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_参考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_参考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_参考

第一章

城市综合交通分类: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

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5)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t+lr+l0;l—车长;l0—安全距离;lt—反应距离;lr—制动距离。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服务容量Q: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内容: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内容: 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

√OD调查的目的与内容:目的:调查源和流的规律。内容: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居民出行调查: 内容: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出行方式。方法: 抽样调查。

√货运调查: 内容: 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路线、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方法: 抽样发调查表、深入单位访问。

√划分交通区应符合的条件:(1)交通区应与城市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以便于综合一个交通区的土地使用和出行生成的各项资料。(2)交通区的划分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如城市干路网、城市公共交通网、地铁网等。(3)应使一个交通区预期的土地使用动态和交通的增长大致相似。(4)交通区的大小也取决于调查的类型和调查区域的大小。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城市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公共交通发达程度、服务水平、票价、道路交通状况,城市结构布局,地形、天气、季节、城市自行车拥有量,居民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

12.计算

(1)增长系数法——常系数法P105

(2)交通分配——零一分配法P108、109

第三章

√目前我国城市采用"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两项规划指标评价城市道路设施水平是否妥当?原因是什么?不尽妥当。原因:(1)“道路用地”既包括直接为交通使用的车行道和人行道,还包括间接为交通使用的分隔带和街道绿地。对于不同的城市和城市的不同地区,道路用地的构成比例有所不同,道路用地的交通使用率不同,因而所需的道路用地面积也不相同。(2)在不同的交通结构状态下,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也不相同。而城市地理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相同,规模及经济水平不同,所处的发展时期不同,城市的交通结构比例不相同,其所需的道路交通面积也不相同。因而,从总体水平来说,以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为主体的交通结构的现状,中国城市所需的道路用地水平,同以小汽车为主体的现代机动交通结构的发达国家城市所需的道路用地水平是不可能相同。(3)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不同导致城市居民出行和货运的平均出行距离不同,生活习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又导致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和货运强度的不同,因而对城市道路交通面积的需求水平也不会相同。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干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合于地形平坦城市);(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源于欧洲大城市);(3)自由式道路系统(适合于地形较特别的城市);(4)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为多)。

√城市道路衔接原则:(1)低速让高速;(2)次要让主要;(3)生活性让交通性;(4)适当分离。

城市交通枢纽包括哪些,这些枢纽是如何布置的:(1)货运交通枢纽:一般在城市外围,是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站与快速路、主干路交界处。(2)客运交通枢纽:a)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且与干线有方便的联系,但又不能过多地影响和冲击客运干线的畅通;b)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靠近铁路客运、水运码头附近,与对外公路和对内有良好的联系;c )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市内大型人流集散点的布置,形成若干个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市内公共交通枢纽,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市内与市郊换乘的公共交通枢纽。(3)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

√道路横断面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各种类型适用于哪些道路:(1)一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及支路。b)优点: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c)缺点:因机非合一、安全性差、速度慢。(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纯机动车快速路与

高速路、景观和绿化要求较高的生活性道路、地形特殊两方向车道不再同一平面上、机非速度较大的郊区、一侧作为辅道。b)优点:景观效果好、安全性提高。c)缺点:投资大。(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是很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路。b)优点:提高速度和安全性、景观效果好。c)缺点:行车速度受限、自行车方式两侧联系不便、投资大、路口非机动车与行人的矛盾大。(4)四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快速路和环路选用这类方式,又叫“主辅路断面”,既要快速通行又要慢速交通与两侧用地联系。b)优点:解决了机动车相互干扰、景观效果好。c)缺点:行车速度受限、自行车方式两侧联系不便、投资大。

√自行车专用道:供自行车专用,在非自行车高峰时少量机动客车限速使用,宽度为6.5-7.5m。√自行车车道:在一条路上单独设置的自行车车道,与机动车道用隔离带隔离,宽度为4.5-6m。√自行车道:与机动车共板划线或不划线使用,宽度为3-4.5m。

