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以学生干部培养为重点,强化学生纪律意识举例:一个班级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男生大多是性格活泼好动,自觉性较差,上进心不强,课上易分心,课下爱打闹,作业拖拉,书写马虎,犯了错误,接受教育,当面表态改,转身接着犯,保证一大堆,就是没效果。

对于这样一群孩子,我觉得他们个个都很聪明,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但他们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又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总是娇惯,有些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力不从心,导致孩子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缺乏纪律观念,最终形成今天这样的状况。我知道改变这些孩子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需长期慢慢教育改造,要从他们的点点滴滴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让他们明白是非,形成纪律观念,树立责任意识。这些大量的细致的教育工作,单靠老师是忙不过来的,我从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那里得到启示,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习惯。

一、针对班级特点,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应该着力在建立班级干部上做好文章。

1、通过民主推选,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班干部组织。

我开学初就在班级宣布,将要在同学中民主产生十位班干部,它们分别是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安全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并分别说明了每个委员的职责和条件,让大家作充分的酝酿和商讨,一周后正式投票产生。大家都很兴奋,在思考着评论着谁适合当什么做什么,甚至同学间因

不同的人选产生激烈的争论,我暗自高兴,说明大家对此非常的重视,一定会选出最适合的人选。一周后,选举正式开始,我首先把被推选的每个职务的候选人名单写在黑板上,从班长开始进行正式投票,为了避免因盲从、碍面而含虚假水分,我要求每位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不许相互偷看,同意时单举右手即可,每个职务中只能同意某一个候选人,该候选人得票数超过班级人数一半(15人)即可当选。前面职务落选的候选人若愿意可以加入到后面职务中竞选,若出现票数相等不能确定需重新选举,若出现票数均不能超过半数的,从得票数最多的两位同学中再竞选。通过这次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举,终于选出大家满意的班干部。随后,各科课代表,各组小组长也参照这种形式相继产生。

2、大力加强班干部的管理和培训。

着力解决班干部的责任感、学生的责任心、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等。注重班委干部培养和建设,通过接触和了解推选一些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做班委

干部。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卫生委员、体育委员、宣传文艺委员等六人组成,班长为班级第一负责人,负责讨论和决定班级日常事务。明确各个班委干部的分工,使他们懂得各负其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作好,树立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思想,同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班上起到榜样的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养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作为班干部就更应该学会如何自主管理。现

在的学生干部需要根据班级情况自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划,自己完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不能够凡事都等待老师去处理。当然班干部更应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工作,及时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师生之间能够得到及时的沟通,这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发展。作为班级干部凡事要以身作责,时刻关心班级,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管理模式。目标: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高效讲奉献。期末评选出“优秀班干部”一名。

3、充分下放权力,树立起班干部的权威。

既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班干部,我们就要信任他们,给他们应有的权力,树立起他们的权威。我当众宣布,班干部在执行工作时,任何人都要尊重他们,听从指挥,服从领导,有什么不同意见,事后解释或向老师反映,绝对不允许不听从甚至当面顶撞。班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论何原因,老师都站在班干部一边,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样大家慢慢形成了习惯,养成服从的意识,无形中树起了班干部的权威。

4、明确岗位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方面赋予了班干部很大的权力,同时又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总是平衡的、对应的、相互关联的。我根据班干部的不同职位确定不同的责任,在班干部管辖范围内出了问题,一方面要追究违规的同学,同时也要追究负责该工作的班干部。例如,劳动委员XXX负责整个班级教室和保管区的卫生,如果哪位同学工作没有做或不到位,不仅该同学要受批评纠正,负责该职责的XXX也同样受批评追究,他们两人都要各自被记一颗黑星。再如,纪律委员xxx负责整个班级纪律,如果哪位同学没有佩戴红领巾被校大队委检查发现扣分,XXX和该同学一样都要受批评,被记黑星。这样就迫使班干部不敢懈怠,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5、定期进行信任投票,接受民主监督。

赋予班干部较大的权力,有的同学就担心班干部的权力太大了,有可能出现滥用权力,故意吹毛求疵,刁难同学。我说不用担心,他们的一切工作均在大家的监督之中。有两种解决途径:(1)每个班干部在执行工作中,如果处理问题不合理,受委屈的同学可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应,或拿到每周的班会课上提交,充分地向大家说明缘由,请同学们给于评判。(2)每过一个月,要对班干部进行一次信任投票,超过半数的将继续留任,没有达半数的要重新评选确定,这样就约束了班干部,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合理,公正,一切出自于对同学的真正关心。二月的第一次信任投票,生活委员XXX同学因在宿舍里不守纪律,熄灯后仍然讲话,受到生活老师的几次批评,投票没有通过,不能留任。体育委员XXX由于管理力度不够,能力较弱,组织整队常出问题,较为混乱,同学们意见较大也没有通过,重新选出能力更强的XXX同学,现在看来后任的同学确实表现不错,大家很是满意。

