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建筑学本科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建筑学本科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建筑学本科

.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Mechanics

执笔人:杜晟连编写日期:2012/6/21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2. 课程性质/类别:基础课/ 必修课

3. 学时/学分:96学时/ 5 学分

4. 适用专业: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分两个学期学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1)使学生较为具备系统的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建筑结构方面的课程,为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力学基础。

(2)提高学生结构分析和结构选型的能力。通过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和内

力及位移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结构的力学性能,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中能够依据各类结构形式的受力特性选定适用的结构方案,并对受力做出初步的估量。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96学时)

1.主要内容:

理论力学部分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约束反力的画法和受力分析,为以后的内力分析和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静力学基本概念2,静力学公理

.

学习建筑力学心得word精品

学习建筑力学心得 《建筑力学》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组成,它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 要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课程中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是人们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实践 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次科学实验,经过分析,综合和归纳所总结出来的。从很久以前到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力学总是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制作各种和力学相关的物品,例如弓箭、房屋、船以及乐器等等,这些都是简单的结果。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结构设计的规律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积累了经验,这表现在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中,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的故宫等等。虽然在这些结构中隐含力学的知识,但其归根并没有形成一门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从这些结构和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形成了现代的力学一建筑力学。 现代社会所有的有关建筑的和力学室密不可分的,没有可靠的力学与结构分析 就没有安全而又实用的建筑物。特别是建筑力学对现代建筑的意义更为重要,每一 座好的建筑在开始建造前都要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安全评估,否则将产生 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损失难以估计。首先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如何在实际 情况下选取合适节省材料的结构方式完成工程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安全因 素,从整体的静力分析到有线单元的衍架与混凝土结构再到外部环境因素,例如风 载荷、地震、建筑物的本身质量等等以及有特殊设计要求的特殊场地,这 些都是和建筑力学密不可分的。 建筑力学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他几乎应用到所有角落。建筑是随着人类文 明进一步发展的,再好的。理论都需要可靠的实践来证明,同理好的理论和方法也 尤为重要,例如现代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来模拟模块的受 力及有线单元的使用等,很方便的促进了力学的分析和复杂问题的计算,所以他们 是相符发展和影响的。总之,力学和建筑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建筑力学的学习 者,特别是对我这样对建筑工程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培养 良好的科学习惯尤为重要,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一个工程在 我们手中像长城一样伫立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逐渐 从建筑建构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成现代的力学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几 乎被应用到了所用领域。建筑的发展和力学是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可靠的力学与 结构分析就没有安全而又实用的优秀建筑。尤其是对于现代建筑的意义更为重要, 每一座好的建筑建造前都要通过很多次的实验验证。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建 造最安全适用的房屋是有一套过程的,通过对建筑模型的力学分析,如它的抗弯能 力,弹性性能等。尤其在一些大型桥梁建筑中使用的钢筋结构和拉杆等,在长期的负荷作用下如何保持结构的受力均衡和稳定,在做工程建造前必须有着严密的计算分析及准备方案。例如,在建设青藏铁路时,为了保证铁路地基的长年冷冻状态,在铁路两旁的地基中插入了数千根散热棒,否则地基会由于长期的工作解冻,坍塌裂缝,造成铁轨受力不均,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这些都是要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地利用力学才能把一座座优美坚固的建筑呈现在地上。 总结,建筑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为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及施工现场受 力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我会努力学好建筑力学这门课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建筑学概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主要 任务是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本课程从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沿革诸方面,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的基本内涵,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交融、渗透着自然科学、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建筑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了解中国建筑的沿革和外国建筑的沿革。结合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 三、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 四、先修课程: 无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对建筑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与其它课程平行方向,起辅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建筑的意义( 2 学时)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A);空间(A),建筑及其范围(B)。 第二节人与建筑 建筑与人的空间活动的需求(B);建筑的“人为”和“为人” (A);建筑与社会(A)。 第三节建筑的基本性质 时空性(A);功能性(A);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A);艺术性(A);社会文化属性(A)。 思考题: 1、什么是建筑? 2、老子的建筑空间观? 3、如何理解建筑的空间观? 4、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 5、建筑的基本属性? 6、举例说明建筑的艺术性? 第二章建筑的物质性( 6 学时) 第一节概说( 2 学时)建筑的物质性涵义(A)建筑的存在形式(B)建筑的构成手段(B)。 第二节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建筑的物质技术的历史演变(A)建筑构成的基本要求:力、屋盖、材料和施工(A),“土堆亭”(B);坚固性:力、地基状况、 地震(B);建筑的设施 (B)。 第三节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 2 学时) 人的尺度、模数(A)建筑的空间组群关系(A)视觉:光度、眩光性、几何视线、色刺激(A);听觉(B);温度和湿度要求(B);日照间距(A) 第四节建筑与人的精神活动需求( 2 学时)基础性心理需求(A),安全感与私密性(A),交往需求(A) ;招徕和展示(A) ; 纪念性(A);陶冶心灵(A))

