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概述-(4)

1细胞概述-(4)
1细胞概述-(4)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第一章细胞概述 一、填空题 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时值___________ 年. 2.1874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活细胞,即是池塘里的____________和鲑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起,到19世纪40年代的17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5.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包围着含有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 6.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__________________. 7.脱去细胞壁的植物、微生物细胞称做________________. 8.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进行的;而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具有_________,后者具有____________-. 10.由于发现了______________,有理由推测RNA是最早形成的遗传信息的一级载体. 11.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具有以下共性: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12.在单细胞向多细胞有机体进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 13.虽然按重量比计算,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相当于葡萄糖所产能量的______________,但细胞内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4.从分子到细胞的进化过程中,两个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6,植物中多糖作为细胞结构成分主要是参与______________的形成。 17.细菌细胞的基因组大约有___________个基因,而人的细胞基因组中约有____________ 能基因。18.从进化的角度看,真核细胞之所以不同于原核细胞,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9.原核细胞的核是原始状态的核,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体外培养的细胞生长时要发生形态变化,但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22没有细胞壁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_,将细胞内的物质离心后得到的可溶相称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3.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于__________年被英国学者____________.发现细胞是由____________包围着_________所组成。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部分叫细胞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表面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胡克于1665年发现。不过他当时发现的只是来自植物软木组织的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年,德国学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____________对细胞学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 细胞是物质的,是由有机物____________组装而成。组装细胞的最小单位 叫_______________. 组装的方式有多种,像蛋白质和DNA组装成核小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而由葡萄糖合成纤维素或淀粉则是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有原核和真核之分,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中核生物,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迄今发现的最小原核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很简单,_______________是其细胞内惟一的

高中生物 《细胞概述》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 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 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 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 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 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 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 学生思考、回答: 各种化合物并不是 随机的结合,它们是 有机的组成细胞,再 由细胞构成整个生物 体。 学生阅读课本,总 结回答: 英国科学家胡克, 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 察软木塞,看见许多 小室,命名为细胞。 学生回答:德国, 施莱登研究植物,提 出:所有植物都是由 细胞组成的,细胞是 植物各种功能的基 础。 次年,德国,施旺, 提出:所有动物也是 由细胞组成的。 德国,菲尔肖提出: 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 别的活细胞。 提高学生 查找资料的 能力。 课堂的引 入是由学生 自己完成 的,教师仅 起到组织者 和引导者的 作用,体现 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 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和 协作学习的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 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 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 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 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 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 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 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 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 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 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 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 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 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 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 最高境界。

第二章 党政公文概述.ppt.Convertor

第二章党政公文写作 第一节党政公文概述 一、党政公文的含义 党政机关的公文是党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行文规则与格式规范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 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原《办法》(国发[ 2000]23号)13种: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原《条例》(中办发[1996]14号)14种: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种类(15种): 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与《办法》相较,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减少了“主题词”。二、党政公文的分类 按行文关系,分为三类: 1.上行文。这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2.下行文。这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所发的公文,如“命令”、“决定”、“批复”等。 3.平行文。这是不相隶属机关(包括平级机关)往来的公文,如“函”。 三、党政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我国的现行公文,是党和国家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具有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处理机关行政公务的重要职能。如行政工作中的各种命令、决定、通知、通报等,都代表了政党、政权、团体、企事业领导者的观点和立场,这是其政治性的表现。 同时,它又决定了国家的政策,即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等,二者密不可分。 2.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公文的权威性是指它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对受文对象的行为产生强制性的影响。 公文的这种权威性,首先是因为公文有其法定的作者,即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

1. 细胞概述

1.细胞概述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c e l l)构成的。除了病毒、类病毒等是非细胞的生命体以外,其它生命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细菌、酵母等微生物是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而高等动、植物则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如人大约有3 × 1013个细胞,这些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研究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c e l l b i o l o g y)。 1.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胡克(R o r b e r t H o o k e),相隔170多年后,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M a t h i a s S c h l e i d e n)和动物学家施旺(T h e o d o r S ch wa n n)创立了细胞 学说。 1.1.1细胞的发现 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 a n s J a n s s e n)在1604年发明的。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 e l l 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 e l 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 t o n v a n L e e u w e n h o e 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 1.细胞概述: 问题与思考 1. 胡克和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动机是不同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答案) 答:胡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软木塞吸水后能够膨胀,并且能 够堵塞住暖水瓶中的气体溢出而保温。列文虎克是为了保证售出的布匹质量, 用显微镜检查布匹是否发霉。正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以及对事业的责任感才导致细胞的发现。

