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监测中的应用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地铁自身运营及临近地铁相关工程建设对地铁结构产生动态影响,如何对隧道结构及轨道开展自动化监测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沈阳地铁二号线青年 公园站~青年大街站区间自动化监测项目来详细说明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变形 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自动化监测系统;变形监测 1、工程实例概况介绍 本基坑工程处于沈阳地铁二号线左线控制范围内,基坑结构边线距离地铁左 线结构边线距离约12米,基坑结构地下四层,深度约22米。该基坑的施工将对 地铁左线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地铁左线结构将产生向上隆起和向基坑侧的水平 位移变形。为保证地铁结构的绝对安全,对运营的左线地铁结构采用基于高精度 智能型全站仪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来实时地监测左线地铁结构的三维变形。 2、针对运营的左线地铁结构采取的监测方法 采用基于高精度智能型全站仪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左线地铁结 构的三维变形。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左线在布设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同时,布 设人工监测点,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系统相互校核。 3、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软件 瑞士徕卡TM50或TS30自动全站仪(0.5″,0.6mm+1ppm),武汉大学测绘 学院“GeoRDMAS”软件,Leica L型棱镜。 3.1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简介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是用于控制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变形监测以及对监测过程 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的软件,该系统将自动测量、实时显示测量成果、实时显示变形趋势等智能化的功能合为一体(详见图3-1)。 3.2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优势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使用的是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它可以代替人完成对观测 目标的自动搜索、照准、跟踪、识别并且获取观测目标的距离、角度等数据,而 且精度高、可连续作业。由于地铁隧道内观测环境特殊性不同,传统的人工监测 方法缺乏同时性,而且作业效率低、观测周期长,仅适用于施工环境复杂、隧道 结构相对稳定不需要长期进行监测的工程。 4.自动化监测项目实施 4.1自动化监测内容 1)道床沉隆及水平位移监测; 2)结构侧壁沉隆及水平位移监测; 3)道床(轨道)差异沉降监测; 4)现场安全巡视。 4.2监测断面布设及点位埋设 自动化监测区间为约100米,70米施工基坑范围每10米布设1处监测断面,两侧各外延30米,15米一个断面,各设2个断面,共设12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4个监测点,道床2个,侧壁2个(详见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4-1、监测断 面位置示意图4-2)。 4.3自动化数据采集过程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设备远程监测系统功能特点

设备远程监测系统功能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械设备逐渐趋向于全球化、自动化、高速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使得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使得其越来越专业化,对一般技术人员越来越难以掌握,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备远程监测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设备远程监测系统软件由两部分组成:监测系统软件和前置机软件。监测系统,软件画面直观,界面友好,具备数据显示、模拟动画、数据查询、报警显示、生成曲线,报表等多项功能。前置机软件是平升公司专有的通信管理软件,支持国产及进口的各种组态软件,支持集成商自行开发的系统软件。 一、系统功能: ⑴、主动问询功能:生产监测中心主动问询获取每个起重设备被监测的数据。 ⑵、报警功能:通信中断等故障出现时,监测中心有报警显示。 ⑶、显示功能:显示器的界面上显示当时被监测设备的地址及主要数据。 ⑷、数据存储功能: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存储所有历史记录。

⑸、数据查询功能:监测中心可以查询任意时间段每个起重设备被监测的数据。 ⑹、曲线报表功能:所有存储数据可以自动生成分析曲线和报表。 ⑺、远程维护功能:通信模块具备远程参数设置和维护功能。 ⑻、拓展功能:可自由增减被监测起重设备的数量。通过增添设备,可增加其它功能。 二、系统特点: ⑴、可靠性高:系统及产品均为工业级设计,通信网络为专网,具有高可靠性。 ⑵、性能稳定:通信设备具有良好的自恢复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⑶、性价比高:系统功能多,前端设备可以远程维护,移动公司负责网络,系统维护费用低。 ⑷、技术先进:通信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国内先进水平。 远程监测方式远程监控系统仅仅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控制命令,而由设备自主的完成这个命令,远程监控系统不对设备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监控,设备完成任务后向远程监控系统报告。设备的操作控制完全由本地进行,设备在本地操作人员的监控下完成加工任务。远程监测方式设备的本地控制系统仅仅控制设备的执行机构,全部的操作控制由远程监控系统完成。

