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

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2 [- s(

一、选择题

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

A.棉花

B.亚麻

C.涤纶

D.蚕丝

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

A.冕冠上的“充耳”

B.綖板前低俯

C.衮服上的绣黻

D.衮服上绣绘宗彝

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

A.黑色B ?白色C ?绿色D.黄色

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

A.赵武灵王B ?齐桓公C ?楚庄王D ?晋文公

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 、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

1、深衣的内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

东方美

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2、胡服

又称“胡衣”。是指周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总称。由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所决定,这些少数民族服装形制较为紧窄;其特点是由短衣、长裤和皮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与射猎。服装质料较为厚实,冬季以皮毛为多;服装色彩以间色为主;装饰纹样较为粗扩,题材以禽兽为多。与汉族的褒衣博带、高冠浅履的服饰形制有较大区别。

3、襦裙

襦裙为百姓妇女穿的一种服饰,现存最早的襦裙视觉图象资料为出土的中山国玉人饰品,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其服饰特点为上下两款,上衣为紧身窄袖,右衽开襟,下摆长到腰节,下裳为方格花纹裙,腰间系带。此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发式为卷型,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

4、蔽膝

是贵族礼服上一种装饰。用多熟皮制作。蔽膝使用时系佩在革带之上,下垂前膝。原为上古时期人类服饰,用兽皮和树叶制成的腰衣即“围裙”,不过这种“围裙”裙幅不大,用途是遮蔽前面的阴私部分, 因为那时人们已经有了害羞的观念,所以要用些东西将前面遮挡一下。商周以后为表示对先民的纪念,勿忘古制,特佩此物为饰。

四、识图

第二章、秦汉服装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秦汉时期,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的服式是() A.

直裾袍B.曲裾袍C.司服D.深衣

2、汉代的法冠也叫(),为执法官戴用的。

A.獬豸冠

B.武冠

C.梁冠

D.冕冠

3、东汉诸多式样的首服中,长冠又称〔〕

A.平天冠

B.高祖冠

C.法冠

D.武冠

4、秦汉时期,男子以()为贵

A.曲裾深衣

B.袍服

C.绕襟深衣

D.重领深衣

二、填空题

1、堕马髻又称坠马髻,(汉代)典型发式,梳挽时由正中开缝,分发双颞,至颈后集一股,挽髻之后垂至背部,另从髻中抽出一绺,朝一侧下垂。给人以落泊之感,似刚从马上堕下。

2、(佩绶)制度是汉代服饰中一大特色。佩绶除是一种装饰物外,其主要

作性用来区分等级地位高低的标志。绶:丝织带类织物,多用于束腰,三指宽, 用不同颜色分别等级。

3、(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

三、简答题

1、簪(zan)笔

簪笔是汉代一种制度。官吏上朝奏事必先书写在笏板上,皇帝旨意或议事结果也需书于笏(hu)板上以备忘。故官员需随身带笔,笔无搁处即插于头上耳边一侧的冠内,叫作簪笔。本岀于实际应用,后才形成官制,限于御史或文官使用,这一点成为汉时文官上朝时特征之一。

2、中国汉代首服有诸多式样,列举三种冠式并简述其功用。

冕冠,俗称“平天冠”,为皇帝士大夫阶层的朝冠;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或贵族祭祀宗庙时穿带;武冠,武将所戴之冠;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梁冠,也叫进贤冠,为文官用。

四、识图汉代曲裾袍服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9 f5 gO }) a) |1 a! }7 Z

一、选择题

1、魏晋时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

A.袍短而衫长

B.袍有袖而衫半袖

C.袍的面料厚而衫的面料薄

D.袍有祛,而衫无祛

2、魏晋时期在文人中逐渐兴起“褒衣博带”之风,下面对“褒衣博带”解释正确的是()。

A.好材料衣服宽带子

B.好材料衣服散开带子

C.大衣服宽带子

D.大衣服散开带子

3、魏晋南北朝时的裲裆形制似于清代的()。

A.马甲

B.比甲

C.巴图鲁坎肩

D.背心

4、裤褶服为()穿着时代为。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元代

5、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多戴()。

A.纶巾

B.小冠

C.高冠

D.漆纱笼冠

6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妇女饰物,形似()。

A.围巾

B.纱巾

C.披帛

D.饰带

二、填空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与(裲裆),对汉族服

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2、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

