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项目急性事件报告卡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项目急性事件报告卡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项目

急性事件报告卡

报告日期:□□□□年□□月□□日

医疗机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制度

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制度 做好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对掌握我市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领导小组 成立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二、报告对象和病种 报告对象:具有本市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报告病种:(1)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源性猝死(I46.1)。 三、责任报告科室及报告人 临床科室(包括门、急诊及住院部)、医技科室(包括CT/MRI、放射、B超/彩超等)为责任报告科室,责任科室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四、报告流程 (1)首诊医生对符合上报条件的病例,应及时填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2)各科室应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卡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交院内分管报病工作的科室; (3)院内分管报病的科室设专人负责《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的收集和质量审核,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责任报告人核对和修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院内剔除,并于1周内录入报告系统。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报告卡报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报告要求 1.报告内容:《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填写项目包括门诊号、住院号、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疾病诊断、诊断依据、确诊时间、发病时间是否首次发病、确诊单位等疾病信息。 2.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发病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以后,若再次急性发作,应按又一新发病例填报卡片。 3.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脑卒中和/或冠心病,应按所患之病种分别予以填报。 4.卡片和登记册填写须字迹清晰,易于辨认,项目齐全,更正诊断病例诊断依据须准确可靠。对发现有误的病例信息应及时进行核对、随访、更正。 六、质量控制 1.定期查漏 院内分管报病的科室工作人员每月到病案室收集心脑血管病例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芝阳镇中心卫生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呈上升趋势,并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地负担,为了了解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流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我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规划、干预措施,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规律和病因、以及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韩卫发{2015}54号文件关于印发《韩城市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职责 1、收集本单位心脑血管病历个案信息,填报《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2、对本辖区内心脑血管病历个案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进行调查、核实、补充。 3、对辖区病历定期开展随访。: 二、工作内容 全镇户籍人口进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并开展居民漏报调查和医院漏报调查。 三、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报告对象及报告病历 (一)报告对象:芝阳镇新发现的脑卒中发作病例、冠心病急性发作。

(二)报告病例: 1、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I60 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2)脑出血,I61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3)脑梗死,I63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性脑梗死及栓塞性脑梗死。 (4)未定型卒中,I64 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例。 2、冠心病 (1)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28天(包括28天)以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2)心源性猝死,I46.1 五、报告程序 我院门诊医生发现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均应填写报告卡,在30天内由防保人员收集报告卡,审核合格后,分别登记到《韩城市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登记册》;并定期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负责人补填报告卡。 病例随访:卫生院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辖区内工程部、脑卒中

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表格

表1 宝鸡市县/区肿瘤登记报告卡

表2 宝鸡市县/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身份证号码:尽力收集,剔重依据。 工作单位:患病(退休)时所在工作单位。 诊断部位:完整填写恶性肿瘤的解剖学部位和亚部位,如胃底癌、肺下叶癌。 病理学类型:反映肿瘤诊断的可靠性,应详细标明癌细胞的形态学名称及分化程度,如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分类方法可参照国际分类标准,见国际肿瘤分类(ICD-O)。 诊断根据:反映肿瘤诊断的可靠程度;病理组织学和死亡后尸体解剖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根据是否有显微镜检查分为两类: 无显微镜检查 1.临床诊断:仅根据症状、体征及疾病发展规律的诊断 2.临床检查:X线、超声波检查等 3.手术诊断:根据所见赘生物诊断,包括外科手术和内窥镜检查,但未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4.特殊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 5.细胞学或血片:白血病血片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 6.病理(继发) 7.病理(原发):包括骨髓涂片与病理切片 8.尸体解剖 9.不祥 0.死亡补发病(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而无任何其他诊断依据资料的病例)