高中生物 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 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一章 细胞概述学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学案中图版必修1 细胞概述 【基础知识】 一、显微镜的发展与细胞的发现 1、1604年,荷兰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10140倍,观察到木栓薄片由构成,命名为细胞。 3、1674年,荷兰生物学家制作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300倍,观察到了等。 二、细胞学说 1、创立者: 和。 2、主要内容: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⑵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⑶细胞只能由而来。 三、细胞和有机体 1、整个生物界的生物可以分为五界: 、、、、。另外,病毒属于特殊的一类生物,没有结构,而且不能进行独立代谢,所以只能生活。 2、细胞是(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现象都是以为基础的。

四、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⑴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形如、衣藻呈且带有。⑵多细胞生物体中,常见的细胞形状有、椭圆形、、扁形、、多角形等,也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2、大小:⑴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最小的细胞是。⑵动物植物细胞的体积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体细胞。 五、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1、动物细胞:⑴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与功能相适应。⑵红细胞呈圆盘形,利于的气体交换。⑶典型的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大大提高了的效率。 2、植物细胞⑴植物茎的木纤维细胞呈,起作用。⑵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呈,2个细胞围成一个,有利于和等生命活动。 3、细胞的和相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的细胞越明显。六、细胞的观察工具显微镜 1、分辨直径:人类肉眼可见的直径在以上,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物体直径在以上。 2、光学显微镜的组成及光源:主要由、和组成,通常使用作为光源。 3、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第二章细胞的构成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细胞概述

第二章细胞概述 一 A型题 1.由非细胞原始生命进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核膜 E.内质网 2.在原核细胞中 A.只有DNA,没有RNA B.只有RNA,没有DNA C.只有DNA,没有蛋白质 D.只有RNA,没有蛋白质 E.既有DNA,也有RNA 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 A.无机盐 B.游离水 C.过氧化氢酶 D.胆固醇 E.葡萄糖 4.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细胞 E.核糖体 5.构成蛋白质分子和大多数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磷酸 E.乳酸 6.关于 DNA分子,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带有遗传信息 B.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C.由两条同方向的单核苷酸链互补结合而成 D.在DNA分子上分布有众多的基因 E. 所含碱基位于螺旋结构的中央区域 7.关于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分为 mRNA、tRNA和 rRNA等等 B.均分布于细胞质 B.是由 DNA指导合成的多核苷酸链 D.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 E.一般为线形 8.关于m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携带有相应基因的遗传信息 B.是DNA转录的产物 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 E.不同基因的mRNA分子量悬殊较大 9.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呈游离状态的细胞一般呈 A.梭形 B.扁平状 C.柱状 D.星芒状 E.球形 10.下列哪一类细胞一般呈梭形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血细胞 D.上皮细胞 E.精细胞 11.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 A.球菌 B.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1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 A.细胞骨架 B.线粒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中心体 E.核糖体 13.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 A.大肠杆菌 B.肺炎环菌 C.支原体 D.真菌 E.蓝藻 14.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C.仅有一条环状DNA分子 D.具有80S核糖体 E.有些用鞭毛作为运动器15.细菌这样的原核细胞所具有的中间体与真核细胞的下列哪种细胞器功能相似 A.高尔基复合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E.内质网 16.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体积较大(10~100μm) E.膜性细胞器发达 17.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E.高尔基复合体 18.下列哪种细胞器为膜相结构 A.中心体 B.纺锤体 C.染色体 D.核糖体 E.线粒体 19.关于膜相结构(膜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细胞器

细胞概述

细胞概述 必修1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② 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 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 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 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

第二章宪法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这些根本制度,集中反映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为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都是涉及公民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它便成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成为母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意味着其他一切法律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宪行为要追究违宪责任。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由于宪法涉及的都是公民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修改宪法的程序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不同于其它法律的显著特征:(l)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根本性问题;(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三)宪法的本质 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l)宪法是政治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2)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3)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影响乃至决定着宪法的具体内容;(4)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还意味着国家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宪法。它是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法律化;分权原则、尊重基本************原则等,都是民主制度的体现。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利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要求和体现。无论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对************的否定,都是历史的进步。但资本主义民主仅仅是资产阶级的民土,对广大人民来说是专政,因而是狭隘的、虚伪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 二、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1.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二)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I.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宪法是其它法律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 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 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进新课 教师提问: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 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教师陈述: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 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 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 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教师提问: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学生回答: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 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教师陈述: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教师提问: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 【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 【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般比较小,以微米为单位。 【提问】为什么细胞的体积总是很小呢?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1665年R o b e r t H o o k 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格子“C e l l”。 细胞学说: 1.动物和植物组织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细胞均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二、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细胞壁、质体和大液泡。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四、真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细胞大小: (1)一般大小:种子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5-25μm;分化成长的细胞15-65μm。 (2)最大的:苎麻纤维细胞的长度可达620m m。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和功能相关。 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1)原生质: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物质称为原生质。是细胞中的生活物质。是细胞中组成成分的名称。 (2)原生质体:由原生质特化而来,构成生活细胞中除细胞壁以外所包含的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是细胞中结构的名称。