自动化变形监测

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在各项工程的变形自动化监测方面,测量机器人正逐步成为首选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设备。与传统人工测量手段相比,测量机器人以它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优越性,在变形监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化变形监测能够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完成变形监测,完全能够取代人工测量,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可视化的动态变形信息,做到了信息化施工,也避免了工程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自动变形监测;传统人工测量;自动全站仪;可视化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ubtract:In the project of the autom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asuring robot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preferred automation measuring technology equipment.The system is simple operation, high automation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measurement methods, measuring robot to its high precision, high st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etc- advantages i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When no one guards,it can complet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completely replace artificial measur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us with a visualization of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We can do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void engineering accident. Key words: automatic deformation surveying ;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measurement; automatic total station; visualization 1 引言 传统的工程变形监测测量是靠人工实地测量,工作量大,测出的各项参数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人工误差,还要受天气和现场条件状况的影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周期也很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工程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测量机器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测量机器人通过CCD影像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对测量的“目标”进行识别,迅速做出分析、判断与推理,实现自我控制,并自动完成照准、读数等操作。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是采用测量机器人对各种工程进行自动化安全监测和数据处理的通用软件系统,可对各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测量和变形过程显示等功能。国内外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国内武汉大学张正禄开发研制的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等,国外德国Leica公司推出的Geomos(Geodetic Monitoring System)自动监测系统,已经相对比较完善。 2 系统整体设计 (1)工程管理:工程中保存着该变形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2)系统初始化:实现各项通讯参数设置以及测量机器人的初始化设置等。 (3)学习测量:对所需观测的目标点进行首次人工测量,获取目标点概略空间位置信息,以便日后计算机控制测量机器人自动搜寻定位目标点,完成自动测量。