总之,建立起一套强有力、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更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当然仅仅通过学生干部的作用想要完全管理好班级学生是不够的,我认为还要做好几下两点。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自然会认真听你的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吃透两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引入课堂,必要时还可运用电化教学,用鲜艳的颜色和动感的画面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使其手、眼、脑一致。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注重亲切、生动、儿童化,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愉悦地接受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奖惩考核办法。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告诉学生上课时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当场批评,课后及时进行耐心的教育,对课堂纪律好的学生要多表扬、多激励(如:发放绿星卡)。

希望通过以上三点能够对增强学生纪律观念,强化学生自律意识,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其在更快更好的成长成才。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姓名:何应伶 学号:2009021137 班级:政法经济系09级思政1班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责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思逐渐淡漠并日趋淡化,本文以社会责任的概念,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方法及重大意义方面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责任意识培养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是一个人健康社会化的内驱力。它具体表现为个体思维的社会化,即把思考对象由自我扩展到社会;还表现为个体对社会生活主动而全面的参与行为。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公民,其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不同。 二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一) 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二) 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三) 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原因 通过对我们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淡漠现状的分析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分析如下: (一)传统的意识导致的人们心理的失衡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不是意识” 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也就是说,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改革开放后,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享受到了过去时期想都想不到的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成为人们普遍的目标。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商品市场经济所奉行的价值利润原则刺激了人们过去被政治气氛压抑的私欲,人们便感到过去“神圣”的传统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于是过去那崇高的精神品格,那伟大的偶像人格都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失落的“神圣”传统,使公民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心理基础受到冲击,必然造成社会的震荡和人们心理上的失衡。 (二)道德缺失造成个人价值观的失落 市场经济建立以前,我们的社会思想道德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而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体系,则与我国古代传统道德一脉相承:即在义与利的价值导向上,都重义轻利;在公与私的价值取向上,都强调公重私轻;在理与欲的价值动向上,都重理轻欲。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社会的快速变迁,面对社会利益的巨大调整,公民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已从纯社会本位走向了个人本位,原本不为强调的自主意识、个性独立意识、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了大力的彰显,且又超过了一定的度,从而使得人们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地聚焦于自己的身上。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财富上,人们在社会竞争下,无形中把个人的成败都用经济指标来衡量,为了财富的获得、物质的享受,社会传统道德体系失去了基本的规范作用,原有的社会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体系解体。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加强纪律作风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优秀范文:加强纪律作风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为了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0*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或通称两个条例],并于200*年12月31日以中发[200*]17号、18号文件颁布实施。这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又一重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学习贯彻好两个条例,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划时代重大的意义。 认真学习两个条例,明确掌握基本内容 (一)、关于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内容 党内监督条例设五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47条,6600余字。第一章总则:规定了党内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对象和重点内容等,从1——5共5条;第二章监督职责:规定了党委、党委委员、纪委、纪委委员、党员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和作用,从6——11共6条;第三章监督制度:规定了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10项制度,每

项制度列为一节,从12——39共28条;第四章监督保障:规定了实施监督条例的保障措施,从40——44共5条;第五章附则:规定了监督条例的解释机关和施行日期等,从45——47共3条。 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首部监督大法。通篇贯穿了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一主线。 (二)、关于党纪处分条例的基本内容 党纪处分条例设三编:即总则、分则、附则,分十五章和附则,共178条。第一编总则:设五章(一——五),共44条。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从1——8共8条。规定了纪律处分条例立法的目的、指导思想、五条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章:违纪和纪律处分,从9——17共9条。规定了对党员纪律处分的种类、对党组织纪律处理的措施等;第三章:纪律处分运用规则,从18——29共12条。对从轻、从重;减轻、加重处分的各种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第四章: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从30——33共4条。对开除党籍、行政处分或其他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等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五章:其他规定,从34——44共11条。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预备党员、下落不明的党员、死亡的党员以及其他党员违法违纪的处分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二编分则:设十章(六——十五),共130条。第六章: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从45——59共15条。第七章:违反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新华小学宋国霞 二十一世纪是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化。特别是对现在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上有姥姥、老爷、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裕生活。墙壁对他们是空白的。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五爱、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董建华先生曾强调过: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更加刻苦地、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小心谨慎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确立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责任感。除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外,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是我们学校广大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发挥学校的集体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健康的锻炼,在校集体中得到愉快地成长,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有责任心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吃苦耐劳地现代好少年呢?是我们新世纪的新型的广大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素养。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集体的目标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集体的方向,要让每个队员清楚地知道集体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即一个优秀集体应达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学生一天两天能做到,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过努力之后能做到的要让学生知道在这样优秀的集体中生活、学习会感到更愉快,使学生内心对优秀集体产生渴望。“近期目标”是根据学校各部门布置的近期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集体奋斗目标相一致,如学校将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集体的目标是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落实到个人的任务是每个队员在近期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参赛队员则在集体中选拔,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前进,促使队员和集体步调一致,促进队员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把队员组成了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图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的安排中有机地安排好学生群体,让学生通过集体成员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教育学生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健全的组织机构是集体最基本的建设,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就只有个体活动而无集体管理,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集体也不复存在;有了健全组织机构,有了机构的各种职能,有了评价的标准,有了

