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简介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简介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简介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简介

何为中尺度?

天气系统根据其空间尺度及时间尺度的不同可划分为行星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中尺度气象关注的尺度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持续时间则为几天。

为了定量研究中尺度系统的演化,科学工作者建立了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分别从质量、动量、能量、水汽守恒的角度对大气运动进行阐述。这样就构成了一组偏微分方程组,由于湍流项的存在,这个方程组无法求出解析解,对它的求解通常是采用差分离散化方式求出数值解。由于计算量非常大,通常通过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实现。

由于大气中的湍涡最小尺度约为毫米量级,计算中尺度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支持如此大量的计算,目前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用的比较多的网格尺度一般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视具体的研究个例而定,而对尺度小于网格尺度的物理过程,模式中是通过参数化实现的(不具体描述物理过程,而使用其他模式已知物理量计算其最终

效果)。除了数值模式本身,我们还需要其它的一些输入才能实现模式的计算,这里面有静态地理资料如地形数据、土地利用类型等,还有驱动模式的初始场。中尺度数值模式作为有限区域模式,它的计算还需要边界场作为输入。而使用最广泛的初始场和边界场包括FNL、ERA、MERRA等全球格点数据。

作为对大气运动的抽象描述,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数值模式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在。首先模式初始场和边界场存在误差,其次大气运动方程组对湍流描述本身就是经过简化的,并且由于我们模式格点分辨率较低,对于小尺度的过程不能显式描述,只能通过参数化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又引入了误差,另外由于对很多物理过程本身并没有理解清楚,对云微物理、积云对流等的描述也会带来误差。当我们拿模式结果与我们的观测进行对比时又会带来代表性误差,因为模式结果代表的是区域平均的结果而并不精确对应我们的观测点。

为了提高数值模式结果的准确性,各种先进的技术正在被引入。比如集合预报、资料同化技术用于提升模式初始场和边界场的准确性;大涡模拟技术及与CFD模式的耦合;选用更适用区域气候的物理参数化方案以及模式结果的后处理。以上技术的引入很好的改善了数值模式的准确性。

风场的建设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山区,直接的气象观测资料很少并且分布不均,气象模式结果可以作为宏观选址决策的很好的参考资料。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资料是探索气候演变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大气探测自动化采集仪器的更新,确保及时收集到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有必要统一我国已有的各类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2本模式主要根据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和“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准))的格式,除包括“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全国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字符文件(A0、A1、A6/A7)格式内容外,还将自动观测基本数据统一归入本模式,并命名为文件A格式。本模式与配套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格式”相结合,其内容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3为了适应新仪器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的需要,制定了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格式,作为文件A格式的补充。1分钟降水量文件格式命名为文件J格式,其它单要素文件格式,将根据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另行制定。 1.4本模式与历史资料信息化模式相兼容,其文件框架、要素指示码排列顺序、方式位、特殊字符的表示等与原信息化模式完全相同,历史资料中有关的技术规定请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模式不再赘述。同时为适应投入业务运行的我国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增添了部分要素的方式位和数据内容。每个要素在同一文件中方式位的设置是唯一确定的。 1.5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各类台站、各种类型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2.1文件名编制规定 A文件为地面气象资料基本数据文件,由地面19个要素一个站一个月的原始数据构成。文件类型为文本(或称作字符)文件。 文件名以字母“A”打头,由11位字母、数字组成。文件名的结构为: AIIiiiMM.YYY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IIiii”为区站号。“MM” 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YYY”为资料年份,取年后三位。 2.2文件结构 A文件由文件首部、尾部和文件体三个部分构成(见附表一)。 2.2.1文件首部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word资料16页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 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 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 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 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 件) 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 (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 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 (二)动力学定义 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 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 (三)实用(几何)分类 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范围很宽。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 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 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 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 (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 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 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 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 ,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波动气流(背风波):山脉背风面的波动气流,风切变大。 转子气流(闭合涡旋):山脉背风波的一种特殊形式,风速有极大值。 4、背风波形成的大气条件:山顶附近有逆温、风的垂直切变较强。