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管理系统

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的体系结构,整个自动化系统分为三层:风场控制层、区域控制层和集中控制层。风场控制层设在风电场现场,为风电场运行 与管理提供完整的自动化监控,为上级系统提供数据与信息服务;区域控制层 设在区域风电场中央控制室,负责所辖风电场运行状态的监视与管理,为集中 控制层提供数据与信息服务;集中控制层作为总部或集团的风力发电监控中 心,全面掌控所有风电场运行状况,统筹资源调配。 建设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实现各风电场设备的集中监视和管理,对提高公司综合管理水平、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风电场发电效益等十分重要。 提高风电场自动化水平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是风电场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对风电场的设备状态、自动化水平、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风电场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一 流的管理的重要标志,建立可以实现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是实现风 电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必要条件,对全面提高风电场自动化水平有极大的促 进作用。 提高风电场群的经济效益 设置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建立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根据气象部门对未来时段天气预报的预测信息,制定风电场在未来时段的生产计划,合理地安排人员调 配和设备检修计划,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风电场群的经济效益。 提高风电场群在电网中的竞争优势 随着风电场群规模的日益扩大,风电发电量在电网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通过建立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对各风电场的发电状况进行预测,并上报电网公司, 以利于电网公司电力调度计划的制定,提高发电公司在电网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由于风电场群具有风电场设备多且分布分散,地处偏远的特点,如果对每个风电场单独进行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设置风电场及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实现风 电场群的集中运行管理、集中检修管理、集中经营管理和集中后勤管理,通过 人力资源、工具和备件、资金和技术的合理调配与运用,达到人、财、物的高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2T11:49:43.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岳小勇[导读] 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 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宁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是允许的,但当其超出一定值时,就很可能会变成灾害,而要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总结变形发展的规律。本文主要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精度;分析引言 变形是自然界历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发生变化。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在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1变形监测概述 1.1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以及地铁等。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2变形网的特点 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布网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会受这些误差的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2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 2.1自动监测系统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项目监测的自动化,工作基点站应设在隧道侧壁,同时设置四个校核点以校核工作基点。安装于基点站的TCA2003全站仪与监测系统机房建立通讯联系,由机房控制全站仪对校核点和变形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点扫描、记录、计算及自校,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机房入库存储或并进行整编分析,实现了自动观测、记录、处理、储存、变形量报表编制和监测结果自动远程发送等功能。 2.2徕卡自动全站仪 徕卡TCA系列自动化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该仪器精度高,且性能稳定,其内置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目标、精确照准目标、跟踪目标、自动测量、自动记录数据,在几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多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具有计算机远程控制等优异的性能。采用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进行监测预报,即实现变形监测全自动化,它不仅便捷准确,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意义上形变观测中的人为观测误差及资料整编分析中可能造成的数据差错。 2.3工作基站及校核点设置 为使各点误差均匀,并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工作基站布设于监测点中部,校核点布设在远离变形区以外,最外观测断面以外40m左右的隧道中,先制作全站仪托架,托架安装在隧道侧壁,离道床距离1.2m左右,以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监测基准点使用位于东山口站台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 2.4隧道监测断面布置及监测断面内监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的断面布设,上下行隧道各布置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在轨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中腰位置两侧各布设两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即每个监测断面布设6个监测点。各观测点用连接件(人字形钢架)配小规格反射棱镜,用膨胀螺丝及云石胶锚固于监测位置的侧壁及道床的混凝土中,棱镜反射面指向工作基点。布设监测点应严格注意避免设备侵入限界,可以将监测点布设在图中位置。 3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3.1监测网的建立 3.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应根据设计单位和用户对实施监测物的精度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制定平面测量的等级,然后充分考虑工程各部施工放样需要,点位不与工程建筑物发生冲突,使用方便,点位便于长期保存等方面情况下交替进行图上和实地选点,构造网形,确定点位测量的实方案。在点位确定后,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情况构成网形,拟定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观测量,可以用专有的软件进行精度的估算和观测量优化,通常是边角全测网开始优化计算,若计算结果的冗余过大,删掉一些通视条件不好的,边长过长,竖直角过大的边和相应的角度,再进行估算,直至点位精度满足要求,工作量又相对较小。 3.1.2高程控制网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发表时间:2017-10-30T09:25:06.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汪英宏王守横 [导读]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地铁216标段项目经理部辽宁大连 116037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本文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原因;措施 1.前言 对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不能采用传统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布设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进行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2.地铁隧道变形原因 2.1轨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变形包括轨道结构变形和隧道结构变形两种形式。其中轨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列车荷载长期对轨道产生反复作用,使轨道发生几何偏差进而影响轨道的平整性和顺畅性。除列车荷载作用外,隧道周边建设施工的卸载、负荷、加载也会引起道床的不均匀沉降。这种沉降同样会影响轨道的平整度及顺畅。对于铁路来说,地铁运行车辆重量较轻、速度低,轨道和车辆行走部分的变形一般不会引起地铁事故,但轨道变形造成的不平顺可能会导致列车发生不正常振动。这会降低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会加快轨道结构部件的损坏速度,从而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 2.2隧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发生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在施工阶段,地铁暗挖隧道工程是在岩土体内部进行的。在开挖过程中对地下岩土的扰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破坏了地下岩土体原有的平衡条件。隧道开挖时地层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小,发生的也是微型形变,随着开挖的不断深入,变形会极剧增大然后又趋于缓慢。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对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地表的下沉量进行监测,以便于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挖工程的安全性提供分析依据。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无论是浅埋暗挖法还是盾构法在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整体下沉的现象,尤其是工程处于软土层中时下沉现象更加明显。 3.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技术 3.1传统监测技术 传统监测技术是利用水准测量仪的检测功能对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主要对隧道变形区域的断面进行监测。该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首先,该法无法使用先进的远程测量技术。在监测过程中不得不打断监测区内的列车运行。 其次,地铁隧道内可视性差,空间受到限制,运行环境复杂,给监测的安全性和监测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监测点数量受限,若设置监测点过多,不仅会增大工作量还会延长监测周期的长度,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变形的真实情况;若设置监测点过少,无法根据有限的数据得到较为精准的变形趋势,这对后期的隧道结构的变形负荷分析是极为不利的。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新型的监测技术急需被研发使用。 3.2高程监测控制网 在地铁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 3.2.1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观测采用威特 N3 及配套的铟瓦水准尺,施测前仪器 i 角检校为+1.2s。跨河水准测量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选定与布设场地,使仪器及标尺点构成平行四边形。作业方法、视线距水面的高度、时间段数、测回数、组数及仪器检查等按规范要求执行。按二等跨河水准观测精度施测 8个测回,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48mm。 3.2.2 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采用徕卡 TCA2003 机器人完成,在 b1、b2 设置仪器,对向观测 12 个测回,测回间隔 5min。每测回量取 2 次仪高和棱镜高,量取至毫米。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00mm。 3.2.3 GPS 高程测量b1、b2大地四边形进行 GPS 联测,GPS 网解算的 b1、b2大地高的高差为-0.3403。 3.2.4 三种方法的成果比较高程监测控制网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结果进行对比。 4.基于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 4.1灵敏度的概念及其目的 通常情况下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是在测量结束后的内业处理过程中,删除一些不稳定的点带来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在当今世界寻求的应是高效节能的方法,若是在观测现场测量人员或者测量机器人根据观测数据能感知到基准点的不稳定性,就可以给外业监测提供指导,提前对基准点进行筛选,甚至给基准网的布设提供意见,使得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网和后期数据处理得到优化。 然而对同一个点的多次观测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误差影响也可能是基准点不稳定引起,要是知道到底出现多大的变动时可以认为是基准点发生了移动,那进行现场监测时就能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不需要等到进行完内业处理才能得到答案。当观测值出现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结果。 4.2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灵敏度的探测 为模拟基准点的变动,对观测数据进行人为的改动。从众多基准点中任意选取3个,分别对方位角、天顶距和距离三个观测量进行测试,当角度偏差大于3秒小于6秒时对该点的稳定性应持怀疑态度,而大于6秒时该点稳定性就一定不可靠,当距离的测量偏差大于5mm时该点的稳定性同样不可靠。计算所得的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在实际工程实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比较参考值,通过比较监测数值间的差值,实现监测现场简单、快速判定基准点的稳定性。 5.隧道变形监控的系统建立 5.1系统数据库结构 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

