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地质工作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地质工作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地质工作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

工作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地质工作程度要求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祥查、勘探四个阶段。

1、预查阶段: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探、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的矿产资源。

2、普查阶段: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和物探、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祥查的价值,或圈出祥查区范围。

3、祥查阶段:对普查圈出的祥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实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

性能实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要求。

4、勘探阶段: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祥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使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实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实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探矿权人按照地质勘查阶段,计算勘查工作量并获得国家的勘查投资,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按照4个勘查阶段(过去未把预查阶段单独划分出来)的具体要求进行验收,所以勘查阶段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来源是多渠道的,探矿权人也是多种多样的,投资者是以“最少的工作量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为原则,在获得同样的地质效果的前提下,勘查工作量和勘查阶段不是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而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和可行性评价才是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对勘查阶段的划分不是十分严格的,而对矿床的经济意义的研究和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的研究则是相当重视的。

摘自国土资源管理手册系列丛书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手册》,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编写。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六年十月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与开发秩序,提高勘查成果质量,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更好地发挥勘查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资源储量分类的原则性意见,在以往我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开发成果利用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种及兄弟省工作经验,编制《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暂行技术要求》),可作为该类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评审的暂行依据。对《暂行技术要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请及时反馈给省储量评审中心,以便统一修正。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本技术要求起草人:宋锋、尚玉忠、李军、王卫、翟丹丹。 本技术要求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1 范围 《暂行技术要求》规定了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分类、地质勘查工作要求、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内容。 《暂行技术要求》的地质勘查主要指为了满足矿山开发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 《暂行技术要求》适用于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勘查设计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勘查报告编写。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成果验收、评审的依据;还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目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1)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2)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2)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3)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3) 6.2编号方法 (4) 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 (5) 7.1提交资料目录(表2) (5) 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 (5) 7.3检查验收单位 (5) 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 (6) 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6) 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8) 9.1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8) 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8) 9.3 整理 (8) 9.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9) 10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9) 10.1总体要求 (9) 10.2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3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4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I

10.5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12) 12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3) 12.1采样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3) 12.2 编号 (13) 12.3探矿工程中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4) 1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 (14) 13.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保管程序 (14) 13.2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14) 13.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使用 (14) II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主要应用 (1)针对于地壳运动特点进行探究。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蓄矿产159种,金属矿产54种,能源矿产8种……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均匀,在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还存在很强的勘查和开发潜能。这样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地壳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对勘查的的环境进行探究,在提升矿产勘查精确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依据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时间分配,细致分析矿与地壳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现代化设备等,精确的把握成矿构造与地质特征等内容。 (2)沿着成矿区带找矿。从另外一种层次上看,矿产地质看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矿地区带的分析进行找矿,并在此基础上,还是能保证矿产勘查的精确性。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区域的断裂构造特点进行探究。 (3)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合理部署。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性规划。对需求目标进行细致分析,锁定更小的勘查区域。从本质上看,地质勘查可以分为中央地质勘查、地方地质勘查、公益地质勘查、商业地质勘查、国内地质勘查、对外开放地质勘查等类型。一般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适度超前,大约提前10d~15d左右,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部署。