3、(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

1、简述裲裆的特点。

裲裆古作“两当”是一种无袖的服装。背心式服装,一般作为两片,一片挡胸,一片挡背,故称“两当”(裲裆),肩部以带相联,俗称背心、坎肩。两汉时仅用作内衣,多施于妇女。魏晋时期则不拘男女,均可穿在外面,成为一种便服。

2、简述裤褶的特点。

裤褶是胡服的一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其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上身服褶而下身服裤,称为裤褶服。这里的“裤”是指有裆的、典型的西域风格样式,曾一度对汉族的“袴"(无裆的裤子)有一定影响。

3、指出褒衣博带是哪一时期文人所崇尚的着装风格,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它是魏晋时期文人衣服趋势

(1)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乱,政治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使得没有一个统一的服饰制度约束人们的着装。

(2)思想意识上,腐朽的经学束缚被冲破,产生了玄学,它促进逻辑思辩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自由空气。

(3)政治上的失意使得许多文人选择了逃避现实,提倡人性对自然的回归。因此褒衣博带成为了这一时期

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他们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4、杂裾垂髾服

杂裾垂髾服是深衣的一种变式。它的特点是在服装上饰有“襳(xian)髾”。所谓髾是指上衣的装饰,

在衣服下摆部位固定的一种饰物。它一般用丝织品制成,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重叠;所谓襳,是指从围裳中伸岀来的飘带。由于飘带较长走起路来牵动下摆的尖角,形如燕尾。

四、识图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_, ~0 p7 18 x- W/ A2 I! u2 \, x% P, X: Y

一、选择题

1. ()在唐朝是较为普遍的首服,它的功用犹如一个假发髻,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外形,其式样较多.

A.幞头B. 武冠C. 梁冠D. 冕冠

2. 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称谓,在唐初和盛唐期间,他们的服饰曾使唐

代的妇女耳目一新,妇女着胡服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如()就是当时女子外出时较喜

欢的一种首服。

A.幕

B.长冠

C.瓦楞帽

D.凉帽

3. 隋唐时期男子着袍服十分普遍,其主要的式样是()。

A.圆领袍服

B.交领袍服

C.绣袍

D.皂罗袍

4、唐代女子服装的领口常有变化,盛唐时代的()襦裙,初始多为宫廷、嫔妃、歌舞伎者所服,后来连仕宦贵妇也予以垂青。

A.鸡心领

B.直领

C.圆领

D.袒领

5. 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披一条长长的帛带,有风时随风飘舞,下垂时似瀑

布绕臂。服饰学上称其为()。

A.玉带

B.银带

C.披帛

D.帛锦

9. 半袖式衣衫是现代服装造型的主要形式,在隋唐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服装式样,属短袖式罩衣,被称为()。

A.褐

B.袄

C.襕衫

D.半臂

10. 大翻领式的服装在唐朝时就曾流行过,当时这种式样主要是取自于以下哪一个

少数民族?' ?& g! q3 I7 X6 h" _

A.回鹘

B.蒙古

C.维吾尔

D.壮族

二、填空题

4. 唐代妇女面部妆容中,有一种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传说源于魏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

三、简答题

1. 唐代的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家强大,政通人和,人民充满民族自信心,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

③唐代的文化空前繁荣,诗词、书法、石窟艺术、工艺美术等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推陈出新。加之道教、儒教、佛教三教合一,产生新的文化理念,这些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

2、幞头幞头又称“折上巾”,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几乎成了男子的主要首服。到北周时,将这种幅巾作了修改加工,裁出脚,后幞头故俗称之幞头。

3 、帷帽帷帽为唐代女子首服。其形为高顶宽沿笠帽。从唐昭陵陪葬墓中的李贞

墓所出土的女骑马俑所戴的笠帽中可领略其形状,仅在笠帽周围垂一圈透明纱罗帽裙即称为帷帽。帷帽始于隋朝。

4、幂篱

幕(mi)之巾。通常以黑色纱罗为之,戴时上覆于顶部,下垂于背,近脸面处开有小孔,以便露出眼鼻。六朝时期男女均用。始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地区,至唐初尤为盛行,成为妇女出行之服。关于幕篱的形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大幅方巾,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披体而下,遮蔽全身。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衣帽相连类似斗篷一类的装束。这种服制可能与阿拉伯服饰有关。由于西北风沙很大,人们远行时骑马用它围裹身体,障蔽风尘。有人认为,只有妇女远行时才着幕篱,以免男人窥视。

