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整理

植物生理学整理
植物生理学整理

高级植物生理学

第一讲、植物生理学发展动向及前沿简介

一、研究内容及结构体系

(1)代谢

(2)生长发育

(3)感应性与整体性

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

关系:课程内;课程间

是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宏观的生态学之间的桥梁

二、发展动向及前沿

1、从研究生物大分子到阐明复杂的生命活动(组学,系统生物学)

(1)微观研究不断深化

(2)系统、动态、交叉、整(合)体

(3)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2、实现整体性的重要环节---信号传递(传导)

中心法则;

植物对环境感应;(SA,JA;BRs,PA,Ca,NO,VOCs,糖)

网络式特征

3、生命活动基础---代谢及其调节

光合作用机理(CO2倍增,低碳);固氮机理;水分循环与运输机理;植物次生代谢等(医药、农药、化感作用)。

4、植物与环境

生理生态学与生态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

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生理生态学发展动向:从生理机制上探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传递规律以及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60年代: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启动;

70年启动国际生物圈计划(IBP)的计划,后来该计划发展成为“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80年代: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

(1)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粮食问题等

(2)仪器及技术的更新

我国生态学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恢复;青藏高原的特殊生境;

全球变化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响应;植物对环境污染的修复作用等。低碳。

植物生理信息无损检测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紫外;可见;红外发射;吸收;反射)

例:叶片的光谱反射率随叶片含水量的下降而增加;1450nm和1930nm波段的反射率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

●图像处理技术

例:利用图像分割方法提取植物的形态特征,判断作物的生长健康状况、缺素情况等。对作物的根系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识别,从而判断播种的成活率。

●植物电信号分析技术

植物电信号:能够记录到的植物细胞或组织电位发生波动以及相应的电流、电阻、电容等信号。破译植物电信号特征对于深入解读植物生命信息,为构建植物电信号自适应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节能减排”式农作物、蔬菜等的工厂化生产智能化自动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非损伤微测技术

是一种选择性微电极技术,可以不损伤样品而获得进出样品的离子和分子信息,具有非损伤性,长时间、多电极、多角度测量等优势。该技术不仅能够测量离子及分子静止状态下的绝对浓度,而且还可以测量它们进出生物样品的运动速率及运动方向。在代谢、生长发育、信号转导、抗逆生理中广泛应用。

5、植物发育机理

成花机理:花色表现机理;

激素作用机理;

木材形成机理;

衰老(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等。

三、蛋白质组学概述

●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的核心内容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2001年的正式发表和2003年4月的最终完成,科学家们又进一步提出了后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便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也正是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支柱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并已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提出的,并首次于1995年7月在“Electrophoresis”上发表。蛋白质组:即细胞或组织或机体或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或应用大规模蛋白质分离和识别技术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主要分为3个领域:

(1) 对蛋白质的大规模识别和翻译后加工修饰的细微特征分析;

(2) 蛋白质表达谱及差异分析;

(3)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小鼠与蒙娜丽莎在基因组上的差别只有1%,而它与她之间差别的本质在于蛋白质组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组造就了生命的纷繁多姿。”(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负责人、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主席、中科院院士贺福初语)

基因组图只有一张,但是蛋白质组图却是每个器官就有一张。

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是一种“有限”的工作,而对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的确定则是一种“无限”的工作。

●蛋白质组学的特点与难点

同一性与多样性、有限与无限、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孤立行为与相互作用、单一手段与多种技术、互助与互补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

分离技术:基于凝胶的技术平台(双向电泳);基于色谱的技术平台(多维色谱)

鉴定技术:质谱(核心);蛋白质芯片;噬菌体显示技术;大规模双杂交技术等

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数据的加工、储存、检索、分析等。

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和生物信息学被称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三大核心技术。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2D-MS)

样品制备—蛋白质定量—双向凝胶电泳—染色:考染;银染;荧光染色—图象采集与图谱分析—切点、酶解—质谱分析—数据库检索与鉴定

[ 1 ]样品制备

植物样品处理的困难:细胞壁的韧性;次生代谢物使蛋白质沉淀;大量的盐、有机酸、色素干扰IEF;膜蛋白、强疏水性蛋白、极端PI蛋白、低丰度蛋白;蛋白酶的降解作用等。

[ 2 ]非凝胶技术

(1)色-质联用(多维色谱与质谱)

离子交换色谱(电荷)--反相液相色谱(疏水性)

体积排阻色谱(分子大小)--反相液相色谱

反相液相色谱--反相液相色谱

亲和(特异亲和如免疫)液相色谱--反相液相色谱

离子交换--亲和--反相液相

(2)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

(3)蛋白质芯片

(4)酵母双杂交技术

(5)噬菌体展示技术等

[ 3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可诠释为离体的“高通量的微量蛋白质识别技术”。实现的基础是探针分子的大规模集成和探针分子与样品中靶蛋白分子的特异性结合。探针可以是抗原、抗体,受体、酶、核酸、糖等。

蛋白质芯片根据相互作用原理可分为抗原-抗体芯片,受体-配体芯片,酶-底物芯片和蛋白质-核酸芯片等。

检测芯片根据方法可分为正向和反向芯片。

[ 4 ]酵母双杂交技术,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

[ 5 ]噬菌体展示技术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质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的技术。

例: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抗原),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 6 ]蛋白质质谱分析

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样品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的质荷比(m/z)的差异来分离和确定分子量。根据离子化源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电喷雾(ESI)质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LDI)质谱两大类。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指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数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可用于寻找蛋白质家族保守序列和对蛋白质高级结构进行预测。

蛋白质组数据库是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标志和基础,瑞士的SWISS PROT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种类最多的蛋白质数据库。

蛋白质分离与质谱鉴定技术路线图

●蛋白质组学应用:免疫学;疾病诊断(肿瘤);遗传(多样性;作图);药物开发;植物生理

(发育;抗性;信号传递)等

●林木蛋白质组学

林木的特点(生长周期长,高度杂合,基因组较大,遗传转化困难等)严重限制其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起步较迟,进展较慢。

问题:稳定性;重复性;分辨率;高费用

四、代谢组学概述

代谢组:指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合,尤其指小分子(Mr≤1 000)物质”。

代谢组学:则是一门“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进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

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1 )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微小变化会在代谢物水平得到放大;

( 2 ) 不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 3 ) 代谢物的种类远少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

( 4 ) 研究对象为基因表达的终产物(现实性)。

代谢组学研究过程包括:样品制备、代谢产物分离、检测与鉴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三个部分。

应用:代谢生理(次生代谢,基因功能,抗性生理等);药物开发(药靶,新药);毒理学(药物副作用);疾病诊断等

第二讲光合作用

热点:

(1)放O2机理。

(2)光合作用运转及调节。

(3)光抑制。

(4)叶绿素荧光及其应用。

(5)对光、CO2响应模型及机制。

第一节叶绿体

●一、结构与成分

被膜:外膜;内膜

间质:(含可溶性蛋白质,酶类,DNA,RNA核糖体等)

类囊体(基粒):基粒片层;间质片层

●二、化学组成

【1】叶绿体色素

种类及光化学特性

叶绿素叶绿素a,兰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α、β、γ)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藻胆素藻红蛋白

(仅存在于红藻、蓝藻中)

藻蓝蛋白

思考:

为何阴生植物叶绿素b/a比值高?为何b/a可作为植物耐阴性指标?

b喜吸收林下光,a喜直射光;b更喜欢蓝紫光,a喜红光。

为何定量叶绿素时用红光区吸收波长?叶绿素分子在蓝紫光区时有类胡萝卜素干扰

计算叶绿素时用以下公式:

Ca=13.95A663-6.88A645

Cb=24.96A645-7.32A663

Ct=(A652/34.5)V/G

【2】核酸:叶绿体基因组(120多个基因)

