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表作业和答案参考

自动化仪表作业和答案参考
自动化仪表作业和答案参考

第一章:

作业:

1.DDZ 和QDZ 的信号传输标准,DCS 和FCS的名词解释

2.某压力表刻度0~100kPa,在50kPa处测量值为49.5kPa,求在50kPa处仪

表示值的绝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引用误差?

3.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100~700℃,校验该表时测得全量程内最大绝

对误差为+5℃,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4.某台测压仪表的测压范围为0~8MPa。根据工艺要求,测压示值的误差不

允许超过±0.05 MPa,问应如何选择仪表的精度等级才能满足以上要求?

5.某待测电流约为100mA,现有0.5级量程为0~400mA 和1.5级量程为

0~100mA的两个电流表,问用哪一个电流表测量比较好?

6.某DDZ-Ⅲ型温度变送器测量范围是300-700℃,当温度由400℃变化到600℃

时,变送器的输出如何变化?

7.差压变送器的量程为0~100 KPa,现负迁移50%,仪表的量程和测量范围分

别为?

答案:

1.

QDZ信号标准:20kPa~100kPa

DCS: 集散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

3.

4.

5.

解:用0.5级量程为0~400mA 电流表测100mA 时,最大相对误差:

用1.5级量程为0~100mA 的电流表测100mA 时,最大相对误差:

1400%0.5%2%100

m x X S x γ=

?=?=

说明选择合理的量程,即使用1.5级表也可以比0.5级表准确。

6. 8mA ~16mA

7. 仪表的量程为100Kpa 仪表的测量范围为-50~50Kpa

第二章:

作业:课后2,4,5,6,7,8,9,11,19,20

2-2 用热电偶测温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

2-5由K 分度号热电偶(包括补偿导线)、冷端温度补偿器和配K 分度号的动圈仪表组成一个温度检测系统,测量显示782℃,此时室温为32℃,后来发现所用的冷端补偿器型号为S ,与K 分度号热电偶不配套,则实际温度?

2-6 用K 型热电偶测某设备的温度,测得的热电势为20mV ,冷端(室温)为25C ,求设备的温度?如果改用E 型热电偶来测温,在相同的条件下,E 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多少?

2-12 某台空压机的缓冲器,其工作压力范围为1.1~1.6MPa ,工艺要求就地观察罐内压力,

2100% 1.5% 1.5%100

m x X S x γ=

?=?=

并要求测量结果的误差不得大于罐内压力的±5%,试选择一台合适的压力计(类型、测量范围、精度等级),并说明其理由。

2-19 有一台电动差压变送器配标准孔板测量流量,差压变送器的量程为16kPa,

输出为4mA~20mA,对应的流量为0t/h~50t/h。工艺要求在40t/h 时报警。问:

(1) 差压变送器不带开方器时,报警值设定在多少毫安?

(2) 带开方器时,报警值又设定在多少毫安?

答案:

2-2:

解:(1)热电偶的热电势只有当T0(或t0)恒定是才是被测温度T(或t)的单值函数。热电偶标准分度表是以T0=0℃为参考温度条件下测试制定的,只有保持T0=0℃,才能直接应用分度表或分度曲线。若T0≠0℃,则应进行冷端补偿和处理。

(2)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延长导线法,0℃恒温法,冷端温度修正法,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法等。

2-4:现用一支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某换热器内的温度,其冷端温度为30℃,显示仪表的机械零位在0℃时,这时指示值为400℃,则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为多少度?

解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不对。

设换热器内的温度为t,实测热电势为E(t,30),根据显示仪表指示值为400℃,则有E(t,30)= E(400,0),由中间温度定律并查镍铬-铜镍(E型)热电偶分度表,有

E(t,0)= E(t,30)+ E(30,0)= E(400,0)+ E(30,0)=28943+1801=30744μV

反查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表,得换热器内的温度t=422.5℃

2-5:E K(782,0)= E k(t,32)+ E s(32,0)

E k(t,32)=32.537-0.185=32.352

E K(t,0)= E k(t,32)+ E k(32,0)

E K (t ,0)=32.352+1.285=33.637 所以 t= 809度 2-6:

解 用K 型热电偶测温时,设设备的温度为t ,则E (t ,25)=20mV ,查K 型热电偶分度表,E (25,0)=1.000mV 。根据中间温度定律,

E (t ,0)= E (t ,25)+ E(25,0)=20+1.0=21.000 mV

反查K 型热电偶分度表,得t =508.4℃

若改用E 型热电偶来测次设备温度,同样,根据中间温度定律,测得热电势为

E E (508.4,25)= E E (508.4,0)- E E (25,0)=37678.6-1495=36183.6μV ≈36.18mV 。

2-7:(1)0,冷端温度,小

(2)满量程,0,大 (3)小 2-8:T=1100 2-9:8.75mV

2-11: P 表=P 绝-P 大 P 大=P 绝+P 负

2-12:

解 空压机缓冲器内压力为稳态压力,其工作压力下限p min =1.1MPa ,工作压力上限p max =1.6MPa 。设所选压力表量程为p ,则根据最大、最小工作压力与选用压力表量程关系,有

)(13.26.13

4

3443max max MPa p p p p =?=≥

?≤ )(3.31.1333

1min min

MPa p p p p =?=≤?