5、武德令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规定了有关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服饰制度,甚为完备,服装史称“武德令”这是自汉明帝恢复“礼制”以来及隋炀帝“宪章古制,创造衣冠”之后拟定的最完整最系统、最完备的冠服制度,在我国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规定“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 “武德令”是唐朝统治阶级的服饰制度的准则,其影响一直波及宋、明各朝。

6、隋唐五代服饰特点

一) 第一阶段服饰特点

1. 隋至初唐女子服饰以瘦高为美

2. 女子下裳主要为裙,裙子成为妇女专用服饰,

3. 裙腰高齐胸口,以身躯修长为美

4. 妇女流行穿男装风俗

5. 服饰质料、色彩、式样等丰富超过前代

6. 男服以窄袖衣为主,圆领、翻折领

7. 不同官职服装用不同服色

二) 第二阶段服饰特点

1. 女性为丰腴为美,流行袒胸宽袖大袍、

2. 袒胸露背,盛行面妆

3. 领子款式丰富多样

4. 流行胡服

5. 服装色彩华丽,面料品种丰富

6. 服装配套完善,等级分明

四、识图

1、面妆

2、圆领袍衫

圆领袍衫平血囲

3、半臂、襦裙

加第半科、橋裙、按嚴的女子

五、试述唐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成为最为灿烂一章的原因。

唐帝国承袭了中国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与和平政策与异域及异族同胞交往日密,广收博采众族之长,出现服饰史上的百花争艳的时代, 其辉煌的服饰盛况是中国服饰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服饰史上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7 分)

其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甚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一)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图; 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二)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比甲示意图; 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xx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三) 1.清绘出民国时期中国男子常见服装款式示意图(至少两种); 2.请画出洛可可风时期的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浙江7月自考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古埃及,________是块料型服装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服装。 2.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期克里特岛妇女服装的典型式样是________和吊钟形的层褶 裥裙。 3.________是罗马帝国特有的一种服装形式,并作为穿着者身份的标识。 4.汉代丝绸图案从原来以________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 5.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服装历史可划分三个阶段,意大利式时期、________时期和西 班牙式时期。 6.法国洛可可式女装表现为________和紧束腰身上装相结合的式样。 7.17、18世纪,欧洲的织物显花技术由原来的以________为主,发展成为以印花技术 为主。 8.利用________方法体现女性的丰满和性感,是巴罗克时期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 9.20世纪30年代女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____,两种不同面料拼接的方法成为当时 时装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 10.1935年斯基亚帕雷提出用古典式垫肩强调肩部,恢复胸部曲线,让________回到 自然位置的主张,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古希腊,凡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叫( )。 A.希顿 B.帕拉 C.托拉 D.迪拍劳依德 2.( )中记载的先秦服饰制度是后世封建帝王修订舆服制度时参照的范本。 A.《周礼》 B.《诗经》 C.《史记》 D.《左传》 3. ( ),通常用来指那些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与服装搭配以显示整体 美的鞋、帽、首饰等。 A.装饰品 B.附属品 C.消费品 D.耐用品 4.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 )的意义。 A.遮羞 B.情感 C.实用 D.神灵 5.基督教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 )世纪左右。 A.10 B.11 1

