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第四章

绿色化学

第一章 1、简答:温室效应及其与化学的相关性;核冬天;光化学烟雾及其化学本质;生物多样型? 答: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这些温室气体又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生活用品及供热取暖等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过程中,以及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CO2、NO X、CH4、卤代烃等。 核冬天:有限的核战争所产生的烟尘会导致地球冷却的假设,被称为“核冬天”。 光化学烟雾主要就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引发的主要元凶:NO2→NO+O;O+C X H Y→C X H Y O;C X H Y O+O2→C X H Y O3; C X H Y O3+C M H N→RCHO+R’COR2;O+O2→O3。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他物质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答: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在主导其他学科;它在开发天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基于化学的产业,利用天然资源制取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塑料、钢铁、水泥等产品和材料,并生产大量的合成纤维和橡胶等以弥补农业、林业的不足;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医药卫生等均离不开化学。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用及保持健康等无一项可以离开化学,化学在这些领域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什么?(1页) 答:1、全球气候变暖2、核冬天的威胁3、臭氧层破坏4、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5、酸雨6、生物多样性锐减7、深林的破坏8、荒漠化9、水资源危机10、海洋污染日甚。环境问题的起因是人类自己。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质量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课本第2章) 答: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11页)答:1、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发展绿色化学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3、绿色化学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10~11页) 答: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减 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生态环境有 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 副产物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上、从根 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传统的环境保护方法是治理污染,或曰污染 的末端处理,也就是研究已有污染物对环境 的污染情况,研究治理这些已经产生了的污 染物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指标的方法。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 即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 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 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 种治本的方法。 4、什么是绿色化学品?怎么设计安全的化 学品?(17页) 5、举例说明原子经济反应是不产生污染的 必要条件?(找不到) 6、试论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 的必要性和方法?(23页) 7、怎样在反应过程中使化学反应绿色化? (第5节) 8、自选一条目前使用的环氧丙烷合成路线, 用绿色化学原理对其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 更佳的新路线?(13页底端14页顶端) 9、简述绿色化学十二原则?(27页) 答:1、不让废物产生而不是让其生成后再 处理;2、最有效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 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经济性;3、尽可能不 使用、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 物质;4、尽可能有效地设计功效卓著而又 无毒无害的化学品;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 物质,如须使用也应是无毒无害的;6、在 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使消耗 最低;7、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时应以可再生 资源为原料;8、应尽可能避免衍生反应;9、 尽可能使用性能优异的催化剂;10、应设计 功能终结后可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化学品; 11、应发展实时分析方法,以监控和避免有 害物质的生产;尽可能选用安全的化学物 质,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事故发生。 第三章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性原则有哪 些?(36页表3-1) 2、设计安全化学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其 基本原理分别是?(39~57页) 答:方法有:1、毒理学分析及相关分子设 计;2、利用构效关系设计安全的化学品;3、 利用集团贡献法构筑构效关系;4、利用等 电排置换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5、“软” 化学设计;6、用另一类有相同功效而无毒 的物质替代有毒有害物质;7、消除有毒辅 助物品的使用。 3、化学品的毒理学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如 何根据毒理学分析进行相关分子的设计? 举例说明?(39页) 4、什么是构效关系?如何根据构效关系设 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49页) 答:一类化合物的毒性以及该类化合物中不 同结构(结构差异)引起的毒性差异称为构 效关系。 第四章 1、由碳、硅元素的化学性质,试讨论用硅 取代碳的可行性及硅取代物的优点?(58 页) 2、用辛酸—水分配系数表征有毒化学品毒 性的一般准则是什么?(68页) 3、举例说明等电排置换是设计更加安全化 学品的有效方法?(找不到) 4、从分子量、分子体积角度看,应该怎样 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找不到) 5、常见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基团有哪些? (62页) 6、从可生物降解、对水声生物的毒性角度 看,怎样设计更加安全的化学品?(67页 第3节) 第五章 1、举例说明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化学反应 中有何作用?(80页表5-1最后一列) 2、以环戊二烯钛催化烯烃聚合为例,说明 催化剂分子机器的作用?(81页图5-2) 3、为什么说催化剂能全方位地促进绿色化 学的发展?(81页) 4、什么是催化剂设计?怎样进行催化剂设 计?(84页) 答:所谓催化剂设计,就是指人们按照自己 的意图制造目标催化剂的工作,它代表一种 构思,而不一定要画出图纸。也就是对指定 的反应,或者需要制造的某种产品,应该如 何选用一种催化剂的知识逻辑分析。(设计 步骤见图5-5) 5、以萘与丙烯发生烷基化反应为例说明催 化剂结构对反应选择性的巨大影响?(87 页) 6、简述反应原料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对反 应原料的选择原则?(88页) 7、生物质作为反应原料的优缺点?(89页) 答:优点:1、生物质可给出结构多样性的 产品材料2、生物质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 的结构单元复杂3、由生物质衍生所得物质 常常已是氧化产物,无需再通过氧化反应引 入氧4、增大生物质的使用量可增长原油的 使用时间,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一些 必须使用石油做原料的产品的生产提供保 证5、使用生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 浓度的增加,从而减缓温室效应6、化学工 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其本身在原 料上更有保障7、生物质资源比原油有更大 的灵活性。 缺点:1、在经济上还不具备竞争力2、现 在考虑用作化学化工原料的生物质是传统 的食品原料,把食品原料改作化工原料是否 合适3、生物质的生产季节性很强4、生物 质的组成极为复杂,不同种类的物质,其组 成和性质都可能不尽相同,若需要对每一类 生物质有针对性地修建工厂,这将使生物质

