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

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需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师:为什么六年级有那么多班,独独选择你们班,我憋了很久。 学生:这不简单吗,因为我们班是最优秀的。 教师:这么自信的话,为什么不自信的说。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吗?戴眼镜的喜欢周杰伦的,你们呢? 学生:不喜欢,因为听不清楚。 教师:我特别喜欢,这里有首曲子,听一听,闭上眼睛,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教师放音乐。) 学生:流水潺潺。 学生:听见了树林里鸟叫。 学生:青蛙叫。 生:欢乐的心情。 生:蝴蝶翩翩起舞。 生:所有动物在起舞,天籁之音。 教师:真是一群会听的孩子。只要用心听,就会与它心心相印,今天我们就学一首与音乐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这是发生在2019多年前,初秋时候的一个故事,谁来读题。 生读生评:不够自信。 教师: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另一生读,师评:头一次学就把最难度的字音读这么正确。

(点评:当听钱峰老师说要上古文,觉得吃惊:小学生能理解古文吗?古文如此难懂,该怎么上?一上课,钱峰老师幽默的言语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而且钱老师叫学生读课题时,能及时灌输进古文的朗读方法:字正腔圆,为学生下面整读全首古文的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我个人认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古文的学习方法,钱老师在点评完后,我认为可以再次点拨:我们学古文还要注意什么?一个帮助学生收集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为下文学习古文提供有效的方法。) 生朗读整首古文。 第一次读感觉如何? 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 生:难读。 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不好懂,跟老师一句一句读。(师读生跟读,自由读,指生读)怎么没有掌声呢?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节奏来。(点评:如果说钱老师上课的幽默与大气吸引了学生和在座的老师,我觉得此时钱老师能采用这么简单的教学方法更让我感动。如果是家常课,我一定也会让学生跟我读几个来回,但要在这么一种赛课中,让学生连续跟自己朗读两遍,需要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篇一:《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篇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短短5句话,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妥倮小学崔尧金 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际课堂教学,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本来设计了针对教学目标的预习题,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前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课前预习其实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目,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有效的预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大有益处。平时我们也都曾布置过预习作业,只是那种预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确实也无多大的帮助,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词。我想在这里提出对预习的重视,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理想的课程是美好的,但是我们总能去一步步尝试。这节课我设置的预习作业如下: 1、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认读并书写;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3、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尝试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 (1)“高山流水”的意思是什么?“知音”又是什么意思? (2)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3)俞伯牙为什么要碎琴? 5、根据注释,尝试读懂下面古文,并写一写 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④,峨峨兮⑤若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⑧,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⑨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⑩鼓。 善:擅长。?鼓琴:弹琴。?善:妙,好。④哉:语气助词,啊。⑤兮:语气助词,啊。 ⑥若:像。⑦曰:说。⑧所念:内心所想。⑨谓:说。⑩不复:不再。 如果学生真能学会自学,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二、识字教学反思。 我将识字及朗读定为A类目标,因为正确认读并会写生字词,进而能够通顺流利地进行朗读,这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才成为可能。 本节课我也有意将生字词的教学聚焦在音、形、意上。认读上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带拼音领读,在字形上,我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在字义上,我主要也是从字形、偏旁入手,让学生去联想词义,比如“焚”字,“两根木头下点上一把火,就要?”学生自然联想到“烧”,我想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吧。中国的汉字确实是博大精深,每个字后面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或许我的解释还是有点个人的主观化,但这种尝试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_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敢... 师;谁来说说“知音”是什么意思? 生;了解自己内心的人,懂自己的人。 师;想不到同学们这么聪明。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课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他们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理解课文,感知整体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3遍。 2.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强调读出节奏。借助注释理解文意,部分词语重点指导。 3.师范读,生注意停顿、重音及语调变化,并做好标记。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理解课题 2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一技之长?(找生回答) 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让学生理解“善”字的意思,并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最后,学生朗读这句 话谈体会。 3.中那些句子能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让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答案。

