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景观与建筑的有效融合

如何实现景观与建筑的有效融合
如何实现景观与建筑的有效融合

如何实现景观与建筑的有效融合

潘鑫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商丘476600)

[摘要]景观与建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景观与建筑相融合受 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Q历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景观与 建筑相融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Q本文将简要概述景观与建筑,并深入探究景观与建筑融合的有效策略,希 望人们能从中有所启发。

[关键词]景观;建筑;融合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7)06 -0065 -02

1景观与建筑

1.1景观

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景观即 环境;有人认为景观是一种综合自然地理;有人则认 为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总的来说,景观就是人们 赖以生存的一个“家”,它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 大环境,它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部分。

1.2建筑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重视,建筑也 朝着绿色方向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建筑是景 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建筑与景观就不 可分割,建筑的景观属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从宏观 着手,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现代手段实现景观 与建筑的和谐,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2景观与建筑的理念融合

景观与建筑并非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两者之 间存在相辅相成的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深入 探究两者的有效融合具有深远意义。景观环境的设 计必须结合建筑特色展开,如果脱离了建筑,景观也 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将景 观与建筑的理念相融合,在设计工作中有意识的将 两者融合起来,为人们带来独具特色的感官体验。在坚持景观与建筑理念有机融合的同时,必须坚持 整体性、可行性以及实用性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简介:潘鑫(1982—),男,汉,河南永城人。研究方向:建 筑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造价、招议标及工程合同管

理等。2.1整体性原则

景观与建筑的融合要求坚持整体性原则,从宏 观出发,结合当地的整体环境展开工作。工作人员 要提前深入了解场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对场地 的内外环境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做到对场地现 有资源的整体把握,为后期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经过系统全面的调查,工作人员再在整体性原则的 基础上进行设计构思、设计表现等,尽可能将景观与 建筑有效融合,突显建筑特色,为人们打造一个和谐 融洽的优质景观环境。

2.2可行性原则

景观与建筑理念融合需要工作人员坚持可行性 原则,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在将建筑与景观融合时要 充分考虑质感、材料、风格、造型、色彩等内容,从多 个方面考虑景观与建筑融合问题。设计人员要明确 景观对建筑的影响,尤其是要深入分析景观风格、位 置、色彩对建筑所带来的作用。

2.3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性原则要求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大众的 真实需求,在设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尽可能设计 出符合人们多元化需求的作品。景观与建筑的融合 实际上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坚持实用性原则,发挥 两者的多种功能是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努力的基本前 提。可以说,景观环境实际上是对建筑的一个延伸 和发展,坚持实用性原则,能够将建筑与景观的价值 发挥到最大,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因此,在将两者 融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坚持工作原则,推动景观 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3可機发展背景下景观与建筑的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人 们的高度关注,如今,人们越来越重(下转第67页)