绿色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期末考 学院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10×1分=10分) 1、在臭氧变成气体的反应过程中,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是() A 、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原子利用率最不经济的反应类型是() A、重排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消除反应 3、以环己烯为原料,可以与多种氧化剂反应得到己二酸(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 进行)。下列氧化剂中可称为绿色化试剂的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重铬酸钾 D、硝酸 4、下列关于农业革命、绿色食品等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两个级别 B、提高粮食产量和加强粮食保障,是能够与保护生态同时进行的 C、农业专家对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D、绿色食品在我国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它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质量认证 5、下列关于瓦尔堡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瓦尔堡醛的分子式是C 15H 22 O 3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1mol瓦尔堡醛可以与2molH 2 加成二饱和 C、瓦尔堡醛是农药,对人体有害 D、瓦尔堡醛可以被还原,也可以作为还原剂 6、下列关于绿色交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大城市积极建设路轨交通 B、大城市积极鼓励个人汽车消费

9、下列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中绿色合成的是() A、使用绿色原料 B、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乳酸 C、使用绿色催化剂 D、使用酶催化聚合 10、下列关于隐患性高分子材料用于后处理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部回收利用 B、全部填埋 C、全部堆肥 D、全部焚烧 三、是非题(20×1分=20分) 1、天然物质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2、天然物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 3、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4、化学是一门试图了解物质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 5、溶剂涂料在中的溶剂用量大大减少,甚至趋零化,也可以实现绿色涂料的开发 6、我国海洋涂料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7、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和节省资源等优点 8、“控制,而非灭绝”是绿色农药的根本目标 9、农药绿色化,是绿色化学的内容体现之一 10、绿色纺织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原材料的绿色化(即绿色纤维),二是绿色的纺织生产过程,尤其是使用绿色的纺织染整技术。因此,绿色纺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11、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绿色环保大豆纤维,已投入工业化生产,是世界首创 12、蜘蛛丝是目前比强、比模最高的可降解纤维 13、绿色交通不是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是一种新的理念 14、绿色交通的根本目的是节省能源和材料,促成车、城、环境融为一体的协调发展 15、交通绿色化,是绿色生活的内容体现之一 16、中国的环境标志工作始于1993年 17、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自愿性认证 18、反渗透膜是苦咸水淡化最经济的方法

