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

第九章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

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

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就应选取1︰1000的比例尺绘制;如果要求将出露2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则应选取1︰2000的比例尺绘制等等。所以,在实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特殊意义的矿层、标志层等,即使在图上表示不足1mm,也应放大至1mm夸大表示。

4.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第二节实测剖面的野外工作

剖面测量方法有直线法和导线法。如果剖面较短,地形简单,利用直线法便于整理。如果剖面较长,且地形变化较复杂时一般用导线法进行。

野外工作有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

一般需要3—5人,最好5—7人(包括前测手、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和采样员等)共同测制一条剖面,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一、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

此项工作由前、后测手(各1人,二人身高最好一样)来完成。一般用50m、100m长的测绳,后测手持0m端,前测手持另一端。测量开始时,后测手站定剖面起点,前测手向

剖面终点方向前进,待到地形起伏变化处则停止。两人将测绳拉直,此时,前测手向记录员报告导线斜距——测绳终点所记米数。前测手应当注意寻找地形恰当的位置作为导线终点,有时需前后照应,尽量选择地形起伏的折点部位,如沟底、山顶等,使每一导线尽量放长,减少导线次数,加快工作进度,降低整理的工作量。

前后测手共同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导线方位是指导线的前进方向,用方位角记数。前后测手测量误差小于2°~3°,取其平均值记入记录表格中。

地形坡度的测量是利用罗盘测斜仪,前后测手分别瞄准对方相同高度部位,使视线与地面平行一致,多测几次,前后校正,开始读数。以后测手为准,仰角为“+”,俯角为“—”,测准后将角度连同“+”或“—”号一同报告给记录员,记入表格中。

二、观察、描述及分层

观察、描述及分层(1—2人)是实测面的中心工作,一切都围绕其进行。所以一般都由工作细心、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

分层是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上的差异性特征,按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岩石单位,在分层处做好标记(如插上小红旗等),并且将分层的位置在导线上读出,报告给纪录员记入表格中。

首先确定沉积岩大类,然后根据具体特征进行边观察边描述,准确定名,详细描述、记录。此项工作,最好两人进行互相研究共同切磋,取样人员可同时配合,采集地层标本和各种样品。要注意分层准确合理,有时无须将岩层分得过细,但有时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岩层、矿层又必须详细的划分,待室内整理时再行取舍。

分层人员要及时向记录人员报告分层位置、层号及岩性定名,当一导线工作完毕及时指挥测手前进。

重要的地质现象要作素描图或照像。对一些出露不好而又关键的地段,要向导线两侧追踪补充描述,必要时可将导线附近的地质界限沿走向平移至导线上来。如果附近不可见或难于平移时,则须动简单山地工程,清理出露头以便观察。

三、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及编号

原则上对所分层岩层应逐层取样,其中包括地层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岩石薄片标本、矿石光片标本、岩石化学分析样品、人工重砂样、同位素年龄样、古地磁样等等。对重点层位要加密采样。根据地质测量规范的要求而定取样项目。

标本及样品一定要准确系统编号,填好标本签(见附表1),并用标本纸包装起来。所有的标本及样品编号不准重复。一般编号要有剖面代号、层号、标本及样品类型(如薄片标本、化学分析样等)、标本的序号等。

如果在实习中有多组或不同班级同测一条剖面,则班级或小组的代号也要编入。

如:W—②—B1W—代表王庄剖面

②—该标本取自第层②内

B1—代表薄片用标本,该层的第一块薄片标本

ⅢZ—②—H2Ⅲ—代表三班或三组

Z—代表张崖子剖面

⑤—该标本取自⑤层

H2—化石标本,该层的第二块

采集标本及样品的注意事项:

①一定要在真正露头上采集样品及标本,不能用转石代替。

②取样位置要准确,在测绳上读准斜距记入表格中。

③标本与样品一定要取新鲜岩石,规格视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标本规格为3×6×9cm3或2×4×6 cm3、,特殊样品可大一些或小一些。标本上用白胶布贴好、写上记录编号,或者