(找生回答)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让学生理解“志,善,哉,兮,峨峨,洋洋”等词的意思,并让学生说说对这句 话的理解,最后,学生朗读谈体会。 3.难道伯牙心里只想到高山和流水吗?他还会想写什么? (找生回答引出;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让学生试着赞美伯牙) 4.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听出其中的含义,用文中的话应该怎么回答?(找生回答) 引出课件;“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让学生理解“念”的意思,并引出“念,志,想”异字相同) 学生朗读这句,体会知音的意思 5.子期死后,伯牙有什么举动?(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引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引导学生体会:“谓,乃”的意思,并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6.伯牙这样一位琴技高超的人,生活中应该缺少不了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 的死却摔破琴弦,终身不弹,你有什么看法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7.体会情感,再次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知音的重要性,那么假如你们是伯牙,现在想对子期说些什么呢?或者,现在你们是子期,想对伯牙说些什么?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进行汇报交流) 五、作业布置 搜集《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文章,进行朗读感受。 板书设计 5、伯牙绝弦 伯牙琴 善知音

《伯牙绝弦》的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的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的教学反思范文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较少学习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

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而且都是描写什么的?齐读这些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说一个“江水滔滔”,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实录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揭题导入(出示:伯牙绝弦)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 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 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 示人用刀断丝。 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 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 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 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一一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对,是说伯牙把琴摔碎,不再弹琴。 那么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第137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 (出示:原文与导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好,注释和拼音这两个小老师同学们都用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 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 (出示“善哉” “峨峨兮”) (生齐读) 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是语气词。 其实注释里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了。 (出示:“哉”“兮”的注释) 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 (出示原文,二、三句字 体变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看,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 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指名读) 组词语与导学提示) 这三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也弄懂了,就能把 课文读得更 好。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 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压力比较大。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 字呢。(出 示:四个“善”字) 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 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谁能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 像江河一样!” 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出示:念、必得之)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 “好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范秀兰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反思汇总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反思汇总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刚开始选择这篇文章是源于我想挑战文言文类文体教学,以此证实和突破自己的教学范围。回顾两年半的公开课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梅花魂》《刷子李》《七律长征》,你会发现我一直在不同文体中去尝试、在改变,追求新的自我。但是我的这种自我,目前还是低层次的,要不断学习,更要不断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有意识的反思。 那么,把话题留给《伯牙鼓琴》这节公开课。《伯牙鼓琴》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借鉴部编版教材解析,我觉得这个重点的设置是非常巧妙的,因为它结合了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学生如果再上完课后,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这种培养的巧妙之处在于源于兴趣和润物无声。教学难点是展开想象,感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从单元主题“一首歌,一幅画……开启艺术之旅”出发,紧扣住语文训练的要素,培养想象思维,领悟知音情感,并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其中,想象的目标能借助创设情境比较容易达到,但是如何让学生对知音的感受更具体、更形象、更立体,而不是概念化的解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最终能让学生顿悟音乐艺术之美,又要有巧夺天工之力,因为你要从字里行间不断渗透美,还要在教学准备的音频环节去搜集、筛选和加工,精益求精。每一场合格的公开课,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而每一场精彩的公开课,一定是对重难点的深刻突破。所以,我每次在教学设计的环节都会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新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当然,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是不去借鉴,闭门造车。司马迁能写出《史记》,离不开史学家的史册;李时珍能写出《本草纲目》,也离不开医学家的医学典籍……而教师要上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更要学会在教育武林中寻得一本适合自己的武功秘籍——教学设计。执教《伯牙鼓琴》,我进行了参考。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过滤和筛选,而是拿来就用,幸而无伤大雅,因为当我第一眼见到前人的教学

