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分析_张勇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分析_张勇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分析_张勇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适应证、常用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和主要优点及缺点。患者和家庭成员通过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对所服用的药物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能有效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完善服药的自我管理非常有益。 常用药物包括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得理多)、丙戊酸钠(德巴金)、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西地泮(安定);新型抗癫痫药有氨已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噻加宾、唑尼沙胺。 现将常用抗癫痫药物的适应症、常用剂量、不良反应等做一简单介绍。 一、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 卡马西平国内商品名有痛痉宁、痛可宁等,国外商品名为Tegretol(得理多)。70年代临床用于抗癫痫治疗。 1.适应证: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亦可用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300-1200mg;儿童为10-20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100mg-200mg。 3.主要不良反应 (1) 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在开始服药时会出现复视、头痛、眩晕、共济失调、胃肠道不适、震颤、疲劳、困倦等。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些副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 (2) 加重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 (3) 特异性反应:5%-15%的患者会出现皮疹,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狼疮、肝损害及骨髓抑制罕见。 (4) 慢性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及运动障碍。 (5) 致畸性

卡马西平本身致畸性很小,但其代谢产物环氧化物有致畸性,特别在联合治疗中环氧化物积蓄,使胎儿有较高的先天异常率。从轻度的异常到严重的畸形都能见到,其中脊柱裂的发生率为0.5%。 4.优点 选择性疗效好;有效范围相对无镇静作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致畸性小;相对花费少。 5. 缺点 适应症谱较小;应用之初可能有胃肠反应;有自身酶诱导作用;少数有肝脏及骨髓抑制作用;皮疹等特异性反应比较常见;有毒性代谢产物环氧化物。 二、丙戊酸(Vaiproic acid,VPA) 有丙戊酸钠及丙戊酸镁。国外商品名德巴金(Deoakine)。 1.适应证:为广谱抗癫痫药物。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的首选药物,对部分性发作也有效。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600-1800 mg;儿童为20-30 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为400 mg;儿童为10-15mg/ kg。 3.主要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乏力、脱发、震颤、行为异常、高血氨症、脑病。 (2)特异性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肝酶升高。骨髓抑制、胰腺炎少见。,年龄小于2岁的患者应用多药联合治疗时,致命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性为1/500,其危险性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3)慢性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多囊卵巢、月经不规律、脑病和脑萎缩罕见。 (4)致畸性:在妊娠前三个月孕妇服用丙戊酸,胎儿脊柱裂的发生率为1-2%。也可见到其他畸形。 4.优点

临床几种抗癫痫新药的疗效副作用的动物实验

临床几种抗癫痫新药的疗效副作用的动物实验 窦立敏1,杨天明1,张世明2 1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09)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215006) E-mail:limindou1976@https://www.360docs.net/doc/ca13747777.html,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较常用的几种抗癫痫新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妥泰单药治疗、长期使用,用传统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对照,观察对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使用海仁酸制作成慢性颞叶癫痫的大鼠模型,临床常用维持剂量的苯妥因钠,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妥泰根据成人体重转换为大鼠剂量分别为37.50mg/Kg,125mg/Kg,28.13mg/ Kg,15.63mg/Kg.每日灌胃,连续90天后,观察各用药组大鼠脑电功率谱,学习记忆能力,血液常规,肝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90天后,苯妥因钠,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妥泰各组与造模组相比,脑电活动均改善,以拉莫三嗪组最明显;水迷宫测试中: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成绩较好;各用药组对造血、肝功能的影响与造模组及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治疗效果优于妥泰和苯妥英钠。 关键词:动物模型,颞叶癫痫,抗癫痫药,疗效,副作用 1. 引言 我国目前有癫痫患者将近900万人。通过药物治疗,约75%的病人可控癫痫制发作。复杂部分性癫痫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颞叶癫痫约占其中的70~80%。苯妥因钠、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妥泰是临床较常见的几种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是治疗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常用药物之一[1],奥卡西平是与卡马西平相似的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和妥泰是广谱抗癫痫新药.本研究采用海仁酸建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选取脑电功率谱,Morris水迷宫,血常规,肝功能测试评价几种抗癫痫药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比较其结果。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克(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海仁酸(美国Sigma公司),江湾Ⅰ型脑立体定向仪(第二军医大学生产)。苯妥因钠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卡马西平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奥卡西平片(诺华公司),拉莫三嗪片(葛兰素史克公司),妥泰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Morris水迷宫(上海吉量软件科技公司),Ac.T 5diff血液分析仪与Lx-20全自动生化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MD200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 2.2 方法 模型建立及分组按参考文献[2]制作:立体定向下海马CA3区注入4ug/kg海仁酸,于癫痫持续状态(SE) 60分钟后腹腔注射地西泮(4mg/kg)以中止SE,降低致死率。选择完全点燃的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动物10只):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苯妥英钠组、奥卡西平组、拉莫三嗪组、妥泰组;药物灌胃自造模一周后开始,每天上午一次,剂量分别37.50mg/Kg,125mg/Kg, 28.13mg/Kg, 15.63mg/Kg(临床成人常用维持量:苯妥英钠6mg/Kg 、奥卡西平20mg/Kg、拉莫三嗪2.5mg/Kg、妥泰4.5mg/Kg;体重按60Kg,按单位成人体重剂量的6.25倍【3】计算转换为大鼠用量),共持续90天。

