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怎样用心理账户理财

【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怎样用心理账户理财
【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怎样用心理账户理财

【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怎样用心理账户理财

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在现在生活里,有些人懂得理财,会使得自己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相反不懂得理财,就一直都是过着平庸生活,那么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什么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心理帐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心理账户的效应

心理帐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些行为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心理效应:非替代性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交易效用效应。这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理帐户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

机制。

*分析用心理账户理财

1、心理账户打的什么算盘

心理账户是个洋词,翻译成老百姓的语言,其实就是人们心中的小九九。行为经济学家发现,当人们的小九九算计到钱上时,并非像传统经济学设想的那般理性。1980年,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为小九九起了一个专业的名词心理账户。

账户的概念,想必人们都不陌生。凡是手上有那么点闲钱,

都会给自己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兜里的钱多了,一个账户未必能满足人的需要,就得建立多个账户。有的负责发工资,有的负责还贷款,有的负责刷卡消费

人们心中的小九九同样在建立账户,只不过这个账户不同于现实账户,例如人们会建立辛苦钱账户,也会建立来得容易账户。

辛苦钱账户中的一百块,来得容易账户中的一百块,两者之中哪个更值钱?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这似乎不是个问题都是一百元,何来高低?不过按照萨勒的研究成果,人们并不是如此理性,一百块辛苦钱,要比来得容易值钱许多。

正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会把它当成一回事呢?现实中的资金,被标上心理标签后,就呈现了不同的价值。

你不信?不妨思考一下,你更想用以下哪笔钱支付小区的物业费一万元工资收入和一万元彩票奖金。

2、越赔越多的心理账户

有了账户的分别,就给人们带来了浪费的机会,例如那些拿到年终奖就去血拼的年轻人,就是掉入了心理账户的陷阱。不过这些还是小事,心理账户更能让人在金融市场上失去理性的判断,导致更大的亏损。

在这里我们来玩一次虚拟炒股的游戏。比赛第一天,我们用10元钱一股的成本,各买入十万元股票a和股票b,静待股票升值。时间过去三天,a的股价如你所愿,连续上涨3天,你手中的股票市值也超过了十三万。

然而不幸的是,你手中的股票b却连续下跌,缩水成了七万元。此时,游戏规则突然改变,每个游戏参与者只能保留一只股票,其余股票必须清盘。如果a与b的公司财务指标、经营水平一致,你应该选择保留哪只股票?

如果你足够理性,也许保留b是个好主意。毕竟在大跌之后,b的市盈率更低,安全边际更高;然而在实际中,恐怕更多人会选择保留a,因为在人们的心理账户中,a被放到了能赚钱的那一边。

虚拟炒股如此,实际投资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人们总是倾向于逃避损失,强调盈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错误的定价方式。

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上面小编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一下,相信大家对于如何用心理账户理财以及什么是心理账户也有一定

的了解了吧。综上所述,其实大家只要懂得掌握心理账户,就能够做到很好的理财收益效果,这才是理财之道。

投资心理学

投资心理分析 广义上讲,投资心理学史研究投资主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狭义上讲,投资心理学是研究证券市场参与者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投资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问,它是投资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在现代经济社会,可投资的领域很广,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但就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及各种投资领域在国内的规模来看,股票市场首屈一指,研究股票投资心理具有典型意义。 市场赚投资者的钱,决不单单只赢在数学几率上,还赢在投资者嗜赌成瘾的弱点上,赢在投资者贪婪心理、不服输的心理、以及侥幸心理上。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学习投资策略只是整个致胜计划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必须有上佳的投资心态,并能熟练地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投资实践中。同时,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必然涉及到考虑了市场特点的资金管理方法。第一节心理建设。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投资者在市场上并不仅仅是跟市场对战,同时还跟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作战。在进入投资市场之前,首先必须针对自己实施心理建设,其目标是要在自己冷静的时候,明确地提供自己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包含投资资金上限、时间的运用、赢的策略、亏的策略、以及一些自我的限制。唯有在头脑冷静的时候,才能充分主宰自己的命运,尽量避免在慌忙之中任意行事。除了知识,投资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还与个人的性格、修养有关。就是不仅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破解市场,掌握投资知识,理解现成的研究成果,这些和智商水平有关;而投资中的输赢更直接地涉及到金钱利益的得失,要从容面对金钱的得失需要一流的情商。情商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提高。以下我对自己最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一)瞄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靠第一印象。就好比如去求职,在面试的过程中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但当跟面试官握手时,被发现自己领带上有污迹。结果可想而知,这给面试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从而失去一份工作的机会。先入为主也是一个沉瞄,先接受一种说法或思想,以为是正确的而有了成见,后来就再也不容易接受别的说法和思想。 为此,我们需要避免这现象的负面影响,做到把握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服务。1、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2、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3、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4、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他们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5、谈判时不要受对方所设“沉锚”的影响。6、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7、仔细审查你的构想,确信它们没有被影响。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也要注意整理。8、决策时刻要走出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思维带来的影响。9、尽量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10、审视自己的动机。判断自己是在为合理的决策收集信息,还是其他。11、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惟命是从”的顾问或咨询师。 (二)囚徒困境