2020年《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反思

2020年《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刚开始选择这篇文章是源于我想挑战文言文类文体教学,以此证实和突破自己的教学范围。回顾两年半的公开课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梅花魂》《刷子李》《七律长征》,你会发现我一直在不同文体中去尝试、在改变,追求新的自我。但是我的这种自我,目前还是低层次的,要不断学习,更要不断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有意识的反思。 那么,把话题留给《伯牙鼓琴》这节公开课。《伯牙鼓琴》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借鉴部编版教材解析,我觉得这个重点的设置是非常巧妙的,因为它结合了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学生如果再上完课后,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这种培养的巧妙之处在于源于兴趣和润物无声。教学难点是展开想象,感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从单元主题“一首歌,一幅画……开启艺术之旅”出发,紧扣住语文训练的要素,培养想象思维,领悟知音情感,并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其中,想象的目标能借助创设情境比较容易达到,但是如何让学生对知音的感受更具体、更形象、更立体,而不是概念化的解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最终能让学生顿悟音乐艺术之美,又要有巧夺天工之力,因为你要从字里行间不断渗透美,还要在教学准备的音频环节去搜集、筛选和加工,精益求精。每一场合格的公开课,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而每一场精彩的公开课,一定是对重难点的深刻突破。所以,我每次在教学设计的环节都会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新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当然,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是不去借鉴,闭门造车。司马迁能写出《史记》,离不开史学家的史册;李时珍能写出《本草纲目》,也离不开医学家的医学典籍……而教师要上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更要学会在教育武林中寻得一本适合自己的武功秘籍——教学设计。执教《伯牙鼓琴》,我进行了参考。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过滤和筛选,而是拿来就用,幸而无伤大雅,因为当我第一眼见到前人的教学设计时,我就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捡到了武林绝学中的《九阳真经》这一篇:导入已经为后文的语言实践进行了充

小学语文_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前放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 一、音乐导入 同学们,艺术的魅力无处不在。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上课之前呢,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放音乐) 师:有什么感受?生说说感受。看来你非常有音乐细胞。 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 生:我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创作了这首《高山流水》。 那么在这首曲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一则文言文。(ppt) 师板书:伯牙绝弦。 生齐读:伯牙绝弦。 师:右边一个玄,左边加个弓,读xian(边说边注音) 齐再读课题:伯牙绝弦 师:“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绝) 那么“绝弦”呢?(生: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 生:用“绝”字,更表明割得坚决。 此时,你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有待于解决。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那我先来检查一下读的情况。请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哪个小组来展示?(我们小组齐读、我们小组接读) 刚才听了两个小组不同形式的朗读,感觉大家都能读正确、顺畅。但是个别地方还需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出韵味。 (ppt)出示根据老师的标注,再来试一试。 生自由练习 生齐读 三、出示要求,初步了解大意 师:课文讲述的是谁? 生:伯牙和钟子期。(板书)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要想读好,还需先读懂。 接下来呢各小组就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去简单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ppt)出示要求:借助注释,根据课本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在小组内翻译全文。(时间稍微长点)好,开始! 小组展示:我们小组借助下面的注释,理解了这则文言文的意思…… 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见解,想来补充一下? 四、抓关键句品味真情

小学语文_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给。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师:谁来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最容易读错的“弦”字,也读准确了。 一起读课题。 师:“绝”字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被称为“琴仙”的伯牙会把自己的琴仙弄断了呢?走进课文,去问中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13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读两遍。 (生自己读课文) 师:谁来为我们第一遍读课文? (评价朗读)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句子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 生: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其实也就是钟子期的两句话。我们一起来看,其实想要读好这句话,关键是要读好这里面的两个语气词。它们分别是—— 生:哉,兮 老师范读,找学生读,学生互相评价,齐读。

师:这句话读好了,老师相信下一句话你也能读好,因为它们在句势上极其的相似。 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找学生读,齐读。 师: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师:其实有时候我们觉得文言文难读,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的意思。谁能试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那谁能对照着意思说一说“谓”、“世”、“乃”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说意思) 师:像这样一个字就代表一个词的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做到一字一停顿。 找生读,齐读。 师:难度的句子都读好了,老师相信如果你再回去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比刚才要好。 找学生读。齐读。 三、体会朗读,理解意思。 师: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相信课文的意思,你已经理解的差不多了。现在六个人为一小组讨论,试着说一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找生说。 四、品词惜句,感悟知音 1.师:仅仅知道古文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去钻研每一句话。课文中哪里具体写 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生答 师:这里面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善”字是擅长的意思,第二个“善”字是好啊,妙啊的意思 师:总结,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中是很常见的。 第二个“善”字是好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谁能读好这种赞叹? 学生读,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师: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泰山?你能读出泰山的巍峨吗? 找学生读“江河”的部分,引导

