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二、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一)数字测记模式(简称测记式)

1、全站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2、普通经纬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3、平板仪测图+数字化仪测图模式

4、RTK-GPS数字测记模式

(二)电子平板测绘模式(简称电子平板)

1、测站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2、镜站遥控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3、掌上电子平板模式

(三)地图数字化模式

(1)数字测记法模式:

将野外采集的地形数据传输给电子手簿,利用电子手簿的数据与野外详细绘制的草图,用全站仪或测距仪配合经纬仪测量,电子手薄记录,同时配有人工草图。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电子手簿记录,同时人工绘制标注测点点号的草图,到室内将测量好的数据直接由记录器传输到计算机,再由人工按草图编辑图形文件,并键入计算机自动成图,室内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人机交互编辑、修改,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由绘图仪绘制成图。随着成图软件向实用化发展。开发了智能化的外业数据采集软件,它不仅作单点点位记录,而且记录成图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且有一些记录内容可由软件自动记录,减少了键入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机也初步具备了自动检索编辑图形文件的功能,减免了人工画草图的工作。计算机成图软件能直接对接收的地形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全站仪配合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以及直接利用全站仪内存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

( 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

电子平板测图就是利用电子平板测绘成图系统,把便携计算机与全站仪连接,与传统的平板视距法成图类似,在野外利用电子全站仪测量,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用便携计算机替代大平板,实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工作者在野外实时地在屏幕上进行人机对话,对数据、图形进行处理、编辑,最后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电子平板测绘系统就是在传统数字化成图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数据采集与图形处理在同一环境下完成,实时处理所测数据,具有现场直接生成地形图“即测即显,所见所得”等优点,但对阴雨天、暴晒或灰尘等条件难以适应。另外,把实地图形显示在屏幕上,操作员可根据实地信息直接成图,也可先把点展在图上,一站结束后再成图。在现场对某些实体作简单的编辑、修改,较复杂的工作可回到室内去做,最后通过绘图仪打印输出。

其作业流程如下:

设站→观测数据通讯→便携机成图→编辑修改→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3) 地图数字化模式(又称原图数字化)

如果已有大量的聚脂薄膜图,或者外业仍然采用平板测图,经纬仪+小平板测图方式,要使这些成果进入微机转化为数字化成果,就必须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字化一般有两种方法,较早采用的就是利用数字化仪将图纸矢量化到计算机中;而现在大多利用大幅面工程扫描仪借助扫描矢量化软件直接对扫描图纸进行矢量化,从而得到数字化图形文件。总之,原图数字化的作业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原有图纸,就是原有测绘成果向数字化成果过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传统测图与数字测图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便于对测绘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人员、

仪器设备得到合理配置。

以上三种作业模式各有特点,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针对测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使用的作业方法,合理安排,使成果、成图符合技术标准及用户的要求,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近几年出现了视频全站仪与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快速数据采集设备,使快速测绘数字景观图成为可能。通过在全站以上安装数字相机的方法,可对被测目标进行摄影的同时,测定相机的摄影姿态,经过计算机对数字影像处理,得到数字地形图或数字景观图;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空中或地面激光扫描获取高精度地表及构筑物三维坐标,经过计算机实时或事后对三维坐标及几何关系的处理,得到数字地形图或数字景观图。这种快速测绘数字景观的成图模式可能成为今后建立数字城市的主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站仪、RTK技术等先进测量仪器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地形测量向着自动化与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数字化测图技术正日益成为测绘行业的应用主流,从传统的模拟白纸测图法的经纬仪、电子测距仪采集,到数字化测图的全站仪、GPS采集,以至于航空摄影的空中采集,野外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数字化技术就是信息时代的基础应用平台,就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与再现的关键。数字化测图就就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地物地貌信息转化成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各种各样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与使用的设备与软件、数据源及图形输出的目的有关。但不论就是测绘地形图,还就是制作种类繁多的专题图、行业管理用图,只要就是测绘数字图,都必须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图形输出三个基本阶段。其主要的作业过程由三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图形输出。

(一)数据采集

数字化测图相较于传统的白纸测图,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就是直接利用白纸借助经纬仪、测距仪、地形标尺在野外县城采集,精度低、速度慢。数字化测图实现了无纸化作业,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都就是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测量生成的地形图精度较高,没有图纸的变形影响,更新快捷,便于管理、远程传输与应用。而且对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还可以实现无级缩放,实现一图多用。比如说1:00的地形图,可以缩编成1:1000,1:2000,甚至更小的比例尺的地形图。

地形图、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图形数据或影像数据、统计资料、野外测量数据或地理调查资料等,都可以作为数字化测图的信息源。数据资料可以通过键盘或转储的方式输入计算机,图形与图像资料一定要通过图数转换装置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与处理的数据。在数字测图中,各种信息源数据的采集主要使用以下几个方式:

、野外数据采集

用全站仪或测距仪、经纬仪等大地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并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传输到电子手簿、磁卡或便携机,并现场自动记录。

野外数据采集就就是采集供绘图用的定位信息与绘图信息,就是数字化测图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数字测图数据采集时,依据数据采集的硬件、软件以及作业方式的不同,野外数据的采集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基于全站仪的采集、GPS-RTK采集、航空摄影测量采集。

A、流程:

全站仪→电子手簿(磁卡、便携机)→计算机(人机交互编辑)→生成数字地形图B、特点:

内外业一体化;实时测图;所显即所测;精度高;机动、灵活、易于修改C、电子手簿与计算机的数据通讯的主要方式:

电缆传输;磁卡交换数据;红外线无线通讯。

(1)基于全站仪的采集

全站仪就是数字化测图中常用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它广泛应用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管线测量、变形监测等测量的方方面面。到目前为止,全站仪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野外数字测记模式与内外业一体化作业模式。