认识投资理财小知识

认识投资理财小知识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 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步个人投资理财好习惯,让你的生活无忧无虑 由此可以说明习惯决定命运。个人投资理财也是一样的,好的小额理财产品习惯 可以改变人的贫富差距。比如有些上班族很早就养成储蓄、存钱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他的财富会越积越多,成为有富人、而那些挥霍无度,月月光,从来不考虑存钱的上 班族,每月都会负债累累,拖欠信用卡,像这样的上班族将会一生贫穷。我们要知道 成为富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摆脱债务的纠缠。只有养成以下几种好的投资理财产品 习惯,才能让你有钱一辈子。 理财习惯养成记第一步:学会记账。 很多上班族,常常感叹月月光,无财可理,理财并不在乎钱的多少,理财是一种 思想,可大可小。越早确立这种思想对自己越好,从小账记起,记账能让你清楚自己 的资金流向,更重要的是能为以后消费预算提供依据,有规划才能有效地控制消费, 也就是如何节流,学会节流,才能有余钱理财,才能告别“月光族”,所以越穷的人越 要理财。 理财习惯养成记第二步:学习富人的理财心态。 穷人想的是如何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而富人想的是怎样赚更多的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钱越多的人越抠,他们对每笔支出都会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而钱少的人反而挥霍无度,大手大脚。因为财富愈多,就愈让人谨慎,而“消费率”反而降低。所以穷人要学会扩充自己的人脉、学习扎实的理财知识。平时 多注重这些“财富”的积累,到关键时刻才能助人一臂之力。言行举止要向富人看齐。 在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吝惜钱,但即便如此,也要进行合理消费。不是因为虚荣而是 因为需要,该用钱的时候决不吝啬。追求合理消费,节约与吝啬截然不同。 理财习惯养成记第三步:学会如何让钱生钱 富人的资产都是积累出来的,穷人如果想要成为富人,那么复利是最好的积累方法,而复利理财技能威力巨大。当然,理财的人要有耐心。没有大资本,就得靠时间。所以理财越早开始越好。当然利用复利这种理财技巧,我们还需要制定好的互联网金

错误的行为用情商来管理心理账户

【“错误”的行为】用情商来管理“心理账户”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现代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先驱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2015年中信出版社出版塞勒专著《“错误”的行为》,塞勒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心理账户这一概念,并列举多项生活事例来分析心理账户的作用机制。我们运用塞勒心理账户机制来分析诸多债券交易行为,并从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比如,如何对待账面浮亏和实际亏损?当投资者以4.7%的收益率买入10年期国开债170215,此时收益率上行至4.9%,在卖出之前是账面浮亏,卖出之后是实际亏损,而在4.9%的位置对于机构的损益表影响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投资者可能会受“浮亏心理账户”和“实亏心理账户”两个心理账户的共同影响,若“浮亏心理账户”更胜一筹,投资者将更愿意继续持有170215,因为这是账面浮亏,未来收益率可能会回落至4.8%或是成本线4.7%,但如果卖出了就是实际亏损20BP,但最后的结果是收益率突破了5%。实际上,当收益率上行至4.9%的时候,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4.9%的收益率与当时的市场基本面、投资者预期等是否一致来做决策,而跟当时是浮亏还是实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投资者深受心理账户的影响,将会错过有利的卖出时机。又比如,当要卖出债券组合中的债券时,投

资者会优先卖出那些账面盈利的债券,而留下账面亏损的债券,对于浮亏的债券则苦苦持有,不到成本价不考虑卖出,因此在面对“浮盈心理账户”和“实赢心理账户”的决策时,显然“实赢心理账户”的影响更大,而这与面对浮亏时,“浮亏心理账户”的影响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塞勒将上述特征称之为“损失厌恶心理”。塞勒的“损失厌恶”的价值函数曲线为损失带来的痛苦是收益带来的快乐的两倍。塞勒用赌徒赌场赢钱的例子说明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赌场赢钱的人似乎并不把赢的钱当“钱”看。如果一个赌徒赢了钱,你会发现被塞勒称为“双兜”心理账户情况,比如赌徒带200元去赌博,然后赢了100元,此时他会将200元放进一个兜里,然后把赢得的100元放在另一个兜里(更可能的情况是准备继续下注)。债券交易也会有“双兜”心理账户的体现,比如债券组合有较多的盈利,当考虑用盈利资金再投资时,我们的谨慎程度会降低,认为这是赚来的钱,他们就变得愿意承担风险了,“浮盈加仓”影响下会无意识的买入久期偏长的债券。与之相反,当人们某个心理账户遭受损失时,也会有复杂偏好的情况。前景理论预测,人们面对损失时会追求冒险企图翻本,但如果承担风险并不能翻倍,人们也不会贸然承担风险。比如当债券组合有较大的亏损时,此时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谨慎程度会明显提高,对于长久期债券的买入会变得畏手畏脚,

