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练习沪科版

【练习】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练习沪科版
【练习】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练习沪科版

【关键字】练习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01 知识管理

1.水的物态变化

三种状态: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________态、________态和________态,而且水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________.

物态变化:物理学中,将物质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________.

2.温度

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

摄氏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_____℃.-30 ℃读作________________.

开尔文: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其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

3.温度计及其使用

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规则:(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2)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3)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________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________和________.(4)待示数稳定时,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相平.

02 根底题

1.(上海中考)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 B. 10 ℃

C.40 ℃ D.100 Ω

2.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A.寒暑表B.体温计C.数字式温度计D.温度计

3.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如图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________________.

03 中档题

7.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8.(遵义中考)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

9.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A.-173 ℃ B.-100 ℃

C.273 ℃ D.100 ℃

10.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哪一点是不必要的()

A.了解温度计的量程,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C.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

D.读数时,必须将温度计竖直放置

11.下列关于体温计用法正确的是()

A.直接放置在口腔或腋下测量

B.测量前须拿住体温计上部向下甩几下

C.测量体温前无须先用酒精消毒

D.读数时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2.(厦门中考)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 ℃ B.37.5 ℃

C.38.0 ℃ D.38.5 ℃

13.(多选)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操作不正确的是()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就行

C.用温度计搅动水,为的是让水均匀受热

D.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上表面相平

14.(呼伦贝尔中考)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小明在冬季野营户外生存训练时将冰放入水壶加热,可以观察到: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冰变成了________,继而变成________从壶嘴喷出,当遇到较冷的玻璃板时,________又还原为________,如果将这些水收集起来放入冰箱,则又可以结为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水有________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________的.

17.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 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04 拓展题

18.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 ℃;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8 ℃.若将温度计放在空气中示数为26 ℃,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25 ℃ B.28 ℃

C.24 ℃ D.26 ℃

参考答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知识管理

1.固液气转化物态变化 2.冷热t 摄氏度℃冰水混合物100 零下30摄氏度开尔文开K T=273.15+t 3.(1)热胀冷缩(2)量程玻璃泡(3)浸没容器壁容器的底部(4)液面基础题

1.A 2.C 3.D 4.C 5.38.5 0.1 6.100 零下4.7摄氏度

中档题

7.C 8.D 9.A 10.D 11.B 12.D 13.BCE 14.乙-4 15.量程不同分度值不同体温计上有细弯管16.水水蒸气水蒸气水冰三固态液态气态转化17.右手感觉热些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拓展题

18.B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知识点-最新教育文档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知识点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温度与温度计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知识点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相信通过上面对温度计知识的介绍,同学们都会使用温度计了,温度计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课后练习 1.(2019?滨湖区质检)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2.(2019?连云港岗埠期中)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42℃ 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 D.体温计比较短 3.(2019?郴州中考)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A.-173℃ B.-100℃ C.273℃ D.100℃ 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温度与温度计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

12.1温度与温度计 同步练习题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自主预习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为、液态和,而且水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 2.人们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来准确表示物体的,温度用字母来。越热的物体温度越;越冷的物体则温度越.人们用 作为温度的单位,符号为。 3.人们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中的液体多为汞、酒精和煤油等物质。 随堂练习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读作。 2.(滨州)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 ___(选填“A”、“B”或“C”)。示数为℃。3.如图是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正确的是 ( ) 4.(大连)下列温度中,约为37℃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5.(潜江)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 B.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 C.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课后提升 7.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8.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 作是。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本章讲述温度与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和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本章共分5节: 1.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从水之旅谈起,讲述了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 2.第2节“熔化与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熔化、熔点、凝固) 3.第3节“汽化与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4.第4节“升华与凝华”,介绍了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5.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危害,水资源危机及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②了解物态变化,理解温度的概念;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④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⑤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⑥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⑦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⑧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⑨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⑩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人造“雨”的实验探究,从水的状态是可以循环变化的来认识理解物态变化;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化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3.(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 A.凝固B.升华C.汽化D.熔化 5.(葫芦岛中考)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在AB 段是液态 C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 D .海波在BC 段吸热,温度不变 7.炎热的夏季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A .凝固、汽化、液化、熔化 B .凝固、液化、液化、熔化 C .凝华、液化、液化、熔化 D .凝华、汽化、液化、熔化 8.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 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 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0.对如图所示的情形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结霜是升华现象 B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C .结霜是液化现象 D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b.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 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①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熔点与沸点;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6.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7.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8.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例:衣服冻干了、窗花、雾凇等。 10.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吸热过程。例:干冰融化、樟脑丸消失等。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习题 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化 C. 升 华 D. 凝华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 流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 B. 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3℃ D. 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 将湿衣服展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D.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精细陶瓷以硬度大、耐高温、绝缘性好、有的还有高透光性等特点成为当代新材料之一.下列陶瓷制品中主要利用耐高温这一物理属性的是() A. 陶瓷制成的汽油机火花塞 B. 陶瓷刀具 C. 陶瓷制成的光导纤 维 D. 陶瓷制成的人工膝关节

