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思考_周玉萍

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思考_周玉萍
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思考_周玉萍

[文章编号]1674-1323(2012)05-0030-03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思考

周玉萍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转变,大量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将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由社会组织来承担。因此,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质量是完成政府改革的重要条件。观察当前中国的情况,在创办、管理、服务、评估社会组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行政管理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社会组织的创办与社会管理创新

据调研,目前在中国创办一个社会组织需要经过如下程序:

第一步,到当地政务大厅民政部门递交申请表,由民政部门审核。

第二步,在准许开办的情况下,联系业务主管单位由业务主管单位出具同意为该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正式文件。比如教育方面的社会组织需要联系当地教育部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组织,需要联系环保部门。业务主管单位是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承担管理责任的,所以十分不情愿。这就成为登记中最难走的一步,不少社会组织就此沦为草根组织,不去办理注册登记。

第三步,会计事务所验资,拿到验资报告。并且拿到办公地点的用房证明。

第四步,填写相应表格。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申请表、民非业务主管单位批文、民非法人章程、社会组织办公用房证明、办公用房勘察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名单,社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人员名单等。

第五步,备齐所有手续,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但手续颇为繁琐,以致一些草根组织望而却步。

对比国外的社会组织成立过程,以美国为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向所在州递交成立申请。申请中应包括三个备用名称,有效的身份证明,董事会的组成(许多州要求至少要有三个董事,也有的州仅要求一个董事组织者);组织的章程(最好要有符合免税的条文)等。

第二步,缴纳年费,并成立公司。需要说明的是成立一个社会组织(国外称为非营利组织)和成立一个营利公司过程很相似,提交需要的材料后,只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取回相应的登记注册证明,不需要验资,也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

另外,美国有些州还有更加优惠的政策,比如特拉华州:第一,登记费用便宜,小规模的NGO注册费为89美元,年费75美元;第二,允许董事会成员只有1个人,可以注册个人NGO。因此许多社会组织都选择在特拉华州注册。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社会组织的创办不仅手续简单,费用低廉,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障碍:既不需要50个会员单位,也不需要一笔注册资金,更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任何人只要愿意从事社会福利事业,就可以办公司,一个人也可以。而在中国,不仅手续复杂,注册费用高,而且业务主管单位的

[摘 要] 社会组织的创办、发展、管理、服务与评估都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放宽进口,政府购买服务,简化管理程序,评估结果引导都成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从这些环节着手,才能真正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关 键 词] 社会管理;发展;服务;社会组织

[基金项目] 本文为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2012年度重点课题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 周玉萍,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观察与思考

30|社团管理研究

规定就像一堵“高墙”,导致“事实上已经成立的社会组织,要么到工商部门注册为经济组织,要么以‘黑组织’的状态勉强维持。”[1]。面对这个困难,2011年初,北京已经率先规定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四大类社会组织可向民政部门直接申请登记,广东省也明确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无须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这就闯开了一个突破口,意味着社会组织的成立相对比较容易了。但是多数地方在业务主管单位方面尚且没有放开,所以,政策方面的调整,包括会员单位的减少,注册费用的降低,就成为促进社会组织成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放开限制,简化登记手续。才能促使人们快速地成立社会组织,凝聚力量,为社会服务。

二、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强调和重视,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活动上影响力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的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许多社会组织都有政府背景。比如,有一些社会组织的领导职务由政府部门的退休领导担任,例如,在我国行业协会较多的上海市,由政府任命的协会领导就占全市协会领导数的60%[2]。有一些社会组织,如各地的社工服务社,热线、志愿者协会等,看似学校或者个人兴办的,其实是有政府项目支持的。这些社会组织虽然没有实现完全独立自治,但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正在成为完全独立自治的社会组织。它们可以说是在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号召下,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必须克服的问题,首先,有一些社会组织是在民政系统内部诞生的,如救助站的社会工作室,福利院的社会工作室,某社区的社会工作室等,这些组织办公地点就在相应的单位内部,董事长也由内部职工出任,政府购买服务的钱打入这些社会组织账户内,实际上是打入了原有的民政部门下属单位内,只不过博取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绩。这些组织尽管也是个人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但基本上是原有政府部门的下属,没有任何开展活动的动力。即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也是重名声而轻实际。这类社会组织的存在实际上挤压了真正的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占据了大量资源,效率又不高。应该严格禁止这类组织的诞生。其次,社会组织的发展中,我们发现面向社区进行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相对较少,说明社区的社会服务职能还不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重心还没有下移到社区。面对这种状况,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将社会服务的责任放在社区里面,同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由政府各部门提出年度购买服务的事项及要求,纳入部门预算,由同级财政支付。这样才可以使已经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成长壮大起来,将大量停留在企业、或者行政单位内部的社会服务职能从单位剥离出来,纳入社区。