投资理财学习心得

投资理财学习心得 人们往往感叹:做出一个决定容易,坚守住这个决定却如此的痛苦!就好比爱上一个人容易,厮守到老却很难。这层意思用在投资理财上来说再形象不过了,我们似乎每天都愿意乐此不疲的在投资上做决定,每天都在认真地分析,找出合适的投资标的,希望自己出手即中,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纵观市场,缺乏正确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每天都处于两种状态当中:一是解套、二是后悔!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喜欢做决定了,少量的客观信息来源加上丰富的主观意识让每一次“决定”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完美,谁知那却是危机四伏的沼泽地! 理财是指通过自己对财富的管理从而提高其效能,也可从广义上理解为使用外界资金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大学期间是学习投资理财的黄金时间,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念和习惯的重要阶段。 理财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长远规划,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会逐渐面临结婚、买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这些无不与理财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学期学习了《投资理财》,我从中学到了: 一、要具备投资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意识。 货币在将来某个时间里的价值可以转化为现时的资本价值这个过程称为货币的资本化。资本就是对货币预期的收入进行贴现折成现时价值而所谓贴现就是预先吧利息扣掉它实际上是你把暂时不用的钱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别人所得到的报酬从投资的角度看你得到的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而机会成本则是指资源被用于某一种用途意味着它不能被用于其他用途货币资金具有多种投资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投资方式而放弃其他投资方式可能带来的收益叫做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充分认识到投资不等于投机 个人进行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投机动机和行为如果个人购买资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占有而获取增值收益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投资行为如果居民购买资产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市场价格波动的差价通过较短时间持有资产以掌握买卖时机来寻求投资利益并甘冒极大风险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投机行为。 投机者躁动不安喜欢一个接一个的行动不像一般投资者那样沉稳执着投机者信仰的是机变灵敏犀利和权谋。 在个人所进行的金融投资过程中应采取具有投机的灵敏和聪慧意识来从事投资行为一味的纯粹地进行投机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又不能绝对地排斥投机二者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经济繁荣时适当减持存款股票债券增加房地产等实物投资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生产要素需求的急剧增长促使要素成本上升由于商品价格同时也上涨企业生产仍有较为丰厚的利润但利率也随之上调很高时尽管虚拟投资利润丰厚但风险也日益增大不仅要承担利率上升是资金成本大大提高的压力还要提防国家为控制通胀风险随时出台政策调控导致银根紧缩而带来的经济减缓风险因此投资是应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房地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保值增值较好的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四、经济衰退时增加长期储蓄和债券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心理帐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简介 (mental accounting)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帐户的问题。 人们在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归到了不同的帐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的帐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门票都被归入了同一个帐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概念发展 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首次提出“PsychicAccounting(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sunkcosteffect)”的影响。萨勒认为: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之所以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卡尼曼教授等提出的“前景理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推测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的“心理账户系(PsychicAccountingsystem)。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来衡量决策的后果。这种对金钱分门别类的分账管理和预算的心理过程就是“心理账户”的估价过程。