商业步行街的类型以及空间构成: 类型:以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以街道为轴线的商业街。空间构成:流动空间、集散空间、停留空间。

√人行立交的类型和平面形式: 类型: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平面形式:非定向型人行立交、定向型。

√城市停车场的分类: 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也叫社会停车场)和占路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主要指居民区、酒店、大型超市等的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指经营式的收费的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干路上、车流量不大的、港湾式、直线式的停车位

√道路网密度公式:

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道路红线的概念,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哪些: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未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余地。

√两种疏通性道路进出口的设置:(1)无辅路快速路由立交进出转换,先进后出。(2)有辅路交通性主干路——辅路交织,先出后进。

近年来我国新建居住小区道路设计模式: (a)近年来,在一些居住区和小区规划中出现一种人车分流方式,即在住宅区边缘环行车行道,沿环道布置停车场,环道内为住宅和绿化步行空间。这种布置方式不但使人与车之间至少会产生两次以上的交叉,增加了车辆对小区的噪声和废气污染影响,而且也使车辆在小区内饶行距离过多,在出入口附近形成交通冲突点,不是好的分流方式。(b)是一种合理的交通环境组合模式,规划考虑将车行出入口与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车行出入口连接地面或地下停车场,居民停车后经过绿化步行空间进入住宅建筑;步行

居民则直接从步行出入口(可结合公交站多点布置)经过绿化步行空间进入住宅建筑。这样可以真正实现人和车的分流。

计算:城市道路系统的容量估算P180-184

第四章

√居民的出行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车。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方式:(1)常规交通(公共汽车:大巴、中巴、小巴):灵活、便捷、覆盖面广。(2)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但造价一般较高。(3)快速公交(BRT):投资相对较小,建设周期短,系统组织灵活,但其一般基于现有路网建设,会影响道路上其他车辆。(4)出租车(准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公共性”“低运输效率”。(5)客运轮渡:是水系发达城市的一种交通方式,主要为跨江、河等出行服务,城市交通相对环保。

√居民乘车出行的时间构成:T出=t步+t候+t车+t步=2t步+t候+t车;式中:2t步+t候——非车内时间;t车——车内时间,min;t步=(L向线+L向站)60/v步,min。通常全市δ网最佳=2.5~3km∕km 2;

线路重复系数μ=δ线/δ网, μ=1.2~1.5。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密度:P190、192

√公共交通路线长度: 影响因素:公共交通路线平均长度L线通常与城市的大小、形状和公交线路的布线形式有关。怎么确定:通常公交通线路取中、小城市的直径或大城市的半径作为平均线路长度,或取乘客平均运距的2~3倍。市区的公交通线路长度约6~8km或10km左右,特大城市公交线路长度不宜超过20km,郊区线路的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

公共交通线网类型: 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主辅线型。

√公交枢纽站:换乘枢纽、首末站、到发站三类,以及路线上的公交停站。

√公共交通系统评价:等时线分析、公交线网覆盖率。

√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 (1)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强调轨道交通;(2)中等城市力推地面公交快线、公交专用道;(3)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4)市级公交干线要体现快速与高级;(5)组团级服务方便性。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系统的确定: P199、200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分类:(1)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对外客运交通、市级公交线(轨道交通线、公交快线)、其他(小汽车、自行车、步行、小货车);(2)市级客运交通换乘枢纽:轨道交通线、市级公交快线、组团级公交线(公交换乘枢纽)、其他(小汽车、自行车、步行);(3)组团级换乘枢纽:市级公交快线、组团级公交线、其他(小汽车、自行车、步行);(4)地段换乘枢纽:小汽车、外部公交线、地段内部交通工具、其他(自行车、步行);(5)特定设施枢

