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必阅读书目

美学必阅读书目
美学必阅读书目

“美学”课程阅读书目

杨春时《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达布尼·汤森德《美学导论》,王柯平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德]鲍姆嘉滕:《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4元+5元运费=9元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2002。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大,1994。

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人民文学,199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杨国荣《理性与价值》,上海:三联书店,1998。

杨春时《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牛宏宝《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蒋孔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德]马丁?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张月、石向骞、曹元勇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网络下载电子书) [美]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网络下载电子书) 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商务印书馆,1996。

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网络下载电子书)

爱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网络下载电子书)

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

宗白华《艺境》,北大,1997。

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尧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丁宁、陶东风等译,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彭立勋:《审美经验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伊瑟尔《阅读活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载《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1984、1987。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1982。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湖北人民,2003。已订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董书慧等译,北京大学,2006。(网络下载电子书)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2003。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中国人民大学,200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1987。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199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2。

景海峰《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人民出版社,2004。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本),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附:1、《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

2、《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

3、《中国美学论稿》,王向峰,中国社科,1996

4、《中国美学史》,张法,上海人民

5、《西方美学史教程》,李醒尘,北大

6、《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

7、《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史》,张法,人大,1990

8、《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评述》,朱立元、张德兴,上海人民,1988

9、《20世纪西方美学》,周宪,南京大学(466)

10、《西方美学通史》,朱立元等,上海文艺,1999

11、《西方美学史》,吴琼,上海人民

12、《文艺美学》,胡经之,北大(514)

13、《美的历程》,李泽厚

14、《美学散步》,宗白华

15、《艺境》,宗白华,北大,1997

1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17、《美学》,黑格尔已订购

18、《悲剧的诞生》,尼采

19、《黄与蓝的交响》,邓晓芒、易中天

20、《顾准文集·古希腊城邦制度》,顾准,贵州人民

21、《伟大的书》,大卫·丹比,江苏人民,1999

22、《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干春松,人大,2003

23、《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姚新中,社科,2002

24、《拯救与逍遥》,刘小枫,上海三联,2001已订购

25、《反美学》,潘知常,学林,1995已订购

26、《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北大,1994

27、《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杨适,四川人民

28、《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刘小枫主编,东方出版中心(030)

29、《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叶廷芳,安徽文艺(053)已订购

30、《善的智慧》,王正平,复旦(073)

31、《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成复旺,人大(092)

32、《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人民(098)

33、《中国禅思想史》,葛兆光,北大(119)

34、《独角兽与龙》,乐黛云、勒·比雄主编,北大(129)已订购35、《新儒学批判》,启良,上海三联(133)

36、《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北大(138)

37、《幻想与真实——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周宁,中国工人(191)

38、《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高旭东等,河北人民(220)

39、《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何晓明,东方(244)

40、《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248)

41、《危机与反思》,何新,四川国际文化(269)

42、《东西方宗教伦理及其他》,张志刚、斯图尔德主编,中央编译(282)

43、《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李春青,北师大(317)

44、《现代性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360)

45、《过渡时期的文化选择》,黄卓越,广西教育(372)

46、《人文主义的视界》,陈来,广西教育(373)

47、《反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精神》,金惠敏,广西教育(376)

48、《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张颐武,广西教育(375)

49、《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本雅明,三联(395)

50、《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马尔库斯,三联(394)

51、《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董乐山译,三联(410)

52、《俄罗斯思想》,尼·别尔嘉科夫(434)

5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三联(443)

54、《快感:文化与政治》,詹姆逊,中国社科(456)

55、《文化与文本》,叶舒宪主编,中央编译(480)

56、《文艺美学》,胡经之,北大(514)

57、《审美体验论》,王一川,百花

58、《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王宁,中央编译(658)

59、《风化与凝聚》,丁方、张谦,北京燕山(959)

60、《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范明生,上海人民(957)