有关理财的心理学效应

有关理财的心理学效应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女性》 2015年第1期 文/佚名 投资与理财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不论你做什么投资,都该了解这些名词:蝴蝶效应、鳄鱼法则、二八定律……这 些你都明白吗?要知道,这十个心理学效应,对我们的投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你要理好财,最好先搞懂十大心 理学效应。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南非热带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千万不要觉得国家的经济政策似乎与你的投资没多大关系,大方向来说必须顺应“盛世收藏,乱世藏金”的道理,小的方向来说国家一项政策可能影响很多股票的股价。 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 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 存有任何侥幸。如果你存有侥幸心理,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当评论家都说黄金会涨,应该可以抢购黄金时,他们就盲目大量买入黄金;当专家说股票要冲上10000点, 很多股民买股票赚了大钱时,他们也会盲目买入。盲从,乃投资大忌。 青蛙现象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 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 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面对不良资产,如果看不到未来,该割肉就割肉。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 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二)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 金融行为学:2005年获诺贝尔奖 一锚定效应 1.锚定效应:用以前的思维和眼前所见的现状判断操作 2.案例:大盘下跌,越来越恐惧,只看到以前,看不到未来,熊市不买股票,牛市不卖股 票,追涨,杀跌 3.股票是投资未来:有未来的股票越跌越有价值,对于高成功率的方法错2次不敢做 二心理账户 1.心理账户:由于经常在内心算账,忘记当初制定的目标,不是追求最终结果,而是想最 满意,少痛苦,这不是客观的是个人主观心理主导的。 2.案例:赚钱了中线做成短线,亏钱了短线做成中线,买了总想快点涨,涨不停。 3.解决方案:按照指定计划进行操作,不过度计算当前得失。牛市少看账户,熊市多看账 户。 三过度自信和过度悲观 1.自信心,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构成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 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有自信心的人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困难,能独立地采取决定,处事果断,并且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常常会攀比自惭,优柔寡断,易受暗示,萎靡不振,拒绝他人,但有时又会突然生出荒诞之念头或举动,掩盖自卑心理,有明显的求败预期倾向。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 几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存在过度自信,在物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律师、谈判人员、工程师、企业家、证券分析师、驾驶员等的判断过程中,都观察到了过度自信现象。 生活领域中适度的过度自信是有利的,但投资中的过度自信却是很危险的。 2.案例:牛市的时候觉得自己是股神。牛市不卖股票,追加资金总是追加到顶部,大熊市 的反弹抄底对两次后深套。 3.过度悲观:其实就是后悔厌恶 4.案例:恐惧,害怕,后悔,再恐惧,再害怕,再后悔,反复轮回 5.解决方案:过度自信和过度悲观时忘掉自己的操作,大牛市站在场内客观分析,大熊市 站在场外客观分析,包括好消息和坏消息,包括各种技术分析 四代表性偏差 1.代表性偏差:每件事都有两面性,对于一两件事只看到他的反面没看到正面,形成偏差。 2.案例:证监会出利好而短期下跌,偏差就是证监会是坑害散户的,就是郭树清是不利于 股市的。下调准备金率也下跌,汇金出手也下跌,政策救市都救不起来,这也是偏差3.解决方案:任何事情分两面看,好再哪?坏在哪?短期是好是坏?长期是好是坏?

经济学 投资心理学 营销学著名定律

口红效应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等,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坏小孩定理 所谓的“坏小孩定理”,意谓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都具有“利他心”,都会为子女的利益和幸福著想,虽对不同的子女会有程度上的区别,但基本上都会为每个小孩的利益著想。不过,为人子女者却往往有“自私自利”者,经济学家贝克就称这些只具“私利”却没有“利他心”的子女为“坏小孩”。依此定义,坏小孩不但不会为其兄弟姐妹的利益著想,也甚至不会顾及父母的利益,甚至于为了自己的利还会侵害兄弟姐妹和父母之利。但可怪的是,这些坏小孩也会努力使整个家庭的总产出或总所得增加,只因具利他心的父母会将好处分给众子女,如此,为了自身利益,这些坏小孩也会表现得好像具有利他心的乖小孩一样,因为家庭总所得的增加,他们也有利。这个定理的涵义可明确地陈述如下:家庭中的子女中有些天生就只顾到自己的利益,而为人父母者都有对所有子女利益著想的利他情怀,因而会将全家庭的利得“分享”给众子女,不论该子女是否属于只具利己之心的不肖子,如此一来,由于家庭所得愈多,子女所分到的也将愈多,于是纵然是坏小孩,也会努力提高家庭所得或总产出,也就是说,其内心是自私自利的,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像是拥有利他情怀者。这个定理的关键是父母有慈悲为怀的利他心。 遗憾理论 遗憾理论认为个人评估他对未来事件或情形的预期反应。贝尔(Bell, 1982)将遗憾描述为将一件给定事件的结果或状态与将要选择的状态进行 比较所产生的情绪。例如,当在熟悉和不熟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时,消费者可能考虑选择不熟悉品牌造成效果不佳时的遗憾要比选择熟悉品牌的遗憾要大,因而,消费者很少选择不熟悉品牌。 遗憾理论的主要内容 遗憾理论可以被应用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心理学领域。无论投资者是

投资心理学调查报告 (2)

长春工业大学 投资心理调查报告 专业:金融学 班级:XXXXXX班 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 经济管理学院 2015年1月

一、调查情况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的初成规模,沪深市场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只A股,经历十年的风风雨雨,投资者已日渐成熟,许多投资者怀着美好的获利期望而来,期间不乏一些投资者从中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从此开创了自己的致富之路,然而更多的投资者却并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同样怀着获利目的的,可能更有经验的投资人,从而导致严重的损失,交了昂贵的学费!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而对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却考虑的很少甚至忽略自己的心理因素。基于以上考虑,在学习《投资心理学》这门课程后,我们做了一项关于投资者投资心态对自身投资的影响的问卷调查。 调查方式:随机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长春市股民 调查过程:2014年12月26日到12月28日期间,金融学专业120505班第一组在组长XXX带领下成员XXX、XXX、XXX、XXX进行了投资心理问卷调查,调查期间我们走访了东北证券公司,到28日为止,我们组一共收回110份问卷,有效问卷108份,收回率98%。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 针对收回的108份有效调查问卷,我们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年龄段为划分标准将调查对象进行区分,以分析不同年龄段投资群体在投资主体中所占比例,并制作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表格。 从表一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主体还是以中青年人为主体。其中已婚的中年群体占绝大部分,而他们正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力量。通过上表的比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股票的投资者与其本身年龄还是存在一定相关性的。通过下面的饼状图我们可以更直观的得出结论,25岁-40岁投资者最多约占45.37%,40-55岁仅次于前者大约为34.25%,而作为刚步入社会的青年群体和离退休人群占比最少,分别是19.44%和

