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里黄河风景区线

兰州百里黄河风景区线
兰州百里黄河风景区线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各位,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

行社,对大家参加本次的旅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托大家的宏福,很荣幸能

担任本次旅行的导游员。在这里要跟大家说声:“谢谢!”

先自我介绍吧,我是XX旅行社派来的导游,我叫XX。如果大家有什么问

题和要求的话就尽管提出来不要客气,只要你的要求是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你解决。那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还有司机X师傅,X师傅他有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多年的驾龄,所以说在座的各位将你这次的旅

行交给我们,不仅可以放心,还有舒心。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兰州百里黄河风

情线。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陆域的几何中心,有着“西

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的美誉。兰州市面积1.31万平方公里,2016年

全市常住人口370.55万人。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黄河岸边。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城而过。兰州一直利用这一地理特征规划建设,沿黄河两岸,开通了一条东西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黄河南岸,开辟了滨河公园,花圃绿地,相间成趣,杨柳依依,松柏寂寂,亭阁楼台,鳞次栉比。河面游艇泛波,河岸情人漫步;水色波光,相映成辉;佛塔道馆,隔岸斗法。沿途点缀着“平沙落雁”,“筏客搏浪”,“丝绸

古道”,“西游记”和“黄河母亲”等众多精美的立体雕像(塑);还有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白云道馆等著名景观,在旅游旺季,你还可以看到古老的皮

筏摆渡,若有兴致,你也可以乘坐皮筏子顺水漂流,黄河两岸是没有围墙的开

放性“公园”,素有“绿色旅游长廊”之称。黄河岸边停泊不动的楼舫,可以

让人们在水上乘凉,品茶餐饮;林中长凳,或石或木,供人们歇息聊天,垂柳

荫里,锣鼓铿锵,有秦腔票友的震山高吼,游人丛中,歌声婉转,是退休老者

的花儿怀旧,每到夜晚,两岸灯火成串,流光溢彩,似银河,似火龙,别有一

番迷人的风情。

游客朋友们: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横跨在黄河上,桥长233.33米,宽7.5米,四墩五孔,桥上飞架了五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2010年6月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想知

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吗?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军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阻拦,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建一座跨河铁桥,无奈洋人要价

过高,就没能实现。到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负责施工,德国人罗

德作技术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历时三

年零四个月,也就是1910年6月终于竣工了。大家猜猜花了多少钱?30万

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

国或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后来为纪念孙中山

先生就改叫“中山桥”了。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

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磅礴,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朋友们:站在黄河南岸,举目眺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建筑群,白塔

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位于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因山顶

上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原是为纪念去内蒙古谒(ye)见成吉思汗,而在

兰州病故的一位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镇守甘肃內监刘永成所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chuo)奇在原白塔基础上补旧増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

八面,高十七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

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如白玉砌成,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白塔山山

势巍峨起伏,有“拱抱金城”之势,山上原有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

镇山三宝。

大家请看:眼前的这尊塑像,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雕

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刻家何鄂女士创作,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

雕成,系一长6米,宽2.2米,高2.6米的花岗岩圆雕,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婴儿”组成构图。说到这里请大家猜一下,那个婴儿是男还是女呢!听说当初构思的时候,何鄂女士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灵机一动就塑造了一

个匍匐在母亲胸前的婴儿,让人无法分辨是男是女,一般都认为是男孩。

大家看:母亲面带微笑,神态慈祥,婴儿天真烂漫,顽皮可爱。整个雕塑

和谐流畅,寓意深刻,象征着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

也永远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还刻画着水波纹和鱼纹,来自于甘肃彩

陶的古老图案,反映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拍照的可不要错过哦!

我带大家进入这个不大的公园,是为了让大家目睹一下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这里叫“水车园”,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

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重要的观赏景点。

水车呢,它是一种古老的提灌工具,起源于东汉,最早叫翻车,又叫龙骨车,而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兰州还以拥有252轮水车闻名全国,被誉

为“水车之都”。

朋友们:下面这尊水景雕塑——“生命之源”,它坐落于北滨河路西延段,占地面积3749.44平方米。由水池。金字塔型基座和巨型彩陶组成。彩陶是参

照甘肃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兰州出土的彩陶设计的,深刻

寓意的彩陶,拔地而起的塔身,潺潺作响的流水,加之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及

灯光的映衬。“生命之源”完美的向世人展现了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一个景观是兰州龙源,它是以龙文化为主题而建设的,有十大景观;汉