社会组织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政府社会管理思维的创新,怎样既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责任,既要懂得扶持,又要懂得适时放手,这确实是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组织成立后,由三个管理部门来管理,一个是当地民政部的社团管理局,负责社会组织的年检,信息汇总和检查;一个是税务局,负责社会组织的纳税;一个是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业务指导。三个部门各有各的事情。以某心理咨询室为例,既有社团管理局的登记任务,又有逐月缴纳的税费8-9项,还有业务主管单位派下来的公益活动,所有管理部门的重点都在“管”上,而不在服务上。

从国外的管理来看,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部门是财政部国税局(IRS)和联邦选举委员会。国税局的管理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负责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或免税。凡年收入超过25000美元的组织都要做税表,国税局会公开这些税表,一般人也可以在国税局网站上查到;年收入超过5000元而不足25000元的组织则需要提交免税申请,国税局印出免税机构名单,予以公示;年收入少于5000元以下的教会、寺庙和慈善组织不需要填写免税申请。一个是调查非营利组织高管的“过高薪酬”。调查过程中,会与其它类似组织领导者的薪水比较,排除有人利用NGO作弊或利用慈善机构的名义逃税。联邦选举委员会负责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政治活动,如果慈善机构直接向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帮助,则为非法。

由美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可见是否符合免税资格是管理的重点,符合就需要纳税,不符合则给予免税待遇,促进其成长,同时严格控制利用非营利组织营利行为。如果一个非营利组织从事商业活动,而这个活动与其宗旨无直接联系,那么商业活动中的获利就要纳税。假如一个非营利组织获得超过25000元的营利收入,那么它就失去了免税资格。国外的社会组织在这种既严格又周到的管理之下,只有更好地吸纳捐款,以自己组织的宗旨为旗帜,开展慈善活动才能生存下去。

中国的社团管理机构很多,表面上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很严密,实际上存在着空挡。首先,管理者的高薪不在任何部门管理范围之内,这样就有一些社会组织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做着营利的事情。“郭美美事件”中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就是这样一个机构,还有一些行业协会,以征收会费发财,社会组织乱象迭出。其次,小微型社会组织没有免税的优惠,难以得到扶持而衰亡。第三,缺乏服务性管理。管理部门仅仅在收费或者派活,很少给予帮助。这是十分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学习国外管理经验,税务部门既管纳税也管免税;社团管理局能够配合税务部门工作,防止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逐步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的限制,这样才能够保障社会组织正常活动,并得到社会力量的扶持。

四、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组织竞买政府出资的社会服务项目,依靠优质的服务生存,本是主要的生存方式,但现在政府招标的社会服务项目不多,社会组织的服务仍旧是基于自身宗旨在各自服务领域开展的。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对失学儿童的救济;中华

观察与思考

社团管理研究|31

慈善总会开展对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帮助等。所有这些项目均来自于募集的资金,而不是政府出资。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项目始于2000年上海市卢湾区民政局率先向“金色港湾老年公寓”购买价值30万元的养老服务[3]。此后,各地市纷纷开始探索,出台了购买服务项目,比如北京的社区老人服务卡,深圳的NGO孵化等,目前购买的项目已经涉及慈善救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领域。

2010年,北京市财政拨款上亿元,购买扶贫救助、扶老助残、医疗卫生、促进就业等十大领域的300多个公益服务项目。2007年开始,上海每年从福彩公益金提取7000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发展,仅浦东新区近三年来投入的扶持资金高达1.2亿元。深圳建立公益福彩金购买服务“种子基金”3500万元,目前已资助75个公益项目。深圳市2010年机构改革中从17个委办局削减出政府工作事项87项,其中69项委托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接,并规定,今后凡是可由社会组织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就不再设立事业单位。为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管理服务的渠道,深圳去年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中新增党代表4位、人大代表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达221人,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总数的24%[4]。