抗癫痫药物调查报告

抗癫痫药物调查报告 院系: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xxxx 2013年12月1日

抗癫痫药物调查报告 【摘要】: 癫痫是一种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神经性疾病。临床上根据发作时症状,将癫痫分为三种类型,即全身性发作(generalized serizure)、部分发作(partial serizure)和非典型性发作(unclassified),(包括一些精神性发作)。抗癫痫药可以用于减少和防止癫痫发作,由于病人大多需要长期用药,因此要十分注意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癫痫药物已经从无到有再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药物体系。溴化物、苯巴比妥、非镇静性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异环结构的改造,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又随着酰胺咪嗪、硝基安定、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开发,结构全新的抗电线药物,由于药物所存在的毒性和副作用,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癫痫的药物及方法,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 对于癫痫药物研究在近几年逐渐形成规模,通过对癫痫药物的结构单位认识到癫痫的简单作用机理。最重要的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抗癫痫药物的作用以及分类和相关结构。并且选取了一种较为成熟的苯妥英钠作为重点深入调查对象。 【关键词】:癫痫癫痫药物苯妥英钠 【正文】: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病程长,致残率高,易反复。资料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为7‰,年发病率为28.8/10万,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病人,占全世界患者的1/5~1/6,同时每年新增加病人数约40万[1]。由于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多数达3年以上),因此极易产生耐药性;同时由于抗癫痫药物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肝功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骨损害及致痫作用等[2-6],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疗效。约有25%~30%的患者转为难治性癫痫。 癫痫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为神经系统常见病、难治病。临床上癫痫的诊断一旦确立,不管是否发现病因治疗的指征,均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虽可使约80%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控制,但需长期用药(多数达3 年以上),因此极易产生耐药性,同时由于抗癫痫药物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肝功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等),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疗效。因此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 最初的抗癫痫药溴化物和苯巴比妥均为偶然发现。而非镇静性抗癫痫药苯妥英则直到1938年当Merritt和Putnmam用猫电休克模型筛选各种药物时发现。自此以后,直至1960年美国乙琥胺进入市场的20年中,主要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异环结构的改造,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之后,随着酰胺咪嗪、硝基安定、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开发,才出现了结构全新的抗电线药物。 癫痫是一种复发性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植物神经功能、精神活动障碍以及脑电图异常。其重要特征为反复发作,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前者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 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 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 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表1 临床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分类临床使用的代表药物 强心甙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毒毛花苷K、西地兰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碘酮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钠 、乙琥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酯、 氨己烯酸、唑泥沙胺、奥卡西平、泰加平、左乙拉西 等 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0032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疗效关系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疗效关系 梁健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广州 510180) 摘要:目的:分析抗癫药物(AEDs)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2006年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的376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癫痫药物应用的总有效率仅为65.9%,中毒患者达9.6%,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数达77.8%。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不仅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还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本类药物。 关键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疗效;分析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反复发作为特征,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在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0.5%~1.0%[1]。在癫痫(EP)发作的治疗中,抗EP药有特殊的作用,常用的抗癫痫药有丙戊酸(Alproata acid,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妥英钠(Phenobabital,PB)和苯巴比妥(phenobarbita,PB),作为控制癫痫发作的抗癫痫药作用机理目前尚未阐明,它们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且药物本身治疗窗较窄使得不同患者对剂量需求不同,从而出现剂量不足或因剂量过大时中毒的表现,这为医师临床制订给药方案带来一定困难[2]。随着神经学和临床药理学的进展以及抗EP药物治疗监测技术的应用,使EP发作的控制率由60年代的50%提高到80年代的80%以上[3] ,因此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达到剂量个体化就十分必要。 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监测的376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数据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等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发现临床抗癫痫药存在的问题,指出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门诊及住院部被确诊为癫痫并使用上述4种AED的患者共376例次,其中男女比例为209:167,年龄段由206日~89岁,其中0~14岁93例,15~40岁69例、45~65岁

