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

石永强张万博

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

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

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2.4.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同时废止。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6.《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是1951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通过的一个有关植物保护的多边国际协议,1952年生效。1979年和1997年FAO分别对IPPC进行了2次修改。

7.《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目的和意义:协议要求缔约国坚持非歧视原则,明确承认每个成员国制定保护人类生命与健康所必需的法律、规定和要求的主权,但是保证这种主权不得滥用于保护主义,不能成为不公正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则:促进国家间贸易的发展,保护个成员国、制约动植物检疫对贸易的消极影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都必须遵守的。

8.《国际动物卫生法典》由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兽医局)制定。

有害生物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QP)、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RP)。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者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家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有些是日常生活常见的,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意义。

9.疫区:是由官方划定的已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向官方采取措施控制的地区。①应该由政府宣布②由政府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加以控制,不让疫情发展③特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充分铲除或扑灭,经专家和特定机构认定后,再由政府宣布撤销④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⑤也可以是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10.非疫区: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非疫区的界定可以是行政的边界,也可以是河流、海洋等。

11.非疫产地:指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到规定时间的地区,一般应用于作为生产单位操作的场所和田地。

12.非疫生产点: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

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是非疫产地中的一个独立单元,甚至可以是一个田块。

1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分为三个阶段:⑴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起点:一般有三个起点①从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本身开始分析;②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通常指进口某种动植物或产品;③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估阶段:逐个考虑这些有害生物,将审查每一种有害生物是否符合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①评估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价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和定之后扩散的可能性;②评估潜在的经济重要性。⑶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管理阶段:①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性:是否采取措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ALOP (适当保护水平);②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风险管理控制措施:①列入禁止的有害生物清单;②出口前的检验检疫证书;③进境时检查)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的寄主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

14.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方法:⑴定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定性分析一般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研究个别或局部的特征规律。⑵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主要针对于孢子,实行很困难。

15.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评估应以有关供体、载体、受体的背景信息及转基因生物本体的实施数据为依据。②熟悉性:只对某一转基因生物有关生物学、生态学、和释放环

境背景信息十分了解。③逐步评估:成熟的转基因生物的开发过程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不同限制条件下的行列试验以及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过程。逐步评估要求每个阶段都对转基因生物进行风险评估。④个案评估:每种转基因生物在载体、受体、遗传操作、预定用途以及接受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品种的转基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释放所产生的风险可能不同,必须针对具体的转基因生物。⑤实质等同性:转基因生物在特定用途以及对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性病是否等同于正在使用的,并且通常认为是安全的同种物种的自然生物体。

16.转基因风险评估的程序:①查明该转基因生物有关的各种风险事件,目的是分析转基因生物在环境释放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确定在特定释放环境条件下,风险事件如何发生。③估算风险事件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④针对可能产生的每种危害程度,估算发生的概率。⑤估算每种危害的风险(风险=危害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危险发生的概率)。⑥综合评价转基因生物在环境释放过程中,所有危险可能产生的总体风险。⑦根据“总体风险水平”和“可接受风险水平”比值的大小,确定转基因作物能否释放及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17.检疫审批:又称检疫许可,指在调运、输入动植物及其产品之前,输入单位需向检验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引进或过境的法定程序。(超前预防性)

18.一般审批:针对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其他繁殖材料等的许可

19.特许审批:因各种特殊需求要引进我国禁止输入的许可。①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②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③动物尸体。④土壤。

20.检疫审批的目的和意义:①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②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③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21.重新办理检疫审批的条件:(三变一超)①变更进境物的品种或数量;②变更输出国家或者地区;③变更进境口岸;④超过检疫审批有效期。

22.办理特许审批:①《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申请表》;②申请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③书面申请报告;④省部级科研立项报告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立项证明文件。

23.检疫申报:也称报检,是动植物检疫程序中的必经环节。是有关检疫物进出境、过境时由货主或其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申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24.植物种子、菌种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天报检。

25.伴侣动物(猫、狗)在报检时需提供输出国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和狂犬疫苗证书。

26.现场检疫: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27.现场检查的主要方法:①X光机检查、②检疫犬检查、③肉眼检查(主)、④过筛检查

28.样本量:一份样品的重量或体积。苗木的样本量为株。

样本数:从一批货物中抽几份样品即为样本数。

29.取样方法:棋盘式取样、对角线五点取样、分层设点取样、随机取样、百分比取样

30.隔离检疫:是将拟进境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活动物,于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和饲养,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疫和处理的检疫过程。

31.隔离时间:①输入种用家畜、禽的隔离检疫期为45d;②输入鱼的隔离检疫期为40d;③输入蛙的隔离检疫期为60d;④其他动物为30d。

32.检疫证书格式:①证书的证明内容编制结束后,应在下一行打上8个“*”以示证书正文内容结束;②更改、补充或重发的证书沿用原证编号,更改证书在原证编号前加“R”,补充证书在原证编号前加“S”,重发证书在原证编号前加“D”。