一、原生质的基本化学组成(课外自习) 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化合物组成 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不均一的亲水胶体,比重略大于水 第三节细胞的外被结构——细胞壁与细胞膜 一、细胞壁 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 保护、支持作用 吸收、蒸腾、运输、分泌 细胞识别 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一)细胞壁的分层 胞间层内 初生壁 次生壁(三层)外 1.胞间层 是由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处于细胞之间,主要成分果胶质。含酶,可使细胞互相分离。 功能:粘连细胞。 2.初生壁: 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 位于胞间层之内,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壁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 功能:是原生质体基本的保护和支撑结构。 3.次生壁: 位于初生壁之内,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壁层,构成次生壁的物质以纤维素为主,但还有木质或木栓质等其他物质。大部分具有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已死亡, 少数细胞具有次生壁,如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木栓细胞等。 功能: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较强的机械支持作用。 (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超微结构 构架:纤维素 衬质:多糖、水和蛋白质 物质结合进基质称为内镶,在外表的称为复饰 (三)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 壁的生长:初生壁以填充方式进行(增大面积),次生壁以附加方式进行(增加厚度)。 有些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中担负的功能不同,原生质常分泌一些性质不同的物质,增加到细胞壁中,或存在于细胞壁的外表面,使细胞壁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常见特化有:木化角化栓化矿化 (1)木质化 木质化:指木质素渗透到细胞壁中,加大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的支持力量。 如纤维、导管、管胞 (2)角质化 角化:是指细胞外壁被角质所渗透,在外表形成膜,为脂类化合物,不透水,但可透光。如叶表皮外表的角质膜

第一章 细胞概述 章末整合提升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概述章末整合提升学案(含答 案) 章末整合提升章末整合提升突破1细胞学说.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细胞学说的创立1创立过程2意义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的特征而统一起来。 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2生物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1单细胞生物个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突破体验1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完成所不依赖的是A每个细胞无需分工,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

育D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答案A解析A 项中每个细胞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引起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中参与下完成的答案A解析A项,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细胞中,并利用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生存,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 突破2对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认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生物,且都有严整的结构。 2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生活,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所以病毒的培养必须利用活细胞,不能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培养。 3病毒对寄主细胞的危害,主要靠其增殖活动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功能丧失。如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症;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突破体验3下列选项中属于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和SARS 病毒的共同特征的是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B它们都

细胞概述

第三章细胞概述 【教学大纲】 1.了解原生质、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细胞的化学组成。 2.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和氨基酸)及分子结构和功能。 3.了解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4.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 【复习纲要】 (一)生物大分子 1.核酸 (1)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而核苷酸则是由三个小分子结合而成的,它们是戊糖、磷酸和含氮碱基。核苷酸共有8种。 组???? 成 组成的核苷酸磷酸戊糖碱基(符号) 磷酸 核糖 腺嘌呤(A)AMP 鸟嘌呤(G)GMP 胞嘧啶(C)CMP 尿嘧啶(U)UMP 脱氧核糖 腺嘌呤(A)dAMP 鸟嘌呤(G)dGMP 胞嘧啶(C)dCMP 胸腺嘧啶(T)dTMP (2)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核酸分子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它们是通过一个核苷酸戊糖中的第五位碳与另一个核苷酸戊糖中的第三位碳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反复相连而成。 (3)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双螺旋结构模型对DNA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描述,反向平行的两条核苷酸链相互螺旋缠绕、两条核苷酸链中相对位置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双螺旋旋距3.4nm,包含十个碱基对。 DNA是细胞内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它通过自我复制再经细胞分裂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细胞,在细胞中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将遗传信息

表达出来,决定细胞的组成、代谢类型和遗传特征。 (4)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RNA同样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只是种类与DNA不同,它是单链结构。主要有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是氨基酸的转运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2.蛋白质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组成蛋白的氨基酸有20种。氨基酸通式:RCH(NH2)COOH。氨基酸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并根据侧链(R基)的不同分为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和中性氨基酸。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不同氨基酸通过氨基和羧基之间形成的肽键相连而成多肽链,多肽链是蛋白质的分子基础。 (3)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1~4级结构) 每一条特定的肽链都有其特异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即一级结构;每条多肽链再盘旋折叠而成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折叠而成特定空间构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三级结构的结构域相互作用聚合可形成更复杂的蛋白质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 按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可分为单纯蛋白和结合蛋白,前者指仅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后者则是除单纯蛋白外还含有非蛋白质成分的辅基。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细胞结构的支持作用、催化作用、传递和运输作用、防御作用、收缩作用和调节作用。 3.酶 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 (二)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1.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往往是执行不同功能的细胞或不同生活环境的细胞在