61、《文明之源——论广泛意义上的宗教》,程世平,四川人民(957)

62、《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张岱年、程宜山,人大(995)

63、《希腊宗教概论》,王晓朝,上海人民(975)

64、《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罗斑,广西师大,2003

最新整理论应用文写作的审美特征.docx

最新整理论应用文写作的审美特征 应用文的起源先于文学艺术。人类创造文字的本意即最初的意图是记事,使用的就是应用文。到目前为止,记事的作用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见证,是今天人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根据。通过文字,把人类的经验积累起来,得以从书面上了解自己未能经历的事、未曾有过的知识和经验。而传达这些内容的书面文字,基本都是应用类文章。像实用器皿先于艺术品一样,最早 的文字记载,无论是一般的记事、占卜,还是规矩、铭文,都属于应用文范畴。 具体的应用文概念,许多研究论著多有诠释:“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可称之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1]这就是我们对起源早、使用广泛的应用文在今天的理解。应用文在今天,广泛地被使用于国家政务和一切公私事务中。虽然被看作是“艺文之末品”,可又确实是“政事之先务”、“经国之大业”。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以清康熙年间的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中的一段话说诗与文之区别:“又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喻“意为米,文为饭,诗为酒”说诗与文的作用,确实是既形象又有道理。意为米,

“文”乃米而为炊、炊而为饭,可果腹、养生、尽年,“为人事之正道”,足见其地位的重要。 事实上,正是由于人们对应用文认识越来越深入,所以对应用文及应用文写作也给予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这不但体现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研究上,也体现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上。 但至今人们对应用文写作审美规律的重视还是很不够的。出于“美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认识,人们一般都接受“应用文写作具有审美特征”这个观点。但仔细考虑,应用文写作到底美在哪里,认识则大不一样。多数人认为应用文写作中的美,只不过是表现在文本上的一些形式美而已。包括一些对应用文写作进行审美研究的人,也多在应用文的形式美上下功夫。有的人则认为,应用文写作中美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和文学艺术相比,对应用文写作的美学研究不值得“小题大做”。甚至有人对应用文写作中所谓“审美”研究不屑一顾:应用文美学没有什么学问可言。研究应用文审美特征究竟有什么意义、价值,这方面的研究是否值得、是否必要,应用文写作过程究竟体现了怎样的审美特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的。 人们需要应用文,就像饥饿时需要吃饭一样,并不在乎饭的外表性状。吃的时间长了,就要开始品一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不再停留于以米为炊,简单的炊而为饭,人们开始讲究“美食”,把通常的饮食做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美食。在应用文起到它的实际作用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饱,而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像人们在不改变饮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进一步考虑它的“色、香、味、型”,使之成为既可用又可

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编著者出版社1001英语无 1002俄语无 1003日语无 1004德语无 2001马克思主义原理(含原著)原著部分参考书目:《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第1卷 2002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03中外文论《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版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 【英】拉曼·塞 尔登等著;刘象 愚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版 《理论是什么——文学理论反思 研究》 邢建昌人民出版社2011年 2004汉语言文字学(综合卷)《中国语言学史》王力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版 《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2014年版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汉语词汇学史》符淮青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2年版 2005文史综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通史》吕思勉华东师大出版社《中国文献学》张舜徽中州书画社

20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无 2007中国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夏鼐等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版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所文物出版社 1984年版《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文物编辑委员 会 文物出版社 1999年版 2008中国古代史无2009中国近现代史无 2010专业综合一(点集拓扑、近世代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学》熊金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近世代数》张禾瑞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泛函分析讲义》(上册) 张恭庆 林源渠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011专业综合二(概率论、模式识别、泛函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第二版) 魏宗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模式识别》(第三版)张学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泛函分析讲义》(上册) 张恭庆 林源渠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012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周世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013地理科学导论《地理学:科学地位与社会功能》蔡运龙陈彦光 阙维民等 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 2014植物学《植物学》马炜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版)朱玉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高级生态学《现代生态学》戈峰科学出版社 2017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2018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学原理》整理版说课讲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2018年人民大学美学考研参考书