科创学院建筑力学课程总结

《建筑力学》课程总结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基础课时64学时,这门课程选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教材以外,还参考了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力学》。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建筑力学基本力学原理,掌握支座反力的计算方法,能理解轴向拉压、扭转、剪切挤压、弯曲的受力性能并能绘制其内力图。从本次课程的考试情况看,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在教学课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有以下: 一、课程理论性强建筑力学主要是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在学习中会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点,但学生数学方面恰恰是一个弱项。在力学中很多公式都是通过数学推到的,学生很难听懂。大多数学生都只有死记硬背力学公式。 二、学生基础差在上课中能够反映出学生基础差,一些初等数学公式都不能记住,一些常用几何关系也不清楚,比如圆面积公式、勾股定理、三个函数等一些很常用的都不会,真让老师头疼。 三、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高职的建筑力学包含的内容有本科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将本科课程压缩为高职课程,这样面广量多,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真正的高职教育理念。 针对上面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一、少用高等数学区推导或诱导公式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力学

理论分析简单化,比如说画弯矩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用高等数学知识对剪力积分,但是学生积分不能积,那么就采用算面积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疲倦程度,分析问题是坚决问题的前提,但在分析过程中若果不能分析透彻最好不能分析,将问题从另外个角度去思考解决。如化扭矩图和轴力图时,要采用截面法求杆件各个截面的内力,这种方法简单但步骤繁琐,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坐标结合方向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建筑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结合现状和校情很难实现项目教学,目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多练题。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课程内容的修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学生活动和互动不足、老师为主体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带着这些问题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决这些问题,促进建筑力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建筑力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开课部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时:64 编写: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还应考虑到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力争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及时引入课程教学。因此《建筑力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的培养,注重本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和衔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建筑力学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建筑力学》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确立课程目标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2.本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诸多学科密切相关,是结构设计、结构工程施工等的理论基础,因此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本课程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后开设的,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3.本课程还强调学生对本学科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分析结果、规范标准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的探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提供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学好美术,有助于学习数学,反之,学好数学,对美术也有促进的作用。本文试结合美术中的《对称》这一知识与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一课谈谈“图形的运动”领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与数学的对接,经验学科更容易掌握 美术与数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建筑学”这一学科了,在建筑学中,美术的透视几何与建筑力学设计相互协调,才是一副完整的设计。美术的几何和数学的几何有着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说其共同点——“图形的运动”概念的建立必须先积累大量的感官体验、操作经验,再经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活动才能完成。因此,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建立起新知识的表象,积累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体验性经验,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图形的运动特点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如图的一组剪纸作品,以“这些剪纸作品美吗?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剪纸经验,通过观察,发现并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这些图像两边都一样的,纹样也一样,学生分别观察老师出示的一些剪纸的对称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检验对折后的图案是否一模一样。学生探究对折后图案的特征——“重合”,探究图像的对称性,进一步建立起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部分重合的表象特征。 对剪纸图案的共同特征“轴对称”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这些图案的左右两边是相同的;这些图案左右对折后会重合。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奠定了体验性的基础。 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对接”中,教师首先要准确选择运动现象模型,选择学生最熟悉且最有利于体验、思考与探索的生活原型,并依据概念的内涵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运动特性相对稳定和凸显的学习素材,避免让学生学习走弯路。必要时,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图形的运动”真正“动起来、看得见”,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动态表象。其次,要准确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图形运动”本质特征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活动经验。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对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经验做好充分的分析,并弹性预设应对策略。 二、感知与实践,美术的具象帮助数学知识的掌握 美术,有着具象的特征,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因此,通过具象的感知,包括绘画、折纸、剪贴等等形式,都有助于孩子学习数学。“图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英文名称:Building construction 课程编码: JZZB0050,JZZB007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54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 开课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突出新材料、新结构、新科技的应用,并从理论和原则上加以阐述,力求为建筑学以外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提供较全面的知识。着重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吸取国内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经验,体现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为选讲、讲座、选读等,通过较多的国内外工程实例的介绍,求精、求新、突出重点,讲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也使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建筑的构成要素;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使用房间设计中的朝向;采光。

