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文之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篇一: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2篇)】

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2篇)

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2篇)

带一本书去旅行

每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南京城,我并不觉得自己在忙碌,仿佛只是

在与这座城市相恋。

而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下南京城多少年来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

这座城的喜怒哀乐,这座城的风雨飘摇,都在这一本书中静静地被

铭记,被眷恋,也悄无声息地陪伴着南京城继续走过以后的每一个

春秋冬夏。这本书便是《带一本书去南京》

不论是饱经沧桑的六朝古都,还是战歌飞旋的虎踞龙盘,南京历史

的踪迹在如今现代化的都市之中,仍然能够被人们轻易想起,亦不

难寻觅。毕竟,这是时光为南京城刻上的烙印。因此,每当我漫步

在快节奏生活的南京城之中,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苍凉之感。

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不尽的是南京的变迁

与这座城的苦楚。在秦淮河附近的一带里,四处可见破旧不堪的寺庙,院墙的红漆仿佛再经受不住时光的考验,便在人们的不经意间

悄悄掉落下来,再被寺里每日出现的小和尚扫起,最后,这古寺的

红墙漆不知被带走至何处,继而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就好似那历史

长河之中的南京城一般罢,再多的繁华也终将落幕,然后被时光掩埋,不着痕迹。百年前的帝王怕是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所建造的满

城寺庙,终抵不过时光的苍凉,无法被世人永世铭记,时过境迁之后,便慢慢消失在满城烟雨之中,成为如今城市一隅的一块空地之

上凄凉的一株荒草。

或许真的如同书中说得那般罢,南京,着实是一座伤感之城。

不是每个旅人,甚至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能明白南京城独自的凄

凉与沧桑。他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南京城一砖一瓦里的旧时光,亦

或许是那路边蒋委员长为宋佳三小姐栽下的法国梧桐树上飘落下来

的小绒毛,但就是这样的他们,注定不明白南京这座城内心的伤感。南京城的故事,无心,便永不知晓。

鲜有人知,如今繁华的鸡鸣寺旁的进香河路,原是百姓摇船进香的

一条小河。而它的身边,更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小的,最终消失

在时光之中的珍珠河。少女们在此靧面的场景,已然在时间的变迁

里,找不到踪迹,只留下一条遭人厌恶的臭水沟。而在人们感叹南朝的亡国之君时,没有人注意到鸡鸣寺旁,一口小小的珍珠井。虽南陈主不理政事,诗酒风流,但却没有人想到,若陈主叔宝未曾当帝,那么,《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是否会流芳百世?只可惜,风流才子生在帝王家,注定与诗词歌赋无缘,而那些妃子们的胭脂泪,竟赋予了一口胭脂井之中,南陈主道不尽的悲伤。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后世只听得无尽的谩骂声,而那些曾经存在于南京城的时光,竟也成为人们口中一无所成的短命王朝。怕,这便是南京城的伤感之处吧?

我猛然发觉,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土,竟然变得如此陌生,仿佛未曾相遇。南京城的风韵与灵魂忽然间变得异常沉重、悲痛,深深扎根在坚固的明城砖上,每一块砖上都是南京城的一段往事。我的耳畔仿佛回荡起秦淮河畔动人的歌声,还有眼前一片华灯之下的水墨秦淮。南京城的往事竟令我不自禁地恋上了怀旧,便也想看着书中的一城烟雨一城风。

我决心忘记那个熟悉的南京城。带上一本书去南京,在旅途中,邂逅我与南京城的故事。

带一本书去旅行

一本书,一杯茶,一条路,一串脚印。

幽幽的茶香袅袅升起,冰冷的镜片上水雾渐渐模糊了视线。我取下眼镜,小心地翻开书,撑着额角看丝丝缕缕的云朵呼啸着从身边穿过。

一直很想去黑龙江,去萧红的家乡看看,领会一下那冰天雪地的旷世里壮丽的奇观。轻

抿一口热茶,微甜中带着丝丝苦涩,很清爽的感觉。

缓缓翻动着书页,一行行平凡的文字编织成一个梦幻的世界,细腻深刻的笔触,似一串珍珠,轻叩我的心扉。《呼兰河传》,用一个个轻快稚气的故事,揭示了那个零落纷扰的年代,不禁在敬佩萧红的同时,心底有一株名为凄凉的种子在悄悄生长。

