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拔火罐到底有效吗

颈椎病拔火罐到底有效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椎病拔火罐到底有效吗

导语:可能大家对拔罐都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来说,当感觉到腰酸背痛或是身体湿热、关节疼痛时,经常会用到拔罐等中医理疗保健方法来医治和调理,效

可能大家对拔罐都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来说,当感觉到腰酸背痛或是身体湿热、关节疼痛时,经常会用到拔罐等中医理疗保健方法来医治和调理,效果还是不错的,当颈椎病出现后,也要赶在最佳时机内做好治疗工作,不可延误时间,导致病情加重,那么颈椎病拔火罐有效吗怎么做?

1、【穴位】以颈推棘突主要痛点为主穴,配以天宗、肩井及阿是穴。

【功能】舒筋活血。

【主治】颈推病。在进行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时可根据各人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操作】用披针直人深至骨膜,一般不超过5毫米,针拔出后有少量血液溢出。然后在针处加拔火罐,去罐后可进行局部按摩和头部旋转运动。每3一5日1次,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数日。

【注意】用铁针治疗需临床专科医生进行,并注意消毒。

2、【取穴】取风池、大抒、风门为主穴,配穴为天宗、肩井、肩骼、曲池等。

【药物】艾叶10克,杜仲10克,防风10克,麻黄10克,木瓜,

0克,辣椒10克,上鳌虫10克,羌活10克,苍术10克,独活10克,苏木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透骨草10克,千年健10克,海桐皮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布包裹后水煎制成。

【功能】舒筋活血。

【主治】颈稚病。在进行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时可根据各人病情不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肩周炎症状拔罐穴位图

肩周炎拔罐穴位图 肩周炎的指压,按摩治疗,先从颈部到肩膀,以蒸热手巾温敷为重点。并且要注意预防肩膀虚冷。肩周炎治疗穴位以仔细指压集中于肩膀前后的肩井,肩髃,臑会,臂臑,云门,天宗等各穴位有效。对肩周炎疼痛进行温灸治疗同样有效。外用(颈肩松按摩膏),缓解肩颈腰酸、麻、胀、痛。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治疗肩周炎的穴位 (1)肩井:对肩膀酸痛有效的穴位,按摩针灸都可以。肩井在肩上。穴位找法:从乳头往正上方的线上,正好在后颈根部和肩膀的中央。加以压迫会疼痛。 操作:医者抓住病人肩膀,以拇指稍用力揉压。假如病人自己指压时,则用右手食指指压左肩,而以左手食指指压右肩,对肩膀酸痛有效。 (2)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指压和按摩并用,消除肩膀三角肌疼痛。位于肩部。穴位找法: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操作:医者用一只手支撑病人的手臂,另一只手拇指指压穴位。如此可缓和肩膀三角肌疼痛,假如从胸部中心沿着锁骨下面朝本穴位部位反复进行按摩效果更好。 (3)臑会:位于和身体各类机能有关的几条能量路线在身体内交叉,交会之处的表面部位,穴位名因此而来。能有效缓和肩膀三角肌和上臂部的疼痛,所以,在手臂疼痛而没有办法举高的症状产生时加以揉压,可降低症状。 部位:肩端后侧凹处朝肘最突出之处方向约三个指幅下面。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用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

肩周炎外用(颈肩松按摩膏),缓解肩颈腰酸、麻、胀、痛。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4)臂臑:穴位名称,表示对前臂,上臂疼痛有效的穴位。能够有效缓和手臂疼痛。 部位:位于手臂外侧。穴位找法:将手臂朝正侧方举起,从肩膀到肘部分的三角肌会隆起之处。该三角肌,到手臂中央为好。压迫其附近,可摸到皮肤下面的肱骨。臂孺在其凹陷中,加以压迫,从上臂到肘方向会感觉疼痛。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除指压外,抓住前臂部由上往下进行按摩更有效。 (5)云门:位于锁骨下面的云门穴位,表示此位置耸立取人天之气的“云”之门之意。揉压本穴位能够促进肩膀灵活性,使手臂举高放下轻松。 部位:位于锁骨下面。穴位找法:肩膀大关节根部略微朝向胸侧的锁骨下面的凹陷处。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的背部,另一手指压穴位。同时指压其下面的中府穴效果更好。 (6)天宗:揉压本穴位能够有效缓和使手臂不能举高的肩膀酸痛。 部位:位于背侧。穴位找法:大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加以压迫可以使上臂小指侧疼痛的位置,就是天宗穴。 操作:病人俯卧,医者双手臂压在其肩胛骨,用拇指同时指压左右穴位。同时对位于肩胛骨上的曲垣穴进行指压效果更好。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教案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附注: 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 中脘:位于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 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 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拔火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拔火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1、拔火罐能治颈椎病 首先老中医在这儿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尽管劲椎病的症状成因十分复杂,但是拔火罐能有效治疗大部分颈椎病!已经有无数临床案例证明,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有着很好的疗效。中医上的理论解释如下: 颈椎病多是因为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气滞、痰浊、瘟血等病症的累积造成经隧不通、筋骨不利等而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沉重麻木,摁之酸胀,严重者感到身体酸软乏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老年人还极有可能中风。 中医拔罐法通过对人体的肩颈部相关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舒经活络,帮助气血运行通常,缓解颈椎病困扰。 2、刺络拔罐法 取大椎、肩井、肩髃、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 走罐法: 用闪火法拔罐于颈部,沿着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肩外腧至天宗来回走罐。 药罐法: 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水煎)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肤。7~8分钟后取下,局部皮肤出现淤血或充血。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3、药罐法 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水煎)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颈椎病分为寒湿阻络、血瘀阻络型,也可以用以下两种拔罐法来治疗。 一、寒湿阻络 (一)病状: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疗法: (1)选穴于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 次。 二、血瘀阻络 (一)病状: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 (二)疗法: (1)选穴于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肩井、曲池、合谷见前。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肤发红、有少量出血点为度。叩刺后拔罐,行罐十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隔日1次。 深圳恒生中医小贴士:尽量减少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睡觉时枕头的高度合适,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拔罐疗法 8个最受欢迎的拔罐养生方法