1.与光合作用有关基因:光系统Ⅰ作用中心A1,A2蛋白;光系统ⅡD1,D2蛋白;细胞色素

Cytb6/f复合物;ATP合酶;Rubisco大亚基等。

2.叶绿体基因表达所需基因:rRNA,tRNA,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等。

3.其他基因:如,NADH脱氢酶的各个亚基

【3】蛋白质

1.色素(脂,核酸)蛋白复合体

2.电子载体

3.酶

4.转运体(膜蛋白分布不均衡)

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类囊体膜上含有由多种亚基、多种成分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主要有四类,即光系统Ⅰ(PSI)、光系统Ⅱ(PSⅡ)、Cytb6/f复合体和ATP酶复合体(ATPase)。

蛋白复合体在类囊体膜上的分布特点

PSⅡ:主要基粒片层的堆叠区

PSⅠ与ATPase:非堆叠区

Cytb6/f复合体分布较均匀。意义:利于电子传递、H+的转移和ATP合成

叶绿体蛋白质形成特点

1.大部分多肽由核基因编码,质中合成,运入叶绿体后被加工。

2.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多肽仅在叶绿体起作用。

3.光对蛋白质的合成积累具有调节作用。

【4】脂类:膜脂:1.糖脂(单(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DGDG))2.磷脂

类囊体(膜)脂特点:

1.糖脂含量高,而磷脂相对少。

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尤其亚麻酸,使膜富于流动性。

3.非双层结构,具不对称性。意义:有利于光反应进行,参与光合反应。

●三、功能(不仅仅合成碳水化合物)

1.光合作用全过程

2.其他:A、被固定碳的储存,转运;B、亚硝酸盐硫酸盐的还原,蛋白质氨基酸的合成;C、

DNA,RNA的合成;D、脂类,萜类,酚类的合成.

●四、光合单位

位于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包括捕光天线系统(聚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包括外、内周天线;反应中心(中心色素分子P680,P700、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

“天线移动”假说:LHCⅡ磷酸化后,可在类囊体膜上移动,从堆叠的基粒(富含PSⅡ)区域横向移动至非堆叠的基质(富含PSⅠ)区域,并成为PSⅠ的聚光色素系统,扩大PSⅠ的捕光面积。

状态转换:

State2:激发能从PSⅡ向PSⅠ分配比例增加的状态,低荧光态。

PSⅡ还原侧 PQ还原态---蛋白磷酸激酶活性增加---LHCⅡ蛋白磷酸化---蛋白质解聚---横向迁移至PSⅠ间质膜区---扩大PSⅠ捕光面积。

State1:激发能向PSⅡ分配比例增加的状态,高荧光态。

影响状态的因素:

1.光强(质)的变化

2.电子传递体PQ及Cytb6/f复合体等氧化还原状态

状态转换的意义:

1.平衡激发能在光系统间的分配;

2.提高光能利用率;

3.防御光破坏。

第二节原初反应与叶绿素荧光

●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一) 激发态的形成

Chl(基态)+hυ 10-15S Chl*(激发态)

(二)激发态的命运

【1】激发态不稳定,易发生能量的转变,转变的方式:

1.放热:为何在能量利用上蓝光没有红光高?——由于叶绿素是以第一单线态参加光合作

用的。所以一个蓝光光子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与一个红光光子所引起的光合作用是相同的,多余的能量在降级过程中也是以热能释放。

2.发射荧光与磷光

3.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光化学反应)

Chl*1+ Chl2 Chl1+Chl*2

供体分子受体分子

【2】传递方式

激子传递:(激子指电子激发的量子)一个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后,高能电子在返回原来轨道时也会发出激子,此激子能使相邻色素分子(电子)激发。适用于分子间距离小于2nm的相同色素分子间.

共振传递:色素分子被激发后,高能电子的振动引起相邻分子中某个电子的振动(共振),当第二个分子电子振动被诱导,变为激发态。分子间距大于2nm的色素分子间。

【3】传递方向:

总方向:反应中心,且不可逆。

问:接近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光谱吸收峰偏向红端?叶绿素b 叶绿素a?这是因为光合色素距离反应中心越远,其激发态能就越高,这样就保证了能量向反应中心的传递。【4】思考:离体色素溶液为什么易发荧光?

这是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的缘故。在色素溶液中,如加入某种受体分子,能使荧光消失,这种受体分子就称为荧光猝灭剂,用Q表示,光反应中,Q即为电子受体。【5】猝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荧光水平的降低。光化学猝灭:光化学反应引起;非光化学猝灭:热耗散等

【6】叶绿素荧光分析

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效能指标的依据,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的内探针(无损伤)。

叶绿素荧光分析具有直观、简便,获得结果迅速,反应灵敏,可定量,对植物无破坏、干扰少的特点。可用于叶绿体、叶片,也可以遥感用于群体、群落。它既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也是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7】叶绿素(a)荧光及其应用

1.活体叶绿素荧光的起源

2.荧光产率(PSⅡ量子产率) Φf=Kf/(Kf+ Kh+ Kp×A)

Kp比其他常数大, Φf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而A又决定于Q的氧化还原状态:

氧化态:A≈1,荧光猝灭

还原态:A≈0, Φf最大

3.活体荧光诱导动力学:叶片经过适当时间(充分)的黑暗,重新照光过程中观察到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又称Kautsky反应.

活体荧光诱导曲线(欧洲云杉针叶的荧光诱导曲线示意图)O→P:快反应 P→T:慢反应

O点:称死荧光,暗荧光,它是由光系统(PSII)捕光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发出的,与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无关,与激发光的强度、叶绿素含量及传能效应等有关.

O→I:表示PSⅡ内发生电荷分离,证明PSⅡ是有功能的.

D→P:的变化是由于照光后随着PQ的被还原以及继续不断地被从水的裂解系统方面传送来的电子所还原.上升速率与光合放O2速率有关.

P→S:暗反应激活,消耗PSⅠ还原侧电子,使PQ重新氧化.

S→M→T:暗反应滞后,‘光合诱导’原因?思考:不经过暗适应,诱导曲线?

【8】叶绿素荧光应用领域:(1) 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必须手段;(2) 逆境生理;(3) 检测农药毒害,揭示作用机理;(4) 检测营养盐缺乏(与光合有关);(5) 植物遗传育种:品质差异,筛选良种;(6)水域生态学;(7)环境检测与监测等

活体荧光诱导曲线应用:(Fv=Fm–F0 Fs稳态荧光)

Fv/Fm:反映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

Fv/Fo:PSⅡ的潜在活性。

Fv/Fs:的比值是叶片活力的指标,它反映了叶片的潜在光合活力.