寂寞的童年,一生的苍凉。

几经周折,在我昏昏沉沉抱着书倚在客车上睡着了的时候,汽车终于载着满满一车疲惫却期盼的旅客,驶向了一代才女,被喻为“30年代文学活神”的萧红故居。

静立在2米高的萧红塑像前,看着萧红淡而恬静的微笑,狂跳的心

却渐渐平息,带着些许期翼,我迈着急切却又沉重的脚步,走进了

那个曾经鲜活而现不复存在的大院。

透过红漆斑驳的木门,墙上悬挂着萧红和父母的合影。书柜、小饭桌、梳妆台??一样一样,有条不紊地摆放在小小的屋子里。很安静,很平常,似乎屋子主人刚刚离开而下一秒又会从屋外走进,伏在书

桌上苦读。浓浓的书卷气息充斥着我的鼻腔。

离开正屋,漫步在小院里。院心那一丛蒿草,孤单地伫立着,在风

中摇摆。我慌忙翻开随身携带的书,惊喜地捕捉着那一抹抹似曾相

识的景色。眼前恍若看见一个带着草帽的孩童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

人在满园的春色中嬉戏、玩耍,欢快的身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转

瞬即逝。祖父对萧红的疼爱是她对那个寂寞的家庭最后的眷恋。

走过西院,石磨、石碾一个个跳入眼帘。当年冯歪嘴子在这里辛苦

劳作,王大姑娘的凄苦爱情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可小磨房被修建

的格外簇新,我丝毫也看不出当时盖着面袋子的孩子是如何在这里

生长,想不出那段凄苦的爱情有多么悲凉。走过那条“曾淹死猪、鸭

的东二道街,往日的大泥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各式各样的商店

抢夺着人们的眼球。我在暗暗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而开心的时候,一

丝落寞漫上心头。翻开书本,字里行间隐约着的惆怅和悲切,叫我

从何寻来?

还是不舍的罢!在车开动的一瞬,我忍不住回头,再深深地看一眼

那越来越远的萧红故居。在那里,我找到一个亦美亦悲的真实界域,那里曾有人哭过,笑过,有人爱过,恨过。在那里,萧红寂寞人生

的呐喊,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我不会忘记那片萧然的小院里,有一个孑然一身的女作家创造了中

国文坛上的传奇。

就着车里昏黄的灯光,我又翻开《呼兰河传》,再细细地品味那令

人唇齿留香的乡思。

后记:带着一本书,走遍那些路。那串串的脚印清晰地勾勒出书后

最真实的美丽。

【篇二:《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明确中考作文导向——要多读书、读好书、真阅读、深

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题目及要求如下: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愿望。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这篇作文该怎么写呢?

二、看文审题

1、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两篇习作,你觉得这两篇文章符合题意吗?

1、带一本书去旅行(只写读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暑假里爸爸带我

去爬山,路上我再一次带上了它,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又一次深深

地震撼了我。

故事中的主人公保尔既是一名刚毅坚强、自觉无私的革命战士,又

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

军纪。在生活中也有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绝境时,他也曾经绝

望想要自杀。但这些正如保尔说过的一句话“这都是由于缺乏经验,

由于年轻,然而多半是由于无知造成的。”正是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使保尔重新站了起来。无论病情多么严重,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党,都在想着学习、看书,在病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还想着为党做一点事,他甚至在双目失明时还坚持写了一本书,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

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那本书是他用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写

成的,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在邮递时稿件丢失了,保尔很痛苦,

但他没有灰心,又重新写了一遍。他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我就缺少像保尔那样钢铁一般的精神,我应该学习那样的精神,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锻炼自己,经历什么都不怕,使自己变得

更强大。

光阴荏苒,事过境迁,保尔所处的那个烽火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半个

世纪,而保尔的精神仍被一代一代人传承着。

2、带一本书去旅行(只写旅行)

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带着自己喜欢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

我喜欢登山,喜欢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的感觉。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登紫金山。

我们从樱驼村入口开始登山,进入樱驼村的山路很幽静,偶尔看到

人来人往,都是匆匆忙忙,有的人还打着招呼,我想他们大概是经

常登山互相都熟悉了吧。走完一段坡路,就是一级一级的石阶了,

林间不时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声,让人们心情愉悦。开始时我很有劲,一直走在妈妈的前面,还不停地催妈妈快一点,妈妈笑着喊我说:“慢点慢点。”可刚登了一小