表3 陈仓区单位肿瘤登记册 说明:本表用于恶性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单位,包括有肿瘤诊断能力医疗机构以及提供肿瘤病例线索的基层医疗机构,以便核对及随访病人。 性别:1.男性 2.女性 9.不详婚姻状况:1.未婚 2.已婚 3.离异 4.丧偶 9.不详 分级:1.I级高分化 2.II级中分化 3.III级低分化 4.IV级未分化,间变 5.T 细胞 6.B 细胞 7.无标记淋巴细胞 8.NK 自然杀伤细胞 9.细胞类型未确定 行为学编码:0.良性 1.不肯定良性或恶性 2.原位癌 3.恶性 诊断依据:0.仅有死亡证明书 1.临床 2.X线、CT、超声波、内窥镜等 3.手术、尸检(无病理) 4.生化、免疫、肿瘤标记物 5.细胞学、血片 6.病理(继发) 7.病理(原发) 8.尸检(有病理) 9.不详 生存状况:1.存活 2.死亡 3.移居 4.失访 9.不详

(心脑血管工作实施方案通知) 2

xx…xxx?xx号 xxx卫计委 关于印发《xxx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我县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为建立健全我县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推动全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现将《社旗县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xxx年xx月xxx日

xxx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方案 2015年xxx死因监测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我省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解我县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趋势,需要长期系统地对辖区内的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监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病例监测工作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以动态了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探索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流行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后慢性病防控效果提供基础数据。为规范开展全县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慢性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管理工作规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报告对象 报告地区的户籍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诊治的符合本方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和死亡病例。 二、报告病种 (一)脑卒中 1、脑梗死(ICD-10编码,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 2、脑出血(ICD-10编码,I61):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2017年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年终工作总结 精品

2015年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年终工 作总结 2015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防保科顺利完成了心脑血管报告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 2015年我慢病科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分层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疾病知识讲座等。 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登记为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人们 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饮食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大关系。因此 ,提倡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全民心脑血管患

病情况的改善有益无害,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使心脑血管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体化和规范化。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在2015年为加强心脑血管病人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的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人,为其提供科学,合理,详细的干预措施,并为专门建档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根据病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实行随访工作。掌握病人现有疾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用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延长病人的寿命,让社区病人真正感受到公共卫生服务给其带来的益处。 但仍有个别村当时存在漏报、漏登现象,我们每月进行死因督导分析时发现上述问题也针对以前欠缺和不完善的部分进行了完善,目前而言,心脑血管登记及上报工作已步入正轨,但是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

处,比如部分患者对自己得病还不是很认可,不愿意向我们透露他具体的得病方面的信息,就造成了漏报,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1、报告病种脑卒中(排除因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肿瘤卒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脑出血:①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I61);②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 指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I62)。 ?脑梗死(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I66.904)及栓塞性脑梗死(I66.903) ?难分类脑卒中(I64):指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已作出脑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 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记录等)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分类的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我国卫生部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2、报告病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I21.304):心肌梗死28天以内(包括28天)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陈旧性心肌梗死(125.210):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不包括28天)后的死亡。 ?冠心病猝死(I46.101):其它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猝死。 (其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25.101)一般不包括在本病报告范畴之内。心绞痛(I20.902)也不包括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 ?冠状动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猝死型 3、病例和事件区别 ?病例报告:报告的是患病的患者数

?事件报告:报告的是发生事件数 ?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 ?事件的时间概念:28天(MONICA标准) 4、报告工作流程 ?县级疾控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接受辖区卫生服务 ↑站或村卫生室上报的卡片) ∣ 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漏报、补报、死亡补发病) 5、人口统计问题 ?户籍人口(建议) 优点:人口资料比较完整 缺点:对人口长期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影响结果 ?常住人口 优点:适合人口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 缺点:人口学信息不全,统计分析不利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精编版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1、报告病种脑卒中(排除因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肿瘤卒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脑出血:①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I61);②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指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I62)。 ?脑梗死(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及栓塞性脑梗死( ?难分类脑卒中(I64):指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已作出脑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 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记录等)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分类的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我国卫生部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2、报告病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28天以内(包括28天)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不包括28天)后的死亡。?冠心病猝死():其它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猝死。 (其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一般不包括在本病报告范畴之内。心绞痛()也不包括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 ?冠状动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猝死型 3、病例和事件区别 ?病例报告:报告的是患病的患者数 ?事件报告:报告的是发生事件数