6.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7.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 B.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 C. 冰块化成 水 D. 山间形成白雾 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 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何处,又落向何方? 其实,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让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 (1)水之旅 实验探究――人造雨 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戴上手套,用勺子靠近壶嘴。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

水;如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可以结冻为冰。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和学生一起学分析云、雨、雪等形成的知识。太阳照射使地面 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滴结冻,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像冰变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melting),固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meltingpoint)。当温度生到冰的熔点(也叫冰点)时,水便从固态逐渐变为液态。 春天到了,冰雪会熔化加热了,水会变为水蒸汽。 水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物质的汽化有 两种方式:其一为沸腾(boiling),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boilingpoint);其二为蒸发(vaporation),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 (2)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19-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 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 B. 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D. 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 将湿衣服展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D.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精细陶瓷以硬度大、耐高温、绝缘性好、有的还有高透光性等特点成为当代新材料之一.下列陶瓷制品中主要利用耐高温这一物理属性的是() A. 陶瓷制成的汽油机火花塞 B. 陶瓷刀具 C. 陶瓷制成的光导纤维 D. 陶瓷制成的人工膝关节 6.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7.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 B.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 C. 冰块化成水 D. 山间形成白雾 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 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 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9.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 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10.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 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 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 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例题】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一、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蜂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 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 . 熔化 B . 汽化 C . 液化 D . 升华 3.(3分)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 ) A . 水凝固时放热 B . 水汽化时吸热 C .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 .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A .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 .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 .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 .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6.(3分)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 温度 B . 熔点 C . 沸点 D . 凝固点 B D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C . 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 蒸发现象 B . 升华现象 C . 凝华现象 D . 凝固现象 12.(3分)(2012?宁夏)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 A . 液化 B . 凝华 C . 汽化 D . 升华 13.(3分)(2012?宜昌)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 ) A . 熔化吸热 B . 汽化吸热 C . 升华吸热 D . 液化放热 14.(3分)(2012?恩施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 物质的初温是40℃ D . 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15.(3分)(2012?沈阳)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6.(4分)如图将冰放入水壶,然后不断加热,观察到冰 _________ 成水,水蒸气遇到冷的钢勺又 _________ 成水(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7.(4分)(2012?泰州)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 _________ 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专项练习

1 温度及温度计 1.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A.立即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一直不变 2.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使用前,用力向下甩时,体温计直管内的水银由于__________会被甩回到玻璃泡中。 3.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体温计水银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外部设计成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所示,为看清体温计液柱的位置,应沿图中________(填“A”“B”或“C”)方向观察。 (第3题)(第4题) 4.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________。 5.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 -1℃ B. -0.5℃ C. 0℃ D. 1℃ 6.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8.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人体温都是38.5℃ B. 甲的体温一定是38.5℃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8.5℃ D. 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8.5℃ 7.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 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需要用力甩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6.9℃ 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 10.请读出如图中甲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乙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物质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物态变化 规律。 3.应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4.会用图像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 二.本章思维导图 三.展示交流 问题1: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共有几种物态变化?哪些物态变化是吸热的,哪些物态变化是放热的?如何判断日常生活现象属于哪种物 态变化?