地铁运营自动化监测调研报告

地铁运营自动化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国内外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 2.1 全站仪自动量测系统 (2) 2.1.1 系统的构成 (2) 2.1.2 TCA自动化全站仪 (2) 2.1.3 Leica标准精密测距棱镜 (3) 2.1.4 计算机 (4) 2.1.5 其他设备 (4) 2.1.6 实时监控软件 (4) 2.1.7 后方处理软件 (4) 2.1.8 观测方法 (5) 2.1.9误差来源 (5) 2.1.10误差来源 (5) 2.2 静力水准仪系统 (6) 2.2.1 系统组成 (6) 2.2.2 静力水准仪的结构 (6) 2.2.3 静力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7) 2.2.2 RJ型电容式静力水准仪主要技术指标 (8) 2.2.3 静力水准仪的安装及调试 (9) 2.2.4 静力水准仪的观测和运行维护 (10) 2.2.5静力水准仪漏液及蒸发后所得数据的处理 (10) 第三章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 3.1 项目必要性分析 (11) 3.1 重大工程运营安全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3.2 随着轨道交通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地质环境变化及自身结构变形对其安全运营影响日益显现 (11) 3.2 重大工程安全运营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需及时地掌握影响其安全运营的变形情况 (13) 3.2 目前国内监测市场的方法体系相对落后、不够系统,有待提高 (14) 3.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4) 3.2.1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4) 3.2.2国内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14) 第四章结束语 (15)