2--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 2 )五 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2O5 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点燃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 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 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 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绿色化学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3 1、21世纪人类面临的4大问题是什么? 2、人类面临的几大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3、绿色化学定义的5个内涵是什么? 4、绿色化学的内涵-5个R是什么? 5、原子经济性是什么? 6、绿色化学的5大任务是什么? 7、绿色化学十二原则-Anastas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4 1、简述化学工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阶段及内涵。 3、环境友好的化学技术的含义是什么? 4、生物质化工转化的主要内涵。 5、纤维素制乙醇的主要过程和技术难点。 6、简述催化技术的特点。 7、催化技术的进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5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和内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3、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5、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6、化学品的致毒途径和根源。 7、化学品的吸收、分散和代谢。 8、含有那些化学结构的物质毒性较大? 9、等电排置换设计。 第四章 9 1、硅-碳等电排置换法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原理是什么? 2、设计可生物降解的化学品的重要性。 3、生物降解的细菌基础是什么? 4、不易生物降解的化学结构有哪些? 5、水生生物毒性定量构效关系构筑的常用物理性质有哪些? 6、影响水生生物毒性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哪些? 7、表面活性剂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危害?如何防止?

第六章11 1、绿色化学反应举例。 2、亚氨基二乙酸钠合成的新路线。 3、环氧丙烷生产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4、合成己二酸和邻苯二酚的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绿色原料举例。 6、超临界CO2中的反应举例。 7、对比异布洛芬的新、旧合成路线,说明其技术创新的关键。 8、更安全的化学品举例,所得到的启示。 第七章17 1、高效均相和多相催化技术有哪几类? 2、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的优点。 3、酶的分类。 4、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 5、环境友好的溶剂中的有机反应。 6、固相合成对载体的基本要求。 7、不对称催化合成有哪几种方法?有何优缺点?

绿色化学的考试题目的答案

本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对绿色化学试题作了简单的作答,仅供参考,多有不足, 还请谅解和指出!谢谢合作! 1、环境因子仅仅体现了废物与目标产物的相对比例,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后,其 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程度还与相应废物的性质以及废物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 有关。 2、分子机器是指在生命过程中,最需要高度的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以酶作为催化剂的。这些酶催化的反应通常都是高度专一、高选择性和原子经济的。因此,这种酶催化剂被称为分子机器,其大小以纳米计。 3、在生产商用亲电性物质时,不把产品直接做成亲电性的成品,而采用一些掩 蔽剂把亲电基团掩蔽起来,使用时再用适当的试剂去掉掩蔽剂,使需要的亲电物质现场生成,这种方法称为掩蔽法。这样,就减少了该产品在生产、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危险性。 4、化工过程强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包括发展新设备和 新技术,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与现行设备和技术相比,使反应体积变得更 小,过程变得更清洁, 能量的利用更为有效的任何化学工程的进 步都可认为是化工过程强化。化工过程强化可以通过设备改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方法的改进_____________ 来实现。 5、在水溶液及土壤环境中,有机物的降解机理主要是生物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也是现代污水处理厂水处理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分子设计不仅可增大化学品的安全性,同时也可增大产生的污物的可处理性_____________ 。 6大部分对水生生物有毒的化学品都是通过麻醉作用而使水生生物中毒的。特征致命化学品均有其特殊机理,其分子通常能与细胞大分子反应,从而产生除麻醉作用模式以外的其他毒性,称为特征的毒效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绿色化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技术上可行的、以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对人类无害 的化学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研究经济技术上可行的、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对人类无害的化学过程的设计和应用。 8、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勺反应有两大特征: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反应原料,最大 限度地节约了资源;2X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排放(因达到了零废物排放),因而最大限 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或者说从源头上消除了由化学反应副产物引起的污染。 9、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主要是指:1)考虑原料本身的危险 性; 2)使用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球环境问题包括一、全球气候变暖;二、核冬天的威胁;三、臭氧层破坏;四、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五、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生物多样性锐减; 七、森林的破坏;八、荒漠化。 1、在进行分子修饰时,主要考虑如下几点:ABC _____________ A、即减少吸收,利用致毒机理消除毒性; B、利用构效关系消除毒性;