癫痫患者长期吃药的四种副作用

癫痫患者长期吃药的四种副作用。从目前数据显示来看,患了癫痫的患者每年都在增多,现在治疗癫痫病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多数人都会选择药物来治疗癫痫。大家都知道只要是药都会有三分毒,任何药物都具有不良反应,抗癫痫药物也不例外。所以患者要对抗癫痫药物治疗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忽视长期吃癫痫药的副作用。下面就来介绍下长期吃癫痫药会有什么副作用吧。 1.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苯巴比妥的镇静作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引起的头晕、复视、共济失调等与剂量有关。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尽可能不要超过说明书推荐的治疗剂量可以减轻这类不良反应。 2.特异体质的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治疗开始的前几周,与剂量无关。部分特异体质不良反应虽然罕见但有可能危及生命。几乎所有的传统AEDs都有特异体质不良反应的报道。主要有皮肤损害、严重的肝毒性、血液系统损害。新型AEDs中的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也有报告。此类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在停药后迅速缓解。部分严重者需要立即停药,并积极对症处理。 3.长期的不良反应:与累计剂量有关。如给予患者能够控制发作的最小剂量,若干年无发作后可考虑逐渐撤药或减量,有助于减少AEDs的长期不良反应。 4.致畸作用:像癫痫妇女后代的畸形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2倍左右。造成后代畸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癫痫发作、服用AEDs等。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造成后代畸形的主要原因。黄山癫痫治疗基地址在哪儿? 通过上文对癫痫患者长期吃药的四种副作用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吧。因此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了。希望患者们在用药时,都能合理食用这些抗癫痫药物,因为您要对您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祝愿广大患者朋友都能早日恢复健康!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过低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过低的影响因素,临床药师为医师提出更换药物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方法:临床药师在临床跟踪患者,关注患者用药期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协助医师分析患者血药浓度过低的原因,为医生提出建议,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学服务。 结果:临床药师参与的药物治疗过程,及时发现潜在的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用药的疗效。 结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关键词癫痫;血药浓度;不良反应;临床药师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抗癫痫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抗癫痫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反应主要涉及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和UGTs酶系,同时,部分抗癫痫药物又能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肝药酶系被抑制或被诱导是导致代谢性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抗癫痫药物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而无效的联合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药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就越高。 1.病例摘要 患者,男,36岁,体重指数:21.22kg/m2。患者于4月26日出现发热、伴咳嗽,体温最高38℃。就诊治后退热,但出现头痛无呕吐。4月29日在家中突发晕厥,无伴抽搐,无二便失禁,约2分钟后神志转清。送至深圳龙岗医院诊治,在诊治过程中突发神志不清,伴四肢抽搐,口角歪斜口吐白沫。予苯巴比妥、地西泮镇静,丙戊酸抗癫痫,治疗期间患者仍反复发作抽搐,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丙泊酚及芬太尼镇静,加用咪唑西泮和维库溴铵后抽搐好转,但患者仍持续昏迷。5月7日转入我院ICU,复查动态脑电图示:重度异常脑电图(提示癫痫放电);MRI示:双侧颞叶、岛叶、顶叶、杏仁核、海马、右侧中央前回异常改变,考虑为病毒性脑炎。给予甲沷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更昔洛韦抗病毒、莫西沙星抗感染、咪达唑仑、丙泊酚、地西泮、苯巴比妥、丙戊酸抗癫痫,甘露醇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ICU期间测两次测丙戊酸血药浓度:44.53μg/ml(5-14),43.8μg/ml(5-17)。5月21日经ICU治疗,患者脱呼吸机,呼吸维持良好,癫痫发作明显减轻,转入神经内科,患者呈昏迷状态,仍有面肌抽搐及肢体抽搐。入科后继续给予丙戊酸钠0.6g po.q8h、苯巴比妥钠0.2g im.q8h 抗癫痫治疗,阿昔洛韦500mg iv.drip qd抗病毒,甲沷尼龙琥珀酸钠120mg iv.drip qd抗炎治疗。5月22日,患者癫痫发作仍较频繁,呈昏迷状态,测得丙戊酸血药浓度:12.52μg/ml。经过排查患者使用药物,临床药师提出丙戊酸血药浓度低可能与合并使用苯巴比妥使丙戊酸钠代谢增加相关,不能排除基因多态性的影响。5月22日给予调整抗癫痫药物,逐渐减少丙戊酸钠剂量至停药,改为卡马西平0.2g po. q8h、苯巴比妥钠0.2g im.q8h抗癫痫治疗。抗病毒治疗疗程已足,停用阿昔洛韦。激素用逐渐减量以防止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后综合征,改为地塞 1