2矿产地质工程中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 (1)物探和化探勘查方法。从成矿、矿床类型以及矿床的空间分布探究中,只有对成矿分布进行研究,这样快速的寻找出深部矿产,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展现到矿产能源、非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上。并且工作原理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包含了重力、磁效应、地震、放射等多种知识。使用物探技术,分析各种测量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与把握。化探技术,主要展现的是水系沉积物测量、原生晕、土壤测量等主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实施勘查工作,就引进了一些高精度的化学分析设备,这样就提升了矿产地质勘查的精细度与灵敏度。其中,深部矿的地质勘查方式上,不仅需要在深度上进行延伸,还需要由浅部向深部进行转变,设置不一样的勘查目标,制度对应的勘查手段与思想。这样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寻找出集成化更强、综合性更高的原位测量技术。例如: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就属于集中勘查法。 (2)地磁测量勘查方法。此种方式展现了较强的区域性与地域性。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的位置,判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并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空间进行规划与测量。其中,海洋磁测主要是针对海洋地磁测量进行勘查,并在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助工作,获取海底信息,探究海底性质。接着,陆地磁测应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质子旋转磁力仪,并为地质勘查强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中,区域航空磁测主要是针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研究,并使用适当的方式,对断裂以及磁性地层进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Dl0001—8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 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 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 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 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 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 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浅析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对矿产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为了缓解人类对矿产的供需矛盾,我们就不得不对矿产的地质勘查加大力度,同时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本文将对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从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和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矿产地质勘查原则技术方法 1地质找矿方法 1.1地质填图法 利用地质理论的方法对地质矿产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将工作区内的岩石、地层、研究成找矿信息和矿规律。 1.2砾石找矿法 利用矿体露在地表外面被风化之后会产生矿砾或者是矿化相关的岩石砾,在本身的重力和自然条件如,水流、冰川的移动下,构成了有效的矿产范围。利用这种现象,在水系、山坡、冰川地带对矿砾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矿床。 1.3重砂找矿方法 重砂找矿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疏松沉积物中蕴含的重砂矿物,以这种方法来达到寻找原生态矿和砂矿的目的 2礦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是对矿产地质勘查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也是各种规范的一个总称,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也是在勘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的一个准则,我们将这些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种: (1)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为了将勘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就要在勘查工作开展之前,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矿产地址的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统筹的规划。在勘查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只考虑到经济上的利益,多各种规划区域开展的工作也要安排妥当。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矿产资源一般分布非常的广泛,为了保证勘查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和顺利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全面的考虑都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便发挥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论文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 魏继生 核工业二八○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产勘查规范的解读,从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四个工作程序、四个工作阶段、工作内容、控制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七个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为地质工作者从事矿产勘查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基础的知识。 关键词:矿产勘查、规范、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工作阶段、勘查内容、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前言 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探明矿产资源,基本任务是寻找或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矿产勘查工作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具有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双重性质的一项科研—生产性的工作。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 矿产勘查规范是从事矿产勘查工作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在全国或在本行业从事该项工作的指南。它分国标(GB/T)和部标(DZ/T)。国标如: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部标如:铀矿地质勘查规范;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等。 1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决定的。 循序渐进原则。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本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研究原则。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矿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使矿床由单一矿产变为综合矿产,使无意义的贫矿变为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矿床。 经济合理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矿产勘查程度的前提下,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和最大的经济效果。 2矿产勘查四个工作程序 勘查项目的确立和论证(立项论证)。矿产勘查工作在实际上总是以勘查项目为基本的工作对象的。所谓勘查项目是指: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纳入计划的,或接受委托的,在指定地区,以客观地质体或矿体为研究对象,完成特定的勘查任务,独立编制设计,进行地质作业,并提交勘查报告的矿产地或工作地区。 勘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设计编审)。矿产勘查项目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勘查工作的活动方案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 编录规定