自动化监测系统说明

GSP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使用说明 前言 我司GSP自动监控系统是基于Windows平台下开发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拥有强大的多线程,多核处理器,系统稳定性高。适用于Win2000XP、Win2003、Vista、Win7操作系统。 基础功能包括:实时监控数据显示、超线自动报警、实时记录监控数据和报警数据、实时曲线图、历史数据查询打印、自动生成历史曲线图、历史数据导出、数据自动备份、系统运行日志、用户权限管理。 支持多种数据采集通讯方式,如RS232、485、422、无线电台、TCP以太网、GPRS远程无线通讯。 系统要求 CPU:主频2.1G以上 内存:1G以上 硬盘空间:可用空间不小于1G

基本功能操作说明: 一、主界面 软件主界面,采用温度、湿度组合方式进行显示,显示更直观有序。 二、用户登陆: 默认用户密码:0000,选择用户登陆(如图,初始密码为0000)注意: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在第一次登录后修改系统操作员密码,

并妥善保存其密码,选择【自动登陆】后,下一次用户可以直接进入系统,无需再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不建议选择【自动登陆】。 三、修改公司名称和标题: 主要修改主界面的显示标题,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填写。 四、退出系统: 退出系统时系统会有提示,询问用户是否真想退出,防止用户无意中退出系统,并且如果选择退出时输入密码选项,在退出系统时,还提示输入密码,密码验证后才能退出系统。

输入密码并且正确后才可以推出该自动监控系统软件。 五、选择基本设置。

数据采集间隔:数据采集间隔是指监控软件向温湿度监测设备定时发送数据请求命令的周期,单位可以是秒、分钟、小时。根据监测点的多少调节数据采集间隔,一般情况无需用户调节该选项,采用默认60秒即可。 数据保存间隔:是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及状态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的周期,利于数据长久保存,可虑到数据容量、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与温湿度监测设备的一致性系统采用默认数据保存间隔为10分钟,10分钟也满足GSP要求,不建议用户修改该选项,确实需要修改间隔,请联系该系统技术人员。 冷藏车数据保存间隔:根据GSP要求,冷藏车监测数据保存间隔要求间隔短,我们采用默认2分钟记录间隔,能够很好满足GSP 要求,同时能够保证数据的规律性,不建议用户修改该选项,确实需要修改冷藏车的数据保存间隔,请联系该系统技术人员。 报警记录间隔:报警记录间隔是指在某个监测点在报警期间对数据的记录间隔,GSP要求在报警期间加快报警数据记录频率,该项默认采用2分钟记录间隔,用户无需修改。 允许通讯失败次数:由于通讯本身存在线路不通的现象,该参数就是说明在通讯连续失败几次就认为确实线路有问题,需要检查线路或设备,软件会提示通讯异常,一般也不建议用户修改该参数,采用默认4次比较合理。 六、报警设置