根据压力表量程系列(附表1),可选YX-150型、测量范围为0~2.5MPa 的电接点压力表。

根据测量误差要求,测量的最大误差为

?max ≤1.1?5%=0.055(MPa)

则所选压力表的最大引用误差应满足

%2.2%1000

5.2055

.0max =?-≤

δ

要求,故可选精度等级为1.5级的压力表。

2-19:(1) 不带开方器时,(I-4)/16=(40/50)^2 所以I=14.24mA (2) 带开方器时,(I-4)/16=40/50 所以I=16.8mA

2-20:量程:0~H0对应的压力值,即0~pgH0, 不需要迁移

第三章作业:

1.测量高温液体(指它的蒸汽在常温下要冷凝的情况)时,经常在负压管上装有冷凝罐(见题3-19

图),问这时用差压变送器来测量液位时,要不要迁移?如要迁移,迁移量应如何考虑?

题3-19图高温液体的液位测量

2.某理想PID调节规律,Kc=2, Ti=30s,Td=0, 试画出在如图所示输入方波作用下的调节器输

出波形.

3.

4.一台比例作用的电动温度调节器,量程是100-200℃,调节器输出是4-20mA,当调节器比例度变为50%,则当指示值变化25℃,相应调节器输出变化是多少?

5. 某台DDZ—Ⅲ型比例积分控制器,比例度δ为100%,积分时间TI为2min。稳态时,输出为5mA。某瞬间,输入突然增加了0.2mA,试问经过5min后,输出将由5mA变化到多少?答案:

1.解:差压液位计正压室压力

p1=ρgh1+ ρgH+p0

负压室压力

p2=ρgh2+ p0

正、负压室的压差

?p=p1-p2= ρgH-(h2-h1) ρg

H=0时,?p= -(h2-h1) ρg。

这种液位测量时,具有“负迁移”现象,为了使H=0时,?p=0,该差压变送器测液位时需要零点迁移,迁移量为(h2-h1) ρg

2.(1)

(2)

3.解:

(1) (下面一条标号为1,上面为2)Kc1=0.5, T1=0.5 Kc2=2, T2=1

(2)比例、积分作用减弱,影响比例的是P ,影响积分作用的是P 和Ti

4.

mA

u u

u u u e

e e 8%

50420/10020025%100min max min max =?=-?-=????

? ??-?-?=δ

5. 解 控制器的放大倍数

K P =1/δ=1/100%=1

控制器的积分时间T I =2min ,稳态输出p 0=5mA ;控制器的输入变化量为A =0.2mA 。经历

时间t=5min 。则输出变化量

)(7.052.02

1

2.01mA At T K A K p I P P =??+?=+

=? 所以,经历时间5min 后,控制器的输出为

()e t A

=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即 调节器的输出为:

因此,可以从阶跃响应曲线上确定KC ,Ti A=1 ,则t=0, y=Kc t=Ti y=2Kc

p=p0+ p=5+0.7=5.7(mA)

第四章:

4-3 数字化PID 的位置式和增量式分别是什么?试比较二者优缺点。绘制增量式数字PID 算法的程序框图

4-5 数字控制系统中,如何消除积分饱和现象?

第五章:

5-2

5-3

5-4

5-7

5-8

补充:

1.执行器按照使用的能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调节阀的流量大小与__________和有关。

3.当调节阀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流量特性称为工作流量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得到的流量特性称为理想流量特性。

4.电动执行器有__________行程和______行程两种。

5.控制系统中选择气开阀或气关阀主要从____________角度考虑。

6.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和什么有关?什么是阻力比系数?串联管道什么情况下发生畸变,如何

畸变?

7.流量特性的选择原则?

8.调节阀所能控制的_____________的比值成为调节阀的可控比。

9.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一般根据经验从三个方面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

10. 如图系统阀门气开气关型式和调节器正反作用应选()。

补1: 一台DDZ —Ⅲ型温度比例控制器,测量的全量程为0~1000℃,当指示值变化100℃,控制器比例度为80%,求相应的控制器输出将变化多少?

解 %806.101000100420min max min max ==-?-=--?=

p

p x x p p p e δ 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 p =1.6/80%=2(mA)

补充2:

某电动比例调节器的测量范围为100~200 ,其输出为0~10mA 。当温

度从140

变化到160 时,测得温度调节器的输出从3mA 变化到7mA ,试求该调节器的比例带。

C ?C ?C

?