野外数字测记模式,即常说的“测记法”,其基本的作业程序就是,使用全基于全站仪的采集站仪野外采集碎部点信息,同时现场绘制地物属性草图,室内对照草图编基于全站仪的采集基于全站仪的采集辑成图。这就是最早的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但到现在,此种采集仍然被广泛应用在数字测图领域。其特点在于,野外的测点采集合成图就是分开进行的。进行野外测量时,只需实时记录地物点的点位信息,其实测点的拓扑关系信息则记录在草图上。在内业成图中,才录入点位的相互关系成图。这种采集方法的优点在于外业较为简单,容易组织施测,缺点就是内业工作量大,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当外业出现漏测、测错的现象时,现场不容易发现。有时需要再次到现场补测。

内外业一体化作业模式,即“测绘法”,就就是指野外利用电子平板实时展绘碎部点的作业方式。内外业一体化具有“所显即所测,实时成图”这一突出特点,可以在观测碎部点之后,现场对照地形地物输入图形成图。在测站,测量员实时对全站仪采集的碎部点数据赋予各种地物地貌属性,实时成图,同时进行各种注记标注以及等高线生成等。室内,只需进行图外整饰,即可输出复核规定格式的图形文件、数据库文件或打印输出各种图件。采用内外业一体化作业模式,真正实现了外业“测”与“绘”的统一,提高了测图效率。另外对于某些地物特征点,可以通过点位间的拓扑关系直绘出,更能提高测图的主动性。

(2)GPS-RTK采集

RTK(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就是借助于GPS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空中所见的GPS 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获得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与站点坐标,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发送给周围的流动站。周围流动站数据处理模块使用动态差分定位方式确定出流动站相对应基准站的位置,然后根据基准站的坐标求出自己的瞬时绝对位置。利用RTK技术可以在基准站周围15km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外,RTK技术可以用于地形测量中的图根控制、低级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等。在空旷地区的数字化测图中,利用RTK的方式,可以直接进行碎部点的采集,不需要建立图根控制点,可以大大节省作业时间,提高测图效率。

(3)航空摄影测量采集

摄影测量与遥感就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与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与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与技术。

摄影测量的野外数据采集就就是通过航摄飞机、无人飞机等载体对作业

区域按既定的计划进行航空摄影获取该区域的航空相片的过程。

利用航空摄影进行数字化测图,可将大量的外业工作转向内业处理,主要包括:资料准备、空三测量、像对定向、立体测图、外业调绘与补测、图形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数据处理与提交等环节。航空摄影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可大大减轻外业测绘的劳动强度,缩短成图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可利用软件直接编绘各种专题图与系列图,并且编图过程中数学精度不会损失;航测生成的数字化产品精度均匀,整体精度较高,特别对于地形复杂或隐蔽性较强的地区更容易保证成图精度。

(4)各种采集方式的比较

全站仪野外数字“测记法”适宜在地物地貌较简单区域的数字化测图,这样每一个跑尺员也就负责她所对应区域的数据采集与草图绘制,施测也就很简单高效,内业处理也很方便。而对于有大片房屋、居民地等复杂环境的大比例尺测图,利用全站仪电子平板的“测绘法”作业模式,就克服了“测记法”的地物关系容易记录不清,发生漏测概率较大,描绘不规则地物、地貌时欠准确,内业处理麻烦的缺点。

“测绘法”可以同步实时成图,所有地物地貌一目了然,不会漏测,测图效率较“测记法”提高30%左右。外业结束后,内业稍加整饰即可出图。RTK方式数据采集由于其精度高、速度快、实施方便、不受地物地貌通视情况限制,在目前的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中,其应用的范围与领域最为广泛。这种采集方式适宜在天空少遮挡的地带进行。在树林、居民地密集的地方,由于卫星遮挡,七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限制。另外RTK方式的这种数据采集目前在内外业同步上还不及全站仪的“测绘法”。当前RTK电子手薄还主要偏重于数据的输入、显示,在人机交互与成图软件的结合方面还有待提高。

如果说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的全站仪采集与GPS-RTK方式采集就是路基,直接接触采集的方式,那么航空摄影测量则就是一种空基,非接触的采集方式。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野外航摄数据采集相较于全站仪与GPS-RTK方式,时效性更强、所能获取的野外数据信息更加充实,对地图细节的描述也更加细致。这种成图方式基本适合各种比例尺的数字化测图。不过,这种成图方式对先期仪器设备、处理软件投入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经济上的考虑,目前主要还就是适合用于中小比例尺的大面积的数字化测图,如1:10000或更小。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特别就是人工不易到达的区域,如高山深谷、戈壁沼泽地区,这种数据采集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方式还主要就是全站仪与GPS-RTK采集,以及两种方式的联合运用。不过,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成本的降低,摄影测量采集将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也代表了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全站仪与GPS-RTK就是比较常用的野外数据采集方式,野外数据采集就是利用仪器(全站仪或GPS-RTK)实地测定地形特征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将这些点位信息自动存储在仪器的内存储存器或者电子手薄中,在传输到计算机中(若野外使用便携机,可直接将点位信息存储在便携机中)。每个地形特征点的记录内容包括点号、平面坐标、高程、属性编码与其她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点号通常就是按照测量顺序自动生成的;平面坐标与高程就是全站仪或GPS-RTK接收机自动解算的;属性编码指示了该点的性质,野外通常只输入简码或不输编码,用草图等形式形象记录碎部点的特征信息,内业可用多种手段输入属性编码;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表明按何种连接顺序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实体,通常采用绘草图或在便携

机上边测边绘来确定。由于目前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高,很容易达到压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所以地面数字测图就是精度最高的一种,就是城镇大比例尺(尤其就是1:500)测图中主要的测图方法。

2、室内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通常采用图形数字化法(即通过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在已有的地图上采集数据)或航测法(即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或遥感手段获取地表影像,从影像上采集地形点的绘图信息数据)