纽:大型体育中心、游览中心、购物中心等。

√如何在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建立交通系统: (1)现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思考: 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想;树立城市交通系统整体协调发展;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理性认识;公共交通线路、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分析;实现快慢分流、主次分流,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是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性的关键。(2)公交线路规划: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步骤①根据城市规模、大小、用地形态,确定公交线路网的类型②发点和吸点的空间关系③分析希望线和吸引量④设计公交干线网中心网络⑤设计组团公交线网络⑥逐条开辟、不断调整。

第五章

√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可以提出局部修改规划的道路走向、横断面形式、道路红线等建议,经批准后进行设计。(2)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要求。(3)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人行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好的街道景观。(6)除满足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外,要合理使用城市道路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 包括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设计: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有不同的净空要求,在机动车道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确定机动车道的具体尺寸。一般来说:(1)各类机动车混合行驶时,考虑最宽的净空要求,即每条车道宽度3.5—3.75m;(2)各类机动车分道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道宽度3.5m,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道速度3.5m,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m;(3)停车道宽2.5—3.0m。

√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一定的通行断面。

√限界: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

机动车净空: 对向行车安全距离x=0.7+0.02(V1+V2)3/4;同向行车安全距离: D=0.7+0.02V3/4;车路缘石的安全距离: C=0.4+0.02V3/4 。

√车辆视距: 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影响因素: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分类: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会车视距=2倍停车视距。

√视距限界: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视距限界主要有以下三种:平面弯道视距限界、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四部分组成。

√横坡: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为自然排水,均设置横向坡度称为横坡。横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铺筑的材料、纵坡和铺筑宽度。纵坡越大、横坡可以减少;铺筑宽度越大、横坡越需加大。

√路拱:车行道横断面常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边倾斜、形成路拱。车行道路拱形式有四种:直线形、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直线接圆曲线形。

√超高:当平面弯道的设计受地形、地物限制,不能按照设计车速V、横向力系数μ和常规的横坡i选用适宜的曲线半径时,就必须改变道路横坡,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一般常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称为超高。道路设置超高后,需要有一个变坡的路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道路纵坡:道路纵坡常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较平缓的纵坡。道路纵坡主要取决于:自然地形、道路两旁的地物(建筑物出入口及散水高程)、道路构筑物的净空限界要求、车辆性能、车速、道路等级等。

√平曲线要素:转点IP、转角α、曲线起点BC、中点MC、终点EC、切线长T、曲线长L、半径R、外距E 。

√竖曲线:在道路纵坡转折点常设置竖曲线将相邻的直线破断平滑地衔接起来,以使行车比较平稳,避免车辆颠簸,并满足驾驶者视线(视距)要求。要素:曲线半径R、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 。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的条件:ω>1.2/ST 。式中:ST——停车视距,北京市规定城市干路ω大于等于0.5%,支路大于等于0.1%时设凸形竖曲线。需要设置凹形竖曲线的条件:ω大于等于0.5% 。当外距E<5cm时,可不设竖曲线。

√城市道路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一般平面交叉口、平面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分离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 P241

√平面环形交叉口设计: 平面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多条道路交汇的交叉口和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但是,如果相交道路过多,且道路相交角不均匀,要满足交织的要求,中心岛就需要做得很大。因此,当相交道路总数超过6条时,就应考虑将道路适当合并后再接入交叉口。√为什么设计成长椭圆形:根据流量差异把流量大的设计在长轴方向上。

平面环交形式: 平面环交的中心岛一般为圆形。当主次干路相交时,为了使主干路交通更为通畅,可将中心岛做成长圆形。

√设置立体交叉的条件: (1)快速路(V>=80km/h)与其他道路相交;(2)主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6000辆当量小汽车时;(3)城市干路与铁路干线交叉;(4)其他安全等特殊要求的交叉口和桥头;(5)具有用地和高差条件。

√立体交叉的构成:跨线桥(或下穿式隧道)、匝道、加速道、减速道、集散道。P254

√变速车道的两种形式: (1)平行式,即变速车道与主线车道平行,容易识别,但行车状态欠佳,用于直行方向交通量较大时。(2)直接式,即变速车道与主线车道以较小夹角斜接,线形平顺,行车状态好,用于直行方向交通量较小时。