半路程我就慢慢放缓了脚步,向山上看去,还有那么远的路,我忍

不住直喊“怎么还没到,好累,好累啊!”这时妈妈走过来鼓励我说:“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的腿好像又有力气了,继续一步一步前进,快到山顶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脱下外衣我继续前进,最

后我们终于成功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我和妈妈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的声音在山林间回荡。山

顶空气很好,而且景象开阔。站在山顶向下看,玄武湖、高楼大厦

尽收眼底,一条条大街像蜘蛛网一样把一座座高楼连在一起,汽车

像忙碌的蚂蚁跑来跑去。

下山的路走得很快而且轻松,我和妈妈边走边愉快地聊天。

我觉得登山真是件快乐的事,虽然辛苦但使我懂得了遇到困难永不

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学习也是一样,知识的积累和丰富需要

我们不断地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登上知识的高峰。

学生阅读并指出问题:两篇文章不符合题意。没有紧扣住题目中的

两个关键词——“书”和“旅行”;也没有把握住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个题目是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去旅行”,修饰语是“带一本书”,它限制旅行的方式,写作中要把“读书”和“旅行”结合起来。

2、小结:写好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审准题意:一、把握题目中的

关键词

二、分析理解词语间的关系

三、评说例文

大家都带了哪些书去旅行呢?

1、老师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搜集到一些素材,你们觉得带这些书合

适吗?

(1)父母、老师、朋友、同学

(2)坚持、勇气、爱心、信心

(3)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

(4)游戏秘笈、卡通漫画、言情小说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题目中的书应该是实

实在在的书,且不是课本,应是自己爱读的好书。从这些素材可以

看出读书不够多,读书面较窄,书的格调不高。

2、小结:读书态度要端正——多读好书

3、列举一篇套读唐诗集或宋词集或古诗文集的习作,你觉得这篇

文章带的书可以吗?写的

好不好?

3、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要带一本《全唐诗》,走遍大江南北。

我要带一本《全唐诗》,度过四季春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行至江南水乡,烟花三月,如烟如雾的小镇,下着绵绵细雨,仿佛一幅感动千年的

水墨画。恍惚间,时间定格于此,一切都是那么恬淡素雅。弹指数

千年,那江南的美丽不顾时间匆匆,仍自妖娆。

携着的那本书,被风吹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行至边疆,广袤大漠,死寂沙海,雄浑。坐在高高的沙丘,随手捧起细碎的沙,沙还散发着微微热量。

大漠的夕阳将落,风习习吹过你的耳边,此时,城市的浮华与喧嚣

已然遥远,有的,只是一份宁静致远。

携着的那本书,落下一张卡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旅行,不仅在于行,更在于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凌云壮志,朝气蓬勃。无知,亦无畏。循着脚步,循着心之所向,攀上生命的巅峰,胸怀坦荡。

携着那本书,撕下一面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儿童见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旅行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

旅行本身,而在于旅行的过程和目的。旅行是美丽的,更美丽的在

于回归。其实纵观《全唐诗》每一篇名作,甚至于结合其年代,我

们都不难发现,繁华落尽,还是归于沉寂。也许旅行到最后,家才

是最温暖的吧。

带一本书去旅行,莫不如说,是带一种心情回家。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只是套用了古诗文素材,看似文辞华美,其

实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感悟。

4、小结:读书经历应真实——真读好书

5、列举三篇习作,一篇扩写复述书中内容的,一篇神游书中的,

一篇优秀作文。请学生紧

扣题意给三篇文章写评语并选出最好的一篇。

4、带一本书去旅行

旅行,一件我最喜欢的事,沿途风光、景色名胜,在我眼里,都是

无比美好的。我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不过,我最向往的却是书本中

的地方,虽然不是真实地存在,但仍令我产生无限的向往。

翻开《格列佛游记》,跟随着勇敢的外科医生格列佛的脚步,我来

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大人国、小人国、飞行岛、巫

师国、科幻国、长寿国、日本国和慧骃国。

首先我们来到了小人国。顾名思义,这里的人都很小,所以我们的

主人公在小人们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怪物,小人国的人们非常团结,而且诚实。他们把欺诈看作是比偷窃更大的罪恶。