天气学选择问答题

选择题 1. 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2.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下界面湿度。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 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4. 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支扰动,()。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5. 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6. 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7.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8. 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 B 5月下旬到7月上旬 C 6月中上旬 9. 在高原天气分析中,常用()来表示气压系统的活动。

A海平面气压场 B 3小时变压 C 24小时变压 D 天气区 10. 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环流的三次突变 B 东亚大槽位置的三次突变 C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 11. 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 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 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 12. 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 B 垂直运动 C 曲线运动 13. 中国的静止锋一般是由()演变而成的。 A 锢囚锋 B 暖锋 C 冷锋 14. 实践表明,()层上的气流对地面的锋面移动有引导作用,故称此气流为引导气流。 A 700百帕和500百帕 B 850百帕和700百帕 C 850百帕和900百帕 15. 地面气旋发展,一般表现为其中心处正涡度随时间()。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16. 夏季,青藏高原相对于四周自由大气是个(),它加强了高原上空大气南侧向北的温度梯度,使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 A 热源 B 冷源 17. 冬季在乌拉尔地区有阻塞高压存在时,其下游的环流形势是稳定的,整个东亚处于宽广的()内。 A 大低压槽

中尺度气象学习题集

中尺度气象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中尺度气象学主要包括以下学科:(1)、(2)、(3)和(4)。 【答案】: (1)中尺度气象学包括中尺度天气学 (2)中尺度动力学与数值模拟 (3)中尺度天气的短期和甚短期预报 (4)中尺度大气物理学。 2.在Orlanski对中尺度运动进行的分类中,依照水平尺度由小到大分别为(1)、(2)、(3),对应的水平尺度为(4)、(5)、(6)。 【答案】: (1)γ中尺度 (2)β中尺度 (3)α中尺度 (4)2~20km (5)20~200km (6)200~2000km 3.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有(1)、(2)、(3)、(4)。 【答案】: (1)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2)气象要素梯度大 (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4)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4.滞弹性近似与包辛内斯克近似的比较,滞弹性近似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为(1)无辐散,而包辛内斯克近似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为(2)无辐散;滞弹性近似中密度的变化不仅考虑热膨胀效应,而且也考虑(3)效应;对于适用范围,滞弹性近似可应用于(4)对流运动,而包辛内斯克近似只能应用于(5)对流运动。 【答案】:

(1)质量 (2)速度 (3)压缩 (4)深 (5)浅 5.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在垂直方向上为(1)和水平方向上为(2)的环境中,空气 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其不稳定判据等(3)面斜率小于等(4)面斜率。 【答案】: (1)对流稳定 (2)惯性稳定 (3)绝对动量 (4)位温 6.在CISK过程中,大尺度流场通过(1)的抽吸作用,对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须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积云对流释放的(2)又为驱动大尺度扰动提供了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与大 尺度流场演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发展。如(3)提供了CISK过程中启动积云对流的上升运动,则称之为波型第二类条件不稳定(Wave—CISK)。 【答案】: (1)摩擦边界层 (2)凝结潜热 (3)大气中的内波尤其是重力内波 7.中纬度地区常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有三类:(1)(普通单体雷暴和局地强风暴),(2)(如飑线)及近于圆形团状结构的(3)(MCC)。 【答案】: (1)局地对流系统 (2)二维线状(带状)对流系统 (3)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8.局地强风暴被认为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中尺度环流,其环境场最重要的特征是强(1)和强(2)。 【答案】: (1)位势不稳定 (2)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汇编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1.1 概述 (2) §1.2 925hPa分析 (3) §1.3 850hPa分析 (5) §1.4 700hPa分析 (8) §1.5 500hPa分析 (11) §1.6 200hP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2.1 概述 (15) §2.2 气压场 (15) §2.3 风场 (16) §2.4 温度场 (16) §2.5 湿度场 (17) §2.6 天气区 (18) §2.7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 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 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

