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人教版)含答案word版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人教版)含答案word版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人教版)含答案word版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8分)

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B.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C.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

D.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2.以下问题,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

D.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3.下列调查中:①市场上某种食品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了解全球人类男女比例情况;③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4.下列调查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 )

A.为了解某地区居民的防火意识,对该地区的初中生进行调查

B.为了解某校1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该校120名学生进行调查

C.为了解某商场的平均日营业额,选在周末进行调查

D.为了解全校学生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对该校的男生进行调查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5.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

C.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

D.调查七年级全体学生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6.某地区有8所高中和22所初中.要了解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下列抽样方式获得的数据最能反映该地区中学生视力情况的是( )

A.从该地区随机选取一所中学里的学生

B.从该地区30所中学里随机选取800名学生

C.从该地区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各选取一个年级的学生

D.从该地区的22所初中里随机选取400名学生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7.为了解某中学九年级8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样本容量为( )

A.800

B.8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C.30

D.3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8.小明同学为了解郑州市火车站今年春节期间每天的乘车人数,随机抽查了其中五天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五天中每天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

B.个体

C.样本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9.为了解某校2000名师生对我市“三创”工作(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 )

A.2000名师生对“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B.从中抽取的100名师生

C.从中抽取的100名师生对“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D.100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10.今年我市有近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近4万名考生是总体

B.这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D.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11.为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作记号,然后放回湖中,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捕鱼共20条,有10条作了记号,则估计湖中有鱼( )

A.400条

B.500条

C.800条

D.100条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12.青蛙是我们的朋友,为了解某池塘里青蛙的数量,先从池塘里捕捞20只青蛙,作上标记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池塘中捕捞出40只青蛙,其中有标记的青蛙有4只,则估计这个池塘里有青蛙( )

A.100只

B.150只

C.180只

D.200只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普查与抽样调查

§4.1《普查与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总体与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等概念;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应用。 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考察对象,能正确说出总体、个体。 3、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总体与个体等概念及含义。 【学习难点】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问题1:你能回答本章情境导航中提出的问题吗?与同学交流,并阅读课本上的“小资料”。你们有什么发现? 问题2:某灯泡厂对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你能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 问题1是对全校每个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对全校学生的普查。像这样的问题,需要对考察对象进行调查。 问题2是要了解到灯泡的使用寿命,必须等灯泡坏了,才知道它的使用寿命,这样就是具有破坏性,所以只能从1000个灯泡中抽取部分灯泡进行调查。像这样的问题,人们常常从总体中抽取进行调查,从而估计被考察对象的。 2、议一议 A.(1)调查的方式有和。 (2)普查。 (3)抽样调查:。 B.(1)总体。 (2)个体。 (3)样本。 (4)样本容量。 (5)随机抽样。 3、比一比 请同学们结合概念,设计问题,互相提问,比一比谁最棒!

