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考试重点

1物流的概念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 物流的三个基本要素

(1)流体:指物流中的“物”。

(2)载体:指物流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

(3)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

3 现代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1)物流的标准化;(2)物流的信息化;(3)物流的网络化;(4)物流的一体化;(5)物流的柔性化;(6)物流的绿色化。

4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1) 商流与物流的统一1)商流是物流的前提2)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1)商物分离的特点

a.保管:取消总公司仓库和营业仓库分散保管方式;

b.输送:由三段运输改为两段运输;

c.配送:由分别送货改为回路配送。

5 商物分离的优点

a.回路配送,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对用户服务质量也可改善。

b.使各部门的职能单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c.可以缓和市内交通拥挤现象。

d.物流作业集中,便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 企业中按照物流作用不同的分类

(1)供应物流 supply logistics

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2)销售物流 distribution logistics

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3)生产物流 production logistics

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4)回收物流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5)废弃物物流 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7第三方物流(3PL,Third Party Logistics )

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GB-2001)

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GB-2006)

8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是为实现既定物流活动目标,由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四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

9 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1、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制约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关系。

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环节费用之间的约束关系。

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约束关系。

10 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1、服务性(Service)

2、速送性(Speed)

3、空间的有效利用(Space Saving)

4、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6、安全性(Safe)

7、总成本最低化(Sum Cost Minimum)

11 物流模数:

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1)物流模数尺寸

以1200mm×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mm×800mm等规格

(2)缘由

集装单元基础模数是按物流基础模数600mm×400mm倍数系列推导出来。

12 企业物流系统化技术——及时制(Just In Time)

(1)简称JIT,又称及时生产制,它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2)实现JIT的关键做法

1)生产流程化

2)生产均衡化

3)看板管理

(3)JIT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JIT应用于物流领域,指将正确的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

4、JIT应用案例

(1)传统的水泥制成品物流系统的物流过程如下:

制成品->包装->暂存->运输->暂存->投入使用

缺点:a.环节多,造成费用增加;

b.包装不合理,损耗相当严重;

c. 污染严重.

请采用水泥散装运输技术和JIT技术对上述物流过程进行改造!

2)改造结果:

制成品->运输->投入使用

优点:a.物流过程简化,节省费用;

b. 有利于保护环境.

13 物流系统模型的种类

1)实物模型:是对现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

特点是:(1)比较形象(2)不易说明数量关系,不能揭示要素的内在联系(3)不能用于优化

2) 图式模型:用图形、图表、符号等把系统的实际状态加以抽象化的表现形式。

特点是(1)在选优中起辅助作用(2)当维数大于2时,该种模型作图受到限制(3)直观简单

3) 模拟模型

用一种原理上相似,而求解或控制处理容易的系统,代替或近似描述另一种系统。

4) 数学模型

是对系统行为的一种数量描述。分为确定型和随机型。

14 配送概念

配送(distribution)。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5 送类型

按配送时间、数量差别分类

(1)定时配送:配送企业(配送中心)根据与用户签订的协议,按照商定的时间准时配送货物。

优点:易于安排工作计划和运输工具。

缺点:对于用户临时调整货物的品种、数量,在数量变化较大时,会给配送作业带来困难。

定时配送的四种具体形式:

日配

小时配

JIT配送(准时—看板方式)

快递方式

(2)定量配送: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批量配送货物的一种方式。

优点:

A.此种配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托盘、集装箱及车辆的装载能力,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配送的作业效率。

B.此方式不严格限定时间,便于配送企业合理调度车辆工具。

C.对于用户,因每次收到的货物品种数量固定,客观上便于合理安排人力和仓位。

缺点:配送时间不严格限定,有时也会加大用户的库存。

(3) 定时、定量配送:按商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数量配送货物的形式。

(4)即时配送:根据用户提出的时间要求和供货数量、品种要求及时地进行配送的形式。

优点:

(1)即时配送可以满足用户的急需,它是一种灵活的配送活动。

(2)由于此类型完全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客观上能促使需求者压缩自己的库存,使其货物的“经常储备”趋势近于零。