第三节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一、电子传递:

【1】.光合链:

图光合膜上的电子与质子传递

图中经非环式电子传递途径传递4个e-产生2个NADPH和3个ATP是根据光合作用总方程式推算出的。在光反应中吸收8个光量子(PSⅠ与PSⅡ各吸收4个),传递4个e-能分解2个H2O,释放1个O2,同时使类囊体膜腔增加8个H+,又因为吸收8个光量子能同化1个CO2,而在暗反应中同化1个CO2需消耗3个ATP 和2个NADPH,也即传递4个e-,可还原2个NADPH,经ATP酶流出8个H+要合成3个ATP。

【2】.电子传递的类型:

1)非环式电子传递:H2O→ PSⅡ→PQ→Cyt b6/f→PC→PSⅠ→Fd→FNR→ NADP+

按非环式电子传递,每传递4个e-,分解2个H2O,释放1个O2,还原2个NADP+,需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1/8,同时转运8个H+进类囊体腔。

2)环式电子传递:

(1) PSⅠ中环式电子传递:PSⅠ→Fd→PQ→Cytb6/f→PC→PSⅠ

环式电子传递不发生H2O的氧化,也不形成NADPH,但有H+的跨膜运输,可产生ATP,每传递一个电子需要吸收一个光量子。

(2) PSⅡ中环式电子传递:P680→Pheo→Q A→Q B→Cytb559→P680

3)假环式电子传递:H2O→PSⅡ→PQ→Cytb6/f→PC→ PSⅠ→Fd →O2

Fd为单电子传递体,其氧化时把电子交给O2,使O2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Fd还原 + O2 →Fd氧化 + O2 -

叶绿体中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消除O2-

O2 - + O2 - + 2H2 SOD 2H2O2 + O2

假环式电子传递实际上也是非环式电子传递,也有H+的跨膜运输。

【3】.光合磷酸化机理(photophosphorylation)

类型:1)非环式;2)环式;3)假环式

机理:1)化学渗透学说;2)变构学说

酸-碱磷酸化实验:贾格道夫等(1963)在暗中把叶绿体的类囊体放在pH4的弱酸性溶液中平衡,让类囊体膜腔的pH下降至4,然后加进pH8和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这样瞬间的pH变化使得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一个H+梯度。

ATP合成酶也称偶联因子(coupling factor)或CF1-CFo复合体,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CF1 :含有α,β,γ,δ和ε5种亚基。

CFo :有四个亚基Ⅰ、Ⅱ、Ⅲ和Ⅳ。

叶绿体进行光合磷酸化

必须:(1)类囊体膜上进行电子传递;(2)类囊体膜内外有质子梯度;(3)有活性的ATP酶。

抑制剂——电子传递抑制剂:如阿特拉津(atrazine)、DCMU、KCN

解偶联剂:DNP(dinitrophenol,二硝基酚)

ATP酶抑制剂:寡霉素(oligomycin)

第四节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Rubisco是调节光合和光呼吸,决定净光合作用的一个关键酶,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植物的净光合产量;也是植物可溶性蛋白质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藏蛋白。

●一、分布,合成,含量,特性,结构:Rubisco包含16个蛋白亚基:8个小亚基(SSU)和

8个大亚基(LSU)。SSU的基因rbcS存在于核中,而LSU的 rbcL基因是由质编码的。需要两个基因组的表达并需要三个亚细胞参与:细胞核,细胞溶质和叶绿体。

●二、功能

羧化:碳还原--C3循环氧化:碳氧化--C2循环(光呼吸)

●三、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1.回收碳素;

2.维持C3光合碳还原循环的运转;

3.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作用;

4.消除乙醇酸毒害;

5.作为糖及氨基酸代谢的补充途径

●四.Rubisco活性及调节

酶活调节:

1)氨基甲酰化作用

Rubisco有活化与钝化两种形态,钝化型酶可被CO2和Mg2+激活,这种激活依赖于与酶活性中心有关的赖氨酸(Lys)的ε-NH2基与CO2(起活化的CO2不是底物CO2)的结合。

钝化型酶的与CO2作用,形成氨基甲酰化合物(E-NH·COO-),它与Mg2+作用形成活化型的酶(E-NH·COO·Mg2+,也称三元复合体ECM),然后底物RuBP和CO2再依次结合到活化型酶上进行羧化反应:

Rubisco只有先与CO2、Mg2+作用才能成为活化型的ECM,如果先与RuBP(或RuBP类似物)结合,就会成为非活化型的E-RuBP。

2).Rubisco活化酶RCA(Rubisco activase)——调节Rubisco活性的酶。

在光下,活化酶由ATP活化,让RuBP与Rubisco解离,使Rubisco发生氨甲酰化,然后与CO2和、Mg2+结合形成ECM三元复合物,促进RuBP的羧化。

活化酶作用条件:生理浓度CO2,Mg2+;高浓度RuBP ;光照(ATP)。

3).Rubisco催化机理及调节

Rubisco的羧化、氧化初速度之比可用方程表示:

VCO2/VO2=[VCO2max/VO2max] ×[Km(O2)/Km(CO2)]×[(CO2/(O2)]

其中[VCO2max/VO2max] ×[Km(O2)/Km(CO2)] 称特征因子,对一定的酶来说是个常数.因此羧化氧化速率之比决定于空气中CO2与O2浓度的相对比值。正常空气中,Rubisco同化一个O2,同时同化3~4个CO2.

第五节光抑制

●定义:植物光合机构吸收的光能超过其利用的量时,引起光合活性下降的现象,是目前高等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的热点。它包括了光保护和光破坏两方面,主要表现为PSII的光化学效率和碳同化量子效率的降低.

●原因:能量耗散增加(热耗散等);光合机构破坏(反应中心复合体,色素等)

●部位:PSII是光抑制发生的主要部位。

受体侧(还原侧)光抑制:QA还原积累等。

例:还原型Q A的积累促使三线态P680(P680T)的形成,而P680T可以与氧作用(P680T+O2→P680+1O2)形成单线态氧(1O2);

供体侧(氧化侧):水氧化受阻等。

例:由于放氧复合体不能很快把电子传递给反应中心,从而延长了氧化型P680(P680+)的存在时间。

P680+和1O2都是强氧化剂,如不及时消除,它们都可以氧化破坏附近的叶绿素和D1蛋白,从而使光合器官损伤。

●恢复:快恢复(与热耗散相关);慢恢复(与光合机构破坏相关)

●植物对光破坏的保护防御机制

1、通过叶片(叶绿体)运动或表面覆盖蜡质、着生毛等减少光吸收;

2、增加电子传递体和光合关键酶含量及活化水平,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光的吸收;

3、加强非光合的耗能代谢,如光呼吸;

4、加强热耗散:

(1)捕光天线色素

(2)叶黄素循环:叶黄素循环是指叶黄素的三个组分依照光照条件的改变而相互转化。

(3)依赖PSII反应中心可逆失活;

(4)依赖PSII循环电子流的热耗散

(5) 状态转换(PSII-----PSI)

(6) 增强有害物质(如活性氧)清除系统活力;

(7) 加强PSII修复循环(D1蛋白快速修复周转)

●思考题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作用)?——促进;抑制(光抑制)

(1)提供同化力所需的能量;

(2)活化光合作用关键酶及促使气孔开放;

(3)调节光合机构的发育.

2.形成光合作用诱导期的原因?

(1)C3循环中间产物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

(2)酶系统的活化需要一个过程;

(3)气孔开放需要一定的时间.

3.轻度水分胁迫引起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气孔导度下降

4.严重水分胁迫引起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

酶的失活;光合器官的破坏;叶绿体间质离子浓度上升,酸化。光抑制。

5.在一般条件(大田,晴)下,引起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什么?

6.冬季一些常绿木本植物如松,竹冠层上部部分叶片变黄变白枯死的原因?