问题2: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各有什么规律? 如何用图像描述? 问题3:满足什么条件,晶体才能熔化、液态晶体才能凝固、液体才能沸腾? 问题4:举例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快蒸发?如何减慢蒸发? 问题5:针对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我们应该干些什么? 四、典例分析 考点一:如何辨别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例1. (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 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冰雪 融化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 D、严冬,雪花纷洒 仿例练习: 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 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2、(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考点二:如何解答热学中的图像问题 例2.(2017?临沂)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 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习题 (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单选题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2.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B. 福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53℃ C.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 D. 福州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瓶标有“550ml”未开封的矿泉水,其中水的质量约为1kg B. 温水的温度为40℃ C. 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0.1kW D. 北京二环路全长约为2.8km 5.以下是对常见温度值的估计,其中合理的是() 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 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D.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6.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 A. 0℃ B. 4℃ C. 37℃ D. 100℃ 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22℃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220V 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9.如图甲是体温计,此时读数是________℃.图乙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是________℃. 10.使用下列各仪器时利用的原理正确的是() A. 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 液体温度计:被测物体热胀冷缩 C. 试管架夹取试管:省力杠杆 D.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大气压强 二、填空题 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共存的温度是 ________ ℃,如果冰化成水,其体积将 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约为________℃. 13.请将如图所示各仪器的读数填入相应的空格处: 温度计读数 ________ ℃,物块重力 ________ N,纪念币直径 ________cm,电阻箱读 数 ________ Ω.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沪科版)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下列现象属于所学过的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属于_________,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属于_________。 2.有一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首先变成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氨和液态氧的沸点分别 为33C和183C) 3.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________液化而成的。人们在盛夏大汗淋漓,靠汗的_________吸热,使体温不致升高。 4.冬天冻冰的衣服放在室外5C的环境中也能干,这属于_________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雨后柏油路面很快变干是_________现象;冬天,人在室外口中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__现象;储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直至消失是_________现象;夏日早晨草叶上的露水是_________现象。 6.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态. 7..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而形成的.8.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 11.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用塑料袋包装菜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 12.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 13.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 B.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 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 14.当水被烧开时,能看见水面上冒出“白气”,这白气是()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沪科版初三全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B.大雾弥漫 C.露珠晶莹D.霜打枝头 2.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可安装在浴室的电热“防雾镜”,其内部有电热丝。“防雾镜”的“防雾”功能启动时,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华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太子河雾凇B.鸭绿江晨雾 C.渤海湾封冻D.辽西稻田干涸 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放热 C.高压锅中的食物容易被煮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低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凝华现象 5.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 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6.冬天,晒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7.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 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 B.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家里冰箱中形成冰霜;秋天早晨草丛中出现露水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2014年底,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 体温,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 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图中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5、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6、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A、21℃ B、39℃ C、-39℃ D、-21℃ 7、体温计的原理是_________,测量范围是_____,如图表示体温计的一部分, 它的示数是____,这支体温计没有甩就先后用来测了实际温度为35.8℃和38.2℃的两位病 人的体温,则示数分别是____℃和____℃。 8、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9、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示数是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是______℃。 10、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1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12、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3、护士用体温计测量病人体温前,总要用力甩体温计,使水银返回玻璃泡内,是利用了水银具有___;若使用体温计测得高烧患者体温为39℃,不甩体温计直接又测另一正常体温的人,体温计示数为___℃.14、一位年轻护士忙碌中把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后,用该体温计先后夹在甲、乙、丙三人腋下测了体 温.测得读数分别是37.2℃、37.8℃、37.8℃,则关于三人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37.2℃,乙和丙都是37.8℃B.甲和乙都是37.2℃,丙是37.8℃ C.甲是37.2℃,乙是37.8℃,丙可能低于37.8℃D.甲、乙、丙都是37.2℃

临沂市2017届九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原卷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诊断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2. 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B. C. D. 3.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升华 4. 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 A. 水凝固时放热 B. 水汽化时吸热 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5.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6. 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 汽化和凝固 B. 汽化和凝华 C. 汽化和液化 D. 升华和凝华 7. 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B. 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 C. 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 D. 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8. 2015年10月5 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 较小的密度 B. 较小的凝固点 C. 较低的熔点 D. 较低的沸点 9. 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12.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