接下来就是大人国。同样顾名思义,这里的人们都很高大。这里有

高大的麦子、高耸入云的树木,还有对当地人来说只是一条小路,

而对格列佛来说却是一条大道的“田间小径”。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

如此巨大,令人好奇。

之后,我们来到了飞行岛、巫师国、科幻国、长寿国、日本国,光

听这些国家的名字就很有趣。这些国家里不仅有热情好客的人们,

还有美丽的风景,在此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最后,我们抵达了慧骃国,这是这次旅行中我最喜欢的地方。

慧骃国有成行的树木,被野草包围的燕麦田,还有田间的几只长相

奇特怪异的动物。慧骃国的人们都具有良好的品质,这就是我喜欢

这里的原因。他们正义、友好、忠诚、善良,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

人们所喜爱的。

依依不舍的合上书,结束了这段奇妙的旅行,我结识了各种神奇国

度的居民,也欣赏到了奇异国度的美丽风景,这比我之前的所有旅

行都令人激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格列佛游记》旅行,别有一番体会。

5、带一本书去旅行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小时候就喜爱看书,书能给我无限的快乐,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看书的时间少了,有的只是做不完的作业。不过,现在的我可以放

下压力,带着一本书去旅行了。

捧着我最心爱的《三国演义》,开始一趟心的旅行。

锦衣白袍,手持银枪,在敌群中七进七出威风八面,这不就是单骑

救主的赵子龙吗?此刻我正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御敌;手握酒杯,

眼观棋盘,面对刮骨疗毒之痛还能谈笑自若,这不就是毅力惊人的

关云长吗?此刻我正站在他的旁边,敬佩他的勇敢与坚强;挥动羽扇,独弹银琴,大摆空城计仍然气定神闲,这不就是神机妙算的诸

葛孔明吗?此刻,我正在聆听着他的琴声,感叹他的机智与冷静。

当我站在赤壁战场时,只听得两边士兵的喊声震天,大火已将天边

染红,血色映满了河流,我不禁叹息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悲壮;当我

站在五丈原,看见诸葛亮临死不忘先主知遇之恩的忠心耿耿以及未

能匡扶汉室的无限惋惜,我不得不为贤相的逝去而痛心;当我站在

宫殿之上,看见司马家族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我又要感叹历史的

残酷与现实。

每当我读《三国演义》,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自己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就好像进行了一场

旅行。

只要用心去读书,你就能身处其境,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奇妙,而这

一切的一切只源于一颗求真的心,带一本书去旅行,用一颗心去读书。

6、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带着《目送》,和妈妈去乡下旅行。

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补课的烦恼,没有庸俗的人群,这儿,是清静,是纯朴;这儿,像《目送》,是干净,是安宁。

无目的地走,牵着妈妈的手,一言不发。看人,看景。我腿长,步

子快,妈妈与我相反。她为了迎合我的步子,一路快走,刚开始还

能坚持,后来,我听到了她喘息的声音,而我的心那么平静。终于,她扯着我的手,讨好般地说:“你慢点行吗?我好累啊!”

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在来这路上翻阅的《目送》。龙应台的母亲

也老了,她似乎同我妈妈一样,时光磨去了她们的棱角,对我对龙

应台是满满的信任与依赖。带《目送》去旅行,我发现母亲一点点

变老,对我的爱却一点点增加。

母亲终究是老了,步伐愈发像老太婆,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大好多倍。我拉着妈妈继续走。一个女人悄无声息地走在我们前面。她,不漂亮,黑色的皮肤,肥胖的身材,脏旧的衣服。妈妈像见到外星人似的,突然抓住我,一脸兴奋地向那个离我们并不算远的女人指去,

几乎要破音地说:“快看呐!那女人的屁股好肥啊!”我连忙按下妈

妈伸出的手,低声跟她说:“嘘!小声点!人家会听到!”