最新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二)立规范,严要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

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 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何锻炼自己使自己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如何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关键词:大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培养 责任担当教育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也就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领域。责任担当教育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与载体使学生明确责任,形成担当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大学时期就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固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更要激发学生谋划与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与追求。 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时代就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责任意识的最佳时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未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育责任担当意识,能够大大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新的世纪将就是

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世纪。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对祖国与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纵观我们这个社会,由于一些不良思想、不良风气的侵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懒散、矫情、堕落、放纵,无远大理想,无坚定信念,无高尚追求,成为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巨大隐患,成为众多关注者的担忧。任其生成,任其发展,怎能担负起自己国家的重任!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曾经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就更应该要明确社会责任,要勇于担当。把自我的行为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与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就是一脉相承的。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理论强调责任担当。孔孟之道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把责任担当作为培养健康人格的追求。今天,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要使大学生通过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后,凝聚成一种勇于担当的内在动力,树立对时代负责的使命感。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就是实现道德素质提升的着眼点与关键点。通过责任担当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自我认同感,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获得她人的认同感;既鼓励大学生勇于获取胜利,也要求大学生勇于承担挫折与失败的责任。 二、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明显缺乏。其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过分强调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感教育。家庭就是文明教育的起点,学生健康成长的很大因素来自于家庭教育环境。如今很多家

强化纪律作风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强化纪律作风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仔细学习两个条例,明确掌握基本内容 (一)、对于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内容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首部监督大法。通篇贯通了进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一主线。 (二)、对于党纪处分条例的基本内容把握两个条例的基本特点,深刻领略其精神实质(一)、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特点: 1、以党内民主为主线。党内民主是党的组织和党的日子中一项政治原则,贯通党的建设和党内日子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党员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组织结构是民主的;运作形态是民主的。因此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民主意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党内监督重在制度建设。条例第三章用10节的篇幅, 规定了监督的10种制度,党中央借鉴了党外一些有效的监督形式,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3、“一把手”成为监督的重点。 4、监督职责划分更明确。 5、党内外监督相结合。 6、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7、立脚实际操作性强。 (二)、党纪处分条例的特点: 1、把实现好、维护好、进展好最广阔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作为制定条例的指导方针。 2、规定了贯彻条例应遵循宽严相济的精神,查防并举、预防为主,使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3、贯彻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更好地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党的纪律是“高压线”,任何人违犯党的纪律都要受到处分,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4、严格规范了党纪处分的执行程序,切实维护了党纪处分的严肃性。 加强纪律作风修养,遵纪守法同意监督 加强政治纪律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贯彻执行 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3、加强群众纪律和作风修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判与自我批判以及艰难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群众中意、承诺、高兴、赞成为工作的动身点和降足点。 4、加强廉洁自律修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自觉做到“一二三四五”: “一”,算是一心为民。莫为一身一家之谋,而要为天下的人民谋利益。“别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人受其利;别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像郑培民那样,“别给别人有一点送礼的‘由头’,别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做到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始终代表最广阔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 “二”,算是两个做好:即做好人、做好事。人一辈子在世,就要做好人,为官一任,就要做好事。也算是老老实实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做好人、做好事,在人前、人后都要一具样。古人说,“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精品)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关于责任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感呢?我查了教科书,比较严谨的阐述是,真正的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责任感有什么意义呢?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对家庭社会敢于负责。所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二.初中生现状 在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存在令人担心和焦虑的现象,就是学生身上普遍缺乏责任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重自我,轻社会,不热衷集体活动集体。 过分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社会需要片面宣扬:“自我