神经外科抗癫痫药物的使用

神经外科抗癫痫药物的使用 目的:熟悉癫痫所在易发人群及临床表现,掌握常用抗癫痫药物及治疗方法。 主要内容:癫痫在神经外科 ●原发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癫痫的防治 ●颅脑外伤患者癫痫的防治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癫痫的防治 癫痫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伴随症状 ●癫痫发作是颅脑疾病较常见的伴随症状 ●在神经外科手术后3-40%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 ●癫痫主要发生于大脑半球病变 ●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后颅窝病变多不出现癫痫 神经外科术后出现的癫痫发作 ●即刻(<24小时) ●早期(≤14天) ●晚期(>14天) 术后癫痫发作的原因 ●水电解质失衡 ●一过性的脑缺氧 ●代谢紊乱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中的脑组织牵拉 ●手术对脑组织造成的创伤引起局部神经组织的异常兴奋 颅脑手术后如何系统应用抗癫痫药物 ——神经外科医生所面临的共同困惑 ●使发作得到有效控制 ●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手术后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 ●目前实际临床工作中,尚未形成共识,以经验用药为主 一、术前未诊断癫痫的患者术后预防 术后预防性AEDs应用的现状: ●癫痫外科术后均应用AEDs ●美国神经科学会的调查显示70%的医生会对胶质瘤和转移瘤术后用AEDs、脑内良性肿 瘤切除术和立体定向手术后用药率为53.8% 和21.4%,而使用率与获得神经外科专科执照的时间正相关 ●美国罗得岛州的调查显示81%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术后预防性抗癫痫治疗,而53%神经科 专家经常术后预防性应用AEDs。

