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经济技术开发区九一学校郝美霞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3、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直观认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教师,学生),习题卡。

经济技术开发区九一学校郝美霞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3、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直观认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教师,学生),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吗?生上台指,课件演示。

2、猜一猜,哪个角大?

生说比较的方法:一重叠;二重合;三比较。(课件演示)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直角

1、直观认识直角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角,课件出示三角板,指三角板上的直角,说: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板书:直角。

请大家拿出这个三角板,找到这个直角。现在老师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直角有特殊的符号来表示。(介绍直角符号的画法)看起来像一个小正方形。

2、重叠法比较直角的大小

再从另一个三角尺上找直角,这两个直角大小怎么样呢?

交流比较角的方法。发现:这两个直角一样大。

3、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

长方形上的四个角也是直角,那它们的大小又是怎样呢?(课件演示长方形)。这些角不能移动,怎么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停留片刻,然后说: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

交流比角的方法:指一个角,想三角尺怎么放,顶点和边,怎么重合,然后怎么比。生尝试比较习题卡上长方形上的四个角。

是直角的标上直角符号。实物投影展示比较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上的四个角都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大小相等。指出:这些直角的大小都相等。

4、斜着的直角

如果我们把这个长方形斜着放,上面的四个角还是直角吗?(课

件演示)讨论交流:这些角位置变了,但大小没变,所以还是直角。

5、直角的大小相同

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大小一样的角都是直角。请你在课桌上的物体面上任意找一个直角,用三角尺比一比,看看你判断的对不对。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钟面上的角

三角尺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可以判断其他的角的大小。比如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会形成很多角,比如这六个,你能用三角尺判断它们中哪个角是直角,哪个角比直角小,哪个角比直角大吗?

生小组活动,实物投影展示比较方法,汇报答案。

2、抽象出锐角和钝角

课件抽象出钟面上4个角的图形。说明: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指导“锐”和“钝”的读音和写法。

3、老师在黑板上画锐角和钝角,不说什么角,让学生判断。感知锐角的大小不同,但都比直角小;钝角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比直角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判断,想想做做3

先看看,再用三角尺比一比。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呢?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直角》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认识直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72页到第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几个角?请你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像图上这样摆好,然后找到左下方的这个角,用手指一指,并用眼睛仔细看看它的样子,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角? 这是一个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上一个这样的符号,这就是直角符号。 请大家在找到的这个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2.出示纸工袋。 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几个角? 请你找到这个角?将这个角与正方形纸上的这个直角重叠,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角一样大,说明纸工袋上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请你也标上直角符号。 3.请你拿出这样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吗? 谁能上台指一指。 这三个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这三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试。 5.请你拿出另一把三角尺,你能找到直角吗?谁上来指一指。两把不同的三角尺都有直角,这两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 6.我这儿有一个大的三角尺,你们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样大吗?点名上台比一比。 7.刚才我们比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直角吗?我们可以用它折出一个直角,请仔细看。你能这样折一折吗? 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小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角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86页例2和例3,第8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三角尺、正方形纸、不规则纸。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 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 二、交流共享 1、认识直角。 (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板书:直角)

(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 (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 (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 (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6)提问: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学生操作,交流结果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 2、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例3. (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 (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3个角比直角大。指出: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4)指导学生认识“锐”“钝”及写法。 (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3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三、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在开心的做早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探究 1、自学例1 (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的实物图。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一、概述 1、学科:小学数学年级:小学二年级 2、课题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第38页至40页 所需课时:一课时(40分钟) 3、学习内容概述: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这节课在此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 4、教学重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得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 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二)、过程与方法 1、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学习的有关角和直角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直角两边的收缩和扩张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2、动手画一画锐角、直角和钝角,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用身边的文具、身体的手臂、手指等比划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3、老师用ppt展示时钟的时间,让学生来分辨锐角、直角和钝角,然后总结出怎样判定一角的方法。 4、最后做一些练习区分三类角,最后教师再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类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渗透数学美。 2、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起点特征: 学生已掌握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并且认识了直角,知道直角的大小是90°角和直角的掌握为学习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2、认知能力: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具备了简单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对新事物很感兴趣,而且喜欢动手操作,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学以致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

3.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3、例4,第42~43页练习八第4~8题,活生生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文讲解 例3,引导孩子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孩子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例4,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并教学用三角板画直角。 辅导精要

让孩子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国旗上有4个角,椅子的正面有7个角,运动员身上有1个角。 用尺子和一张薄纸拓下其中的一个角,与例2的角进行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例2的角,一条边是平的,另一条边是斜的;拓下的角,一条边是平的,另一条边是竖直(垂直)的。数学上,把这种角叫做直角。例3中的角都是直角。 教师画一个直角,并写上直角号。 拿一张纸,怎样折可以得到一个直角?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一个直角。把纸展开,根据折痕看一看一共有几个直角。 重新用纸折出一个直角,用它与三角板的角进行比较,得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引导孩子想一想: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怎么办?孩子可能说: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这个角比一比。 让孩子实际操作,通过测量,再判断一些具体物品的表面的角是不是直角。如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测量的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

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 教师问:你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吗?让孩子尝试画直角。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先画一条线,三角板的一边与它重合,三角板的顶点与一个点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一条线。 “做一做”。 第1题,找到直角后,可让孩子用三角板进行检验。 第2题,让孩子在方格纸上用尺子画直角,即角的边在方格上。画两个直角,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 习题解析 第4题,可以先让孩子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杨佳英 教学设计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指一指、画一画、折一折、玩一玩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3、理解角有大有小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实践突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活动角、各种形状的纸片、直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小朋友认识这个字吗?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呢?那你能指指身边的角吗?