三、巩固练习 1、潍坊市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应采用适合的调查方式为 (选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2、在去年的全市“英语风采大赛”中我市共有1200人参加,为了了解竞赛成绩,从中抽取了200人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样本是,个体是,样本的容量是。 3、下列调查中哪些适合普查,哪些适合用抽样调查? (1)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冰淇淋的质量情况;(2)检验炮弹的射程; (3)了解全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4)检查某种汽车的使用寿命。 四、拓展延伸 请指出下面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和样本分别是什么? (1)为了考察某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对某班20名同学每天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 (2)为了检查一箱装有1250袋包装糖果的质量,按2%抽查了一部分。 学习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还有什么问题?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例析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例析 安徽 李庆社 [例1] 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全面调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级学生的体重情况,查阅班级体检表; (2)为了了解本地区彩电在居民家庭中的普及率,向全班同学作调查; (3)为了解本校七年级学生每天做作业所花的时间,向全年级同学作调查; (4)为了解你校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数量,选取每个班学号为10的整数倍的同学作调查; (5)为了解某国道每天的汽车流量,调查了上午9时至10时经过某收费站的汽车总量; (6)为了解参加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取了一个代表队运动员的年龄; 答案:(1)、(3)是全面调查;(2)、(4)、(5)、(6)是抽样调查 解析:要分清所进行的调查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主要看两个方面:要调查的范围与实际调查的范围是否一致;调查的对象是部分还是全体。 [例2] 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一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多少? 答案:1260个 解析:根据题中提供数据先计算出平均每个同学家中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6 31 2526282533+++++=28(个),再乘以全班人数,即为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28451260?=(个)。 [例3] 李强同学为了了解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他在一周内连续在同一时刻记录了电表的示数,记录结果如下表: 答案:140度 解析:此题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用样本来估计总体,但在计算时应注意,李强观察的实际是6天的用电量,而不是一周七天的用电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是 306 2117 2145?-=140(度)。 [例4] 下列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合适吗?为什么? (1)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数学成绩优秀的10名同学开座谈会; (2)在北京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3)在初一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 (4)调查每个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全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1)中抽取的样本不合适,抽样时,应该让成绩好、中、差的同学都有代表参加;(2)中北京市的经济发达,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不具有代表性;(3)中青少年不仅仅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对网络的态度不能代表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4)中由于抽样调查是随机的,因此可以认为抽样合适。 解析:进行抽样调查时,所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要代表总体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时间等。 [例5] 下表中的数据背景,适合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并画出统计图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问答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问答题及论述题》 B 比较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他们在第一步都要依据某一标准将总体分为不同层次或群体。不同点:(1)层或群划分的依旧不同(2)抽样方法不同(3)适用的范围不同。 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C 采用再测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2)再测法适用于测验项目多的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项目少的难度测验。3)应设法调动被调查者再测的积极性。 操作定义的设定有哪几种方法?如何进行操作化? 答: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设定的方法有:(1)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2)用看得见的社会现象来设计。(3)用社会测量的方法来设计。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 答:1.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2.操作化的作用:(1)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2)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3)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3.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A)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B)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C)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D)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 测量层次的的分类?测量层次的选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分类:1)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四种变量。选择测量层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量体裁衣”,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选择测量层次。2)要根据研究条件选择适当的测量层次。3)要根据调查研究对准确度的要求和实现它的可能性来选择测量层次。4)用较低层次测量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层次测量的数学运算来处理,反之则可以。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含义?怎样检验?如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度与信度?答:1.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和信度的辨证统一。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可信且有效;第二,可信但无效;第三,不可信且无效。 2.含义: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的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量无论其信度有多高,若效度很低也是无用的。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测法、复本法和分半法。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测量方法的效度,二是测量结果的效度。如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度与信度:1)在命题的假设阶段,应明确概念,对课题及调查目的进行操作化,以提高表面效度。2)在调查实施过程中,根据课题恰当使用调查方法或手段,提高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高。3)恰当选择调查对象,是所得资料具有代表性,提高其效度。4)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注意调查者个人的特点、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相互作用、研究手段的缺陷、调查者对课题的理解等,以减少这些因素对调查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影响。5)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应减少资料的差错,整理后的资料应做到合格、真实、可靠、准确、完整、系统等。6)在资料分析阶段,应注意对资料的解释要以数据说话,要从整体思考。 测验在劳动人事管理上最重要5个用途: 答:1)考试与选择新进的职工。2)分配工作岗位与任务。3)作为调整工作与职务的参考。4)制定培训职工的方案以及考核培训的效果。5)作为职工咨询与指导的依据;6)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参考。 测评表的制作3个程序:答:1、要对欲测内容下操作定义。2、根据内容或指标设计测评题。3、最后由评定人,根据测评题进行评分,汇总得出结果。 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和步骤。 答:特点:1)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出样本单位;2)根据样本资料估算总体的数量特征;3)抽样估算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使用范围:抽样调查广泛应用于自然界、技术领域以及复杂的社会经济领域,从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来看,它主要适合于:1)适合于对大量现象的调查;2)适合于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但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经常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3)适用于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调查;4)适用于要求资料信息及时性很强的现象;5)适用于对全面资料进行核实。步骤:1)确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样本容量;4)决定抽样组织形式并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抽样:抽样指的是从某个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①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②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③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④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⑤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⑥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⑦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⑧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 抽样的作用?(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 答: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 抽样和抽样调查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答:不是一回事。因为;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节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和另外的方法我解决。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资料收集方法,进一步的说,即使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抽样的类型有哪些?答:总的来说各种抽样可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其中概率抽样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5种。非概率抽样又分为: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和滚雪球抽样4种。 抽样的基本步骤(程序)是什么?(抽样应当怎样进行?) 答:抽样的进行分为六个程序:(1)界定总体。(2)决定抽样方法。(3)设计抽样方案。应遵循目的性;可测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原则。(4)制定抽样框。(5)实际抽取样本。(6)样本评估。评估样本的基本方法是:将样本的重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与总体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 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具有什么优缺点?答:优点:1)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少于普查;2)应用范围较广;3)时间短,但准确性也有保证;4)调查项目多,收集信息丰富。抽样调查的局限性:1)对于调查总体尚不清楚,不清晰的调查对象很难进行抽样调查;2)样本单位较多,往往影响调查的深度;3)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的区别:答:1)个案调查是通过深入“解剖麻雀”来描述各个“点”的情况。(典型调查的作用也在于此)2)抽样调查则是要了解“面”上的情况,它试图详尽地分析各个“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D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答:常见的调查报告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部分。(1)标题;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2)署名,用以明确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3)前言也即导语,能够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4)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5)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 调查报告的含义?它有哪些特点?种类?答: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它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2针对性。3典型性。4指导性。5时效性。调查报告的分类: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普通调查报告和学术调查报告两大类,其下再依据不同标准又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交叉结构。(1)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在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2)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3)交叉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有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形成,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调查报告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概念含混。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

