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部分

SL 88 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3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4.1 气候

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

1

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及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4.3 水体污染源

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4.4 周围环境

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及特性;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

5 水的理化测定项目及方法

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规定进行。

6 浮游生物调查

6.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1、C.2。

6.2 采样

6.2.1 采样点布设

6.2.1.1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2。采样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5。

6.2.1.2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6.2.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 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6.2.2 采样层次

6.2.2.1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 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6.2.2.2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2

6.2.3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6.2.4 采样方法

6.2.4.1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6.2.4.2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6.3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6.4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计数合用一个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

6.5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应鉴定到种,其它种类至少鉴定到属。种类鉴定除用定性样品进行观察外,微型浮游植物需吸取定量样品进行观察,但要在定量观察后进行。

3

4 6.6.1 浮游植物计数 6.6.1.1 计数框行格法

计数前需先核准浓缩沉淀后定量瓶中水样的实际体积,可加纯水使其成30mL 、50mL 、100mL 等整量。然后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迅速吸出0.1mL 置于0.1mL 计数框内(面积20mm ×20mm )。盖上盖玻片后,在高倍镜下选择3行~5行逐行计数,数量少时可全片计数。

1L 水样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01

n 10

N V N =P N V ??………………………………………………(1) 式中:

N ——1L 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 N 0——计数框总格数; N 1——计数过的方格数;

V 1——1L 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 V 0——计数框容积,mL ; P n ——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6.6.1.2 目镜视野法

首先应用台微尺测量所用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的视野直径,计算出面积。计数的视野应均匀分布在计数框内,每片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减,一般为50个~300个,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见表4。

1L 水样中浮游植物的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s n s n 0

C V

N P F F V =

???………………………………………………(2) 式中:

N ——1L 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 C s ——计算框面积,mm 2

F s ——视野面积,mm 2

F n ——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 V ——1L 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 V 0——计数框容积,mL ; P n ——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6.6.2 浮游动物计数

6.6.2.1 原生动物:吸出0.1mL 样品,置于0.1mL 计数框内,盖上盖玻片,在10×2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6.6.2.2 轮虫:吸出1mL 样品,置于1mL 计数框内,在10×1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

品稀释50mL 或100mL ,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6.6.2.4 无节幼体:如样品中个体数量不多,则和枝角类、桡足类一样全部计数;如数量很多,可把过滤样品稀释,充分摇匀后取其中部分计数,计数3片~5片取其平均值。也可在轮虫样品中同轮虫一起计数。

6.6.2.5 计数前,充分摇匀样品,吸出迅速、准确。盖上盖玻片后,计数框内无气泡,无水样溢出。 6.6.2.6 单位体积浮游动物的数量按下式计算

a

s V n

N V V ?=

?…………………………………………………………(3) 式中:

N ——1L 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个/L ; V ——采样的体积,L ; V s ——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 ; V a ——计数样品体积,mL ; n ——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个。 6.6.3 注意事项

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每片结果与平均数之差不大于±15%,否则必须计数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可视为计算结果。

浮游植物计数单位用细胞个数表示。对不易用细胞数表示的群体或丝状体,可求出平均细胞数。浮游动物计数单位用个数表示。

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时可规定只计数上半部分或只计数下半部分。 6.7 生物量的测定

浮游植物的比重接近1,可直接采用体积换算成重量(湿重)。体积的测定应根据浮游植物的体型,按最近似的几何形状测量必要的长度、高度、直径等,每一种类至少随机测定50个,求出平均值,代入相应的求积公式计算出体积。此平均值乘上1L 水中该种藻类的数量,即得到1L 水中这种藻类的生物量,所有藻类生物量的和即为1L 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单位为mg/L 或g/m3。

种类形状不规则的可分割为几个部分,分别按相似图形公式计算后相加。量大或体积大的种类,应尽量实测体积并计算平均重量。其他种类可参照表D1。微型种类只鉴别到门,按大、中、小三级的平均质量计算。极小的(<5μm )为0.0001 mg/104个;中等的(5μm ~10μm )为0.002mg/104个;较大的(10μm ~20μm )为0.005mg/104个。