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中尺度气象学课后习题

1、中纬度常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中纬度常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按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 孤立对流系统:包括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龙卷风及小飑线 带状对流系统:飑线、锋面中尺度雨带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2、什么叫孤立对流系统?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所谓孤立对流系统是指以个别单体雷暴、小的雷暴单体群以及某些简单的飑线等形式存在的范围相对较小的对流系统。 孤立对流系统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以及超级单体风暴。 3、什么是普通雷暴?普通雷暴的生命史包括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有哪些? 以一般常见的闪电、雷鸣、阵风、阵雨为基本天气特征的雷暴称为普通雷暴而伴以强风、大雹、龙卷等激烈灾害性天气现象的雷暴则称为强雷暴 普通雷暴的生命史包括:塔状积云、成熟、消散阶段 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云内的垂直环流、温度和物态等几个方面 在塔状积云阶段,云内为一致的上升运动,云内温度高于云外,基本在0℃以上,物态主要为水滴。 到成熟阶段:上升气流变得更强盛,上升气流最强盛处的云顶出现上冲峰突,同时,降水开始发生,并由于降水质点对空气产生拖曳作用,在对流单体下部产生下沉气流。雨滴蒸发使空气冷却,下沉气流受负浮力作用而被加速。 当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形成冷丘和水平外流,其前沿形成阵风锋。云体中上层的温度达到0℃以下,云中物态有水滴、过冷水、雪花、冰晶以及霰和雹等固态降水物。 到消散阶段:云内下沉气流逐渐占有优势,最后下沉气流完全替代了上升气流,云内温度低于环境,最后云体逐渐消散。 4、什么是多单体风暴?其内部结构有何特点?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分析高度:925hpa 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低空 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 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 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 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 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 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 风切变条件 灰色 显著 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 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 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 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 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 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 析 灰色 切变 线 (辐 合 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 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 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 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 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 温度等温 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 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红色 温度 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暖中心N, 红色,冷中 心L,蓝色 温度 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 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 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 分析判断暖平流 红色 湿度等露 点温 度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 点温度线,如10℃,12℃,14℃ 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等比 湿线 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 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 湿线。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干线 (露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 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 起的大气不稳定。当有显著流 灰色

中尺度气象学课后习题

1、中纬度常见得中尺度对流系统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中纬度常见得中尺度对流系统按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 孤立对流系统:包括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龙卷风及小飑线 带状对流系统:飑线、锋面中尺度雨带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2、什么叫孤立对流系统?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所谓孤立对流系统就是指以个别单体雷暴、小得雷暴单体群以及某些简单得飑线等形式存在得范围相对较小得对流系统。 孤立对流系统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以及超级单体风暴。 3、什么就是普通雷暴?普通雷暴得生命史包括哪些阶段?每个阶段得主要特征 有哪些? 以一般常见得闪电、雷鸣、阵风、阵雨为基本天气特征得雷暴称为普通雷暴而伴以强风、大雹、龙卷等激烈灾害性天气现象得雷暴则称为强雷暴 普通雷暴得生命史包括:塔状积云、成熟、消散阶段 每个阶段得主要特征得差异主要表现在云内得垂直环流、温度与物态等几个方面 在塔状积云阶段,云内为一致得上升运动,云内温度高于云外,基本在0℃以上,物态主要为水滴。 到成熟阶段:上升气流变得更强盛,上升气流最强盛处得云顶出现上冲峰突,同时,降水开始发生,并由于降水质点对空气产生拖曳作用,在对流单体下部产生下沉气流。雨滴蒸发使空气冷却,下沉气流受负浮力作用而被加速。当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形成冷丘与水平外流,其前沿形成阵风锋。云体中上层得温度达到0℃以下,云中物态有水滴、过冷水、雪花、冰晶以及霰与雹等固态降水物。 到消散阶段:云内下沉气流逐渐占有优势,最后下沉气流完全替代了上升气流,云内温度低于环境,最后云体逐渐消散。 4、什么就是多单体风暴?其内部结构有何特点?