这一瞬,我突然有前所未有的尴尬。

后来,我和妈妈停靠在树下休息。我打开书包,捧起我心爱的《目送》,翻着。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人老的通病。龙应台的母亲原

来也曾和我妈妈一样,不管会不会被人听到,手指一指,大声说出

自己的想法。原来,龙应台也曾如我一样,这样尴尬着。

带《目送》去旅行,我发现自己对妈妈的行为嫌弃的,尴尬着,而

我是她女儿,我不该。

母亲终究是老了,但子女也应多关心她,教她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如同当初教育我们一样。

带一本《目送》去旅行,我想我会更加关爱我的妈妈。永不变。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第一篇只是扩写复述书中内容,第二篇只是

在书中神游、想象,第三篇是真正的带着一本书去旅行,将读书的

感悟融入了旅行经历中,旅行经历又升华了读书的感悟,两者有机

结合。

6、小结:读书收获需丰厚——深读好书

四、反馈练习

前两篇文章,两位同学都带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爬山,请你

根据题意,运用今天所学,补写下面的片段。

走完一段坡路,就是一级一级的石阶了,林间不时传来小鸟清脆的

鸣声,让人们心情愉悦。开始时我很有劲,一直走在妈妈的前面,

还不停地催妈妈快一点,妈妈笑着喊我说:“慢点慢点。”可刚登了

一小半路程我就慢慢放缓了脚步,我的腿好像又有力气了,继续一

步一步前进,快到山顶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脱下外衣我继续

前进,最后我们终于成功到达了山顶。

五、总结、推荐书目

南京是文化名城,一直倡导读书,倡导广泛阅读、潜心读书。“带

一本书去旅行”这道作文题是一种倡导,是一种呼唤,也是一块试金石,是一场“读书现形记”,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读书态度、

读书经历、读书收获。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多读好书、真读好书、

深读好书。

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书以及作者:

史铁生《我与地坛》、龙应台《目送》、《庄子》、杨绛《我们仨》林语堂、梁实秋、梁衡、刘墉、林清玄、张晓风

??

【篇三:“带一本书去旅行”素材解读及考场优秀作文】

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素材解读及优秀作文讲评

一、真题回放。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愿望。(50分)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分析。

①明确范围——“旅行”:“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一个偏正短语,重心

落在了“旅行”上,文题中的“旅行”可以实写、可以虚写,可以指走

向某个具体的目的地,如到云南、镇隆、人民公园等;也可以是心

灵的旅行,如徜徉书中,或穿越时空、梦回汉、唐等。

②选准对象——“书”:可以实写、可以虚写,实写的书就是除课本

外的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期待阅读的书籍;虚写的书就是写某个精通

百科、可当成一本活的书的真实人物等。但要把读书和旅行二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

③打开思路,精心选材——从虚与实自由搭配的角度思考:比如从“书”的本义与“旅行”的本义这一角度构思。写自己带着一本“书”进

行一次实实在在的“旅行”。可以叙述旅行途中的读书生活与收获,

如读书增加了旅行的趣味;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了旅行途中遇到的困

惑或困难;旅行补充了读书的不足等。从“书”的虚意与“旅行”的本

义这一角度构思。可以写自己某地旅行,景物或风物给了自己精神

愉悦或启示感悟,如同在书中徜徉;可以写在旅行的过程中,爸爸

或同行的人帮你一路解惑或给你启示,如同带了一本百科全书在旅行;还可以从文题的整体出发,以呼吁“带一本书去旅行”的角度构思。如,可以利用片断式,写春、夏、秋、冬分别应带一本什么书

去什么地方旅行,通过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呼吁的作用。

④巧妙点题,三致其志。考场作文,文章写得过于含蓄隐晦肯定要

吃亏,所以要写明白晓畅的文章,要写那种吹糠见米的文章。因此,要学会巧妙点题,做到三致其志:一是起笔点题限方向(比如本次

一开笔就写去哪里旅行);二是文中内容保切题(比如在旅行中带

了什么书);三是结尾呼应巧切题(这次带什么书旅行给我怎样的

启发)。让阅卷老师能够迅速领悟你文章的主旨以及你对文题的理

解深度。

三、素材导航。

可以围绕“读书”“旅行”来采用一些我们熟知的材料。包括名著经典、名人名言、人物故事等,能体现两者之间关系的主题,都可以相应

地进行内容引用、部分化用或借用。

可以引用,比如,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一代伟人毛泽东

曾手不释卷。读书让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新思想,进而开辟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最喜欢读《孙子兵法》,这在他日后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事例可以直接引用。

可以化用,如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旅行吧,一个人。你会觉得世界很大,很壮美;你会无意中甩掉都市的喧嚣、浮躁、势利;你会不经意间真正地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况味;你会变得很平静、很豁达。

可以借用,如《心灵之旅》的开头:斟一杯清茶。今夜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唐诗,今夜月色美好,何不邀李白共醉?轻翻书卷,我与太白先生一道,畅游天地,展开心灵之旅??可用的名人名言,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

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可用名人典故,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三、选材立意。

四、优秀例文。

例文一: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变成了一个自由的精灵,怀揣着一本《智慧背囊》,开始一段独

特的穿越华夏历史之旅??