术后预防性抗痫药物的合理性 ●颅脑外科术后癫痫发生的风险客观存在,而癫痫发作又可能产生诸多的危害 ●用AEDs的风险也同样客观存在 ●手术后癫痫发生的风险不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的常见并发症比例-15%,则不建议应用 AEDs进行预防 ●AEDs对癫痫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晚期癫痫 ●随着新型抗痫药物的应用,AEDs相关的副作用在明显下降,所以术后AEDs预防应用 需要重新审视。 颅脑外伤手术后 A. 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10: B. 广泛脑挫伤或颅骨凹陷性骨折; C. 颅内血肿(包括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 D. 开放性颅脑损伤; E. 外伤后长时间(>24小时)的昏迷或记忆缺失 幕上脑肿瘤术后不建议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 但有下列情况者,可在综合评估后应用 ●颞叶病灶 ●神经节细胞瘤、胚胎残基肿瘤 ●手术时间长(皮质暴露时间>4小时) ●恶性肿瘤手术局部放置缓释化疗药物 ●病灶侵犯皮质或手术切除过程中损伤皮质严重者 ●复发恶性肿瘤手术并损伤皮质严重者 ●术中损伤引流静脉或皮质供血动脉,预期会有明显脑水肿或皮质脑梗死 幕上血管病术后不建议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 但有下列情况者,可在综合评估后应用 A.近皮质的海绵状血管瘤或动静脉畸形(尤其是颞叶) B.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C.自发性脑内血肿 D.术中损伤引流静脉或皮质供血动脉,预期会有明显脑 水肿或皮质脑梗死 其它颅脑术后 有下列情况可以考虑应用抗癫痫药物 A. 颅骨缺损成形术后 B. 脑脓肿或颅内寄生虫(尤其是病灶位于颞、顶叶或开颅手术引起广泛脑皮质损伤者)抗癫痫药物应用的时机 ●抗癫痫药物应当在麻醉药物停止时开始应用,以防止即刻癫痫发作; ●由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抗癫痫药物可以减少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癫痫 药物通常应当在术后2周后逐渐停止使用。 ●如果出现即刻或早期癫痫发作者参见下节《术后出现癫痫发作时的药物应用》处理; ●出现颅内感染或术后形成脑内血肿者,可以适当延长抗癫痫药物应用时间。 抗癫痫药物的用法 ●选药原则: ●对意识影响较小 ●副作用少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doc

分类药物 甲氨蝶呤 有效浓度范围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采样时间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 72h 时间 抗肿瘤药 72h < 5*10-8mol/L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滴注结束后约30 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峰浓度25-40ug/ml 抗生素万古霉素度;再次给药前30 谷浓度5-10ug/ml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伏立康唑 抗真菌药 氟康唑 连续给药 4 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丙戊酸50-100ug/ml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卡马西平4-12ug/ml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 抗癫痫药连续给药 4 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苯巴比妥15-40ug/ml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连续给药 3 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苯妥英钠10-20ug/ml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 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 1 小时、普通片 成人: 8-20ug/ml 口服给药后 2 小时,平喘药茶碱 新生儿: 5-10ug/ml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 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髓移植: 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环孢素肝移植: 200--300ng/ml 定谷浓度。 肾移植: 100--200ng/ml 移植后第 1 月内: 8-15ng/ml ;第 2-3 月: 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6-12ng/ml ; 第 4-6 月: 5-10ng/ml ; 6 个月以后: 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抗精神类药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 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4抗癫痫药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第二节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s)主要用于防止和控制癫痫的发作。一种理想的抗癫痫药应能完全抑制癫痫发作,毒性小、耐受性好,用药后起效快,持效长,不复发。目前使用的抗癫痫药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 一、抗癫痫药的类型 抗癫痫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①巴比妥类,②乙内酰脲类,③噁唑烷酮类,④氢化嘧啶二酮类,⑤苯并二氮?类,⑥二苯并二氮?类,⑦丁二酰亚胺类,⑧脂肪羧酸类和⑨其它类(如苯基三嗪类、磺酰胺类等)。常用药物见表2-3。 表2-3 常用抗癫痫药的类型及主要用途 结构类型常用药物主要用途 巴比妥类 乙内酰脲类 恶唑烷酮类 氢化嘧啶二酮类 苯并二氮?类二苯并二氮?类 丁二酰亚胺类脂肪羧酸类 苯基三嗪类 磺酰胺类苯巴比妥 苯妥英(Phenytoin) 三甲双酮(Trimethadione) 扑米酮 (Primidone) 地西泮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乙琥胺(Ethosuximide)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舒噻嗪(Sultiame) 控制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 癫痫大发作首选,局限性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 失神性小发作有效(对造血系统毒性较大,现已少用) 控制癫痫大发作和局限发作,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 用于控制各种癫痫,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之一 控制癫痫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 控制癫痫小发作 适用于大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对各型小发作的 效果更好。 一种新型抗癫痫药,作为补充治疗药 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也与其它药物合用于癫痫大发作 胡椒碱抗痫灵 我国民间验方白胡椒对癫痫有效,其有效成分为胡椒碱,对其结构研究发现了抗痫灵。对多种病因和类型的癫痫有效,对原发性大发作效果较好。 【相关链接】癫痫类型与抗癫痫药应用 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性,突然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其特征为脑神经突发性异常高频率放电并向四周扩散。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病灶)和扩散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据此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局限发作和持续状态等类型。 抗癫痫药的应用:①根据发作类型选择:如大发作常选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小发作首选乙琥胺;精神动动性发作宜选卡马西平;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②规范用药: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控制发作为限;单一用药,无效时才考虑合用,一般不超过3种;有规律服药;不宜随便换药,确需更换时应防止诱发发作;坚持