原生动物、轮虫可用体积法求得生物体积,比重取l ,再根据体积换算为重量和生物量。甲壳动物可用体长一体重回归方程,由体长求得体重(湿重)。无节幼体可按0.003mg 湿重/个计算。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其幼体可用电子天平直接称重。即先将样本分门别类,选择30个~50个样本,用滤纸将其表面水分吸干至没有水痕,置天平上称其湿重。个体较小的增加称重个数。 6.8 结果整理

分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附录A 的表A.6,数量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应随时记入附录A 的表A.7、表A.10中。 7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7.1 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 7.1.1 采样

样品在浮游植物定量采样的同时用采水器采集,采样点布设同6.2.1,采样层次同6.2.2.1,方法

7.1.2 仪器、试剂、步骤

按SL 88的规定执行。

7.1.3 结果整理

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测定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8中。

7.2 “黑白瓶”测定

7.2.1 采样

7.2.1.1 采样点布设

同6.2.1。

7.2.1.2 采样层次

应在水表面和透明度的0.5倍、1倍、2倍、3倍、4倍处分层采样,4倍透明度以下一般不采样。最下一层不超过距库底0.5m的深度。

7.2.1.3 采样方法

采样应在晴天进行。样品应在浮游植物定量采样的同时用采水器采集。各层次应采水样2L~2.5L。

7.2.2 仪器、试剂、步骤

按SL 167的规定执行。

7.2.3 结果整理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结果记入附录A表A.9中。

8 底栖动物调查

8.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3。

8.2 采样

8.2.1 采样点布设

根据不同环境(如水深、底质、水生植物等)特点设置断面和采样点,一般选择代表水域特性的地区和地带,如湖泊的主湖区和湖湾等,水库的库湾、近坝区、消落区、旧河床等,河流的浅滩、深槽、支流、洄水湾等。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多少视环境情况而定。大型水体的采样断面一般为5个~6个,中型水体的采样断面一般为3个~5个,小型水体的采样断面一般为3个。采样断面上直线设点,采样点的间距一般为100m~500m。

除采样断面上的采样点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湖泊、水库的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入水口区、出水口区、中心区、最深水区、沿岸带、厍湾、污染区及相对清洁区等水域设置采样点。

8.2.2 采样次数

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水库采样需在最大蓄水和最小蓄水时进行采样。

8.2.3 定量采样

螺、蚌等较大型底栖动物,一般用带网夹泥器采集。采得泥样后应将网口闭紧,放在水中涤荡,清除网中泥沙,然后提出水面,捡出其中全部螺、蚌等底栖动物。

水生昆虫、水栖寡毛类和小型软体动物,用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采集。将采得的泥样全部倒入塑料桶或盆内,经40目、60目分样筛筛洗后,捡出筛上可见的全部动物。如采样时来不及分捡,则将筛洗后所余杂物连同动物全部装入塑料袋中,缚紧袋口带回室内分捡。如从采样到分捡超过2 h,则应在袋中加入适量固定液。塑料袋中的泥样逐次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适量清水,用吸管、小镊子、解剖针等分捡。如带回的样品不能及时分检,可置于低温(4℃)保存。

6

用不带网夹的采泥器进行定量采样。

8.2.4 定性采样

除用定量采样方法采集定性样品外,还可用三角拖网、手抄网等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采集定性样品。

采样情况按附录A的表A.11做好记录。

8.3 样品的固定和保存

软体动物宜用75%乙醇溶液保存,4d~5d后再换一次乙醇溶液。也可用5%甲醛溶液固定,但要加入少量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还可去内脏后保存空壳。

水生昆虫可用5%乙醇溶液固定,5h~6h后移入75%乙醇溶液中保存。

水栖寡毛类应先放入培养皿中,加少量清水,并缓缓滴加数滴75%乙醇溶液将虫体麻醉,待其完全舒展伸直后,再用5%甲醛溶液固定,75%乙醇溶液保存。

8.4 种类鉴定

软体动物须鉴定到种;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科;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鉴定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时,应制片在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进行,一般用甘油做透明剂。如需对小型底栖动物保留制片,可将保存在75%乙醇溶液中的标本取出,用85%、90%、95%、100%乙醇进行逐步脱水处理,一般每15min更换一次,直至将标本水分脱尽,再移入二甲苯溶液中透明,然后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摆正姿势,用树胶或Puris胶封片。

