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

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

表示(每米厚度油层)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它的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4.气举采油法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密度小以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5.等值扭矩

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

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现象。

7.扭矩因数

悬点载荷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8.配注误差

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的差值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

在油层条件下,裂缝宽度与填砂裂缝渗透率的乘积,常用FRCD表示。

10.气举启动压力

气举井启动过程中的最大井口注气压力。

11.采油指数

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12.注水指示曲线

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

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行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14.余隙比

余隙体积与泵上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

所谓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

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1、采油指数定义为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或者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或IPR 曲线的负倒数。

2、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产油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

3、产液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

6、影响持液率的因素:倾斜校正系数ψ;系数C;气液两相流阻系数λ与无滑脱气液两相流阻系数λ’的比值。

7、自喷: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使地层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

8、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10、持液率,又称真实含液率或截面含液率,它是指在水气两相流动过程中,液相

的过流断面面积占总过流面积的比例。

5、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

依据。

6、临界流动是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时的流动状态。

7、气锁:抽汲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

9、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10、光杆功率就是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11、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Q一般都比理论产量Qt要低,两者的比值叫泵效。

12、示功图是由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

13、注水井指示曲线是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4、相对吸水量是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15、当产生裂缝时,井筒内注入流体的压力即为地层的破裂压力。

16、破裂梯度是指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7、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是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18、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称为残酸。

19、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称为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

20、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称为酸化压裂(简称酸压)。

21、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入井增注的又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其原理是通过酸液对

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粘土、钻井泥浆、完井液)等的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孔隙和裂缝的渗透性。

22、为了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改善水驱效果,向地层中

的高渗透层注入化学药剂,药剂凝固或膨胀后,降低油层的渗透率,迫使注入水增加

对低含水部位的驱油作用,这种工艺措施称为注水井调剖。

23、自喷井的节点:各流动过程的分界点,是一个位置的概念。包括普通节点和函数节点。

24、求解点:以其它中间节点,作为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节点。

25、普通节点:两段不同流动规律的衔接点。普通节点本身不产生于流量相关的压力损失。

26、函数节点:压力不连续的节点(压力函数节点)。流体通过该节点时,会产生于流量相关的压力损失。

27、吸水指数是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2.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所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5. 速敏:流体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在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条件下,由于流体的流动引起的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7.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8.Vogel方程:

2 max

08.0

2.0

1?

?

?

?

?

?

-

-

=

r

wf

r

wf

P

P

P

P

q

q

9.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2.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14.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架,然后下油层套管底部注水泥固井,

最后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的通道。

15.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1.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6.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8.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11.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12.采油指数:油井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14.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

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的工艺措施。

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酸压: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5.稠油: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地面脱气情况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

6.财务净现值: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设定折现率(或规定的基准收益率)

贴现的现值之和.

7.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9.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12.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闭合压力下裂缝支撑剂层的渗透率与裂缝支撑缝宽度乘积。它综合反映了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与支撑剂在缝中的铺置状况。

13.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14.有效厚度:

15.投资利润率: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例。

1、采油方法指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

2、自喷采油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使油喷到地面的方法称自喷采油法.

3、井底流压单相垂直管流的能量来自液体的压力.

4、流动形态流动过程中气液两相在管内的分布状态.

5、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气.液的密度差导致气体超越液体流

动的现象.

6、滑脱损失由于滑脱现象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7、气相存容比计算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8、液相存容比计算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9、节点由不同压力损失公式或相关式所定义的部分设置.

10、求解点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节点.

11、功能节点压力连续(存在压差)的节点.

12、生产压差油层静压与井底流压之差,称之为生产压差.

13、采油速度油井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是衡量油井开采速度的重要指标.

14、冲次抽油机每分钟完成上.下冲程的次数.

15、初变形期抽油机从上冲程开始到液柱载荷加载完毕这一过程.

16、泵效抽油井的实际产量与泵的理论产量之比.

17、充满系数

抽油泵上冲程进泵液体体积与活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18、动液面抽油井正常生产时,环空中的液面.