中外服装史试卷A答案

《服装设计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A卷 一、填空题 1、宽衣文化、窄衣文化 2、流苏 3、爱琴文明 4、上玄下黄 二、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B 7、A 8、D 9、B 10、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名词解释 1、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2、一种由金线或者染成金黄色的线绳编制成的辫状饰带,是一种土耳其人的服装饰带,以后被欧洲国家的军队作为区分军服和军官的等级标志。 3、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 4、一种连身衣。 五、简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1、希顿是希腊人最典型的服饰,也是人类服装史上最原始的形态,即不裁剪不缝合货极少缝合的服装样式。包括多利安式希顿和爱奥尼式希顿。 2、克里特女子服装异常具有现代感,上衣下裙,紧身合体,有着相当高超的裁剪塑形技术。短小的上衣紧贴身形,有立领,而领口开得很大,整个乳房全部裸露在外,衣襟在乳房下系合,托起丰满的双乳。腰部用有装饰纹样的腰带勒得很细,下穿一段段摆开的吊钟状裙子。 3、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在古代,带什么冠配什么服都有定制,天子和贵族因不同身份和参加活动的性质,配穿不同的服饰,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六、论述题(言之有理即可) 一、中国的服装是宽衣文化 1、追求精神功能。注重、强调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神韵之美,不强调服装与形体的关系。通常只有前后两片,因为要利于活动和遮蔽人的身体,其造型线就像中国话的“笔情墨趣”,取宽松随意式,做的十分宽大,顺应“形残而神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 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A、汉朝 B、六朝 C、隋朝 D、唐朝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是_________。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开卷)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就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得一大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与爱奥尼亚式。 3、褙子就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得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得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得发式保留本民族得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得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得样式就是___________。 8、瓜皮帽就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市民常戴得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了,还有一个雅致得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得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得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得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就是最代表性得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得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得花边、缎带与蝴蝶结,使女子瞧上去像鲜花盛开得花园,称为“移动得花园”。 14、赵武灵王就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得改革者,她推行了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得元代妇女首服就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得希顿就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得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时期,流行戴装饰性得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得“补子"就是( )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得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就是()官员佩戴得饰品。?A、元朝B、汉朝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得设计师就是()。?A、莫里斯B、朗万C、迪奥D、沃斯 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就是( )得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就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A、胡帽B、帷帽C、幂篱D、幞头?7、“武德令"就是()朝制定得服饰制度. A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得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得冠服制度中出现得补子图案就是用以表示(). A、吉祥B、官阶C、装饰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得袍服逐渐被分体式得上衣下裙代替。 A中世纪B文艺复兴 C 18世纪D19世纪 11、十二章纹中()所代表得含义就是决断. A黻B黼C日D火 12、17世纪初,得印花棉布由亚洲传入欧洲。 A 中国 B 日本C印度D朝鲜 13、()得服装,主要衣料就是亚麻布,构成简单,一般采用垂褶进行装饰.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波斯 14、()时期得人们讲究风度气韵.“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就是对此时人们着装得写照。

中外服装史(C)

《中外服装史》试题(C)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唐代女装主要由、衫、帔三件组成。 2、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___ 女子服饰。 3、根据文献资料及出土文物分析,时期冠服制度得到初步确立,这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 4、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5、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_ ,适应了战争需要。 6、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8、西方_______时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的上衣下裙所代替。 9、中国古代服装款式,从形式而论,可大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裁袍制。 二、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 面的表格内)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 B.朗万 C.迪奥 D.沃斯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 A.胡帽 B.帷帽 C.幂篱 D.幞头 7、“武德令”是()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A 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的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的冠服制度中出现的补子图案是用以表示( )。 A.吉祥 B.官阶 C.装饰 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式的上衣下裙代替。A中世纪B文艺复兴 C 18世纪 D 19世纪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 分) 1、试述巴洛克艺术风格对服装的影响 2、试述东方服饰的特点 3、试述宋代霞帔的形制 4、试述唐代幂篱的形制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

【免费下载】中外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教学方案日期:2009-03-28 14:01 一、教师简介 二、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适用对象 2004级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学生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讲授中国服装史知识,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服装的特点、风格、工艺及演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与现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高审美眼光和设计思想水平。 4、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服饰状况和特征(尤以唐代为主) 难点: 服饰起源的探索(各种说法);服饰专业术语的理解; 服饰发展内涵的理解. (二)、各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名称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衣服的起源 第二章衣服原料的发展 第三章古代的刺绣 2 了解衣服的起源情况和面料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重点是衣服原料的发展;对衣服起源的几种说法的理解衣服起源的说法:蔽体说、巫术说、乞求丰收说等;苎麻等原料的发展及几种刺绣的出现。 第四章古代的章服制度 2 了解掌握古代的章服制度,特别是冕服的形成及用途冕服的组成; 难点是冕服图案的象征意义冕服的三大组成部分;冕冠的组成;薰衣的组成;下裳的组成;各图案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学生自学了解掌握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制衣官吏的和组织机构组成部分或是种类制衣官吏的构成 制衣官吏的组织构成种类 第六章皇室衣装 10 了解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皇室家族的服饰特征重点是唐宫、明宫和清室;难点是武则天补服的形成汉室皇族服饰特点