白玉雕刻的伏羲女娲,龙字立体主题雕塑,龙生九子浮雕石柱,龙图腾长廊,

龙文龙诗,123首楹联,1100多个龙字,60多条有关龙的成语,龙凤呈祥透雕。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观赏,领略各个景观之中给你带来的心旷神怡。

大家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叫我。

兰州黄河风情线导游词3篇

兰州黄河风情线导游词3篇 3月23日,在兰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兰州市政协委员张新耀建议,兰州应当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设成高水平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发建设缓慢,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发导致旅游资源被分割等种种问题。 ,张新耀建议,对黄河风情线进行重新定位,从城市名片、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设目标。 从打造高水平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两岸做出统一规划,对沿岸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做出专项规划,划定红线,制定规则,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落地。 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开发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因地制宜地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 他还建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平台,培育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

时间短、场景不复杂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过夜游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游客愿意留下来。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现实的旅游资源。 所以,充分利用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能提升兰州旅游的品味和档次。 2000年,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黄河风情线,这一设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方向。 2000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的决定》,把风情线的建设提升到了法律高度。 随后来自全国各知名设计部门的几套设计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好评。 最后,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在多家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规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平均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断地完善,绿化亮化工程、近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季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水平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设施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

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

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摘要: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效应。这里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库周和黄河下游的环境效应。关键词:小浪底;水利工程;环境效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御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水蓄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小浪底为例,来探究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应。 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上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大坝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控制流域面积694000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0%,是三门峡大坝以下河段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准备工程施工,9月12日主体工程开工,2001年底基本建成。 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效应。所以探究小浪底运行以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从而趋利避害以促使小浪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小浪底工程建设以来库区及库周的环境效应 库区系指275m水位线以下的约272.3km2的区域;库周系指小浪底坝址与三门峡大坝区间的集流区,总面积约5756km2;库区、库周是移民搬迁、工程施工、水库蓄水最直接的影响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随着工程建设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库区环境。[1] 2.1库区水质水温的变化 2.1.1库区水质的变化 在小浪底工程建设期间,李晨[1]对小浪底库区水质进行预测,他认为小浪底的来水量98%来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库区多年水质监测表明出库水质标准为一级。因此,他预计未来小浪底水库的水质将是良好的,可满足下游工农业及其他用水要求。然而自截流蓄水以来,受上游来水、入库支流以及库区淹没等原因所产生的污染影响,水质不容乐观。[2]2003年,小浪底水库在八里胡同以下曾出现大面积绿藻,水体变为黄褐色,呈现富营养化趋势。2009年 3月至 2010年 5月,苏畅等人依据《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规定,对小浪底库区表层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类别为Ⅱ类的占9%,水质类别为Ⅲ类的占60%,水质类别为Ⅳ类的占19%,水质类别为 V类的占9%,水质类别为劣 V类的占3%。[3]由此表明小浪底水库的

兰州的饮食文化

兰州的饮食文化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在古代黄河穿城而过,是“丝绸之路”重镇!为了让大家更加走进兰州,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兰州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居民的多样性等,共同创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只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品牌,才能促进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取得进步。 兰州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兰州特色饮食文化离不开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兰州市大部分地区位于甘肃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兰州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山泉溪流的地方,就开渠自流灌溉,并设置水磨加工粮食。千百年来,经过兰州人的吃苦耐劳、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将干旱地区的兰州,建成为著名的“瓜果之城”。 说到兰州饮食文化,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兰州牛肉拉面。拉面是兰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兰州牛肉拉面的餐馆。看着一个面团在拉面师傅手中慢

慢变成细长的面条,不由得为之惊叹,其实无论从选材到加配料再到拉面,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技巧。兰州拉面的面条劲道,面汤鲜美,在面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兰州美食中的经典。兰州社会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兰州社会文化的传统技艺和舞蹈影响一代代兰州古人的生活。而饮食文化,兰州的文化名片这些对现代兰州人及中国人生活都有影响深远,是兰州值得骄傲的文化。 兰州的饮食文化知识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兰州与西安的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兰州的羊肉泡馍是将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丝,蒜苗、香菜,浇上羊汤,即可食用,原汁原味。还有馍,西安是死面(没有发酵的面)饼,而兰州的是当地一种发面饼,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时都很可口。做法也不一样,西安泡馍需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而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放好肉,然后给你一个大饼,你就可以自便了。 你可以一股脑将饼揪开丢进汤里,享受羊汤泡馍的滋味。或一口汤一口饼,再夹大块的羊肉慢慢咀嚼,吸溜两口粉丝,大口的馍,大块的肉,那感觉没得说。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