抗癫痫西药药物成分的血药浓度监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3747777.html, 抗癫痫西药药物成分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吕雪城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托吡酯血药浓度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人体血浆中的托吡酯的浓度。结果托吡酯的线性方程为Y=6.25×10-4X+1.08×10-2,线形范围为0.05~10.00μg/mL,提取回收率为92.1%,在血浆中的平均浓度为0.260μ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血浆中的托吡酯的浓度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关键词] 托吡酯;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 R9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4-81-02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for antiepileptic medicine- topiramate LV Xuecheng Shangqiu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ways and effects of HPLC for detecting huma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opiramate. Methods Used the Agilent 1100 HPLC to detect human plasma topiramate concentrations. Results Topiramate linear equation was Y=6.25×10-4X+1.08×10-2, the linear range was 0.05-10.00μg/mL, extraction recovery was 92.1%, while the average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0.260 μg/mL. Conclusion HPLC determination of human plasma topiramate is simple, practical, high sensitivity that has good recovery. [Key words] Topiram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HPLC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疾病之一,患病率为6‰左右,当前随着我国癫痫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多的人被癫痫困扰,长期不治愈可伴随有严重的身心后果,其常伴有记忆、学习、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1]。在药物治疗中,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是托吡酯,托吡酯可增强抑制性神经递 质作用来发挥治疗效果[2]。不过在托吡酯被吸收后,如何进行血药色谱浓度测定就值得探讨[3]。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人体血浆中托吡酯的浓度,现报道如下。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抗癫痫药物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多种抗癫痫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对比新抗癫痫药的单独使用和多效治疗间的优劣。结果: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这些1993年 之后上市的新抗痫药物逐渐代替传统抗癫痫药物,作为主要的癫痫类疾病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合理利用癫痫药物的多药治疗比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药物效果 翻倍。 【关键词】癫痫药物治疗临床应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比传统的抗痫类药物,新抗痫药物问世之后给癫痫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并有效将传统药物治疗下的癫痫病 患者发病率降低近50.00%。1995年英国市场首次推出新抗 痫药物―托吡酯。托吡酯在结构上是一种含磺胺基团的单糖衍生物具有显著地多重抗痫作用:一种是通过破坏钠通道实现对电压的阻隔;一种是抗击红枣氨酸受体;一种是通过非苯二胺增加活性另外还可以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实现抑制 碳酸酐酶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托吡酯在使用中会出现疲劳、