用记号笔直接写在标本上。回室内最好涂上白漆,用墨笔编号、包装。负责采样人员,要逐层测量岩层产状,报告记录员填入表中。

四、填写记录表格

实测剖面需要在野外填记专用的记录表格(见附表2)。

表格内除各项水平距、高差、累积高差、产状视倾角、分层厚度等项待室内整理时,经计算或查有关表格填入外,其余各项均应在野外准确无误填写。

导线号要写导线起始点的位置编号,如第一根导线为:0—1,第二条为1—2等等。

导线方位角是记录后测手所测定的导线前进的方位,注意不要把方位记反。

各项地质内容的记录都要与分层号相对应,如斜距起止点,是指所分这一层在该导线测绳范围内的具体起终数字,如22—43。

地形坡度角要以后测手为准,倾角为“+”或“-”。

其他各项要准确填写不得遗漏,记录人员要及时向各工作人员询问所测数据及记录内容,分层人员得知记录员已将表格填写无误后,方可指挥测手移动测绳,记录员应起到监督作用,保证质量。

五、绘制草图

实测剖面需要在野外填记专用的记录表格(附表2)。

在实测剖面中,应现场绘制草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以便在室内整理时参考。

①野外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大体确定剖面的总方位,可在野外大体测量,也可在地形图上用量角器量得设计剖面的总方位。以图纸的横线作为该剖面的总方位线,在图纸的上方标明北的方向(N)。在图纸上确定剖面的起始位置,一般图纸的右端为东或南,左端为西或北。如剖面的总方向为NW310°,则在图纸上应将130°方向放于右方,而310°方向放于左方,这样有利于与地形图相对应。

开始,在图纸上剖面起点处沿导线方位角画一射线,在该射线上截取出导线水平距(根据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求出水平距D=(L1- L2)cosβ,或者按比例用作图法求出)。将导线起止点标好序号,按照导线顺序一一作出。在各导线上,按照分层水平距截取各分层位置,每分层段内要标好分层号。在适当位置标记产状符号、古生物化石采集部位等。导线号记在导线变换处,如有拐折,则标于导线相交角尖处,层号最好用圆圈圈起,标于分层段的中间,数字大小要一致。分层界线及产状符号等所画线的长短也要做统一规格(图9-1)。

图9-1 平面示意图

以次法连续画出各导线上内容,直到剖面终点。如果中途需要平移距离较大,则可不按作图比例尺,而在图上标明平移距离,但平移方向应准确画出。

②剖面草图的绘制方法

在图纸上,平面图下方的适当位置绘制野外剖面草图。此时图纸的横线即为水平线,竖线则为标高(按作图比例尺)。

确定剖面的起点后,按照地形坡度角由起点做一射线,在其上按作图比例尺截取第一条导线的斜距,依此,在第一条导线的终点的地形坡度角及斜距画出第二条导线,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剖面方向上的地表地形线。在该线上截取各分层斜距,将其分层位置表明,按照实际产状,在剖面地形线下方依次绘制岩性花纹符号,标明产状及地层时代(图9-2)。

图9-2 剖面示意图

因为将折来折去的导线方位上的地形及地质内容,画在同一直线方向上,肯定是歪曲了实际情况,第一,剖面图的长度等于将剖面上导线展开的长度,而在剖面方向上长于导线平面图的长度。第二,剖面上的产状不应是实际倾角(当剖面线与岩层走向斜交时),而应是各导线方向上的视倾角。但是在野外现场有时来不及换算,作为野外草图这种偏差是允许的,待到最后整理成图时则会给以校正。

值得注意的是地形坡度要绘准,绘图人员应视实际情况检查测手及记录员所报坡度角的正负,在室内整理时,草图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不要将倾向绘反,特别是如有小型褶曲,更要细心将其正确表示在剖面图上,以免室内整理时将层序及厚度作重复计算。

第三节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

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是很重要、很细致的一项工作,不仅是绘图方法问题,实际上是对剖面的系统研究过程。其中包括野外所取得资料、数据及标本的系统整理;清绘平面图及剖面图;计算分层厚度;并且在以上整理的基础上编绘地层柱状图。

一、野外原始资料的整理

小组成员一起核对野外记录、实测草图、岩石标本、岩性描述记录等。使各项资料完整、准确、一致,如果出现遗漏和错误,立即设法补充和更正。

整理时要鉴定化石、岩石及矿石标本,校核野外定名,确定地层时代,及时送出薄片鉴定及化学分析样品等。

在整理开始时,首先应将记录表格内空白各项经计算或查表将其填全。如:

导线水平距D=(L1-L2)cosβ

高差H=(L1-L2)sinβ

视倾角待确定剖面图的方位之后再行换算。如最后清图的剖面方位已定,则根据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夹角来计算或查表(野外记录本后附表),或者用赤平投影方法计算,从而将其换算成剖面方向的视倾角。

二、岩层厚度计算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岩层的真厚度。

计算方法有查表法、图解法和赤平投影法,也可编程利用微型计算机求真厚度。下面仅介绍公式计算法。

在实测剖面整理中,往往利用岩层的出露宽度(分层斜距)、地形坡度、岩层产状等数据求出岩层的真厚度。公式计算法比较准确,但是比较繁琐,可用计算器计算。倾斜岩层厚度计算方法有下列七种情况。

(1)地面水平(β≈0),导线方位垂直于岩层走向,则

Hi=Lsinα;Hi为真厚度、L为分层斜距、α为岩层倾向(2)地面倾斜,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导线方向垂直于岩层走向,则

Hi=Lsin(α+β);β为地面坡度角。

(3)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一致,而α<β,导线垂直岩层走向,则

Hi=L sin(β—α)

(4)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一致,而α>β导线方位垂直于岩层走向,则

Hi=L sin(α—β)

(5)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相反,导线方位斜交岩层走向,则

Hi=L (sinαcosβsinγ+sinβcosα);γ为导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间夹角。

(6)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一致,而α>β时,方位斜交岩层走向,则

Hi=L(sinβcosαsinγ- sinβcosα)

(7)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一致,而α<β时,导线方位斜交岩层走,则

Hi=L(sinβcosα- sinαcosβsinγ)

三、清绘平面图和剖面图

根据野外草图和记录,最终要清绘出正规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首先求得合理的剖面线方位。野外所测导线拐来拐去,最终要绘制在一个方向的剖面上,一般采用投影法,选择一个对于每条导线的地质内容和地形都歪曲不大的一个方向进行投影。因此绘平面图的目的是为了投影剖面图,首先要选择好剖面方位,而使平面图能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

一般的选择是将剖面的起点和终点的连线方位作为剖面的方位,如果这时所有的导线都在该方位的两侧,而不偏离很大,则最理想。另一个原则是使剖面线尽量垂直于岩层走向,如果所有导线都在起、终点连线的一侧则可根据岩层产状进行整理,或者分段选择方位使剖面线方位尽量成为各导线的平均方位。剖面线方位的选择在野外草图上进行最为方便(图9-3)。

选择好剖面方位之后,图纸上的横线就是剖面方位线,据此将图纸定好方向,绘好图纸上北(N)向方向指标。然后按照新的图纸方位,根据野外记录绘出正规的平面图,其绘法和内容同野外草图。但是要更准确、整洁和美观,而且将图的位置要连同剖面图等统一设计好,最好一次成图避免反工。

绘制剖面图的方法与野外草图不同,野外草图是一根导线接一根导线展开,是将各导线都绘在一个剖面线上,这样剖面的总长度伸长。如我们在地形图上量得所测剖面的起点至终点距离是500m,用展开法作出的剖面可能是530m。这样就歪曲了其真实性。用投影发作图,是剖面的起点和终点与地形图上相吻合,只不过将拐来拐去的导线上的地形及地质内

容都投影在统一的剖面线方向上。其具体作法如下。

画剖面图是由已经画好的平面图向下投影的方法,剖面的起点要一致,每根导线的起、终点都按照图纸的竖线向下投好位置。

在作图9-4时注意,画地形线不用地形坡度角,这是与野外草图不同的地方。而在导线间的连接位置用累积高差确定该点地形的高度,然后与前点地形线相连。这样可以保证剖面起点与终点的高差与地形图上相符,否则就将出现误差。

岩层的分层界线点,由平面图上相应的点直接投影到地形线上,根据岩层的产状及规定的岩性花纹符号画出岩层层面线,在下方标出一定数量的产状要素及地层时代。剖面图的上方标明方位,明显的地物要标注清楚。写好图名及比例尺。图名最好用隶书,比例尺最好用线段比例尺。

四、编写剖面说明书

实测剖面的成果整理还包括编写剖面说明书,以备利用剖面资料的人员阅读剖面图时参考。剖面说明书大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图9-3 平面图与剖面图关系示意图