总的来说,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促进服务社会化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2000年以来,政府在逐渐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2012年3月9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即公布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拟资助150 个左右西部地区社会组织改善服务条件,拟资助50 个左右规模较大、职能重要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功能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拟资助50 个左右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拟资助50 个左右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拟培训10000 名左右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5]可以说这是政府大规模的购买社会服务的一项尝试。伴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一批社会组织将成长起来,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

伴随政府购买服务的增加,我国的社会组织有了迅猛发展,活跃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影响和效益。但这些服务尚且处于试点的状态,只覆盖一些领域,面向社区的社会工作体系尚未建立,大量的社会问题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所以,建立长期连续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使已经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能够发展起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五、社会组织评估与社会管理创新

对社会组织的评估可以促使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国际上很多国家建立了官方或民间的中介性或学术性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并形成了对社会组织公示的机制,为政府监督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评估的组织者可以是被评估的社会组织自身或是相关社会组织联盟,也可以是政府管理部门,还可以是与被评估组织无关的独立的社会组织或者是营利的公司。评估的组织者不一定是评估的具体实施者,例如政府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评估,社会组织自身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在评估实施过程中,一般都会组成评估小组,小组人员包括了社会组织管理者、政府官员、财务或法律专业人士等多方代表。评估程序一般包括社会组织材料申报和自我评估、评估小组现场评估、评估小组综合评估结果、反馈结果和讨论、对外公布结果等。评估内容根据评估目的不同,关注点会有所侧重,但通常会对财务信息比较关注。评估结果或者应用于政府购买服务时对社会组织的工作绩效的了解,或者应用于捐赠者选择社会组织时的信息参考。其结果是评估良好的组织能够得到奖励(物质上或精神上的),评估差的组织得到惩罚。通过评估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或者是给稍差一些的社会组织提供借鉴的参考,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出现了社会组织的自我评估,也就是社会组织的自我监督。例如,慈善导航员网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1382790.html,)就是专门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的网站,被很多人使用。如果想捐赠给慈善组织,但不知道慈善组织经营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就可以用慈善导航员来查。网站会给每个慈善组织做一个评估。每个慈善机构,都想受到这个网站4星级的评估,这表示慈善机构的成本很低,做项目的效率很高,管理很周全,而且领导者的薪水报酬也不高。如果只有1星级的评估,表示这个组织可能在财政方面有些问题,领导者的薪水有点高,捐款要小心谨慎。这是一个新现象,也是成本很低的社会组织评估方式,因为这样的网站也是NGO,是一个专门监督其它NGO的NGO。

社会组织评估将政府从繁琐的阶段性检查,年度检查,行政处罚中解脱出来,致力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既要把好“进口关”,积极改进登记管理工作,规范登记审批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又要保持“出口”畅通,抓紧完善退出机制,及时淘汰徒有虚名、不起作用的社会组织,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活动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

参考文献:

[1]盛大林.放开社会组织登记是个“突破口”[N].青年时报,2011-11-25.

[2]刘建平.上海:全国最大规模的N G O改革[N].南方周末,2003-3-25(A4)。

[3]李慷.关于上海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1中国民政,2001(6):23.

[4]张志勤.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作用[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6):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手册.[EB/OL][2012-03-13][2012-04-18].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1382790.html,/mjj/201203/20120313102516215.pdf.

观察与思考32|社团管理研究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制度word版本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各项工作正常运行,规范中心全体成员工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由中心全体成员讨论通过,修改必须经过中心全体成员决定,制度由中心主要负责人监督实行。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心全体员工。全体员工必须履行与本人职位相对应的工作职责。 第二章中心内部组织管理架构 第三章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本中心档案主要分为两类:社会组织文件档案与社会组织电子档案,按照实际工作进行记录并归档。 第二条社会组织文件档案包括:中心行政文档、工作月报等以及社会组织备案、培育材料(备案资料、培育孵化计划书、社会组织评估报告等);每类文件分别用文件盒存放,盒外贴文件标签说明;每个文件盒附一份文件清单(每月更新)。 第三条社会组织电子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更新中心行政文件及备案的社会组织相关材料的电子档案,并按照四大类社会组织做好文件存档工作。 第四条归档流程:中心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核查,检查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是否缺页,文件名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错别字,是否完成签署);中心工作人员应熟识档案的类别、内容、每类归档文件的具体位置;工作人员应及时归档,并在归档清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 第五条重要纸质档案存档需上锁,钥匙由中心负责人保管。