8.5 计数

每个采样点所采得的底栖动物应按不同种类准确地统计个体数。在标本已有损坏的情况下,一般只统计头部,不统计零散的腹部、附肢等。

8.6 生物量测定

每个采样点采得的底栖动物按不同种类准确称重。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吸水纸上轻轻翻滚,使吸去体表水分,直至吸水纸上没有水痕为止,大型双壳类应将贝壳分开去除壳内水分。软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重;水生昆虫和水生寡毛类应用扭力天平称重或电子天平称重。先称各采样点的总重,然后再分类称重。

8.7 结果整理

将所获得的数据换算成单位面积上的个数(密度,ind/m2)和质量(生物量,g/m2)。再将所有采样点的数据进行累计、平均,算出采样月(季或年)整个水体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并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表附录A的A.6;数量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12中。

9 着生生物调查

只进行定性检查。主要刮取或剥离水中浸没物诸如石块、木桩、树枝、水草或硬底泥等表层藻膜、丝状藻和粘稠状生长物,用鲁哥氏液固定。室内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组成。

9.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4。

9.2 采样

9.2.1 采样点布设

采样点数量依着生生物分布及丰度而定,一般5个~6个。采样点布设在水体的浅水区、沿岸带和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等水域,一些受污染等特殊点也需采样观察。

9.2.2 采样方法

水体中有大量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则采集整株水草,带回实验室。在室内从水草根部起,依次刮取

7

到盛有蒸馏水的样品瓶中,再将基质冲洗干净,冲洗液装入样品瓶中。现场来不及刮样时,可将基质带回室内刮取。

9.3 样品的处理

着生藻类样品的处理:样品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

着生原生动物样品的处理:将样本连同基质分别放入盛有采样点水样的广口瓶内,其中一瓶用鲁哥氏液固定,另一瓶不加固定液,供活体观察用。

9.4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须鉴定到种,其他种类至少鉴定到属。并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附录A的表A.6。10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

10.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5。

10.2 采样

10.2.1 采样点布设

首先测量或估计各类大型水生植物带区的面积,然后选择密集区、一般区和稀疏区布设采样断面和点。采样断面应平行排列,亦可为“之”字形。采样断面的间距一般为50m~100m。采样断面上采样点的间距一般为100m~200m。没有大型水生植物分布的区域不设采样点。

10.2.2 定量采样

挺水植物一般用l㎡采样方框采集。采集时,将方框内的全部植物从基部割取。

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一般用采样面积为0.25m2的水草定量夹采集,采集时,将水草夹张开,插入水底,然后用力加紧,把方框内的全部植物连根带泥夹起,冲洗去淤泥,将网内水草洗净装入编有号码的水草袋内。

每个采样点采集两个平行样品。除去污泥等杂质,装入样品袋内,沉水植物须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10.2.3 定性采样

挺水植物用手采集;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用水草采集耙采集;漂浮植物直接用手或带柄手抄网采集。

定性样品应尽量在开花和(或)果实发育的生长高峰季节采集,采集的样品应完整(包括根、茎、叶、花、果)。

10.3 标本制作

10.3.1 蜡叶标本(干制标本)

在采集到的定性样品中,选择较完整的植物体,剪除枯枝叶及多余部分,用平头镊子将枝、叶、花各部分展开,整齐自然地置于吸水纸上。如果叶有明显的背腹差异,应把部分叶片翻转使其背面向上。枝条较长者要适当折转后铺放。有些粗厚的果实或地下茎,可剖开压放或摘除后另行处理。个体较大的植物,可选择具有分类特性的部位进行压制。对枝叶纤细、质地柔软的植物,应将单株植物体放入水中,整形后依其自然形态用玻璃板或白铁板轻轻托出水面,滴去积水放吸水纸上。

在标本上面盖一层纱布和2层~3层吸水纸,最后将若干夹有标本的吸水纸叠放一起,置标本夹(上下两片木制夹板)中,用绳捆紧加速定形和吸水。前3天应每天换纸和纱布2次,其后每天1次,约一周后可完全干燥。干燥成形的标本取出后,夹在干纸中间或用纸条粘在卡片纸上。

10.3.2 浸制标本

质地柔软的水生植物(如丝状藻),不宜制成蜡叶标本,则用浸制液浸泡。浸制时间视叶色变化而定,一般几天后叶片由绿变褐,再由褐变绿时将标本取出,置5%甲醛溶液或70%的乙醇溶液中保存。如标本过分柔软,可用线将其缚于玻璃棒或玻璃板上。