嗜睡、目眩、认知障碍、厌食等不良反应。 拉莫三嗪又名利必通,1999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抗癫痫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破坏钠通道实现对电压的阻隔;通过对突触前膜的稳定来实现释放抑制兴奋性神经的递质。拉莫三嗪在使用中不论是单用还是用作辅助均很常见,但会出现10.00%的皮疹发病率,并伴有疲倦、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 奥卡西平又名曲莱,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与卡马西平化学结构极为近似且疗效也相当。该药物虽本身无活性但服用之后快速代谢为HCBZ参与抗癫,对于治疗癫痫疗效较好。相对而言,奥卡西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加巴喷丁,美国上市的一种GABA类似物,口服不受食 物的影响,较适用于部分性发作癫痫,不与血浆蛋白融合且不经肝脏进行代谢,更不会对其他药物产生副作用但是抗癫痫区域比较窄且价格不菲,以致国内市场应用不是很广泛。 1.2 研究方法 追踪调查20位癫痫病患者,应用新抗痫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对比市面上的新抗痫药物:托吡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和加巴喷丁分别使用和组合使用的临床效果。选取的20名患者发病原因并不相同,年龄在18-50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5.5年。将其按发病原因平均分为5组,每组4人分 别服用上述4类新型药物,且其中一组视发病类型不同选择

抗癫痫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列表

抗癫痫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列表 药物剂量相关的副作用长期治疗的副 作用 特异体质副作用对妊娠的影响 卡马西平、头晕、视物模糊、恶心、 困倦、中性粒细胞减 少、 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皮疹、再生障碍性贫 血、 stevens - Johnson 综合征、肝 损害 FDA妊娠安全分 级﹡ D级 能透过胎盘屏 障,可能导致神 经管畸形 氯硝西泮常见:镇静(成人比 儿童更常见)、共济 失调易激惹、攻击行 为、多动(儿童) 少见,偶见白细胞减 少 FDA妊娠安全分 级 D级 能透过胎盘屏 障,有致畸性及 胎儿镇静、肌张 力下降 苯巴比妥疲劳、嗜睡、抑郁、 注意力涣散、多动、 易激惹(见于儿童)、 攻击行为、记忆力下 降少见皮肤粗糙、 性欲下降、突然 停药可出现戒断 症状,焦虑、失 眠等 皮疹、中毒性表皮溶 解症、肝炎 FDA妊娠安全分 级 D级 能透过胎盘屏 障,可发生新生 儿出血 苯妥英钠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厌食、恶心、呕吐、 攻击行为、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痤疮、齿龈增生、 面部粗糙、多毛、 骨质疏松、小脑 及脑干萎缩(长 期大量使用)、 性欲缺乏、维生 素K和叶酸缺乏 皮疹、周围神经病、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肝毒性 FDA妊娠安全分 级 D级 能透过胎盘屏 障,可能导致胎 儿头面部畸形、 心脏发育异常、 精神发育缺陷及 新生儿出血 扑痫酮同苯巴比妥同苯巴比妥皮疹、血小板减少、 狼疮样综合征FDA妊娠安全分级 D级 同苯巴比妥 丙戊酸钠震颤、厌食、恶心、 呕吐、困倦、体重增加、脱发、 月经失调或闭 经、多囊卵巢综 合征 肝毒性(尤其在2 岁以下的儿童)、血 小板减少、急性胰腺 炎(罕见)、丙戊酸 钠脑病 FDA妊娠安全分 级 D级 能透过胎盘屏 障,可能导致神