19、静液面关井后,环空中的液面开始恢复,当液面恢复到静止不动时,称之为静液面.

20、沉没度泵吸入口至动液面的深度.

21、下泵深度泵吸入口距井口(补心外)的距离.

22、折算液面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

23、游梁平衡在游梁尾部加平衡重的一种平衡方式.

24、复合平衡在游梁尾部和曲柄上都加有平衡的一种混合平衡方式.

25、机械平衡在下冲程中,以增加平衡重块的位能来储存能量,在上冲程中平衡重降低位能,来帮助电动机做功的平衡方式.

26、油井负荷扭矩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所产生的扭矩.

27、曲柄平衡扭矩曲柄平衡块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

28、扭矩因素油井负荷扭矩与悬点载荷之比.

29、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30、吸水指数表示在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1、比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以地层有效厚度,又称每米吸水指数.

32、视吸水指数单位井口压力下的日注水量.

33、相对吸水量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小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34、吸水剖面在一定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

35、正注从油管注入的一种注水方式.

36、合注从油管和油.套环形空间同时注水的一种注水方式.

37、配注误差实际注水量对于设计注水量的相对百分误差.

38、层段合格率合格层段数占注水层段数的百分数.

39、欠注当实际注入量小于设计注入量即配注误差为”正”时,称之为欠注.

40、超注当实际注入量大于设计注入量即配注误差为”负”时,称之为超注.

41、破裂压力进行水力压裂时,当地层开始破裂时的井底压力.

42、有效垂向应力垂向应力与地层(流体)压力之差.

43、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除以地层深度.

44、前置液水力压裂初期用于造缝和降温的压裂液.

45、携砂液水力压裂形成裂缝后,用于将砂携入裂缝的压裂液.

46、静滤失压裂液在静止条件下的滤失.

47、动滤失压裂液在流动条件下的滤失.

48、闭合压力水力压裂停泵后作用在裂缝壁面上使裂缝处于似闭未闭时的压力.

49、增产倍数措施后与措施前的采油指数之比,反映了增产程度.

50、注水井指示曲线表示在稳定流动力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曲线

51、稳定剂为了减少氢氧化铁沉淀,避免发生堵塞地层的现象,而加的某些化物质.

52、什么是储油气层?答:凡是能够储集油气,并能使油气流出来的岩层。

53、什么是圈闭、油气藏?答:油气只有在储集层中聚集起来,才能形成有价值矿藏,促使油气聚集起来的场所叫圈闭。

54、什么是地质储量?答:即地下油层中所储石油的总数量。

55、什么是采收率?答:目前现有石油工艺技术条件可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56、什么是油田的三大矛盾:答:即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矛盾。

57、什么是主力油层?答:渗透率高、厚度大、产量高、压力高、复注水效果好,在全井起主导作用的油层。

58、大庆油田是属于哪种开发方式?答:属于人工补充能量(即注水)。

59、检泵类施工应具备哪些现场资料?方案设计、开工许可证、交接书、班报表、管杆记录。

60、检泵作业常见的附加工序有哪些?压井、刮蜡、冲砂、打捞、替喷。

61、常用的验窜方法有哪几种?答:常用的验窜方法有套溢法和套压法等两种。

62、油水井套损类型有哪几种?变形、错断、破裂、腐蚀孔洞

63、套管损坏的类型变形、错断、破裂、外漏、弯曲。

64、射孔常用的输送方式是什么?答:电缆传输、油管传输。

1.完井方式是指油层与井底的连通方式、井底结构及完井工艺。

2.替喷法是用密度较轻的液体将井内密度较大的液体替出。

3.抽汲不但有降低诱喷的作用,还有解除油层某种堵塞的作用。

4.采油树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生产等。

5.完井是指裸眼钻达设计井深后,使井底和油层以一定结构连通起来的工艺。

6.气举排液有常规气举排液、混水气举排液连续油管气举排液和泡沫排液法等几种。

7.自喷井井口装置按连接形式有螺纹式、法兰式和卡箍式三种。

8.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

9.油层的三种差异是层间差异、平面差异和层内差异。

10.自喷井从油层到地面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地层渗流、井筒多相流、嘴流和地面