监测自动化发展现状

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现状 200930201489周杰华 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传感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技术的总体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监测自动化技术已渐趋成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说21世纪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已进入了推广应用的新时代。 一、概述 从1992年对83座水电站大坝开展了首轮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开始,通过八年多的努力,绝大部分水电站大坝已完成以“完善化为主,着重配齐必要的监测项目,提高监测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目标的更新改造工作,设置了必要的变形、渗流等监测项目,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的现状有了较大的改善,使这些大坝健全了监视其安全的耳目。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坝的监测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坝变形监测未设校核基点,或测点布置和结构不合理,或监测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或设备老化、受损,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 在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方面,根据对电力系统136座水电站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调查情况看,有60座水电站大坝单个或多个监测项目采用了监测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其中,有33座大坝的变形、渗流等主要监测项目实现了监测自动化,有18座大坝的变形监测实现了自动化,有6座大坝的渗流监测实现了自动化。系统都有在线监测的功能(如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大多数系统还有离线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报表制作、图形制作等功能。 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实现,提高了监测精度,改善了监测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强了对大坝的在线监测能力,为今后实现在线监控和在线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及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调查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各大坝的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规模、功能、稳定性、可靠性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基本能满足监测要求。但也有一些系统,特别是1995年以前建成的系统问题较多,有的已处于瘫痪状态(如盐锅峡),有的监测数据系列较差、精度低不能满足资料分析要求(如桓仁、回龙山的垂线,梅山的垂线,柘溪的垂线和量水堰、富春江的引张线,长潭的激光准直,枫树坝的采集单元等),急需进行改造完善。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传感器、设备元器件质量差,还有雷击、潮湿、鼠咬、浸水等外界因素。 二、下面分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四大部分对目前的监测自动化有关现状加以叙述。 1 监测方法 选择有效的监测方法是取得良好监测效果的保证。表1汇总了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常用

变形监测知识点

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载荷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观测:对变形体在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域内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就称为变形观测。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 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多种传感器、数字近景摄影、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和GPS的应用,将向实时、连续、高效率、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 2)变形监测的时空采样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变形监测自动化可为变形分析提供极为丰富的数据信息; 3)高度可靠、实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自动化系统,要求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4)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在大坝、桥梁、边坡体等工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网络监控是推进重大工程安全监控管理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平差基准有哪三种类型? 固定基准位于变形体之外,在各观测周期中认为是不变的,以作为测定变形点绝 对位移的参考点。在监测网平差中,我们通常将变形参考系称为基准,监测网平 差时必须考虑网点位置及其位移的参考基准。如果基准不统一,形变量中就会混 入基准误差;如果基准定义不当,也会给形变分析带来困难。 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固定基准—经典平差,重心基准—自由网平差,局部重心基准—拟稳平差监测点位布置:必须安全、可靠,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并能满足监测设计及精度要求,便于长期监测。 沉降观测工作点的布设:1)沉降监测工作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内部应力分布状况等。2)工作点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使工作点的高程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3)工作点的点位应便于观

农业大棚远程智能监控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农业大棚远程智能监控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 前言 (2) 1.1 智能农业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概念 (2) 1.2 实施农业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2) 2 背景分析 (3) 3 大棚温湿度光照采集与自动化控制设计 (5) 3.1 系统设备组成 (9) 3.2 网络架构 (10) 3.3 采集原理 (11) 3.4 数据架构 (13) 3.5 设计原则 (14) 4 系统功能 (16) 4.1 功能架构 (16) 4.2 功能特点 (17) 4.2.1 数据采集 (17) 4.2.2 数据查询 (18) 4.2.3 数据分析与诊断 (18) 4.2.4 数据报警 (18) 4.2.5 视频监控 (19) 4.3 设备参数 (19) 4.3.1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 (19) 4.3.2 温/湿度测试仪昆仑海岸 (20) 4.3.3 光照测试仪昆仑海岸 (25) 5 施工组织方案 (25) 5.1 施工方案介绍 (25) 5.2 施工计划安排 (26) 5.3 资源准备 (27) 5.4 施工内容 (27) 6 售后服务及承诺 (28) 7施工与验收时间表 (28)

1前言 1.1智能农业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概念 智能农业是采用比较先进、系统的人工设施,改善农作物生产环境,进行优质高效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能农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大型工厂化设施,进行恒定条件下全年候生产,效益大为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智能农业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市场取向的新机制、短平快的产销特点、效益显著的竞争力,取得了快速发展,改善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物质装备水平,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方式。 深圳市信立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农业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将农业生产最密切相关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水分等数据通过各种传感器以无线ZigBee技术动态采集,并利用中国电信的4G,4G CDMA网络通讯技术,将数据及时传送到智能专家平台,使智能农业管理人员、农业专家通过手机或手持终端就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及时发现农作物生长症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及时调度指挥,及时操作,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作物生长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产量,降低劳动量,增加收益。 1.2实施农业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江苏智能农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推动和农民