补充作业:

1. 如图所示,用差压变送器测敞口容器液位,其最低液位和最高液位到仪

表的距离分别为h 1=1m ,h 2=3m,若被测介质的密度为980kg/m 3,求: 1)该变送器的量程为多少? 2)是否需要迁移?迁移量为多少?

2: 某负作用理想PID 调节规律, , T i =2min,T d =0,

80%

δ=

在t=t 0时刻加入一幅值为1mA 的阶跃信号,若调节器的起始工作点为6mA ,试画出调节器的输出波形。

6 图示锅炉生产情况,冷水进入气鼓,经燃烧加热产生蒸汽,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要求气鼓里的水不能烧干,不然将产生事故,甚至发生爆炸。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生产,试确定冷水进水管道上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11

i

p e edt T δ??

?=-?+

? ?

??

?01110.82t t dt ??=-

+ ???

?()01110.8

2t

t ??

=-

+-??

?

?

气关阀

7、图示,冷物料通过加热器用蒸汽对其加热,在事故状态下,为了保护加热器设备

的安全,即耐热材料不损坏,现在蒸汽管道上有一只调节阀,确定其气开,气关形式。

气开阀

操作系统作业(1-4)答案

操作系统作业 (第一章—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1 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 A 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B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C 合理组织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D 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2 在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 A 灵活性 B 可靠性 C 兼容性 D 利用率 3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发生。 A 在同一时刻 B 一定不在同一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4 以下不属于衡量操作系统性能指标的是【】。 A 作业的大小 B 资源利用率 C 吞吐量 D 周转时间 5 下列选项中,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是【】。 A 系统调用 B 中断 C 函数 D 原语 6 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为50时,为了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1s,选取的时间片最大值为【】。 A 10ms B 20ms C 50ms D 100ms 7 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就绪进程,以时间片轮转方式进行进程调度,如果时间片为180ms,切换开销为20ms。如果将就绪进程增加到30个,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为【】。 A 10% B 20% C 30% D 90% 8 中断系统一般由相应的【】组成。 A 硬件 B 软件 C 硬件和软件 D 固件 9 以下工作中,【】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 A 创建进程的PC B B 为进程分配内存 C 为进程分配CPU D 将PCB插入就绪队列 10 系统中有5个用户进程且CPU工作于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或阻塞状态的进程数最多分别为【】。 A 5,4 B 4,0 C 0,5 D 4,5 11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则就绪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为【】。 A 1 B n-1 C n D n+1

工程制图习题及答案

1.工整、清楚、均匀、整齐。 2.图形、实物。 3.尺寸数字、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终端。 4.定形尺寸。 5.定位尺寸。 6.数值、无关。 7.豪米。 1.完工。2一次、清晰。3定形、定位。 4上方、中断、向上。5平行。6圆心。7顶、水平。8A0、A1、A2、A3、A4。9徒手。 10计算机。11圆规、分规、三角板、丁字尺。12相切。 1.x. 2.z. 3.x、z. 4.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5.投影。 6.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二(2)1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3斜投影法、正投影法。4唯一、位置、形状。5实长、实行。6点。7直线。 二(3)1.直线、类似形。2.水平、正立、侧立。3.第一分角。4.主、俯、左。5.粗实线、虚线。6.长、高、长、宽、高、宽。 二(4)1铅垂、正垂、侧垂。2一般位置直线。 3投影面平行线、水平、正平、侧平。4平面。5该平面。6同面。7不变。 二(5)1平行、相交、交叉。2平行、平行。3交叉。4实长、倾角、平行、实长。5点、实长、垂直。 二(6)1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2一般位置平面。3垂直面。4直线、倾角。5平行面。6实形、直线、平行。 1. 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 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3.多面正投影图。 4.①正面投影与点的水平投影。 ②正面投影与点的侧面投影。 ③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 5. 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_ 投影面垂直线。 1 平行、相交、交叉三种。 2. 同面投影也一定平行。 3. 同面投影也一定相交,同面投影。 4.也反映直角。 5.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平行面。 1. 取点,取线,取线,取点。 2.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___。 3. 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 4.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 5. 积聚性法线面交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1.(1) 将已知的各投影联系起来阅读 (2) 运用形体分析读图 (3) 运用线面分析读图 第九章 3、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均须编写序号,相同规格尺寸的零、部件应另编一个序号.编号时,在零、部件可见轮廓内画一小实心圆,用细实线引出到该视图最外端轮廓线的外面,终端画一横线或圆圈(采用细实线),序号填写在指引线的横线上或圆圈内,序号数字要比尺寸数字大一号,在较大幅面的图样中,编号的字高可比其尺寸数字高度大两号.若零件很薄(或已涂黑)不便画圆点时,可用箭头代替,另外也可以不画水平线和圆,在指引线另一端附近注写序号,序号字高比尺寸数字大两号;指引线尽量分布均匀,不要彼此相交,也不要过长.当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2