33.检疫处理的概念:指检验检疫机构根据现场检验、隔离检验、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相关规定,对违章入境或检疫不合格的进出境动植物及产品,其他应检物采取强制性处理措施的法定手段。

34.检疫处理的目的:检疫处理是检疫程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方法阻止或避免有害生物。

35.检疫处理的原则:①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

充分的法律依据;②处理措施应当是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处理造成的损失减低到最小;③不论是做除害灭病,还是扑杀销毁,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消灭有害生物,完全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④处理方法必须安全可靠,保证无残毒,不污染环境;⑤处理方法还应保证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动植物及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观;⑥处理必须及时、快速,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有害生物扩散;⑦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36.检疫处理的方式:除害为主体。限制;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不准出境;不准入境;转关卸货;改变用途;限制使用等。37.检疫处理的程序:《检验检疫处理通知单》是检疫处理措施的书面指令,所有检疫处理所需费用及后果均由货主承担。

38.不能出境的植物及其产品:①输出的植物、植物产品经检验发现有不符合我国及进口国家检疫要求的有害生物无有效处理方法的;②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经检验发现病虫害,为害严重已失去使用价值的。

39.检疫处理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高效、环保、快速、经济、安全。

40.熏蒸处理的原理:是一种利用熏蒸剂等化合物在密闭的场所或容器内杀死病原菌、害虫等有害生物的除害技术。熏蒸是检疫最常用的处理方法。

41.熏蒸剂:是指在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能产生对有害生物致死

效果的气体浓度的化学药剂。

42.理想的熏蒸剂应具有的特点:①杀虫杀菌效果好②对动植物及人畜毒性最低③生产和使用都较安全④人的感觉器官易发觉⑤对货物的不利影响小⑥对金属不腐蚀,对纤维和建筑物不损害⑦有效渗透和扩散能力强⑧不容易凝结成块状或液体1

43.其他化学处理方法:①防腐处理、②化学农药处理、③烟雾剂处理

44.物理处理方法:①低温处理(速冻处理、冷藏处理)、②高温处理(热蒸汽处理、干热处理、热水处理)、③辐照处理/电磁波处理45.检疫监管:对进出境或调运的动植物和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46.检疫监管的内容:包括进出境动植物及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及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执行情况,产品的储存、运输等情况,以及对检验检疫机构要求的检疫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对部分应检物的部分检疫内容实行提前或后续检疫。主要包括产地检疫、预检、疫情监测等内容。

47.产地检疫:实在动植物或产品出境或调运之前,输入方要求或协助输出方的检疫机构在其生长至储存、包装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48.预检:是在动植物或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检疫人员到输出国的产地或加工包装场所进行检验、检测过程。

49.产地检疫和预检的实施主体不同:产地检疫是输出方在调运前进

行;预检是输入方去输出方的产地,在调运前进行。

50.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程序:①检疫许可(检疫审批)、②检疫申报(报检)、③现场检疫、④隔离检疫、⑤实验室检测、⑥检疫处理与出证、

⑦检疫监管

51.入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程序:①检疫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申请表》,批准是否同意调运;②报检:告知检验检疫,并做好相应的准备;③现场检疫:对运输工具盒包装、铺垫材料进行防疫消毒处理,临诊检查,抽样。动物调离到指定场所进一步隔离检疫;④隔离检疫:观察,抽样;⑤实验室检测;⑥出证与检疫处理:经检疫合格的,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签发《入境通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熏蒸/消毒证书》;检疫不合格的,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做相应的检疫处理。

52.出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①报检;②隔离检疫:输入方有要求的,出境动物应隔离检疫30d,抽样;③实验室检测;④现场检验:对运输工具盒包装、铺垫材料进行防疫消毒处理,临诊检查;⑤出证与检疫处理:所有检疫工作完成后,确保检疫结果准确无误,符合双边协定和我国检疫要求,出具检疫证书和证单,准予出境;检疫不合格的,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

53.动物检验检疫的技术与方法:①流行病学调查;②临诊检查;③实验室检测。

54.动物疫病:指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

复杂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机能代谢。

55.流行病学:指动物群体某种疫病的发生、发展、消灭规律的科学。

56.动物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动物易感染性

57.动物疫病流行的发展阶段:①潜伏期:又称隐蔽期,指病因与机体体内开始存在,至最早出现一般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②前驱期:又称先兆期或发病期,从出现一般症状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时期,一般几小时或1-2天;③明显期:又称临床经过期,特征症状充分暴露出来的时期;④转归期:又称终结期,是疫病的结束阶段。