(a)平面图(b)剖面图

图9-4 平剖面投影示意图

(1)剖面测量的日期,所用时间;剖面线的位置,起点、终点的坐标。剖面的方位和总长度、剖面上的露头情况;剖面上所见地层时代、岩体及构造发育的总的特征;剖面线上的地形地貌特征;实测剖面中的工作手段,如地质观察、物、化探方法,放射性测量等等,剖面上取样工作量的统计,如采集岩石标本数量,各种取样规格数量等;室内整理剖面的方法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地层的研究情况,包括所测剖面内地层时代的划分,化石依据;可将野外分层进行归纳整理,划分不同的岩性段,分析地层发育的韵律关系;各岩性段的岩性特征、顶底标志;各岩性段或各时代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其依据。这一部分是剖面说明书的主体部分,要详细加以说明,有时要按层列剖面以说明各层及各段岩性的演化规律。

(3)剖面上所发现的矿层、矿点情况,如所取样的分析化验结果,对于找矿的意义;对地质测量及今后工作的建议等等。

五、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在正式地质图上往往附有工作地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它可以直接地反映该区的地层时代、岩性发育特征、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矿产层位、古生物化石等情况。地层综合柱状图是在分析了整个图幅内的所有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编制的,有的还要参考邻区的资料。编制方法见附录Ⅰ。

地层综合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大于地质图,如1︰50000万地质图可附1︰10000或1︰5000比例的地层综合柱状图。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

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方法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方法 一、实测地质剖面的基本概念 1、定义:通过野外实地测量的方式,按一定方向,详细了解测区内地下一定深度、一定距离内的地层、 构造和岩体等特征的工作。实测地质剖面的工作成果即为相应的实测地质剖面图。 由于是实地观测,因此该图件能校准确的反映相应的地层、构造和岩体等特征,为后期的进一步的工 作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比例尺的不同,相应的工作精度与要求也不同。 2、分类:根据实测剖面的目的,可分为实测地层剖面与实测构造剖面等基本类型(本次实习主要进行实 测地层剖面的工作)。 二、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与步骤 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是本次实习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详细了解其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其工作步骤与要 求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是保证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 1、前期准备阶段 实测地层剖面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各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将影响最终的结果,故前期 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工具与表格的领取,主要有测绳、记录表和图板等。 2)根据小组成员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进行分工。本次实习中,实测地层剖面工作以各个小组为单位 独立完成,根据工作性质小组成员可分为前测手、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标本采集及产状测量员和疏 导及联络员。 小组各成员职责: 前测手拿着测绳,尽量沿着垂直地层的走向方向,选择通行条件较好的路线边行进边放测绳,在地形的突变处停止行进,作为本分导线的止点(做上记号),并拉直测绳,读取测绳上止点的度数,该读数 为分导线的斜距(分导线的长度L)。测量分导线的方位(读南针,俯视为正,仰视为负),所读数据告知 联络员。当本分导线所有工作完成后,前测手再进行下一个分导线的测量工作。 后测手拿着测绳的起点处(0米处),当前测手停止行进后,拉直测绳,测量分导线的方位(读北针,俯视读负,仰视读正),所读数据告知联络员。当本分导线所有工作完成后,至前测手站立处(做记号处)进行下一个分导线的测量工作。 分层员负责地层的分层工作,分层的原则主要依据某组地层的岩性特征,岩性组合特征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分层的编号按0、1、2……依次进行。 分层员要向记录员告知各个分层在分导线上的读数与基本岩性,当分导线处的岩层界线出露不好时, 可将分导线两侧的分层界线按岩层的走向投影到分导线上,或延伸分层的层面,当延伸后的层面与分导线 相交后,再读取该点的读数,此读数即为分层在分导线上的投影位置,如图1所示。 分层员在向记录员告知分层位置与分层的岩性后,必须在野外记录簿上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特征, 以及接触关系等。 记录员记录员主要记录实测地层剖面中的各种数据,因此该项工作必须仔细认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将导致小组实测工作返工。所有数据按要求填写到《实测剖面计算表》的相应栏目中。 标本采集及产状测量员负责各分层标本的采集工作,标本应采集各分层具有代表性的岩性层,大小符合相关要求(3c m厚×6cm宽×9cm长),标本的编号从记录员获取,同时向记录员告知所采标本在分导 线上的投影位置。测量每一个分层的岩层产状,如果某分层的厚度较大,则适当增加产状测量的次数,将 所测得产状数值与产状测量处在分导线上的投影位置告知记录员。标本采集与产状测量点在分导线上的投 影原则与记录员相同。