2018年人民大学美学考研参考书 美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学原理》王旭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学导编》张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一、英语全程规划 基础阶段(3月-6月) 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 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 3.复习建议: (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 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 3.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冲刺阶段(11月-12月) 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2.阶段重点:大作文and小作文 3.复习建议: (1)每周写3篇作文,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整理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12月开始,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你以为做过一遍就不会再错啦?试试吧!大部分人会在同样的地方摔跟头。 (3)单词不能停哟! 考前一周 1.学习目标:放轻松,相信自己在之前的积累

文艺美学尔雅满分答案

—————————————————————————————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 1 审美对象不包括? A、自然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正确答案:B 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审美对象 B、审美经验 C、审美体验 D、审美提升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 A、文学文本 B、文学史 C、文学批评 D、社会学 正确答案:D 4 美学主要谈什么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都是 正确答案:D 5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著作。() 正确答案:√ 6 自然美没有阶级性 正确答案:√ 7 孔子删定以后《诗经》多少首 A、100.0 B、205.0 C、305.0 D、450.0 正确答案:C

8 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 A、客观的 B、共通的 C、历史的 D、个人的 正确答案:D 9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统称为什么 A、审美原则 B、审美主体 C、审美对象 D、审美经验 正确答案:C 10 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就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正确答案:√ 11 美学主要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正确答案:√ 12 美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心灵美 正确答案:D 13 审美对象的内容包括四类。 正确答案:× 14 审美体验指的是个人的。 正确答案:√ 文艺美学(下)已完成 1 关于审美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客观的 B、共通的 C、变化的 D、历史的 正确答案:C 2

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用什么看艺术美? A、审美经验 B、审美体现 C、审美体验 D、审美对象 正确答案:C 3 审美主体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 4 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A、清华 B、人民大学 C、北大 D、川大 正确答案:C 5 宗白华是艺术美学论 正确答案:√ 6 朱光潜是主客观统一论 正确答案:√ 7 《美学散步》作者是谁 A、朱光潜 B、宗白华 C、李泽厚 D、高尔泰 正确答案:B 8 《西方美学史》作者是谁 A、朱光潜 B、宗白华 C、李泽厚 D、高尔泰 正确答案:A 9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艺术论美学 正确答案:√ 10 哪位学者的美学是主客观统一论 A、朱光潜 B、宗白华 C、高尔泰

现当代文学考博参考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考试阅读书目 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三联书店2002年。 普实克《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 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竹内好《近代的超克》,三联书店2005年。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 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新星出版社2005年。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田本相、焦尚志《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现代文学阅读书目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 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 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1-3)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 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

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相关专业参考书: 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李公明主编《中国美术史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谢丽君、李倍雷《中国美术简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年 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贡布里希《艺术的历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 薛永年《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永强《外国美术史》,海南出版社,2006年。 美术理论参考书: 张建军《中国画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 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伍蠡甫《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 葛路《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陈绶祥《遮蔽的文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北京大学0607年文艺学专业卷及基础所有试题(完整版)

北京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学专业及基础试卷 一、名词解释: 文学象征,文学风格,文学典型,召唤结构,女性主义,文化输出,隐秀神韵 二、简答: 1、简述对文学价值的认识 2、你对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的理解 3、试简述孟子以意逆志的看法 4、简述文学言象意的关系三 三、论述: 1、试论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辨证关系 2、谈谈对雅各布森文学性理论的认识 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诚斋体,《汉宫秋》,诗界革命,沉钟社,新感觉派,《草叶集》,俄国自然派,英国湖畔派 二、简答: 1、谈谈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的认识。 2、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成就。 三、问答: 1、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巴金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北京大学2007年文艺学专业卷及基础所有试题(完整版) 上午的文艺学专业试题 A卷(文艺学专业)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 1.通变2.妙悟3.文学性 4.期待视野5.新历史主义6.艺术想象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评述精神分析文论 2.简释“意境”的要义 3.简析“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文学主张 4.简述文学语言的特性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文学读者与文学文本的关系 2.论述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演变。 B卷(文艺美学方向)