8

9

写。

10.4 种类鉴定

定性样品趁新鲜时进行鉴定。所有标本要鉴定到种。 10.5 称重 10.5.1 鲜重

一般按种类称重。称重前,洗净,除去根、枯死的枝叶及其他杂质,放干燥通风处阴干。用盘秤或托盘天平称重。要求在采样当天完成。 10.5.2 干重

称取子样品(不得少于样品量的10%),置于10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8 h 或直到恒重,取出称其干重。按下式进行计算:

12

3

M M M M

………………………………………………………(4) 式中:

M ——样品干重,g ; M 1——样品鲜重,g ; M 2——子样品干重,g ; M 3——子样品鲜重,g 。 10.6 结果整理

分析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并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附录A 的表A.6;称重结果随时记入附录A 的表A.13中。

10

(规范性附录)

淡水生物调查常用表格

记录日期:记录人:

记录日期:记录人:

记录日期:记录人:

11

记录日期:记录人:

表A.5 浮游生物采样表

记录日期:记录人:

表A.6 淡水生物名录及其分布表

记录日期:记录人:

注:用下列符号表示分布情况,“-”表示少,“+”表示一般,“++”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12

测定日期:记录人:

表A.8 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记录表

记录人:

表A.9 水体初级生产力“黑白瓶”测定表

采样日期:记录人:

13

14

测定日期: 记录人:

表A.11 底栖动物采样记录表

记录日期:

记录人:

表A.12 底栖动物调查表

记录日期: 记录人:

测定日期:记录人:

15

16 (规范性附录)主要试剂及配制

B.1 鲁哥氏液:称取6g碘化钾溶于20mL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摇动,至碘完全溶解,加蒸馏水定容到100mL,贮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中。

B.2 甲醛溶液:37%~40%,5%,(V/V)。

B.3 乙醇溶液:5%、50%、70%、75%、85%、90%、95%、100%,(V/V)。

B.4 二甲苯溶液。

B.5 甘油。

B.6 树胶。

B.7 Puris胶:用8g阿拉伯胶,10mL蒸馏水,80mL水合氯醛,7mL甘油,3mL冰醋酸配制而成。配制时,在烧杯中加入阿拉伯胶和蒸馏水,置80℃恒温水浴,用玻璃棒搅动。胶溶后,依次加入其他试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以薄棉过滤即成。

B.8 水生植物标本浸制液:用90mL 50%乙醇,5mL 40%甲醛溶液,2.5mL甘油,2.5mL冰醋酸,10g氯化铜混合配制而成。

(规范性附录)

主要器具

C.1 浮游植物调查器具

C.1.1 采水器:水深小于10m的水体可用玻璃瓶采水器,深水必须用颠倒式采水器或有机玻璃采水器,规格为1000mL。

C.1.2 浮游生物网:圆锥形,用25号(孔径0.064mm)筛绢缝制成。

C.1.3 水样瓶:1000mL。

C.1.4 样品瓶:定量样品瓶采用带刻度的30mL或50mL玻璃试剂瓶;定性样品瓶采用30mL~50mL玻璃或聚乙烯瓶。

C.1.5 沉淀器:1000mL圆筒形玻璃沉淀器或1000mL分液漏斗。

C.1.6 乳胶管或U形玻璃管:内径2mm。

C.1.7 洗耳球。

C.1.8 刻度吸管:0.1mL、1.0mL。

C.1.9 计数框:0.1mL(10行×10行,共100格)。

C.1.10 盖玻片。

C.1.11 显微镜:附测微尺。

C.2 浮游动物调查器具

C.2.1 采样工具:采水器(1000mL,5000mL),13号浮游生物网(孔径0.112mm),水样瓶(1000mL,带刻度的30mL或50mL)。

C.2.2 计数器具:沉淀器(1000mL),刻度吸管(1.0mL,5.0mL),计数框(0.1mL,1.0mL,5.0mL),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

C.2.3 其他:电子天平(精度0.0001mg)、乳胶管等。

C.3 底栖动物调查器具

C.3.1 采样工具:带网夹泥器(开口面积1/6m2),三角拖网(开口面积1/6m2),改良彼得生采泥器(开口面积1/16m2或1/20m2),手抄网,普通温度计,深水温度计,酸度计,40目(孔径0.635mm)、60目(孔径0.423mm)的分样筛,塑料桶或盆,塑料袋,样品瓶(30mL~50mL,250mL广口瓶),培养皿,白色解剖盘,吸管,小镊子,解剖针等。