?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 ?事件的时间概念:28天(MONICA标准) 4、报告工作流程 ?县级疾控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接受辖区卫生服务 ↑站或村卫生室上报的卡片) ∣ 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漏报、补报、死亡补发病) 5、人口统计问题 ?户籍人口(建议) 优点:人口资料比较完整 缺点:对人口长期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影响结果 ?常住人口 优点:适合人口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 缺点:人口学信息不全,统计分析不利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报告内容 (一)报告对象 凡是清新区户籍居民,经清新区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本方案报告范围的新发病人。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全区各医疗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2、报告人: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三)报告病种和内容 1、报告病种:冠心病、脑卒中。 2、报告内容:填写《中国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二、信息收集方法 (一)医疗机构报告 各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发现的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或在其他(包括监测区外)医疗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本区指定报病为初次就诊的病例。 (二)死亡补发病 通过居民死亡报告系统核对本辖区死亡病例,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病例,经与国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核对为未报病例,需组织医疗机构补报相应的报告卡。 三、报告程序

报告人接诊报告病种(冠心病、脑卒中)后填写《中国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经科主任审核后送社区卫生科,由社区卫生科专人负责报告。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报告信息统一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一)医疗机构报病程序 医疗机构可根据信息化程度,选择手工填报或信息交换程序。 (二)死亡补报病例 社区卫生科兼职医师在收集、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对于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应及时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系统核对,发现未报病例应及时与主管的临床医师联系,若为需要报告的病例则补填发病报告卡;在调查死亡原因过程中发现存在上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应及时核实,如为需报告的病例应及时补填发病报告卡,登记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病例随访 社区卫生科兼职医师根据户籍地址,将属于本区户籍的病例经核实户籍与信息内容,并于每年年底对辖区所有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病例进行随访,将结果登记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反馈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报告要求 (一)报告规则

心脑血管事件工作总结

心脑血管事件工作总结 心脑血管事件工作总结 篇一: 201X年心脑血管病总结浚县中医医院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资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201X年工作总结浚县中医医院 201X年度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总结 201X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防保科顺利完成了心脑血管报告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 201X年我慢病科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分层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疾病知识讲座等。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登记为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饮食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大关系。因此 ,提倡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全民心脑血管患病情况的改善有益无害,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使心脑血管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体化和规范化。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在201X年为加强心脑血管病人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的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人,为其提供科学,合理,详细的干预措施,并为专门建档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根据病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实行随访工作。掌握病人现有疾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用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延长病人的寿命,让社区病人真正感受到公共卫生服务给其带来的益处。但仍有个别村当时存在漏报、漏登现象,我们每月进行死因督导分析时发现上述问题也针对以前欠缺和不

完善的部分进行了完善,目前而言,心脑血管登记及上报工作已步入正轨,但是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患者对自己得病还不是很认可,不愿意向我们透露他具体的得病方面的信息,就造成了漏报,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浚县中医医院 201X.1 2.30 篇二: 邳州市邢楼镇201X年度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资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201X年工作总结 邳州市邢楼镇201X年度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总结 201X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防保站顺利完成了心脑血管报告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 201X年我慢病科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分层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疾病知识讲座等。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登记为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饮食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大关系。因此 ,提倡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全民心脑血管患病情况的改善有益无害,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使心脑血管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体化和规范化。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在201X年为加强心脑血管病人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的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人,为其提供科学,合理,详细的干预措施,并为专门建档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根据病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实行随访工作。掌握病人现有疾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用药,

XXXXXX医院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XXXXXX人民医院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为配合xxx市疾病控制中心全面、准确评估我市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水平,为心脑血管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 通过相关科室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我院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体系,为掌握我市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 (一)报告对象和范围 xx市辖区内常住人口。 (二)报告病种和内容 1. 报告病种: (1)急性心肌梗死(I21-I22);(2)心脏性猝死(I46.1);(3)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2.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门诊号、住院号、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疾病诊断、ICD-10 编码、诊断依据、确诊时间、是否首次发病、确诊单位等疾病信息。

(三)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我院各临床科室均为责任报病单位,其中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是重点报告单位;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三、报告方法 为减少漏报情况,我院应用病案系统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病例收集: 通过ICD码从系统中导出心脑血管事件的病例,并反馈临床科室,科室相关医生补充患者信息后发回医务科,医务科专人整理后通过“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的“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功能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 报告流程图