抽样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抽样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抽样调查工作开展以后应该要怎么进行相关的报告编写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抽样调查报告格式范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来源国家统计局继20xx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xx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 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xx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

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xx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回答“繁华街区”的有600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9%,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3个百分点;回答“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16597人,占16.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的有21840人,占21.4%,同比持平;回答“住宅周围”的有17844人,占17.5%,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回答

第8章 抽样调查习题

第8章 抽样调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 a.计算和控制误差 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 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 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2、是非标志(即服从两点分布的变量)的标准差等于( )。 a.P b.1-P c.P(1-P) d.)1(P P 3、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a.抽样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登记误差 d.系统性误差 4、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 a.平均数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5、在同样情况下, 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 a.两者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不等 d.前者大于后者 6、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7、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假定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其他条件不变),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 )。 a.1/2倍 b.1/3倍 c.1.731倍 d.2倍 8、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为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则抽样单位数应( )。 a.增加25% b.减少13.75% c.增加43.75% d.减少25% 9、抽样极限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产生的抽样误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可能范围 d.实际范围 10、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是( )。 a.类型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11、在进行抽样估计时,常用的概率度t 的取值( )。 a.t<1 b.1≤t≤3 c.t=2 d.t>3 12、等距抽样的误差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较( )。 a.前者小 b.前者大 c.两者相等 d.大小不定 13、某地订奶居民户户均牛奶消费量为12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2公斤,据此可计算户均牛奶消费量在114-126之间的概率为( )。 a.0.9545 b.0.9973 c.0.683 d.0.900 1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为0.9545,优等生比重的极限误差为( )。 a.4.0% b.4.13% c.9.18% d.8.26% 15、在抽样推断中,抽样单位数( )。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由统一的抽样比例决定 d.取决于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16、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从68.27%提高到95.45%(其它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

2018社会调查设计研究及方法作业1_4[全]答案解析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推断。