绿色化学题目

《绿色化学与化工》教学指导 一说明 1、目的任务:本课程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学科,是化学、化工类专门人才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化工生产中的资源与能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间的关系,达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学科,树立既保护环境又推动工业生产发展的新观念。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最热门的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为成为知识渊博、研究方向明确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2、课程类别:限选课,自学课程 3、学分与总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4学时讲课(辅导):4学时 4、学时分配 5、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办法: 考查:自学笔记40%、读书报告或小论文30%、期终考查30% 6、教材与参考书: 1、李德华.绿色化学化工导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闵恩渍. 吴巍编著. 绿色化学与化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 3、仲崇立. 绿色化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贡长生、张克立. 绿色化学化工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5、沈玉龙、魏利滨、曹文华.绿色化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6、顾国维、何澄. 绿色技术及其应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7、P.T.阿纳斯塔斯, J.C.沃纳.李朝军,王东.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绿色化学的产生、发展、重要性;掌握绿色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容; 三、绿色化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点】 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容 第二章绿色化学原理 【教学要求】 掌握绿色化学的12条基本原则;掌握原子经济性反应及绿色化学手段; 【教学内容】 一、原料绿色化; 二、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三、无害化学合成 四、绿色化学品 五、溶剂绿色化 六、提高能源效率 七、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八、减少化学合成的衍生步骤 九、开发新型催化剂 十、设计可降解化工产品 十一、预防污染的实时在线分析; 十二、防止化学事故发生的安全生产工艺。 【重点】

绿色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化学是一门试图了解物质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的科学。(∨×) 2.化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有历史记载以前的时期。() 3.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4.氦(He)是单原子分子。() 5.地球上没有“与化学物质无关”的物质。() 6.天然物质对人类总是有益的。() 7.天然物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 8.化学家也在为化学工业之外的许多领域进行工作。() 9.相同分子式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结构。() 10.“反应停”的教训告诉公众:缺乏对化学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导致严重灾乱。() 11.利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 12.用箭头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不可以用于计算。() 13、CH4是比CO2更危险的温室气体。() 14、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其可能是未来的清洁能源。() 15.N0是有害的。() 16.E因子越大,原子经济性越好。() 17.原子利用率越大,E因子越小。() 18.更为精确地评价一种合成方法相对于环境的好坏,应用EQ衡量。() 19.绿色化学最根本的特征是零排放。() 20.电合成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公害的绿色化学工艺。() 21.无溶剂的固相合成符合绿色化学的潮流。() 22.水为溶剂的合成法,是符合绿色化学的。() 23.Diels-Alder反应是合成六元环类化合物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24.水相下的Diels-Alder反应是绿色化学中反应溶剂(或实验手段)的绿色化。() 25.超临界流体合成法,是符合绿色化学的。() 26. H2O2的乙基葸醌法循环生产,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27.在线检测就是保护,是绿色化学的体现之一。() 28.溶剂涂料都不可能是绿色涂料。() 29.溶剂涂料中的溶剂用量大大减少,甚至趋零化,也可以实现绿色涂料的开发。() 30.我国海洋涂料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1.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和节省资源等优点。() 32.无铅汽油的开发,是绿色化学产物绿色化的体现。() 33.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 34.绿色食品就是天然食品,不合任何化学成分或化学元素,因此安全、环保。() 35.农业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了高产,第二次绿色革命将带来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6.严格地说,绿色食品也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 37.农药都是有毒的。() 38.“控制,而非灭绝”是绿色农药的根本目标。() 39.农药绿色化,是绿色化学的内容体现之一。() 40.绿色纺织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原材料的绿色化(即绿色纤维),二是绿色的纺织生产过程,尤其是使用绿色的纺织染整技术。因此,绿色纺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41.彩棉纤维实现了从纤维生产到成衣加工全过程的零污染。() 42.苎麻素以“中国草”著称于世,亚麻纤维以“西方丝绸”、“第二皮肤”的美誉而闻名于世。()43.天然竹纤维是会呼吸的纤维。() 44.粘胶纤维一经面世,就引起了纺织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誉为“21世纪纤维”、“绿色纤维”、“革命性纤维”。() 45.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绿色环保大豆纤维,已投入工业化生产,是世界首创。()46.蜘蛛丝是目前比强、比模最高的可降解纤维。() 47.甲壳素纤维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抗菌、保健等功能,是理想的卫生、保健纺织品和医用材料,适于作内衣、医用缝线和医用敷料等。() 48.CFC的代用品HCFCs和HFCs都还只是绿色制冷剂的过渡性替代品。() 49.含磷洗涤剂中无机助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络合钙离子、镁离子等软化洗涤硬水。() 50.4A沸石是理想的无磷助剂产品,其对环境一定没有影响。() 51.取代含磷合成洗涤剂的最终产品可能是传统的肥皂,其可能代表了绿色洗涤的未来。()52.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污染程度最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源。() 53.二甲苯的毒性较苯要小,可广泛代替苯作为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54.氡看不见,嗅不到,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情性气体。() 55.绝对的环保装修材料是没有的,也没有绝对的绿色家居环境。()

