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各税种计算方法

超全各税种计算方法
超全各税种计算方法

VaR分析的三种计算方法

VaR度量的三种经典方法 1.正态分布法 正态分布法计算组合VaR有三种计算方法: A.假设债券组合的对数日收益率服从均值为u,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则由独立同分2?Δt的σ内组合的对数收益率服从均值为u?Δt,方差为布随机变量和的特征知,持有期Δt正态分布。通过计算债券组合的收益率分布,估计分布参数,直接计算债券组合的VaR。若将债券组合看作单一债券,则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单个债券的VaR计算。具体步骤为: 1、根据成分债券的价格矩阵和对应持仓量矩阵计算债券组合的价格序列,这里价格使用债券的盯市价格(以持仓量计算权重); 2、根据债券组合的价格序列计算对数日收益率; 3、根据成分债券的当前价格和当前持仓量计算债券组合的当前价格P(以持仓量计算权重);0 4、由债券组合的对数收益率序列计算其标准差,作为收益率的波动率σ; 5、计算置信度α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z;α?z?σ?Δt,也称为相对VaR,√PVaR= 6、计算组合的在置信度下的最大损失金额VaR为:α0Δt为持有期;P。其中?是指以组合的当前价格为基点考察持有期内组合的价指变化P√0Δt?P?z?σ?Δt (此值为负),是指以 √ uP为:在该置信度下,债券组合绝对VaR α00持有期内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基点考察持有期内组合的变化P?E(P),其中u为债券组合的收益率均值。 B.假设债券组合中各成分债券的对数收益率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均值为向量U,协方差矩阵为V。通过计算成分债券的收益率矩阵,估计向量U和协方差矩阵V,进而计算债券组合的VaR. 1、计算成分债券的对数收益率矩阵R,每一列表示一种成分债券的收益率序列; 2、由成分债券的当前持仓量计算权重向量W(分量和为1); 3、计算收益率矩阵的列均值向量U,计算列均值的加权和,得到债券组合的收益率均值u;T;W?V?W,则债券组合的方差为V计算收益率矩阵的列协方差,得到协方差矩阵. T√W?Δt?W?z?,也就是相?V√P=4、计算组合在置信度下的最大损失金额为:VaRα0对VaR; T√W?Δt (此值为负)?V?W,Δt?P?z?√uP债券组合在该置信度下的最差价格为:α00也就是绝对VaR,其中u为组合收益率的均值。 C.根据成分债券的VaR计算组合VaR 假设债券组合由n种债券组成,R为这些成分债券的收益率矩阵。 V为第i种成分债券i的当前持仓量, VaR为第i种债券的1日VaR,根据上述方法A计算得到。则第i种成分债i?VaR,设 向量VaR为VaR V为:券在组合中的ii V?VaR11V?VaR 22…VaR=… V?VaR)(nn设corr为各成分债券收益率的相关系数矩阵,则债券组合的T日VaR度量如下:√T VaR??VaR?corr=VaR√T组合2. 历史模拟法 计算历史资产变动情况,模拟资产在未来的变动情况。具体步骤为: 1、获得成分债券的历史盯市价格P,计算历史盯市价格的简单日收益率ΔR(即债券的日变化率),ΔR的每一列表示一种成分债券的历史日收益率序列,设每只成分债券获得N个日收益率。

计算概率常用的方法

计算概率的常用方法 掌握概率的求法是这一章节的重点,那么求概率有哪些方法呢?下面以中考题为例说明求概率的常用方法。 1、列举法 (2009年广州)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一个,它们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现将3个小球放入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盒子里,规定每个盒子里放一个且只能放一个小球。 (1)请用树状图或其他适当的形式列举出3个小球放入盒子的所有可能的情况。 (2)求红球恰好被放入②号盒子的概率。 解析:(1)3个小球分别放入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盒子的所有可能情况有:红白蓝、红蓝白、白红蓝、白蓝红、蓝红白、蓝白红,共6种。 (3)由(1)可知,红球恰好放入②号盒子的情况有白红蓝、蓝红白,共2种,所以红球恰好放入②号盒子的概率P=2/6=1/3。 评注:在一次实验中,如果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是有限个,且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实验结果的方法,分析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列表法