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78—93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引用标准 GB964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仍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俩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且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且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仍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和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壹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之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7-10-13T17:15:15.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邓江瑶1 曾肖婷2 [导读]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0 2.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20 摘要:地质勘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因此,必须在地质勘探工作的地质勘探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本文从矿产地质勘查的主要原则入手,分析了矿产地质勘查的方法和主要技术,希望能够为矿产地质勘查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技术研究 一、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 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地质矿产的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要的巨型成矿区,而且这些矿床往往都是超大型的,构成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同位成矿理论。同位成矿具体是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会出现同时代或不同时代,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同矿种或不同矿种,而且其规模是非常大的,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同位成矿规律。在实际的矿产地质勘查中,可以发现国内外许多大型有色矿产都集中分布在重要的成矿区,或矿床中,证明了同位成矿理论的科学性。 同位成矿在具体的形成中是有一定要求的,其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同位成矿的热活动中心具有稳定性,其发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在不同时期成矿热活动中心都不会发生位移的情况,这是其前提条件。而在成矿活动中,要有丰富的成矿物质,还必须有相当规模的成矿流体活动,这样能够使大量成矿物质向同一个部位位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成岩、成矿通道;同时还需要有相对稳定封闭的矿质淀积条件,保证矿质在地壳中的沉积,也为成矿后的保存提供条件。只有在有利的成矿条件、淀积条件下才能形成同位成矿,并将同位成矿沉积下来成为重要的矿床。 二、地质勘查方法 1、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推断地质环境 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前,应根据勘查地的历史地质变化情况,编制有参考价值的地质事件表。根据地质事件表中描述的地质变化情况,分析这段时期内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类型、地壳运动情况、基岩成分等特征,并进而分析出该区域可能的成矿年代,并运用高科技地质勘查仪器做好相应的辅助验证工作,探明勘查区域真实的地质构造情况,为后期的地质勘查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勘查效率。 2、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要首先确定那些地质变化情况相对明显或相对复杂的断裂构造,并对其周围容易产生影响的断裂构造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这些断裂构造的变化对周围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掌握该区域整体地质的变化情况以后,再结合矿田及矿床的展布形式对这些断裂构造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一般情况下,矿田及矿床的断裂构造范围会与矿带的断裂构造地质会有较大的夹角,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横向排列规律。此外,在构造应力差异大的区域,还可能形成类似于平行断裂或次级断裂的区域大断裂控制下的矿田及矿床。因此,沿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并在这过程中参照成矿的地质条件,往往可以找到矿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各类找矿数据辅助地质勘查 在勘查地表矿、半潜藏矿时,要注意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快速达到好的找矿效果。找潜藏矿,进行深度矿产评价时,要以相关的找矿信息为依据,根据已有的找矿信息来反映剥蚀程度,有些矿区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在其地表下方,有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认真研究各类找矿数据、矿产展布规律,对于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着眼于从空中得到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组成对电磁辐射的不同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并对其综合应用,以分析和判断某一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遥感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遥感技术对其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及相应的数据进行应用,进而判断相应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在矿产地质勘查中,遥感地质调查技术通过对岩性和地层解译,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分布规律;通过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判别原生矿露头和采矿遗迹,或者通过多波段遥感图像,来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在对矿产解译的基础上,将解译结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资料综合运用,划定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的矿产开发提供参考。 2、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利用地壳中岩石、矿石在物理方面的差异来研究地质构造、探测地下矿产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地下赋存的岩石、矿石等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由于其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而地球物理勘探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作出解释推断,这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其导电性、磁性、密度以及地震波等传递特性,一般地下岩石或矿石的组成不同,其物理性质便会存在差异,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就会使物理现象不同,不同导电性能的岩石在相同电压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电流分布;不同磁性性能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反应不同;具有不同密度的岩石,在重力方面的表现会有所差异;而地震波在不同岩石、矿石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反射波也会不同。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于这些物理现象的测量完全可以准确记录,进而了解地下岩石和矿石的分布规律,达到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 3、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并根据这些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去跟踪和发现矿床。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发现的100个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方法的贡献达到74%,而对金矿床,其贡献率达到80.6%。国内发现的各大大型矿床中,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贡献也远远超过其他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程序是在广大区域内运用高效率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进行全面的勘查,并逐步舍弃大片没有希望的地区,缩小找矿靶区,然后用效率较低,但能较精确的圈定矿化范围的方法在已经缩小的靶区范围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D) 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物化探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①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物化探工程测量基本要求、技术设计、控制测量、规则与非规则测网点布设、观测资料整理、质量检查与验收及 技术总结报告之编写。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勘行业内开展大、中、小比例尺地面物化探工程测量工作。 2 名词术语2.1 物化探工程测量应用大地、航测与工程测量等方法,解决物探化探测量领域内的三维定位问题,统称为物化探工程测量,又称物化探测地。2.2 规则测网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定的测点点距、线距构成的矩形或方形测网称之为规则测网。 2.3 非规则测网 2.4 航空象片定位测量应用航空摄影象片上地物或地表特征点的影象,于实地辨认其位置,航测内业解求三维坐标的方法,称之为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09-14批准1996-03-01实施 2.5 物化探GPS定位测量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用其三维定位技术来确定物化探控制加密点或测点平面位置与高程的方法,称之为物化探GPS定位测量。 2.6 精测剖面 为了研究物化探异常进行定量推断解释或确定勘探工程位置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精测剖面。