(完整word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 (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如图1所示:

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小结

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小结二一一一年八月

一、剖面测量工作概况 为了解红花园金矿扎村金矿外围金矿化带内的地层分布、构造格架、滑坡体出露范围及金矿化带特征,建立1:5000地质填图地层单元;指导找矿方向和工程布置,我项目部充分收集扎村金矿带资料,并结合前人的地质成果,综合研究,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及地层单元。在此基础上,项目部克服了本区覆盖很广泛的困难,甄选了实测剖面的位置。2011年5月16—17日在红花园金矿扎村金矿外围金矿化带南部施测了C—C′地质剖面,该剖面的施测目的为:详细划分地层单元,确定地层时代、组段,建立1:5000地质填图地层单元。2011年5月19—20日在金矿化带中部施测了B—B′地质剖面, 该剖面的施测目的为:确定滑坡体的出露宽度,认识金矿化带南矿段金矿化带特征及其周边岩性组段,为1:5000填图详细圈定滑坡体、界定金矿化带南矿段金矿化带及划分地层组段提供依据。2011年6月20日在金矿化带北部施测了A—A′地质剖面, 该剖面的施测目的为:了解金矿化带北矿段岩性,确定地层时代、组段,认识金矿化带北矿段金矿化带特征,为金矿化带北矿段1:5000填图提供依据。 A—A′剖面: 起点坐标X:2795385,Y:33614095,H:2216m; B—B′剖面:起点坐标X:2792235,Y:33613443,H:1722m; C—C′剖面:起点坐标X:2791016,Y:33612508,H:1679m; 因测区被“扎村金矿”分割为北矿段和南矿段,区内构造较复杂,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北部和南部地层出露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北矿段和南矿段选择地层相对较发育出露较齐全,基岩露头较好的地段在北矿段实测1条,在南矿段实测2条共3条地质剖面。工作方法是由地质人员采用测绳、罗盘、GPS半仪器法进行地质剖面的地形线测制,然后分导线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标本采集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采用展开法完成实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参加测制工作人员有:测手杨翔宇、邓平,记录孙晓轩,计算王旭鹏,制图杨显旭。测制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测制剖面长度4.06KM;采集标本13件。 二、地质成果 一)区域地质 巍山县红花园金矿勘查区位于西南三江褶皱系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北段之兰坪---巍山坳陷盆地内, 兰坪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位于西南三江地区南段,在晚古生代晚期,由金沙江洋向西俯冲与澜沧江洋的向东俯冲形成。该坳陷的发生和发展, 严格受东部鲁甸---哀牢山深断裂和西部澜沧江深断裂的控制。沿这两条深断裂带, 曾发生过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从而形成了区内北北西向平行展布的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和崇山---澜沧江变质带。两变质带的变质岩类十分复杂, 深浅变质岩均有。深变质岩的时代很可能属中一晚元古代, 而部分中一浅变质岩为古生代和晚三叠世及侏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不整合,地层序列中两套地层之间的一种不谐调的地层接触 关系。它意味着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形成之后和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沉积开始 时所经历的沉积中断,下盘发生褶皱、断裂、变质、上升、遭受剥蚀和下盘 重新下沉或海侵接受沉积等。不整合表明地层记录的重要间断或缺失。地层 剖面中的岩层是现存的地层部分,而不整合则包含缺失的地层部分。)在剖 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目前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 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方法同前)。 4)投影地质界线。 5)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6)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 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 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 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 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 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实测地质剖面