黄河小浪底

教学目标: 1.认识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并了解其作用。 2.了解黄河小浪底的所处位置以及其历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黄河小浪底,是我们济源的一张名片,谁知道这里?说说你的印象 点名交流 二、认识黄河小浪底 1.观看黄河小浪底的相关视频资料 说说自己新的认识 2.出示课件,欣赏黄河小浪底的风景 课件图片展示,欣赏 3.总结:小浪底即黄河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与济源市交界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处,洛阳市以北40公里,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2平方公里)。 小浪底景区分为四大精华景区:西霞湖、大坝湿地公园、张岭半岛度假区、黄河三峡。四大景区特色各异,东西相映,恰如镶嵌在母 亲河上的四颗珍珠,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 景区获得荣誉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环保样板工程”、“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精品”、“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河南省十大最美丽的湖”、

“樱花节”入围“美丽中国品牌节庆榜”、“中国最负国际盛名休闲旅游节庆”品牌等称号,为中原地区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而且还有隋唐古栈道、陈谢大军黄河渡等多处丰富的文化胜迹,自然人文景点多达60 余处,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 4.黄河小浪底的历史由来及作用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小浪底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小浪底大坝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6台30万千瓦混流式发电机)地下发电厂房,高160米,长1667米的粘土斜心墙堆石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活动,气势雄伟,媲美钱塘潮。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黄河小浪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水利工程。1991年9月12

关于家乡环境的句子

关于家乡环境的句子 关于家乡环境的句子 故乡的云软绵绵的,尽管我没有真正的触摸过他,可我的心早已与故乡取得了永远的沟通,我可以感觉到,在我忧伤时,它可以温柔的抚摸我的心,让我把烦恼抛开,在我快乐时,她又悄悄降临到我的心上,与我分享无尽的喜悦。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她,因为是她给予了我无限的关怀,为我带来了新鲜的期待。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以前叫宝庆,是一个破旧的城市。但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城市慢慢地变的美丽了。我们的家乡还有闻名中外的东坡赤壁,有历史悠久的青云塔、有举世瞩目的黄冈中学,家乡的旅游风景区还有很多很多,多的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瞧!西湖旁,似金的落叶铺成的小道上,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倾听着,秋姑娘那优美的歌声;凝视着秋天的图画。迎面扑来的阵阵秋风,不时掺杂着丝丝桂花的清香、**的清香和秋天的清香。这就是我的家乡,它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它就像一幅清秀淡雅,美丽迷人的画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我爱我的家乡。住宅楼、新厂房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有了电冰箱、洗衣机、电话也出现在在寻常百姓家,村民奔上了小康生活,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米粮仓,真是名扬四海威阵九洲。啊!东北我可爱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人们,是他们用勤劳把家乡变的更美丽。秋色渐浓,荷塘早已是一片残败,曾经的骄傲已随着

秋风凋零。而竹子依然挺着它那更加粗壮的身体,在有些寒意的阳光中摇摆。秋天很美,美在于清澈。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溪唱着歌、跳着舞,缓缓流过。秋天很麦,美在于景色。一片片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轻轻地拍打着大地妈妈那细嫩的皮肤。“迷人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便是对故乡晚春最恰当形容。故乡的晚春,最迷人的不再只是花。展望苍穹那无尽的宽广,湛蓝的色泽,白皙的光亮,看那调皮的燕子,轻盈地掠过平静的湖面,引起层层涟漪。树上的嫩叶,宛然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脸。在金色的琴弦下,演奏着她们的生日宴会。一座古韵依旧的老城翼然眼帘,拾级而上,青山绿水,故乡之景,美不胜收。农村的变化也是不可小瞧的。看,以前那些破旧的茅草屋都不见了,变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以前的泥泞小路也不见了,变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以前的人们上学,都要到很远的地方,现在,每个村庄都有幼儿园和学校,解决了孩子的读书问题。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种植农作物都用上了机械化,有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等,人们还学会了绿色温室大棚,节能灌溉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使人们又省时又省力。炎热的夏天,往往使人们变得懒惰,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却一刻也闲不住,与伙伴们一起上山捕蝉捉蝴蝶,累了就到树木里休息,林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那里有好多种小鸟栖息繁衍,还有许多漂亮的野花,蝴蝶和蜜蜂在空中翩翩起舞,到处鸟语花香。夏天来了,池塘里早已是一片绿色,荷花争相开放,洁白的花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而小竹笋已长成高大的竹子,在风中轻摆着身体。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