四、报告要求 报告病种为以上疾病的急性发作事件,具体以发病28 天为期,并以一次事件记录为一个病例,发病28 天以后,若再次急性发作,应按又一新发病例报告。不包括陈旧性并处于恢复期的病例。急性发作后死亡和未死亡的病例均需报告。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脑卒中和/或冠心病,应按所患之病种分别予以填报。 六、质量控制 (一)加强领导 建立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联系人:梁剑兴 (二)能力培训 医务科负责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的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对相关负责科室和医生进行培训,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数据审核 医务科负责数据的审核和汇总上报,重点加强已录入信息核查,并根据姓名、住址等信息进行重复上报病例剔除。 (四)迟报通报 医务科每月将事件病例一览表反馈至责任科室后,责任

心脑血管工作实施方案通知

心脑血管工作实施方案 通知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xx〔xxx〕xx号 xxx卫计委 关于印发《xxx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我县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为建立健全我县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推动全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现将《社旗县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xxx年xx月xxx日 xxx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方案2015年xxx死因监测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我省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解我县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趋势,需要长期系统地对辖区内的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监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病例监测工作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以动态了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探索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流行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

持,也为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后慢性病防控效果提供基础数据。为规范开展全县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慢性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管理工作规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报告对象 报告地区的户籍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诊治的符合本方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和死亡病例。 二、报告病种 (一)脑卒中 1、脑梗死(ICD-10编码,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 2、脑出血(ICD-10编码,I61):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3、蛛网膜下腔出血(ICD-10编码,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4、未分类脑卒中(ICD-10编码,I64):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⑴⑵⑶类的卒中病例。 (二)冠心病 1、急性心肌梗死(ICD-10编码,I21-I22):28天(包括28天)以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2、心脏性猝死 (ICD-10编码,I46):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短时间内以意识突然丧失、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不是

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办法

XX市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掌握XX市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所有在本市医疗机构中明确诊断并符合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定义的疾病均应当登记报告。 收治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病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报告责任单位,作出明确诊断的医师为登记责任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包括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I60)、脑实质内出血(I61)、非脑实质内出血(I62)、脑梗死(I63)、卒中不分型(I64),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G45)六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I21)和随后性心肌梗死(I22)。本办法涉及的疾病分类标准将随现行国际标准的改变而作相应调整。 第四条X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本市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工作实施统一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区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辖区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价,并对相应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数据库进行维护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的内容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国籍、户籍地址、居住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个人基本信息,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疾病分型、诊断依据、报告医师、报告机构名称等诊疗信息。 第七条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报告责任单位应当按要求落实以下工作: (一)对在本单位收治、具有明确诊断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应在门急诊病例确诊后或住院病例出院后7日(含)内,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登记,并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传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二)对报出的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病例信息推送至单位所在地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已报告但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退回的病例信息,应在补充、更正信息后再次报告。 第八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审核合格的病例信息分发至病例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本市常住病例除外;对于审核不合格的病例信息则应及时退回报告责任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及时对所收到的病例信息进行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和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核实、更正、补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及时根据居民死亡登记报告信息对本辖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 精品文档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 一、填报病种: 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报告病种。 二、填报范围: 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病种,均须报告。凡居住本镇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报告。 2、确诊为新发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后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报告卡,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 三、填报方法: 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的病例,在门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 3、放射、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 1、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2、“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 1 / 8

精品文档 成人的年龄。 3、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4、“诊断日期”指患者首次被确诊的日期。 5、诊断根据小方格内用“?”号代表。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1、医院门诊、急诊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10天内填写《海安县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报告卡》,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2、住院病例发病死亡信息由病案室人员根据出院登记信息每月收集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3、防保科医生应将属于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4、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应每月定期查阅病案室或者索引脑卒中、心梗等病种进行漏报补报,填写《****县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 5、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的病例,在年终应进行统一补报;在年报上报截止日后所发现的漏报病例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6、对原始纸质资料使用统一档案盒进行分类归档,盒 2 / 8 精品文档 面标识完整易辨,并明确专人负责保管。 2012年7月26日 1 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制度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为及时获得完整、准确的我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水平,动态了解发病变化趋势,为心脑血管病防控提供政策依据,特制定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方案。 一、目标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我国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掌握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 (一)报告对象和范围 报告对象:监测县(市、区)内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报告范围:在全国疾病监测点,根据领导重视、工作基础、专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确定100个监测县(市、区)作为全国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单位:监测点各级各类具有心脑血管病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均为报病单位,包括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企业医院、收治地方病人的部队医院等。