(1)图形数字化法

对于已有纸质地形图的地区,如果纸质地形图现势性好,图面表示清楚、正确,图纸变形较小,则数据采集可在室内通过数字化仪或者扫描仪在相应数字化软件的支持下进行。

①手扶跟踪数字化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原理

采用电磁感应元件制作,在数字化平板的表层下有相互垂直的x与y两组栅格线,作为测量x与y方向坐标值的依据;鼠标器内设有一个圆形线圈,线圈发射正弦交流信号,栅格线接受线圈的发射信号,通过对鼠标器下方附近栅格线感应信号的处理,即可确定线圈中心在平板上的坐标,其坐标值就是相对于零栅格线的坐标值。

用数字化仪对原地形图的地形特征点逐点进行数据采集(与野外测图类似),对曲线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将地图平放在数字化仪的台面上,用一个带十字丝的游标,手扶跟踪等高线或其她地物符号,按等时间间隔或等距离间隔的数据流模式记录平面坐标,或由人工按键控制平面坐标的记录,高程则需由人工从键盘输入。

利用原图数字化采集的数据,应考虑图纸的伸缩变形与平面坐标的变换。

数字化仪坐标系的坐标→地图坐标系的坐标

通过四个定向元素确定,即x、y坐标的平移值、旋转角与长度比。通常在图幅内选择3~5个均匀分布的已知点(或四个图廓点)作为定向点。定向元素可以按间接平差原理求出。

影响图形数字化采集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仪器本身的硬件误差、人为的采样误差、图纸伸缩变形及定位误差等。

图形数字化的方法

图形数字化的具体步骤如下:

(a)固定图纸

(b)检查设备、开机

(c)地图定位

(d)菜单定位

(e)地图符号的数字化

(f)全图数字化结束后,应再次数字化四个图廓点或选定的控制点,以检核数字化成果的质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所获取的向量形式的数据在电脑中比较容易处理;缺点就是速度慢、人工劳动强度大。用数字化仪数字化得到的数字化图的精度一般低于原图,加上作业效率低,这种数字化的方法正在逐步丧失数字化方法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就是扫描屏幕数字化。

②扫描屏幕矢量化

扫描仪简介

按色彩辐射分辨率分为:黑白扫描仪与彩色扫描仪

按照仪器的结构分为:滚筒式与平台式扫描仪

数据形式:扫描区域内每个象素的灰度或色彩值,属于栅格数据。

扫描仪可快速获取原图的数字图像(一幅图只需几分钟),利用平台式扫描仪或滚筒式扫描仪将地图扫描得到栅格形式的地图数据,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要通过矢量化软件处理才能得到地形图的绘图信息。从图上采集时通常只采集各地物要素的平面位置,不采集其高程值,高程值通常作为属性数据进行输入。通过扫描仪生成的地形图要能精确地由绘图仪输出,方便地提供给规划设计、工程CAD与GIS使用,关键问题就是必须具有功能完善、方便使用的地形图扫描矢量化软件,方能快捷地完成扫描栅格数据向图形矢量数据的转换。与手扶跟踪数字化相比效率很高。就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

扫描栅格数据及其矢量化

利用扫描仪得到的地形图信息就是按栅格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的,相当于将扫描范围的地形划分为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象元的位置由所在的行列号确定,象元的值即扫描得到的该点色彩灰度的等级(或该点的属性类型代码),称为象素。

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能方便地提取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及各类地物实体的空间位置、长度、面积等信息,以供使用,或用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图。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用点、线、面等基本信息要素来精确表示各类地形实体,这种数据结构称为矢量数据结构。

一条曲线就是通过一系列带有x,y坐标的采集点给出的,点位越密,表示的曲线越精确,计算机绘图时可以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并拟合,绘制出平滑曲线。

特点:速度快;精度低于原图;数据为栅格数据;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屏幕数字化,可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

(2)航测法

90年代就是我国航测法成图由传统方式转向数字化方式的变革时期,城市GIS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也开始采用航测数字化测图的手段。很多生产、科研与教学单位都在积极进行航测数字化测图的研究,原有的精密立体测图仪逐步改造成数字测图仪,已出现的各种数字测图软件与数字地图编辑软件正处于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针对数字化生产中出现的技术规范、上下工序衔接、归档、质量保证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与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为提高航测数字化测图的质量与速度奠定了基础。

航测法就是以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手段采集信息数据。以航空摄影像片作为数据源,在解析测图仪上采集地形特征点,自动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过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数字地形图。A、过程:航片(像对)→解析测图仪→计算机→数字地形图。B、应用:大面积范围;环节较多,小单位难以实现;集团化生产较为理想。

航测法采集地形数据,就是指利用航空摄影测量原理,在解析测图仪上恢复摄影光束,建立与实地完全相似的立体模型,在立体模型上采集地形元素,把各类点、线、面数据以符号(SYMBOL)与线型(LINETYPE)记录其性质,以三维坐标(XYZ)记录其空间位置,存储在数据文件中,然后经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最后形成地图。但由于精度原因,航测法在大比例尺中(1:500)测图中受到一定限制,目前该法已逐渐被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所取代。

数字测量系统就是基于影像数字化仪、计算机、数字摄影测量软件与输出设备构

成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就是摄影测量、计算机立体视觉影像理解与图像识别等学科的综合成果,计算机不但能完成大多数摄影测量工作,而且借助模式识别理论,实现自动或半自动识别,从而大大增强了摄影测量的自动化功能。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大致作业过程:将影像扫描数字化,利用立体观测系统观测立体模型(计算机视觉),利用系统提供的一些列量测功能——扫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管理、数字定向、立体显示、地物采集、自动提取(或交互提取)DTM(数字地面模型)、自动生成正射影像图等,使量测过程自动化。