管线流。

11.泡流的特点是,油是连续相,气是非连续相,气泡的流速大于油的流速。

12.气举采油的原理是,依靠从地面注入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的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从而将井筒内的流体举出。

13.为了使油井稳产高产,必须对油层的三种差异进行调整,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

方法是油井分层开采,水井分层注水。

14.雾流的特点是,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非连续相,气泡的流速大于油的流速。

15.气举的主要能量是依靠外来高压气体的能量,而自喷井主要依靠油层本身的能量。

16.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动力设备、减速机构、换向机构和辅助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17.CYJ12-3.3-70B抽油机的悬点最大允许载荷是120KN,光杆最大冲程长度是3.3m。

18.深井泵在上冲程时,固定阀打开,游动阀关闭。

19.悬绳器是连接光杆与绳辫子的工具。

20.抽油机悬点静载荷主要包括杆柱载荷和液柱载荷。

21.CYJ10-3-37抽油机的曲柄轴最大允许扭矩是37KN?m,光杆最大冲程长度是3m。

22.深井柱塞泵在下冲程中,游动阀打开,固定阀关闭。

23。抽油机悬点动载荷主要包括惯性载荷、摩擦载荷及振动载荷。

24.提高泵效的措施有地层方面的措施、井筒方面的措施及设备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25.影响泵效的因素有地质因素、设备因素和工作方式三大方面。

26.关井后油井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恢复到静止时,从井口到液面的距离称为静液面深度;从油层中部到静液面的距离称为静液面高度。

27.水力活塞泵由地面部分、井下部分和中间部分组成。

28.压裂过程中注入井内的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可把压裂液分

为前置液、携砂液和顶替液三种。

29.抽油井在生产期间,环形空间动液面到井口的距离称为动液面深度,油层中部到

动液面的距离称为动液面高度。

30.电动潜油离心泵由地面部分、井下部分和中间部分组成。

31.目前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酸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醇基乳状及泡沫压

裂液。

32.酸化按工艺分类有酸洗、基质酸化(常规酸化)后压裂酸化等。

33.对支撑剂的要求是,应具有粒径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碎率小、圆度和球度高、杂质含量少和来源广,价廉等。

34.常用的清砂方法有冲砂和捞砂两种。

35.目前常用的井筒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降粘技术和热力降粘技术。

36.现场上常用的压井方法有循环法、灌注法和挤注法三种。

37.目前作为注水用的水源主要有地面水源、地下水源和油层采出水等。

38.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有机械防砂、化学防砂、焦化防砂、套管外膨胀式封隔器防砂和复合技术防砂。

39.目前油井常用的清蜡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机械清蜡和热力清蜡两种。

40.修井设备按性能和用途分为动力设备、起下设备、旋转设备循环设备等。

1.采油指数:

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油井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3.气举时的启动压力:

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达到管鞋(注气点)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4.余隙比:

余隙容积与活塞让出的容积之比;或活塞在下死点时,吸入阀(固定阀)和排出阀(游动阀)间的泵筒容积与活塞让出的容积之比;

5.扭矩因数:

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9.酸的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持液率:计算管段中液相所占的截面积与管段截面积之比值。

6.蒸汽吞吐: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每一个吞吐周期中可分为注汽、焖井和生产三个阶段。