浙江2021年7月自考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约公元前1550年古_________(国家)的服装最显著的是垂褶装束的流行。 2.中国服装有两种基本的形制,即_________和衣裳连属制。 3.陶迪和_________是印度著名的传统服装。 4.中国的深衣之制必须符合_________、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 5.印度人贴在额头的_________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同时是女子已婚的标志。 6.拜占庭服装中最典型的款式有达尔马提卡(dalmatica)、_________(pallium)和罗拉姆(lorum),以及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丘尼克(tunic)、帕纳拉、霍兹(hose)等。 7.由于“蛮族”服装的冲击和影响,西欧服装开始向_________和窄衣形态方向发展。 8.帝政式男装比较典型的两种款式有_________和晨礼服。 9.世界服装流行中心除巴黎以外,还有英国_________、意大利米兰、德国慕尼黑、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东京以及美国纽约。 10.对于二战后美国的成衣生产而言,服装_________的规格和生产的批量化是发展的两个必要前提。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古希腊,凡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叫( )。 A.希顿B.帕拉C.托拉D.迪拍劳依德 2.( )人制成了我们迄今所知的第一条与现代样式相仿的裤子和第一件缝有长袖的短外衣。 A.古希腊B.波斯C.古罗马D.古印度 3.蠡痕是用燧石、( )或其它的锐器,在肌肤上划割,以便蠡伤皮肤,事后在伤口处长出浮痕来。A.木片B.刀尖C.贝壳D.炭灰 4.( ),通常用来指那些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与服装搭配以显示整体美的鞋、帽、首饰等。A.装饰品B.附属品C.消费品D.耐用品 5.基督教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 )世纪左右。 A.1 B.11 C.2 D.3 6.格陵兰式裁剪方法的特殊性在于采用了( )。 A.构成技术B.省道技术C.分割技术D.放码技术 7.元代男女皆以( )为主。 A.长袍B.深衣C.短装D.胡服 8.沃斯的设计风格受( )画家委拉斯贵支等人作品的影响,偏重于表现华丽、娇艳、奢侈的效果。A.西班牙B.中国C.日本D.瑞士 9.S形时期,( )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发生在它前面的象征主义和“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左右着当时的设计潮流。 A.新文化运动B.新艺术运动C.形式主义运动 D.新设计运动 10.巴罗克风格的荷兰式时期流行的男裤是( )。 A.喇叭裤B.灯笼裤C.半截子裤D.便裤 11.( )是18世纪代表性的女袍式样。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 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 A.棉花 B.亚麻 C.涤纶 D.蚕丝 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 A.冕冠上的“充耳” B.綖板前低俯 C.衮服上的绣黻 D.衮服上绣绘宗彝 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 A.黑色 B.白色 C.绿色D.黄色 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 A.赵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二、填空题 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 1、深衣的内涵: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2、胡服 又称“胡衣”。是指周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总称。由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所决定,这些少数民族服装形制较为紧窄;其特点是由短衣、长裤和皮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与射猎。服装质料较为厚实,冬季以皮毛为多;服装色彩以间色为主;装饰纹样较为粗扩,题材以禽兽为多。与汉族的褒衣博带、高冠浅履的服饰形制有较大区别。 3、襦裙 襦裙为百姓妇女穿的一种服饰,现存最早的襦裙视觉图象资料为出土的中山国玉人饰品,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其服饰特点为上下两款,上衣为紧身窄袖,右衽开襟,下摆长到腰节,下裳为方格花纹裙,腰间系带。此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发式为卷型,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 4、蔽膝