第九章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 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 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就应选取1︰1000的比例尺绘制;如果要求将出露2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则应选取1︰2000的比例尺绘制等等。所以,在实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特殊意义的矿层、标志层等,即使在图上表示不足1mm,也应放大至1mm夸大表示。 4.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第二节实测剖面的野外工作 剖面测量方法有直线法和导线法。如果剖面较短,地形简单,利用直线法便于整理。如果剖面较长,且地形变化较复杂时一般用导线法进行。 野外工作有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 一般需要3—5人,最好5—7人(包括前测手、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和采样员等)共同测制一条剖面,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一、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 此项工作由前、后测手(各1人,二人身高最好一样)来完成。一般用50m、100m长的测绳,后测手持0m端,前测手持另一端。测量开始时,后测手站定剖面起点,前测手向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第九章实测地质剖面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就应选取1︰1000的比例尺绘制;如果要求将出露2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则应选取1︰2000的比例尺绘制等等。所以,在实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特殊意义的矿层、标志层等,即使在图上表示不足1mm,也应放大至1mm夸大表示。4.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第二节实测剖面的野外工作剖面测量方法有直线法和导线法。如果剖面较短,地形简单,利用直线法便于整理。如果剖面较长,且地形变化较复杂时一般用导线法进行。野外工作有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一般需要3—5人,最好5—7人(包括前测手、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和采样员等)共同测制一条剖面,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一、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此项工作由前、后测手(各1人,二人身高最好一样)来完成。一般用50m、100m长的测绳,后测手持0m端,前测手持另一端。测量开始时,后测手站定剖面起点,前测手向剖面终点方向前进,待到地形起伏变化处则停止。两人将测绳拉直,此时,前测手向记录员报告导线斜距——测绳终点所记米数。前测手应当注意寻找地形恰当的位置作为导线终点,有时需前后照应,尽量选择地形起伏的折点部位,如沟底、山顶等,使每一导线尽量放长,减少导线次数,加快工作进度,降低整理的工作量。前后测手共同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导线方位是指导线的前进方向,用方位角记数。前后测手测量误差小于2°~3°,取其平均值记入记录表格中。地形坡度的测量是利用罗盘测斜仪,前后测手分别瞄准对方相同高度部位,使视线与地面平行一致,多测几次,前后校正,开始读数。以后测手为准,仰角为“+”,俯角为“—”,测准后将角度连同“+”或“—”号一同报告给记录员,记入表格中。二、观察、描述及分层观察、描述及分层(1—2人)是实测面的中心工作,一切都围绕其进行。所以一般都由工作细心、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分层是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上的差异性特征,按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岩石单位,在分层处做好标记(如插上小红旗等),并且将分层的位置在导线上读出,报告给纪录员记入表格中。首先确定沉积岩大类,然后根据具体特征进行边观察边描述,准确定名,详细描述、记录。此项工作,最好两人进行互相研究共同切磋,取样人员可同时配合,采集地层标本和各种样品。要注意分层准确合理,有时无须将岩层分得过细,但有时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岩层、矿层又必须详细的划分,待室内整理时再行取舍。分层人员要及时向记录人员报告分层位置、层号及岩性定名,当一导线工作完毕及时指挥测手前进。重要的地质现象要作素描图或照像。对一些出露不好而又关键的地段,要向导线两侧追踪补充描述,必要时可将导线附近的地质界限沿走向平移至导线上来。如果附近不可见或难于平移时,则须动简单山地工程,清理出露头以便观察。三、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及编号原则上对所分层岩层应逐层取样,其中包括地层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岩石薄片标本、矿石光片标本、岩石化学分析样品、人工重砂样、同位素年龄样、古地磁样等等。对重点层位要加密采样。根据地质测量规范的要求而定取样项目。标本及样品一定要准确系统编号,填好标本签(见附表1),并用标本纸包装起来。所有的标本及样品编号不准重复。一般编号要有剖面代号、层号、标本及样品类型(如薄片标本、化学分析样等)、标本的序号等。如果在实习中有多组或不同班级同测一条剖面,则班级或小组的代号也要编入。如:W—②—B1W—代表王庄剖面②—该标本取自第层②内B1—代表薄片用标本,该层的第一块薄片标本ⅢZ—②—H2Ⅲ—代表三班或三组Z—代表张崖子剖面⑤—该标本取自⑤层H2—化石标本,该层的第二块采集标本及样品的注意事项:①一定要在真正露头上采集样品及标本,不能用转石代替。②取样位置要准确,在测绳上读准斜距记入表格中。③标本与样品一定要取新鲜岩石,规格视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标本规格为3×6×9cm3或2×4×6 cm3、,特殊样品可大一些或小一些。标本上用白胶布贴好、写上记录编号,或者用记号笔直接写在标本上。回室内最好涂上白漆,用墨笔编号、包装。负责采样人员,要逐层测量岩层产状,报告记录员填入表中。四、填写记录表格实测剖面需要在野外填记专用的记录表格(见附表2)。表格内除各项水平距、高差、累积高差、产状视倾角、分层厚度等项待室内整理时,经计算或查有关表格填入外,其余各项均应在野外准确无误填写。导线号要写导线起始点的位置编号,如第一根导线为:0—1,第二条为1—2等等。导线方位角是记录后测手所测定的导线前进的方位,注意不要把方位记反。各项地质内容的记录都要与分层号相对应,如斜距起止点,是指所分这一层在该导线测绳范围内的具体起终数字,如22—43。地形坡度角要以后测手为准,倾角为“+”或“-”。其他各项要准确填写不得遗漏,记录人员要及时向各工作人员询问所测数据及记录内容,分层人员得知记录员已将表格填写无误后,方可指挥测手移动测绳,记录员应起到监督作用,保证质量。五、绘制草图实测剖面需要在野外填记专用的记录表格(附表2)。在实测剖面中,应现场绘制草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以便在室内整理时参考。①野外平面图的绘制方法首先大体确定剖面的总方位,可在野外大体测量,也可在地形图上用量角器量得设计剖面的总方位。以图纸的横线作为该剖面的总方位线,在图纸的上方标明北的方向(N)。在图纸上确定剖面的起始位置,一般图纸的右端为东或南,左端为西或北。如剖面的总方向为NW310°,则在图纸上应将130°方向放于右方,而310°方向放于左方,这样有利于与地形图相对应。开始,在图纸上剖面起点处沿导线方位角画一射线,在该射线上截取出导线水平距(根据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求出水平距D=(L1- L2)cosβ,或者按比例用作图法求出)。将导线起止点标好序号,按照导线顺序一一作出。在各导线上,按照分层水平距截取各分层位置,每分层段内要标好分层号。在适当位置标记产状符号、古生物化石采集部位等。导线号记在导线变换处,如有拐折,则标于导线相交角尖处,层号最好用圆圈圈起,标于分层段的中间,数字大小要一致。分层界线及产状符号等所画线的长短也要做统一规格(图9-1)。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 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为使制图整理方便,剖面线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3.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地下一定深度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见插图7 (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注意事项: 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2.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线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线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 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线。见插图8。 3.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基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绘制。若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o时,剖面图上岩层界线应按视倾角绘 制。 4.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相同,如需放大,则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 换岩层倾角。