重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难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的内容;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房间的面积、房间的形状、房间的尺寸、房间的门窗设置;厕所设计;浴室和盥洗室、厨房、走道、楼梯、电梯、扶梯及坡道门厅;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平面组合形式;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知识点:平面设计的内容;交通联系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等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 重点: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及民用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难点: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及材料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房间的净高和层高、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度;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和材料及施工的影响;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防火要求、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知识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确定层高、净高应考虑的因素;建筑空间组合的处理方式。 重点:剖面设计的内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建筑物的剖面空间组合。 难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教学内容: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体型的组合;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立面设计。 知识点: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建筑立面设计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重点: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形式和特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体量的组合设计;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10级《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计划

海南大学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 教学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属性:技术基础课 学时:64学分:4 适用专业:建筑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教务处督导科电话:66279099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电话:66279232 一、授课对象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2010级 二、授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 三、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系统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对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它系统地解决了工程结构中构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的平衡关系,构件的承载能力,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64,共4学分,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 1.李前程、安学敏编著,《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2.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建筑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吕令毅、吕子华编著,《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投影和板书相结合,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课后布置作业,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八、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应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因事或因病请假须有书面假条,并经学工办主任签字方有效,否则以缺课论。 2. 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或思考题)等。教师在

每章节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次课结束后根据讲课内容布置作业、思考题及设计作业。 3. 教师非常鼓励以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希望交上来的作业都是同学们独立完成的。如果发现作业有抄袭的迹象,将以不合格论。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70%)和平时抽查、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闭卷方式。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大专建筑类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直接应用于设计、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第一部分建筑力学(上) 课题一绪论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建筑力学的内容简介、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课题二静力平衡 力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力系的分类及特征。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投影与分力的区别,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力偶矩、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课题三支座反力 支座的类型,各种支反力的求解方法。 课题四材料力学概论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性质和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课题五轴向拉伸和压缩 课题九梁的弯曲 弯曲变形的分类;梁的计算简图的典型形式. 直梁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一弯矩和剪力,内力正负号规定;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作简单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区段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抗弯刚度;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矩形截面与工字形截面梁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介绍,常用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公式;梁的剪切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课题十应力状态 梁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简介。 梁变形的概念;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1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

《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建筑力学》课程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组成。它是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再加上其连贯性强,计算内容较多,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筑类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难学、难懂。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建筑力学》这门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选用图形表格归纳总结 《建筑力学》课程涉及的名词、术语较多,概念抽象,为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图形表格表达出来,通过图形表格的区分和对比,找出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介绍平面力偶时,我把其与熟悉的力加以比较而列成下表: 通过比较,便可清楚地把理论力学中的两个基本要素的异同点区别开来,便于学生掌握。 又如,在介绍四种基本变形内容时,我在新授某种基本变形知识时,都及时通过以下几

EI 系数 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将四种基本变形的有关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对已授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和巩固。 建筑力学教学中,类似的比较还有很多,如力与力矩、内力与应力、强度与刚度、刚架与桁架、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力法和位移法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注意讲练结合 众所周知,建筑力学中计算内容较多,为了使学生迅速掌握有关计算要领,在教学中应注意讲练结合。所谓讲练结合,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我在介绍力矩的计算,即力F 使物体绕O 点的转动效应()0M F Fd =±这部分内容时,常常发现学生有两个问题容易疏忽,从而导致力矩计算结果错误,一是不注意公式中的d 是指矩心O 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二是不注意力矩的正负规定。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在介绍完力矩的计算公式后,接着出了四道求力矩的小题目,让学生练习。 题目1:直接标明矩心O 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说课稿