知识点37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2019

一、选择题 4.(2019·遂宁)某校为了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规定的意见,随机对全校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这一问题中样本是 ( ) A. 100 B.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 C.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 D.全校学生家长的意见 【答案】C 【解析】样本是研究的对象,这里是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故选C. 1.(2019·济宁)以下调查中,适宜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B.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C.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D.调查济宁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 【答案】B 【解析】选项A、C、D中,调查的对象的数量多,分布广,不适合全面调查;选项B中,由于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每一个学生的身高都要测量,要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7. 38. 39.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三、解答题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10.1.2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执教者:苏娇娇课时20min 所属教材目 录 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问题和背景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让我们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及其自身优缺点,并将这种调查运用于生活。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对统计调查的知识已积累了一部分的经验,而本节课问题是要贴近于我们生活实际,所以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本节课的小问题的解答主要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判断一个调查采用哪种方式比较合适时,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②体会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初步感受全面调查和抽样 调查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 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难 点 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全面调查,何时用抽样 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教法学法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交流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 题“小明,帮妈妈买盒火柴去,这次注意点,上次 你买的火柴好多划不着。” ……… 小明高兴地跑回来。 “妈妈,这次的火柴全划得着,我每根都试过 了”。 设置问题:儿子采用什么调查?在这里这种调查 方式合适吗? 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 问题 从生活中 常见的有 趣现象导 入新课, 唤起学生 的学习兴 趣及探索 欲望 二、活动1:自学课本P136-137, 1、什么是全面调查?独立思考 自主学

抽样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看法调查 组员姓名:程家谱陈涌 内容提要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看法,制定更好的大学教育方案,我们小组对我校学生关于学校教育方面的看法进行了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96,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占93.75 %。 本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我校大一到大三学生,内容涉及了学生对大学教育的满意度,并且对学校教育的改善提出建议。 调研的结果通过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其中的几份做了统计分析。本小组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问卷中涉及到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通过描述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类,针对各种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们的结果。 调查背景 在大学教育基本普及的今天,大学已经成为人们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大学教育依然处在待完善状态,那么对不同的学生又有怎样的影响呢?为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小组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目的与意义 调查目的 为更好的发挥大学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小组特进行了此次调查。

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它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为国、为民、为家、为己、为他,大学生都应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起来。 研究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问题。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以浙江工业大学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在调查人群中共发放份回收率为80%,其中有效问卷90份。并对所有问卷分类编号,为后期数据处理做准备。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调查时间:2012.5.31 有效样本容量:90 调查内容: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看法 资料收集 5月31日,在教学区随机对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发放问卷调查; 5月31日,我小组对问卷统计结果。

抽样调查报告终极版

兰州大学在校研究生上网时间的抽样调查报告 摘要:运用整群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在读研究生过去一个星期上网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整群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上网时间研究生 一.调查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一类人群,研究生更是离不开网络。一方面,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收集资料,模拟一些现实中不好实现的实验,而且网络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变的越来越便捷,研究生作为研究型人员,需要借助网络进行科研;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有一小部分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下滑,而且对身体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例如,眼睛近视越来越严重。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对上网时间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一面,避免沉溺其中,浪费了时间与精力。现对我校一万多名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 1.调查方法 1.1整群抽样的定义:如果总体中所有的基本单元可以依据存在的某种联系组成规模较大的单元集合,则在抽样时可以将这种单元集合称为“初级抽样单元”,而基本单元称为“次级抽样单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初级抽样单元,并对中选的初级抽样单元中的所有次级抽样单元都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 1.2 整群抽样的特点: (1)当缺乏总体基本单元的抽样框时,可以采用整群抽样; (2)调查实施便利、节省费用; (3)整群抽样有特殊的用途; (4)若群内单元有趋同性,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较大; (5)采用整群抽样时,通常无法提前知道调查的总样本量。