3.(抽油机)背面冲突

当抽油机承受负扭矩时,减速箱的主动轮变为从动轮,从而发生齿轮背面撞击的现象

4.比吸水指数

注水井吸水指数与注水层厚度的比值,即每米吸水指数

5.酸化压裂

一种增产增注措施。依靠水力能量憋压造缝,靠酸液溶蚀形成凸凹不平的裂缝壁面,

闭合后形成高导流能力裂缝

7.生产压差

油(气)藏平均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差值

8.射孔密度

射孔层位中单位厚度射开层段的射孔孔眼数

3泵效:抽油井的实际产液量一般小于泵的理论排量,二者的比值称为泵的容积效率,油田习惯称之为泵效。

4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是反映油层吸水能力的指标。

增产倍比:相同生产条件下压裂后与压裂前的日产水平或采油指数之比,它与油

层和裂缝参数有关,可以采用典型曲线法、近似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求得

8蒸汽吞吐采油:在同一口井内注蒸汽和采油。

11裸眼完井方法: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裸露的完井方法。

1.油气层损害:由于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

的现象。

2.高能气体压裂:用高压气体将地层岩石压出一条裂缝的压裂方法。

3.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

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

4.负压射孔完井方法:井筒液柱压力小于地层流体压力时而采用的完井方法。

5.化学防沙:运用化学方法进行的防砂。

6.水敏:油气层遇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称为水敏。

7.自喷采油法: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

法。

8. 有效厚度:在油藏中有实际开采价值和意义的油藏厚度。

9. 投资利润率: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

6.人工井壁防砂法:在井筒的井壁添加人工井壁以防止砂入井的方法。

7.压裂液:在压裂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液体。

8.Vogel 方程:

2max(1)10.2()qo

wf wf o FE r r p p q p p ==--

9吸水剖面:在注水施工过程中所对应的地层的吸水面。

14套管射孔完井方法:在钻井完成后下套管固井然后射孔联通井筒与产层的完井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形考册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 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 小学教育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2 3 4态度和“ 5 6 7早期人 8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只“ 51 A C 2 A C 3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一18世纪 D .19世纪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 .美国 B .韩国

。 C.泰国 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8.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B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10.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12.直觉:是指认识主体在尚不清晰的事实材料中察觉真理的能力,灵感顿悟是这种认识能力的重要表现。 1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 1

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近5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近5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时代主题: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1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4.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2017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13.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 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______研究对象______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人文社会科学里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______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__________的辩证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辩证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辩证统一。 3. 在抽样类型中,_______系统抽样___________方法就是从名单上每隔一定的数抽样。 4.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时代主体随之三度转换,其中______和平与发展________是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哲学思潮是: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思潮和_______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__________思潮。 6. 美国“_____新史学派________”的创始人鲁滨逊认为历史运动是由经济的、地理的、心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历史学的内容应当无所不包,历史决不仅仅是“政治史”。 7. 如果说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是区分“言语”和“语言”开始的,那么,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强烈震动则始于他对“___语言行为___________”和“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的划分。

8. 《_______资本论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着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9. 英国哲学家_____培根_______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10.________教育哲学________是教育与哲学的交叉学科。 11.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阶段,二是______生成____ 阶段,三是拓展阶段。 1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_______ 整体联动(或综合发展)________。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产生了两大哲学思潮,它们是:________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_____________思潮和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14.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_____兰克_____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15.20世纪,由索绪尔开创的________结构主义_______语言学揭开了现代语言学的序幕。 16.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_____ 认知心理学_________,一般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

成人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一、名词解释 二、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 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3. 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P74 4. 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 世纪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 5. 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 格局的集中体现。 6.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 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三、填空题 1.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主要从四个方向上,向产生于19世纪的心理学冯特学派进行挑战。这四个方向是:强调心理学主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行为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在生理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认识理论领域、人格理论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7468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 2.全球问题 3.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 5.语言学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2.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5.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