C.3.2 观察器具: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C.3.3 称量工具:托盘天平,扭力天平,盘称,电子天平(精度0.0001mg)等。

C.4 着生生物调查器具

刀片或硬刷,大镊子,小镊子,30~50mL玻璃或聚乙烯瓶,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装样用塑胶桶等。

C.5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器具

C.5.1 采样工具

水草定量夹:开口面积0.25m2,网袋长95cm,网孔3.3cm×3.3cm。

采样方框:1m2(边长lm)和0.25m2(边长0.5m)。

带柄手抄网,水草采集耙,样品袋。

C.5.2 其他:盘秤,普通药物天平,鼓风干燥箱,标本夹等。

17

18

(资料性附录)

浮游生物细胞平均湿重

4

19

20

生物存储构建美国生物资源库

生物存储:构建美国生物资源库 方宇宁/编译 一些规模较大的生物库投资建立了样本跟踪、存储和检索的自动化系统,同时确保样本保存在某个恒 定的温度条件下 ●数据资料丰富的高品质生物样本是未来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但是,获取和存储这些样本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生物库的建设来说,最困难的问题也许还是资金问题。 如今,世界各地的冰柜或橱架上放满了许多人体标本,这就是一般所称的“生物银行”或“生物库”:将各种生物组织保存起来,供以后研究之用。这样的生物库包罗万象,其规模和所涉及的范围无比庞大,有来自普通人群的,有来自手术患者或活检患者的,也有来自刚死亡之人的。有些样本收藏可追溯到几十年前。例如,对原住民基因测序的一绺头发就来自于上世纪2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C·哈登(Alfred C.Haddon)之手。哈顿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许多样本如今都保存在英国剑桥大学。 样本多为干血样或冷冻血样,也包括其他一些机体组织,如眼睛、大脑和指甲等。生物库的样本收集是根据不同需求而有所侧重,例如,以不同人群为基础的生物库收集的干血样本和健康数据用于确定乳腺癌遗传危险因素,而疾病生物库收集的肿瘤样本则用于揭示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形式。 仅储存在美国生物库的组织样本其数量在世纪之交估计已超过了3亿,并以每年2 000万样本的速度在增加。明尼苏达大学生物资源保存中心负责人艾利森·胡贝尔(Allison Hubel)称,根据兰德公司的报告,这些数字很可能被低估了。 即使如此,许多科学家还是提出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在2011年对700多名癌症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47%的研究人员说很难找到他们需要的样本,81%的人称他们的研究范围因此而受到限制,60%的人则表示他们因此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持怀疑态度。 过去,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检查生物标本,或对少数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现如今,他们研究的对象是成千上百个分子,其中包括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等。尤其是以基因组为基础的各种研究正在普及,研究人员需要从中寻找遗传标记,需要更多的样本进行测量。“在过去20年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