应用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1、下列指令中哪些只能在核心态运行? (1)读时钟日期;(2)访管指令;(3)设时钟日期;(4)加载PSW;(5)置特殊 寄存器;(6) 改变存储器映象图;(7) 启动I/O指令。 答:(3),(4),(5),(6),(7)。 2、假设有一种低级调度算法是让“最近使用处理器较少的进程”运行,试解释这种算法对“I/O繁重”型作业有利,但并不是永远不受理“处理器繁重”型作业。 答:因为I/O繁忙型作业忙于I/O,所以它CPU用得少,按调度策略能优先执行。同样原因一个进程等待CPU足够久时,由于它是“最近使用处理器较少的进程”,就能被优先调度,故不会饥饿。 6、若有一组作业J1,…,Jn,其执行时间依次为S1,…,Sn。如果这些作业同时到达系统,并在一台单CPU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执行。试找出一种作业调度算法,使得平均作业周转时间最短。 答:首先,对n个作业按执行时间从小到大重新进行排序,则对n个作业:J1’,…,J n’,它们的运行时间满足:S1’≤S2’≤…≤S(n-1)’≤S n’。那么有: T=[S1’+( S1’+S2’)+ (S1’ + S2’+ S3’)+…+(S1’ + S2’+ S3’+…+ S n’)]/n =[n×S1’+( n-1)×S2’+ (n-3)×S3’]+…+ S n’]]/n =(S1’ + S2’+ S3’+…+ S n’)-[0×S1’+1×S2 ’+2×S3’+…+(n-1) S n’]/n 由于任何调度方式下,S1’ + S2’+ S3’+…+ S n’为一个确定的数,而当S1’≤S2’≤…≤S(n-1)’≤S n’时才有:0×S1’+1×S2 ’+2×S3’+…+(n-1) S n’的值最大,也就是说,此时T值最小。所以,按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调度时,使得平均作业周转时间最短。 10、有5个待运行的作业,预计其运行时间分别是:9、6、3、5和x,采用哪种运行次序可以使得平均响应时间最短? 答:按照最短作业优先的算法可以使平均响应时间最短。X取值不定,按照以下情况讨论: 1)x≤3 次序为:x,3,5,6,9 2)3

2012继续教育作业 答案

中等职业学校(中师)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满足。马斯洛对这五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这些需要一旦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就将减少甚至消失。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成长孺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与缺失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最后要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的需要。为了更加理解自我实现,马斯洛研究了很多他认为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标准的个体,如罗斯福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和爱因斯坦等,他发现,虽然总计不会超过1%的人能彻底地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但每个人都在为此奋斗。 2.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程序有哪些? 在普通课程领域,经过从博比特到泰勒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课程开发程序。美国学者泰勒在《课程编制的具体方法》一文中提出,课程编制的过程有四个主要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即教育内容;组织教育内容;评价教育效果。另一位美国学者塔巴提出了编制课程的七个步骤:预测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提出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育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确定评价的对象和方法。 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目前已建构了许多课程开发程序,但是在实践中,有些程序普遍存在过于笼统,操作性不足,未能真正反映课程开发实际,不能真正指导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实践等问题。鉴于此,有学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包括十个环节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程序①,这十个步骤由依次递进的环节 ①石伟平,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23。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第一章 思考题: 10、试叙述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 答: (一)、调用形式不同 (二)、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 (三)、提供方式不同 (四)、调用的实现不同 提示:每个都需要进一步解释,否则不是完全答案 13、为什么对作业进程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答:批处理时提交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由系统操作员把作业按照调度策略,整理为一批,按照作业说明书来运行程序,没有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可以使CPU和外设并行工作,当一个运行完毕时系统自动装载下一个作业,减少操作员人工干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8、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叙述实时操作系统的分类。 答: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有三种典型的实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控制) 2、信息查询系统(情报检索) 3、事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 19、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响应时间是用户提交的请求后得到系统响应的时间(系统运行或者运行完毕)。它与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用户的多少、时间片的长短有关系。 应用题: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1MB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每个用户进程占用200KB。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0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内存,则CPU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CPU的利用率=1-P n,其中P为程序等待I/O操作的时间占其运行时间的比例1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4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4=59% 2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9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9=87% 所以系统CPU的利用率提高了28% 2、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做,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

工程制图与CAD形考作业1、2和3

学号2—— 《工程制图与CAD》形考作业1、2和3 《工程制图与CAD》形考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A、14mm B C)表示。 A、细实线 B、粗实线 C、细点划线 D、双点划线 4、不能用于定位轴线编号的拉丁字母是( D )。 A、O B、I C、Z D、以上全部 5、相对标高的零点正确的注写方式为( C )。