动力气象学

一、地球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 答:特性一:受重力场作用,大气大尺度运动具有准水平的特征及静力平衡性质。特性二:大气是重力场中的旋转流体,在中高纬度大气的大尺度运动具有地转近似平衡性质。特性三:大气是层结流体,层结稳定度对大气的垂直运动具有重要作用。特性四:大气中含有水汽,水汽所释放的潜热是大气运动发展的一种重要能量来源。特性五:大气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对大气的运动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大气运动遵循哪些规律? 答:大气运动遵守流体力学定律。它包含有牛顿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水 汽守恒定律等。由牛顿力学定律推导出运动方程(有三个分量方程)、由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连续方程、由气体实验定律得到状态方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热力学能量方程、由水汽守恒定律推导出水汽方程。这些方程基本上都是偏微分方程。这些方程构成了研究大气运动具体规律的基本出发方程组。 三、何谓个别变化?何谓局地变化?何谓平流变化?何谓对流变化?及它们的数学表达式? 答:1、个别变化 2、局地变化 3、平流变化 4、对流变化 四、大气运动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答:受到气压梯度力、地球引力(也称为地心引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科里奥利)力等作用。其中气压梯度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是真实力,或称牛顿力。而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是“视示力”,是虚拟的力。

答: 3、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v大小程正比。对于水平运动的地转偏向力,它随地理纬度减小而减小。 六、根据牛顿力学原理大气运动方程表达式: 答: 七、热力学能量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 八、何谓局地直角坐标系?(局地直角坐标系的取法及其特点?) 答:所谓局地直角坐标系是指:这个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或称0点)设在地球表面某一地点,则其三个坐标轴(x,y,z)中x轴指向这个地点水平面上的东方;y轴指向这个地点水平面上的北方;z轴指向这个地点的天顶方向,与球坐标相同。因此这个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的指向也随地点不同而不同。可以认为它是球坐标系中略去球面曲率影响后的简化形式,对于所研究的水平范围不太大的气象问题,这种简化所产生的误差是比较小的。在这个坐标系中重力只出现在z轴方向,使运动方程变得比较简单些。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精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1.1概述 (2) §1.2925h P a分析 (3) §1.3850h P a分析 (5) §1.4700h P a分析 (8) §1.5500h P a分析 (11) §1.6200h P 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2.1概述 (15) §2.2 气压场 (15) §2.3 风场 (16) §2.4 温度场 (16) §2.5 湿度场 (17) §2.6 天气区 (18) §2.7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简介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简介 何为中尺度? 天气系统根据其空间尺度及时间尺度的不同可划分为行星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中尺度气象关注的尺度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持续时间则为几天。 为了定量研究中尺度系统的演化,科学工作者建立了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分别从质量、动量、能量、水汽守恒的角度对大气运动进行阐述。这样就构成了一组偏微分方程组,由于湍流项的存在,这个方程组无法求出解析解,对它的求解通常是采用差分离散化方式求出数值解。由于计算量非常大,通常通过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实现。 由于大气中的湍涡最小尺度约为毫米量级,计算中尺度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支持如此大量的计算,目前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用的比较多的网格尺度一般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视具体的研究个例而定,而对尺度小于网格尺度的物理过程,模式中是通过参数化实现的(不具体描述物理过程,而使用其他模式已知物理量计算其最终