第四章场地管理制度 第一条中心场地属于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用于社会组织备案、社会组织集体活动、社会组织学习培训和社会组织办公。 第二条凡在本中心备案、孵化的社会组织,均可无偿使用本场地。 第三条社会组织和其他单位、个人使用本场地,须和中心协商,经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四条中心场地使用时间一般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特殊情况周六和周日使用场地须提前申请。 第五条社会组织和其他单位、个人,一经同意使用本场地,需负责使用期间场内设施设备的管理。如有损坏,需按原价赔偿。 第六条各使用单位和个人应爱护公物,不得涂污墙壁、损坏设施;节约资源,不得浪费水电;维持秩序,不得高声喧哗,影响中心正常工作。 第五章志愿者(义工)管理制度 第一条义工在开展义务服务时,应坚守岗位,不可随意滥用中心给予的工作权利或利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进行非法、欺骗或谋私的行为。 第二条未经服务对象的同意,义工不得泄露其相关资料。 第三条未经中心同意,不得将服务对象和中心的资料带离中心,如有特殊原因,请与相关负责人联系。 第四条不得随意提供医疗和药物的建议,或对服务对象的病况妄加评论。 第五条义工秉持服务价值,尊重服务对象,对涉及服务对象的隐私严格保密。 第六条未经中心同意,不可替服务对象拍照、摄像或签署文件,或将服务对象资料用作其他用途。 第七条严禁义工与服务对象进行任何交易,给服务对象送礼物或互赠礼物,需获得服务部门和服务对象同意。 第八条义工不得向服务对象强加自己主观的与服务内容有关的价值观念,如向服务对象宣传宗教观念、宣扬自己的处世价值等等。 第九条义工在服务前需进行必要的培训,了解服务要求及所要遵守的规范,同时与相关社工密切配合。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加强,逐步涌现出一批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迄今为止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学所称的社会组织是狭义的。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0XX年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不断改革创新,以行业协会改革和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龙头,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配合发改委等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改革。要在坚持政会分开、政商分开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和规范发展的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对现有行

业协会进行整合,对重点行业协会进行充实规范,对分散弱小的协会进行合并重组,明确各自职能,理顺相互关系,加强行业协会的能力建设。注重在行业协会中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针对行业协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解决,保证行业协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事关解决三农、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始终抓住不放,抓出成效。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登记备案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意见,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进农村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学习活动,农村经济协会要认真学习行业协会的管理经验,搞好制度和规范化建设。 三、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贯彻全省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执法制度,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发生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执

企业管理创新的五大要点内容

企业管理创新的五大要点内容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战略谋划是管理创新灵魂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管理多重性,人才是关键 2、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 4、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 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 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 5、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 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的仅仅是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建立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后,使企业管理成为企业家们 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经营使命。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控制好成本是管理创新的关键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 发人的积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 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思路与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企业曾推广和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管理方式、方法,其中不少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但新时期和新阶段,管理的内涵和实质发生了变化,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1、转变观念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一要从靠工作量、增加投 资来完成生产任务,切实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求发展上来;