(2009年成都)有一个均匀的正四面体,四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小红随机地抛掷一次,把着地一面的数字记为x;另有3张背面完全相同,正面上分别写有数字-2、-1、1的卡片,小亮将其混合后,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并从中随机地抽取一张,把卡片正面上的数字记为y;然后他们计算出S=x+y的值。 (1)用树状图或表格表示出的所有可能的情况。 (2)分别求出当S=0和S<2的概率。 解析:(1)列表法分析如下: (2)由表格可知,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共有12种,其中S=0的有2种,S<2的有5种。 P(S=0)=2/12=1/6;P(S<2)=5/12。 评注:当一次实验涉及两个因素(例如投掷两个骰子),并且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分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3、树状图法

概率计算方法

概率计算方法

概率计算方法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加大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考查,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理念. 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重点,现对概率计算方法阐述如下: 一.公式法 P(随机事件)=的结果数 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出现果数 随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其中P(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

摸一个球,请用画树状图法,求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解析:⑴设蓝球个数为x 个 . 由题意得2 1 1 22=++x ∴x=1 答:蓝球有1个 (2)树状图如下: ∴ 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6 1 122=. 说明:解有关的概率问题首先弄清:①需要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②无论哪种都是机会均等的. 本题是考查用树状图来求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一一罗列出来,便于计算结果. 黄 白2白1蓝 黄白1蓝黄白2

四.列表法 例4 (07山西)如图3,有四张编号为1,2,3,4的卡片,卡片的背面完全相同.现将它们搅匀并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 (1)从中随机抽取一 张,抽到的卡片是眼睛的概率是多少? (2)从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贴在如图4所示的大头娃娃的左眼处,然后再随机抽取一张贴在大头娃娃的右眼处,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贴法正确的概率. 1 2 3 图 图3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 标准差σ的4种计算公式: 简易标准差,Rbar/d2,Sbar/C4和Minitab中的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做数据分析,经常会碰到提到标准差σ这个概念,关于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目前,本人知道有4种标准差σ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简易标准差σ的计算方式 上面是计算整体的标准差,如果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这里的N, 应该为N-1. 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关于这个标准的详细运算公式和案例分析,可以参考附件,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标准差的简易计算公式和案例分析.rar(28.19 KB, 下载次数: 1262) 二,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图中的Rbar/d2 算法 XBAR-R管制图分析( X-R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全距管制图组成。 ●品质数据可以合理分组时,可以使用X管制图分析或管制制程平均;使用R管制图分析制程变异。 ●工业界最常使用的计量值管制图。

关于上面公式中用到的A2、A3、D2、D3、D4等常数请参考帖子下面的表格三,XBAR-s管制图分析( X-sControl Chart)中的Sbar/C4算法 XBAR-S 管制图分析( X-S Control Chart):由平均数管制图与标准差管制图组成。 ●与X-R管制图相同,惟s管制图检出力较R管制图大,但计算麻烦。 ●一般样本大小n小于等于8可以使用R管制图,n大于8则使用S管制图。 ●有电脑软件辅助时,使用S管制图当然较好。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

一、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 假定实验或观察中只有一个因素(因子)A ,且A 有m 个水平,分别记为,,,21m A A A 在每一种水平下,做n 次实验,在每一次试验后可得一实验值,记做ij x 表示在第j 个水平下的第i 个试验值 ()m j n i ,2,1;,2,1==。结果如下表3.1: 表3.1 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构表 为了考察因素 A 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影响,我们把因素A 的m 个水平m A A A ,,21看成是m 个正态总 体,而()m j n i x ij ,2,1;,2,1==看成是取自第 j 总体的第i 个样品,因此,可设 ()m j n i a N x j ij ,2,1;,2,1,,~2==σ。 可以认为j j j a εεμ,+= 是因素A 的第j 个水平j A 所引起的差异。因此检验因素A 的各水平之间是否 有显著的差异,就相当于检验: μ====m a a a H 210:或者 具体的分析检验步骤是: (一) 计算水平均值 令j x 表示第j 种水平的样本均值, 式中,ij x 是第 j 种水平下的第i 个观察值,j n 表示第j 种水平的观察值次数 (二)计算离差平方和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离差平方和有三个,它们分别是总离差平方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以及组间平方和。 首先,总离差平方和,用SST 代表,则, 其中,n x x ij ∑∑= 它反映了离差平方和的总体情况。 其次,组内离差平方和,用SSE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j x 反映的是水平内部或组内观察值的离散状况,即反映了随机因素带来的影响。 最后,组间平方和,用SSA 表示,SSA 的计算公式为: 用各组均值减去总均值的离差的平方,乘以各组观察值个数,然后加总,即得到SSA 。可以看出,它