中西服装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目的 1、考核目标 识记:对中西服装史中基本知识点能够做到熟记,诸如专有名词、各时期服装典型形制、在服装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事象等,并能够通过文字或绘制给予表达。 理解:对服饰发展的自身规律及其历史现象,能够举其始终,察其源流,明其因革,论其古今,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应用:能将历史知识和当今现状结合,作到知古通今。 2、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1)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2)考试题型。 单项选题30分(30%)、 多项选择题15分(15%)、 填空题10分(10%)、 绘图题15分(15%)、 (3)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60%,“理解”为30%,“应用”为10%. 第二部分考核大纲 中国服装史部分 第一章服饰的起源及中国早期服饰(略) 识记: 1、关于服饰起源的主要学说。 2、中国原始服装的基本形制。 应用: 1、服饰起源的原因在现代服饰中的反映、变化;

2、服饰的本质和属性。 领会: 1、中国古代服饰及其象征意义。 2、中国古代衣裳的形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重点)第三章先秦服饰 识记: 1、礼服的作用和形成原因。 2、胡服骑射。 领会: 1、赵国变服的原因。 应用:赵武灵王变服对当今服饰变革的启示。 第四章秦汉服饰 识记: 1、汉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2、袍服的特点。 理解: 1、秦统一服饰的意义。 2、汉初服制随秦制的原因。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重点) 识记: 1、魏晋时期服饰的主要特点。 3、玄学对服饰的主要影响。

4、裲裆与袴褶的服饰特点。 领会: 1、南北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 2、服饰的演变与社会大背景的关系。 第六章唐代服饰(重点) 识记: 1、唐代官服特点。 2、唐代女子服饰种类与形制。 3、唐代受少数民族、外来文化影响的服饰。 4、幂离与帷帽的形制。 领会:社会的开放对服饰的影响。 第七章宋代服饰(重点) 识记: 1、宋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2、宋代女子的服饰与形制。 2、宋代女服的色彩与图案特点。 3、宋代女子发式。 领会:理学对宋代服饰的影响。 应用: 1、主流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第八章辽金元服饰(重点) 识记:

自考 中外服装史

中国自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c991619.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及纺织棉、麻、毛和编织等技能,这标志着人类对__________的使用由此开始。 2.从大历史的眼光来看,服装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是服装功能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中国在奴隶社会的千余年中,服装最终积淀为人民和统治者都能接受的两种形制:__________、__________。4.汉代袍服在形制上承袭了__________的礼仪。 5.奴隶社会的服装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夏商前期,是对原始服装的积淀阶段,商后期到西周、春秋,则是我国远古服装的__________。 6.中世纪的文化主要以__________文化为主。 7.19世纪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前10年,欧洲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__________。 8.__________在巴洛克服饰的基础上发展了纤细轻巧的特点,使服饰更加向女性化方向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原始社会服装的兴盛期应是纺织技术有所发展,纤维材料更为丰富的(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新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中期 10.所谓上下连属的形制就是把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一种服装形制,它不同于上衣加长的长衣,其中最典型的是( ) A.袍与禅 B.襦 C.深衣 D.长衣 11.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__________两大类。( ) A.麻织品和棉织品 B.麻织品和毛织品 C.棉织品和丝织品 D.麻织品和丝织品 12.__________时期,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装的一大特点。( ) A.隋末唐初至盛唐 B.隋朝 第 1 页

中国服装史复习试题1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一句话的概念 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绕襟深衣) 4、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5、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下垂。 6、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7、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8、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 9、臣僚袄子锦,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10、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 11、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 12、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13、明代女装里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也称为“百家衣” 。 14、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 很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珠玉等手法为饰。 15、长袍、礼帽、皮鞋是30 年代和 40 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 16、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 ,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17、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 18、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周代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 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1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魏晋时期妇女在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21、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22、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23、五代延至民国的妇女缠足陋习风行千年,并因此影响了鞋履式样进而影响到妇女体态乃至思想。 24、方心曲领,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25、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点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概念 1、冕服的特征? ①冕冠,其板为綖,綖作前圆后方形,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戴时后面略高一 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 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 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②衣裳的内容:十二章纹? 一)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为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衣,即 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 二)十二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③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 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 持贵者的尊严了。用在冕服中一般称之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用在其它服装上叫做韦毕。 ④舄屦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 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 2、曲裾深衣的特征?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服式。“续衽钩边”, 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饶至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一)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图; 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 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二)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比甲示意图; 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拜占庭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三)