二是从事后算帐,转变到事前预测和加强过程控制上来;三是资金筹 措上,要从眼睛向上转变到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四是在资产管理上,要从强调帐面资产管理转到实物资产管理上来,“座失”和“流失”同样可怕。 2、集中财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财权才能使企业 资金不出现紊乱和失控现象,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实行资 金统一管理,做到收入进“一个门”,支出走“一个口”,审批要“一支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资金外流,确保收入及时 回收,使生产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3、加强投资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项目的 前期管理,保证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和投资收益。建立切实可行的激 励和约束机制,谁投资、谁负责、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责、权、 利统一,确保投资行为在合理、合法、有序的轨道进行。 4、加强资产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是对固定资产 实行有偿使用,对闲置不用、利用率低、淘汰报废的设备进行调剂,或者按程序进行拍卖、租赁,盘活存量资产。运动是资产最本质的 特征,资产在运动中扩大规模、体现价值、实现利润,“座失”同 样是“流失”。二是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三 是严格控制购置新的资产,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提高资产的利 用率。 5、加强数据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企业进行精细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很重要,是企业的 信息资源、决策的依据。要建立数字化企业,就必须把数据管理纳 入企业管理的轨道。 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通过思路与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 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 细胞,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精选模板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一、全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市共有社会组织323个,其中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178个,民办非单位135个,基金会10个。 在社会团体中有行业性社团32个、专业性社团93个、学术性社团41个、联合性社团个;在社会团体四种类型中专业性社团所占比重最大,如4月30日成立的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就是一个专业性的社会团体。 民办非单位中有教育类45个、卫生类5个、文化类1个、科技类4个、体育类11个、劳动类9个、民政(社区)类45个、其他类15个。其中,教育领域的民办非所占比重最大。 在10个基金会中,村一级组织成立的基金会有5个,分别为李巷益民基金会、闸上慈善基金会、农联爱心基金会、巨桥惠民基金会、韩山福民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在安老、慈孤、济困、赈灾,及兴建、改造公益和慈善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在村级举办基金会开创了全国村办基金会的先河,得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目前我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一)依法登记。首先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使申报人了解法律、法规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事指南》;其次是热情予以指导服务。对应提交的申请书、章程、经费管理办法、领导机构名单、会员名单、住所证明等有关文本提供样本资料,并给予热情指导;三是主动沟通协调。主要是与社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主动进行沟通、协调,结合场所、办公条件的现场考察,指导社团、业务主管部门开好成立大会等等;四是规范登记程序。如行业性社团严格按三脱钩要求办理等。由于在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时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审批时与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把关,因而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监督管理。一是精心组织。年检前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方案,并专门下发了《通知》,明确年检范围、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二是突出重点。年检时,严格把关,做到合格一个通过一个,对暂时无法达到要求的社会组织,出具整改通知书,规定时间,限期整改。对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活动不正常、经费难落实的重点社团,多次上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一起协调、沟通解决办法。三是形式多样。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采用现场办公、专题会议、个别协商、电话督办、登门催办等多种形式进行年检。例如:对科协主管的26个社团分农业、工

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县社会组织发展调查与思考 我县的社会组织工作在重庆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 县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主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 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依法登记、分类规范、 加强服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县社会组织现状 (一)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截止到20__年底,共 有民间组织XXX个,其中社团组织XXX个,民办非企业单位XXX个。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格略 (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在我县的XXX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XXX个,占XX%。自全县开展创先争优以来,我县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也相应的 成立了领导班子,按照“一讲两评三公示”的要求,积极推动创 先争优活动。各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党性,积极采取外出学习、 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如巴川中学积 极打造教师“健康工程”——实行“四个一”:每个工作日10:20全体党员集中到操场做一次课间操,每周分工会小组开展一次