(5)定时、定路线配送:按照运行时刻表,沿着规定的运行路线进行配送即属于定时、定路线配送。

优:A.可以同时为许多用户服务。它适用于用户较多而且比较集中的地区。

B.可以做到充分利用运输工具有计划地安排运送及接货工作。

缺:只适用于消费者集中地区,且配送品种、数量不能太多。

16 配送模式及选择

(一)配送模式

1、企业(集团)内自营型配送模式

(1)即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部门、厂、店物品供应。

(2)优缺点:缺点“大而全”、“小而全”造成较大程度的浪费。

优点:在目前专业化、社会化配送还没有广泛形成时,在满足企业(集团)内部生产材料供应、产品外销、零售场店供货和区域外市场拓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单项服务外包型配送模式

(1)是由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设备(库房、站台、车辆等)及专业经验、技能的物流业务经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承担其他生产性企业在该区域内的单项物流服务。

(2)缺点:是一种高消耗、低收益的配送模式。

优点:是一种雇佣式的配送,使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3、社会化的中介型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

优点:此种配送模式有利于专业化、社会化商品配送中心的形成。

4、共同配送模式

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GB/T18354-2006)

是一种企业间为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

17 配送中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GB/T18354-2006)中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配送功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物流中心的解释是“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18 配送中心的功能分区。

①管理区:是中心内部行政事物管理、信息处理、业务洽谈、订单处理以及指令发布的场所。一般位于配送中心的出入口。

②进货区:收货、验货、卸货、搬运及货物暂停的场所。

③理货区:对进货进行简单处理以及指令发布的场所。

④储存区:是对暂不必配送或作为安全储备的货物进行保管和养护的场所。

⑤加工区:是进行必要的流通性加工(如分割、剪裁、改包装等)的场所。

⑥拣选配货区:在这里进行发货前的拣选和按订单配货。

⑦发货区:是对商品进行检验、发货、待运的场所。

⑧退货处理区:是存放进货时残损或不合格或需要重新确认等待处理货物的场所。

⑨废弃物处理区:是对废弃包装物、破碎货物、变质货物、加工残屑等废料进行清理或回收复用的场所。 ⑩设备存放及简易维护区。是存放叉车、托盘等设备及维护工具的场所。

19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1、接受并汇总订单。

2、进货。进货流程包括以下几种作业:

(1)订货。

(2)接货。

(3)验收。

(4)分拣。验收后,即按类别、品种将其分开,分门别类地存放到指定的仓位和场地。

(5)存储。

3、理货和配货。

(1)加工作业。

(2)拣选作业。按订单或出库单的要求,从储存场所选出物品,并放置指定地点的作业.

(3)包装作业。

(4)配装作业。

4、出货(或送货)。

(1)装车。

(2)送货。

20 配送方案的路线选择——里程节约法。

里程节约法的原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由配送中心分别向两用户送货的里程为:L1=2a+2b

(2)巡回送货的里程:L2=a+b+c

里程节约额:△=2a+2b-a-b-c=a+b-c

21 仓储的基本概念

● 1、仓储( warehousing):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贮、出库的活动。

● 2、储存(storing ):保护、管理、储藏物品。

● 3、库存 (stock ):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广义的库存还

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

4、经常库存(cycle stock ):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为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 5、安全库存(safety stock ):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

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 6、库存周期(inventory cycle time ):在一定范围内,库存物品从入库到出库的平均时间。

22 仓储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 (1)质量标志。(2)数量标志。(3)时间标志。(4)结构标志。(5)分布标志。(6)费用标志。

23 仓储作业流程

● 1、物资的入库 包括:

– 物资的接运:车站码头提货、仓库内专用线接货、仓库自行提货、库内接货。

– 物资的验收:验收准备、核对资料、物资的实物检验、作出验收记录

– 办理入库手续:登帐、立卡、建立物资档案

c

2、物资的盘点和检查

●(1)内容

●查规格、点数量、查质量,

●查有无超过保管期或长期积压情况,

●查保管条件,查安全。

●(2)盘点形式:永续盘点循环盘点定期盘点重点盘点。

●3、物资的出库:出库前准备核对出库凭证备货复核点交

24 自动化仓库的类型

●(1)按仓库高度分:

–高层自动化仓库:12米以上的为高层;又可分为:单元货格式仓库和贯通式仓库;

–中层自动化仓库:5~12米之间的为中层;

–低层自动化仓库:5米以下为低层。

●(2)按仓库容量分:

–大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5000个以上的;

–中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2000~5000个之间;

–小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2000以下

25 自动化仓库的优点和使用条件

●(1)优点:

–节省劳动力、节约占地;

–出入库作业迅速、准确,缩短了作业时间;

–提高了仓库的管理水平;