效果)。除了数值模式本身,我们还需要其它的一些输入才能实现模式的计算,这里面有静态地理资料如地形数据、土地利用类型等,还有驱动模式的初始场。中尺度数值模式作为有限区域模式,它的计算还需要边界场作为输入。而使用最广泛的初始场和边界场包括FNL、ERA、MERRA等全球格点数据。 作为对大气运动的抽象描述,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数值模式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在。首先模式初始场和边界场存在误差,其次大气运动方程组对湍流描述本身就是经过简化的,并且由于我们模式格点分辨率较低,对于小尺度的过程不能显式描述,只能通过参数化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又引入了误差,另外由于对很多物理过程本身并没有理解清楚,对云微物理、积云对流等的描述也会带来误差。当我们拿模式结果与我们的观测进行对比时又会带来代表性误差,因为模式结果代表的是区域平均的结果而并不精确对应我们的观测点。 为了提高数值模式结果的准确性,各种先进的技术正在被引入。比如集合预报、资料同化技术用于提升模式初始场和边界场的准确性;大涡模拟技术及与CFD模式的耦合;选用更适用区域气候的物理参数化方案以及模式结果的后处理。以上技术的引入很好的改善了数值模式的准确性。 风场的建设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山区,直接的气象观测资料很少并且分布不均,气象模式结果可以作为宏观选址决策的很好的参考资料。

普通气象学

《普通气象学》 1. 课程名称:普通气象学(3学分) 2. 总学时:51学时(讲课51) 3. 适用专业:地理类本科 4.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热力学 5.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地理类本科生,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有关气象学、气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特别是与地理结合较为紧密的地理气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气的基本状况,太阳辐射基本概念、大气辐射过程,大气环流的知识、大气中的水分输送主要途径,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分类及主要气候带,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当代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途径和后果。 6. 重点: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环流,地气系统的水分循环,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气候分类和气候带。 7. 难点:大气辐射过程,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 8. 总学时:51学时,讲课51学时。 9. 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主要参考书:《大气科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徐玉貌,刘红年,徐桂玉。 《天气学教程》第三版,朱乾根,2000年 《大气物理学基础》,气象出版社,1993年,许绍祖。 《气候学教程》气象出版社,1996年,高国栋。 《气候学》气像出版社,1995年,缪启龙。 《物理气象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明康 主要章节 第一章引论4学时 重点:空气状态方程,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的垂直结构,气压场 难点:讲解空气状态方程需要由热力学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气候系统概述大气的物理性状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6学时 重点: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衰减,地球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和能量平衡。难点: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第一节太阳辐射 第二节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第三节大气增温和冷却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五节大气温度的空间变化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8学时 重点:水分循环、相变,云的形成,雾的形成和分类,降水的形成过程,云雾的微观过程难点:云雾的微观过程,云的形成 第一节蒸发和凝结 第二节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第三节绝热过程和绝热温度变化

天气学试题库new

天气学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下界面湿度。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A 2. 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A 3.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环流的三次突变; B 东亚大槽位置的三次突变; C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 C 4. 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 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 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A 5. 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 B 垂直运动; C 曲线运动 B 6. 静止锋一般是由()演变而成的。 A 锢囚锋; B 暖锋; C 冷锋C 7. 地面气旋发展,一般表现为其中心处正涡度随时间()。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A 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 A 分别是动力性高压和热力性高压; B 分别是热力性高压和动力性高压; C 均是热力性高压 A 9. 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最明显的是()。 A 热带西南季风; B 热带东南季风; C 印度西南季风A 10.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产生的大尺度环境条件是()。 A 温带气旋; B 锋面气旋; C 弱的静止锋附近有强的低空暖湿气流入侵C 11. 气压系统中心轴线倾斜的根本原因是中心点上空存在着平均水平()。 A气压梯度;B温度梯度;C辐合区;D辐散区B 12. 急流轴的左侧、右侧的相对涡度分别为(),轴线附近的涡度梯度最大。 A 正、零; B 正、负; C 负、正; D 零、负 B

中尺度气象学 第六章复习题资料

1、在中纬度锋面气旋系统中通常包含哪几种尺度的降水区,它们 各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暖输送带?他们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答:低纬度低空对流边界层的暖空气在其逐渐向北、向上运行,升入到对流层中、高层时在槽前辐合区的边界上形成一支狭长的云带,这支狭长的气流具有朝极地方向和朝上输送大量热量及水汽和动量的作用,称为暖输送带。具有下述特征: (1)位置一般处在冷锋前头,然后上升到地面暖锋上面。西边界清楚,东边界不太清楚。 (2)暖输送带经常与一条低空急流相对应。