从数字化或数字影像出发,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字影像进行处理与加工,以获得地图信息。数字测量系统对影像处理过程: 自动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提供地形信息:定向(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影像匹配、DEM数据内插。生成正射影像并进行地物目标提取,提供图形信息:数字影像纠正(得到DOM)、地物目标提取。影像自动识别与专题分类: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几何特征。数据采集时按最高分辨率采集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然后借助计算机测图综合软件实现地图综合,获取所需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数据采集时直接生成多个不同比例尺的数字地图,将综合取舍的工作放在数据采集时完成(人机交互)

各种比例尺数字地图数据同时采集与更新,能保证不同比例尺地形数据有相同的现势性,便于分析与成果在不同层次数据库中表达。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精度检查就是利用图形影像叠置系统可以检查数字测图的完整性、连续性与正确性,并保证模型之间与图幅之间正确接边。在没有影像叠置系统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一般采用将采集的数据显示在图形屏幕上,光标即代表测标目前位置,借助窗口技术或屏幕在地图上自动滑动的技术也能提供作业员对所测得的数字地图进行实时检查。

武大数字测图作业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总地球椭球、参考地球椭球、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差距。 答:总地球椭圆:与全球范围内的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 参考椭圆: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 垂线偏差:地面一点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线和对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夹角。 大地水准面差距:地球椭圆与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2、地面测量要素有哪些?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三要素:角度、距离、高差。 三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复测复算,步步检核。 3、什么叫测量坐标系?坐标方位角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数学坐标系中的方位角有何不同?答:为了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而建立的参考系叫做测量坐标系。 由直线一段的坐标方位角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成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它与数学上所说的方位角的不同点在于,后者是以水平面上横轴起,逆时针转过的角度。 4、试写出坐标正反算公式。 答:由于在同一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各点处坐标北方向均是平行的,所以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即α12=α21±180° 5、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 答:与平静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通过陆地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它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 6、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①大地坐标系:地面上的一点的空间位置可用大地坐标(B,L,H)表示。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以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作为在椭球面上确定某一点投影位置的两个参考面。L表示大地经度,B表示纬度,H表示大地高。 ②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0-XYZ,在该坐标系中,P点的点位置用OP在这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X、Y、Z表示。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纵轴为X轴,表示南北方向,向北为正;横轴为Y轴,表示东西方向,向东为正;象限顺序依顺时针方向排列。 7、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答:测绘工作中以极坐标表示点位置时其角度值是以北方向为准按顺时针方向计算,而数学中则从横轴起按逆时针方向计算。如图所示。

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任务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一、前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老北区。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6日-12月21日(共5周)。 实习成绩考核方面:实习态度、协作精神、观测记录、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掌握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坐标量测,数据记录与整理计算;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水准测量记录与计算; 3、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4、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地形绘图的方法; 5、掌握测绘实习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任务 在为期五周的时间里,各小组测绘两幅 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具体任务如下: 1、布设图根控制导线,进行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水准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导线和水准路线的近似平差计算,得到碎部测量所需的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要在实习报告中提供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表格。 2、进行数字测图的碎部数据采集(地物和地貌),在KeyStone(开思)环境下,依据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小组内各自完成两幅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并将两幅1:500地形图进行拼接成更大图幅的1幅地形图。

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二、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一)数字测记模式(简称测记式) 1.全站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2.普通经纬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3.平板仪测图+数字化仪测图模式 4.RTK-GP数字测记模式 (二)电子平板测绘模式(简称电子平板) 1.测站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2.镜站遥控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3.掌上电子平板模式 (三)地图数字化模式(1)数字测记法模式: 将野外采集的地形数据传输给电子手簿,利用电子手簿的数据和野外详细绘制的草图,用全站仪或测距仪配合经纬仪测量,电子手薄记录,同时配有人工草图。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电子手簿记录,同时人工绘制标注测点点号的草图,到室内将测量好的数据直接由记录器传输到计算机,再由人工按草图编辑图形文件,并键入计算机自动成图,室内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人机交互编辑、修改,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由绘图仪绘制成图。随着成图软件向实用化发展。开发了智能化的外业数据采集软件,它不仅作单点点位记录,而且记录成图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且有一些记录内容可由软件自动记录,减少了键入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机也初步具备了自动检索编辑图形文件的功能,减免了人工画草图的工作。计算机成图软件能直接对接收的地形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全站仪配合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以及直接利用全站仪内存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 ( 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 电子平板测图是利用电子平板测绘成图系统,把便携计算机与全站仪连接,与传统的平板视距法成图类似,在野外利用电子全站仪测量,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用便携计算机替代大平板,实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工作者在野外实时地在屏幕上进行人机对话,对数据、图形进行处理、编辑,最后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电子平板测绘系统是在传统数字化成图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数据采集与图形处理在同一环境下完成,实时处理所测数据,具有现场直接生成地形图“即测即显,所见所得”等优点,但对阴雨天、暴晒或灰尘等条件难以适应。另外,把实地图形显示在屏幕上,操作员可根据实地信息直接成图,也可先把点展在图上,一站结束后再成图。在现场对某些实体作简单的编辑、修改,较复杂的工作可回到室内去做,最后通过绘图仪打印输出。其作业流程如下: 设站一观测数据通讯一便携机成图一编辑修改一图幅整饰一图形输出 (3)地图数字化模式(又称原图数字化) 如果已有大量的聚脂薄膜图,或者外业仍然采用平板测图,经纬仪+小平板测图方式,要使这些成果进入微机转化为数字化成果,就必须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字化一般有两种方法,较早采用的是利用数字化仪将图纸矢量化到计算机中;而现在大多利用大幅面工程扫描仪借助扫描矢量化软件直接对扫描图纸进行矢量化,从而得到数字化图形文件。总之,原图数字化的作业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原有图纸,是原有测绘成果向数字化成果过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传统测图与数字测图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便于对测绘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人员、仪器设备得到合理配置。以上三种作业模式各有特点,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针对测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使用的作业方法,合理安排,使成果、成图符合技术标准及用户的要求,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万、1:50万、1:100万 ②中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 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①地面数字测图法 ②地图数字化法 ③数字摄影测量法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课程编号:20151024117 课程性质:必修 数字测图实习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地点:咸安实习基地 班级: 2014级03班 组号: 03组 姓名:张岩 学号: 2014301610386 教师:贾剑钢 徐进军 2015年11月08日至 2015年11月27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3) 二、实习内容及技术要求 (3) 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 (6) 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 (6) 五、参考资料 (12) 六、附录 (13) (1)全站仪的检验报告 (2)实习技术设计报告 (3)实习原始数据 (4)实习心得(手写版)