每题50分 1.论述艺术本体论的演进及当代非本体论的价值问题。 2.论述审美现代性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影响。 3.论述赛义德的《东方学》的意义与东亚文化价值创新。 C卷(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 1.诗言志2.心声心画3.疾虚妄 4.直寻5.意、趣、神、色6.因文生事 二.论述题(每题40分) 1.论述孟子的文艺思想 2.阐释刘勰的风格理论 3.分析沈德潜的诗歌理论。 专业基础卷 A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 1.永明体2.拟话本3.《生死场》4.魔幻现实小说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关汉卿杂剧创作的特色与成就。 2.简述鲁迅《野草》的特色与成就。 3.简述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 三.论述题(每题25分) 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盛唐气象”。 2.论述19世纪欧洲文学潮流的更迭与演变 B卷 1、风雅颂的内涵及其对后世创作的影响。(30分) 2、宋明理学对文学的影响。(40分) 3、《老人与海》的失败的英雄的精神性意义。(30分) C卷 1、具体举例说明《诗经》、《离骚》的不同审美风格。(20分) 2.论述陶潜诗歌“又协左思风力”的审美特性。(15分) 3.论述汤显祖戏曲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25分) 4.阐述文学接受主体的能动创造特性。(20分) 5.论述文学自身变革演进的特殊规律。(20分)

浅谈“艺术美学”

浅谈“艺术美学” 摘要:“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有30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 理论学科”。然而,笔者认为传统的“文艺美学”教程存在难以服众的悖论,也起不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大量枯燥无味、累赘拗口的抽象概念扼杀了学生的五彩斑斓的思维意识,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审美。用“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更好地代替“文艺美学”,此外文章还表达了笔者对当下一些审美观点的批驳。 关键词:文艺美学;艺术美学;谬论;鉴赏;个性化,不确定性,精神性;暴力美学;战争艺术 一、什么是艺术美学?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文艺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学科观点,具有文艺学和美学的双重特色。 实际上,“文艺美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存在争议。因为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文学理论教程》中,第一章开篇就有这样一句话:“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 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这个词是建国后 从俄文中翻译过来的,应理解为“有关文学这门艺术的学科”。 由此看来,文艺美学应该是研究文学审美的学科。然而事实是,“文艺美学”这门学科是“研究艺术与艺术活动的审美审美特性和独特的美学规律的学科”(周来祥《文 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研究对象十分宽泛。 所以说,当初就不应该提出“文艺美学”这样一个让人困惑的概念,叫做“艺术美学”甚至“艺学”也许更好些。如果叫做“文艺美学”,那就应该把研究范围控制在 文学这一门艺术内。这样的话,概念更加清楚,理解起来也不会有争议。接下来的文 章中,笔者会用“艺术美学”替代“文艺美学”这个概念,以明晰读者的思路,让大 家知道研究对象是包含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即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戏 剧、电影、建筑等八大艺术)。 艺术美学,是艺术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及其规律的学科。而美学,则是把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作为研究主题的学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艺术美学的 定义:“艺术美学是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 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引自百度百科“美学”概 念) “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用概念性的词语来定义,但“艺术美”是无法定义的,尤其是“美”这个字,人们无法诠释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概念。 中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 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 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笔者不认同上述观点,因为自然之美是无法用“劳动”解释的。简单说,“美” 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感知属性。离开人类,“美”字无从说起。世界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招生12人(其中含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2名,只从该校在职人员中招收),下设艺术学理论专业。笔试、面试各占50%。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考试科目备注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130100)艺术理论王一川 彭 锋中国艺术学理论50%、西方艺术学理论50%含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2名艺术史 丁宁李松翁剑青美术理论50%,中外美术史50%艺术批评陈旭光 李道新 影视理论50%,中外影视史50% 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叶 朗林一美学与艺术学理论50%,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理论50%三、导师介绍 王一川,1959年生,四川乐山沐川人。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学位办主任、教务处处长、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近年主要研究艺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影视批评等。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文艺转型论》、《第二重文本》和《革命式改革》等。 彭锋,1965年生,湖南祁东人,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业余策展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艺术批评、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西比较美学。出版学术著作有《美学导论》等。 丁宁,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系主任,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美学原理必读书单