淡水生物调查规范.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000 年 7 月

一.浮游植物定量调查 (一)采样点的选择 由于水面大小、水深、水流等条件不同,不同水域的采集点选择也有差别,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一般情况下建议下列位置应设采样点:水库库心区、各湖区的中点、上游、下游、水库大坝附近及库(湖)湾等有代表的区域。 (二)采样层次、采水量及采样次数 ①凡水深不超过二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米处采水。②水深2-10米以内,应于距库底0.5米处另采一个水样。③水深超过10米时,应于中层处增采一个水样。深水湖泊、水库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层次。 采样次数可多可少,有条件时可逐月采样一次,一般情况可每季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未秋初各采样一次。 每一采样点应采水1000毫升,如系一般性调查,可将各层所采水样等量混合,取1000毫升水样固定;或者分层采水分别计数后取平均值。分层采水可以了解每一采样点各层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采得水样后应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即鲁哥氏液)固定(鲁哥氏液配制方法:将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充分摇动,待碘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水即可)。 采水器,各种采水器均可,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一般水深不超过10米可用1000毫升或1500的玻瓶采水器,水更深(如海洋)必须用颠倒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或其它形式的采水器。 (三)沉淀与浓缩 以采水器采得水样后,须经浓缩沉淀方适于研究和保存。凡以碘液固定的水样瓶塞要拧紧,还要加入2-4%的甲醛固定液以利保存。定量水样应放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静置24-36小时后,用内径为30毫米的橡皮乳胶管,接上橡皮球,利用虹吸法将沉淀上层清液缓慢吸出(切不可搅动底部,万一动了应重新静置沉淀),剩下30-50毫升沉淀物,倒入定量瓶中以备计数。为不使漂浮水面的某些微小生物等进入虹吸管内,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时流速流量不可过大,吸至澄清液1/3时,应控制流速流量,使其成滴缓慢流下为宜。 采水时,每瓶上都应贴好标签,写明时间、地点、站号、样品号、水层、温度等内容,同时记录卡片以致备查。 (四)计数 将浓缩沉淀后水样充分摇均后,吸出0.1毫升,置于0.1毫升计数框内(表面积最好20×20平方毫米)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瓶标本计数二片取其平均值,每片大约计算100个视野,但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多少,而酌情增减;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十几个细胞,数50个视野就可以了;如果平均每个视野只有5-6个,就要数100个视野,如平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总之,每片计数的细胞总数应在1000-2000个以上,同一样品的二片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不大于其均数的15%,其均数视为有效结果,否则还必须测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数与相近二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的值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与方法

海南大学2015年实习报告 作者:彭宇飞 教师:黄渤 学院:海洋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 学号: 20122113310028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 一、前言 海洋又称为“蓝色国土”,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丰富的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实施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海域辽阔,从南到北纵跨近44 个纬度,海岸线全长超过32000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超过18000公里,岛屿岸线长约14000公里,邻接大陆的海区从南到北可划分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总面积约470 多万平方公里。在生物学角度上,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无脊椎动物资源、脊椎动物资源和藻类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海洋资源即如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应当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 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在海洋产业大发展的21 世纪,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将是我国“蓝色革命”的主体。海洋环境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合理、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而前提是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故规范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具体内容 1、总体概述 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2763.1—1991 3、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任务 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任务是指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调查的基本程序 4.1调查准备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浮游生物调查1采样 采样点布设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采样点设置数量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 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层次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处,底层水在离泥面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采样方法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 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 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

技术标:XX调查评测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某地公司 2011年某项目 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四月

目录 1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项目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3项目目标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项目规范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投诉处理问题诊断及提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服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3项目质量控制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应标文件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微生物制药技术介绍

微生物制药技术介绍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 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 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工业上生产用菌株都是经过选育过的。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诱变、基因转移、基因重组。

浮游植物取样测定规范

水体浮游植物分析规范 参考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43/T 432-2009 水层设置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混合均匀水体,可以只采表层(0.5m)水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对于深水湖泊,取样的水层可以将取样间隔加大,如0m,10m,20m,50m, 100m。 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现行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为:取水样,500ml,加入5ml鲁格,虹吸到30-50ml,加入1ml甲醛。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1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部分 SL 88 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3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4.1 气候 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

需调查水体形状,总面积、最大面积、最小面积、正常水面,水体长度、宽度、深度,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及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4.3 水体污染源 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4.4 周围环境 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及特性;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 5 水的理化测定项目及方法 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规定进行。 6 浮游生物调查 6.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1、C.2。 6.2 采样 6.2.1 采样点布设 6.2.1.1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2。采样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5。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6.2.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6.2.2 采样层次 6.2.2.1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 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6.2.2.2 浮游动物采样

DB21∕T2150-2013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DB21∕T 2150-2013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XX/T XXXX—XXXX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公布 XXXX - XX - XX实施 公布 (报批稿)

目次 前言II 1范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3 5讲明和其他规定8 附录A(规范性附录)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数据使用的有关讲明13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的规定。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术语和定义,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方法和所依据的海洋生物量值。 本规范适用于辽宁省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公有共用生 物资源造成经济缺失的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8588-2001 渔业资源差不多术语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5919-2010 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9485-2004 海洋工程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SC/T 9102.2-2007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 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阻碍评判技术规程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海洋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藻糖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08药学【际医药贸易】2班黄祖凡0803512219 摘要: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吸水性和防腐能力强,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本文依据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保健作用、提取情况和生产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藻糖;海藻;保健作用 一..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 1.1海藻糖的特性 海藻糖(trechalose,分子量FW378)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a,a11键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不带可游离的醛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双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外加海藻糖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抗逆保鲜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海藻糖已被开发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酶和疫苗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保存。 1.2海藻糖的分布情况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体内的双糖。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海藻糖主要分布在子囊孢子和细胞质中。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