XXX米跑,每月一次户外活动(远足、登山等),每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年来,共攥写心得体会XXX篇,发展规划XXX个,帮助就业XXX人,帮扶贫困学生XXX个,化解劳资矛盾XXX个。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情况 ***同志在十*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表达利益的渠道、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村民和市场经济的接轨。一年来,我县培育了2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带来了XXX万元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培育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程度发展较慢;规范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公担机制;规模小,能力也比较差,难于低于风险的侵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因此我县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一、总则 1、考核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实现薪酬的精准化分配,激发职工积极履职、力争上游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重绩效比贡献的文化氛围,全面促进本社会组织的优质高效运营和科学化管理,结合本社会组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考核原则 1)本社会组织发展与职工进步的同步原则; 2)定性定量与过程结果的互补原则; 3)适度区分与凸显优秀的结合原则; 4)注重牵引与自我驱动的导向原则。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社会组织主管及以下的所有在岗职工(包含正式职工、劳务派遣工、聘用职工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本社会组织设置职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作为考核工作的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理事长 副组长:分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成员: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对本社会组织职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布、修订进行审议核准; (2)对职工绩效考核体系在各部门的落地、运行进行监察督导; (3)对各部门职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问责。 2、本社会组织职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负责考核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 1)考核办公室组成 组长: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副组长: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的主管 成员:人力资源部及各部与考核相关的人员 2)考核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对各部门实施办法进行审核、备案; (2)对各部门职工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效果进行检查与考核; (3)对职工绩效考核中的申诉进行受理、协调、仲裁; (4)负责统计汇总各部门上报的考核结果,并应用于本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 3、各部门负责组织职工的绩效考核在本部门的落地实施工作。 1)各部门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内部的考核实施小组,作为落地实施的组织机构。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21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一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教学要点 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2、技术创新的内涵。 3、制度创新的内涵。 4、创新过程的基本内容。 5、如何组织创新活动? 6、关键名词:创新、维持、目标创新、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组合。 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_______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 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的努力。 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0、要素创新包括_________与_________两方面。 11、________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_________。 A. 组织 B. 创新 C. 控制 D. 领导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 D. 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3、产品创新_________。 A.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B. 它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 C. 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 D. 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 4、经营制度确定了_________。 A. 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 B. 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 C. 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 D. 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 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 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 B. 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为例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直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载体,如何通过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积极功能,就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我国原有的社会组织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单位体制走向解体,街居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深陷于“行政化”的泥潭无法自拔,基层XX发展有限,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所造成的“去集体化”、“去组织化”趋势构成了社会组织模式改造和重组的时代背景。社会建设的推进呼唤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的全面变革,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社会组织更灵活,更适应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虽然社会组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管理还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社会组织管理的制度困境。我国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社团管理法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中规定,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政务院下属的内务部和地方各级政府,这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管理”体制。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社团管理的职能才被明确移交给民政部门。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是目前规X中国社会组织行为最主要的法律框架。该《条例》确立了社团的“双重分层管理体制”。“双重管理”即社会组织的筹备、成立、开展活动,乃至社会组织变更、注销等都要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双重审查和批准。“分层管理”指社会团体的登记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行政管辖X围,应与社团的住所X围相一致。在“双重分层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想获取合法的“社会身份”,有着严格而繁琐的程序。民间团体的注册要由业务主管部门核准,需要从属或“挂靠”于某个政府部门,这就大大提高了社团准入的门槛。一些业务X围不易界定或跨行业的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办理登记。有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只得采取变通策略,以工商登记的形式达到合法注册的目的,以营利性企业的身份从事非营利性的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这必然使其运行成本大为增加。1998年国务院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但原有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未在根本上得以改变,社会组织仍然存在准入门槛偏高的问题。同时,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成立业务X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组织,这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组织从成立伊始就缺乏竞争、缺乏活力。另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个人设立基金会要寻找业务主管单位等规定,也限制了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2] 其次,社会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民间社团的注册申请手续和审批条件繁杂、严苛,以致大量社会组织因找不到合适的“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注册。另一方面,注册成功的社会组织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对政府部门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政府机构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才有资格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而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真正的决策机构的角色。并且,这种成立之初建立的依赖关系也使主管部门有机会干预社会组织领导的选任、结构的设置和事务的执行。社会组织则在组织的运作上、资金的获取上、以及公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 (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民政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促进我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政社互动。 结合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型的政社关系,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体系。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行使和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将事业单位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 (二)突出重点。 根据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及其功能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组织。我市社会组织近期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以及非公募基金会。 (三)培育发展。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步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空间;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降低登记门槛;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创新财政扶持社会组织的方式;构建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形成市、区、街道联动的监管体系,监督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章程规范运作,明确社会组织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责任。 (五)分步实施。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整体谋划,按照分类、分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推进。 二、目标与措施 (一)构建明晰的责任体系。 工作目标:优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职责和社会组织责任。 具体措施: 1.市、区民政部门是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对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年度检查;对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对非法社会组织依法予以取缔;负责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2.市、区相关部门是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对应的部门为业务指导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应将社会组织纳入行业管理,通过提出建议、发布信息、制定导向性政策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指导;通过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协助登记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会组织的清算事宜。业务主管单位除履行上述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 2011 〕 n 号)精神,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紧密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方向要积极、步骤要稳妥”的要求,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组织走出规范发展的路子,促进我省新的社会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循序渐进,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坚持去行政化、去垄断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民间化、自治化;坚持宽进严管,引入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在发展中加强规范。 (三)总体目标。到2015 年,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数量稳步增长。社会组织数量每年增长1 。%以上,到2015 年,全省社会组织总量达到5 万个以上,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 个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每万人8 个以上,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发展格局。质量显著提升。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组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更加完善。到2015 年,8 。%以上的社会组织具备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作用明显发挥。到2015 年,大部分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委托、授权的职能,能够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促进社会慈善、扶贫救助、经济服务、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信用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服务更加健全。社会组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逐步实现专业服务标准化,社会服务多样化,推进社会组织品牌项目建设,社会服务层次全面提升。监管逐步规范。在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同时,严格依法监管,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到2015 年,基本形成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党建保障有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组织健全、机制创新、服务领先的社会组织党建模式。 二、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 (一)管理体制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审批的以外,2012 年7 月1 日起,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均改为业务指导单位,实现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市场化改革进程。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申请成立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审查登记。指导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 (二)分类登记办法改革。 1 .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放宽行业协会商会准入条件,允许一业多会,允许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允许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