投资心理学书籍推荐

投资心理学书籍推荐 这方面的书从几年前极少的几本,到现在已经有一大批的书出版。这点和心理成长方面的书有点类似。 我把投资心理方面的书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偏重金融行为学研究的,有不少国内的研究者写了这方面的书,感觉有点像学校的教科书。另一类是比较实用的,不一定很系统地讲金融行为学的概念,但都是非常实际,同时也深入浅出,比较容易理解并和自己的投资行为相结合。我这里推荐几本后面这一类的书。 另外说明一下,对于心理方面的书籍,本人完全偏向于国外作者的作品,这方面国内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投资心理学书籍推荐一、奚恺元写的《别做正常的傻瓜》,写得非常幽默风趣,几乎适合每个人看。 二、『美』约翰。诺夫辛格写的《投资中的心理学》,这个是第三版,集合了系统性和易读性。我的投资心理讲座就是以这本书为主要参考。 三、『英』乔纳森。迈尔斯写的《股市心理学》,这是最新出版的,本人还没有来得及认真阅读,只是第一印象很不错 四、这是中国人老金编著的,提到了不少目前国内股市

的实例,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只是感觉不是很系统,整本书的逻辑结构不是很顺畅,毕竟是编著的。 五、这是美国一个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写的关于投资心理的书,全书都是一些实例,因为涉及到比较深的心理学概念,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看起来可能有些难理解,但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可以看到心理学家是如何帮助他人发现投资误区建立良好投资习惯的。 价格定位:在股票价格处于上升或下降之中时,后入市的投资者总是将后来的价格与之前的价格进行比较。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长期持有的观点。 谷仓关闭效应:认为机会稍纵即逝,应该及时采取行动。 选择矛盾:无法在多个方案中作出投资决策。 确认偏好:有选择性地使用那些支持他们原来观点的信息。 决策偏好:一个范围较广的术语,可以用于解释选择偏好、思维定式等一系列偏好。其决策基础是一系列建立在短期利益之上的行动。 处置效应:当股票价格跌到了其购进股票的价格水平之下时,无论如何不肯卖出股票。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_理财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理财达人》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家庭对子女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给子女的零用钱越来越多,可拿到零花钱后却“不会”花钱:孩子们一般是不会对零花钱做预算和总结的,常常是钱花出去了,却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更让人担忧的是,大部分家庭没有教中学生如何花钱、如何理财。我校为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周天下午返校,周五离校,每周都有自己的零花钱,且自己支配。所以本次活动课希望通过角色扮演、设计月收支明细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理财,认识理财,逐步合理利用自己手上的零花钱,开始理财,争做一名理财小达人。 二、适用年级 适用年级:八年级。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理财。 2.明白理财要从现在开始,再少的钱也需要打理。同时,理财并不是简单的省钱,增值才是更有效地理财。 3.在活动中体会理财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一共七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力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学生的回答无对错之分。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情景剧道具。 3.月收支明细表。 五、活动过程 本活动过程是按照七个环节来进行设计的。 环节一:角色扮演(7分钟)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排练两段情景剧,第一段内容是:豆豆是一名初三学生,她和妈妈外出旅游,各自准备了一些钱和物。现在老师需要一位同学上台扮演“妈妈”。想试试的请举手。 (老师挑选一名扮演者上台。) 师:妈妈将自己带的钱分成了三份:一份是必须花的(用于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送别人的礼物),一份是应急的费用(除非万不得已,不动用),另一份是可花可不花的费用(抵住诱惑,要严格控制),然后把钱分到三个地方装好。(老师读脚本,“妈妈”表演)师:现在老师需要一位同学上台扮演“豆豆”。想试试的请举手。 (老师挑选一名扮演者上台。) 师:豆豆将所有的钱放在了一起。(老师读脚本,“豆豆”表演)师:现在老师需要一位同学上台扮演“导游”。想试试的请举手。 (老师挑选一名扮演者上台。) 师:旅途中,豆豆在导游的热情引导下很快就花光了所有的钱,后来不得不向妈妈借钱。妈妈从第三份钱中拿出部分借给了妈妈。(老师读脚本,三位表演) 师:现在来排练第二段情景剧,内容是:商场里,两个中学生正在选购游戏机。现在老师需要两位同学上台扮演。想试试的请举手。 (老师挑选两名扮演者上台。) 师:现在老师需要一位同学上台扮演“营业员”。想试试的请举