√雨水进出口类型:平石式、侧石式、联合式。

第六章

√大型公共建筑选址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1)大型公共建筑所带来的交通量的增加能否与规划的道路系统交通分布相协调,即建筑所相邻的城市道路是否有足够的交通容量容纳建筑所产生的交通量。(2)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联系方式。

√临近建筑交通:建筑内部的人流交通与城市道路上的人流、车流交通之间存在一类很重要的交通。

√临近建筑交通的构成: (1)为建筑本身服务的后勤交通;(2)外部客运交通

√临近建筑交通空间:临近建筑交通所使用的空间,它把建筑与城市道路联系起来。

√临近建筑交通空间的构成: (1)内部客、货运交通空间;(2)外部客运交通空间。

√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及其空间的规划要求:(1)既要与建筑内部的布置有好的功能关系,又要与城市道路呈有秩序的联系。(2)尽可能减少人流之间、人流与车流之间与不同性质车流之间的交叉和相互干扰,减缓对城市干路的冲击。(3)有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停留空间。(4)做到各种交通流线清晰醒目、方便短捷。

√车辆停发方式: (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车辆停放方式:(1)平行停车方式。(2)垂直停放方式。(3)斜向停车方式。

√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通过辅助道路把站前广场的各种交通空间与城市干路相联系,对于特别复杂的交通枢纽,可以用多条辅助道路分别把各种交通空间与不同方向的城市干路相联系。(2)按照城市道路靠右行的原则进行站房建筑内部和站前广场交通流和用

地空间的布置。(3)各类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依据交通流线的合理安排,形成以人流集散场地为核心的用地布局形式。(4)站房旅客出入口、行包、售票等设施与市内公共交通站场及其它停车场的位置相配合,尽可能减少旅客步行距离。(5)站前广场应配备一定规模的绿化休息空间,平时可为旅客休息候车服务,在节假日高峰期,又可作为临时候车空间,以弥补站房候车空间的不足。(6)行包货运车流宜另设与站前广场分离的专用通道,以减少与人车客流的交叉与干扰。

客运交通枢纽站功能空间的组合方式: P290-

第七章

√城市交通组织方法: (1)区域控制:步行区;机动车辆禁行区;社会车辆禁行区;货运车辆禁行区。(2)路线控制:步行路;非机动车禁行路;机动车辆禁行路;社会车辆禁行路;货运车辆禁行路;机动车辆单行路;社会车辆单行路。(3)时段控制:货运车辆时段控制;社会车辆时段禁行。