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海洋蔬菜”,即是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苔条、裙带菜、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海藻糖含量高达干重的16%以上。二.海藻糖的保健作用 海藻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 2.1免疫调节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地提高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促进人体外周血中NR细胞的活性等。科学研究表明:海藻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也已证实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降血糖作用 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SG)能使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对小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口服天然降糖活性物质。腹腔注射较低剂量F4(FSG的高纯组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2.3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由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SF)在体外能够直接清除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体内也有显著增强血清和组织中SOD活力。因此,LMSF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方面即在抗氧化作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doc

8.3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 (1)网具 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0.064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076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112毫米。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62.8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 单位:厘米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 1 概念 ①生物资源是指生长在自然界中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植物总称。 ②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有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③生物资源是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等。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百度百科) ④生物资源通常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即可资人类利用的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总和。(论文) ⑤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论文-陶黎新) 2 生物资源的特性 系统性:自然界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整个系统。 可更新行:通过繁殖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状态。 地域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有差异。 周期性:指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分为日、季节、年周期。 有限性:生物可更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的;开发过度将导致整个资源枯竭灭绝,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增值性: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 3 生物资源分类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其中:动物资源包括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海洋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资源、真菌资源等。 3.1动物资源 3.1.1 概念 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生物圈中一切动物的总和。 3.1.2 分类 一、按类群分 1、哺乳类动物资源:哺乳动物是动物世界中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善的动物。 2、鸟类资源:鸟类通常是带羽毛、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3、爬行类动物资源:爬行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一浮游生物调查 1 采样 采样点布设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 采样点设置数量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层次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处,底层水在离泥面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

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采样方法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2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3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持续地利用它就必需掌握其发展规律制定适当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如果不考虑其基本规律盲目行动,特别是不尊重这些规律鲁莽从事,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当前,人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达到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bstract:Biological diversity is a product of natural evolution,and it has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Humans who want to use it continuously should have to master the law of its development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lanning and action plans.If we do not consider the basic laws of the blind, especially when we do not respect these rules anything rash,consequences will be unthinkable. At present,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at people advocate was essentially asking people to take care of the nature of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spect for nature, and stick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ach ambitious goals including the coexistence of modernization and nature and the coexist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Keyword:biological resources biological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前言 当前,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带给人类的宝藏远远不止是那些能够使用的珍馐佳肴,也不止是那些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石油”。人们正在逐渐的发现着生物资源这一新的自然的馈赠。 但是我们应当如何开发这种新生的资源呢?是效法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石油产业上进行的竭泽而渔的野蛮的开发方式,不断开发新的石油井,让这一资源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人类明白终有一天石油将称为过去的名词,但很显然我们对其的依赖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据说世界石油在几百年内将完全枯竭,但我们的汽车,燃油工业却大有在继续运转千年的架势。可以说人类在等,等待石油枯竭的那一天,让事实迫使我们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 规范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报告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资料性附录)场地环境调查报告格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T2018-330 课程名称:生物资源学 总学时数:36 学分:2学分 一、说明 (一)《生物资源学》课程的性质: 《生物资源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资源利用方向的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是介绍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认识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教材:《生物资源学导论》(第一版) 编者:陈集双,欧江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业 (三)《生物资源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资源的概念及其多样性; 2.理解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了解生物资源上的研究与开发。 4.初步具备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资源有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充分体现专业选修课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内容作适当取舍或补充。该课程内容相对复杂,一部分较难懂,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生物资源学导论》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本课程讲授总学时为36学时。

(五)教学建议: 明确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并注重综合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除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对部分章节引入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 (六)考核要求: 本大纲根据《生物资源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教学目标:掌握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学的概念;掌握生物资源的属性;了解生物资源学的发展概况。

(完整版)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一浮游生物调查 1采样 1.1采样点布设 1.1.1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采样点设置数量 1.1.2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1.1.3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1.2采样层次 1.2.1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 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1.2.2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

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1.3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1.4采样方法 1.4.1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1.4.2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2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3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