理财心理测试与分析

心理小理财测试(一 : 假设你花了 150元 , 买了一张大型演唱会的门票 , 到了演出现场却发现门票丢了, 你会再花 150元买票进场吗 ? 同样是一场大型演唱会 , 但你打算到了演出现场再买票 . 买票前却发现掉了150元 , 不过你身上还有足够的钱,你会不会买票进场呢 ? 理财心理分析 : 测试结果是:大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 , 可能掉头而去,而遇到第二种情况却舍得再掏腰包。其实,两种情况下你都损失了 150元 , 必须再花 150元才能享受到精彩的表演。 大多数人觉得 , 第一种情况等于是买了 2张票 , 花 300元看一场表演, 本来票价就嫌贵 , 花双份的钱当然就无法接受了;而第二种情况 , 你觉得掉了 150元钱与看表演没有什么关系,钱是钱 , 票是票,你感觉票价还是 150元。 划分心理账目是人们普遍的理财心理。有时候 , 这种心理的影响是积极的 , 因为把收入分门别类 , 赋予其不同的价值 , 可以避免浪费 , 有效地储蓄或投资。可人的自制力有限 , 比如你会精打细算地把每月 3000元薪资细分为不同的账目 :1500元留作日常消费 ,1000元存起来准备为孩子买一架钢琴 , 剩下的 500元买点邮品收藏。这个时候的你是理性的。但是,假设你与同事一起逛商场 , 大家对你试穿的一件 1000元钱的衣服赞不绝口 , 纷纷劝你买下来。于是, 你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件衣服。恕不知这不仅意味着你 500元的邮品没有了 , 还意味着你这个月只剩下1000元的日常费用。这个时候的你就是情绪化的。为什么你会动用那 500元呢 ? 因为在你看来 ,500元动用了无关紧要 , 下个月再说也可以。同样是钱 , 由于你划出了不同的账目 , 赋予了不同的价值 , 你的理财行为就出现了偏差。 假设你除了 3000元的薪资外 , 又有了一笔 500元的额外收入 , 你是把这 500元与 3000元一样看待, 还是大手大脚地花掉这 500元 ? 一般人都会选择后者 , 因为在他们看来 ,500元仿佛是意外之财,在你心中的价值就降低了。由此看来 , 你付出的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A股H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摘要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一道,是当前金融投资理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本文通过三个板块来说明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A股H股溢价分析(行为金融学角度)让我们能够直观的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总之,通过实习,我们对行为金融学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本次实习报告从实习目的和意义、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收获及体会来具体说明下实习的过程。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A股H股溢价分析

目录 论文总页数:14页 1实习的目的 (3) 2实习的时间 (3) 3实习的地点 (3) 4实习内容 (3) 4.1 A、H股溢价问题 (3) 4.1.1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 为什么? (3) 4.1.2 你认为导致A 、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3) 4.2 心理账户 (5) 4.2.1 概况 (5) 4.2.2 实验 (5) 实验一——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实验 (5) 实验二——赌场资金效应实验 (6) 实验三——沉没成本效应实验 (8) 4.3 过度自信 (9) 4.3.1 概况 (9) 4.3.2 实验 (9) 实验一——打折和邮购返券 (9) 实验二——创业 (10) 5实习心得体会 (12) 6教师评语 (13)

投资六大心理误区

投资六大心理误区 走向成功交易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赌博心理。 有些投资者从未认真系统地学习过投资理论技巧,也没有经过任何模拟训练,甚至连最起码的证券基础知识都不明白,就贸然的进入股市,参与投资,心想赌一把吧,其资金帐户的迅速缩水将是必然的结果。不论新老投资者,一旦交易过程中,产生赌博心理,毫无理由的买涨或买跌,失败是必然的。 2贪婪心理 人人都知道贪得无厌的害处,但绝大多数人却戒不了贪欲。在商品交易市场上,投资者因为贪心而措失良机,甚至反赢为亏的教训,相信许多人都有极深的体验。贪婪的典型有:频繁的过量的交易,期望一夜暴富,结果事与愿违;赚小钱赔大钱,当手里的合约赚钱时急于获利了结,结果放走一批大黑马,该赚没有赚着。而在赔钱时,又没能止损,总希望价格能反弹能平手出局,结果越亏越多赔了本不可以赔的血本;不能及时获利了结由赢转亏。客户往往当手中的合约价格上涨时,心中总希望着能够一涨在涨,原来设定的止盈点忘记了,期望着明天行情更美好。岂料第二天,大市急转直下,风光不在,连跌几天后方后悔自己贪心以至坐失赚钱良机。此时,怕套牢亏钱的心理又站了上风终于耐不住煎熬,忙不迭平仓出局,却不料卖了个地板价。 3 恐惧心理 恐惧是人类固有的弱点。即使是一个聪明人,当他产生恐惧心理时也会变的愚笨。在商品投资市场中,恐惧常会使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发挥失常,屡屡出现失误、并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因此,恐惧是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中获取赢利的最大障碍之一。恐惧具体表现在害怕亏钱而不敢进入市场交易,结果错失良机,或者在某次交易失败后,对市场产生恐惧,怕再一次失败,不敢下手,结果只能真的是永被市打失败了 4 冲动心理