报告人:报告单位负责接诊及调查的相关医生为报告人。

(三)报告病种和内容 报告病种:(1)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源性猝死(I46.1)。 报告内容:《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见附件1)填写项目包括:门诊号、住院号、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疾病诊断、诊断依据、确诊时间、是否首次发病、确诊单位等疾病信息。 三、信息收集方法 (一)医疗机构报告 监测县(市、区)指定报病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心电图、X线、CT检查、实验室检查,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或在其他(包括监测区内外)医疗机构已经确诊,但在监测区指定报病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病例。 (二)死亡补发病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居民死亡报告系统核对本辖区死亡病例,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心脑血管事件病例,经与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核对为未报病例,需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补报相应的报告卡。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流程图—1—心脑血管疾病报告管理制度1、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确诊患者后,诊治医生须填报《六安市金安区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卡》,要求规范、工整、字迹清晰、信息完整2、防保科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确诊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建立档案,进行定期随访3、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卡后,要认真仔细审查、核对、整理,与每月5日前报区疾控中心4、病案室做好原始患者的病例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5、防保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的心脑血管疾病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温县中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3、影像、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应及时通知开单医生并做好记录四、填卡说明:1、病人基本信息必须填写正确、详细清楚,不得空项;一律使用钢笔或签字笔2、“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人的年龄3、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4、“诊断日期”指患者首次被确诊为日期5、诊断标准:在相应小方格内用“√”标识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以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并较容易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二、填报范围: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规定的病种,均须报告凡居住本市的心

脑血管事件,均须填报2、确诊为新发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而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报告卡,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三、填报方法: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的病例,在门急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急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登记本内登记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影像、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1、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2、“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人的年龄3、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4、“诊断日期”指患者首次被确诊为日期8、诊断根据小方格内用“√”号代表

心脑血管报告制度

篇一: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2、住院病例发病死亡信息由病案室人员根据出院登记信息每月收集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3、防保科医生应将属于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4、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应每月定期查阅病案室或者索引脑卒中、心梗等病种进行漏报补报,填写《****县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 5、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的病例,在年终应进行统一补报;在年报上报截止日后所发现的漏报病例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6、对原始纸质资料使用统一档案盒进行分类归档,盒面标识完整易辨,并明确专人负责保管。 2012年7月26日 篇二:心脑血管报告制度 新安镇卫生院心脑血管报告制度 一、填报病种: 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 (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报告病种。 二、填报范围: 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病种,均须报告。凡居住本镇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报告。 2、确诊为新发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后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报告卡,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 三、填报方法: 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的病例,在门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 3、放射、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013年度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性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县自2000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在2009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网络直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对我县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我县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40.81/10万)居我县总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52.19/10万)居第四位,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县除肿瘤外又一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 二、目的 为了分析评价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我县近期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2013年全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信息,现将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口资料:总人口采用县统计局2013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 2.病例来源: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来源于我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病例,报告覆盖率100%。 3.监测内容:收集了2013年我县户籍人口中在镇级以

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种、第几次发病、疾病诊断依据及诊断单位等。 4.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 5.数据录入: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6.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四、质量控制 全县镇区以上医疗单位报告覆盖率100%;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镇区以上医疗单位上报的心脑血管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保证登记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准确性,要求漏报率<2%;定期反馈给各个相关医疗单位,由他们进行随访登记,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测结果 (一)一般情况 1.性别、疾病类型构成 全县2013年共报心脑血管病例数有4039人,男性2117人,女性1922人,分别占52.4%、47.6%。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627人,男性303人,女性324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7.50%、8.02%;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412人,男性1814人,女性1598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4.91%、39.56%(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