–有利于物资的保管。

●(2)使用条件:a物资出入库要频繁和均衡;b要满足仓库建设的一些特殊要求

c一次性投资大;d需要一支专业技术队伍。

26 物资堆码技术

(1)重叠式堆码:逐件逐层的向上重迭码高,货垛各层的排列方法一致。

(2)纵横交错式:将上一层物资横放在下一层物资上面,纵横交错地上码。

(3)仰伏相间式:一层仰放、一层伏放,仰伏相间相扣,使堆垛稳固。

(4)衬垫式:在每层或每隔两层物资之间夹进衬垫物,使堆垛的横断面平整。

(5)串连式:利用物资间的管道或孔,用绳子或其它工具按一定数量串连起来,再逐层上码。

(6)栽柱式

(7)压缝式

27 自动分拣系统的组成

●自动分拣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及分拣道口组成。

(1)控制装置的作用是识别、接收和处理分拣信号,根据分拣信号的要求指示分类装置、按商品品种、按送达地点或按货主的类别对商品进行自动分类,决定某一种商品该进入哪一个分拣道口。

(2)分类装置的作用是根据控制装置发出的分拣指示,当具有相同分拣信号的商品经过该装置时,该装置动作,使改变在输送装置上的运行方向进入其它输送机或进入分拣道口。

(3)输送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送带或输送机,其主要作用是使待分拣商品鱼贯通过控制装置、分类装置,在输送装置的两侧,一般要连接若干分拣道口,使分好类的商品滑下主输送机(或主传送带)以便进行后续作业。

(4)分拣道口是已分拣商品脱离主输送机(或主传送带)进入集货区域的通道,一般由钢带、皮带、滚筒等组成滑道,使商品从主输送装置滑向集货站台,再由工作人员将该道口的所有商品集中后或是入库储存,或是组配装车并进行配送作业。

28 库房温湿度控制技术

●(一)温湿度检测干湿球温度计

●(二)温湿度控制1、通风2、吸潮3、密封

29 流通加工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的总称。

●2、特点

●(1)流通加工的目的,主要是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

●(2)流通加工的对象,主要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包括各种原材料和成品。

●(3)流通加工一般是简单的加工和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而对生产加工的一种补充。

●(4)流通加工,是由从事物流活动并能密切结合流通需要的物流经营者组织的加工活动。

30 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层次划分

●(1)单件包装(2)内包装(3)外包装

●2、按包装所起的作用分(1)销售包装(2)运输包装

31 包装的主要作用

●1、保护货物:保护内装物品不受损伤。

●(1)防止物资的破损变形

●(2)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

●(3)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影响

●(4)防止异物混入、污染、丢失、散失

●2、方便功能

●(1)方便物资的储存

●(2)方便物资的装卸

●(3)方便运输

●3、促销功能

●4、传递信息

32 包装标记与包装标志

1、包装标记指根据物资本身的特征用文字和阿拉伯数字等在包装上标明规定的记号。

(1)一般包装标记

(2)表示收发货地点的和单位的标记

(3)标牌标记

2、包装用来指明被包装物资的性质和物流活动安全以及理货分运的需要进行的文字和图象的说明。

(1)指示标志:用来指示运输、装卸、保管人员在作业时需注意的事项,以保证物资的安全。

(2)危险品标志:用来表示危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危险程度的标志。

33 “五防”包装技术

●1、防震包装(缓冲包装)

是为防止物品在运输、装卸搬运作业中的震动、冲击等而造成物品损伤所采用的包装技术。

●2、防潮及防水包装技术

(1)防潮包装技术

方法:采用透湿度低的材料包装或在包装中封入干燥剂。

(2)防水包装技术

方法:采用某些防水材料作阻隔层并用防水粘接剂粘接,以阻止水浸入包装内部

●3、防锈包装技术

方法:先清洗处理金属制品表面,涂抹防锈材料,再用透湿率小的防潮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4、防虫鼠害包装技术

方法:在包装物品时,放入一定量的驱虫剂。

34 装卸搬运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

2、特点

●(1)作业量大。1吨/252吨次

●(2)装卸作业对象复杂。

●(3)装卸搬运对安全要求高。人身和物资

●(4)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

35 装卸搬运的方法

(一)按装卸作业对象分

●1、单件作业法

–贵重物资、没有或难以设置装卸机械的场所、体积大形状特殊的物资。

●2、集装作业法

–(1)集装箱作业法:垂直装卸法(吊装吊卸)、水平装卸法(滚装滚卸法)