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经济理论问题 《生产力研究》No.9.2004 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李爱梅1,曾小保2 (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中共新余市委党校,江西新余336500) 【摘 要】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由萨勒(Thaler)教授正式提出。他认为:小到个体、家庭,大到企业集团,都有或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心理账户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一是非替代性;二是具有不同于经济学的特定运算规则。本文从值函数,得与失的编码规则和参照点效应探讨了心理账户的特定运算规则。这对解释人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心理账户;非替代性;运算规则;值函数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4)09—0018—02 一、 “心理账户”理论的基本概念 心理账户理论(Mental Accounting Theory)是1985年由康乃尔大学心理学教授萨勒(Thaler.R.H)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小到个体、家庭,大到企业集团,都有或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在做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其心理记账方式与经济学和数学的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因此,概括起来,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理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在行为决策时常常偏离基本的“经济人”理性原则。 心理账户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一是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二是心理账户具有不同于经济学的特定运算规则。正是由于心理账户的这两个本质特征,造成了人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学理性假设的背离,即非理性特征。 二、 “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特征 (一)心理账户非替代性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萨勒教授举的一个实例。 实例1:有两对夫妻外出旅游钓到了好几条大马哈鱼,这些鱼在空运中丢失了,航空公司为此赔了他们300美元。这两对夫妻拿了这笔钱找个豪华饭店大吃了一顿,花了225美元。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在饭店花过那么多钱。但是如果换一种情况,每对夫妻得到的是他们各自一年的工资增加额150美元,这么奢侈的饭局就不会发生了。从金钱的数量来看,不管是航空公司的赔偿款还是年工资增加款,每对夫妻获得的都是150美元,为什么人们的消费行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上述案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然而却与经济理论相背离。按照经济规则,金钱不会被贴上标签,它具有替代性(fungibili2 ty)。但在实际行为中,金钱却常常被归于不同的心理账户系统,不同的账户不能互相替代。在上例中,这两对夫妇显然把这300美元划入了“意外横财”和“食品”账户,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就一反常态;而如果每对夫妇得到的是每年的工资增长额150美元,辛苦挣来的钱理应好好地犒劳自己,可是他们仍然不会用所有的钱去吃一顿奢侈的饭。可见在心理账户中,人们把不同来源的钱分得清清楚楚,意外之财和辛苦挣来的钱不具替代性。人们会把辛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了。 (二)心理账户非替代性的根源 心理账户非替代性的根源在于人的心理存在一个具有特定的账户结构和特点的账户,不同类别的心理账户具有非替代性。就其表现形式看,心理账户的账户结构或类别包括:不同来源的财富划归到不同的账户;不同的消费或支出类别划归为不同的账户;不同存储方式的财富也划归不同的心理账户;等等。 1.由财富来源不同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实例1揭示的就是人们会根据财富来源不同划入不同类别的心理账户。由财富来源不同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规则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为什么赌徒的口袋里永远没钱,原因在于如果赌徒输了,口袋肯定没钱,可是如果赢了,反正这钱也是不劳而获,来得容易,谁愿意存银行呢,不如潇洒痛快地花掉。类似的规则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政策。比方说,一个政府现在想通过减少税收的方法刺激消费。它有两种做法,一个是直接 【收稿日期】2003-12-04 【基金项目】暨南大学“211”课题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李爱梅(1972-),女,江西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曾小保(1970-),男,江西人,中共新余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如何在投资理财是保持冷静的心态