第一站:战国长平我在喊声、厮杀声、马鸣声中睁开眼,哇,这里

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一了解,原来是赵括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自幼习得父亲的兵书,谈起军事、兵法来头头是道,在被昏庸的赵

王启用为主帅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

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被困后,赵括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

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我打开了《智慧背囊》,对万箭穿身的

赵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呀,你当初如果能把

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呢?”

第二站:乌江水边哀叹着,惋惜着,被风猛烈地吹动着,我飞到了

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神色凝重的脸庞。他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

望着汉军的重重包围,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他拔剑自刎。我惋惜

地说:“你虽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但你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你烧杀掳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正是因为这些,才落得这样的结局呀!”说

着我又翻开了书,谆谆告诫道:“刚愎自用,多行不义必自毙,失民

心者失天下呀!”

第三站:曹军辕门外飞过历史的星空,我又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曹军

辕门外,一个谋士一样的人被五花大绑,刽子手正准备行刑。仔细

一看,这不是杨修吗?杨修呀,你虽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但你锋

芒过露,恃才放旷,不懂得韬光养晦,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杨修呀,我想告诉你一句智慧箴言:“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呀!”

精灵告白:广大朋友们,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呀!我们如果能

多读书,时刻让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就不会有赵括、项羽、杨修那样的结局了。

【点评】1.作者从“旅行”的虚的方面:“心灵旅行”入手,把自己想

象成一个自由精灵,跨越时空局限,选取历史上三个存在缺点人物

的可悲事件,并总结出人生道理进行规劝。

2.三个人物的事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利用“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作为“我”“旅行”的行踪,不仅形式新颖,还条理清晰;呼

吁在人生的旅途中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议论点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例文二:带一本书去旅行

父亲一直要求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每年都会带我外出旅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家中翰墨书香,弥漫全室,我的小书房,更是被父亲用诸子百家的书籍填满。我对旅行兴趣盎然,然而对于

书籍,尤其是古典名著、诗词歌赋,总是爱理不理!

一如其他的90后,喜欢在网络上、电视里寻找自己的快乐,对于父亲的话,我也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真正刻在心中。

暑假,父亲带我去了湖南,这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宝地,夕阳映

衬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显得庄严肃穆,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一时间,却不知道它的意思。导游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着发生在

这个书院的故事。原来,宋代的朱熹、张栻曾经在这里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一千多年来,留下了许多名人圣贤的足迹。

近年来,岳麓书院邀请金庸、余秋雨等当代名家重开会讲先例,使

古老的书院焕发了新的书香气息。爸爸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不读书,就是见识少呀!” 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这些充满沧桑的建筑物。虽然各处地方都略显陈旧,但每一个角落依然书香如故。我突

然想象起“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之时书生们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的情景,正是由于这样的磨砺,书院学子中涌现出一大批千百年来

炙手可热、千百年后将青史留名的人物。这时,我的脑海中冒出了

朱熹老先生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先贤们的人生智慧、名作家的经典之作不就是我们理解生活、提高修养的源头活水吗?

这次湖南之行,让我对书、对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真正理解了父亲

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时

刻带着一本书。

带一本书去旅行,世界变小了,思想却变深了。

【点评】1.选材真实,立意高远。文章选取了父亲带自己去湖南旅行这一事件,其中对岳麓书院的描写以及对此的了解,如果不是亲

身经历过恐怕难以杜撰。在旅行之中,“我”感受到读书的不足,获

取了深刻启示,尤其最后一句话不仅有力点题,还蕴合深刻道

理.给人启迪。

2.铺垫照应,结构严谨。开头一段写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我”对读书的态度,为下文“我”在旅行过程中的态度转变做了铺垫,结尾呼应

开头,点明题意,使得文章文脉畅通,浑然一体。

例文三: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喜欢旅行,更喜欢带一本书去旅行,带一本书进入书中去旅行。