实测地质剖面小结

苏家沟东金矿普查扫帚沟1:2000实测地质剖面 剖面地质小结 一、前言 1、剖面测制的目的 剖面测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组合关系、矿性、标准层、地层组合、编制称度等,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元。 2、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 剖面位于扫帚沟内,总体方位30°,起点手持GPS定位 N33°53′35.0″E107°23′51.6″H2149.8m,剖面线长3.6km。主要运用測绳丈量长度,罗盘定向、测坡角半仪器法测制。 3、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本剖面由苏家沟项目组经四天时间完成,工作人员有杜建华(前尺、分层)、渠继胜(后尺、取样)、刘沉(分层)、胥民舟(取样)、张宏波(作图)、张磊博(记录)。 4、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剖面总斜长4.76km,共测114导,划分岩层(39)层,取得岩石标本19件,捡块样22件。 二、地质成果 1、根据剖面上出露岩石的变质程度、主要成分、岩石组合特征可将出露的底层划分为中—新元古界丹凤岩组(Pt2-3d)、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上泥盆统星红铺组(D3x)。 2、对划分的各个底层由老到新经行叙述 1)中—新元古界丹凤岩组(Pt2-3d) 丹凤岩组与上覆的星红铺组的接触部位为覆盖,有一沟壑,因此推断为断层接触。丹凤岩组又可分为两部分 ①丹凤岩组下部(Pt2-3d a) 由剖面的(13)-(17)层组成,厚1127.19m,地层产状30-40°∠60-85°,出露的岩性有绿泥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含黑云母绿泥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 绿泥斜长角闪片岩呈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绿泥石、少量石英。黑云斜长角闪片岩呈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斜长角闪片岩呈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含黑云母绿泥斜长角闪片成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绿泥石、石英、黑云母。斜长角闪岩呈深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辉石。 ②丹凤岩组上部(Pt2-3d b) 由剖面第(27)层组成,厚94.78m,出露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糜棱岩,岩石呈浅灰色,糜棱状结构,条带状构造,长石和石英形成条带,条带宽约2m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2)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 古道岭组与上覆的星红铺组呈整合接触,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①古道岭组下部(D2g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