第六节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条件

光照;2.CO2;3.温度;4.水分:;5.矿质等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常见参数或指标:

1、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

2、光饱和点;光补偿点

3、光合作用CO2响应曲线

4、CO2补偿点;饱和点

5、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包括Pn、Gs、Tr和Ci

6、光合作用相关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如PFD、TL (叶温)、Ca(大气CO2浓度)和RH

7、光呼吸速率:2%O2、340μmol.mol-1 CO2低氧与正常大气条件下Pn之差;CO2响应曲线。

8、暗呼吸速率:无光照条件下的CO2浓度变化

9、表观量子效率(AQY):指200 mol.m-2.s-1低光强下光—光合作用最初直线方程的斜率。

10、羧化效率(CE):在CO2浓度低于250 mol.m-2.s-1以下时测算出CO2 -光合直线方程

的斜率。RUBPCO

11、气孔限制值(Ls):Ls=1-Ci/Ca 2011-10-20

12、CO2利用率(CUE):CUE=(Pnet×Tl-Rdark×Td)/(Pgross×Tl)

Tl和Td分别为光期和暗期(以小时计),Pgross和Pnet分别为粗、净Pn ,Rdark代表暗呼吸速率

13、RuBP最大再生速率(Vrubsico):指CO2达到饱和点后的最大Pn。

14、温合补偿点:指Pn为0时的Tl,可反映植物对高、低温的响应。

15、水合补偿点:指Pn为0时的叶片水势,反映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第三讲、植物的氧代谢

氧的双重性:植物的需氧性;氧潜在的危害性

氧代谢研究涉及植物生理的各领域,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衰老,逆境、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等,且辐射到植物分类与演化、遗传育种、生态环境等学科的研究。

第一节活性氧的产生与转化

一、活性氧种类与特性

1、自由基: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特点:(1)性质活泼,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2)不稳定,只能短时存在;

(3)能持续进行连锁反应。

生物自由基:生物体代谢过程产生,主要指活性氧。

2、活性氧: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在植物体内,由于各种复杂酶类及电子载体的存在,可以使分子氧不受电子自旋限制,进行单价、双价、三价的还原,如:

O2+e----O2.-

O2+2e+2H+----H2O2

O2+3e+3H+----H2O+.OH

活性氧性质活泼,既可以植物强氧化剂,又可以作为还原剂参与许多生化过程,例:

2O2.-+2H+----O2+H2O2

二、植物体活性氧的产生的途径与部位

物质氧化:酶所催化的反应,如胞壁木质化及解体过程。

例:脂质的自动氧化

嘌呤的分解代谢

电子传递链:1、叶绿体(思考:什么情况下O2.-增加?);2、线粒体

电子漏: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部分电子在途中发生泄露,并使O2以单价形式还原成O2.-的现象。电子漏减少了ATP的产生.

三、体内活性氧的转化

植物体内的氧自由基可进行多价还原直接形成O2.-,.OH,H2O2等,也可以在体内相互转化。Fenton反应:Fe2+ + H2O2——Fe3++ .OH+ OH-

Haber-Weiss 反应:O 2.- + H 2O 2——O 2 + .OH+ OH -

通过上述反应生成比O 2.-氧化能力更强的.OH ,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生Fenton 反应,但当体

内O 2.-浓度增大或其他刺激因素存在时,会促进.OH 的产生。

如:Fe 3+ + O 2.-——O 2+ Fe 2+

Fe 3+ + AH 2——.AH+H ++ Fe 2+

.OH 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活性氧,其作用特点是无专一性,几乎与生物体内所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快,使非自由基成为自由基,反应类型有氢抽提、加成与电子转移。

线粒体活性氧产生的途径与部位

第二节 活性氧对植物的伤害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氧伤害积累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生命过程潜伏氧伤害的累积,达一定程度即导致衰老死亡。逆境会加速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加速衰老。

一、高浓度氧对幼苗生长的毒害:伤害作用不是O2直接引起,而是O 2.-引起。

例:百草枯(除草剂, O 2.-源)处理花生胚轴生长情况。

百草枯——抑制

百草枯+SOD 抑制剂DDC ——加重抑制(D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百草枯+ O 2.-清除剂——减轻抑制

二、氧自由基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伤害

主要部位:叶绿体、线粒体 高氧环境

1、叶绿体:叶绿素降解,叶绿体发育受抑,结构破坏,光合能力下降。

2、线粒体:线粒体肿胀,嵴破坏,P/O 比下降。

三、 活性氧启动膜脂过氧化作用

1、膜脂过氧化的自由基链式反应

.OH 是启动此反应的直接因子,而O 2.- 和H 2O 2可以通过Fenton 和Haber-Weiss 反应转化成.OH 而诱发膜脂过氧化.

2、膜流动性:液晶态——凝胶态——相变温度提高——流动性下降

3、产物毒性:MDA 等直接引起细胞毒害,攻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游离氨基酸、核酸,使之发生交联、凝聚,变性,如形成脂褐色素(人体老年斑)。

四、 氧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

1、蛋白质:氨基酸侧基的修饰;肽键断裂;蛋白质交联;高级结构的破坏等。

2、酶活性

(1)使酶分子发生交联聚合;

(2)攻击巯基;

(3)修饰酶的不饱和性氨基酸;

(4)氧自由基与酶分子的金属离子起反应

例: H2O2使CuZn-SOD的Cu2+还原成Cu+,使酶失活。

3、DNA:剪切、降解、修饰。碱基修饰和单双链的断裂。降解产物可发生TBA显色反应。

思考:为何加Fe2+ 可以加剧DNA的降解?

第三节活性氧的清除系统

一、酶类

1、SOD:氧代谢的关键酶, 1938年Mann和Keitin在进行牛血红细胞分级分离时发现的,为淡蓝色含铜蛋白.1969年Mcord和Friidovich弄清了它催化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热、酸、碱的稳定性是目前酶类中最好的一种,能抑制肾上腺素、邻苯二酚的自动氧化和氮蓝四唑的光下还原。

O2.-+2H+ ——O2+H2O2

分布,类型:

CuZn-SOD:胞质,叶绿体。(3种SOD中含量最丰富,H2O2可使Cu/Zn-SOD失活)

Mn-SOD:线粒体,细菌等原核生物

Fe-SOD:叶绿体,细菌等原核生物

属于诱导酶,在胁迫条件下SOD基因转录水平大幅提高,酶活性增加。常用抑制剂为DDC (Cu的螯合剂)。

SOD基因工程进展:几种SODcDNA已从植物中得到克隆并用来转化不同的植物,最终获得SOD活性增强的转基因植株。

SOD基因工程:在转基因烟草、苜蓿、土豆和棉花中,叶绿体SOD的过量表达,提高了它们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 SOD在苜蓿线粒体和土豆细胞质中的过量表达,也具有同样的效果。然而转基因烟草Fe-SOD的过量表达并未提高其对冷害和盐胁迫的耐受性;用矮牵牛叶绿体CuZn-SOD cDNA转化烟草得到的转基因植株CuZn-SOD cDNA活性提高了30~50倍,但植株并未提高对百草枯或臭氧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耐受性?以上情况说明?(思考)

2、CAT:主要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与乙醛酸循环体,清除光呼吸中产生的H2O2,是C3植物中H2O2清除的关键酶, 而且是C3植物耐受胁迫所必需的,对H2O2的亲和性较POX低。

HO-OH + HO-OH——2H2O + O=O

3、POD:种类较多, 主要包括GPX 和APX两种酶。位于叶绿体、胞质和线粒体,对H2O2亲和性要比CAT 高得多,能专一的清除叶绿体内的H2O2,重要的叶绿体保护酶。

HO-OH + HO-R-OH——2H2O + O=R=O

二、非酶:AsA, GSH, VE, Car,甘露醇。

次生物质:(多酚、黄酮、单宁)等。

第四节活性氧的生理意义

●细胞代谢

(1)许多酶促反应,往往以自由基的形式作为电子转移的中间产物。

如:黄酶催化反应时,电子从黄素转移时先形成黄素半醌自由基(必要的中间产物)。

底物——黄素——黄素自由基——生成物+黄素

(2)促进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如:木质素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由结合在细胞壁上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使木质素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完成。

●2、抗病

[ 1 ]植物抗病.植物和病原物的互作分为:

亲和性:反应强度小,时间短。

非亲和性(1)诱发感染处的细胞发生过敏反应(HR);

(2)局部获得抗性(LAR)或系统获得抗性(SAR).