√交通标志:(1)主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2)辅助标志。

填空:30;简答30;计算15;综合论述25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1、城市道路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红线概念:道路红线系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设备用地的分解控制线。 3、红线的作用:是控制街道两侧建筑不能侵入道路规划用地(包括围墙不能侵入),红线不但是具体道路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也是城市公用设施各项管线工程的用地依据。 4、红线的设计内容:①确定道路红线宽度。②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5、城市道路组成: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②人行地道(包括地下人行道和人行天桥)。③交叉口、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④交通安全设施,如照明设备、护栏、交通标志及标线等。⑤沿街设施,如电线杆、给水栓、邮筒、电讯等。⑥地下铁道、高架桥、立交桥等。⑦绿化带。 6、城市道路特点:①功能多样②组成复杂③行人交通量大④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⑤道路交叉点多⑥沿路两侧建筑密集⑦道路交通连系点⑧艺术要求高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⑩政策性强。 7、城市道路网类型和规划技术指标:①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起迄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不同型式的干道网,其非直线系数是不一样的。②干道网密度是指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km2)。③道路面积密度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2/km2)。④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占有率,是指道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人/m2)之比(m2/人)。 8、单行道: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道路。 9、客运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道路。 10、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 11、路侧带: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 12、城市道路规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根据我国对公路和大、中、小城市道路的行驶车辆观测得出,主干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小型车车道宽度宜采用 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宽度则采用3.75m,支路上最窄不宜小于3m。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的总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 13 、城市道路各种横断面形式优缺点和适用条件:①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城市道路上。②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路段亦可采用。③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④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式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14、道路中桩坐标放线法程序和主要内容:①测设程序:先沿路线方向布设导线,后测设道路中桩;②测设内容:a.测设附合导线:沿路线选定导线点,测量导线点三维坐标,再计算导线三维坐标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并进行三维坐标改正;b.计算道路平曲线各要素;c.计算道路平曲线各主点桩号;d.计算道路中桩三维坐标;e.利用导线点测设道路中桩。③放线步骤:先在导线点安置仪器,后视已知点,键入坐标,完成定向工作,再键入待放点的坐标;转动仪器照准部,使水平角显示为0度00分00秒,完成待放点的定向;接着置反射棱镜于待放点的方向上,使距离显示为0.000时,即为待放点的精确点位。 16、街沟:指城市街道路面边缘处,由立缘石与平石或铺装路面形成的侧沟。 17、锯齿形街沟:交替改变侧沟的侧石高度,使街沟纵坡由升坡到降坡再到升坡,街沟纵坡线呈锯齿形状。 18、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19、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20、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交互交叉的地点。 21、视距三角形:由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 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 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每条车到宽度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P51-52 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 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 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 (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 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类:理论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车流速度:一般指车辆的空间平均行驶速度Vs,达到自由状态时的速度称为自由车速Vf。 车流量:指道路上的服务流量Q(或称交通量),其最大值为道路容量C。 车流密度: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量数,D=Q/Vs 6、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P69 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态的调查。P69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Urban road design 付孝均 2013/2/5