化学第二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 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 22HgO 和2HgO 2Hg+O 2↑。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 22P 2O 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 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 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 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 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 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持着原来的性质。 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的。 常见实例 、溶液、合金、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绿色化学考题及答案

一:催化剂的主要作用? 具有选择性能缩短或延长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转化率。 二: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第二,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第三,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第四,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璜和标签规定。 三:什么是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其致毒途径有哪些? 化学品对生命机体造成的生物化学影响,称为毒性。 致毒途径有三种 (a)接触致毒: 皮肤接触、嘴接触、呼吸系统接触 (b)生物吸收致毒: 生物吸收是指生命系统内对有毒化学品吸收的能力及在生命系统内的分布。(c)物质的固有毒性致毒 四:绿色产品的共性或实质 1、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包括不会对野生生物、有益昆虫或植物 造成损害; 2、当产品被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于在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质。 五:什么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内容和过程分别指什么?谈谈绿色化学对我们的影响。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以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在生产中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采用少废、无废的新工艺和高效设备,改进常规的产品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震动等:采用可靠、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完善生产管理: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使用,对少量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设施和装置进行处理和处置。 六:离子液体与其他溶剂相比具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之 ①无色、无味、几乎无蒸气压; ②有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呈液态的温度范围大; ③无可燃性,无着火点,热容量较大且粘度低; ④离子电导率高,分解电压(也称电化学窗口)一般高达3~5V; ⑤具有很强的Bronsted、Lewis和Franklin酸性以及超酸性质,且酸碱性可进行调节; ⑥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物、金属配合物、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聚乙烯、PTFE或玻璃除 外) , 还能溶解一些气体, 如H2 ,CO和O2 等; ⑦弱配位能力; ⑧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容易制备 例如:配位能力的N(CN)2-类新离子液体;2-羟基乙铵甲酸盐,它有极低的熔点(-82℃),室温时有很高的离子电导率(3.3mS·㎝-1)以及高可极化度,热稳定性达到150℃,此离子液体能溶解许多无机盐,一些不溶解的聚合物如聚苯胺和聚砒咯在此离子液体中也有很好的溶解性;含N (CF3SO2) 2-的咪唑类离子液体, 这种离子液体不仅对水稳定,不溶