活性氧迸发被认为是植物对病原菌应答的最早期反应之一。

[ 2 ]抗病过程活性氧产生的机制

(1)NADPH氧化酶(主要)

(2)活性氧产生的其他可能机制

过氧化物酶:除了作为H2O2的清除剂之外,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与NADH等反应产生O2.-/H2O2,生成的H2O2则用于细胞壁的木质化或蛋白质的交联。

脂肪氧化酶(LOX);黄嘌呤氧化酶等

[ 3 ]活性氧的功能

病原体——激发子——O2.-/H2O2

直接杀死病原体

胞壁蛋白交联、木质化

信号传导 PCD

抗病基因表达病程相关蛋白

植保素

自由基介导胞调亡机理:损伤DNA引起;干扰能量代谢(线粒体);调节凋亡通路

●3、调节光能耗散

●4、乙烯形成

(1) O2.-:Met——SAM——ACC——ETH

(2) .OH:Met-Pyp + .OH——OH-+ ETH + 其他产物

●5、调节发育:管状细胞(导管)、胚发育、胚乳细胞解体等。

第四讲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转

生理意义:1.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2.物质交换; 3.能量转换; 4.信号传递。

第一节生物膜的基本特性

一、膜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1、化学组成:膜脂、膜蛋白(酶)、糖类、无机盐、金属离子、水。

膜脂:磷脂(主要)、糖脂、甾醇。

磷脂:甘油磷脂(主要)、鞘磷脂。甘油磷脂是两性分子,分子中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磷酸化的头部呈亲水性,两条较长的碳氢脂酰链为尾部,呈疏水性。

2、膜的基本特性:

(1)流动性(2)不对称性(3)‘两亲性’和‘绝缘性’

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在以简单的扩散方式跨膜转运中,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物质跨膜运输要解决问题

1.途径:简单扩散;协助扩散

2.动力: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二、跨膜电化学势梯度和膜电位

跨膜运输不仅取决于阻力,其速率和方向还取决于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

电化学势=电势+化学势

某体系某种离子n的电化学势:μn= μn°+RTlnan+ZnFE μn°为标准状态下电化学势 A、B两点间的电化学势差:△μn = μnA - μnB =RTln(anA/ anB)+ZnF(EA-EB)

当△μn > 0, A→B ;△μn < 0, B→A ;△μn = 0,达动态平衡

三、Nernst方程与跨膜电位

△μn = 0,达动态平衡时:△E(跨膜电位)=-[RTln(anA/ anB)]/ZnF

该方程称 Nernst方程,表示膜电势差和膜内外离子活度(浓度)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膜电势差与膜内外离子活度比的对数成正比。△E又叫静息电位.

膜的‘超极化’:膜电势差(膜电位绝对值)增大的现象,反之称去极化。

膜电位产生原因: 带电离子在膜内外的不均匀分布.跨膜电位是细胞生理活动的重要指标或参数。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PC):是指使用微电极从一小片细胞膜上获取电子学信息的技术,即将跨膜电压保持恒定(电压钳位),测量通过膜的离子电流大小的技术。PC技术主要被用来分析膜上的离子通道,借此还可用来研究细胞器间的离子运输、气孔运动、光受体、激素受体以及信号分子等的作用机理,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第二节膜结构中的跨膜运输蛋白(传递蛋白)及其运输机理

一、种类1离子通道蛋白;2离子泵;3离子载体;4氧化还原蛋白

离子通道蛋白(ion channel):是细胞膜中一类内在蛋白构成的孔道。

种类:内向离子通道;外向离子通道

特点:选择性(专一性, K+、Cl-、Ca2+等通道);高效快速;被动运输

通道活性调控方式:化学方式:激素,cAMP,Ca2+等.

电学方式:跨膜电位。

离子泵:本质上是一种离子载体,转运离子能量直接来源于ATP水解。

种类:H+-ATPase,Ca2+-ATPase,Mg2+-ATPase等. 其中H+-ATPase最重要。

H+ -ATPase类型:(1)P型(质膜型),主宰酶,专一的抑制剂为钒酸盐。

(2)F型(叶绿体和线粒体型),被寡酶素抑制。

(3)V型(液泡膜型),硝酸盐抑制。

特点:主动运输(初级);选择性

ATP酶逆电化学势梯度运送阳离子

到膜外的模型

A.B.ATP酶与细胞内的阳离子M+结

合并被磷酸化;

C.磷酸化导致酶的构象改变,将离

子暴露于外侧并释放出去;

D.释放Pi恢复原构象

离子载体特点:专一性,主动(或被动)运输,具有饱和和竞争效应。

思考:如何区分溶质是经通道还是经载体进行转运?

与离子通道区别:(1)载体不形成孔道结构;(2)运输方式(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

膜氧化还原蛋白

膜氧化还原系统:位于膜中的电子传递链(电子供体氧化酶、电子载体、电子受体还原酶),通过氧化还原酶的作用和电子载体的传递作用,将电子(质子)从供体物质传到受体物质。例:α-磷酸甘油穿梭;类囊体膜上PQ穿梭将膜外质子传入囊腔。

第三节质膜传递蛋白的生理功能(举例说明)

1、控制细胞内环境

2、营养物质吸收

3、控制细胞伸长生长

4、植物运动

5、极性生长

6、渗透调节

7、逆境反应

8、信号传导

例:气孔运动的机理

“淀粉—糖转化学说”,即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时开孔,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时闭孔。以后的实验证明,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K+及苹果酸等渗透调节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引起的(表2-5)。

第五讲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类与特征

●一、特征

植物激素:内生的;能移动的;低浓度(1μmol/L以下)有调节作用;非结构及能源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或外施)。

●二、种类

按合成途径及来源:

1、氨基酸衍生物:生长素,乙烯,多胺,水杨酸,系统素等;

2、萜类: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玉米赤霉烯酮,三十烷醇,膨压素,

独角金内酯等;

3、脂类及其衍生物:茉莉酸;油菜素内酯。

4、糖类:寡糖素。

第二节生长素极性运输及作用机理

●生长素作用机理

植物激素生理作用:1、信使(信号转导);2、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信号的感受、信号的转导、最终的生理反应。

生长素受体位置:

1、膜系统:质膜(主要),内质网或液泡膜

2、细胞质(或细胞核):可溶性

思考:生长旺盛季节(春夏)激素处理效果好,而冬天一般效果差?

生长素作用机理:酸生长理论(解释快反应);

基因激活说—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问题

1、生长素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10~15min)比酸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1min)长?

由于生长素与H+-ATP酶的结合和随之带来的H+的主动分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2、生长素所诱导的细胞壁可塑性的增加只有对活细胞才有效,对死细胞不起作用;而H+所引起的这种效

应对死、活细胞都有效?

质子泵是一种蛋白质,只有活细胞并在ATP的参与下才具活性,使得H+泵出细胞进入细胞壁,酸生长反应才可进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也需要ATP。

●二、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相关,如向光性、向地性、顶端优势、根形

成、花发育、胚胎的形态建成和微管组织的模式形成等。

(1)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由形态学的一端向形态学的另一端单向运输的现象。

茎:茎尖——茎基(通过微管形成层及其分化薄壁细胞)

根:中柱细胞:根基——根尖表皮细胞:根尖——根基

(2)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近来发现生长素也可以从根深长区表皮层重新流入中柱, 然后向下流动, 如此循环(Blilou et al.,2005)。生长素还会从中柱向茎或根侧面分布, 这可能也是植物两侧不对称生长的基础。只有活性形式的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速度慢,可被TIBA、NPA(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抑制剂抑制。生长素活性愈强,极性运输愈强。

非极性运输:被动、快速,通过韧皮部,可上下双向,不受TIBA、NPA抑制。

●极性运输机理:化学渗透扩散假说

被动扩散:以IAA方式。

输入载体:IAA-与质子协同运输。

输出载体:能与TIBA、NPA结合。

导致极性运输的关键:

(1)IAA输出载体蛋白在质膜上的不均匀(极性)分布;

(2) IAA-不易透过膜。

●影响极性运输因素

1、IAA自身调节:豌豆除顶后,极性运输下降甚至消失?