我国企业治理创新的紧迫性及其创新内容 摘要:企业治理创新是企业依照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进行的改革、改进和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进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治理水平,增强治理创新的能力。企业创新要紧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 一、当前我国企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 自人类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开始步入知识信息化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进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治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治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其进展趋势能够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对象知识化。企业治理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的财、物,而重点在人,有知识的人。由于知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制造性,因而关于知识的开发和治理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治理信息化。企业生产中越来越依靠信息的生产、存储、

处理、共享等,企业决策逐步信息化; (3)企业的生产方式一体化。在治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适时生产和精细生产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等,它们把信息技术革命和治理进步融为一体; (4)企业的营销方式简捷化。由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生产商--分销商--顾客”的模式; (5)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随着经营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企业的中间治理组织设置变得简单,侧重向两头进展;传统的监控型治理转向授权型治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治理运作模式; (6)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7)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瓜分能力的竞争,不仅要实现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还要通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一、全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市共有社会组织323个,其中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17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个,基金会10个。 在社会团体中有行业性社团32个、专业性社团93个、学术性社团41个、联合性社团12个;在社会团体四种类型中专业性社团所占比重最大,如4月30日成立的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就是一个专业性的社 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有教育类45个、卫生类5个、文化类1个、科技类4个、体育类11个、劳动类9个、民政(社区)类45个、其他类15个。其中,教育领域的民办非企业所占比重最大。 在10个基金会中,村一级组织成立的基金会有5个,分别为李巷益民基金会、闸上慈善基金会、农联爱心基金会、巨桥惠民基金会、韩山福民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在安老、慈孤、济困、赈灾,及兴建、改造公益和慈善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在村级举办基金会开创了全国村办基金会的先河,得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目前我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一)依法登记。首先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使申报人了解法律、法规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事指南》;其次是热情予以指导服务。对应提交的申请书、章程、经费管理办法、领导机构名单、会员名单、住所证明等有关文本提供样本资料,并给予热情指导;三是主动沟通协调。主要是与社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主动进行沟通、协调,结合场所、办公条件的现场考察,指导社团、业务主管部门开好成立大会等等;四是规范登记程序。如行业性社团严格按三脱钩要求办理等。由于在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时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审批时与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把关,因而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监督管理。一是精心组织。年检前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方案,并专门下发了《通知》,明确年检范围、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二是突出重点。年检时,严格把关,做到合格一个通过一个,对暂时无法达到要求的社会组织,出具整改通知书,规定时间,限期整改。对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活动不正常、经费难落实的重点社团,多次上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一起协调、沟通解决办法。三是形式多样。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采用现场办公、专题会议、个别协商、电话督办、登门催办等多种形式进行年检。例如:对科协主管的26个社团分农业、工交、财贸三个组进行现场办公;对38家社区服务机构则以4个街道为集中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到位,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流水作业,提高了年检工作的质量、进度和效果。通过年检,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整体素质,促进了规范化建设。 (三)培育发展。一是注重信息交流。我们与教育局、技监局、体育局、文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经常沟通,及时联系。如教育局在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时,及时与我局联系,并要求申报者到我局咨询和依法登记;技监局在社会组织代码证年检时发现未经登记或登记证已过有效期限的,都能与我局及时联系。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在科协、体育局、文联、工商联等部门召开的会长碰头会、秘书长例会等有关会议宣传法规政策、提高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接受监督管理的认识。三是注重典型宣传。我们会同市科协、市科技局、市社科联等部门开展优秀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参与了市私营个体劳动者协会党总支党建工作调研、先进经验推广;在行业社团、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分别树立典型,并进行推广。 三、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组织在发展历程中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有序化轨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_问题与建议