–(2)托盘作业法

–(3)其它集装件作业法

●3、散装作业法

–(1)重力法作业(2)倾翻法作业(3)机械作业法(4)气力输送法

●(二)按作业手段和组织水平分

●1、人工作业法2、机械化作业法3、综合机械化作业

●(三)按装卸设备作业特点分

●1、间歇作业法:重程和空程2、连续作业法

●36 装卸搬运机械的基本参数

1、起重量指起重机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被起升的额定载荷加取物装置(抓斗、吸盘)的重量。

2、起升高度指起重机械可提升物品的最大有效高度

3、工作速度

●(1)提升速度(米/分)(2)走行速度(米/分)(3)旋转速度(转/分)

4、跨度和幅度表示起重机吊具工作范围参数

5、外形尺寸

6、自重

36 叉车选择

A技术因素

在选择叉车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如负载能力、提升高度、行走和提升速度、机动性、通道宽度、叉车控制方式等)

B初期投入成本

C后续的使用成本

* 技术因素:

(1)负载能力负载能力是指以负载中心距为基础进行计算,负载中心距是指叉车货叉的载货重心到门架的距离。一般工业标准负载重心距600mm,或500mm。负载中心距越大,负载能力越小。

(2)最大提升高度它是指在额定的负载下叉车的提升高度。

(3)行走及提升速度行走和提升速度直接影响叉车的作业效率。一般叉车满载时行走速度可达18km/h,空载时达到21km/h。提升速度一般在0.3~0.5m/s。

(4)机动性机动性表示叉车在通道内的作业能力。叉车直角堆垛时的通道宽度反映了叉车的机动性。一般叉车作业所需的直角堆垛时通道宽度越小,说明叉车越灵活。

(5)叉车通道宽度叉车作业时需要平稳和无干涉条件下的环境,所以不同类型叉车需要相应叉车的通道宽度见表所示。

(6)控制方式电动叉车的控制方式有两种

机械式:价格便宜,但效率不如电子式

电子式:电子控制方式具有低转速大转矩和低能耗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

37 装卸作业合理化措施

●(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1、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2、提高被装卸物资的纯度

●3、包装要适宜

●4、减少装卸作业的距离

●(二)提高装卸搬运的活性

●1、搬运活性

●物品的存放状态对装卸搬运作业的方便程度

●2、搬运活性指数

●搬运某种状态下的物品所需要进行的四项作业(集中、搬起、升起、运走)中已经不需要进

行的作业数目。

●(三)实现装卸作业省力化

●(四)装卸作业的机械化

●(五)推广组合化装卸

38 物流信息的组成

?1、物流系统内部信息(1)物品流转信息;(2)物流作业层信息;(3)物流控制层信息;(4)物

流管理层信息。

?2、物流系统外部信息。(1)市场信息;(2)同行信息;(3)政策信息、产业结构及变化信息;

?1、信息源点多、分布广、信息量大;

?2、物流信息种类多;

?3、物流信息动态性强;

39 GPS技术

1、概念

“由美国建设和控制的一组卫星所组成的、24小时提供高精度的全球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的系统”。

2、GPS系统的组成

(1)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

(2)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上行注入站组成。

(3)用户部分

40 电子数据交换EDI

EDI的概念与特征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是指“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俗称“无纸贸易”。

2、EDI系统的构成要素

EDI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EDI标准)

41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2、信息的存储。

?3、信息的传播。

?4、信息处理。

?5、信息输出。

4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系统分析

1、物流管理业务状况的调查

(1)系统环境及实现新系统条件调查(2)系统结构调查(3)物流信息流程调查

2、数据流程分析

(1)绘制数据流程图(2)数据分析

3、建立系统模型

(1)确定系统目标(2)进行系统功能分析,划分子系统和功能模块(3)明确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4)选择机型和外部设备

4、系统分析报告

(1)原系统概述(2)对原系统的分析(3)新系统目标和可行性分析(4)新系统模型及初步评价

(5)确定选定的计算机设备与专用设备清单,确定必要的系统软件。

(二)系统设计

?1、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

?确定系统由哪些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完成什么样的工作。

?2、信息系统的物理设计

?将逻辑设计确定的功能模块现实化,即进行具体的程序设计。

(三)系统实施

1、程序调试

(1)用正常数据调试(2)用异常数据调试

2、系统转换

直接转换方式、平行运行方式、试运行方式、逐步转换方式。

3、系统维护

4、系统评价

43 物流中心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GB/T18354-2006)中对物流中心的解释是“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44 物流中心管理的内容