第一章绪论 1、道路工程(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 2、城市道路的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和 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道路雨水排水系 统、其它设施 3、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 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附属工程 4、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 功能、城市结构功能 5、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形式也取决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 结构及城市功能的确定和界定 6、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需要考虑行人、非 机动车的交通;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 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城市快速路:城市交通性干道;包括主路、辅路 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分 区的道路 7、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城市各分区的区域性交通干道 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是交通的终端 8、城市道路分级主要依据交通功能、交通量及交通控制条件 等。 9、各级道路的设计车速、年限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设计年限(年)20 20 15 10-15 10、道路设计车速:指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程速度。 11、设计车速的高度直接反应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 12、道路设计年限:指道路的正常工作的年限,包括道路交通 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3、交通量:指道路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 人)数。 14、通行能力: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 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 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15、道路建筑限界: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 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16、设计小时交通量:每小时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17、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18、服务交通量:指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一般为15min)通过 的最大小时流率。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1、城市道路网规划应能适应城市将来的发展、交通结构的变化 和要求,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②、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③、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12页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 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 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或者每平方米照射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要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m,干道网密度为2.8~1.8km/ha,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m左右; (2)道路性质按不同功能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为40m左右(北京为60m以上);次干道也是区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北京为40~55m);城市支路是联系次干道的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北京为25~35m)。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网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音干扰; (4)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几种,应根据社会、自然、现状条件等具体情况,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主要道路是交通性的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6)为完善交通系统,采用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自行车道,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 管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项选择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 % % %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 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 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 _________________ 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___________________ 。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 。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15.道路照明以满足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19.雨水口可分为 _________ 、 _____ 和________ 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______ 和_______ 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种类型。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______ 、_____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什么是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系统? 交通: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的统称。 2交通的作用? 《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城市的四大活动(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交通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而产生的。 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经济作用:a扩大商品生产市场;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土地价格;d促进地区开发与城市化作用.2) 社会作用:a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b有助于时间的有效利用、防灾与社会福利。 3道路的功能? (1)交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出行,货物运输\机动灵活性大。(2)形成国土结构功能。用地结构的骨架,组成街坊。(3)公共空间功能。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综合交通体系空间;提供公用设施管线走廊。 (3)防灾功能。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紧急疏散;避难道路;防火带。(4)繁荣经济。开发国土,活跃市场。 4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其特点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特点: 5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及其意义,当量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平均日交通量可采用抽样观测的方法获得,也可按月或按周观测统计得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或周平均日交通量(W ADT)。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交通量呈现高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D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C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C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C ] A.1% B.3% C.5% D.7%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B ] A.20秒 B.41秒 C.15秒 D.38秒 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B ]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D ]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 D ] A.0.9 B.0.6 C.0.3 D.0.7 10.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 A ] A.最大小客车数 B.最大大客车数 C.最小大客车数 D.最小小客车数 11.环道不用设的是 [ D ] A.左转车道 B.交织车道 C.右转车道 D.集散车道 12.候驶车道不包括 [ D ] A.直行车道 B.直左车道 C.直右车道 D.斜左车道 13.下列不属于非机动车的是 [ B ] A.自行车 B.公交车 C.三轮车 D.板车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交通标志的主标志 [ B ] A.警告标志 B.辅助标志 C.禁令标志 D.指示标志 15.快速路出入口一般情况下应设在。 [ B ] A.主线行车道的左侧 B.主线行车道的右侧 C.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后 D.主线的上坡路 16.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主体不包括 [ D ] A.机动车 B.非机动车 C.行人 D.驾驶员 17.平交口信号灯的颜色不包括: [ D ] A.红 B.黄 C.绿 D.紫 18.以下哪项不是交通标志的要素 [ B ] A.颜色 B.长度 C.形状 D.符号 19.人行通道上的红灯代表: [ A ] A.停 B.行 C.缓行 D.无意义 二、多选题: 1.城市道路分类有 [ABCD ]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2.道路网的基本类型 [ ABD ] A.方格网 B.自由式 C.井型 D.放射环型 3.下列属于交通岛的有 [ABCD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 B、1000mm; C、762mm; D、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A、G201; B、G101; C、G302; D、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A、1:1:2:4; B、1:2:3:7; C、1:2:3:4; D、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式路网; C、自由式路网; D、放射式路网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 一、填空题: 1.我国城市道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快速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纵坡要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纵坡一般不小于__________。 3.三幅路利用分隔带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分开,解决了最大的交通矛盾。 4.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__________的路段。 5.城市道路网所提供的__________的高低,取决于该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6.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_______m,城市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________m。 7.出入口一般应设置在主行车线的__________。 8.非直线系数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比值。 9.立交按交通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0.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国内外常见的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可抽象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2.纵断面设计中,最小坡长限制是主要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求考虑的。 13.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多少以__________为标准车型。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按_________的方法计算道路的通行能力。 14.快速路服务水平分为______个等级。设计时,主线一般采用______级。 15.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6.最大纵坡的确定应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程、运营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和全面考虑确定。 17.车道线的曲线部分应按照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绘制。 二、判断题: 1.分隔带包括路侧带和中央分隔带。() 2.对于加宽问题,加宽缓和段应与缓和曲线的长度不同。() 3.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时,必须注意平纵合理组合。() 4.在实际运营中匝道行车车距仅考虑停车视距。() 5.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 6.调查统计现状交通量通常以小汽车为计量单位。() 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分为三类。() 8.环行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顺时针绕行,需信号控制。() 9.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直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0.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道,宜按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11.道路立体交叉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冲突点。() 12.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标准有平均路面亮度(照度)、路面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 13.道路的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14.城市道路和公路之间应设置适当的进出口道路作为过渡路段。() 1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只需满足近期使用要求。() 16.车头间距是在相邻机动车道上同向连续行使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 17.设计交通量应小于设计通行能力。() 18.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不宜超过8条。() 19.设计年限的取值与路面建筑材料和路面工程建设与维护费用大小有关。() 20.城市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21.高架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