《走近黄河》教案

《走近黄河》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主题背景: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亲切的把黄河流域称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学生从小生活在兰州,生长在黄河边,目睹着黄河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黄河也有一定的了解。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黄河,增强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我设计了“走近黄河”系列实践活动方案。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以黄河这一主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深入了解: 黄河的历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 黄河的概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及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黄河的文学作品--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的环保--搜集黄河断流和环境污染等内容。 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美景——了解黄河两岸美景。

把课内外和校内外结合在一起,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黄河,树立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保护黄河,树立环保意识。 三、活动计划: 1、调查时间:二周 2、调查内容: 黄河的历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 黄河的概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及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黄河的文学作品--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的环保--搜集黄河断流和环境污染等内容。 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美景——了解黄河两岸美景。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实地查找有关资料,互联网查找,图书馆查找,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第一课时活动流程:

宁夏的黄河文化

宁夏的黄河文化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8届执行理事会上宣布,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九渠渠首“的宁夏青铜峡市,人们聚集于元代由郭守敬最初主持修建的唐正闸,欢庆这一历史时刻。晚上,一场大型公益晚会呈现了一段敬水、驭水的恢宏历史—— 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切开高山,逐步成为与大海贯通的大河。从青藏高原发源后,一路在峡谷内激荡奔流的母亲河,冲出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顿觉风光旖旎、豁然开朗。 宁夏平原南高北低形成节制坡降,利用独到的地理条件,英明的古人“天堑分流引作渠“,自此“一方擅利溉膏腴“,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 两千多年古渠润溉,独到的经济、军事、生态地位,赋予了这一区域在中国北方版图形成、农耕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分外意义。 古渠博物馆与长城博物馆相遇——重合并非偶然 宁夏有活的古渠博物馆之称,历代开凿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14条古渠千秋流淌,惠泽至今。如今,宁夏引黄古灌区范围8600平方公里,引黄干渠25条,总灌溉面积达到828万亩。 宁夏亦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称,自战国起,到秦、汉、隋、金、明等朝代都曾先后在宁夏境内修筑长城,6.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几乎可以找寻到历史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遗迹。 古渠博物馆与长城博物馆,两者在“塞上江南“相遇,足以说明宁夏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的严重战略地位。 “宁夏引黄古灌区对汉代版图乃至汉唐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宁夏出名史地专家、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汪一鸣说,我国汉、唐时代,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形成的大中华帝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宁夏平原灌区和河套灌区一起,挺起了当时北方版图的“脊梁“。

美丽兰州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

美丽兰州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著名景点有黄河风情线、中山桥、五泉山公园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的美丽兰州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美丽兰州导游词1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 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 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 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 化。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动。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 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 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由整理提供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 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 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 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 点旅游。兰州市交通相对便利。中川机场辟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 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旅游 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兰州也 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美丽兰州导游词2 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 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 多处,1000多间,规模宏大。庙宇楼台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长廊阁道上下连通,蜿