1.3符号与公式: 为了方便讨论,对需要用到的符号与公式加以说明(此处只针对群规模相等时的情形) 总体群数:N ; 样本群数:n ; 抽样比:N n f = ; 总体第 i 群中第 j 个次级单元的指标值:ij Y ; 样本第 i 群中第 j 个次级单元的指标值:ij y ; 总体中第 i 群的均值:M Y Y i i = ; 样本中第 i 群的均值:M y y i i =; 总体各群的均值:∑==N i i N Y Y 1 ; 样本各群的均值:∑ ==n i i n y y 1; 总体均值:M Y Y = ; 样本均值:M y y = ; 总体方差:∑∑==--=N i M j ij Y y NM S 11 22 )(11 ; 样本方差:∑∑==--=n i M j ij y y nM s 11 22 )(11 ; 总体群间方差:∑∑==--=--=N i i N i i b Y Y N M Y Y N M S 1 2122 )()1(1)(1; 样本群间方差:∑∑==--=--=n i i n i i b y y n M y y n M s 1 212 2 )()1(1)(1; 总体群内方差:∑∑==--=N i M j i ij w Y Y M N S 11 22 )(1(1;

抽样调查多选题(附答案)

1 下列关于抽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A、抽样框应该尽量与目的总体尽可能一致; B、偏倚是指按照某一抽样方案反复进行抽样,估计值的数学期望与待估参数之间的离差; C、抽样总体是指从总体中所抽取的调查单位; D、抽样单元是构成抽样框的基本要素,抽样单元可以只包含一个个体; E、随机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控制; 2.数据采集方法包括(ABCDE ) A、自填式 B、计算机辅助方式 C、面访式 D、网络调查 E、直接观测 3 抽样调查是(ABCD) A、典型调查方法 B、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C、非全面调查方法 D、对总体进行科学估计和推断的方法 E、全面调查方法 4 抽样估计的特点是ABCE A、在逻辑上运用归纳推理 B、在方法上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法 C、在方法上运用确定的数学分析法 D、在逻辑上运用演绎推理 E、必须存在抽样误差 5 比率估计的基本性质有哪些?(BCD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偏性 D、高效性 6 在区间估计中,保证程度与准确程度之间的关系是CD A、保证程度高,准确程度亦高 B、保证程度低,准确程度亦低 C、保证程度低,准确程度高 D、保证程度高,准确程度低 E、不能确定

7 下列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是(ADEF ) A、不完整抽样框引起的误差 B、偏倚 C、均方误差 D、填写或录入数据错误产生的误差 E、不回答误差 F、调查误差 8 抽样调查的全及指标包括ADE A、总体数量标志标准及方差 B、样本数量标志标准差及方差 C、样本平均数和成数 D、总体是非标志标准差及方差 E、全及平均数和成数 9 影响必要样本容易的因素ABCDE A、允许的极限误差大小 B、概率保证程度 C、抽样组织方式 D、抽样方法 E、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 10 抽样调查适用于ABCE A、对某些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 B、检查和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C、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D、适用于任何调查 E、无法进行全面调查而又要了解全面情况 11 区间估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BE A、点估计值(样本平均数或成数) B、抽样极限误差 C、估计标准误差 D、显著水平 E、概率度 12 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性质有( ) A、对于不放回抽样,总体各单元的入样概率之和等于样本量n。 B、对于不放回抽样,总体各单元的入样概率之和不等于样本量n。 C、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各单元的入样概率相等。 D、简单随机抽样下,每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

