据委托书的要求,实施委托检测,并确定检测部位,作好受检产品、材料、配件等受检部位的识别标记。 2在检测过程中如有与检测相关的变更,施工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检测组,检测组根据变更对检测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3检测准备和实施 3.1检测人员按照每一类检测对象,依据委托书、检测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技术资料,编制工艺卡,确定检测技术参数,。 3.2检测组成员应做好设备、仪器、材料、工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并负责就检测条件(如检测时间、水源、电源、通风、照明、脚手架、安全围护等)与施工单位及时联系,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3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及时作好检测原始记录。 3.4在进行射线检测前,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检测区域内的安全标识和围护,并在施工单位工程部办理入场手续和射线作业许可证(票),检测人员应将此证(票)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4检测结果

4.1检测人员第二天必须根据标准规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及时填发检测报告,作好各种原始记录。 4.2检测责任师对检测数据及评定结果进行校核,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结果有误时,应及时更正,必要时重新检测。 4.3因检测工作量大等原因不能及时填写检测报告时,可先填写《检测结果通知书》,不合格需返修部位以《返修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4.4如有不合格部位的工件应按有关验收规范、标准或技术要求进行扩探,并以《扩探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5底片质量; 5.1所有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5.2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应符合AB级要求:2.0-4.0之间。 5.3底片本底灰雾度D0<0.3。 5.4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应符合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要求。 5.5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伤、斑纹等伪缺陷影像。 5.6资料的归档:所有检测工程结束后,检测报告和底片图纸及各种原始记录应整理交公司存档,若用户需要,也可交用户保管,底片保存期为7年。 5.7随时接受并积极配合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的监督检查,并提供所需的检测资料和相关材料。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X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2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射线检测。 1.3焊缝的射线检测除符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及图样的要求。 2、引用标准 2.1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2.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人员资格 3.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3.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3.3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焊缝射线检测要求 4.1射线照相质量要求 压力容器焊缝一般选用AB级照相质量等级。 4.2焊缝表面要求

必须经过外观检查,焊缝表面不规则程度应不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否则应事前加以修整,合格后方能进行射线检测。 4.3射线照相的标记 射线照相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象质计、返修标记(R1、R2 )等标记,所有标记铅字摆齐、位置正确,且标记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4.4射线穿透厚度(TA) 射线穿透厚度:TA=T+T d+h 式中:T——母材厚度,mm; T d——垫板厚度,mm; h——焊缝余高(一般要求实测,若实测有困难则参考后面数据),单面焊余高2mm,双面焊余高为4mm,无余高h为零。 4.5射线照相底片黑度 按JB/T4730-2005的要求,底片黑度1.2~3.5。 4.6象质计 4.6.1板材及Ф>89mm的管材用Ⅰ,Ⅱ,Ⅲ号象质计;Ф≤89mm的管材采用专用象质计,且碳钢材料选用Fe象质计,不锈钢材料选用CrNi象质计。 4.6.2象质计的放置 (1)、线形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被检区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 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 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 《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JB/T4730.1 -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 要求 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检测 4人员资格 4.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 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 mm、间距为0.5 mm的印刷字母。

4.3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 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级或口级 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H级或□级 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 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1检测设备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射线胶片 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 - 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 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 即T1、T2、T3、T4。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观片灯 —95 —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一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 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 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 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 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3、一般要求 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 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射线胶片 3.2.1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2.2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3观片灯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3.2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土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5075 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象质计 3.6.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或孔型像质计测定。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 足GB/T 23901.2的规定 3.6.2象质计的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