绿色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期末考 学院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10×1分=10分) 1、在臭氧变成气体的反应过程中,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是() A 、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 2、原子利用率最不经济的反应类型是() A、重排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消除反应 3、以环己烯为原料,可以与多种氧化剂反应得到己二酸(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 进行)。下列氧化剂中可称为绿色化试剂的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重铬酸钾 D、硝酸 4、下列关于农业革命、绿色食品等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两个级别 B、提高粮食产量和加强粮食保障,是能够与保护生态同时进行的 C、农业专家对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D、绿色食品在我国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它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质量认证 5、下列关于瓦尔堡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瓦尔堡醛的分子式是C15H22O3,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1mol瓦尔堡醛可以与2molH2加成二饱和 C、瓦尔堡醛是农药,对人体有害 D、瓦尔堡醛可以被还原,也可以作为还原剂 6、下列关于绿色交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大城市积极建设路轨交通 B、大城市积极鼓励个人汽车消费 C、中等城市合理规划公交路线 D、小城市充分完善自行车到建设 7、()标准是绿色标准

A、ISO 14000 B、ISO 9000 C、ISO 8000 D、ISO 6000 8、《人口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马寅初 B、蕾切尔·卡逊 C、马尔萨斯 D、丹尼斯·米都斯 9、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觉醒的、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 召开于()年,它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A、1968 B、1972 C、1975 D、1978 10、每年的()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环境日” A、6月5日 B、7月7日 C、8月15日 D、9月18日 二、多选题(10×1分=10分) 1、化学物质由()等组成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光子 2、化学反应可能向()的方向进行 A、能量降低 B、熵增大 C、能量增大 D、混乱度减小 3、()是温室气体 A、H2O B、CO2 C、NO X D、CH4 4、全球变暖的结果,导致()等现象的产生 A、海平面上升 B、高山雪线上移 C、厄尔尼诺现象 D、非典型肺炎(SARS) 5、()是形成酸雨的重要污染源 A、SO2 B、NO X C、CH4 D、CO2 6、绿色化学是() A、更高层次的化学 B、可持续发展化学 C、环境友好化学 D、清洁化学 7、绿色化学技术(绿色化学工艺)又称() A、绿色技术 B、环境友好技术 C、洁净技术 D、干净技术 8、原子经济性在数值上用()衡量 A、E因子 B、EQ C、原子利用率 D、产率 9、下列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中绿色合成的是() A、使用绿色原料 B、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乳酸 C、使用绿色催化剂 D、使用酶催化聚合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 第一章 A、绿色化学的定义、目标及特点 绿色化学的定义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是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化学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化学品的使用和产生。也就是降低或消除在化学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的有害物质。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绿色化学的目标: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降低维持人类生活水平及科技进步所需化学产品与过程所使用与产生的有害物质。 绿色化学的特点:理想的绿色化学技术应该是:采用具有一定转化率的高选择性化学反应来生产目的产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物或废物,实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工艺过程使用无害的原料、溶剂和催化剂;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 B、原子经济性与产品收率 原子经济性与产品收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从传统宏观量上来看化学反应,后者则从原子水平上来看化学反应。若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率或收率很高,但反应分子中的原子很少进入最终产品中,即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很差,则意味着该反应会排出大量的废弃物。因此,仅仅用反应的产率或收率来衡量一个反应是否理想显然是不充分的。要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只有通过实现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才能达到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零排放”的要求。所以,应使用产率和原子经济性两个概念作为评估一个化学工艺过程的标准。 C、评价化学工程的方法 绿色化学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最大限度地使用或产生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 最大限度使用可更新原料或可再生的原料 产品尽量保持其功效,将毒性降至最小 能量使用最小并考虑对经济及环境的影响 1.4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 1.污染防止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2.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使用的所有原料都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3.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用或产生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 4.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绿色化学的原理及应用 论文