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习题精选

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辨析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2010?重庆)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以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 2、(2010?黔南州)下列调查适合普查的是() A、了解市面上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情况 B、了解遭受玉树地震损坏的房屋数量 C、了解全国迷恋网络游戏少年的视力情况 D、了解一批刚出厂的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情况 3、(2010?贵阳)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贵阳市居民的年人均消费 B、了解某一天离开贵阳市的人口流量 C、了解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的收视率 D、了解贵阳市某班学生对“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知晓率 4、(2009?重庆)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 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D、为保证“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检查 5、(2009?浙江)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6、(2009?宁波)下列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了解宁波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 D、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7、(2009?贺州)下列事件:(1)调查长江现有鱼的数量;(2)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穿鞋的尺码;(3)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4)校正某本书上的印刷错误.最适合做全面调查的是() A、(1)(3) B、(1)(4) C、(2)(3) D、(2)(4) 8、(2009?河南)下列调查适合普查的是() A、调查2009年6月份市场上某品牌饮料的质量 B、了解中央电视台直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全国收视率情况 C、环保部门调查5月份黄河某段水域的水质量情况 D、了解全班同学本周末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 9、(2009?贵阳)下列调查中,适合进行普查的是() 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 B、我国中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 C、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D、一个班级学生的体重 10、(2008?新疆)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A、要了解约90万顶救灾帐蓬的质量,采用普查的方式 B、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旅游景点“新疆民街”的满意程度,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要保证“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对主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D、要了解全疆初中学生的业余爱好,采用普查的方式 11、(2008?内江)下列调查方式中适合的是() A、要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环保部门调查沱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12、(2008?淮安)下列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 A、了解2008年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文艺晚会的收视率,采用抽查的方式 B、了解某渔场中青鱼的平均重量,采用抽查的方式 C、了解某型号联想电脑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 D、了解一批汽车的刹车性能,采用普查的方式 13、(2008?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抽样调查选取样本时,所选样本可按自己的爱好抽取 B、某工厂质量检查员检测某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法 C、想准确了解某班学生某次数学测验成绩,采用抽样调查,但需抽取的样本容量较大 D、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采用抽样调查

第6章 抽样调查

第6章抽样调查 6.1 抽样调查概述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以及利用抽样理论进行假设检验。包括抽样推断的重要意义、基本概念,通过学习,使学习者能够站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它进行假设检验。从而为社会经济管理服务等。 【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习者了解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明确有关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抽样推断中的抽样平均误差,参数古迹、必要样本数目的确定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内容】 6.1.1 抽样调查 1. 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按照广义的理解,凡是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来推断全体的都是抽样调查,其中又可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非随机抽样就是由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单位,根据这些单位进行观察的结果来推断全体,如民意测验等。随机抽样则是根据大数定律的要求,在抽取调查单位时,应保证总体中各个单位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一般所讲的抽样调查,大多数是指这种随机抽样而言,即狭义的抽样调查。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抽样调查就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被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推断分析。 2. 抽样调查的特点 (1)与全面调查相比较,抽样调查能节省人力、费用和时间,而且比较

灵活 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比全面调查少得多,因而既能节约人力、费用和时间,又能比较快地得到调查的结果,这对许多工作都是很有利的。例如,农产量全面调查的统计数字要等收割完毕以后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而抽样调查的统计数字在收获的同时就可以得到,一般能早得到两个月左右,这对于安排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等都是很有利的。 由于调查单位少,有时可以增加调查内容。因此,有的国家在人口普查的同时也进行人口抽样调查,一般项目通过普查取得资料,另一些项目则通过抽样调查取得资料。这样既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和时间,又丰富了调查内容。 (2)有些情况下,抽样调查的结果比全面调查要准确 统计数字与客观实际数量之间是会有差别的,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统计误差有两种:一是登记误差,也叫调查误差或工作误差,是指在调查登记、汇总计算过程中发生的误差,这种误差应该设法避免的;二是代表性误差,这是指用部分单位的统计数字为代表,去推算总体的全面数字时所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一定会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全面调查只有登记误差而没有代表性误差,而抽样调查则两种误差全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抽样调查不如全面调查准确,种看法忽略了两种误差的大小。全面调查的调查单位多,涉及面广,参加调查汇总的人员也多,水平不齐,因而发生登记误差的可能性就大。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参加调查汇总的人员也少,可以进行严格的培训,因而发生登记误差的可能性就少。在这种情况下,抽样调查的结果会比全面凋查的结果更为准确。 (3)抽选部分单位时要遵循随机原则 其他非全面调查,如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一般是要根据统计调查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而抽样调查不同,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时,必须非常客观,毫无偏见,也就是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不受调查人员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否则会带上个人偏见,挑中那部分单位的标志值可能偏高或偏低,失去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代表性。 (4)抽样调查会产生抽样误差,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并且可以加以控制 在非全面调查方式中,典型调查固然也有可能用它所取得的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算全体的数量特征,但这种推算误差范围和保证程度,是无法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的。而抽样调查则是在于对一部分单位的统计调查,在实际观察标志值的基础上,去推断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例如,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