选择”、“自我实现”。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却很少意识到自己对这一集体应承担的责任。如班级的值日工作、公益劳动等活动,有的同学就借故不参加,或者去了也是站在—边看别人干;更多的是对班里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惟一追求。 2.重利益,轻抱负,爱慕虚荣。 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除了希望吃好穿好玩好出人头地外,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不重品位与人格。 3.重索取,轻回报,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我各种需要,而不考虑他人,自己间的回报关系。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任何人都缺乏一种责任感,所以他们有时连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如有的学生,父母很辛苦地供他读书,但他却并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学习不努力,花钱很浪费,只顾自己享受,根本不考虑父母劳动生活的艰辛以及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孩子常常理直气壮的对父母说:“我想要的东西你们都能给我,就连我想不到的,你们都替我想到了,做到了。你们辛苦不就是为了我们现在不辛苦吗?我还那么辛苦学习干什么?” 三、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 中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很多。 1.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周围是全方位呵护,自己不需要对他人负责 2.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疏于管教,孩子缺少责任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二)立规范,严要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

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

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 社会责任意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社会责任意识主要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否强烈而牢固,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使其度过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分析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形态结构的剧烈变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无情,唯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和拼搏下,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家庭责任意识缺乏,个人责任意识弱化。出现了重个人轻社会,重索取轻奉献,重功利轻道义,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重物质实惠轻精神境界的现象。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不外乎社会氛围、家庭环境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 1.社会氛围。这些年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社会大发展,然而它在价值意义上有其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消极效应即滋长了个体本位观念、为己观念和金钱万能观念。导致社会上出现消极腐败现象、不正当竞争、权钱交易等,这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现行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对大学生责任意识造成严重冲击。 2.家庭环境。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较大,从小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磨练,对父母、他人、社会要求高而多,对自我要求低而少,总希望别人为我做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家庭、社会做什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意志薄弱、抵抗风险挫折能力差,权利意识强而义务责任意识弱。因此,许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与家庭教育不无关联。 3.个人素质。大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每个人自身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认识和观念也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够得到一份稳定轻松且收入丰厚的工作,是为了实

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问题背景 做班主任常发现有这样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想睡觉,自习讲话,作业不及时交或根本就不做;公益劳动任务观点,随地乱扔爪皮果屑;无集体主义观念,不会关心集体,集体活动不愿参加,班级工作被动应付;不关心他人,乱用他人的物品;整日想到的就玩,不思进取,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就轻易放弃,缺乏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等等.这些现象虽然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但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上确实存在,这样的学生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缺乏责任心.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某些学生对国家、集体和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受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的评价、家长的期望主要倾向于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学校的中考和高考的升学率.这种重分数、轻人品的做法,使得一些学生只关心读书,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对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2.学校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客观存在.应试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封闭在教室内,疲于应付作业,很少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很少去关心周围的其他事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家庭氛围:现在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使相当一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要说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洗碗、打扫卫生等家务,就是自己最基本的小事也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包办代替的.在学校,按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劳动等),而在家里你让我干我也不干(因为不需要我干,我不会干).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惩罚而不认为是光荣 4.学生自身:由于独生子女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上,许多事情都有家长包揽,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对生活的艰辛,对社会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不知道该如何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造成了他们对家庭、对社会、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就从小事抓起,与家长及社会各方面配合,从学生的自我责任心抓起,逐渐让学生形成意识,加强责任感 1.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责任心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许晓琴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七一宝轮小学许小琴 一、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其实就是指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二、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对长辈无礼、经常发脾气;不理解父母,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还挑吃挑穿…… 校园里: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师生无法休息;教室里,乱打乱闹,把桌椅碰得东倒西歪;操场上,狂追猛跑,不顾后果,经常出现流血事件。再看厕所里,上完厕所不冲水,洗完手不关水……诸如此类小事数不胜数。 课堂上噪音四起,老师疲于组织教学,常常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一方面是规则偏多要求偏急,一方面是儿童天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弱,绝非故意与规则对抗。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其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保持稳中有序,是不是会束缚孩子?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像在有些课堂里看到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用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等,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这里的规则意识是与倡导学生个性自由相对应的,也是遵从“没有规则无以成方圆”的理念。 三、如何培养规则意识。 1、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严格约束,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全部内容。