? 65

-

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图1新区公园总平面图图2鸟瞰夜景图 图3宴会厅效果图屋顶。在细部处理上,建筑外部立柱与玻璃的分格均与地 坪倾斜并垂直于屋面,该手法强调了建筑从“地面”蜕变 运动的演变过程。随着建筑成为园路的组成部分,公园的 步行空间便随着建筑形态的起伏而展开,下沉建筑的屋 顶是主园路的起点,随着建筑的变化而不断升高并突出 地面,延展到二层空间,游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步移景异, 不知不觉之中体会到空间的变化与交错(图4~7)。另外, 从建筑屋顶可通过室外楼梯下到滨湖的长廊,置身长廊 凭栏远眺中心湖景,又是另一番感受。这样,人们围绕主 体建筑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交互关系,形成多种游园的路 径:从下沉空间一地面一屋面一长廊或从下沉广场一首 层一长廊,感受到丰富而多变的空间体验(图8、9)。 3景观空间的多重体验 景观能达到记忆深处往往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心灵感 受,即“意”的融入。本案中,“意”的融入以人在其中的行 为感受为原点,通过精心的场地设计,营造出人性化的特 质空间,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行为及心态需求,使不同年 龄、性别、阶层、文化背景的人群都能在公园中寻找到属 于自己的空问,实现景观空间的多维体验{图10、11)。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屋顶花园,它在景观营造上讲究个性 化、人性化的空间组织,综合了多重身份的屋顶花园也综 合了景观空间的多维体验,满足了人们“坐”“躺”“观” “谈”的行为及心理需求: 坐(憩):宽阔的林荫下,感受怡人的休憩空间; 躺(歇)更舒适的休息方式,能够倾听大自然的呼吸; 观{看):创造“人看人”的空间体验,使人的行为也成 了一道风景: 谈(聊):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尺度空间,增加随意性交 流(图12)。 另外,“戏水石矶”和“跌瀑留音”通过体量厚重的方 形石块堆砌成景,体现石与水的刚柔对比,“戏水石矶”结 合层层叠叠的滨水大台阶,综合了观景、戏水、休息等空 间体验,“跌瀑留音”则营造动态多变的水景,体现动与静 的对比协调,潺潺的水声掩盖了城市的噪声,形成一个安 静愉悦的休息空间。“意向山水庭”作为动态意象山水脉 络的起点,在空间关系强调和深化公园竖向变化,旱喷广 场上置石景雕塑,喷泉随音乐舞动,增加酒吧街的商业氛 围,多重感官体验综合于此。滨水处以折线木平台环绕, 形成开敞的亲水场所,惬意无比i深入水中的亲水木栈道 长短错落,形成或急促、或舒缓的穿梭与停留空间。绿化 设计方面,以色叶灌木和宿根花卉营造四时花境,高大的 合欢保留其问,移步换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缤纷花境 丰富了游人的感官体验。 4新材料、新技术的成功运用 公园建筑设计注重与环境的整体空间融合,而并非 仅仅突显建筑本身,在这一前提下体现“时尚、生态、节 能、环保”的特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了关 键的作用。 4.1Low—E玻璃的运用 公园中的主要建筑可以说是从园路“裂变”的产物, 我们选择玻璃作为建筑的外维护介质。一方面可以强调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1、专业所属学科及专业名称、代码 学科门类:工学 类别:土建类 中文名称:景观建筑设计 英文名称: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代码:080708W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外观与环境设计、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有项目策划、景观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3、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按照国家对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培养的要求,以景观建筑设计为主线,拓展建筑学、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室内外环境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接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的训练,全面掌握景观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工程管理等领域的技能和技巧,在毕业时,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建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景观建筑及设计美术基础,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一门外国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掌握各类景观建筑设计、公共建筑和各类居住建筑室内外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城市景观、园林、建筑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及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3)了解中外景观建筑发展规律,理论前沿和动态,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及室内环境的关系、人体工程学原理;了解景观建筑与社会文化、习俗的关系及相关专业的法规与法律。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体系,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及室内安全、经济、功能、室内环保等知识;了解并掌握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主要技术及环保指标。 (5)了解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近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 (6)具有景观建筑及装饰工程管理、评价、预算的能力。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姓名:陈裕豪 学号: 011230130 院系: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 0112301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讲到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的定义以及目的。并讨论了中国从古代时来建筑的研究。进一步加上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贝芬格建筑三个例子为我们展示了成功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并基于这些例子提出了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的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绿化,环境观念。 一、什么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指的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再生能源,根据仿生学,工程力学等学科。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损,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同时,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当地的景观相融合,突出了当地景色,为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为什么要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 (一)、建筑要体现文脉特色。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1949- )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秩序一样,也是庞大秩序中的一个”。建筑设计,归根结底是设计环境,既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因此,建筑环境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二)、大自然的建筑是最伟大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和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同样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三)、人类在长期的工作对精神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工作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将自然环境和建筑结合,能够让人在疲惫的工作之余,精神上得到良好的放松。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能够最大化程度将人类融入到自然之中,当人类在自然之中就能够更好地放松心灵,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要求06SJ805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要求 06SJ805