第一章 细胞概述

细 胞 生 物 学 教 案 教师:伍春莲

目录 第一章细胞概述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第四章细胞环境与互作 第五章细胞通讯 第六章核糖体与核酶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八章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第十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十三章胚胎发育与细胞分化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遗传和变异的单位。有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细胞病理反应的结果,所以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从细胞中得到解答。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在分子水平上逐步揭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始研究组织内和组织间细胞的相互关系和分子关联,这是现代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特点。 细胞生物学作为基础课,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教学内容要反映科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新内容层出不穷。因此,我们本着“实、宽、新、活”的原则,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各细胞器间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和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热点课题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命信息流和细胞信息网络的研究、信号传递与细胞识别、蛋白质的加工、折叠与分选、发育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细胞增殖、调控与编程死亡等。 四、教学重点 由于我国细胞方面的课程开设较晚(70年代以后),而细胞生物学是细胞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中间课程,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交互的方式,既兼顾基础,又注意与分子的衔接,重点是细胞器的结构体系和生物学功能。从章节内容考虑,第三章(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第五章(细胞通讯)、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膜运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和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分化与调控)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五、教学目标 通过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相关的研究手段以及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应用,既具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具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重在素质培养。 六、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68学时,实验20学时,共88学时。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细胞发现的过程,列出有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2?细胞学说的内容,需要正确理解记忆。 3.识记生物的分界。 ?课标解读 1?简述细胞发现的过程。 2?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概述生物的分界,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 ?教学地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科学进入细胞水平,虽然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很少涉及,但是它为以后一系列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法指导 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 生通过阅读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列出有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特别注意几个特点:①细胞是谁命名的。②细胞学说是谁建立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的表1 - 1 - 1,识记五界生物和它们的代表生物,另外识记病毒的特点。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PPT展示四幅学生在做作业时绘制的细胞结构图即青蛙上皮细胞、水绵细胞、 酵母菌细胞及洋葱鲜片叶表皮细胞,让学生去思考这四幅图,说明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构成 的? 2?在我们的周围有动物、植物,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尽管它们或动或静,或大 或小,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 P 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 1、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 步骤2 :教师通过【正误判断】,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 ?步骤3:结合教 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利用例 1巩固提 咼。? 步骤7: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 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 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然后识记结论语句。 ?步骤5: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3,帮 助学生认识生物探究实验的程序及“变量”理论,利用例 3巩固提高。?步骤4:结合教材, 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2,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五界及代表生物,利用例 2巩固提高。 詹森:发明显微镜T 观察到小昆虫的整体形态 罗伯特胡克:观察木栓结构T 发现并命名细— 列文虎克:观察到原生生物、细菌、红细胞、精子 1|思歩交流|1 1 ?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活细胞吗? 【提示】 不是,是木栓结构的细胞死亡后的细胞壁。 2. 细胞学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立者:徳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主要内容 ①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理数材白衽白测凶”基咄 口主学 习区I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壳概述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概述 1.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2.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 3.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4.掌握地质作用的分类和地质年代 重点:地壳的特点、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方法钻探、地震波、类比法(石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地震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通过各种媒介。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不断变化,在33km 、2900km (横波 在此处消失)等地方发生突变。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下2900 公里处,P :13.32→8.1km/s ,S :消失,称为古登堡面。在地下33公里处(大陆部分),P :7.6→8.0km/s ,S :4.2→4.4km/s ,称为莫霍面或莫氏面。

(一)地壳 组成:平均化学组成:O、Si、AI、Fe、Ca、Na、K、Mg等,多以化合态存在。 厚度:平均20公里,陆地平均37公里,海洋平均7公里。 陆地区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区厚度小;海洋区洋中脊厚度小,海盆区厚度大。 结构:大陆地壳以康拉德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称花岗岩层或硅铝层,下层称玄武岩层或硅镁层。大洋地壳仅具下层。因此,硅铝层分布不连续。 类型:大陆地壳(双层结构)、大洋地壳(单层结构)。厚度、年龄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幔:一般以1000公里为界分 上地幔:莫霍面以下至60多公里与地壳合称岩石圈。 位于60—400公里,特别是100—150公里处的软流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一般认为是固 态 (三)地核:液态?超固态?铁镍地核?硅酸盐地核?球状?柱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