河南省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美食城堆,美女成云,帅哥成林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郑州。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现在流行的是“百年修得同车行”我们大家今天能在同一辆车上也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呐,接下来给大家正式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拿起话筒我要献丑了,谁要是不鼓掌谁就是嫌我长得丑,哎呀!谢谢大家的掌声,我呢是中州国际旅行社的一名全职导游员,我的名字叫舒静,大家可以叫我小舒或舒导,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此次旅行将有我们两位为大家服务,大家出来旅游的一定要跟着导游走哦,跟着导游走吃喝全都有,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 首先,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我们的车子正行驶在前往黄河小浪底景区的途中,车程大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景区,中午在景区用中餐,下午四开始返程,大约7点左右可以抵达郑州市! 随着旅游车缓缓前行,我们已经到了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二七纪念塔了,该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二七烈士于解放后建立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二七纪念塔分14层,高63米,塔身平面是双星有五角形双亭;双亭四周装有6个大型报时钟;塔尖挺立着一枚红五星,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二七塔周围,座落着亚细亚商场、国际友谊广场、华联商厦、正弘国际购物广场、金博大购物中心、商城大厦、天然商厦等一大批建筑风格各异现代化大商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郑州亚细亚为代表的各路商家在这里逐鹿中原,演绎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商战,郑州商业发达,素有商城之称。如今,他们仍是郑州现代化商贸城的重要陈地。 在座的大多都是第一次来我们河南,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河南,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两千多年前,在《尚书?禹贡》中有“序列九州之地,河南独居其中”的说法,故又有“中州”“中原”之称。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相当3个台湾、2个韩国和半个德国的大小,整个省域轮廓犹如一片叶柄朝东的树叶,南北总跨530公里,东西宽580公里,人口近一亿人,是中国一人口大省。俗话说的好“中国旅游看三南,云南、海南和河南”。海南的自然风光、云南的民族风情、河南的历史文化。河南是中华名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全省拥有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这里有神奇深奥的中岳嵩山,佛、道、儒三教荟萃,更有禅宗祖庭少林寺,少林功夫名扬四海;这里有龙门石窟的恢弘壮丽、更有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这里有安阳阴虚的高深叵测,更有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三国魏都许昌、南都帝乡南阳、虢国都城三门峡、南宋都城商丘等等徜徉(chang yang)于河南的王朝街道,虽历史已风吹云散,但承载着历史信息的人文景观,却像人们生动的讲述着中原大地的沧海桑田。 现在我们的车子渐渐驶入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两岸,是中国8大古都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8县6区,洛阳历史悠久,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历史人物活动在这里,因此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说到洛阳就不得不提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华贵,世称“花中之王”,是我们的国花,象征吉祥富贵,每年4月15-25日举行牡丹花会,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赏花,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好了朋友们马上我们就要到达景区的停车场了,请大家拿出您的手机记一下我的手机号以及我们的车牌号,我的手机号码是130..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5058,景区人比较多一定要更紧导游请您严格遵守时间要求,为了您的安全,请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好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去参观!

美丽的黄河

美丽的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它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说起黄河,我当然不陌生,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兰州,兰州是九曲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是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古城上的靓丽风景线。我们兰州人与黄河距离近在咫尺,跟黄河的感情也很深,因为我们生活在黄河流域,呼吸着黄河的味道,倾听着黄河的声音,是黄河养育着我们。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她含辛茹苦、默默无闻。它不仅养育了我们,还给我们带来了荣耀,给兰州增添了魅力。 滨河路作为兰州重要的一道风景,它的魅力正是黄河带来的,身为兰州人,那里也是我们兜风纳凉、观赏夜景的好去处。大型雕塑黄河母亲怀抱着她的儿女静静的坐在岸边,这里是有名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每当有游人经过,都会与黄河母亲雕塑合影留念,它也是兰州的象征、黄河的象征。 黄河带给我们这么多?我们都来不及感激,可是,当我经过黄河边时,总会看见母亲美丽的长袍上有着一些污渍——那是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方便,向河里投掷的垃圾,每当看到这一幕,我都会觉得很难过。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思考:大自然送给我们幸福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还在破坏,也许你只是因为方便随手把垃圾扔向黄河,但这一行为很可能让很大一部分的水资源遭到污染和浪费。如果每个人都去这样做,有一天,我们的母亲河遭到严重的污染,我们得不到足够

的水的供应,最后的受害者还是我们自己。所以,我希望大家作为母亲河的儿女子孙们,不要让自己的母亲哭泣,我们要看到最美的黄河。 另外,我们还要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滴滴生命之水像乳汁般甘甜,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有保护黄河以及黄河水资源的责任心。黄河我们的母亲,你用生命来养育我们,我们用行动来感激你。

兰州概况导游词文档6篇

兰州概况导游词文档6篇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anzhou 编订:JinTai College

兰州概况导游词文档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甘肃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兰州概况导游词范文 2、篇章2:兰州概况导游词范文 3、篇章3:兰州概况导游词范文 4、篇章4:兰州黄河风情线导游词文档 5、篇章5:兰州黄河风情线导游词文档 6、篇章6:兰州黄河风情线导游词文档 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商贸中心,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章1:兰州概况导游词范文