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答案要点 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分)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2分)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2分) 2.答案要点 (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分);(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2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1分);(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点思考(1分)。 3.答案要点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2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2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1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1分)。 4.答案要点 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n1·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3分)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码:2072; 课程代码:01255;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科; 课程考核: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其他:资料整理于2019年10月1日,收集了2007年7月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以系统论为中心,同时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比如一般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并强调开放性等,不仅对自然科学,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3.实证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14.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时代主题: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1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4.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用)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5.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6.社会学: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7.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8.语言与言语: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9.语言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0.终身教育论: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等。 11. 实证主义思潮:在马克恶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2009年1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人文社会科学 2.时代主题 3.人文主义 4.终身教育论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各种人文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其中研究“学习活动中的人”的学科是( ) A. 哲学 B. 心理学 C.教育学D.社会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 A. 政治学、历史学B.法学、新闻传播学 C. 伦理学、人类学D.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 A. 理论B.实践 C. 社会环境D.人的素质 4.“计算机十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 A.美国B.韩国 C. 泰国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 ) A. 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 C. 直觉领悟D.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 ) A. 完全参与观察B.半参与观察 C. 非参与观察D.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维纳B.申农 C.贝塔朗菲D.普利高津 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 A.科学哲学 B. 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D.结构主义哲学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 A. 科林伍德B.克罗齐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 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 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 活动;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 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 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打印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期末 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3.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5.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6.社会学: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7.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8.语言与言语: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9.语言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0.终身教育论: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等。 11. 实证主义思潮:在马克恶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12、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 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 会科学体系中的(A)。 A. 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 边缘学科C.交叉学科 D. 专业学科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 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 A.15世纪B.16世纪 C.17-18世纪D.19世 纪 3.“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 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A.美国B.韩国C.泰国 D.日本 4.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 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 测一起发展起来的?(D)。 A.完全参与观察B.半参与 观察C.非参与观察 D.抽样调查 5.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 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B.DN A重组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 立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 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 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 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A.维纳B.申农C.贝塔 朗菲D.普利高津 8.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 型的综合学科(B)。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 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A.科林伍德B.克罗齐 C.鲁滨逊D.布罗代尔 11.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 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 文艺思潮是(C)。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1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 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A)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C.社会的需 要D.科学自身的需要 13.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 作用时的最大特征是(B) A.以情动人B.以理服 人C.借助于某种行政权力 D.通过群众运动 14 .据90年代初专家预测道, 到200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20门一级学科中排行第二的学 科将是(A) A.管理学B.经济学 C.哲学D.法学 1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 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 中较为偏重哪一种?(B)。 A.定量研究B.定 性研究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16.在完整的意义上,“世界格局” 指的是(A) A.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B.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组合 C.重要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 组合D.世界经济体系的组合 17.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 “全球问题”(D)。 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 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 B.裁减军备、防止核战争、 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 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 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 传播问题 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18.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 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D)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B.“拿来主义” C.拨乱反正D.邓小平 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 19.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 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A)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 潮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 潮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 学两大思潮 20.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 潮的主流是(C) A.科学哲学B.哲学解释 学C.分析哲学D.结构主 义哲学 2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A) A.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 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B.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 交替 C.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 理论的互动关系 D.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 文化知识水平 22.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 年以 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 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A) A.经济学B.管理学C.历 史学D.政治学 23.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 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 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