中国服装史复习试题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一句话的概念 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绕襟深衣) 4、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5、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下垂。 6、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7、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8、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 9、臣僚袄子锦,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10、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 11、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12、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13、明代女装里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也称为“百家衣”。 14、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很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珠玉等手法为饰。 15、长袍、礼帽、皮鞋是30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 16、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17、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 18、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周代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1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魏晋时期妇女在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21、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22、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23、五代延至民国的妇女缠足陋习风行千年,并因此影响了鞋履式样进而影响到妇女体态乃至思想。 24、方心曲领,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25、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点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概念 1、冕服的特征? ①冕冠,其板为綖,綖作前圆后方形,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 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②衣裳的内容:十二章纹? 一)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为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衣,即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 二)十二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③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用在冕服中一般称之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用在其它服装上叫做韦毕。 ④舄屦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 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 2、曲裾深衣的特征?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服式。“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饶至背

(全新整理)7月自考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672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8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帕克·拉巴尼以 ___________风格为特点,尤其体现在服装面料上,是最早使用___________材料作为面料的设计师。 2.被“时尚”杂志誉为“巴黎最负众望的线条,这是自毕达哥达斯以来最美的三角形”,说的是克里斯蒂安·迪奥设计的“___________ ”型女装廓型。 3.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一反男性造型的,被媒体称之为“___________”是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迪奥。 4.在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影响下,体现___________ 的女装最受欣赏,女性侧影的___________形造型,成为服装时尚的典型。 5.洛可可后期出现的托尔纽尔是一种___________,目的是让女性的后臀部显得突出。 6.哥特时期鞋子是___________而翘起。 7.蒙古族的 ___________是其民族特色服之一,汉译为一色衣。 8.古代女子首饰极为丰富,除有的起固定作用外,大多是一种对头部的美饰,最为流行的典 型首饰是始于战国的 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袖衫是 _____ 的一种发展和定型,趋简易,适体性,可说是大袖衫形成的本质原因。 【】 A. 汉袍 B.楚袍 C.裤褶 D.窄衣 2.魏晋时巾帻的后部逐渐升高,中呈平型,体积缩小到顶部,称为_____或小冠。【】 A. 介帻 B.平巾帻 C.空顶帻 D.苍头 1

《中外服装史》课程测试练习题目下载

《中外服装史》课程测试练习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 ),可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其材料取百鸟毛为之,白昼看一色,灯光下看一色,正看一色,侧看一色,可谓巧匠绝艺。 A.百禽衫 B.百色衫 C.百鸟衫 D.百鸟裙 2.背子这种服装在( )代最为流行。男女均穿。 A.宋代 B.唐代 C.明代 D.汉代 3.半袖式衣衫是现代服装造型的主要形式,在隋唐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服装式样,属短袖式罩衣,它是下面的哪种服装? A.祆 B.褐 C.襕衫 D.半臂 4.提倡“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服装美学思想的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周代冕服中的“玄衣而纁裳“,“纁”是指( ) A.黑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6.宋元时期女子服饰的审美风格与唐代的丰腴华美相去甚远,呈现出( )特征。 A.飘飘若仙 B.淡雅宁静 C.狂妄不羁 D.庄重古朴 7.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披一条长长的帛带,有风时随风飘舞,下垂时似瀑布绕臂。服饰学上称其为( )。 A.玉带 B.披帛 C.帛锦 D.银带 8.孔子对传统服装的贡献主要在于? A.随时随地倡导穿儒服 B.设计了具体的服装款式 C.亲身把符合礼制的服装穿出了风采 D.文质彬彬的观念对后代人的着装有重大影响 9.唐代官员的品色衣,主要运用了哪几种颜色? A.紫色、绯色、绿色、青色 B.黑色、黄色、紫色、红色 C.黄色、绛色、紫色、绯色 D.紫色、绯色、青色、白色 10. 汉代上官皇后让宫女穿上了合裆裤。这种合裆裤的名字叫()? A.穷裤 B.袴褶 C.纨绔 D.缚袴 11.