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 在这即将过去的20世纪里,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最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创造了无数的新产品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使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更不用说化学药物对人们防病去疾、延年益寿、更高质量地创造和享受生活的神奇功效了。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威胁人们的健康、伤害哺育我们生存的地球母亲。人类就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环境这一矛盾中奋斗,以求得最佳平衡,不断绵延、前进。 一、概念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按照美国《绿色化学》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发展背景及主要特点 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而每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上都充满着探索与进步,由于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合成出未知性质的化合物,只有通过经过长期应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质,这时新物质可能已经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年后在,“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简单题目 1.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 C、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D、溴乙烷中含有醇(水、分液) 2.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B、C2H2C、CH3 D、CH3COOH 3.(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A、3-甲基戊烷 B、2-甲基戊烷 C、2-乙基丁烷 D、3-乙基丁烷 4.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苹果酸 B、丙氨酸C H3CH COOH NH2 C、葡萄糖D CH CH2 CHO OH OH 5.某烷烃发生氯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烃,此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6.有—CH3,— OH,—COOH,—C6H5四种基团,两两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水溶液具有酸性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都能使溴水退色 C、C3H6不只表示一种物质 D、单烯烃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酯化反应⑤加聚反

应 ⑥缩聚反应 ⑦氧化反应 ⑧还原反应,其中可能在有机分子中新产生羟基的反应类型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②⑦⑧ D 、③④⑤⑥ 9.乙醛和新制的Cu (OH )2反应的实验中, 关键的操作是 ( ) A 、Cu (OH )2要过量 B 、NaOH 溶液要过量 C 、CuSO 4要过量 D 、使溶液pH 值小于7 10.PHB 塑料是一种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其结构简式为: n O CH C 2H 5C O 。下面有关PHB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PH B 是一种聚酯 B 、PHB 的单体是CH 3CH 2CH(OH)COOH C 、PHB 的降解产物可能有CO 2和H 2O D 、PHB 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11.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且其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是 ( ) A 、葡萄糖 B 、麦芽糖 C 、蔗糖 D 、淀粉 12. “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 、1molEG C 与4molNaOH 恰好完全反应 C 、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遇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 A 、CH 3CH (CH 2Br )2 B 、(CH 3)2C Br CH 2 Br C 、C 2H 5CH Br CH 2 Br D 、CH 3(CH Br )2CH 3 14.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 2H 3O 2Cl );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 丙和2mol 乙反应的一种含氯的酯(C 6H 8O 4Cl 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 ) O —OH OH OH OH

绿色化学作业答案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作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3绿色化学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 4什么是绿色化学品?怎样设计安全的化学品? 5举例说明原子经济反应是不产生污染的必要条件 6试论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的必要性和方法 7怎样在反应过程中使化学反应绿色化 8试论分析化学在绿色化学发展中的作为 9简述绿色化学12原则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 答: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与其产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由于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化学工业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一些化学品不佳节制地被滥用,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当代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至少有7项与化学工业和化工产品的化学物质有关,在所有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中,与化学工业相关的产业处于第一位,该行业排放的有的有害物质是处于第二位的冶金工业的4倍。许多物质排放到环境后会在环境中残留和积累,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化工生产中的偶然事件也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突发性的影响。

风险试剂:绿色化学中所指的风险实际指的是氢氰酸 生物质的种类:生物质主要有来年各类,即淀粉和木质纤维素。玉米、小麦、土豆等是淀粉类的代表,农业废料(如玉米杆、麦苗杆等),森林废物和草类等是木质纤维素的典型代表。 可再生资源:指那些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微目标产物的量(一般为质量)与按化学计量式多的所有产物的量的和之比,用原子利用率可以衡量在一个化学反应中,生产一定来那个的目标产物到底会生成多少的废物。 环境商(EQ):环境商EQ定义为EQ=E*Q,式中E为环境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给出的废物对环境的不友好程度,用于评价一种合成方法、一个过程对环境的好坏。 环境因子:环境因子(E因子)定义为E=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在这里,对于每一种化工产品而言,目标产物以外的任何物质都是废物。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答:A. 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世纪依赖,为满足人类社会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化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功绩,但是由于受陈旧的思想禁锢,化学工业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但是,我们都知道,离开了化学工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手机大的限制,我们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靠转移生产地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殊多问题。我们既要为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发展化学和化学工业,又不能让化学品生产过程和化学品破坏我们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既能支撑经济发展,又能满足环境需要,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化学——绿色化学。 B. 发展绿色化学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化学工业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