问题名称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现象描述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生原因 导致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1、家庭因素: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几代人围 着一个“小皇帝”转,事事让着、宠着、惯着,长期的娇生惯养, 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心理定势。造成了在 现代家庭结构条件下,家庭对子女行为规则教育的缺失.甚至有些 素质低下的家长,还带头做一些违背社会规则的事,给孩子起了很 坏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活教材”. 2、学校因素:我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外地进城务工子女, 有城区农村学生,有附近小区学生。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 儿童。由于从小所受家庭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些问题。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 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 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上存在个别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得 到及时有效的谴责和制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如:在公共场所随便大声喧哗,乘车时不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不遵 守交通遵守则等。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导致了行为举止不守规矩, 规则意识淡薄的状况. 校师困惑 虽然导致学生规则意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和教 师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使之成为有规则意识的合格

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谢锦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系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使大学生适应潮流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向社会成功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以后如何能够立足于社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社会责任感能够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形势,服务社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大学生拥有它们时,他们已经在社会中成功一半了。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是特意增加上的,所以我们应该对社会责任感予以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

思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3、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规则意识是公民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时代对小学德育的迫切要求,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小学德育与社会生活接轨的迫切需要,它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我们要把学生规则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中心小学张金玲136500 【关键词】:小学生规则意识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由集体,社会,国家共同制定的,得到一致认可的规章制度,蕴含着社会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要求。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规则意识的认识程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工作中发现小学生的规则意识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规则的意义缺乏深刻理解,在对规则的遵守上言行不一,尤其德育的态度不够重视,出现问题时得过且过,把重心落在智力上,即:类似“耍小聪明”的违规上……等等。所以,从长远意义上小学德育中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规则意识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法治,就是让每一个公民知法守法,一切按照规则办事。全民守法,对每个普通公民来说,正是要从守规则开始。规则是法律的基础,守规矩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不尊重规则、不敬畏规则、不遵守规则,无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国家,都会导致缺乏秩序、缺乏安全感,严重的还会导致创新活力不能完全激发,文明前进的脚步因此受到羁绊。 所以,守规则是守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守法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公民行为的普遍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刚性底线。简而言之,法律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而规则的外延比法律更广泛,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标准礼仪、文明公约等。也就是说,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有规则的影子。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复杂的交往关系,更需要相对统一的普遍性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无法形成严谨有度、自由和谐的秩序。 小学校是培养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的地方,让小学生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必须从基础抓起,尤其要提高认识,重视完善小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加强对小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做起。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姓名:朱庚尚学号:22131463 班级:机械13-2班得分:91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与人格魅力。现社会,社会责任感更是衡量大学生素质与人品高低的重要因素,尽管社会已经飞速发展,社会责任感仍不失其本身的价值与导向性。笔者从分析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与社会责任感的机理与构成作为本文的逻辑起点,接着分析当代大学生个人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进而更进一步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最后点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培养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机理研究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建立立美好社 会而承担的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它是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而形成的,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对其相应的社会人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责任感是对自己职责的感知,也是促进道德行为完善的能力。 从德育角度看,社会责任感是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的点的判断。尽管受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世界各国关于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各国都非常重视责任感教育。 从人的本质角度看,人的责任感反应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价值所在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而实现的。个体越是深刻的认识到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他人的具体需求,以及自己在满足这些需求中的作用,他就越有某种社会责任感,并表现出相应的责任行为,他就越能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社会责任感的机理分析与构成 1、自我责任感,提升自我内涵 自我责任感包括对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丰富自己的精神文明生活,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提升自我内涵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履行自己的义务。 2.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由小及大,肩负起历史使命 ○1对家庭的责任感 当代的大学生活在父母与长辈的溺爱之下,认为被爱是理所当然。我们大学生,应当在我们的大学生涯时期学会去爱,去爱我们的家人。我们大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维护家庭团结,勤工俭学,努力减轻父母负担。 ○2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感 我们接触到的最小集体就是宿舍,其次是班级,专业,系,院。我们能给予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心他人,相互尊重,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帮助他人改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荔波县板吉小学覃红梅 新时代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她们的个性比较娇气、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等等,这些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自觉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种要求。人在生活中具有责任感是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条件。责任感又是一种严肃的生活态度,缺乏责任感就不能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会使自己一事无成。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 一、了解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当代的学生大多数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因素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利益的实现,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标准和出发点。在这种社会务实风气的感染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转向讲求实际,追求实效。凡事都只为自己考虑,而很少关心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二)当前教育存在的缺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依旧存在。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形成了以“考试”为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条件,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都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背离了“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向,只注重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学校、老师、家长因此也只关注升学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基本公德的教育,这一项基础性道德观教育内容的德育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既没有落脚点,又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内在素质、人格、价值观、道德观、日常行为等等,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之中,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家长对孩子的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是纵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