(3)暖输送带通常有几千米长,是一种天气尺度系统。 3、什么是冷输送带? 答:起源于气旋东北部的高压的外围,是一支起到把北方冷空气向南方输送作用的反气旋式的低空急流气流。 4、在锢囚波动气旋中有哪几条基本的大尺度云系和主要的气流 路径?P159图6.3 答:暖输送带云系:来自暖区边界层的气流沿冷锋上升,来到对流层上层产生高云云系。 冷输送带云系:相对于前进中的气旋朝西运动,正好处在地面暖锋前面、暖输送带的下方,在地面暖锋附近冷输送带边沿上的低层空气由于摩擦辐合而上升,然后继续朝西运行,并逐渐上升到达对流层中层暖区顶点附近的地方形成云带。 5、暖输送带有哪两种基本模型,请说出它们的特性差别。 答:朝后斜升模型:抬升时作逆时针地转向,活动范围主要在冷锋附近 朝前斜升模型:抬升时作顺时针地转向,活动范围主要在暖锋锋区附近 6、怎样看出图6.5所表现的是一种朝后斜升形势,而图6.6所表 现的是一种朝前斜升形势? 答: 7、锋面附近的中尺度雨带有哪些类别?什么是U型、L型、D型 雨带?

答:可分为三类:U型、L型、D型 U型: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的浅层对流(暖锋雨带、冷锋雨带、锋前冷涌雨带)L型:出现在对流层低层的浅层对流(暖区小雨带(横向和纵向)、窄冷锋雨带)D型:直展深层的对流(锋后雨带、暖区雨带) 8、暖锋雨带的云物理成因是怎样的? 答:暖锋上的浅层对流云中冰质点不断长成和落出,它们落进在对流云下面的层状云中,通过聚集而生长,并促进层状云滴冻结,造成较大的冰质点浓度,从而引起该地区较强的降水。 9、锋前高空冷涌前头的锋前冷涌雨带的云物理成因是怎样的?答:冷涌前的中空对流云中的冰质点沉降下来,通过冰晶效应形成降水。 10、宽的冷锋雨带和窄的冷锋雨带的云物理成因是怎样的? 答:在中空对流云中上升气流强达每秒几十厘米,这些云由冷水和冰质点组成,高浓度的冰质点下沉到冷锋锋区以下,在那里它们通过聚集而生长,从而形成强降水。 11、U型雨带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1)它们都与暖输送带的上升部分相联系。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中上层,典型的在700hPa和500hPa之间。 (2)它们的宽度一般在50km左右,典型长度为几百千米。它们的走向平行于它们所在高度上的斜压带 (3)它们包含上层或中层对流单体,通常成群。 12、什么叫做“瓣状超斜压结构”?这种结构与U型雨带有何关

(整理)天气分析和天气学原理答案.

第七部分天气分析与天气学原理答案 填空题 1. 基本天气图辅助天气图 2. 气象要素天气和天气系统 3. 地面辅助天气图高空辅助天气图 4. 极射赤面投影麦卡托圆柱型投影兰勃脱正圆锥投影 5. 天气和地面天气系统未来天气变化 6. 高空气压系统空间结构 7. 等值线分析 8. 2.5 4 9. 均匀平滑的 10. 数值相等 11. 风场风向 12. 15 30 摩擦力 13. 气旋性弯曲突增高压 14. 地形等压线 15. 冷平行 16. 天山祁连山长白山台湾 17. 过去3小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 18. 风向成正比 19. mm 微量 20. 风的来向 4 2 21. 黑色实线兰色虚线 22. 暖空气冷空气 23. 兰〇红● 24. 兰红 25. 正北方纬线 26. 兰G 红 D 黑 27. 4或8 28. 黑、红 29. 兰L红N 30. 时间垂直剖面图空间垂直剖面图 31. 时间 32. 加强减弱减弱加强 33. 冷区暖区 34. 矢线相切 35. 定量化动力气象学 36. 正方形网格经纬度网格 37. 系统误差偶然性误差 38. 1-2