报批用画的CAD要画到什么深度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要求 06SJ805 1总则 1.0.1为了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文件的编制、管理,保证各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参照建设部颁发实施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内容要求,编制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规定,以保证设计质量。 1.0.2 各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所在地的有关地方性规定。 1.0.3 适用于以建筑为主体的场地的园林景观设计。 1.0.4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三阶段。现就上述三阶段设计深度作出规定,供参考。 1. 0.5方案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 1 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2 提供能源利用及与相关专业之间的衔接; 3 据以编制工程估算; 4 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 1. 0.6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 1 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2 解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协调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 3 能据以编制工程概算; 4 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 1.0.7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其内容达到以下要求: 1 满足施工安装及植物种植需要; 2 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 3 能据以编制工程预算。 1.0.8 本规定编制的设计文件深度要求,对于具体工程项目可根据项目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 2.1 方案设计文件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其中封面、目录不

关于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2T16:46:09.92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3期作者:李海平 [导读] 建筑设计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实用性,更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得到最大的享受。 中恒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的设计,没有景观的融合,就是没有灵魂的死气沉沉的钢筋水泥;而只有景观没有建筑的设计,其实用性也只能满足于观赏,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建筑设计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实用性,更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得到最大的享受。在设计中,只有将这两种设计意识相结合,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才能更具特色。中国华夏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更是鬼斧神工,近5000年的沉淀,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提供了优质的参考案例。景观一直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而存在,但同时建筑也作为园林中的景观而存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分别对功能性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建筑的功能是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建筑景观对建筑的观赏性产生多少影响,故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相融合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研究 引言 如今建筑和景观已不再是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均存在于我们这个环境社会之中,相互依存,相互照应,为寻求两者更好的共生,应在理念和实际上找到最佳的契机,应将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和视觉享受贯彻实施到建筑设计当中,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景观设计作为其必须存在的一部分纳入设计中,求同存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最大程度的促进两者的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生。正文 一、背景 1.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在过去,作为建筑设计附属品的景观设计,并没有真正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整体规划布局中得到了重新定位。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实用性、文化、自然与美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职能所独立完成的,这需要建筑师、景观师、规划师共同协调,相互合作。 提高景观设计的地位,是实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在修建计划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景观在规划中的价值和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建造更高水平的建筑,建筑和景观的融合势在必行。建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景观和建筑的融合不只是在使用功能上的兼容,更在视觉上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各个时代多种因素的融合。社会、历史、经济、空间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建筑。 在当前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们不可忽视的因素,重视景观设计也是提升建筑设计的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表现建筑的时代性和功能性,体现人们在审美和精神上的需求被赋予了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在原有古建物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性,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将本民族特有的建筑技艺和设计观念与时俱进,使原本只具有单一的使用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为功能和形式的发展开拓新的道路。 2.社会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矛盾 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直提倡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但由于它的私密性和封闭性,不能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我们没有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一味地追求西方,造成景观设计平面化,设计思想追求形式美,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使景观成为建筑的附属品,同时景观行业的出现也较晚,不能及时与建筑设计保持同步。我们应当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与现代景观结合,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用景观来提升建筑品质。 随着设计的“西化”,我们抛弃了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布置大量的混凝土路面,大面积的铺装,景观也变得形式化和轴线化,将其作为建筑的配景;后来我们认识到中国园林的精髓,设计开始回归,开始提倡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开始建筑与园林的相互融合。纵观西方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从误解和对立到相互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持建筑为主导设计观点的人们认为,建筑设计是正道,而景观设计充其量只是建筑的点缀而已,人的使用需求才是人的本性;持景观为主导设计观点的人们认为,景观设计是从全局出发,自然、文化、美学都是景观设计所必须考虑的,是设计的根本,而人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也是不能忽略的。实践和历史证明,每一件优秀的建筑、景观设计作品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良好的融合和积极的参与才是唯一出路。景观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本职不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景观设计师考虑的和接触的更多的是人文与自然,理性加之感性的思维方式的碰撞,可以解决很多建筑设计师所不能涉及到的问题,反之亦然,建筑与景观可以协调解决一些问题。 二、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辩证关系 1.建筑与景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对立统一。如果仅仅把目光投放于建筑设计,而忽略了景观设计,这样会使建筑功能只具有实用性,而缺乏了建筑的观赏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只着重于景观设计,而缺乏了对建筑设计的关注,那样的设计带来的只是样式美观的壳子。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要把景观意识牢记于心,同时,建筑意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也不能被忽略。在设计中,兼顾以上两点便可将建筑的功能性和观赏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2.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分析 景观带给人们最直接的便是视觉上的冲击,它体现在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城市、乡间无一不在诉说着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我们应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景观设计灌输新的灵感和血液,推动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代建筑具有舒适、便利、安全等使用功能,同时也兼具视觉审美和寄托情感的精神需求,功能不再单一,建筑被赋予更多职能。主体建筑设计的初期,我们必须首先对其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查,通过了解周边情况,才能确保将建筑和景观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1)整体设计思想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整体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到建筑主体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目光只关注于建筑本身的设计。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有成功的建筑设计,再好的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没有实用性空壳,而没有与之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 享受,所以寻找各种途径,达到两者的完美融合则是当今乃至以后 的一个目标。下面是关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的文章,一起 来看看! 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当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完成自身主体设计,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应先于建筑设计。而目前的设计程序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 环境和景观被作为城市设计或者建筑设计的附属产品,导致城市中 景观形态的支离破碎。如果把场地的景观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限制 性前提性条件,使建筑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因素,那设计就可以成 为有机的整体。就此而言,建筑设计是否应该树立景观规划为先的 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的始终,是否贯穿对景观的参照、理解、协 调与统一,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整体设计思想。广义上说,整体设计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狭义上,建筑整体设计思想是一个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 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关系。城市中的建 筑不只是其本身构筑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上说 它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 体效果,考虑对所处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可因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景观相冲突,保持 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2.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建