2015-11-8至2015-11-27我们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湖北科技学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数字化测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熟练地掌握了由控制到碎步再到内业成图的全部流程,逐渐领悟到了日后测绘学习以及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窍门,可以说是一次 贴近实战的大练兵,在风风雨雨的半个月里,逐步具备了测绘工作者的技能, 展现了武测学子的昂扬向上精神风貌。 实习让我们对《数字测图》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 深我们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本次实习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 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相互 配合,共同完成好小组的实习任务。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打 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技术要求 1.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数字地图测绘 (1)练习和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每组测绘一幅1:500的数字地图; (3)熟悉和掌握南方CASS地形测图软件编辑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4)完成各自小组的控制网布设; 2、实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掌握并熟练全站仪的使用。 (3)掌握使用数字成图软件(南方CASS)进行数字地图编绘的方法。 2.根据实习指导书及老师的要求,有以下相关技术要求数据:

1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A (2)

西安科技大学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编号:829 科目名称: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 2、答题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用铅笔、红色笔者不给分。 3、答题必须写清题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保持整洁。 4、试题要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数字测图系统 2、偶然误差 3、水平角 4、等高线 5、扫描数字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哪两项?试简单说明遵循和坚持这两项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2、从等高线的定义和相关推论,说明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3、地形图的测绘是测量人员的基本工作,应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正方形标准分幅有正确的掌握。一张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纸面积大小是多少平方米?其表达的实地面积大小应为多少平方公里?而一张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纸面积大小是多少平方米?其表达的实地面积大小应为多少平方公里?一张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实地面积是一张1:500比例尺地形图实地面积的多少倍? 三、问答题(37分) 1、高斯正形投影是国家统一坐标系的投影方法,为控制长度变形,采用分带投影方式。已知某线路测量中A点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系统的坐标为

x A=3667421.392m,y A=37632915.557m,H A=423.185m。试问(22分) ⑴高斯正形投影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4分) ⑵高斯投影国家统一坐标系统采用哪两种分带方法?列出其中央子午线经度的计算公式。Y坐标为什么要加500km,且前面冠以带号?(8分) ⑶以A点为基准,问其投影变形是否满足《公路勘测规范》(投影变形≤ 2.5cm/km)的要求?如不满足,应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给出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满足规范要求即可)?(10分) 2、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是模拟地形图空间信息的两种方式,请问栅格图像与适量图形的区别是什么?(15分) 四、下面的问题为2选1形式,2小题选择1个问题回答(25分)。 (一)计算题(15分) 1、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其结果为:358.515m,358.547 m,358.521 m,358.545 m,358.549 m,358.557 m。试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开根号的最后结果可不计算)。(15分) 2、用J2型经纬仪,对一角观测了6测回,其结果为:172°36′38″(41″,49″,54″,57″,37″)。求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之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开根号的最后结果可不计算)。(15分) (二)分析题(10分) 1、地貌有哪些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10分) 2、水准测量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水准仪安置在前、后水准尺的中间,可以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10分) 五、下图1为一支导线测量,A、B为已知点,1、2、3为待定点,已知数据x A=3652148.327m,y A=36514382.516m,x B=3651759.583m,y B=36514646.289m 观测数据见图中表示。设测角中误差±8″,量边误差分别为m B1=±5mm,m12=±4mm,m23=±4mm,试进行以下计算。(20分)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作业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作业 2 测量知识 1.解释下列名词:旋转椭球、地球椭球、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垂线偏差、参考椭球定位 2.何谓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 3.什么叫测量坐标系?坐标方位角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数学坐标系中的方位角有何不同? 4.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5.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 6.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为什么要分带?如何进行分带? 7.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 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 (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10.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11.什么是测图(测定)和放样(测设)? 12.什么是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 13.解释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14.解释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15.测绘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16.测量基本要素有哪些?分别能用哪些仪器来观测? 4 水准测量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原理、高差测量、高程计算方法。 2.什么叫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器轴? 3.什么叫水准管分划值?圆水准器和长水准管的作用有何不同? 4.什么叫视差?它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 5.单一水准测量路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如何求高差闭合差? 6.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7.水准仪的型号DS3中各字母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8.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9.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0.试述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的理由。 11.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12.在施测一条水准测量路线时,为何要规定用偶数个测 站? 13.对一条水准路线进行往返观测有什么好处?能消除或 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 14.设A为后视,B为前视,当后视读数a=1.248m,前视读数a=0.898m,问A点比B点高还是低?若B点的高程为13.960m,则A 点的高程为多少? 15.结合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说明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6.试整理水准测量观测成果,并计算个点高程。 17.水准测量中测站校核有几种方法?如何校核? 18.图1为闭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试整理填表计算各点高程。 19.图2为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试整理填表计算各点高程。 图1

数字测图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数字化测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和航测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 3. 数字测图就是要实现丰富的地形信息、地理信息数字化和作业过程的制动化或半制动化。 4.计算机屏幕上能显示的图形软件给出了两种表示方式,即矢量图形和栅格图形,对应的图形数据称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而我们的数字测图中通常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和绘制矢量图形。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数学描述和图像描述。 6.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制图的数据类型有三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朴数据。 7.绘图信息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属性信息。 8.数字测图中描述地形点必须具备的三类信息为: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的属性和测点的连接关系。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绘图、存储、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鼠标、键盘、图形数字化仪和扫描仪,属于输入设备;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属于输出设备。 11.数字测图系统可区分为现有地形图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基于影像的数字成图系统、地面数字测图系统。 12.地面数字测图是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 13.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组成,其作业过程与使用的设备和软件、数据源及图形输出的目的有关。 14.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数字测图复习题 有答案(1)