变形监测总结(20200528080747)

第一章 变形的概念:指变形体(根据变形监测区域大小,可将变形监测对象分为三大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工程与局部性的,本文统称其为变形体)在各种致变因素 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 变形观测的概念:指为了解变形量大小,通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 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了解变形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即是变形观测。 产生变形原因:1.自然原因:地震、板块运动、日照、风震 2.人为的原因:(1)地下水的过量抽采(2)地下矿物的开采(3)建筑物的荷载(4)其它因素 变形的危害与控制:变形的危害:1)地面建(构)筑物裂缝、倒塌;2)交通、通讯设施损害管线损害;3)港口设施失效4)桥墩下沉,净空减小,水上交通 受阻5)滨海城市海水侵蚀 6)诱发地震 控制:(1)控制地下水开采;(2)进行地下水回灌,保持地下水位;(3)加固建筑物进行等。 变形观测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运营进行变形分析,建立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倾斜观测、挠度监 测、滑坡监测等 变形观测的意义:实用上: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的稳定性,及时掌握变形情况,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研上:更好地理解变形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 壳运动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观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常规测量方法 2.GPS的应用3.摄影测量方法 4.特殊测量手段法 5.综合各种技术方法。 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 2.重复观测3.数据处理要求高 4.多学科的配合5.责任重大 变形的分类:一般情况,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 刚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 变形观测的精度与观测周期:制定变形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允许变形的大小、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 一般而言,实用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 变形观测的周期:观测周期的概念:相邻两次变形观测的间隔时间 观测周期的确定 基本原则:根据建(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 及施工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 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

自动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自动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自动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设备制造商纷纷涌现,设备制造商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是从管理到基层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设备运维效率和抓好售后管控,确实是工业设备自动化检测和控制设备制造商提升绩效的一大重点区域,而建立智能化、自动化的全方位远程设备监控以及管理系统是对本行业模式的变革,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自动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软件是工控人的福音也是技术创新给工厂衍生的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了工人的作业形式以及更加高效的设备维护效率和低成本,通过大本营中心连接上千万台的设备运营数据并统一管理,可实现大屏、手机端、PC电脑端以及更多的终端软件系统实现远程设备的运维和管理控制,在工业4.0时代,远程运维平台也将越来越成熟和智能化,依靠数据可实现整个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

自动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网络构架 架构中现场设备及PLC通过以太网或RS485/RS232/RS422串口方式接入HINET智能网关中(或者其他品牌网关),HINET智能网关依靠自身协议解析以及数据传输功能将解析好的数据通过4G或者有线网络传输至互联网,进而传输到服务器中,最后通过服务器中部署的数据平台系统,将设备监控监控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发布到监控大屏及各个监控端。 远程运维主要功能 远程运维主要实现原理是通过智能网关采集设备的数据,把数据通过通讯技术传输到处理中心进行数据的应用和计算,主要实现功能:GIS地图,试试监控,维保中心,历史数据,远程控制等应用。

通过HiNet工业智能网关在现场采集设备数据,然后把数据直接传输到远程监控云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具体可实现的功能如下: 1)远程监控。基于互联网架起了实时的数据链,打破了以往滞后式的信息互通模式。整个设备运行的数据链变得可视,客户可以在手机端、PC端掌握包装机机械设备的使用参数、生产运行,故障维修等情况。 2)可以通过预警等信号知道设备哪个部位?哪个零件?将要出现故障,以及出现的位置、时间和可能原因,以保养代替维修,最大化减少非计划性的停机时间。 3)故障告警,它可以通过电脑及手机app实时通知设备维护人员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把故障发生时的所有相关的数据都推送给设备维护人员,让维护人员全面掌握发生故障时的真实原因、状态并及时解决问题。