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配合的认识

一、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认识 风景园林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总在刻意强调园林和景观的区别,但是事实上,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英文均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只是国内流派学术观点不同而已。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本就是同根同源的。刻意区别二者是极其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的。 特点: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我通常接触到的,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hardscape)和软景观(softscape)。据我理解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 1.1东西方景观园林设计对比 东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由于东西方国家存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等的差异,还有不同民族部落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创造有着各自的认识,使得景观园林设计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对比东西方景观园林设计的不同,有助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和交融。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景观园林设计可以追溯到夏周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东方园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园林的创造就像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一样“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把人工制造的美与自然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中国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上要求很高,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相互融合

论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相互融合 摘要:文章从建筑设计在选择、利用和营造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设计和环境利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突出了环境利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利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selection, use and create the environment thre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nvironment using the conne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hip,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 use 建筑是人类文化发展在自然环境上留下的标志,同时,它又在自然环境中形成自己的人文景观。因此,任何建筑都处在一个相应的环境之中,离不开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筑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在自然景观中,建筑往往是自然风光的点缀,而在人文景观中,自然环境又成为建筑物的衬托,因而,建筑就必然也必须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我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选择环境、利用环境和营造环境,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华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国园林是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建筑设计在选择环境重要性 我国传统建筑对选址十分重视.把它作为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无论是殿宇、陵墓,还是宗祠、宅第,都要由堪舆家选择基址,观察山脉走向,寻找水流源头,探求来龙去脉,以“背山面水,左右围护”为风水宝地。由于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水在夏季又有凉风吹来,并可取得用水方便;左右山林围护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调节小气候。建筑多取南向或偏南向,可以获得更好的日照条件。这些都是古代先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也符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生活的需要。风水选址虽然有不少合理之处,但由于在观侧自然界的征兆中,把吉凶祸福与选址联系起来,使风水选址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带有一些巫术迷信的成分,这是应当给予批判和摒弃的。 “背山面水,左右围护”是风水选址的标准模式,但是这种理想的风水格局只是一种宏观的选择,而在具体的选址条件中,风水学称:“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说明水比山更重要,人类生活不可须臾无水。水具有饮用、渔捞、灌溉、舟揖、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所以我们的先人都择址聚居在水边,古代城池也都建在江河之滨。这与当时以水道交通为主也有关系,而且在军事上又是易守难攻之地。对建筑物的选址,也注意按照建筑功能选择不同的环境。如宫殿、衙署都建在城池的中轴线上,寺观多建在名山大川,远离尘地,书院多在环境清幽之处,楼阁都选在景色宜人的地方,民宅往往与街坊相连。