在我国,社会组织的主体是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类组织,也曾被统称为民间组织、民间 非营利组织。现代政治学、社会学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文/孙伟林 第三,加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权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的质量。 政府应加强对三方协调的领导,吸纳工商联、个体和私企协会进入企业代表的组织,提高其代表的广泛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关于职工权益的事项。在部署工作、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等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应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决策听证的权利,完善政府决策程序。 第四,强化劳动保护立法和劳动执法,解决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和有法不依的问题。 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劳动立法在很多重要领域仍然是空白,如《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调整法》等劳动领域不可缺少的法律至今没有出台。二是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往往可操作性较差。三是有法不依,致使劳动违法成为普通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还特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法律规定上加大对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劳动执法,切实解决劳动监察机构力量不够、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劳动违法案件的问题。应在制度安排上支持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调查处理,赋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权,直接参与侵犯职工权益案件的处理。 第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解决基层工会工作过分薄弱的问题。 强有力的企业工会,是推动企业尊重员工、公正对待员工的最重要的力量。构建互利合作的劳动关系,前 提条件就是工会必须成为与资方对等的、代表劳方利益的主体。工会不一定采取与资方对抗的办法来维护职工利益,但工会必须强大到足以使资方不得不把其当作“合作”的对象。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整体考核评估体系之中。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上级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职工直接选举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工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维护力度,对阻挠工会开展工作、对工会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四是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制度。 第六,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大贡献,在全社会树立互利合作的和谐劳动关系理念。 要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专题栏目,不断提高各级党政对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工厂企业、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推动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对新时期工运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研究和教育。要让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决策层认识到,不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不会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更不会有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柳可白等:《当代工人阶级地位与作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工运研究所郭跃等:《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个重大问题》) (作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海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笔谈 Penconversations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分类有哪些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分类有哪些 1)观念创新 2)组织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比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系统是有不同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可以从结构和机构这两个不同层次去考察。所谓机构是指企业在构建组织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那些类似的或实现统一目标有密切关系的职务或岗位归并到一起,形成不同的管理部门。它丰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的问题,即把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管理活动分成不同部门的任务。而结构则与各管理部门之间、特别是与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不同的机构设置,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组织机构完全相同,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由于机构设置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企业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仓、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组织创新的日的在于更合理地通过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来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3)制度创新 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该朝着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宿及其行驶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它表明企业的经营方式,确定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增值,由准来

地方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管理研究

地方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管理研究 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地方志愿服务具有依托于社区、服务领域宽广、政府重视程度高的发展特征,但同时也存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过分依赖政府、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志愿服务科学发展路径的相应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地方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事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引言 志愿服务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种进步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城市中兴起。实践证明,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致力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而且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次次提到志愿服务,党和政府对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重视,并将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于志愿服务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淮安市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淮安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围绕“科学发展、共促和谐”主题,逐渐建立健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志愿人员、全面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淮安市不同时期共成立志愿者协会分会91个,建立200多志愿者服务基地、服务站,成立各类基层志愿者服务分队千余支,志愿者人数达107908人,先后成立了“淮安市清河区心苑社工服务机构”、“淮安市大城小爱志愿者协会”、“淮安市清河区馨诚社工服务机构”、“淮安市淮阴区彩虹雨儿童能力发展中心”、“淮安市职工特殊疾病互济会”等社会组织,志愿者们热心公益,秉持助人理念,每年开展志愿服务上百余次,形成了市县两级共同发展的志愿服务网络。 (二)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发展特点 1.志愿服务依托于社区。社区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因此它是志愿者践行助人精神的重要平台。淮安市以居民委员会、社区街道和楼组为基础,建立不同社会组织,为社区经常性地提供志愿服务,举办各种娱乐、教育、文化等活动,不仅为人们解决了问题、增添了色彩,而且也扩大了社会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的影响力。社区逐渐成为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新载体,社区志愿服务也逐步成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石岚,2010)。 2.志愿服务领域宽广。目前,淮安市志愿服务包括慈善救助、社工服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