《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演讲稿(15分钟内完成) 幻灯片一:开场白(本页2分钟完成) (1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物理课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天,我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下面的说课向各位专家做一个简要汇报! 幻灯片二:知识准备 (80’)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当我们把兵乓球靠近音叉时,可以看到兵乓球会发生振动。 实验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①音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②兵乓球为什么会振动?③兵乓球的振动说明了什么?接着要求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课外活动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和查找、了解有关声波和机械波知识。(向评委展示网络教学资源和部分学习网址)刚才进行的实验和教学安排是在新课前的一次课上进行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学习《机械波及应用》做好知识准备。 幻灯片三:说课文稿 (25’)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振华、李燕主编的《物理》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三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幻灯片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整合 一、教材分析(本页2分钟内完成) (65’)首先关于教材的整合《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机械波、声波和机械波的应用。教学中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做了必要的删减。如:对教材中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声波”内容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把教材前面的问题讨论“闹钟实验”放到后面,作为教学检测的学生思考题。这样做突出了知识的运用,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又如新课导入时,从水波、声波等日常生活案例入手,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0’)幻灯片五:第二教材的地位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和机械制造与加工、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等专业课增加了知识储备。 (25’)幻灯片六:第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职一年级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欠佳。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声学知识,对声波知识有一些了解。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学专业教研室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4047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1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_0_)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限选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基本方法的专业课。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态度去继续专业知识的探寻;帮助学生系统的领悟关于建筑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其中的关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非常重要,它的关健在于使学生建立一种将来从事这一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十分周密的又十分严谨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及状态,并且将所有的专业知识附载在这个系统之上。引导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对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广大领域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去探寻和钻研。 住宅设计原理课程的授课方式是借助多媒体的一对多的讲解方式,学生容易被动学习。学生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中快速有效地掌握住宅设计的一般规律是主要目的,建立纯粹专业理论课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为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要求在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等基本知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作为最大量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 2?推出理论层次的系统化的专业思维方式 3 ?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指导具体的专业设计实践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套型设计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4学 时) (4学 时)

第四章多层住宅造型设计 第五章住宅标准及经济标准 第六章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2. 实践教学内容: 无 六、 教材与参考书 1?教 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编教材 2?参考书: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七、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1 ?理论陈述 其目的是通过组织良好的语言, 以理论化的述、论、证给学生和到最大量的 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应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受到启发而跃跃欲试。 2 ?图像的展示 其目的是使学生直观的接受专业知识, 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当使学生把直观的 形象和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体系相联系起来。以与之相反的过程启迪他们的设计思 维。为此,这一过程是相对缓慢的进行的。 3 ?调研和讨论 其目的是更大量的使学生自主涉及专业知识的各个层面, 并且主动的参与意 见,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肃负责的专业态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 出学生主动研究式的学习及工作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八、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4学 时) (4学时)

有关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13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8期 Jan2013 [摘要]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点,尤其是针对课程相对比较枯燥、内容比较艰涩的建筑 力学的教学改革。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成为了建筑力学改革的精髓。论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三种思路剖析了如何对建筑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及学术界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3)1-0146-02 有关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陈双 (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建筑力学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能 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 尤其是建筑力学课程比较难教,许多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提高该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建筑力学课程需要针对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建筑力学》是一门用于工程结构计算的专业基础 课,主要由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以及理论力学三个部分构成,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两大特点。然而,一直以来建筑力学在教学过程中都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以及计算机能力,反而忽视了建筑力学基本理论在实践 中的具体应用。 而且,力学中的三大部分是自成体系的,彼此之间并没有贯通渗透的地方,从而使得建筑力学在课程教学的时候,一些内容需要重复讲解,一些内容跟接不上,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具体根据建筑力学专业教学现状来看,笔者认为该课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一,课 程安排学习时间不够。就其本身的内容来看, 建筑力学是由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三部分组成的,而且整个建筑力学的学习都是基本理论知识,是后续学习 相关课程的基础。例如,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开设的建筑力学课程就只安排了72学时,然而,这个课程最起码需要100个课时左右才够,因此课时数太少了。第二,课程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性。建筑力学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在学生不做实验的情况下就苍白地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对学生学习产生不了任何的积极作用,也很难让这个课程定性在教学方面有 所突破。与此同时, 很多大学的任职老师在考前都会有所谓的“串讲”课,实际上就是在划考试重点,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了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第三,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传统建筑力学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黑板、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建筑力学课堂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足,传统的以手算为工具的经典力学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需要围绕结构电算教育展开。第四,学生基础比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土建类学生 认为建筑力学十分难学。工程数学和高等数学是该学科 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更是建筑 力学课程的主要选修课。 因此,如果数学底子没有打好,对后续课程来讲影响是十分大的。第五,没有实现教考分离。一般来讲,大学考试试卷从出题到改试卷都是由主讲老师一人完成的,很多时候老师的主观因素对考试 也很“重要”,这就使得考试缺乏公平性和竞争性。考前漏题,考后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来评定考生的分数等现 象层出不穷,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公平竞争。 第六,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建筑力学教师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学习功底。然而,目前仍然在院校中存在有许多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播的说教者,这也是课程无法获得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建筑力学是土建类学生最早接收到的工程课程,一般学生只有先学习建筑方面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走向设 计和工程实践。因此, 建筑力学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行业的启蒙。因此,只有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够理清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思路,并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事实上,需要认清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只是为了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并不会削弱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知识的深浅度,反而通过改革可以加强学生对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待学生学成毕业以后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很快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并通过继续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在培养建筑学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之时,要注意“人才”的具体定义是什么,笔者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要首先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及特点,使其对自身专业有一定的向往,并产生浓厚的 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逐步脱离高中时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解和督促的学习方式,建立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分析问题以及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的 146 ··