拔罐疗法 8个最受欢迎的拔罐养生方法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8个最受欢迎的拔罐养生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一、增加活力法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二、祛除浊气法取穴:涌泉穴、足三里。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如果充盈的话人体生长就会正常。精力也会比较旺盛,反正则是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三、疏通经络法(1)任、督二脉透罐法。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2)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1)

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

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临床拔罐治疗病症示例 感冒拔罐疗法 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外关 拔罐方法: 留罐法。取上穴,留罐15~20分钟。 腹痛拔罐 症状:胃脘以下发生疼痛,有冷痛,灼痛,隐痛、绞痛、满痛、胀痛、刺痛等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留罐法。取上面3—5个穴位,留罐10~15分钟 乳腺增生之拔罐疗法 症状:乳房内有硬结、月经前、生气后疼痛加剧,伴有口苦咽干,或喉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心情不畅,同时伴有月经不调。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 取穴:肾俞·檀中·肝俞·气海·期门。 操作方法: 留罐法。依上述穴位先闪罐拔罐潮红再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 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的是(B )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 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A)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的方法称(B)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4.肌肤麻木适宜用(C)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 D 药罐 E 留罐 5.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A )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针 D 药罐 E 刺血拔罐 6. 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D ) A 选用竹罐 B 在锅内加水煮沸 C 用镊子钳住罐口 D 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E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7.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E ) A 生姜汁 B 辣椒液 C 两面针酊 D 风湿药酒 E 乙醇 8.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D)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9.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B) A 感冒 B 皮肤溃疡 C 痛经 D 胃脘痛 E 丹毒 10.刺血拔罐适用于(D ) A 咽喉肿痛 B 痄腮 C 咳嗽 D 神经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11.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A )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12.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B )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13.吸拔时最安全的是(A )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14.吸拔时需侧面横拔的是(B )

拔火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 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 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 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 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

拔罐疗法讲座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七期 2016年7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6年7月9日活动地点:感德镇洪佑村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组织者:感德卫生院洪佑村第二卫生所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辖区群众接受健康教育人数:42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50份 活动内容: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活动的居民了解了拔罐等中医药保健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了中医拔罐等中医药保健的要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翁贤忠负责人(签字):翁贤忠 填表时间:2016年7月9日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主讲人:苏双喜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

拔罐人体穴位图

拔罐主病病症与选穴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 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 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 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 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 1 - - 2 - - 3 -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颈肩松按摩膏】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机能,通过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修复受损组织及神经根,促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劳损症的康复。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

背部拔罐的好处与坏处

背部拔罐的好处与坏处 1. 1 脊椎是背部的主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 2. 2 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3. 3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 4. 4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5. 5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 1 - - 2 - - 3 -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

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 5 - 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 - 6 -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

人体背部穴位图_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人体背部穴位图_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 3 - ................................... - 3 -

人体穴位图 ................................................................ - 4 -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 7 - 症状穴位............................................................................................................................................................................. - 7 -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绝密的拔罐疗法