基于建筑策划的建筑与景观融合

基于建筑策划的建筑与景观融合 发表时间:2019-11-07T15:25:39.1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郭攀攀苏琪杨波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筑策划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710003 摘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筑策划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建筑策划与规划设计层面对建筑与景观融合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二者的交融和渗透能够进一步提升现代建筑整体水平,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场所。 关键词:人造建筑;景观;趋势;共生;互融 引言: 建筑与景观融合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有机统一体,不但体现在建筑策划操作性的可实现性,还能加强使用者与建筑、景观的互动性,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对建筑内在和外在的要求。这一切都需要以建筑策划作为理论依据,以建筑策划来指导建筑与景观进行荣恶化。 1 建筑策划概述 所谓建筑策划在建设项目的目标设定阶段,或项目的总规划阶段。以实现阶段定下的目标位目标,对其方法、手段、过程和关键点进行探索,从而总结出定性、定量的结果,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评价反馈研究,这一研究过程就是“建筑策划”。 在我国,“建筑策划”概念是被研究建筑策划实际理论和应用的庄惟敏教授引入国内,他认为:“建筑策划就是将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与近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总体规划之后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逻辑的设计依据”。事实上,建筑策划在20 世纪30 年代的日本就初现端倪,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如今的建筑策划得到更名学的发展,理论构架突飞猛进,方法研究和传统建筑学紧密相连,与多学科交叉互动融合,建筑策划理论框架基本形成。如今建筑策划的核心概念已经与当代建筑达成成学术共识,建筑策划和城市规划、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指导性的联系。 2 现代建筑与景观融合的必要性 建筑规划设计中最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是以人为本原则。关于居住区的一切设计和规划都是出自于人——它的居民来评判和决定的。这个主体的个性、偏好等决定了对建筑空间对景观环境的选择和要求。因为这个主体的不同和差异性,我们的规划设计也充满了丰富性。随着人性化的高度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早已不仅仅满足于生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亲近自然产生了极度的渴望,那么作为人们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就应该满足人们对这一欲望的需求。创造出满足人们要求的人情化的城市居住空间便成为对我们每一个设计师的要求。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的结合也必将是未来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 3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意义 3.1 景观对于居住建筑的意义 尊重自然、体现自然这是景观的最大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体现在人造建筑和景观环境的充分融合。景观设计中要考虑人文内涵,建筑设计中要体现自然要素。居住区景观设计就要把握多个特征,不仅仅体现自然环境还应该更多的体现建筑风格、社会时尚,甚至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人文的内容。地形、种植、水系、建筑都是打造设计空间的利器,创造一个环境让人们感受到舒适自然,是规划设计师设计景观的首要任务。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通常需要包含的景观,还应该考虑和人造建筑相关的人文景观适当的引进,同时做到在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从以上浅析看出景观对于居住区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3.2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意义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很广泛,其实在我们的居住规划设计中也是有体现的,即我们所说的人造建筑与景观融合。人造建筑对应“人”,景观对应“天”。理所应当建筑与景观融合就是成为了我们设计中追求的目标。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使我们的周围充斥着钢筋水泥,人们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居住园区的景观和自然环境是居民接触自然,拉近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和有效快捷的途径。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绝妙手法。所以我们设计师们都在努力寻找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的结合的途径和设计方法。 4 建筑策划下建筑与景观融合的策略 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景观作为建筑策划的第二领域应得到重视,把建筑的部分营造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元素,建筑与景观融合及环环相扣形成有机统一体。 4.1 全面的设计理念 从广义上角度分析将,建筑策划景观划分到建筑设计的第二领域,也就是建筑和景观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建筑策划与景观设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建筑是不能只关心空间、功能、形式、色彩、也要关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及外部景观环境与内部空间。 4.2 建筑融入于景观设计之中的策略 建筑融入于景观设计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把景观视为与建筑互动的要素,作为建筑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重要组成部分,它掌握着建筑整体环境的因素,调节着建筑的协调性。建筑设计丛独立思考的角度跳出来,以建筑策划方法把建筑融入到景观中去,促使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的结合。 (1)实体的融合策划。 现阶段的建筑师要有意识的把握建筑本身设计的同时,进一步对建筑的周围环境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深入分析建筑地址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且要总结建筑与景观融合的信息要素与策划构想,具体要涵盖建外部条件、内部条件、策划构想及评价反馈体系。在建筑的有效周期带动景观的设计,并进一步加强建筑与景观的统一融合。 (2)外部融合策划 在对景观进行整体的设计时,考虑到建筑的建造的项目,并且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改善的建议。将传统建筑设计将眼光着眼于建筑单