兰州,地处西北要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期,在此设立金城郡,取“固若金汤”之意,到了隋朝,废郡设州,因其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兰州,沿用至今。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在这里将城市一 分为二,为其增添了不少美丽的景色,在美丽的绿色长廊——滨河路上,有关黄河的各个景点一字排开,沿途可欣赏到众多精美的雕塑,有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当然最著名的就是黄河母亲的雕塑了;还可看到有“天 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铁桥、参观白塔山公园和游玩水车园,同时还可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意趣,也可乘坐橡皮筏子在母亲河上漂流。要是傍晚时分,登顶兰山,则可一览市容全景,霓虹闪烁,母亲河穿城而过,尽收眼底。 古代的兰州曾是“茶马互市”的著名商埠重镇,也是丝 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号称“四省通衢”,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给这里遗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由此辐射开来,周围有著名的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麦积山、敦煌等。 兰州四周是祁连山的绵延之地,四周群山遍布,峰青峦秀,有多处依山而建的森林公园可供游玩。

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1991年开始,2003年建成,主要功能治沙防洪,辅助功能发电。其中黄河小浪底水库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工程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小浪底位于河南洛阳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自从小浪底工程完成后, 河南下游河水不再黄,而且改善生态和当地小气候,降雨量由每年10日增加到32日。 中国自有历史以来,就一直同黄河搏斗,夏禹甚至因治水有功而做首领。小浪底工程被希望能解决五千年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黄河沉沙?滥问题。 自2002年以来,小浪底已经进行了7次调水调沙。最近一次调水调沙是从2008年6月19日开始,通过万家寨、三门峡水库泄量加大,在小浪底水库区形成高含沙水流,人工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 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 8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 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从码头登舟,击水搏浪,出入高峡平湖,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以景观上的美、幽、奇、胜、典满足人们高尚的享受和回归自然的追求,在风格上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时尚的豪华气魄。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

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整体提升改造概念规划方案

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整体提升改造概念规划方案 一、提升改造的整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传承黄河文化,绘就山水画卷,打造黄河文化之都、黄河山水之都、黄河旅游之都。 (二)系统布局 将黄河风情线(沙井驿至雁儿湾段)由西向东划分为“黄河根”、“黄河情”、“黄河魂”三大特色景观区域。 (三)规划内容 一轴、三卷、五线、十四园:以黄河为画轴,串接“黄河源”、“黄河情”、“黄河魂”三幅画面,提升改造文化景观线、滨水湿地景观线、绿色出行健身景观线、市政景观线和建筑景观线,整合并打造14处主题景区。 二、主题内容 (一)主题公园文化景观线 1、“黄河根”景观区(西沙大桥至银滩大桥) (1)星宿海景区 黄河源头在巴颜喀拉山下形成星宿海,传说星宿海是王母娘娘梳头时不小心把镜子跌碎形成的一片片海子。该区段以打造湿地景观为主,体现黄河发源地冰川初融汇成的小溪及海子,形成天地交融鸿蒙景观。 (2)大禹文化园 传说大禹当年导河积石路过兰州,疏通了八盘峡,在九州台上将天下分为九

州,劈开了桑园峡,留下了禹王坪。依托历史典故及传说打造景区,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 (3)华夏始祖园(已有规划设计) 2、“黄河情”景观区(银滩大桥至雁滩大桥段) (4)陇上名人岛(已有规划设计) (5)敦煌文化园 借鉴莫高窟的形式,利用“飞天壁画”的符号,结合莫高与月牙的故事,打造主题文化景区,展示敦煌文化的魅力。 (6)丝路风情园 总体设计形成“一心—两轴—三段”的结构模式:一心:以丝绸风情为中心;两轴:依现状规划两轴线串联整条丝路景观节点;三段:即汉唐丝路文化段、中西丝路文化融合段和西域风情段。 (7)黄河母亲公园 分别从连接、空间、生态三个层次,对小西湖公园、黄河母亲雕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打造,提升黄河母亲的魅力,突出母亲的伟大形象,形成感恩母亲境地,打造国内唯一的特色景区。 (8)兰州风情园 凝练兰州民俗中的十大奇和十大趣,依托湿地和黄河河堤塑造景点,展示兰州特色,讲述兰州故事。规划建设电瓶车观光道,将所有景点串联起来并形成景区。 (9)黄河恩泽公园 以颂扬黄河哺育中华儿女之恩为主题。镌刻黄河流域发电、灌溉、防灾的事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美丽的金城——兰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兰州教育战线上的同行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这几天来对兰州市爱生实验学校工作的指导! 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x师傅,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x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也是各位今天的导游,大家叫我小x、x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尽心!吃得舒心! 兰州作为西出阳关中的丝路之重镇,其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构成了兰州旅游的核心内容,而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正是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最长的室外滨河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他分布在黄河南北两岸、市区的西部也在南北两山之间,是兰州的名片和窗口,同时也被称为“兰州的小外滩”。 黄河风情线是有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反差之美的绿色长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花草树木都发芽了柳絮飘香,一切都像刚苏醒的样子可爱极了;夏天的时候这里又是人们乘凉观景的好地方;金秋时节这里有果实累累,落叶纷飞;冬天呀这里就更美了!两边的松柏树跟战士一样穿着绿色的军装挺立着,那场面相当壮观!