一、判断题 1.野外数字采集就是使用全站仪或GPSRTK接收机在实地测定地形点位置。(V) 2.测站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点坐标(或点号)、仪器高、定向点坐标(或点号)、定向起始角度。(V)3.山脊线、山谷线、陡坎骨架线都是地性线。(V) 4.在AutoCAD中任一图层都可以打开或关闭,可以设置不同颜色,可以锁定 不让编辑。(V) 5.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在绘制平面图时不需(要)人工输入测点点号。(X) 6.CASS 7 8 9 10 11 12 14 15. 16.(V) 17.。(X)18. 19. 20 21. 22. 23.使用普通经纬仪也可以进行数字测图。(V) 24.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能自动计算坐标的电子仪器称为全站仪。(V) 25.电磁波测距仪都是利用测定电磁波在测距仪和反射器之间直线传播往返时间间隔来计算距离的。(V) 26.手扶跟踪数字化得到的是矢量数据。(V) 27.扫描数字化得到的是栅格数据。(X) 28.波特率是指采集数据的正确率(传输速度)。(X) 29.数字测图中的草图只需记录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及其属性,不需记录准确的点位。(V)

30.无码作业是一种用全站仪或GPS接收机测定并自动记录地形点定位信息,而用手工记录其他绘图信息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V) 简码是缩写的计算机内部绘图码。(X) 31.无码作业是一种只测定地形特征点的定位信息,而不测定或不记录碎部点的特征代码(属性信息)和连接码(连接信息)的一种数据采集方法。(X) 32.在指定区域内进行植被填充,所选取的复合线可以闭合也可不闭合.(X) 二、选择题 1.数字测图是一种???B???测图技术。 A 7. A 9. A 13. 19.y 24. A 28. 30. A摄影测量法B全站仪测量法CRTK测量法D经纬仪测量法 32.下面几种CASS系统中的数字成图方法中不属于测记式成图法的是??A???。 A电子平板测图法B简编码自动成图法 C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D坐标定位成图法 33.在几种CASS的成图方法中不属于无码作业方法的是??A???。 A简编码自动成图法B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 C坐标定位成图法D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 34.在CASS成图方法中,“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和“屏幕坐标定位成图法”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

数字化测图试题复习题

数字化测图期末考试试题复习 1、1.数字化测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方法。 2、★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尺度变换。 3、★数据采集的信息包括:图形信息(几何信息),它包括:定位信息和连接信 息;属性信息(非几何信息),它包括: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4、栅格格式的地形图,常常要将其转换为矢量数据格式的数字图,这项工作称 之为矢量化。 5、数字化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支 持下,对空间数据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采集、输入、处理、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6、地面测量仪器是野外获取定性信息的基本设备,目前主要设备是全站仪,在 天空开阔的地方也可以用双频动态GPS接收机(RTK)。 7、图形输出设备指绘图仪、图形显示器、投影仪等数字地形图显示、打印输出 设备。 8、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是采集地面上的地形、地物要素的三维坐标以及描述 其性质与相互关系的信息,然后录入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绘图系统处理、显示、输出与传统地形图表现形式相同的地形图。 9、数据采集就是将地形、地物要素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 10、地形图要素按照数据获取和成图方法的不同,可区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 数据两种数据格式。 11、数字化测图系统可分为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 12、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采用数字化摄影测量方法,周期性完成大区域的较 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野外数字化测图将更多的运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或是局部修测等任务。 13、按功能划分为电源、测角系统、测距系统、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应用软件、 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 14、根据测定传播时间方法的不同,光电测距仪可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 式测距仪。 15、★GPS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空间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和GPS接收机部分。 16、直线裁剪的算法包括编码裁剪法、中点对分算法。 17、数字化野外测量设备目前主要有全站仪和GPS接收机两种,全站仪是普 便使用的数字化测绘采集设备,GPS接收机要求在测点处天空开阔。 18、全站仪按照获取电信号方法分类,光电度盘一般分为两大类:绝对编码 读盘测角系统和增量光栅测角系统。 19、不管地貌如何复杂,都可以把地面看成是想着各个方向倾斜和具有不同 坡度的面组成的多面体,在抽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悬空面和切割面。 20、Cass7.0窗口的主要部分是图形显示区,操作命令主要位于三个部分: 顶部下拉式菜单、右侧屏幕菜单、快捷工具按钮。 21、测绘地貌和测绘地物一样,首先需要确定地貌特征点,然后连接地性线, 得到地貌整个骨干的基本轮廓。 22、山脊线、山谷线,坡脚线(山坡和平地的交界线)等可以看作是多面体 的棱线,这些棱线统称为地性线。

数字测图复习题

数字化测图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和计算机地图制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 3. 数字测图就是要实现丰富的地形信息、地理信息数字化和作业过程的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 4. 计算机屏幕上能显示的图形软件给出了两种表示方式,即矢量图形和栅格图形,对应的图形数据称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数字测图中通常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和绘制矢量图形。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数学描述和图像描述。 6. 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制图的数据类型有三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朴数据。而空间数据是所有数据的基础。 7. 绘图信息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属性信息。 8.数字测图中描述地形点必须具备的三类信息为: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的属性和测点的连接关系。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 理、绘图、存储、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组成,其作业过程与使用的设备和软件、数据源及图形输出的目的有关。 11.数字测图系统可区分为现有地形图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基于影像的数字成图系统、地面数字测图系统。 12.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13.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鼠标、键盘、图形数字化仪和扫描仪,属于输入设备;