2、氧

3、抑制剂:抗生长素类化合物如2,3,5三碘苯甲酸(TIBA)和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

4、矿质元素:Ca,B,Zn

●极性运输输出载体

植物极性运输控制依赖于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分布、活性及其调控与平衡。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是由输出载体决定。

如:拟南芥中PIN家族蛋白是最重要的一类。它包括8个成员, 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PAT 输出载体。不同的PIN 家族成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分布,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三节赤霉素

●结构与活性:四环双萜羧酸类化合物,种类较多,其基本结构为赤霉烷.

结构与活性关系

(1)A环有无内酯:C19羧酸与C10形成内酯桥,活性高。

(2)羟基位置与数目(OH):3、13位有羟基,活性高。

(3)A环不饱和程度(是否有双键),C1=C2有,活性大(GA3、7).

(4)羧基:有活性赤霉素C7位都有羧基.

(5)存在状态:自由态,活性高;束缚态活性低.

GA极性:取决于羟基,羧基,主要取决于羟基.GA1/3>GA4/7。极性大,水溶性高,运输快.

●二、GA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

前体:甲瓦龙酸

合成历程:3个阶段

(1)从异戊烯焦磷酸到贝壳杉烯阶段;

(2)从贝壳杉烯到GA12醛阶段;

(3)由GA12醛转化成其它GA的阶段。

植物生理学复习提纲(综合版)

植物生理学复习提纲(2016年夏) (13/14级水保13级保护区14级梁希材料) 第一章植物水分代谢 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形式及其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1)水分在植物体内通常以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是距离胶体颗粒较远,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束缚水是较牢固地被细胞胶体颗粒吸附,不易流动的水分。 2)代谢关系: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可用于蒸腾,可作溶剂,作反应介质,转运可溶物质,故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活动,不易丧失,不起溶剂作用,高温不易气化,低温不易结冰,但是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含量越大植物的抗逆性越大。 2、植物生理学水势的概念(必考):同温度下物系中的水与纯水间每偏摩尔体积的化学势差。 3、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逐一解释):植物细胞水势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和重力势构成。(溶质势是指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压力势是指由于细胞壁压力的作用增大的细胞水势值;衬质势是指由衬质所造成的水势降低值;重力势是指水分因重力下降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增加细胞水势的自由能,提高水势的值。) 成熟细胞水势组成:溶质势、压力势 典型细胞水势组成: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 干燥种子水势组成:衬质势 4、细胞吸收水分的三种方式及动力: 渗透吸水(主要方式),主要动力是水势差(压力势和溶质势); 吸胀吸水,主要动力是水势差(衬质势); 代谢吸水,主要动力是呼吸供能。 5、细胞在纯水中的水势变化:外界水势> 细胞水势,细胞吸水,细胞溶质势上升,压力势上升;细胞水势与外界水势平衡时,细胞水势=外界水势=0 ,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0,溶质势=压力势; 细胞在高浓度蔗糖(低水势)溶液中的水势变化:外界水势<细胞水势,细胞失水,浓度上升,溶质势下降,压力势下降,原生质持续收缩,当压力势下降=0,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细胞水势=溶质势+0,细胞水势=细胞溶质势,外界水势=外界溶质势(开放溶液系统),外界水势=细胞水势,外界溶质势=细胞溶质势(可测定渗透势); 细胞间的水分流动方向:相邻两细胞的水分移动,取决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流动。 6、植物吸水的器官:根系,主要部位根尖(根冠,分生区,根毛区和伸长区) 植物吸水的途径:两种途径 非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或管胞。水分自由扩散,又称自由空间。 共质体途径(细胞途径,跨膜途径):生活细胞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组成整体。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生理学试卷

《植物生理学》课程试卷(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顽拗性种子:很多热带植物(如椰子、荔枝、龙眼、芒果等)的种子不耐脱水干燥、也不耐零下低温贮藏。把这类种子称为顽拗性种子,有别于其他正常性种子。 2、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w—μw o),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 w,m)。用两地间水势差可判别它们间水流的方向和限度,可以用来分析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移动情况。 3、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 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4、游离型生长素:游离型IAA在植物体内能自由移动,活性很高,是IAA发挥生物效应的存在形式,可以通过琼脂扩散方法而获得。 5、植物生长的S形曲线:在植物的生长期内测定植物(或器官)的干重、株高、体积等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值对时间作图,就可以得到一条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典型的生长曲线呈“S”形,故称植物生长的S 形曲线。 6、Pfr:Pfr是光敏素的一种类型,吸收高峰在730nm,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Pr型的光敏素类型称为Pfr型光敏素,它是光敏素的生理激活型。 7、P700:表示PS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即原初电子供体,是由两个叶绿素a分子组成的二聚体。这里P代表色素,700代表P氧化是其吸收光谱中变化最大的波长位置是近700nm处,也即用氧化态吸收光谱与还原态吸收光谱间的差值最大处的波长来作为反应中心色素的标志。 8、CaM:钙调素,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为单链的小分子酸性蛋白。当外界信号刺激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而活化的CaM又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理反应。目前已知有十多种酶受Ca2+-CaM的调控。 9、LDP:长日植物,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植物。 10、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为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调节植物体的乙烯含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液泡的主要功能有在细胞膨胀、形状和运动方面的功能,贮藏和积累功能,具有溶酶体的功能或具有异化的功能和起稳恒作用或是某些化学反应的场所。 2.影响同化物运输的主要环境因素是(1)水分,(2)光,(3)温度,(4)矿质元素。 3.一个压力势为0.8MPa,渗透势为-2MPa的甲细胞,与一个渗透势为-1MPa 的,不具有膨压的相邻乙细胞之间水分移动的方向是乙细胞→甲细胞。 4.植物吸收离子的主要特点有选择性、积累作用、需要代谢能和具有基因型差异。5.CAM植物的含酸量白天比夜间低,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是白天比夜间高。 6.写出下列生理过程所进行的部位: (1)光合磷酸化类囊体膜 (2)光合碳循环叶绿体的间质 (3)C4植物的C3途径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 7.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标志是花熟状态;其形态标志是花芽分化。8.饱和效应和竞争现象两类研究结果为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提供了实验证据。

最新考研农学联考植物生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考研农学联考植物生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l~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G-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 A. 作为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感受胞外信号 B. 经胞受体激活后完成信号的跨膜转换 C. 作为第二信号 D. 作为蛋白激酶磷酸化靶蛋白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植物细胞信号转导—GTP结合调节蛋白作用 2. 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 A.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一定有CO2释放 B. 总是有能量和CO2释放 C.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形成ATP D. 产生酒精或乳酸,但无能量释放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植物呼吸代谢及能量转换—无氧呼吸特点