抗癫痫药物小结

抗癫痫药物小结 综合二临床药师 刘林夕 抗癫痫药的治疗监护 (一)用药原则 癫痫病是一种反复性突然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癫痫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控制发作而没有不良反应,达到最理想的生活质量。但是,必须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经典的抗癫痫药完全控制发作不足50%。 治疗原则: 1.单药治疗与多药治疗相比,首选单药治疗,逐渐增加剂量直到控制发作或药物的副作用无法耐受。(▲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癫痫药一般首选单药治疗) 2.如第一种药治疗失败,倾向于选择第二种一线抗癫痫药作为替代,而不是加用新的药物。换药要谨慎,增量和减量都需缓慢,当新药增加到一定剂量后才可将原药停掉。(▲一种药物失败,选择第二种替代,不是合用;增量和减量均需缓慢进行) 3.遇到难治性癫痫需要多药联合治疗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镇静药,如巴比妥类和地西泮。 4.联合治疗应选择作用机制和模式不同的药物,以降低副作用叠加的风险。 5.许多抗癫痫药通过复杂的机制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要调整剂量使各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多药联合治疗需要做血药浓度监测。 6.如联合用药仍不能产生满意疗效,则应权衡控制发作和药物副作用,选择是二者达到最佳平衡的治疗方案继续用药。 7.抗癫痫药物治疗要针对不同的癫痫类型确定首选药物,同时要在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具体情况(如儿童、妊娠期妇女或老年人)之间权衡利弊。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是这些因素互相作用的最终结果。 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 癫痫类型一线药物替代药物 部分发作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苯妥英钠耗吡酯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唑尼沙胺 奥卡西平噻加宾 扑米酮、苯巴比妥 全身发作 失神丙戊酸钠、乙琥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肌阵挛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拉莫三嗪、托吡酯、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 强直阵挛苯妥英纳、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扑米酮、奥卡西 平、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 部分发作——仅限于一侧大脑;全身发作——两侧大脑同时受累 ▲总结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 ①失神性小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肌肉张力改变)——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 ②强直阵挛性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对别人言语无反应,无意识动作)——首选卡马西平 (二)治疗监护点 1.抗癫痫药的选择和转换 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发作,对失神发作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癫痫发作。失神发作最好的治疗药物有乙琥胺、丙戊酸或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和唑尼沙胺可能也有效,而加巴喷丁和噻加宾则无效。丙戊酸一般认为是治疗失张力发作和青少年肌阵挛发作的首选用药,拉莫三嗪、托吡酯或唑尼沙胺则可作为替代者。 传统的治疗强直阵挛发作的药物是苯妥英或苯巴比妥,而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由于和前两者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而使用得越来越多。 ▲总结: ①失神性小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肌肉张力改变)——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 ②强直阵挛性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对别人言语无反应,无意识动作)——首选卡马西平 2.监测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反应可能与剂量或血药浓度相关,也

抗癫痫药物全景报告

抗癫痫药物全景报告 原创2017-04-12雷诺岛药事纵横药事纵横 疾病概况与流行病学 癫痫是一种可影响所有年龄人群的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作性感觉、运动、行为及自主神经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癫痫是神经科第二大疾病,全球各地癫痫患病率为4‰-8‰,癫痫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来自WHO的数据显示,癫痫占全球疾病负担的0.6%,全球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有30%是难治性癫痫,近80%的癫痫患者生活在低生活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我国癫痫患病率高达7.2‰,以此计算我国约有癫痫患者900多万,占全球癫痫患者的1/5-1/6。 我国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在30/10万左右,预计每年新发癫痫患者约40-50万。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癫痫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比例在25.4%-63.28%之间,治疗缺口在63%以上。据此估算,我国大约有400万左右活动性癫痫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正规的治疗。 癫痫首次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时期,儿童癫痫的发病率达5‰,约为成人的10-15倍。儿童癫痫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损伤患儿大脑,阻碍儿童智力发育从而导致意识障碍和性格异常。此外,癫痫患者反复发作、社会歧视、长期服药等情况使其个人及家庭承受沉重的心理和社会负担。总之,癫痫对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性格和情绪以及睡眠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 市场需求巨大,抗癫痫药发展迅速

目前癫痫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仍是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合理、规范和正确的使用可使癫痫患者的发作近60%可得到完全控制且停药后无发作。 随着医学界对癫痫疾病认识的不断增加,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迅速。尽管在过去30多年间,有近20多种抗癫痫药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这些药物的问世驱动了抗癫痫药物市场的稳步增长及扩容。然而,由于部分类型癫痫发病机制尚未确定,因此仍有很大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于上世纪问世的托吡酯,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等新型抗癫痫药物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这些药物现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癫痫诊治指南用于一、二线治疗癫痫,而上述这些药物等也因此成了全球最畅销的抗癫痫药。 如今,尽管托吡酯,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等因遭遇专利悬崖面临仿制药的竞争其市场表现早已风光不再,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如普瑞巴林,拉科酰胺,卢非酰胺,氨己烯酸,瑞替加宾,艾司利卡西平和布瓦西坦等为抗癫痫药物市场再次输入新鲜血液(近20年获美国FDA批准的抗癫痫药物详见表1)。 表1近20年获FDA批准的抗癫痫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