一、重点书目 1、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2、阿多诺《美学理论》 3、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 4、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5、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6、瓦莱里《文艺杂谈》 7、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 8、汉?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9、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 10、马尔库塞《审美之维》 二、必读书目 A、理论 1、约翰?雷契《敲开智者的脑袋》 2、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 3、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4、华勒斯坦《开放现代社会》 5、马克?爱德蒙森《文学对抗哲学》 B、思想 1、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2、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 3、费孝通《乡土中国》 4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5、尼采《看哪这人》 C、方法 1、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 2、怀特海《观念的冒险》 3、威?詹姆斯《宗教经验之解释》 4、蒂利希《政治期望》 5、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D、知识 1、罗?休斯《新艺术的震撼》 2、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 3、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 4、康拉德?洛伦茨《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 5、卡普拉《物理学之道》 6、卡西尔《人论》 三、参考书目 A、视野 1、尼采《超善恶》 2、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4、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5、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6、马尔库塞《单面人》 7、卢克斯《个人主义》 8、沃林《存在的政治》 9、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 10、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 B、专业 1、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 2、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3、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4、帕克《美学原理》 5、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 6、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7、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 8、里德《现代绘画简史》 9、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广播影视文艺学

广播影视文艺学 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广播影视文艺学属于自设专业(自设专业是指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没有,而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本专业以广播影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日、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影视文艺理论体系。广播影视文艺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反映出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广播影视文艺学理论研究,拥有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互为促动的鲜明特点。因此,还需特别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领域。 2.研究方向: 广播影视文艺学的研究方向有: (01)影视理论与批评 (02)影视史研究 (03)比较影视研究 (04)广播电视文艺与文化 (05)电视剧研究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学为例) 3.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5文学评论写作 ④914中国文学(含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含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学为例)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从事广播影视艺术事业的节目创作、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好的创新能力;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二级学科) 0***** 文艺学、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 汉语言文字学、0***** 中国古典文献学、0***** 中国古代文学、0***** 中国现当代文学、0*****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招收此自设专业的院校及开设年份 四川大学(20XX)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文艺创作单位、专业剧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影视创作、评论、导演及制作工作;也有在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也有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作、高层次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 六.就业前景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美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美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 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美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同济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哲学学院的美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八。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美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美学专业是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涉及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趋向于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全面、深入的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创造性地从事美学研究、教学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系统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历史与现状,有较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对所学专业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有关专业研究进展的状况,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美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个研究方向: 010106美学 研究方向:01审美文化研究 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20西方美学史③3327中国美学史 二、考试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9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立即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再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美学课程简介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美学课程简介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美学课程简介 “美学”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 先生牵头设立,并亲自授课。课程设立后,依托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在美学基础理论建 设方面勤力耕耘,蒋孔阳先生的《德国古典美学》,《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美与 美的创造》,由其任主编、朱立元任副主编的《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朱立元撰写的《黑格尔美学论稿》、《接受美学》,与 张德兴合著的《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述评》等影响甚众,为美学课教学积淀了厚实的知识基础。进入新世纪后,中山大学把美学课作为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推广到本科生中去,这也促使我们在美学理论课教学如何通俗化、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改革,以便使文理科低 年级学生能够喜欢听、听得懂、学得进,这样美学课就形成了面向文理科学生的公选课和 面向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两种不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前者较为普及、后者较为专业。 为夯实根基,扩展视野,吸纳信息,近年来美学团队在美学理论相关的分支研究上用 力甚勤,先后有《西方美学范畴史》、《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国美学范畴史》、 《中国美学史教程》、《西方文论教程》、《西方美学思想史》、《世俗与尊严:杜威的 艺术哲学》、《研究》、《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等大量著述出版,受众褒誉众多,频频获奖,同时也为美学课提供了深厚而广博的知识背景的支持,使美学课教学的深广度 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由朱立元主编的《美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作了较大修改,出了修订版,反响良好,为国内100多所大学广泛使用,受到普遍欢迎,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大的美学教材之一。现在,由朱立元 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西方美学史》重点教材也已启动。相信在美学团队集体努力下,美学课教学当会沿承传统、突破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