一直想写一下关于这种特殊拔罐的方法,还有很多网友关心的拔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同志们心里能有个数,在帮别人的时候也有个谱,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坐下来想一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因为有了这个让大家做起来校条,忽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对于很多新同志来说,这又是必须的东西,要不真的是不知从何下手,只有写一点,给大家引条路了。 一、祖先流传下来的禁忌 首先说我们的拔罐方法不同于以往任何的一种方法,用的还是罐,但是拔法却完全不同。而且所有拔罐书上写的禁忌在我们这里都无效,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拔,小孩子可以拔,来月经可以拔,孕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拔,淋巴处可以拔罐,拔完罐可以马上洗澡,不管罐口的创面看起来多么可怕都不会感染,你说夏天热,我要开窗拔,只要不是斜风就行,对流也没关系,你说我这个地方不开空调没法活,能不能拔,ok来吧,别把温度调得太低就行,当然你能挺的话还是在热一点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二、关于饮食 饮食上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要全面,水果要多吃,每天喝一杯红糖水,起到活血化瘀,迅速补充体力的作用。我听说有些人以前给孩子忌口,这样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及端不好,在我这除了垃圾食品不建议吃,是有营养的都可以吃,只要不过分偏食吃得全面就好,你也不用费心去管什么食物是凉性或是热性,你也不能天天吃一种东西啊,每种有每种的营养,都是你需要的,身体恢复了,自己完全有能力调平衡,拔罐也是一个调理的过程,帮助你自己恢复调节能力,所以吃吧。拔罐后人通常会变得很能吃,那是肌体的一种需要,所以想吃就吃,人还会很渴,所以要多喝水,而且不要等到渴了再渴。 要食补不要药补,保健品建议大家不要用了,而且要随着自己的脾胃情况调整饮食,所谓虚不受补,再好的补品到你这儿可能变负担了,所以饮食上用点心,以日常饮食调配为主,慢慢加强。 三、拔罐前要做好思想准备 拔罐前,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很多人,主要是成人罐口会经历出疱、出水、出果冻、出凝血、出泡沫等等现象,因人因病而异,那么在这个地方重罐,痛苦是难免的,还有就是会出现病灶反应,有些人刚拔的时候很好,过些日子就会返起种种不适,以为是拔罐变得没有作用了,其实这是必经的过程,你的身体是在这种反复中进步的,这种反应也是你以前病症的再现,忍一忍都会过去的,对于病灶反应较为详细的陈述专门有一个帖子,这里就不说太多了。对于孩子罐口的反应要好得多了,出疱的也是少数,而且基本不会全身出,也不会象大人那样痛苦,所以还是越小开始做越好,因为身上比较干净,痛苦也少了很多很多。大家也不必心急去问别人为什么能出疱,我怎么没有,别人出了什么我怎么没出那样的,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不会完全相同,看自己就好了,出就出,不出就不出,什么时候出就什么时候出,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为这个事烦心。 四、拔罐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法 我觉得拔火罐很舒服,你说我就不敢用火罐,那么你用真空的也行,你说我也拔火罐可是我不敢用纸条来引火,我有我自己的方法,可以,主要是你能坚持做。拔罐所用的工具在很多

穴位拔罐疗法

穴位拔罐疗法

作者: 日期:

原创:中国好轻松健康团队 拔罐治疗主病病症与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印堂、内关、足三里、翳风、合谷、风池、大椎、风门、曲池、外关 气管炎、哮喘、 肺气肿天突穴、中府穴、膻中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大椎穴、定喘穴、风门穴、肺俞穴、肾俞穴 慢性胃肠炎 中腕穴、天枢穴、气海穴、梁丘穴、足三里穴、胃俞穴、大肠俞穴 慢性胃炎 中脘穴、气海穴、太乙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穴、气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梁丘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 消化不良 中脘穴、气海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穴、内关穴、梁丘穴、足三里穴、胃俞穴、肾俞穴、脾俞穴 腹泻、腹痛 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内关穴、梁丘穴、足三里穴、胃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气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命门穴、大肠俞

74 慢性肝炎 膻中穴、中脘1穴、阳陵泉穴、大椎穴、身柱穴、肺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 高血压 肩井穴、血压点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风池穴、大椎穴、身柱穴、肝俞穴、胆俞穴、曲池穴2、涌泉穴 低血压 天突穴、膻中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大椎穴、定喘穴、风门穴、肺俞穴、身柱穴、 肝俞穴、胆俞穴、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膈俞穴、印堂穴、三阴交穴、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 膻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大椎穴、心俞8穴、肝俞穴、阙阴俞穴 风湿性心脏病 膻中穴、郄门穴、关元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厥阴俞穴心俞8穴、肾俞穴、关元俞穴 肺心病 膻中穴、曲泽穴、气海穴、关元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大椎穴、定喘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肾俞穴 糖尿病 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肺俞穴、胰俞穴、肾俞穴、命门穴、痛泉穴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心俞穴、肾俞穴、谷合穴、涌泉穴、失眠穴 中风后遗症 曲泽穴、内关穴、百会穴、大椎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膀胱经 落枕 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外关穴、合谷穴 颈椎病 印堂穴、曲泽穴、内关穴、风池穴、肩井穴、肩髃穴、大椎穴、肺俞穴、外关穴、曲池穴、合谷穴 肩周炎 缺盆穴、足三里穴、风池穴、大椎穴、天宗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大杼穴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养生围观:4292次 字号:T|T 【导读】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有哪些?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怎么看?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拔火罐_人体背部穴位图_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背部?.图 ρ?3ay ??) JB 大椎 t 亘 身柱 > 天宗 神堂 肩贞 心俞 皆俞 膈关 郢日 躺俞 月壬俞 意舍 自门 悬枢 ≡M 志宰 命门 俞 Φ?d ? 白环窮 阳 8.?‰s 14 d 胃仓

人体穴位图

94 93

95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 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 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 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 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 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 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 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 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 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兀俞73、委中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