黄河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保护母亲河 摘要:黄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位伟大的母亲,近些年来却受着人类过多的干预,已不再年轻,这需要我们全体行动起来,维护这一命脉,让这股清流永远的流淌在人们心间。 组长:贾宇琛 组员:张磊赵儒晶杨淑萍陈生万寇栋梁 指导老师:徐美云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时间:2012年6月17日

一:组员分工: 贾宇琛:给组员分配任务,联系各个组员 张磊:搜集近年来黄河环境变化情况(通过上网查资料)赵儒晶:搜集经年黄河环境恶化原因(通过上网查资料)杨淑萍:通过采访了解黄河环境现状 陈生万:搜集黄河环境变化的图片(通过上网查资料,) 寇栋梁:分析黄河环境变化原因,整合信息 二: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及目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但是近些年来,在人类过多的干预下,黄河一不再清澈,作为中华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我们的母亲做点什么,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呼唤起有良知的华夏,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我们只有一条母亲河,我们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让母亲河源远流长。 三:研究过程 3.1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 : 黄河上游兰州段全长397.4公里,黄河穿兰 州市区,这里人口密集、厂矿林立,黄河是 兰州、白银两市生活、生产、工业用水的唯 一水源,随着流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 化程度的提高,排入黄河水系的废污水量 兰州段黄河水污染现状

急剧增加,该河段由于取水及排污 系统建设不尽合理,城市污水处理 和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又滞后于城市 快速发展,城市下水管网存 在着使用年限久,城市管道管径偏 小,管网分布不均, 排污能力低下状况,加之污水厂与管网不配套,每天约80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致使黄河水质污染仍呈加重趋势,据近三年来监测资料统计表明,该干流河段六个常规监测断面(小川、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四龙口、五佛寺)中,年平均值仅有小川一个断面一直保持在Ⅰ-Ⅱ类水质,其余断面均为Ⅱ-Ⅲ类水质,枯水期或个别月份还有超Ⅲ类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污染断面以包兰桥为重,其次为中山桥、四龙口、五佛寺。总体来讲,黄河水质未有明显改观,从2005年监测数据显示,且有加重趋势,加之该河段时有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发生(三年来不完全统计约为7次),水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黄河上游水资源短缺和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目前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42立方米,而全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000立方米,全国为2250立方米,可以看出,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和国家水 3.2 黄河环境污染原因:(1)流域内一些大中城市均傍河而立,一些大的工矿企业也多分布在河流沿岸。90年代初,流域内城镇人口2000万,其中2/3以上集中在这些城市和工矿区。它们多以河水为供水水源,同时又将废污水、废弃物排入河道或沿岸堆放,势必对河流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黄河流域文化概括介绍

黄河流域文化概括介绍 【字号:大中小】新华网甘肃频道(2008-03-17 16:07)来源: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二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3篇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3篇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范文1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黄河铁桥参观游览,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为人天津人刘永起。 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 历时3年建成。 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 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

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 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 “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 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 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 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黄河铁桥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 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黄河铁桥吧。 但愿今天的黄河铁桥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和德国人,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 建桥时间是三年,造价也是非常之昂贵,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 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工程于2019年截流,2019年底竣工。小浪底位于河南洛阳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

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 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从码头登舟,击水搏浪,出入高峡平湖,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以景观上的美、幽、奇、胜、典满足人们高尚的享受和回归自然的追求,在风格上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时尚的豪华气魄。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而且还有隋唐古栈道、陈谢大军黄河渡等多处丰富的文化胜迹,自然人文景点多达60 余处,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 小浪底水库截流后,已经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观光游客,他们对壮美秀丽的景色赞叹不已,将小浪底誉为小千岛湖,认为小浪底集三峡之险与漓江之秀于一体,必将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游览小浪底,可以由山西、河南两侧进入景区。小浪底库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