概率计算方法全攻略

概率计算方法全攻略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加大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考查,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理念. 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重点,现对概率计算方法阐述如下: 一.公式法 P(随机事件)= 的结果数 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出现果数 随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其中P(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 =0;0

最全的遗传概率计算方法(高中生物)

全: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高中生物)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 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 解析:第一代 Aa 第二代 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 1/2 第三代纯 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 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 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

方差分析几个案例

方差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是统计分析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应用多个实例来阐明方差分析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计算。 1. 方差分析的意义、用途及适用条件 1.1 方差分析的意义 方差分析又称为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其基本思想是把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变异(总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为二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再作分析。即把全部资料的总的离均差平方和(SS)分为二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其自由度也分为相应的部分,每部分表示一定的意义,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表示各组均数之间的变异情况,称为组间变异(MS组间);另一部分表示同一组内个体之间的变异,称为组内变异(MS组内),也叫误差。SS除以相应的自由度(υ),得均方(MS)。如MS组间>MS组内若干倍(此倍数即F值)以上,则表示各组的均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方差分析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常用于分析试验数据和监测数据。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各种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对试验和监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方差分析来弄清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个因素对该对象是否存在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和性质。 1.2 方差分析的用途 1.2.1 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1.2.2 分离各有关因素,分别估计其对变异的影响。 1.2.3 分析两因素或多因素的交叉作用。 1.2.4 方差齐性检验。 1.3 方差分析的适用条件 1.3.1 各组数据均应服从正态分布,即均为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样本(小样本)。 1.3.2 各抽样总体的方差齐。 1.3.3 影响数据的各个因素的效应是可以相加的。 1.3.4 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资料,可用秩和检验法、近似F值检验法,也可以经过变量变换,使之基本符合后再按其变换值进行方差分析。一般属Poisson分布的计数资料常用平方根变换法;属于二项分布的百分数可用反正弦函数变换法;当标准差与均数之间呈正比关系,用平方根变换法又不易校正时,也可用对数变换法。 2. 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根据某一试验因素,将试验对象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若干个处理组(各组的样本含量可相等或不等),分别求出各组试验结果的均数,即为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 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均数的目的是推断各种处理的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如各组方差齐,则用F检验;如方差不齐,用近似F值检验,或经变量变换后达到方差齐,再用变换值作F检验。如经F检验或近似F值检验,结论为各总体均数不等,则只能认为各总体均数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异,但不能认为任何两总体均数之间都有差异,或某两总体均数之间有差异。必要时应作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以判断究竟是哪几对总体均数之间存在差异。 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常常要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对江、河、湖水中某种污染物的含量

概率计算方法

概率计算方法 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重点,现对概率计算方法阐述如下:一、公式法P(随机事件)=、其中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