中外服装史试卷B答案

《服装设计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B卷 一、填空题 1、省 2、宗教 3、蜡染 4、和领对襟大袖、直领对襟小袖 二、选择题 1、A 2、B 3、A 4、C 5、B 6、D 7、B 8、C 9、C 10、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名词解释 1、在壁画和浮雕作品中,人物头部、两腿和双足呈侧面像,眼睛、上半身呈正面像。 2、希顿是希腊人最典型的服饰,也是人类服装史上最原始的形态,即不裁剪不缝合货极少缝合的服装样式。 3、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 4、朋克风格主张DIY,把廉价服装和布料进行再造加工,使服装呈现出一种新的粗糙的风格。狗链、鱼网袜是朋克风格饰品的代表。 五、简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1、巴比伦服饰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苏美尔人披挂式的着装特点,并且在外来民族的影响下,出现了裁剪和缝制的衣服,两者相结合,形成了形式简单,既美观又方便,且能满足气候条件需求的巴比伦服装风格,最常见的款式有裙子、连身衣、披肩和斗篷。男女装区别不大。 2、(1)新古典主义和帝政时期 (2)浪漫主义时期 (3)克里诺林裙撑时期 (4)巴斯尔臀垫时期 3、(1)对唐代绣服的继承发扬使汉族官服出现了符号化因素。 (2)补子表现了官服制作和管理的先进思想。 (3)补子是明代社会服饰中吉祥图案在宫廷中的反映 六、论述题(言之有理即可) 一、中国的服装是宽衣文化 1、追求精神功能。注重、强调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神韵之美,不强调服装与形体的关系。通常只有前后两片,因为要利于活动和遮蔽人的身体,其造型

线就像中国话的“笔情墨趣”,取宽松随意式,做的十分宽大,顺应“形残而神全”的中国服饰写意体系,再赋予服饰各个部分以特定的含义。如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云肩、霞帔,从它的命名上就可以体会到一中飘然若仙的感觉。这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设计中的美学观念和强烈的东方风格。 2、中国服装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大一统观念。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个体着装必须融入整体与群体着装意识之中。通过服饰的造型观念去强化整个社会的精神内容,因此,人们在穿着中习惯不去突出个性。 3、中国在服装的造型上重视二维空间效果,结构上采取平面的直线裁剪方法。中国服装的悬垂感是独一无二的,这取决于服装的材质即丝织品。 4、中国人的服装是用来保护人体的,所以做得十分宽松。其服装造型具有东方人整体、内省、静观、象征等特质,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隐藏人体与服饰之中。在形式法则上多体现对称、和谐、统一的表现方法,使得服装显得端庄、含蓄。其最终指向的仍是伦理的精神意义。 二、外国的服装是窄衣文化 1、西方服装以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前提,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位空间的效果。意大利女装设计师施爱帕尔丽认为,时装设计应该有如同建筑、雕塑般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形体是不能忘记的,在结构处理上,为了裁剪得体而发明了“收省”。 2、西方服装文化属于多远文化的范畴,表现出用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反对相同、类似的腹胀。她们需要有个人独特的风格,以此来表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3、西方服装的造型观念带来了服装形态的变异性、丰富性和创新性。时代的发展导致时尚与流行的追求和设计师的出现,而富士流行变动又给设计行为带来服装多样性的创造。 4、服装的审美追求“真”,注重“形”,西服预先通过裁剪、缝纫工艺而固定成形,结构明确。穿在身上仿佛一层“壳”,具有单纯的审美意义。在形式法则上,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对纯粹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形式因素有特殊的敏感。使服装以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常采取自由的非对称性、不协调性的服装造型方式。 5、从女性的穿着上来看,同样可以解构出东西方人的不同审美观。西方女性服饰直接强调女性人体的性感特征。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新 优质文档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的一大 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和爱奥尼亚式。 3、褙子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的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的发式保留本民族的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___________ 。 8、瓜皮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市民常戴的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 了,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的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的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 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 称为“移动的花园”。 14、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 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 B.朗万 C.迪奥 D.沃斯 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 A.胡帽 B.帷帽 C.幂篱 D.幞头 7、“武德令”是()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A 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的一种女子服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