(一)按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划分

(1)物流计划管理(2)物流质量管理(3)物流技术管理(4)物流经济管理

(二)根据物流活动诸环节划分

(1)运输管理(2)储存管理(3)装卸搬运管理(4)包装管理(5)流通加工管理(6)配送管理(7)物流信息管理(8)客户服务管理

(三)根据物流系统诸要素划分

(1)人的管理(2)物的管理(3)财的管理(4)设施、设备管理(5)方法管理(6)信息管理

45 物流中心组织机构

1.直线制形式

适用:适用于经营规模小,经营对象简单的物流中心。

2.职能制形式

适用:此结构不适于大型企业及网络化布置的物流中心。

3.直线职能制形式

适用:在物流中心的组织结构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4.事业部制形式

适用:它适宜于规模大、货品种类多、分布面广的物流中心。

5.矩阵式组织机构

46 物流服务三种要素

?(1)拥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

?(2)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

?(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

47 基本的物流服务能力

?(1)可得能力:指当顾客需要存货时所拥有的库存能力。存货可以分为两类:经常库存和安全库存。

?(2)作业完成能力:

?完成周期的速度:指从一开始订货时起到货物装运实际抵达时止的这段时间。

?一致性:指厂商在众多的完成周期中按时递送的能力。

?灵活性:指处理异常的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

?故障与修复:

?(3)可靠能力。

48 物流成本

?在物流过程中,占用和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为物流成本,也称为物流费用。

49 对物流成本的管理

●1、物流成本管理并不是管理物流成本,而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

●2、为何能利用成本去进行管理?

●第一,物流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际状况,通过物流成本的计算,可以进行物流经济活动

的分析,发现和找出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

●第二,物流总成本是衡量和评价物流合理化的统一尺度。

50 物流成本的分类

●1、按照物流范围分类

(1)供应物流费;

(2)企业内物流费;

(3)销售物流费;

(4)回收物流费;

(5)废弃物流费。

●2、按照支付形态的不同分类

●可分为:

企业内物流费

委托物流费:企业向外部物流机构所支付的各项费用

●3、按成本项目类别分类

具体包括: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物流功能成本

存货相关成本:指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51量本利分析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出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1)物流成本的划分(1)固定成本(2)物流系统的变动成本(3)物流系统的半变动成本

2)盈亏平衡模型

物流系统量本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基本计算公式表示:

P=R–(V+F) = KQ–(VcQ + F) = (K–Vc)Q–F

P—销售利润;Vc—单位产品(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总额;

K—单位产品(业务量)销售价格;Q—销售(业务)量;R—销售收入。

52物流企业的环境分析

1)物流企业一般环境的分析内容

(1)政治法律环境(P)(2)经济环境(E)(3)社会文化环境(S)(4)技术环境(T)

2)物流企业一般环境分析的方法—环境扫描法

53 物流战略的类型

1、增长型的集中经营战略

2、增长型的多样化经营战略

3、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经营战略

4、按物流服务的范围和机能整合性划分的物流企业的战略形式。

(1)先驱型企业的战略——综合物流

(2)机能结合型企业的战略—系统化物流

(3)运送代理型企业的战略——柔软性物流

(4)缝隙型企业的战略——差别化、低成本物流

54运输质量评价指标。

●运输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为货损货差率、运输损失率和运输准时率。

55物流服务的法律问题

● 一、物流相关国内法规

● 1、公路运输法规

● 物流企业进行公路运输遵守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 《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 》

● 2、水路运输法规

● 水路运输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有:《合同法》 《海商法 》 《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

● 3、铁路运输法规 《合同法》

● 铁路零担货物运输组织规则

● 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

● 铁路行李包裹保价运输办法

● 铁路货物装卸作业计费办法

● 铁路零担货物运输包装管理办法

● 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管理办法(试行)

● 4、航空运输法规

● 航空货物运输要遵守:

● 《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全文)

● 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_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 5、仓储相关法规

● 仓储主要遵守 《合同法》中的仓储合同、保管合同和租赁合同的有关规定。

● 6、环境保护法

● 7、劳动法

物流从业人员和企业在劳动管理方面应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00?=办理商品运输的总票数

货损货差的票数货损货差率%100?=运输业务收入经济损失之和运输损失率%100?=运送总次数准时运送次数运输准时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