图法,求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解析:⑴设蓝球个数为x 个、由题意得∴x=1 答:蓝球有1个(2)树状图如下:∴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说明:解有关的概率问题 首先弄清:①需要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②无论哪种都 是机会均等的、本题是考查用树状图来求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 比较直观,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一一罗列出来,便于计算结果、 四、列表法例4 (07山西)如图3,有四张编号为1,2,3,4的卡片,卡片的背面完全相同.现将它们搅匀并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1)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的卡片是眼睛的概率是多少?(2)从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贴在如图4所示的大头娃娃的左 眼处,然后再随机抽取一张贴在大头娃娃的右眼处,用树状图或 列表法求贴法正确的概率.解析:(1)所求概率是(2)解法一(树形图):1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果(1,2), (1,3), (1,4), (2,1), (2,3), (2,4), (3,1), (3,2), (3,4), (4,1), (4,2), (4,3)、其中只有 两种结果(1,2)和(2,1)是符合条件的,所以贴法正确的概率是解法 二(列表法):11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果(1,2), (1,3), (1,4), (2,1), (2,3), (2,4), (3,1), (3,2), (3,4), (4,1), (4,2), (4,3)、其中只有两种结果(1,2)和(2,1)是符合条件的,所以贴法 正确的概率是评注:本题考查学生对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的掌 握情况,用树状图法或列表法列举出的结果一目了然,当事件要经 过多次步骤(三步以上)完成时,用这两种方法求事件的概率很有效、概率计算

概率计算方法全攻略

概率计算方法全攻略

概率计算方法全攻略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加大了 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考查,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理念. 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重点,现对概率计算方法阐述如下: 一.公式法 P(随机事件)=的结果数 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出现果数随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其中P(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

解析:⑴设蓝球个数为x 个 . 由题意得2 1122=++x ∴x=1 答:蓝球有1个 (2)树状图 如下: ∴ 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6 112 2=. 说明:解有关的概率问题首先弄清:①需要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 ②无论哪种都是机会均等的 . 本题是考查用树状图来求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一一罗列出来,便于计算结果. 四.列表法 例4 (07山西)如图3,有四张编号为1,2,3,4的卡 片,卡片的背面完全相同.现将它们搅匀并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 (1)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的卡片是眼睛的黄白2蓝白2白1蓝黄白1蓝黄白2

方差计算公式的变形及应用

方差计算公式的变形及应用 江苏 庄亿农 我们知道,对于一组数据x 1、x 2、…x n ,若其平均数为x ,则其方差可用公式 S 2=21)[(1 x x n -+22)(x x -+…+2)(x x n -]计算出来.我们可以对其作如下变形: 2s = n 1[( x 21+2x -2 x 1x )+( x 22+2x -2 x 2x )+…+( x 2n +2x -2 x n x )]=n 1[ (x 21+x 22+…+ x 2n )+n 2x -2x ( x 1+ x 2+…+ x n )]= n 1[ (x 21+x 22+…+ x 2n )+ n 2x -2n 2x ]=n 1[ (x 21+x 22+…+ x 2n )-n 2x ]=n 1[ (x 21+x 22+…+ x 2n )-n 1(x 1+x 2+…+ x n )2],即2s =n 1[ (x 21+x 22+…+ x 2n )-n 1(x 1+x 2+…+ x n )2].显然当x 1=x 2=…=x n 时,2s =0. 这个变形公式很有用处,在解决有些问题中,巧妙地利用这个变形公式,可化繁为简,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1 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b+c=8,bc=a 2-12a+52,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因为b+c=8,所以(b+c)2=64,所以b 2+c 2=64-2bc .因为bc=a 2-12a+52,所以b 2+c 2=64-2(a 2-12a+52)=-2a 2+24a -40.由方差变形公式知,b 、c 的方差为2s =21[(b 2+c 2)-21(b+c)2]= 21[(-2a 2+24a -40)-2 1×64]=-a 2+12a -36=-(a -6)2.因为2s ≥0,则-(a -6)2≥0,即 (a -6)2≤0,而(a -6)2≥0,所以(a -6)2=0,所以a -6=0,所以a=6.所以2 s =0,所以b=c .又b+c=8,所以b=c=4.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 二、解方程组 例2 解方程组?? ???+==+22493z xy y x . 解析: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一般情况下是求不出具体的未知数的值的.若考虑利用方差变形公式,则能解决问题. 因为x+y=3,所以(x+y)2=9,所以x 2+y 2=9-2xy .因为xy= 4 9+2z 2,所以x 2+y 2=9-2(49+2z 2)=29-4z 2.由方差变形公式知,x 、y 的方差为2s =21[ (x 2+y 2)-21(x+y)2]=21[29-4z 2-21×9]=-2z 2.因为2s ≥0,-2z 2≥0,则2z 2≤0,而z 2≥0,所以z=0.所以2s =0,所