因为,在书中旅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看来则是:“书

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以趣为径,以乐作舟,开始了

我的旅行。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

间佳境,在那里,明月当空,轻风吹拂,松林颔首,泉水空灵,山

清气幽。我又与坐禅的他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味无

欲无求,放空心灵。我会和李清照乘上那片诗的扁舟,在黄昏时共

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体会她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伤,因她而伤心。

在书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境遇,体味了人生真情,胜过走

了万里路。

我漫步在书的幽静的花园,与李太白一起“举杯邀明月”,把酒言欢,以诗会友,感受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价值的

宣言,体会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的高度自信、乐观豪放的写照。我

会与李煜在高楼上,共谈愁情,倾听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

春水向东流”的强烈亡国之痛,同情他作为一个薄命君主的悲苦境遇,为他而洒泪。

在书的花园里,我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胜过

走了万里路。

我激情澎湃于施耐庵的《水浒传》。漫步在梁山山下,我偏僻目睹

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心情激荡。

我激情于行侠的武松除恶蜈蚣岭;澎湃于他斗杀西门庆。我更为一身

英雄气概的林冲这等英雄好汉受到百般迫害而气愤。

我叹息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我悲伤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我为有才华却受封建压迫的香菱感到惋惜,同时也对她心生佩

服之情。佩服她一个孤苦女子,痴心与学诗,欣赏她对艺术的崇拜,同情她苦苦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而不得的处境。

歌德曾说:“一本书一个世界”。带一本书,我踩着趣铺成的路,乐

作成的舟,游遍南北,游遍古今。在书中旅行,可以体味人生百态,了解社会现实,胜过行万里路。

例文四:带一本书去旅行

春日,万物复苏,碧草如茵,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清香,迸发出蓬

勃的生机。此时,你不妨手携一本《诗词大全》,迈出家门,行走

春天,或爬山踏青,或乡野漫步。游玩间隙,面小河,坐石岩,诵

读着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感受着春草青青、鸟儿乍到的喜悦;靠大树,躺长椅,面对着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惊叹那巧如剪刀的春

风裁剪出丝丝碧柳,突然给大地披上新妆,让你感到

大自然活力无穷生机无限。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打开书本,慢

慢地翻阅。这种亲近大自然的阅读,一定会让你悠然自得,惬意无比。

七月,天空瓦蓝,没有云彩,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灼人

的气浪。此时,不如带着一本〈庐山旧事》,来一次庐山之行。那

里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风景优美,环境极佳。你可以一边赏景消夏、

一边翻阅历史,你可以了解一下“美庐”称号的由来,你可以参观许

多风云人物住过的别墅,你诵读着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抗日宣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

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如同来到了全民抗战的年代,禁不住热血沸腾。秋冬之际,你可以自由制定旅行的计划,你可以带着《华夏地理》

去浙西大峡谷,去了解那神奇的地貌;你可以带着郦道元的〈水经注〉去三峡,来一番寻幽探胜;你可以带着沈从文的《边城》去湘西,去感受那里神奇的风光和人情、风俗之美??让一本书伴随着你

的旅行,让你进入一个消遣休闲的状态,犹如喝一口山泉,不腻,

却甘甜了唇舌,清凉了心田。手执一本书,行走在祖国的名山胜景中,俯仰之间便会觉得天地无垠、人生辽阔。

带一本书去旅行,行走游荡之间裹挟着淡淡的书香,或多或少,都

会在心中荡起微微的涟漪,有所触动,有所领悟。

【点评】1.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春日带书旅行的悠然自得,夏日带书旅行的惬意感受,秋冬带书旅行的寻幽探胜,这一切都被作者

娓娓叙来,内容具体充分。最难得的是,最后两段在前面的基础之

上进行主题的提炼和深化,写出了“带一本书旅行”的重要意义,必

然让许多读者心生向往之情。2.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文章按照时

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写起,详写了春、夏两季带书旅行的好处,略

写了秋、冬两季,这样重点突出,详略分明,且避免了单一呆板。

另外,主体部分的开头词,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3.旁征博引,语言优美。诗句的恰当引用,庐山的历史、书名和地

方特点皆精当妥帖,可谓信手拈来;大量排比句、比喻句以及一些

词语恰当锤炼,无不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