中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建筑、布局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园林景观差异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那么,什么是园林呢?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摘自《风景园林设计》) 然而,中西方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差异。现就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差异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二、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

国际十大景观设计公司

国际十大景观设计公司 1、SWA景观 SWA于1957年创立,分支机构遍布美国各地。项目范围遍及全球五十多个不同国家,专业项目获得超过五百多个不同的奖项。他们也在中国做过很多项目。 杭州湖滨湖泊重建、北京金融街景观设计、广州珠海保利国际广场景观设计、昆明生态复建小区、台北光宝集团总部总体规划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b10073022.html, 公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993号锦江向阳大楼14楼V10室 2、AECOM景观(原易道景观EDAW) EDAW(易道)于1939年建立于美国加州,是全球最大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公司。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成就了易道在城市设计、景观建筑、环境生态和经济规划领域的主导地位。公司在全球设有26家办公室,拥有1,2000多名专业人士,在亚洲,包括香港、上海、北京、深圳、苏州,以及新加坡均设有办公室。2005年12月,美国500强设计咨询顾问公司AECOM并购易道,合并后易道继续沿用其公司原名,作为AECOM旗下的运营公司开展业务。AECOM在全球设计服务、交通规划、建筑施工、污水处理、教育设施、海事工程、供水市场中排名第一,总体排名第三。 AECOM景观荣获香港园境师学会年度大赛三项大奖2010年11月24日18:31美通社2010年11月24日电 /美通社亚洲/ -- AECOM宣布公司于近日在香港园境师学会(HKILA)举行的年度园境设计大赛中荣获三项优秀大奖。颁奖仪式在参加者众多的香港园境师学会第22届年度晚宴上同步举行。 AECOM的西九龙高速铁路和公共交通换乘站项目荣获园境建筑概念优秀设计奖。设计团队为该高端项目所提出的方案围绕城市密集人流区域中的绿色景观展开,通过一连串由屋顶花园、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组成的纽带来实现这一设计目标。 位于大角咀樱桃街38号的海桃湾获得了园境建筑设计项目奖。AECOM的项目团队以垂直景观之概念,为该住宅项目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犹如漂浮于架空层上的天际景观花园平台。最终成型的璀璨空间效果为物业的整体景观增添了动感的一笔。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将是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位建筑师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结合,随着人们对景观的要求逐步增加,对景观的理解逐步深化,已经改变了人们过去只注重建筑的局面,一个以“人居环境”为关键词的景观新纪元正逐渐显露雏形,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 立的个体。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和谐交融 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交融 在过去的50年中,人们一直在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变暖趋势的影响程度。复杂的大气过程和不确定的数据促使人们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产生怀疑。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努力探寻世界并且学会与世界的发展相协调,并且服从它的限制。在全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的职责和角色十分重要。他们要劝说决策者和开发商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的程序。在面对未来和改善环境方面,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城市地域发展规划方面,做出城市规划如何融入大自然之中的决策。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时间不可能倒流,环境破坏的结果,不仅在于对自然的直接侵蚀,更在于剥夺了人们心灵中保存的美好的历史性记忆,因此必须探求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 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讲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使景观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持续而不断地生长与完善,整体的生态观体现于建筑环境协调中,就是从宏观创造和谐而适宜的人居环境,达到美学系统,生态系统,人文系统高度融合,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得以保护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 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本是地景规划、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艺术品,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9世纪中叶西方城市产生了诸多“美化城市”的运动与理论流派,如巴黎的改建、英国的公园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在美国以奥姆斯托德(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规划设计中,倡导自然田园风光,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其理论与实践从一开始就从城市及地景的整体概念出发,使景观设计领域涵盖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个层次,并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包含风景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从大地的生态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国家公园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景观步行街、校园及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小品等,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传统景园设计师所涉及的整个人居环境。 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景观建筑学是近年来国内刚刚兴起,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和技术。景观设计的范畴不仅包括