A、+0.000 B、-0.000 C、±0.000 D、无规定 6、定位轴线A/3表示( D )。 A、A轴线之后附加的第3根轴线 B、A轴线之前附加的第3根轴线 C、3轴线之前附加的第A根轴线 D、3轴线之后附加的第A根轴线 7 A、 及尺寸 C B、设计说明 C、总平面图 D、 9、建筑剖面图一般不需要标注( C )等内容。 A、门窗洞口高度 B、层间高度 C、楼板与梁的断面高度 D、建筑总高度 10、下列( A )必定属于总平面表达的内容。 A、相邻建筑的位置 B、墙体轴线

C、柱子轴线 D、建筑物总高 11、正交和极轴追踪是( B )。 A、名称不同,但是一个概念 B、正交是极轴的一个特例 C、极轴是正交的一个特例; D、不相同的概念 12、下面( B )名称不能被修改或删除。 A、标准层 B、0层C 13 )可以作为过滤器条件。 A、绿色 B、颜色 C、随块 D、随层 15、以下( C )说法是错误的。 A、可以用“绘图”|“圆环”命令绘制填充的实心圆 B、打断一条“构造线”将得到两条射线 C、不能用“绘图”|“椭圆”命令画圆

D、使用“绘图”|“正多边形”命令将得到一条多段线 16、按比例改变图形实际大小的命令是( C )。 A、OFFSET B、ZOOM、420x297 C、SCALE D、STRETCH 17、改变图形实际位置的命令是( A )。 A、MOVE B、PAN C、ZOOM OFFSET 18、移动( A)速度快,平移(Pan) Pan)的对象是视图 19、当图形中只有一个视口时,【重生成】的功能与( C )相同。 A、重画 B、窗口缩放 C、全部重生成 D、实时平移 20、对于图形界限非常大的复杂图形,( D )工具能快速简便地定位图形中的任一部分以便观察。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春季大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8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发展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89、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这种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90、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反对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反对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反对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确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 9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主要教训是: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切忌犯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操作系统作业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课程作业 (2013年春)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校: 日期:

作业一:作业管理 1、有三道程序A、B、C在一个系统中运行,该系统有输入、输出设备各1台。三道程序 A、B、C构成如下: A:输入32秒,计算8秒,输出5秒 B:输入21秒,计算14秒,输出35秒 C:输入12秒,计算32秒,输出15秒 问:(1)三道程序顺序执行的总时间是多少? (2)充分发挥各设备的效能,并行执行上述三道程序,最短需多少时间(不计系统开销)?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2、假设一个单CPU系统,以单道方式处理一个作业流,作业流中有2道作业,共占用CPU 计算时间、输入卡片数和打印输出行数如下: 其中,卡片输入机速度为1000张/分钟,打印机输出速度为1000行/分钟,试计算:(1)不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两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从第1道作业输入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输出完毕)。 (2)如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2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不计读/写盘时间),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作业二:进程管理 1、 请写出两程序S1和S2可并发执行的Bernstein 条件。 2、 有以下5条语句,请画出这5条语句的前趋图。 S1:y=x+1 R(x) W(y) S2:c=f-w R(f,w) W(c) S3:d=r-y R(r,y) W(d) S4:x=a+b R(a,b) W(x) S5:r=c+y R(c,y) W(r) 3、 设在教材第62页3.6.4节中所描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其缓冲部分为m 个长度相等 的有界缓冲区组成,且每次传输数据长度等于有界缓冲区长度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对缓冲区同时操作。重新描述发送过程deposit(data)和接收过程remove(data)。 P P P i P .. .. 1 2 i k 4、 设有k 个进程共享一临界区,对于下述情况,请说明信号量的初值、含义,并用P ,V 操作写出有关互斥算法。 (1) 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2) 一次允许m (m

继续教育作业答案全部

2010年 一 一是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二是评价重心仍过分关注活动结果。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四是评价标准机械单一。五是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六是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七是以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八是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作为一名老师,要公正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或者,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厚爱差生,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 1、上述法条《义务教育法(修订)》(2006)的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免费性和义务性。 2、《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无论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质的飞跃。 三 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把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是否有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精神。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建设应运用策略是:创新教育体了探索的精神,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多元化选择性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在创新教育中要使每个教师都能提高和成长,校长就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一、校长的创新教育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搭建平台1、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2、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创造教师成才的条件。 3、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树立了全面、开放的人才观。 4、培养名师,搭建平台,需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二、管理制度创新:重视团队建设,建立有利于教师共同发展的机制。基础教育就要讲综合素质,中学生要通过多个学科统一考核才能升人大学。这种评价体系和考试性质才能获得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课程设置创新:加强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成才。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它会统率和规范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与方式,体现在全体师生的各个方面。(一)启动学校文化自觉(二)注重学校大文化建设(三)重视学校价值观培育(四)构建学习型学校(五)塑造合作性学校文化 四 我认为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八个“用心”:一、用心充实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要向书本去学,要向同行去学,要向学生学习,要做中学、学中做。二、用心呵护学生。班主任要学会爱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三、用心对待学生。用心对待学生,必须平等民主地对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高中继续教育作业答案演示教学