文艺美学完整版

文艺美学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选择 1、文艺美学这个学科的名称首先由中国台湾学者王梦鸥提出。 2、《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 3、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开始流行,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的内在审美特性及其规律重新重视。 4、审美经验论之发端是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5、真正打出艺术的审美经验旗帜的则是杜威,1934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一书,标志着经验派美学逐步走向成熟。 6、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鲍姆嘉通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的一种恢复。 7、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8、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创始人是胡塞尔。 9、审美对象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也就是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遭遇、相互作用之时。 10、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呈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 11、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主客体" 相遇 "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12、中国古代美学始终以文艺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1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很明显,这里说的"境界"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 14、古希腊时期所说的"艺术"包括了一切 "技艺性" 的活动。 15、1746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首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16、欣赏与创作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 17、"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刘勰所说。 18、欣赏和创作这两种审美经验由于心理指向的不同而导致的诸多差别。 19、创作的审美经验是欣赏审美经验的前提,欣赏审美经验又是创作审美经验的延伸。 20、心理经验主义一派包括:格式塔、原型、移情、内模仿。 21、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 22、人的心理功能的三个方面认知、情感、意志。 23心理愉悦是指人的想象力受到鼓舞。 24、并不是任何人的任何一次审美活动都能达到精神层面的 "高峰体验" ,这取决于具体的审美对象和具体的审美个性。 25、亚里士多德提出 "净化说",认为对艺术的欣赏不仅使人愉快,还可以起到净化人的灵魂、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净化说属于人文内涵) 26、当代着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思者道说存在,诗人命名神圣"的命题。 27、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理论代表姚斯,重新举起了席勒所奠定的人道主义审美教育思想的旗帜。 28、中国历史上关于优美的研究起源于对祭祀仪式的思考。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 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戏剧学院共招生23人,分为2个专业,分别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外国语 (含听力与 口语测试) 业务课考试科目 艺术学理论01戏剧美学 谭霈生1 丁涛1 孙玉华1 英 1.中外戏剧名著分析 2.戏剧理论 3.美学基础 4.口试 三、导师介绍 谭霈生,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蓟县(现属天津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班,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戏剧理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讲授的主要课程有:剧本创作论、戏剧概论、戏剧美学等。 孙玉华,1952年生,籍贯辽宁,1977年于内蒙古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曾在北京大学进修,198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曾在德国美因兹大学进修,1997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戏剧文学系教授,主讲艺术概论、西方文论,指导硕士生戏剧艺术学,笔名孙轮,专著《艺术引论》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和谭霈生、高芮森鉴定于1997年作为教材出版,近年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现代戏剧“非主流”理论初探》,《西方古代美学》,《假象见赜——感悟〈易经〉

及中国传统艺术》,《神人之约——读〈圣经〉和西方四大名著》,《一个人呀——借歌德〈浮士德〉谈名著的创作》。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