39. 暖冷1个纬距 40. 气旋性低压槽 41. 较少较多 42. 低压槽暖 43. 正负负正 44. 冷 45. 锋面逆温 46. 一条巨大的云带 47. 云底云顶 48. 气压场平均温度场 49. 1/4 50. 高空引导气流 51. 爆发 52. 西西伯利亚蒙古 53. 高空冷中心强度 54. 流场 55. 暖性高压下沉运动 56. 588 晴空区 57. 东撤南退西伸北抬 58. 两次向北跃进和一次南退 59. 水汽含量的多少空气饱和程度 60. 水汽垂直运动云滴增长水汽垂直运动 61. 5 62. 外部 63. 南海印度洋太平洋 64. 微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65. 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 66. 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67. 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68. 大气 69. 天气过程 70. 天气图 71. 几百公里至一、二千公里3-4 72. 10000 1000 100 10 73. 连续分布 74. 标量矢量 75. 不均匀旋转 76. 相反 77. 垂直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对速度的大小 78. 气压 79. 右左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是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和一般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经验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不同,这种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预报所用或所根据的方程组和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相同,即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 共7个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方程组中的粘性力F,非绝热加热量Q 和水汽量S一般都当作时间、空间和这7个预报量的函数。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数值天气预报与经典的以天气学方法作天气预报不同,它是一种定量的和客观的预报,正因为如此,数值天气预报首先要求建立一个较好的反映预报时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数值预报模式和误差较小、计算稳定并相对运算较快的计算方法。其次,由于数值天气预报要利用各种手段(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气象资料,因此,必须恰当地作气象资料的调整、处理和客观分析。第三,由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数据非常之多,很难用手工或小型计算机去完成,因此,必须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目前数值预报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天气预报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持续提高业务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途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且呈多灾并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并有多项局部地区灾害强度超过历史纪录。其中包括南方暴雨洪涝,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北方多省局地强降雨;川渝地区继去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今年又最强降雨;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雷击致人死亡为历年之最。为了应对这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中国政府已经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极端重要位置。今后几年政府在气象、环境、海洋领域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而做为国内高性能计算机领头羊的曙光服务器凭借在气象领域的大力投入和气象领域众多的成功案例,在灾害气候天气的减灾预警上必大有可为。 1.1. 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 中尺度气象是现代气象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研究的大气中尺度运动,关系到区域重要灾害性天气的生消和发。它一方面应用卫星、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观测站等一系列新的探测工具,通过中尺度野外试验,揭示中尺度观测事实;另一方面通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中尺度天气过程进行深入的模拟研究和预报试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尺度数值模式已日趋成熟,成为中尺度气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手段。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第34卷第4期2018年08月 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Vol.34,No.4 Aug.,2018 麻素红,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8,34(4): 451-459. 文章编号:1004-4965(2018)04-0451-09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麻素红,陈德辉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为了更好发挥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YM在业务预报中的参考作用,利用2017年GRAPESJTYM升级版本对2014—2016年的回算结果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模式(NCEP-GFS)以及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模式(EC-I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全球模式的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小于区域台风模式GRAPESJTYM的平均路径误差;GRAPESJTYM和NCEP-GFS的路径预报均存在显的差,EC-IFS移向偏差不明显;GRAPESJTYM对我国近海登陆的热带气旋120 M路径预报误差小于NCEP全球模式,同ECMWF差 ;区域模式的(面最风速)预报平均误差在72 M前小于两个全球模式,而三个模式在强度预报上存在显 差,差主要存在于25 °N以(区域为强台风和 台风主区域)。 关键词:台风模式;路径误差;最大风速误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4.002 1引言 年来,预报模式的 发 见 的 以及同的进步,热带气旋路径的 预报和主 预报水 平了显进,对 的热带气的预报平前?1!2]。 分 预报模式?3!6]以及可以 热带气 及结 的 热带气预报的 [M]。级算算能的不,全球模式的平分,2017年,NCEP全球模式的平分 到近T1534(接近13 km),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 心的全球模式分更,为TCo1279 (truncation-cubic-octrahedral,N-1279,接近 9 km),对热带气 预报 了能 , 为预报业务预报的参考。2007年美国NCEP为 了热带气路径预报能力发展了HWRF中预报系统,进行了 的改进[1°-13]。2015年,HWRF的平分 2 km。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 气象 所2006年起,基于GRAPES非静模式框架建立了台风模式预报 ,进行了 的 改进[14-17],预报效果得了显的升。 2010年国家气象中心基于自主发的中 数值预报模式GRAPES-MESO[18-19]发区域中台风 预报 (GRAPES_TYM),于 2012年7月业务运行。为了 GRAPES_TYM对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的预报能 力,自2012年GRAPES TYM业务化以来,针对 GRAPES_TYM在热带气旋路径以及强度预报中 存在的 差进行了相应的 进和系升级。进主包括4个部分:(1)模式参考气的升级:由原来的等温气升级为基于模式 平平均的一维参考气,了模式算稳性和预报9P0];(2)模式物理过程 的进:对流参案由SAS升级为 收稿日期:2017-08-09;修订日期:2018-01-07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GYHY201406006)资助 通讯作者:麻素红,,区,研究员级高级,主要从事台风数值预报方法。E-mail: masM@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898306.html,