典型剖面 为了了解异常特征,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典型剖面。 3 基本要求 3. 1 坐标与高程系统 3.1.1 坐标系统暂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1.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当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 000时采用3°带,小于1∶10000时采用6°带计算平面坐。 3.1.3 在国家控制点稀少地区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中的小面积测区,当无条件进行连测时,允许采用其它平面和高程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假定坐标系统可以在已出版的地形图上量取概略坐标和高程值,作为工区起算点,并埋设固定标志,以便必要时与国家控制连测。 3.1.4 物化探GPS定位测量应将WGS-84坐标与椭球面大地高程转换成所需坐标与高程系统。 3.2 控制测量 3.2.1 物化探工程测量应以工区已有的等级控制点,5s、10s级小三角点(一、二级导线点)、水准点为基础,根据工区面积和工作比例尺,可以上述任一等级作为首级控制,采用经纬仪交会、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GPS定位测量等方法,进行物化探控制加密测量。 3.3 物化探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 3.3.1 物化探测点的点位、相邻点距及其高程精度要求见表1。表中各项精度均以中误差衡量,并以二倍中误差为限差。表1中未涉及的重力详查工作,可根据其总精度要求拟定相应的三维定位精度指标。当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指标高于或低于表1规定的指标时,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3.3.2 物化探测网(点)必须与物化探控制加密点进行连测,有条件而未按本规范要求连测,不能作为正式成果予以验收。需连测的物化探特殊点(如磁法总基点、重力基点等),按各种物化探规范或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3.3.3 用于作业的各类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检验,其各项性能及精度指标必须满足要求。检验项目及要求见附录A及其他有关标准。检验记录应认真填写,并作为原始资料与测量成果一起上交。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5-03-12T14:42:11.3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贾艳蓉[导读] 在进行矿产勘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地质数据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贾艳蓉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零六队阿勒泰836500 摘要:矿产地质勘查是一个风险较高、投入较高的专业领域,为缓解人类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需要对其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本文将针对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简要论述,在描述个人认知和看法的同时,供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和学者探讨。 关键字: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 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已深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就使得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不可能一直供应人们的需求,因而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矿产地质勘查逐渐被划为商业行为,随着矿产勘查行业开始崛起,并逐步发展起来。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是以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资料整理总结为基础,并依靠大量的实际观察和勘查工作,运用各种地质勘查技术手段,获得较精确的矿产信息的理论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最主要的就是等位矿理论。其基本特点是天然形成大型的成矿区带,就是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的矿床。该理论还提出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改造后的成矿中心和原先的成矿中心具有鲜明的统一性,还可能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中,但又因为矿化的类型有所区别,也会出现矿产共伴生矿种的特征。岩脉也存在演化分异的特点,和其他特点共同在非平衡的自然界中维持着某些局部的平衡,帮助等位矿的形成。等位矿理论还认为,岩体可能构成地壳中的岩浆房,还是陈岩和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和热源等。 二、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研究 矿产资源的不断使用和使用后的回收率都使得矿产资源在不停的减少,这给寻找新的矿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右图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统计图。面对这些压力,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才能延长矿物资源的使用年限。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法有很多,部分论述如下所示: 2.1充分发挥地质数据的作用 在进行矿产勘查之前,需要对现有的地质数据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杜绝简单重复、程序评价机械化的地质勘查工作,提倡综合考虑,综合分析。(1)将之前不同时期的学者或工作人员的遥感、物化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叠加,并以书面形式表现;(2)对前人的勘查工作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现有的资料充分运用到现有的实际情况中去,去除不合时宜的,保留具有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的内容。 2.2根据地壳运动规律了解地质状况 铁矿和煤矿等类型的矿山都与沉积作用有很强的关联,而沉积作用又与地壳的运动有着较紧密的关联,如抬升和下沉,而且一些如铝土矿类的矿层的形成也与地壳活动有密切关联。据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显示,大西洋和大裂谷周围的矿藏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导致其被分离,而分为了两个相距较远的矿藏。由此可知,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掌握矿床分离、移动的规律对矿产地质勘查的作用可见一斑。在分析地壳运动规律时,还需分析矿产形成的时间和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并研究成矿的特点和环境的关系等。 2.3沿成矿区寻矿 绝大多数矿产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机理和规律,例如,煤矿是由植物组织长时间沉积产生的,一般存在于沼泽相沉积的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湖相沉积形成的,一般情况存在于湖相沉积的地层中;钻石、黄金、白银等矿产一般情况是产生于岩浆之中,在寻找这类矿产时,可以沿着岩浆的岩脉。而金属矿产常常和断裂相关,因此在找寻金属矿产时,需要弄清楚断裂构造发育的规律特点和成矿之间的关联。矿带横向规律表明:同时期、不同压力的情况下以温度差异形成的矿带,都以平行的方式产出。通过不同层次的矿床,并将形成矿产的不同地质条件加以比较,在研究矿产地质分布规律方面可得出较好的效果。 2.4仔细安排勘查工作 在研究资料充足的条件下,要结合现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勘查技术方法的组合使用,并按照勘查工作的不同阶段进行安排,提高找矿的效率和准确率。在矿山及其外围地段进行勘查时,要注意施工的准则:以点为主体,点与面相结合。综合来说,勘查工作的事实主要分为三个层面:(1)矿山和其内部的寻矿;(2)在矿山外围附近及其开拓系统可以延伸到的部位寻矿;(3)在矿山外围附近或是矿山之间可能出现矿藏的位置进行寻矿。此时需要做好地、物、化、遥相互匹配的大比例寻矿勘查工作的分配,同时还需有针对性的部署物探和地下物化的相关勘查工作。在成矿区带进行寻矿勘查工作时,可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工作:(1)成矿区带的多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对存矿可能性较大的异常点着重勘查;(2)在寻矿远景地段,按照1:50000上下的比例进行化探、遥感等工作,进一步选择存矿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并圈出靶区,做好评价和检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