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属于输出设备。 14.地面数字测图是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 15.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数字化仪法、航测法和大地测量仪器法采集数据。前两者主要是室内作业采集数据,后者是野外采集数据。 16.测定点位是测量的基本工作,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 17.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为:点位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成果更新、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可以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 18.数字测图作业模式粗分可区分为,数字测记式和电子平板两大作业模式。 19.由于软件设计者思路不同,使用的设备不同,数字测图有不同的作业模式。可区分为两大作业模式,即测记模式和电子平板模式。 20.测记法是一种盲式作业,电子平板法是一种明式作业。 21.把测定的碎部点实时地展绘在计算机屏幕(模拟测板)上,用软件的功能边测边绘,称为电子平板测图。 22.电子平板可区分为测站电子平板和镜站遥控电子平板。 23.全站仪是在电子经纬仪和电子测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化的测量仪器,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机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仪器,称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全站仪)。 24.全站仪的分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合式全站仪及整体式两种类型。 25.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光电测角系统、光电测距系统、双轴液体补偿装置和测量计算机系统。 26.目前,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系统主要有三类:即编码度盘测角系统、增量式光栅度盘测角系统、以及动态光栅度盘测角系统。 27.脉冲法测距就是直接测定仪器所发射的脉冲信号往返于被测距离的传播时间而得到距离值。 28.相位法测距是通过测量含有测距信号的调制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间接地测定电磁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进而求得距离值。 29.实现图数转换的设备称为数字化仪;数字化仪分为两类: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东北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2014.5 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为补充容) 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 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坐标系。 8. 体: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体。 9. 高程:地面点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 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16. 水准尺的零点差:(从理论上讲,水准尺的零分划线应正好与尺底面重合;但事实上由于制造质量和长期使用,两者往往不相重合。)水准尺底面与零分划线不重合,称为水准尺零点误差。 17. 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与十字丝焦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8. 坐标方位角:将坐标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以α表示(0~360°)。 19.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子午线及赤道上的点以外任何一点的真北方向N与坐标北X都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以γ表示。且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γ为正,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γ为负。 20. 磁偏角:磁北与真北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δ表示。且当磁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δ为正,当磁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δ为负。 21. 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2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

简述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及数据采集方法

数字测图复习题 1.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及数据采集方法。答:通过外界测量仪器或数字化的方法采集数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人机交互图形编辑后形成成果图,经过数控绘图仪或打印机进行出图,或将编辑成果建库存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航测法、数字化仪法和大地测量仪器法。 2.简述全站仪在数据传输之前应进行哪些设置? 答:1,设置数据传输速度,及设置波特率(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 2,设置通讯参数的效验方式:有N(无)/O(奇)、E(偶) 等。 3,设置通讯参数的数据位:有7 位、8 位两种。 4,设置通讯参数的停止位:有1 位、2 位。 3.简述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应包含那些内容? 答:任务概述、测区情况,已有资料及其分析,技术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劳动划,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财务预算,检查验收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4.简述测记法测定碎部点的操作过程。答:测记法有无码作业和简码作业之分。无码作业就是用全站仪(或RTK GPS)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X,Y,H)并自动记录与电子手薄或内存储器,手工记录碎部点的属性信息与连接信息。用草图、笔记记录其他绘图信息,到室内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经人机交互编辑成图。简码作业是在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的同时输入编码,带编码的数据经内业识别,自动转换为绘图程序内部码,可以实现自动绘图。 5.简述CASS 绘制等高线的主要操作步骤。答:1、建立DTM 数字地面模型 2、修改数字地面模型 3、绘制等高线 4、等高线的修饰 6. 试说明在地形图数字化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如何进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答:在数字测图过程中所获取的采样点通常是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要将图形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就必须将测量坐标转换为相应的屏幕坐标;而在图形编辑过程中,有需要根据所显示图形在采样点中查询相应的点位。这就要求将屏幕坐标转换为相应的测量坐标。地图定向实质:确定不同坐标系间的参数。 7. 简述利用CASS 测图软件扫描矢量化主要操作步骤。《答案在课本中找》 8.数字测图产品检查提交验收的资料有哪些? 答:1、项目设计书,技术总结等 2、文档,质量跟踪卡等 3、数据文件,包括图形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 4、技术好规定或技术设计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5、图形成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 9.简述数字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答:1、基本几何要素的量测 2、土石方量的计算 3、断面图的绘制 4、面积应用 10.简述使用CASS 采用编码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的操作过程答:1、编辑文件 2、编码引导 3、密码识别 4、绘平面图 11.什么是地图定向?地图定向点如何选择? 答;地图定向就是确定不同坐标系的变换参数。定向点的选取必须是已知地图的坐标点,通常选取地图的图廓点、控制点及方格网线的交叉交点。二、判断题din 1.野外数字采集就是使用全站仪或GPS RTK接收机在实地测定地形点位。(√) 2.测站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点坐标(或点号)、仪器高、定向点坐标(或点号)、定向起始

数字测图作业9

第九章 1.简述数字测图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答:数字测图是一种全解析的计算机辅助测图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理要素(模拟量)转换成数字形式存储的数据(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内容和形式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可以由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等输出。数字测图过程可以概括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3个步骤。 2.什么是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这里通常是利用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在野外对地形信息进行采集使得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数据测图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野外数据采集,底图数字化数据采集和数字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采集主要有全站仪测量方法和GPS-PTK测量方法。 3.简述数字测图系统的组成。 答: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出,绘图,输出和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测图系统包括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计算机,数字化仪,电子手薄,扫描仪,打印机,解析测图仪,绘图仪。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数字测图专用软件,应用软件,数字测图专用软件包含南方CASS,开思CCSGIS2000,清华EPSW2003,威远SV300R2002,瑞得RDMS。 4.技术设计书的书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任务概述 (2)测区踏勘 (3)已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4)技术方案设计 (5).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 (6)工作量统计,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 (7)上交资料清单和建议措施。 页脚内容1