学生一般指的都是“点”,噢,原来角是这样的,教师就在黑板上画“· ”。 师:那角应该是怎样的呢?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讨论并互相指角。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一)找角,感知角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 请你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用刚才的方法指一指藏在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许多物体上找到了角,可以说角处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认识角,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会变成怎样的呢。 (出示各种角) [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本节课难点。] (二)折角,了解角的组成。 师;拿出你手中的纸片,看看它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没角的同学能不能让它变出角来。 生:折角。(用水彩笔标出,然后师选出大小不同的各一个贴在黑板上) 师:用手摸一摸你折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头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教师归纳:(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一个角)介绍弧线。 唱一唱。 师:同学们刚才做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学唱《角的歌》: 我的名字叫做角;我有边儿是两条;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我叫角角角。

认识直角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2、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辨认直角,并认识锐角和钝角。 3、使学生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让学生经历由经验到科学比较认识直角的过程。 教学资源: 一副三角板、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钟面模型、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展现事物,初步感知 提问:今天小朋友们桌上准备了些什么?(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板……)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放大显示。 提问:你能指一指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板上的角吗? 学生上讲台指出这些物品上的角。 二、操作比较,探索认识 1、认识直角。

(1)多媒体显示正方形纸乍、纸工袋、三角板上不同位置的一个直角,然后慢慢隐去实物图象,抽象出一个直角的几何图形。 提问: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角呢?你会给它取个名字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上面的三个角虽然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2)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直角。 提问:①你能从教室里找到更多的直角吗?(注意让学生说出在什么物体的哪个面上有直角)②想一想: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钟形成的角是直角? (学生如回答不出,可让他们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帮助寻找和理解,然后再用多媒体来演示。) 2、比较直角 (1)折出直角 在生活中有很多直角,我们还能制造出直角,请小朋友跟着电脑一起学折一个直角,学生边看边折。 多媒体演示,用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的过程。 学生换一张纸独立折出一个直角。 (2)比较直角的大小。 ①比一比折出的两个直角,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第比较的?②拿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③小组内学生相互比较得出:直角的大小是相同的。

《认识锐角、钝角》教学设计

认识锐角、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 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 能力和抽象能 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 通过在学生熟知 的情境中展开探索,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 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 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 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 (2个直角, 2个锐角, 2 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 5 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 生活中的素材, 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 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 证。 括每一类角的特征,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以三角尺 直角为标准, 验证判定角的类别, 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 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 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 其余的两类角 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 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 ★这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是网络整理的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

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冀教版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再次展示上节课学生们折出的角(锐角、钝角和直角各一个)。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做出的角,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角。 2.教师出示一张做手工用的电光纸和一个练习本,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在四个角上分别点上四个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提问: (1)电光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用直角的标志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图形里标出四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操作同上)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直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说明这些角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2.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教学设 计 认识直角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角,用直尺量直角)(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

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第41页的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4、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实践。 难点: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突破方法:实际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直尺、一副三角尺、一个活动角,画好的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角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想一想,你对角都有哪些了解呢?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直角来认识两个新朋友---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二、主动探索,获得新知 1、读课本41页例5的内容。 2、课件演示。 通过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我们发现: 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也是直角。 队旗上的角比直角小,它叫什么角呢? 红领巾上的角比直角大,它叫什么角呢? 3、分一分。 观察这6个角,结合你的导学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答案。 小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4、比较大小。 你能给这三个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吗?(找学生在黑板上排队。)5、折一折。 小组合作:2号折一个钝角,1、3号折一个锐角。 互相摸一摸,锐角和钝角的顶点,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直角的初步认识

2 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直角的认识。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红旗、椅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上有角。今天老师给你们看几件东西,(出示红旗、椅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角。 生2:它们的表面都有4个角。 如果学生发现:这4个角的大小都一样,教师要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直观地感受实物中角的存在】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你们的文具盒里也有角。对,就是三角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先发现三角尺的秘密。 生1: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 生2:里面的小三角形和三角尺的形状一样,也有3个角。 生3: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并且3个角的大小不一样,其中一个角大些,另外两个角比它小。 生4:我发现每个三角尺中都有一个直直的角。 师:谁知道这个直直的角叫什么角? 生:直角。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指着三角尺的直角)三角尺中最大的角叫直角。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师:拿出我们准备的白纸,折一个直角好吗?折好以后,跟同桌比一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角入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复习了角的组成、角的特点,又进一步感知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 2.教学例4。 (1)小组讨论: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 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2)用三角尺画直角。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线重合, 三角尺的顶点与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好角的另一边,这样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学生动手画直角,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三角尺上的直角,对直角有了更深的认识,然后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画直角,使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总结提升 师:谁能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找直角—折直角—画直角”几个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A类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填在括号里。 (考查知识点:认识直角;能力要求:正确判断直角)

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

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主备人:颜政辅备人:彭绍东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二年级数学: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与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课程,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础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折角、摸角、找角以及利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说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方面: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㈢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与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基于这一点,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一开始我出示三张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出示角,设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预习的同学能说出它的名字,其他同学不确定,这时老师给予肯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引入,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㈡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三个活动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