工程力学48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和变形,强度和刚度以及简单压杆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目标 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练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特点和绘制。 2.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的分类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3.教学重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的计算简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4.教学难点 变形固体基本假设。活载和动载。 5.教学要求 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练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特点和绘制。理解荷载分类和杆件变形形式。 6.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演示 7.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二章建筑力学基础 1.教学目标 理解力矩概念及静力学基本公理。熟练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特点、会画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2.教学内容 力系、力对点之矩。静力学公理。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3.教学重点 静力学公理。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4.教学难点 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5.教学要求 理解力对点之矩,熟练记忆静力学公理。熟练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特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6.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讨论 7.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教学目标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条件,熟练掌握平衡条件下问题的求解。 2.教学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3.教学重点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4.教学难点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过程。 5.教学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条件,熟练掌握三种力系平衡方程特点。掌握平衡条件下问题的求解。 6.教学方法 讲授式+演示+习题讨论 7.教学时数 8课时 第四章截面的几何参数 1.教学目标 掌握常见截面图形的面积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 2.教学内容

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15.06

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则 当前,建筑数字技术发展很快,随着建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业乃至整个建筑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数字技术为建筑设计提供的并不只是一种新的绘图工具和表现手段,而且是一项能全面提高设计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 随着建筑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建筑数字技术的概貌及其最新发展,初步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构思和分析的能力。近年来,BIM技术的强劲崛起将对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BIM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软件采用的主流技术,在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中应当高度重视BIM的教学。逐步促进将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与建筑设计教学结合起来。 二、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按照本科建筑学教学的最低门槛来设置的,以保证全国不同层次的建筑学本科专业都能够实施。而每门课都安排了必修内容和扩展内容。必修内容是课程的最低要求,扩展内容可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一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师资或技术条件尚未成熟可以暂不安排扩展内容和选修课的教学。 1.具体课程安排: 2.《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知识单元及知识点

注:BIM设计软件不限于Revit,也可以选用MicroStation、ArchiCAD或Digital Project。 以上《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学时数中,未包含上机学时数,建议每门课安排16学时上机。 3.关于扩展内容和选修课的说明 对于师资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只要学生确实已经掌握了《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必修内容,就可以加强扩展内容的教学安排,特别建议安排诸如Ecotect 等环境分析软件的教学。 如果开设《建筑数字技术Ⅲ》选修课,可以选修生成设计、参数化设计、互动建筑等的内容,以及Illustrator、InDesign、Maya、Rhino、Grasshopper、GenerativeComponents等软件,也可以不限于以上内容,其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自定。 4.关于毕业设计应用BIM的说明 如何界定应用了BIM?首先必须是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建模,二是应用分析软件对建立起来的BIM模型进行设计分析(可视化分析、遮阳分析、采光分析、能耗分析或声学分析等,只要进行其中一、两项分析即可),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协同设计和碰撞检测。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02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 开课部门:防灾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总的要求是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后续课:建筑结构,土力学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需要的前续知识并不多,只需要掌握常见的数学积分方法和大学物理经典力学知识;学习工程力学可以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汇成一体,形成工程力学的新体系,是学生今后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内容 (1)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2)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3)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难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结构荷载分类,约束形式及简化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工程常见约束类型、约束及其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物体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画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计算力的投影,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第2章平面基本力系 1、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平面力对点的矩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体系合成与投影定理 难点:力矩合成与平衡定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主矢和主矩,用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 (1)力向一点平移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力学教学反思_共4页

《力学部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力学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现就力学部分的教学法谈点自己的看法.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 1.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2.物理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体现的具体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维结构,就是要掌握怎样运用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鉴别、分析、综合、归纳、证明、反驳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章“力”要重点讲清三种力产生的条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物体受力 分析做好准备.力的三要素,在初中已经讲过,对质点来说不会发生关于力的作用点的问题,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外,还跟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刚体概念,但所说的物体都是指刚体.力的作用点可以沿力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因此,与其说力的作用点是一个要素,还不如说力的作用线是一个要素.物体的平衡,用了“平衡”和“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等理 想模型方法;“力的分解和合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用了理想模型(过程模型)的方法.高中教材以初中 教材为基础,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体在一直线上的运动以后,立即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和描述方法.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必备知识.对平面运动的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用了经验归纳方法论.虽然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 接证明,但由第一定律推导出的一切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这就间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