2020-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生存、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二是以南方为代表的的私家园林,二者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上成就非常高,且在古典园林中对美学的运用达到了巅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学造诣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养料。孙筱祥教授编著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融合美学元素详细地阐述了园林景观的艺术理论、艺术特征和设计实践,该书已于2011年6月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该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详细地介绍了园艺理论基础、园林的艺术特征、布局的基本规则、静态空间布局和静态序列布局,以及包括了园林色彩的布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植物方面的种植设计,其中讲解了园林草地和复地植物,在植物的种植形态上详细地阐述了规则式种植和自然式种植设计;第三部分以空间的功能应用进行分类设计,其中包括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中,美学思想贯穿整个设计理念,同时该书以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通读全书,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以美学元素融合园林艺术理论 园林在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在《周礼》曾出现“园”和“圃”的概念,在此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晋隋以后私家园林相继出现,在明清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两种形式。在国外,园林艺术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它用来描述《圣经》中所罗门皇城的绝美景色。西方的景观艺术有别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它蕴含着异域风情文化,与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不同的美感,但美在人心中是无差别的,是没有国界的。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中详细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特征,它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统一结合,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是美与园林的有机统一。通过空间布局进行美的表现,使得静态美感与动态美感相结合,同时搭配色彩理论进行实践设计,以达到在园林设计中对美的追求。 二、以植物运用阐述园林艺术特征 植物是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既可以体现自身的绿化作用,又可以进行艺术造景,同时对空间进行分割。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植物的特性,可将植物大致分为灌木、乔木、花卉、地被。孙筱祥教授在书中阐述了两种园林种植设计,一种是规则式种植设计,另一种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多采用的是规则式种植,讲究排列对称,其表现形式多为几何图形,这样的种植设计会产生一种阵列感和几何图案美。我国的园林种植多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息息相关,追求以小见大、移步换景的美感,讲究自然美和意境美,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节奏、韵律、对比达到统一,并通过设计配置使植物自身的色彩在不同季节中均有美的展现。 三、以功能分类进行园林设计实践 根据现代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园林形式,该书列举了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书中指出要使美感贯穿整个设计之中,同时不仅要科学的进行功能分区,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孙筱祥教授认为动物园、植物园是科普教育单位和科学研究单位,但也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园林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 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地的世界园林的发展与特点。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 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 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 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 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 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 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 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 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 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 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 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 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 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 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 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 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