【教学设计】《伯牙绝弦》(人教)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一个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节奏。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理解本课内容。 3.通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 ◆ 1.《高山流水》歌曲。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请欣赏《高山流水》。 2.说说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传说是伯牙的作品。 出示:“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3.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三遍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 2.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什么?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3.在课文里画出停顿,跟读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翻译课文 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能理解的词语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7篇)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7篇) 【第1篇】《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绝弦》讲述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感天动地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二次学习文言文。据此,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领悟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课文意思;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朗读、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的教学思路是:在进入新课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知音”,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读通读顺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等理解文言文意思,教师稍微作点拨;在问题“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两人是知音”的牵引下,学生找到关键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感受音乐意境之美妙,俞伯牙演奏技术之高超,钟子期欣赏水平之高雅,从而印证,这就是知音,真正的知音;最后,话锋一转,在伤感音乐的衬托下,领略钟子期逝去后伯牙的悲痛欲绝,感受真正的知音,真正的感情,在反复的吟哦、品读中,学生被深深震撼了。 课结束了,我的情绪还在课文中,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可是,

自我反思让我理性起来,同事的赞扬、建议让我冷静了下来。大家认为,同时我自己也觉得,这是拨动学生心弦的一课,主要有如下精彩点: 一、把“知音”的主旋律唱响整个课堂 课堂开始,伴随着《高山流水》的旋律,让学生交流什么是“知音”,对知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为全文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定下了情感的基调。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后,我又提“知音”话题,问学生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两人是知音,通过深入品读重点句子,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热爱音乐、志同道合、情操高尚的真挚情感。最后,感受伯牙闻噩耗、绝琴弦的特殊情怀,从知音的高度理解伯牙的特殊作法,就是对知音、对朋友的最高境界。从头到尾,“知音”的主题贯穿其间,它成为理解全文的情感线,甚至是主旋律。 二、把“语言”的大调子贯穿整个课堂 学习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积累语言,这是本节课的“大调子”,因为这是语文课。为了达成整个目标,开始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节奏;然后是理解文言文,特别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看清楚注释,连贯地说一说大意;在进一步感受“知音”时,我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拓展训练,如根据“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看到了怎样的江河?又如引导学生想象,俞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动人的的场景呢?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有什么呢?学生说出了一些场景后,我又引导学生模仿钟子期赞叹的语言形式说话,如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文本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注重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

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

部编版语文六上《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

小学语文_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伯牙绝弦》备课设计 【课题】“凭君曲中觅知音”文学音乐会 【教学内容】25.伯牙绝弦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遍,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小组合作探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并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欣赏音乐,交流分享你的感受。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理解知音的内涵。 【教学过程】 1、课前演讲 学生根据单元及课文主题,自拟演讲稿,并进行课前演讲。 2.情境解读 【师】就如演讲同学所说的,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又何尝不是艺术

呢?为了让我们身边的艺术氛围更浓厚,那么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凭君曲中觅知音”的文学音乐会。相信大家手中已经拿到邀请函了,我们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邀请函的第一页。读完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的三位小音乐家想从咱们班里找到自己的知音,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音乐家是谁呢?老师先卖个关子,暂时保密,等我们把这张邀请函里的内容完善好了,这三位小音乐家自然就登场了。 2、解读学习目标 【师】如何才能完善好这份邀请函呢,我们一起来看“邀请函完善须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遍,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小组合作探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并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欣赏音乐,交流分享你的感受。 3、合作探究 活动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有章可循,自然事半功倍。接下来,我们先来完善邀请函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小组内齐读一遍课文,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小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出文中的韵味和情感。读完之后,再结合课下注释,一起说一说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故事。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遍,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课文的停顿划分,展示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展示文言文的翻译。 活动二:品读课文,感知音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情感,我们已经能把这篇短小的文言文读的非常有韵味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进一步的探究这篇文章——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处相关语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展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及理由? 【展示交流】学生板书文中体现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语段及自己的理由;学生点评总结板书内容;教师做整体总结。 活动三:畅所欲言,话知音 【师】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知音”的见解,并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