求概率的三种方法

求概率的方法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加大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考察,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理念. 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重点,常用的方法有:列举法、列表法、画树状图法,这三种方法应该熟练掌握,先就有关问题加以分析. 一、列举法 例1:(05济南)如图1所示,准备了三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中两张纸片上各画一个半径相等的半圆,另一张纸片上画一个正方形.将这三张纸片放在一个盒子里摇匀,随机地抽取两张纸片,若可以拼成一个圆形(取出的两张纸片都画有半圆形)则甲方赢;若可以拼成一个 蘑菇形(取出的一张纸片画有半圆、一张画有正方形)则乙方赢.你认 为这个游戏对双方是公平的吗?若不是,有利于谁? . 分析: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抽取两张纸片,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为:半圆半圆,半圆正方形,正方形半圆,正方形正方形.所以取出的两张纸片都画有半圆形的概率为4 1 . 取出的一张纸片画有半圆、一张画有正方形的概率为 2 142=,因为二者概率不等,所以游戏不公平. 说明: 本题采用了一种较为有趣的试题背景,重在考查学生对概率模型的理解、以及对不确定事件发生概率值的计算.本题用列举方法,也可以用画树状图,列表法. 二、画树状图法 例2:(06临安市)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乒乓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白球有2个,黄球有1个,现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球的概率为12 . (1)试求袋中蓝球的个数. (2)第一次任意摸一个球(不放回),第二次再摸一个球,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格法,求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解析:⑴设蓝球个数为x 个,则由题意得 21 122= ++x , 1=x 答:蓝球有1个. (2)树状图如下: ∴ 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 6 1 122=. 说明:解有关的概率问题首先弄清:①需要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②无论哪种都是机会均等的,要对实践的分析得出概率通常用列表或画树状图来写出事件发生的结果,这样便于确定相关的概率. 本题是考查用树状图来求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一一罗 图1 黄白2蓝白2白1蓝黄白1蓝黄白2

自己整理的所有主流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的方法

用Kenko 计算器计算方差。。。花一中午自己摁出来的啊 OLIN 型好像也可以用 Shift+(mode clR)+2 //进入统计模式// 出现(Mode clear ), 按(mode CLR)+2 //使输入第一组数据时M+后出现n=1// 出现SD //appear above the screen// Input [ data1 + (M+)]. [ data2 + (M+)] [ data3 + (M+)]。。。。。 then Press Shift + 2 choose 1 then ' =‘ 平均值 2 then '=' 标准差(1/n) 3 then '=' 标准差(1/(n-1)) 第二种 先按"ON"再按"2ndf",再又按"ON",接着就是输入数据.每输入一个数据后按一次"M+".然后算方差按"RM". 技巧:算按钮左上面的值直接按那个按钮就可以了,如果算按钮右上面的那个值就要先按"2ndf",再按那个 按钮. 例如:求1,2,3,4的方差. 顺序:ON-->2ndf-->ON-->1-->M+ -->2-->M+ -->3-->M+ -->4-->M+ --->RM 北燕系列 一般使用第二功能健(相当于电脑键盘的shift,我看不清你的计算器该键在那)+右上角红键,等待液晶显示stat后即可开始输入数据,方法是:数据1 M+ 数据2 M+ 数据3 M+.......直至数据输入结束。使用X-M键可求平均值,CM 键求方差 按“on”开机 按“mode” 选择“SD”模式(按“2”) 然后把你的一连串数据输入进去,例如:1,2,3,4这一组数据 先输入1,然后按一下“M+” 这时屏幕上会出现“n=1”的字样,OK,继续输入 每输入一个数据就要按一下“M+” 例如:1,2,3,4这一组数据到最后屏幕应该显示“n=4”(这里的n表示数据个数)然后按“shift”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通俗易懂)