3. 以下关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质构成的 B. 离子通道是由外在蛋白质构成的 C. 离子通道的运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D. 离子通道的运输只能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离子通道的特点 4. C3植物中,RuBp羧化酶催化的CO2固定反应发生的部位是 A. 叶肉细胞基质 B. 叶肉细胞叶绿体 C. 维管束鞘细胞机制 D.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光合作用—RuBP羧化酶催化部位 5. 细胞壁果胶质水解的产物主要是 A. 半乳糖醛酸 B. 葡萄糖 C. 核糖 D. 果糖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细胞壁—细胞壁的果胶质水解产物 6. 叶片衰老过程中最先解体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C. 叶绿体 D. 线粒体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植物器官的衰老—衰老最先解体的细胞器 7. 某种长日植物生长在8h光期和16h暗期下,以下处理能促进其开花的是 A. 暗期中间用红光间断 B. 光期中间用黑暗间断 C. 暗期中间用逆红光间断 D. 按其中间用红光-远红光间断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光周期现象—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机制 8. 在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时,随环境温度升高,植物光和作用的光补偿点 A. 下降 B. 升高 C. 不变 D. 变化无规律 【参考答案】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 学 植物生理学是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方法揭示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是现代合理农业的理论基础。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重要植物生理指标的基本测定方法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部分: (1)细胞结构与功能,它是各种生理活动与代谢过程的组织基础; (2)功能与代谢生理,主要包括光合、呼吸、水分、矿质、运输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各种功 能、机理与环境条件的影响; (3)生长发育,它是各种功能与代谢活动的综合反应,包括生长、分化、发育与成熟、休 眠、衰老(包括器官脱落)及其调控; (4)逆境生理,包括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抗逆性等。 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植物生理学的整体。 绪论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对象、内容、产生和发展及对农业做出的贡献、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与 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第1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了解植物细胞(生物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本概念 1. 粘性(viscosity) 2. 弹性(elasticity)。 3. 液晶态(liquid crystalline state) 4. 伸展蛋白(extensin)。 5.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6.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主要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及蒸腾的基本原理,维持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性。 (一)基本内容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及其动力 4.植物水分平衡 (二)重点 1.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2.水分吸收和散失的动力及调控(气孔运动的机理) 3.植物水分平衡 (三)基本概念 1.水势(water potential)2.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4.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与水分平衡(water balance)5.自由水(free water)与束缚水(bound water) 6.共质体(symplast)与质外体(apoplast) 7.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与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 8.水孔蛋白(aquaporin)9.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10.蒸腾效率(transpiratton ratio)与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植物生理学精彩试题(卷)与问题详解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20分) 1. 渗透势 2. 呼吸商 3. 荧光现象 4. 光补偿点 5. 代库 6. 生长调节剂 7. 生长8. 光周期现象 9. 逆境 10.自由水 二、填空(每空0.5分,20分) 1、缺水时,根冠比();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温度降低,根冠比()。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水解为()。 3、种子萌发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和()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和()。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8、呼吸作用可分为()和()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 三.选择(每题1分,10分) 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水平 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 A、10℃; B、35℃; C.25℃ 4、属于代源的器官是()。 A、幼叶; B.果实;C、成熟叶 5、产于新疆的哈密瓜比种植于的甜,主要是由于()。 A、光周期差异; B、温周期差异; C、土质差异 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 A、1; B、2; C、3 7、IAA在植物体运输方式是( )。 A、只有极性运输; B、只有非极性运输; 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8、()实验表明,韧皮部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引起的。 A、低温; B、缺水; C、短日照 10、用红光间断暗期,对短日植物的影响是( )。 A、促进开花; B、抑制开花; C、无影响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10分) 1. 对同一植株而言,叶片总是代源,花、果实总是代库。() 2. 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是ACC。() 3.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短日照是休眠诱导因子,而休眠的解除需要经历冬季的低温。() 4. 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一定比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长。() 5. 对植物开花来说,临界暗期比临界日长更为重要。() 6. 当细胞质壁刚刚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压力势。( ) 7. 缺氮时,植物幼叶首先变黄;缺硫时,植物老叶叶脉失绿。( ) 8. 马铃薯块苹果削皮或受伤后出现褐色,是多酚氧化酶作用的结果。() 9. 绿色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开放,夜间闭合。() 10. 在生产实践中,疏花疏果可以提高产量,其机制在于解决了“源大库小”的问题。() 五、简答题(每题4分, 20分) 1. 简述细胞膜的功能。 2. 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3. 简述气孔开闭的无机离子泵学说。 4. 简述IAA的酸生长理论。 5.说明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30分) 1. 从种子萌发到衰老死亡,植物生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生理代,及其相互关系。 2. 以你所学,说一说植物生理对你所学专业有何帮助。 参考答案 一、名词 1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锻炼;使学生能运用所学植物生理学知识,说明和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其机理。 二、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并对植物生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有所了解,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通过阅读参考书目、资料查询和专题讨论,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2.课程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五、大纲正文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和现状,了解植物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及现状,植物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水分的生理作用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转过程、途径及动力,理解气孔运动的机理,了解植物的需水规律。 【教学内容】植物体内的含水量,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的生理作用,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和指标,气孔蒸腾,水分运输的途径,水分运输的动力,水分运输的速度。植物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转和气孔运动的机理,难点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转。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必需元素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熟悉常见的缺素症,掌握植物根吸收矿质的特点,理解生物固氮作用、硝酸还原作用,了解作物的需肥规律。 【教学内容】植物体内的元素及其含量,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生物固氮作用,硝酸盐的还原。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和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难点是植物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和植物体内氮素的同化。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4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色素的成分、性质及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掌握光呼吸的概念,理解光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认识C3和C4植物的不同,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条件。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光合作用的度量。叶绿体与光合色素。光能的吸收、能量转换与同化力的形成,C3途径、C4途径、CAM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呼吸(C2循环),光呼吸的生物化学过程,光呼吸的生理功能,光呼吸的调节控制,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光能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改善光合性能对提高产量的作用,C3植物与C4植物的光合效率。

植物生理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西南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任课教师年级 姓名学号成绩时间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光饱和点: 2、脱分化: 3、临界夜长: 4、植物细胞全能性: 5、PQ穿梭: 二、填空(20分,每空分) 1、水在植物体内整个运输递径中,一部分是通过或的长距离运输;另一部分是在细胞间的短距离径向运输,包括水分由根毛到根部导管要经过,及由叶脉到气室要经过。 2、影响气孔开闭最主要的四个环境因素是、、和。 3、根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对于难于再利用的必需元素,其缺乏症状最先出现在。 4、可再利用的元素从老叶向幼嫩部分的运输通道是。 5、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方面,而在兰紫光区域偏向方面。 6、光合磷酸化有下列三种类型,即、和,通常情况下占主要地位。 7、胁变可以分为和。自由基的特征是, 其最大特点是。 8、植物在水分胁迫时,通过渗透调节以适应之,最常见的两种渗透调节物质是 和。 9、在下列生理过程中,哪2种激素相互拮抗?(1)气孔开关;(2)叶片脱落;(3)种子休眠;(4)顶端优势;(5)α-淀粉酶的生物合成。 10、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化学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是;已知种数最多的植物激素是;具有极性运输的植物激素是。 11、生长素和乙烯的生物合成前体都为。GA和ABA的生物合成前体相同,都为,它在条件下形成GA,在条件下形成ABA。

12、植物激素也影响植物的性别分化,以黄瓜为例,用生长素处理,则促进的增多,用GA 处理,则促进的增多。 13、矿质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不能形成叶绿素,而等元素也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缺乏时也产生缺绿病。 三、选择(20分,每题1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1.植物组织放在高渗溶液中,植物组织是() A.吸水 B.失水 C.水分动态平衡 D.水分不动 2.当细胞在/L蔗糖溶液中吸水达动态平衡时,将其置于纯水中,将会() A吸水 B.不吸水 C.失水 D.不失水 3.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部位向上运输() A木质部 B.韧皮部 C.木质部同时横向运输至韧皮部 D.韧皮部同时横向运输至木质部 4.缺硫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A.叶脉间缺绿以至坏死 B.叶缺绿不坏死 C.叶肉缺绿 D.叶脉保持绿色 5.光合产物主要以什么形式运出叶绿体() A.丙酮酸 B.磷酸丙糖 C.蔗糖 D.G-6-P 6.对植物进行暗处理的暗室内,安装的安全灯最好是选用() 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黄色灯 7.在光合环运转正常后,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则光合环的中间产物含量会发生哪种瞬时变化?() A.RuBP量突然升高而PGA量突然降低 B.PGA量突然升高而RuBP量突然降低 C.RuBP、PGA均突然升高 D.RuBP、PGA的量均突然降低 8.光合作用中蔗糖的形成部位() A.叶绿体间质 B.叶绿体类囊体 C.细胞质 D.叶绿体膜 9.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