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

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 发表时间:2018-09-12T14:39:26.2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朱兴军 [导读] 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需要结合某些专业学科如工程测量、地质。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出能满足某些规定的标准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和经费的最优监测网,通过优化设计能满足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仪器设备,使变形监测有意义。鉴于此,文章通过实例分析,重点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变形监测网;控制网;精度估算;分析 引言 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需要结合某些专业学科如工程测量、地质、水文等才能恰当的解释及对变形原因具有正确的结论,它在工程建设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对测量角度而言,工程变形监测是一项具有较高精度的要求,所以从设计、设备的选择、监测的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不能忽略各个阶段,尤其是监测网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造成变形的原因。1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概述 1.1变形监测常用手段 进行变形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大地测量、摄影测量、GPS测量以及特殊的测量手段。当使用大地测量方法和摄影测量方法时往往需要建立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并在观测对象上及周围布置一系列的观测点,通过对控制网和观测点的重复测量,获得观测数据,最后确定变形大小和规律,这种用于变形测量的控制网,称为变形控制网,简称变形网。 1.2变形监测网特点分析 相对比其它类型的控制网,变形网的特点如下: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布网的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受这些误差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相应的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1.3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指标 变形监测网方案被设计好还是不好对以后的变形监测工作、数据质量、观测结果等具有较大的影响,方案设计需要符合要求、对工程建筑具有实用性、经济性才好。为得到好方案设计,应该使用网优化设计的知识,网优化不但能灵活调整方案设计,而且能保证目的的要求。 2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估算分析 2.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应根据设计单位和用户对实施监测物的精度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制定平面测量的等级,然后充分考虑工程各部施工放样需要,点位不与工程建筑物发生冲突,使用方便,点位便于长期保存等方面情况下交替进行图上和实地选点,构造网形,确定点位测量的实方案。另外,点位确定后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情况构成网形,拟定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观测量,进而可以用专有的软件进行精度的估算和观测量优化,通常是边角全测网开始优化计算,若计算结果的冗余过大,删掉一些通视条件不好的,边长过长,竖直角过大的边和相应的角度,再进行估算,直至点位精度满足要求,工作量又相对较小。 2.2高程控制网 首先根据设计单位对两点之间差异沉降量出发,制定相对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进而确定观测等级。比如说两点间差异沉降量的允许值为,差异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取1/10 ,两点间的差异是两点的高差之差,而高差是高程之差,所以任意观测点高程中误差是1/20 。确定观测等级之后进行选点布网,确定实施方案和观测仪器。另外,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的起算点一定要建在基岩基础上,确保其稳定性,消除基准点对变形点观测精度的影响,以便发现观测点的垂直位移。 3实例分析 为了建立某核电站扩建项目的次级控制网,并对其主要建筑进行变形监测,建立了首级控制网。为了验证点位的稳定,再进行初测之后又进行了复,初测时采用T3经纬仪和高精度的测距仪,复测时采用徕卡TC2003全站仪,进行边角全测,严密平差,详细如下:3.1外业观测 本次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外业观测,采用莱卡TC2003全站仪进行边角联测,外业观测仪器采用强制对中,并按国家三等控制网要求进行施测,基本上与上次观测方法相同,具体如下:第一,测角。水平角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各方向值取4测回的平均值;垂直角用全站仪测1测回,测角的各项技术要求按相关测量规范执行;第二,测边。用全站仪测量,边长正倒镜各2测回,为了消除系统误差,边长往返观测。在测距的同时,测定温度、气压、相对湿度。每测回的斜距进行气象、倾斜、归化等改正,得到该边的最终水平距离观测值。 3.2观测数据处理 首级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处理,其坐标系与首次一致,具体的精度见下平差结果。表1闭合导线平差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