数字测图的作业方法

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是指数字化测图内外业作业方法、接口方式和流程的总称。 一般来说,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大致分为编码法、草图法、电子平板、原图数字化等几种。 1、编码法 编码法即利用成图系统的地形地物编码方案,在野外测图时不用画草图,只需将每一点的编码和相邻点的连接关系直接输入到全站仪或电子记录手簿中去,成图系统就会自动根据点的编码和连点信息进行图形生成,也称全要素编码法。 该方法的内外业工作量分配不合理,外业编码工作时大,点位关系复杂,容易输入错误编码。 编码法突出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较高,内业工作量相对较少,符合测量作业自动化的大趋势。但这种作业模式要求观测员熟悉编码,并在测站上随观测随输入。另外,当司镜员离测站较远时,观测者很难看清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这就要求观测员与司镜员密切配合,相互交流反馈有关信息。其作业流程如下: 设站→观测输入编码→将数据输入微机→格式转换和编码识别→自动绘图→编辑修改→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2、草图法 草图法是指在外业过程中只画草图就可以了,不用为每一点都赋予编码,也不用加注点的连接信息,使外业的工作量减到最少,当系统把所测的点展到计算机屏幕上之后,对照草图就可以在屏幕上直接进行编辑成图。 编码法和草图法成图模式无法实时显示和处理图形,图形信息很大程度上靠数据来体现,这就给测绘地面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形图、地籍图等带来困难。我们不难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上两种方法中,全要素编码法外业编码复杂易出错但内业工作量相对较少,草图法的外业工作量最少,数据采集过程最简单,并且最不容易出错,但内业编辑工作量比较大,在一般的作业单位中应用较广。其工作流程如下: 设站→瞄准观测→将数据输入微机→(格式转换)编制编码→内业成图→编辑修改→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3、电子平板测图系统 电子平板测图是利用电子平板测绘成图系统,把便携计算机与全站仪连接,与传统的平板视距法成图类似,用便携计算机替代了大平板,实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图形编辑,电子平板测绘系统是在传统数字化成图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数据采集与图形处理在同一环境下完成,实时处理所测数据,具有现场直接生成地形图“即测即显,所见所得”等优点,但对阴雨天、暴晒或灰尘等条件难以适应。另外,把实地图形显示在屏幕上,操作员可根据实地信息直接成图,也可先把点展在图上,一站结束后再成图。在现场对某些实体作简单的编辑、修改,较复杂的工作可回到室内去做,最后通过绘图仪打印输出。其作业流程如下: 设站→观测数据通讯→便携机成图→编辑修改→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4、原图数字化 如果已有大量的聚脂薄膜图,或者外业仍然采用平板测图,经纬仪+小平板测图方式,要使这些成果进入微机转化为数字化成果,就必须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字化一般有两种方法,较早采用的是利用数字化仪将图纸矢量化到计算机中;而现在大多利用大幅面工程扫描仪借助扫描矢量化软件直接对扫描图纸进行矢量化,从而得到数字化图形文件。 总之,原图数字化的作业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原有图纸,是原有测绘成果向数字化成果过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传统测图与数字测图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便于对测绘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人员、仪器设备得到合理配置。

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课程试卷

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课程试卷(A ) 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空内) 1. 测量工作的三项基本内容是 、 和 。 2. 地面点A 的子午线收敛角γ是指 方向与 方向之间的夹角。 3. 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高差的影响。 4. 测量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产生视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不重合。 5. 测量外业依据的基准线是 ,测量外业依据的基准面是___________。 6. 竖直角是指在 面内 方向与 方向间的夹角。 7. 由于竖盘读数指标偏离正确位置,使视线水平时的竖盘读数大了或小了一个数值,则称该数值为 。 8. 若A 点的国家统一坐标横坐标值Y A =19678626.68m,则A 点在中央子午线的__________侧,A 点所在高斯投影带的带号为 。 9. 当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处于 状态。 10. 为了解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矛盾,光电测距仪采用一组测尺共同测距。 11. 若一对水准尺黑面存在零点差,则可采用 方法消除其对高差的影响。 12. 经纬仪的对中误差对水平角测量的影响是边长愈长,影响愈_________。 13. 在高斯-克吕格坐标系中,是以_______________为x 轴,以___________为y 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点。 14. 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D B A m D ×+±=,式中D 为被测距离,以km 为单位;称A 为 ;称B 为 。 二、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空内) 1.任意高度静止状态的水面 水准面。 A. 都不是 B. 都是 C. 有的是 2.在面积为100km 2的范围内进行测量,必须考虑地球曲率影响的测量项目是________。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及其答案

数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 度。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km。 10.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m。 11.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12.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13.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14.测量学的任务是。 15.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16.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7.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18.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1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 为。 20.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 形式来表示。 21.用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22.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23.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24.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25.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26.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距离。

27. 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 28.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29.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 30. 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 31. 由于水准仪校正不完善而剩余的i 角误差对一段水准路线高差值的影响是 成正比的。 32.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 。 33.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 、 、 、 。 34.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又有 读数。 35. 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 36. 通过水准管 与内壁圆弧的 为水准管轴。 37.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影像 。 38.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 或 。 39. 一测站的高差 ab h 为负值时,表示 高, 低。 40. 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 。 41. 微倾水准仪由 、 、 三部分组成。 42. 通过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称为圆水准器轴。 43. 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__________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44.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 配。 45. 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_____________螺旋,若十 字丝不清晰,应旋转_________螺旋。 46. 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表示。 47.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______法或______法。 48. 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49. 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______。 50. 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______踩实后立尺。 51. 为了消除i 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________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___ _____。 52. 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________到________ ,并估读到________。 53. 测量时,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再________一遍,无异议时,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不能用橡皮擦拭, 应__________。 54. 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不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