植物生理学

2016年考试题型:total :100分 名词解释:20分填空:15分选择:20分判断:10分简答:15分论述:20分 2016年考试范围: 知识点:(名词解释) 1水势: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中每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 2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又称为溶质势,一般为负值。 3压力势:由于静水压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一般为正值。 4衬质势:由于衬质与水相互作用而引起水势降低的数值,一般为负值。 5渗透作用:溶剂分子从较高化学势区通过半透膜向较低化学势区域扩散的现象。 6质外体途径:指水和溶质可以自由扩散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7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西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的细胞质的过程,水8分在共质体途径中移动的阻力大,速度慢。 9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留的水分含量(以土壤干重的百分率计)。它用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土壤含水量低于此值,植物将枯萎死亡。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11小孔扩散定律:小孔扩散速率与小孔周长成正比。 12内聚力学说: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张力,可以保持导管或管胞中水柱的连续性。13灰分元素:他们之间或间接的来自土壤矿质,又称矿质元素。 14离子拮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不同化合物的金属离子,就可解除单盐毒害,这种现象就交离子拮抗。 15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一种盐溶液中,虽然这种盐是植物的必须元素构成,但植物仍然受到伤害而死亡。 16原初反应: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指光合作用中从光和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17 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呈侧写的Z型。 18双光增益效应:因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合效率的现象。 19光合单位:光合单位是指光合作用中,在原初反应里,每吸收和传递1个光子到反应中心完成光化学反应所需要起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 20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以C2为底物,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21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的比

802植物生理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第三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四)植物蒸腾作用*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第四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五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 (四)光合暗反应(碳同化)*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第六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第七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 第九章、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三)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四)植物生长的调控(基因、植物激素、环境因子等,含几种光受体参与的形态建成*) (五)植物的运动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光周期诱导* (三)春化作用* (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五)花器官的形成 (六)受精生理* 第十一章、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二)芽的休眠与萌发 (三)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 第十二章、植物逆境生理 (一)逆境与植物抗逆性* (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五)其它逆境 (六)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植物生理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任课教师年级姓名学号成绩时间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光饱和点:在光照强度较低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在增加,这时候的光照强度叫做光饱和点。 2、脱分化:原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和机能,又恢复到无分化的无组织细胞团或者愈伤组织的过程。 3、临界夜长:在昼夜周期交替中,短日照的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要的最短暗期长度或者长日照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长暗期长度。 4、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含有该物种的整套基因,在脱离母体的控制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分化成植株的潜力。 5、PQ穿梭: PQ为质体醌,是光合链中含量最多的传递体,具有亲脂性,能在类膜体上移动,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把质子从间质输到类囊腔内,PQ在类膜体上氧化还原反复变化的过程称为PQ穿梭。 二、填空(20分,每空0.5分) 1、水在植物体内整个运输递径中,一部分是通过管饱或导管的长距离运输;另一部分是在细胞间的短距离径向运输,包括水分由根毛到根部导管要经过内皮层,及由叶脉到气室要经过叶肉细胞。 2、影响气孔开闭最主要的四个环境因素是水分、温度、

co2浓度和光照。 3、根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毛区。对于难于再利用的必需元素,其缺乏症状最先出现在幼嫩组织。 4、可再利用的元素从老叶向幼嫩部分的运输通道是韧皮部。 5、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长光波方面,而在蓝紫光区域偏向短光波方面。 6、光合磷酸化有下列三种类型,即环式光和磷酸化、非环式光和磷酸化和假环式光和磷酸化,通常情况下非环式光和磷酸化占主要地位。 9、在下列生理过程中,哪2种激素相互拮抗?(1)气孔开关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2)叶片脱落生长素和乙烯; (3)种子休眠赤霉素和脱落酸;(4)顶端优势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5)α-淀粉酶的生物合成GA和ABA 。10、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IAA ;化学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是乙烯(ET);已知种数最多的植物激素是GA ;具有极性运输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IAA)。 11、生长素和乙烯的生物合成前体都为氨基酸。GA和ABA的生物合成前体相同,都为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条件下形成GA,在短日照条件下形成ABA。 12、植物激素也影响植物的性别分化,以黄瓜为例,用生长素处理,则促进雌花的增多,用GA处理,则促进雄花的增多。 13、矿质元素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不能形成叶绿素,而Fe、Mn、Cu、Zn 等元素也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缺乏时也产生缺绿病。 三、选择(20分,每题1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2018植物生理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子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又称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失的水量的比例值。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杜南平衡:细胞内可扩散的负离子和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它不消耗代谢能,属于离子的被动吸收方式。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的现象。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夜晚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的现象。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三重反应:乙烯造成的促进茎的加粗生长、抑制伸长生长及横向生长的效应。离子拮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其它离子可以减轻或消除单盐毒害,这种离子之间互相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后熟作用: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去春化作用:春化作用完成之前,将植物置于高温之下,原来的低温处理效果消失。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过程。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CO2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CO2浓度。CO2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外界CO2的浓度。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净光和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光形态建成:依靠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光呼吸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光。光敏色素: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装换的光受体。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聚光色素:没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的氧化酶类。活性氧: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性质活泼、氧化活性很强的含氧物的总称。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 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亦称发酵作用。无氧呼吸消失点:又称无氧呼吸熄灭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呼吸作用。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呼吸峰: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降低的现象。呼吸商: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之比。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或消耗氧量。呼吸跃变:某些果实在成熟到一定阶段时,,呼吸速率最初下降然后突然上升,最后又急剧下降的现象。呼吸作用氧饱和点: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呼吸作用没有促进作用时氧的浓度。程序化细胞死亡:由细胞内已存在的基因编码所控制的细胞自然死亡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偶联各种细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细胞全能型: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靶细胞:与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转移细胞:一种特化的转移细胞,其功能是进行短距离的溶质转移。这类细胞的细胞壁凹陷以增加其细胞质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转移。胞间连丝: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激素受体:是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植保素: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长(短)日植物:只有在日照长度长于(小于)某一临界值的光周期诱导下才能开花的植物。中日性植物: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生理酸性盐:如(NH4)2SO4等肥料,由于植物的选择吸收,吸收较多的NH4+,而吸收较少的SO42-,结果导致土壤酸化,故称为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像(NH4)2SO4溶液,由于根系的选择性吸收,吸收较多的NH4+,吸收SO42-较少从而导致土壤酸化的盐。生理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生长:细胞、器官或有机体的数目、大小与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即发育过程中量的变化称为生长。生长抑制剂: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顶端分生组织区,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顶端优势破坏,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生长延缓剂:抑制节间伸长而不破坏顶芽的化合物。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生长曲线的过程。偏上生长:在乙烯作用下,植物叶柄上端生长较快,下端较慢,叶片逐渐下垂的现象。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生物自由基:生物体内代谢产生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分子、离子及原子团。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需最短日照时数。临界暗期:昼夜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长暗期长度。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水势:系统中每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的化学势差。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初始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时会呈负值。根压:由于根系生理活动而形成的促进水分沿着导管上升的压力。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隙及导管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从母体分离下来被用来培养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分化:来自同一分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称为分化。脱分化:外植体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再分化:离体培养基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发育:植物生命周期过程中,植物发生大小、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称为发育。衰老:指一个器官或整株植物生命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萎蔫: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的现象。逆境: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 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1、试述植物光敏素的特点及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2、水稻是短日植物,把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品种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吗?如果把原产在福建南部水稻品种引种到东北,是否有稻谷收获,为什么? 3、植物越冬前,生理生化上作了哪些适应准备?但有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冻致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大纲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50% 生物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IV.考查范围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4.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胞间信号 4.跨膜信号转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