人文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人文科学概论 死亡的恐惧来自于生命的欲望。生命的载体是身体,对生命的珍惜首先表现为对身体的重视,延长肉身的生存成为超越死亡的最初努力。求収长生是人类最持久的活动。 超越死亡 超越死亡并不指超越时间的规定,进入一个非时间的领域,而是充分展开我们的可能性,使我们成为他人的已在,融于后人的视界,在后人的生存屮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从而获得永生。一旦我们脱出他人的视界,我们的生命就此终结。具体地说,就是在时空上离开他人之后,他人的生活和生命里出现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白,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也就是对死亡的超越。 三不朽 超越死亡的唯一途径 与物是某种什么不同,创造永远不是创造某种什么,它只是可能性的展开。因而,创造是人类活动的核心。创造活动起于对死亡的超越和征服、对永恒的追求与渴望。获得永恒就是在人类的精神文化中打上个人的烙印,成为他人的视界一一艺术史、文化史、科技史、思想史……一句话,历史的一部分。 人类的生存动力人类的生存动力是什么?人类了解死亡的历程 图腾:不知死巫术:乞求不死宗教、信仰:非时间性的生存 死亡死亡图死亡意识的产生死亡焦虑死亡赋予生命以意义。 对于每个人来说,死亡只有一次,但死亡焦虑将伴随终生。 超越死亡成为人类所有活动的最终指向。 超越死亡的途径 长寿保存肉身食和性生育 影响他人的生命和生存 创造新生命 在现实中,主体与对象、生存与死亡、理想(未來)与现实(现在)相分离。现实意味着人的有限,人却通过哲学和艺术想彖自己的无限;死亡意味着口我的解体,哲学和艺术却是人类伟大的表征。理想给了人类超越现实和战胜死亡的勇气,历史给了人类以依据。哲学和艺术最可贵Z处不在于描绘了什么,而在于展现出各种生命自身和生命的种种可能性;历史则使人们领悟生命的丰富性,人们从中得到启发, 从而创造新的生命可能。 文史哲产生的主要原因 历史、艺术和哲学的真正诞生地是死亡。没有死亡,就没有文史哲;没有死亡,人类便无所畏惧,无所悔恨,无所理想。正由于死亡的不可避免,人们才创造了文史哲,唤醒人类激发人们改造现实、超越现实的激情,使人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便是文史哲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方式的主要原因。三不朽 大(太)上有立徳,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一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Z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什。不假良史Z辞,不托飞驰Z势,而名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 我已经建造了一座比青铜更经久,比帝王的金字塔更高的纪念碑。雨水的侵蚀与风暴的吹括不能摧毁它, 岁月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也做不到这一点。一一我根本不会死去。一一贺拉斯《纪念碑》 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上,青草不再生长。 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人文社会科学期末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 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警醒研究的问题。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 的的科学。他是互相交叉连接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时代主题:是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 集中体现。 5、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 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问题,他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6、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思潮之一。他发端于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已完全的自由。 7、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得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 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的探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8、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 规律的学科。 9、科学主义:也就是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者把对科学的信赖推向极端,他们认为科学应 该“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救世主而逐渐受到崇拜”科学主义者宣称,“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科学地解决,甚至能解决精神、价值和自由问题” 10、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他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 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角度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他重视人的价值。认为注意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1、接受美学:从接受主体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 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__美学思潮。 12、终身教育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 身发展需求。他的主要内容: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单项选择题 1、要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 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c 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 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 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 C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 事物的本质 c 社会的需要 d 科学自身的需要 3、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 )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 历史学 d 社会学 4、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3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哲学 2.历史学 3.文艺学 4.语言学 5.心理学 6.人类学 7.经济学 8.社会学 9.法学 二、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________________,或者叫作实证主义思潮;二是________,或者叫作非理性主义思潮。 3.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这三大基本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艺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________________,文艺史探索文艺的________________,文艺批评则是________________。 5.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作“能指”,语言的表意性(思想)叫作“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 6.美国语言学家_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________”的区分;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7.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8.20世纪现代心理学的四个方向是:强调心理学主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________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________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________理论,和前苏联在马思主义哲学背景和________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9.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________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________ 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 10.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两大分支。11.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裂变为两个体系:一是________,一是________。 12.纵观西文经济学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两大经济思潮:一是________________主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主义。 11.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裂变为两个体系:一是________,一是________。 12.纵观西文经济学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两大经济思潮:一是________________主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主义。 12.纵观西文经济学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两大经济思潮:一是________________主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主义。 13.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社会学思潮。而德国社会学家倡导的研究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的“________社会学”,也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

人文科学1

人文社会科学复习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要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 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c 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 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 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 C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 事物的本质 c 社会的需要 d 科学自身的需要 3、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 )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 历史学 d 社会学 4、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政治学 5、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 )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 c 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6、下例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的是( D ) A.人类社会实践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存在互动关系 b社会需求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辨证统一 c 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 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 7、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依据( B ) A.社会物质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关系状态 综合考虑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状况,以及人的发展水平。 8、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 A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9、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他们研究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人的学科是( C)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10、研究人的培养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是( B) A.管理学 B语言学 C情报与文献学 D教育学 1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经济学 C法学 D政治学 12、研究人与文化地理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C) A.军事学 B文艺学 C人文地理学 D历史学 13、研究对象涉及整个客观世界的、在大科学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学科是( A) A.哲学 B心理学 C情报与文献学 D管理学 14、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体系科学中的( A ) A.综合性的主干科学 B边缘科学 C交叉科学 D专业科学 15、从科学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的均属( B ) A.二级学科,可以称为专门业学科 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 C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之学科 D一级学科,可以称为综合科学 16、人文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