第十一章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 正交设计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第一节、正交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 正交设计的基本概念 正交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的一种设计方法。它从多因素试验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水平组合。 例如,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某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A因素是氮肥施用量,设A1、A2、A3 3个水平; B因素是磷肥施用量,设B1、B2、B3 3个水平; C因素是钾肥施用量,设C1、C2、C3 3个水平。 这是一个3因素每个因素3水平的试验,各因素的水平之间全部可能的组合有27种。 如果进行全面试验,可以分析各因素的效应,交互作用,也可选出最优水平组合。 但全面试验包含的水平组合数较多,工作量大,由于受试验场地、经费等限制而难于实施。 如果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优水平组合,则可利用正交设计来安排试验。 正交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 如对于上述3因素每个因素3水平试验,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利用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方案仅包含9个水平组合,就能反映试验方案包含27个水平组合的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佳的生产条件。 一、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表11-1 33试验的全面试验方案

概率计算方法总结3

概率计算方法总结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加大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考查,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理念. 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重点,现对概率计算方法阐述如下: 一.公式法 P(随机事件)= 的结果数 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出现果数 随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其中P(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 件)=0;0

方差分析两两比较

方差分析中均值比较的方法 最近看文献时,多数实验结果用到方差分析,但选的方法不同,主要有LSD,SNK-q,TukeyHSD法等,从百度广库里找了一篇文章,大概介绍这几种方法,具 体公式不列了,软件都可以计算。这几种方法主要用于方差分析后,对均数间进行两两比较。 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根据研究设计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常见于探索性研究,在研究设计阶段并不明确哪些组别之间的对比是更为关注的,也不明确哪些组别问的关系已有定论、无需再探究,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 概括而言各组均数不相同”后,对每一对样本均数都进行比较,从中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另一种是在设计阶段根据研究目的或专业知识所决定的某些均数问的比较.常见于证实性研究中多个处理组与对照组、施加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与处理前比较。最初的设计方案不同.对应选择的检验方法也不同.下面分述两种不同设计均数两两比较的方法选择。 1.事先计划好的某对或某几对均数间的比较:适用于证实性研究。在设计时就设定了要比较的组别,其他组别间不必作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Dunnett-t 检验、LSD-t 检验(Fisher ’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test) 。这两种方法不管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何——即便对于 P稍大于检验水平α进行所关心组别间的比较。 1.1 LSD-t检验即最小显著法,是Fisher于1935年提出的,多用于检验 某一对或某几对在专业上有特殊探索价值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并且在多组均数的方差分析没有推翻无效假设H0时也可以应用。该方法实质上就是 t检验,检验水准无需作任何修正,只是在标准误的计算上充分利用了样本信息,为所有的均数统一估计出一个更为稳健的标准误,因此它一般用于事先就已经明确所要实施对比的具体组别的多重比较。由于该方法本质思想与 t 检验相同,所以只适用于两个相互独立的样本均数的比较。LSD法单次比较的检验水准仍为α,因此可以认为该方法是最为灵敏的两两比较方法.另一方面,由于LSD法侧重于减少第Ⅱ类错误,势必导致此法在突出组间差异的同时,有增大I类错误的倾向。 1.2 Dunnett-t(新复极差法)检验,Duncan 1955年在Newman及Keuls的复极差法(muhiple range method)基础上提出,该方法与Tukey法相类似。适用于n-1个试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多用于证实性研究。Dunnett-t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与LSD-t检验完全相同。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均数和样本含量。需特别指出的是Dunnett—t检验有专门的界值表,不同于t检验的界值表。 一般认为,比较组数k≥3时,任何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比较会牵连到其它平均数的对比关系,而使比较数再也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样本均数的比较.这是LSD-t无法克服的缺点。Dunnett—t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在同一显著水平上两个

生物遗传概率的六种计算方法

生物遗传概率的六种计算方法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解析:第一代Aa第二代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1/2第三代纯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 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A.1/2、1/8、