气象常用软件

【转贴】气象常用的软件目录 利用一些商用或科学上的软件,常常可以事倍功半,下面我就列举一些我所使用过的软件,它们均可较好的解决各种气象问题。在此总结的目的也是希望广大气象工作者开阔思路。 1 Matlab (version 5.0,5.1,5. 2 and 5.3)—(目前在美国气象界使用非常广泛,它拥有非常强大的toolbox,利用其toolbox可以解决气象上大多复杂问题,例如SVD分析,小波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傅立叶分析等) 2 Visual Fortran 6.0A and Array Visulation(支持Fortran90标准,并且带有可视化工具,功能强大,支持多种编译系统,是DEC公司1998年最新的产品,方便调试 程序),现收到最新更新6.0C 3 Fortran Powerstation 4.0和4.1(同样为DEC公司出品,较2为早,支持 Fortran90标准,是较为完备调试程序的工具,较2简单) 4 Origin 5.0和patch2(非常好的两维数据场绘图,且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计 算,并直接画图) 5 Mathmatic3.0和4.0(功能强大的数学运算软件,可以利用它进行公式推导或 数据分析,较程序直观,且可以直接成图。 6 SPSS V7.5; 8.0;9.0(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可直接绘图,可利用它进行 气象资料场的诊断分析) 7 SAS V6.12(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可直接绘图,也可利用它进行气象资 料场的诊断分析,和SPSS功能不相上下) 6 Sigmal Plot v3.04 and v4.0(非常好的两维数据场绘图,带有简单的统计功 能,直观,简单,方便) 7 Excel2000(目前属office2000的一个组件,它可以简单的对数据资料进行分 析和处理,并直接成图,很方便的把图插到word里进行编辑) 8 Grads v1.7.9(气象上最常用的绘图软件,并且它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目前气象流行的netcdf格式的数据可直接处理,目前它有各种版本的软件,分别对不 同的操作系统,完全免费) 9 Vis5d(气象上三维作图软件,它可以动态的显示三维资料场的变化,非常直观,目前也有各种机器的版本,最近,北京大学暴雨实验室已经把它移植到微机上,并对 它成功的实行汉化工作,属免费软件) 10 NCAR Graphics(NCAR开发的气象作图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NCAR Version4.1,它的功能强大,既可画两维的数据场,又可以画三维数据场资料的变化。新版增加了人机对话的功能。用它做出的图较Grads做出的图美观,清晰,但属于商业软件,目前较贵, 我所已购置NCAR作图的最新软件。 11 PCMDI(属于模式后处理软件,可以和气象模式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数值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