1、在学生学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这部分内容时, 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加以解决? “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研究,一般局限于物质结构有关的概念间逻辑关系的梳理与建构,忽视了学生化学认识的形成发展,忽视了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理解力的形成。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深入探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已有认识和已有的认识方式,运用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学生施加影响,通过各种方法研究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以及认识的形成发展。 1.对学生已有认识及认识方式的测查 对学生已有认识及认识方式的测查,是围绕“原子结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3部分进行的。 (1)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的3个方面。 学生对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存在着各种糊涂的认识,如有些学生将单质的性质误认为是元素的性质,还有些学生将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误认为是对元素性质的描述。 (2)对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以共价键作为主要讨论对象,学生对于共价键的认识处于“经典价键理论”的阶段。而对“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的认识,学生已经意识到元素的性质会对分子性质产生影响,同时认识到相互作用的强弱也会对分子性质产生影响。 (3)学生对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认识属于粒子模型,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完成了物质的连续模型到粒子模型的转变;其次,大部分学生还清楚地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是静止的,而是杂乱无章地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碰撞。而对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的认识,我们发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物质的某些性质和物质的聚集状态是紧密相关的。 那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材学习前,学生对于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本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物质结构知识和物质性质的知识是完全孤立的,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在物质结构部分,这部分学生能够在物质类别、作用力的类别、构成微粒等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了较好的结构。 2.教材中的认识结构分析 从整本教材来看,学生应当形成的认识主要包括2个层面:一个是结构层面的认识,一个是

操作系统作业答案

习题一 1、举例说明为什么对并发执行的程序不加控制会产生与执行时间有关的错误? 解: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资源是共享的,而且常常资源数少于程序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数,致使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之间因为竞争资源导致存在间接制约关系,这种间接制约使得并发执行的程序具有随机性(异步性),即“执行—暂停—执行”,它们何时启动、何时停止是未知的。例如:飞机售票系统、堆栈的存数与取数过程等(示例说明略)。 2、程序并发执行为什么会失去顺序执行时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解:所谓“封闭性”是指程序执行得到的最终结果由给定的初始条件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程序并发执行时由于资源共享,导致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来改变,又由于存在程序执行的随机性,所以程序的运行失去封闭性。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失去可再现性。即虽然它们执行时的环境和初始条件相同,但得到的结果却可能各不相同。 习题二 1、试用加锁的方法解决飞机售票系统的问题。 例:民航售票系统,n个售票处 2、用机器指令(testAndset)解决飞机售票系统中任一进程的算法。

习题三 1、进程在做P、V操作时对自己和其他进程有何影响? 进程在信号量上执行P操作后,若信号量的值为正,当前进程继续执行;若信号量的值为负,当前进程变为等待状态、放弃处理机,其它进程则有机会获得CPU。 进程在信号量上执行V操作后,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影响,但当信号量的值不大于0时,需要唤醒在该信号量上所对应的等待队列中的进程。 2、设课程的前驱、后继关系如下,若每修一门课程看作进程Px(x∈1..6)试用P、V操作算法描述这种前驱与后继关系。 答: Semaphore:S1:=S2:=S3:=S4:=S5:=S6:=0; Begin Cobegin P1、P2、P3、P4、P5、P6 coend; end. P1()P2()P3() Begin begin begin 修计算机导论;P(S1);P(S2); V(S1);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修计算机组成原理; V(S2);V(S3)V(S4); End; End; End; P4()P5()P6() Begin begin begin P(S3);P(S4);P(S5); 修数据结构;修86汇编语言;P(S6); V(S5);V(S6);修操作系统; End; End; End; 习题四 1、有三个进程R、W1、W2,进程R 从输入设备上读数据送缓冲区B,若是奇数由W1 进程从B 取数输出;若

工程制图复习题及答案

工程制图复习题及答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工程制图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根据投射线的类型,投影法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可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3.多面正投影图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图示方法。 4..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是:①点的正面投影与点的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②点的正面投影与点的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③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 5.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_ 投影面垂直线。 6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平行、相交、交叉和 垂直四种。 7. 空间两直线互相平行,则它们的同面投影也一定平行。 8. 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它们的同面投影也一定相交,而且各同 面投影的交点就是两直线空间交点的同面投影。 9.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中有一条平行某一投影面时,它们在该投影 面上的投影也反映直角。 10.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平行面。

11.在平面内取点和取线的关系是:欲在平面内取点,须先在平 面内取线,而欲在平面内取线,又须先在平面内取点。 12.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有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___。 13.直线与平面相交求交点的方法有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 14.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有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 15.平面与平面相交求交线的方法有积聚性法线面交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16在换面法中,新投影面的设立要符合下面两个基本条件 ①新的投影面必须与空间几何元素处于有利于解题的位置。 ②__新的投影面必须垂直于原有的一个投影面 __ 。 17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为投影面的垂直线要经过_二__ 次变换,先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为投影面平行线__,再将投影面平行线_ 变换为投影面垂直线。 18.将一般位置平面变换为投影面平行面要经过___二__ 次变换, 先将一般位置平面变换为_投影面垂直面__,再将投影面垂直面变换为投影面平行面。 19.在一般情况下,平面体的相贯线是封闭的空间折线。 20.相贯线可见性判定原则是:_当两立体的相交表面都可见时,交线才可见____。