概率计算公式

概率计算公式 加法法则 P(A ∪ B)=P(A)+P(B) -P(AB 条件概率 当P(A)>0 ,P(B|A)=P(AB)/P(A) 乘法公式 P(AB)=P(A)×P(B|A)=P(B)P(A|B)× 计算方法 “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 记法 P(A)=A 加法法则 定理 :设 A 、 B 是互不相容事件(AB=φ), P(AB)=0. 则 P(A ∪ B)=P(A)+P(B)-P(AB)=p(A)+P(B) 推论 1:设 A1 、 A2 、?、 An 互不相容,则:P(A1+A2+...+ An)= P(A1) +P(A2) +?+P(An)推论 2:设 A1 、 A2 、?、 An 构成完备事件组,则:P(A1+A2+...+An)=1 推论 3: P(A)=1-P(A') 推论 4:若 B 包含 A ,则 P(B-A)= P(B)-P(A) 推论 5(广义加法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 A 与 B,有 P(A∪ B)=P(A)+P(B)-P(AB) 折叠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已知事件 B 出现的条件下 A 出现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作:P(A|B) 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当P(A)>0 ,P(B|A)=P(AB)/P(A) 当P(B)>0 ,P(A|B)=P(AB)/P(B) 折叠乘法公式 P(AB)=P(A)×P(B|A)=P(B)P(A|B)× 推广 :P(ABC)=P(A)P(B|A)P(C|AB) 折叠全概率公式 设: 若事件 A1 , A2 ,?, An 互不相容,且 A1+A2+?+An=Ω,则称 A1 ,A2 ,?, An 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 全概率公式的形式如下 : 以上公式就被称为全概率公式。

方差概念及计算公式

方差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例1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 X:50,100,100,60,50 E(X )=72;Y:73,70,75,72,70 E(Y )=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 消除符号影响 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 ): 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 这里是一个数。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 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即 , 其中

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二.方差的性质 1.设C为常数,则D(C) = 0(常数无波动); 2.D(CX )=C2D(X ) (常数平方提取); 证: 特别地D(-X ) = D(X ), D(-2X ) = 4D(X )(方差无负值) 3.若X、Y相互独立,则 证:记 则 前面两项恰为D(X )和D(Y ),第三项展开后为 当X、Y 相互独立时, , 故第三项为零。 特别地 独立前提的逐项求和,可推广到有限项。 三.常用分布的方差 1.两点分布

2.二项分布 X ~ B( n, p ) 引入随机变量X i(第i次试验中A出现的次数,服从两点分布) , 3.泊松分布(推导略) 4.均匀分布 另一计算过程为 5.指数分布(推导略) 6.正态分布(推导略) ~ 正态分布的后一参数反映它与均值的偏离程度,即波动程度(随机波动),这与图形的特征是相符的。 例2求上节例2的方差。 解根据上节例2给出的分布律,计算得到

求均方差。均方差的公式如下:(xi为第i个元素)。 S = ((x1-x的平均值)^2 + (x2-x的平均值)^2+(x3-x的平均值)^2+...+(xn-x的平均值)^2)/n)的平方根 大数定律表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概率收敛于事件的概率p,这个定理以严格的数学形式表达了频率的稳定性。就是说当n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于概率有较大偏差的可能性很小。由实际推断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便可以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代替事件的概率。 用matlab或c语言编写求导程序 已知电容电压uc,电容值 求电流i 公式为i=c(duc/dt) 怎样用matlab或c语言求解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spss方差分析实例

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实例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One-Way ANOVA过程要求因变量属于正态分布总体。如果因变量的分布明显的是非正态,不能使用该过程,而应该使用非参数分析过程。如果几个因变量之间彼此不独立,应该用Repeated Measure过程。 [例子] 调查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 数据保存在“data1.sav”文件中,变量格式如图1-1。 分析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抗虫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启动分析过程 点击主菜单“Analyze”项,在下拉菜单中点击“Compare Means”项,在右拉式菜单中点击“0ne-Way ANOVA”项,系统打开单因素方差分析设置窗口如图1-2。

3)设置分析变量 因变量: 选择一个或多个因子变量进入“Dependent List”框中。本例选择“幼虫”。 因素变量: 选择一个因素变量进入“Factor”框中。本例选择“品种”。 4)设置多项式比较 单击“Contrasts”按钮,将打开如图1-3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用于设置均值的多项式比较。 定义多项式的步骤为: 均值的多项式比较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均值的比较。例如图1-3中显示的是要求计算“1.1×mean1-1×mean2”的值,检验的假设H0:第一组均值的1.1倍与第二组的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