如何在投资理财是保持冷静的心态 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人们通常更关注的是操作技巧,以及对市场基本面的详细分析,往往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投资失利而一蹶不振的投资者亦大有人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投资者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 2008年,因受不了股市煎熬的约翰毅然决定"割肉"离开股市,投资受挫的他心有不甘,想换一个理财产品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如火如荼的黄金市场。由于受到了上一次的打击,想快速盈利的约翰将投资变成了投机,自从购买了实物黄金以后,一听见什么风吹草动,他便立刻卖出手中的黄金,而风头一过便又买入。 约翰如此折腾了一年多以后,扣除高昂的相关手续费,他不但没有获得一点利润,反而还亏了1万多美元,看着别人在火爆的黄金市场上都赚得盆满钵满,他非常不服气,于是,将自己仅有的3万美元再次投入黄金市场。 这一次,约翰非常幸运地遇见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便是他的同事,偶然闲聊之中,他们才知道对方也在投资实物黄金,不同的却是约翰去年亏了1万美元,而这位同事却轻轻松松就赚了2万美元。究其原因就在于同事的心理素质非常好,既不诚惶诚恐,也不盲目跟风,而且,还不贪得无厌,只要达到了自己的心里价位,他便坚决放手赎回资金,再开始新一轮的投资。 2009年,通过这位贵人的开导与指点,约翰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投资心态,他将以前投资失利的阴影从内心抹去,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进入市场,不再被动接受市场的摆布。两年以后,金价开始直线上涨,直到2011年,他获得了50%多的收益,。美元的本金也变成了5万美元。 这一次的成功,让约翰信心百倍,投资也越来越有魄力,他非常看好目前的黄金市场,并认为金价还会持续上升,于是,在2011年年初,约翰用5万美元再加上这几年积攒的资金,总共10多万美元继续购买实物黄金。直到2011年中旬,黄金价格直接冲破历史金价的最高点,达到了每克1700多美元,这让他10万元的本金瞬间变成了14万美元! 约翰第一投资黄金失败的原因,是他将投资的理财行为,变了一种投机倒把的赌博行为。黄金是一种用作长期投资的理财工具,因此,在黄金市场上快进快

投资心理学系列(1-12)

?投资心理学系列(1)——过分自信- [学习,成长] 你是一个好司机吗? 与路上你所碰到的司机相比,你的驾驶技术超出一般水平、属于一般水平还是低于一般水平呢?如果没有过分自信的话,应该是大约1/3的人认为自己超过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是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低于一般水平。然而研究表明8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驾驶能力超出平均水平,显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犯了错误。 过分自信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过分自信会导致高估信息准确性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经常表现为过分频繁的交易(高周转率)。研究结果表明高周转率对毛收益没有影响,但扣除交易费用等成本后实际收益下降。对于积累财富来说,基于过分自信的交易是很危险的。过高的周转率还会增加卖出好股票买入差股票的可能性。 过分自信与风险 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然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他们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主要原因有(1)他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小公司和新上市公司;(2)他们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投资心理学系列(2)——控制幻觉- [学习,成长] 人们经常相信他们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主要因素包括:选择性、过去的结果、任务熟悉程度、信息、积极参与。 选择性:做出主动的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的能力。如人们自己选择彩票号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号码会比随机获得的号码有更高的中奖概率。 过去的结果:过去结果出现的不同顺序会影响人们的控制幻觉。先前正面的结果会比负面的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 任务熟悉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他们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 信息:当一个人参与一项任务的程度越深,他具有控制力的感觉也更明显。 过去的成功:过分自信往往是由于过去的成功造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项决策是正确的,就会被归因为个人技巧和能力;如果是错误的,就会被归因为运气不佳。在大牛市中,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这使他们过分自信,但过去的成功不能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 ?投资心理学系列(3)——后悔和自豪(处置效应)- [学习,成长]

投资心理学系列(1-12)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7037074.html,/logs/5067822.html 你是一个好司机吗? 与路上你所碰到的司机相比,你的驾驶技术超出一般水平、属于一般水平还是低于一般水平呢? 如果没有过分自信的话,应该是大约1/3的人认为自己超过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是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低于一般水平。然而研究表明8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驾驶能力超出平均水平(Ola Svenson,1981),显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犯了错误。 过分自信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过分自信会导致高估信息准确性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经常表现为过分频繁的交易(高周转率)。巴伯和奥迪恩对高周转率是否对投资收益(投资组合回报)不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周转率对毛收益没有影响,但扣除交易费用等成本后实际收益下降(Brad Badber,2000)。对于积累财富来说,基于过分自信的交易是很危险的。过高的周转率还会增加卖出好股票买入差股票的可能性。 过分自信与风险 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然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他们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主要原因有(1)他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小公司和新上市公司;(2)他们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7037074.html,/logs/5067956.html 人们经常相信他们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主要因素包括:选择性、过去的结果、任务熟悉程度、信息、积极参与(Pual Presson,1996)。 选择性:做出主动的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的能力。如人们自己选择彩票号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号码会比随机获得的号码有更高的中奖概率。 过去的结果:过去结果出现的不同顺序会影响人们的控制幻觉。先前正面的结果会比负面的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 任务熟悉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他们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 信息:当一个人参与一项任务的程度越深,他具有控制力的感觉也更明显。 过去的成功:过分自信往往是由于过去的成功造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项决策是正确的,就会被归因为个人技巧和能力;如果是错误的,就会被归因为运气不佳。在大牛市中,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这使他们过分自信,但过去的成功不能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 ?投资心理学系列(3)——后悔和自豪(处置效应)- [学习,成长]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7037074.html,/logs/5086128.html 后悔与自豪 人们会避开导致后悔的行为,同时追求引以自豪的行为。谢夫林和斯塔特曼的研究发现害怕后悔和寻求自豪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他们称这种状况为倾向性效应(处置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