美学 答案 作业答案 远程教育 继续教育

《美学》作业 学制:汉语言文学 第一编 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自从有了审美活动,就有了美学观念。 对。审美趣味的选择取决于美学观念。 2、黄金分割律是用于分割黄金的。 错。黄金分割律是指最佳的分割比率 3、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 错。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 4、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有两大罪状:A、远离真理;B、伤风败俗。 错。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的。 5、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属于表现论范畴。 错。在西方,表现论是近代才有的观点。 6、鲍姆加敦是现代美学之父。 错。费希纳才是现代美学之父。 7、康德首先提出了Aesthetics的概念,成为美学之父。 错。鲍姆加敦首先提出了Aesthetics的概念,成为美学之父。 8、黑格尔的《美学》是美的。 错。学术著作不应用审美范畴来形容。 9、费希纳提出要用“自上而下”的美学代替“自下而上”的美学。 对。费希纳提出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 10、格林伯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音乐。 错,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 11、罗兰·巴尔特的神话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古希腊神话。 错,神话罗兰·巴特表示思想意识。 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答: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模仿论,他提出,艺术是对现实人生的模仿,模仿者所模仿的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他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研究美学时立场基本是唯物主义的,毕达哥拉斯派和赫拉克特等以自然科学的观点看美学问题,亚里士多德则是以这两者统一的观点研究美学问题。2) 美在形式 亚里士多德不是在超感性的理念世界,而是在客观现实中寻找美。美的范围包括神和人、人的躯体、社会、实物、行为、自然. 亚里士多的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他的艺术的真实性,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认为艺术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 他认为美是客观的,美自身就具有价值并给人以愉悦。他认为,同一事物不可能既美好又不美好,因而具有客观性.3)情感的净化作用 2、简述鲍姆加敦的主要美学命题“感性认识的完善”

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全

1.2 操作系统以什么方式组织用户使用计算机? 答:操作系统以进程的方式组织用户使用计算机。用户所需完成的各种任务必须由相应的程序来表达出来。为了实现用户的任务,必须让相应功能的程序执行。而进程就是指程序的运行,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程序决定CPU在各进程间的切换。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进程创建和结束等的系统调用功能,使用户能够创建新进程。操作系统在初始化后,会为每个可能的系统用户创建第一个用户进程,用户的其他进程则可以由母进程通过“进程创建”系统调用进行创建。 1.4 早期监督程序(Monitor)的功能是什么? 答:早期监督程序的功能是代替系统操作员的部分工作,自动控制作业的运行。监督程序首先把第一道作业调入主存,并启动该作业。运行结束后,再把下一道作业调入主存启动运行。它如同一个系统操作员,负责批作业的I/O,并自动根据作业控制说明书以单道串行的方式控制作业运行,同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提供各种系统调用,控制使用计算机资源。 1.7 试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思想。为什么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主存同时保持多道程序,主机以交替的方式同时处理多道程序。从宏观上看,主机内同时保持和处理若干道已开始运行但尚未结束的程序。从微观上看,某一时刻处理机只运行某道程序。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原因:由于任何一道作业的运行总是交替地串行使用CPU、外设等资源,即使用一段时间的CPU,然后使用一段时间的I/O设备,由于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加之对多道程序实施合理的运行调度,则可以实现CPU和I/O设备的高度并行,可以大大提高CPU与外设的利用率。 1.8 什么是分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适用于哪些应用? 答:分时系统是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系统,在此系统中,一台计算机与多台终端相连接,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和终端命令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每个用户都感觉到好像是自己在独占计算机系统,而在系统内部则由操作系统以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负责协调多个用户分享CPU。主要特征是:并行性:系统能协调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能控制多道程序同时运行。 共享性:对资源而言,系统在宏观上使各终端用户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在微观上它们则分时使用这些资源。 交互性:人与计算机以交互的方式进行工作。 独占性:使用户感觉到他在独占使用计算机。 现在的系统大部分都是分时系统,主要应用于人机交互的方面。 2.1 什么是中断?什么是异常?它们有何区别? 答:中断是指来自CPU执行指令以外的事件发生后,处理机暂停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执行处理该事件的程序的过程。 异常是指源自CPU执行指令内部的事件发生后,处理机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处理该事件的过程。 区别:广义的中断包括中断和异常,统一称为中断。狭义的中断和异常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正在执行的指令有关,中断可以屏蔽,而异常不可屏蔽。 2.2什么是多级中断?为什么要把中断分级?试述多级中断的处理原则。 答:

操作系统 作业带答案

操作系统是一种()。 a. 通用软件 b. 软件包 c. 应用软件 d. 系统软件正确 题目2 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a.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b.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c. 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d.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正确 题目3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器管理、()管理、设备管理和信息管理。 a. 硬件 b. 软件 c. 存储器正确 d. 进程 题目4 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 共行执行 b. 多重处理 c. 多道程序设计正确 d. 实时处理 题目5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实时 b. 分布式 c. 分时正确 d. 网络 题目6 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 程序 b. CPU c. 内存 d. 中断正确 题目7 在下列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不需要硬件的支持。 a. 中断系统 b. 地址映射 c. 进程调度正确 d. 时钟管理

在进程管理中,当()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 等待的事件发生正确 b. 等待某一事件 c. 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d. 时间片用完 题目9 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 a. 指令 b. 信箱通信 c. 原语正确 d. 信号量 题目10 进程控制就是对系统中的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使用()、进程撤销、进程阻塞、进程唤醒等进程控制原语实现。 a. 进程管理 b. 进程创建正确 c. 进程同步 d. 进程运行 题目11 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进行管理。 a. 进程启动程序 b. 进程控制区 c. 进程控制块正确 d. 进程 题目12 通常,用户进程被建立后,()。 a. 随着进程的阻塞或唤醒而撤销与建立 b. 随着作业运行正常或不正常结束而撤销正确 c. 便一直存在于系统中,直到被操作人员撤销 d. 随着时间片轮转而撤销与建立 题目13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 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 其PCB移至等待队列队首 c. 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 进程变为就绪状态正确 题目14 下面所述步骤中,()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需的。 a. 将进程控制块链入就绪队列 b. 为进程分配内存 c. 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 d. 由调度程序为进程分配CPU 正确 题目15

继续教育英语作业答案

翻译题 1. What’s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性质和范畴是什么? 2. What i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what is free translation? Please give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m. 什么是直译法和意译法?请给出一些例子来诠释他们 3. How many translation techniques do you know, and what are they? 你知道多少种翻译技巧?他们是什么? 教学法题 1.对中国产生过影响的教学法流派有哪些?详细阐述其中的一种. 语法翻译法从 20 世纪初就开始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运用,我国教师运用“语法翻译法”颇有心得,将其总结为“八字诀”,即“读 ( 课文 ) ”、“译 ( 句子 ) ”、“讲 ( 语法规则 ) ”、“问 ( 提问 ) ”、“背 ( 规则 ) ”、“练 ( 习 ) ”、“记 ( 单词 ) ”、“测 ( 试 ) ”。上课之初,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要求朗读课文中的几行文字,然后将所读的内容逐句译成汉语。当学生阅读完段落并将其翻译为母语之后,学生举手就所存在的问题提问,老师回答,讲解或造句示范。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开始讲解课文中重要的语法点,要求学生背记规则。接着做课文后的练习题,练习的内容就课文设计的问题进行书面答问,英汉、汉英翻译练习,填空选择练习等,或是要求学生抢记单词,最后进行分课小测验。 直接法于 20 世纪初在批判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产生。针对语法翻译法训练出的“聋哑英语”,“直接法”要求掌握活的语言,口语应居领先地位。直接法就是直接学习英语,直接理解英语,训练直接英语思维引导下的交际运用。实际操作这种方法时,不借助母语来组织教学,不使用翻译为手段,不讲解形式语法,只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才使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语法学习只是用作语言教学活动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2学习动机具体可分为那四种?并分别作出解释.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A. 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B.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C.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D.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操作系统部分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作业3. 在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任务DataCollection()时,把所有采集的数据送到一个单缓冲区,计算任务DataCompute()从该缓冲区取出数据进行计算。试写出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两任务共享缓冲区Buffer的同步算法。 方法二:

答:如果有多个DataCollection和多个DataCompute,则可能会出现多个同类进程依次操作同一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的。比如,多个DataCollection依次生产了多个data,只有最后一个数据得以保留。 2. 用时间片轮转法RR调度进程A、B、C、D和E,时间片q分别为2和4,

问:(1)该状态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说明理由,如果安全给出安全序列; 安全序列是:P1,P0,P2,P3,P4 (2)若进程P3提出请求Request(1,2,1)后,系统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说明理由,如果安全给出分配后的安全序列。 安全序列是:P1,P3,P0,P2,P4

1. 假设有一批作业A、B、C、D、E、F,它们的大小分别为A:7KB、B:18KB、C:9KB、D:20KB、E:35KB、F:8KB,根据不同的算法把它们分配到如下空闲分区表中。 “*”表示已分配 2. 假设物理块数M=3,有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 4、3、2、1、4、3、 5、4、3、2、1、5、 6、2、3、 7、1、2、6、1 1)采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计算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 2)采用最佳页面Optimal置换算法,计算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

缺页率:11/20=55% 3)采用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计算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