58.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①发病率:表示动物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某种疫病对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端动物种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发病率=某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数/同期内该动物总数×100%);②感染率:用各种检验方法检查出的所有感染某种疫病的动物头数的百分比。能较深入地反应某种疫病的流行情况。(感染率=感染某病的动物头数/检查总头数×100%);③死亡率:因某种疫病死亡数占某种动物头数的百分比。表明该疫病在某种动物中造成的死亡的频率,反应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某疫病死亡危险机会大小的指标。(死亡率=因某疫病死亡动物头数/同时期某种动物总头数×100%);

④致死率:指因某疫病死的动物头数占该病患病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能表示某疫病在临床上的严重程度,比死亡率更为精确的反映出疫病流行过程。(致死率=因某疫病死亡动物头数/同时期该病患病动物总头数×100%)。

59.在临诊检查中一般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后个体的原则。

60.群体检查的方法:一般采用“三态”检查法:先静态检查,再动态检查,后饮食状态检查的方法。

61.个体检疫一般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及检查“三数”。

62.“三数”: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常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数。

6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病理学检测。

64.植物检验检疫的技术与方法:①直接检查;②实验室检测。

65.植物实验室检测的方法:①相对密度检测/比重检测;②染色检测;

③洗涤检测;④鉴别寄主;⑤保温萌芽检测;⑥分离培养检测。

动物检验检疫复习重点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有关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作用: 1.监督作用。2.防止染病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4.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保护人体健康。 目的:在于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促进经济贸易,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员身体健康。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动物疫病:是一类由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群发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分类 根据是否感染人分:①人畜共患病②动物固有疫病 根据病原分:①传染病:微生物②寄生虫病:寄生虫 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1、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及适宜侵入门户 致病力(致病性或病原性):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这是该病原体“种”的特性。 毒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及引起损伤等能力的总称。主要因素:病原体的结构和代谢产物。 2、易感动物,不同动物对同一种病原体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异。病原体只有侵入易感机体才会致病。同一毒力和数量的病原体侵入抵抗力不同的动物,可产生不同的后果。 3、促使病原体侵入机体的外界环境:(1)影响动物机体的防御功能(2)影响病原体的生命活动及毒力(3)影响病原体与动物机体接触的可能性及程度 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1)按传播方式分: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经空气、饲料、饮水、土壤、媒介动物、人类、用具等(2)按更换宿主关系分:a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损伤等传播。b 垂直传播:经卵、胎盘等传播。 3、易感动物群 动物疫病流行的控制措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 动物疫病的危害,影响畜牧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影响进出口贸易. 消毒:是指用化学药物或其它方法杀灭由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动物体表面及用具上的病原微生物,以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的目的。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 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2、临时性消毒3、终末消毒 消毒的方法 1、物理消毒法(1)机械清除(2)紫外线消毒(3)焚烧消毒(4)热空气干热消毒 (5)湿热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 2、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药品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生障碍或引起死亡,从而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化学消毒药的选择原则:1.对病原微生物消毒力强2.不损害消毒物品3.对人、畜、动物产品无毒、无残留、无异味4.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稳定5.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菌瘿: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目的,实施者,怎么实施,特性):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及其精液、胚胎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 现场检疫主要针对: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 动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动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何种检疫性动物疫病。主要方法:病原检验、血清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等。 除害处理技术:①熏蒸处理,②辐照处理,③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区别:(1) 主管部门不同,(2) 针对的原产地不同,(3) 针对的疫情不同。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 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 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隔离检疫的作用:(1)必要性:①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②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2)重要性:①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②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③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④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2020年常熟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2020年常熟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库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中不包括()。 A、炭疽 B、牛结核病 C、猪水疱病 D、猪乙型脑炎 E、猪Ⅱ型链球菌病 【答案】C 2、标签应以中文或适用符号标明产品的()。 A、名称、原料组成 B、产品成份分析保证值 C、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 D、厂名、厂址、产品标准代号 E、以上都是 【答案】E 3、生物素缺乏是()发生的主要原因。 A、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 B、奶牛酮病 C、禽脂肪肝综合征 D、家禽痛风 E、营养衰竭症 4、牛创伤性心包炎后期的典型临床症状是()。 A、弛张热 B、精神沉郁 C、胸壁敏感

D、呼吸困难 E、心包拍水音 【答案】E 5、牛心律不齐提示()。 A、胸壁肥厚 B、渗出性胸膜炎 C、心肌炎症引起的传导障碍 D、左右房室瓣关闭时间不一致 E、主动脉与肺动脉根部血压差异大 【答案】C 6、环境污染诱发的疾病不包括()。 A、地方病 B、流行病 C、寄生虫病 D、传染病 E、职业病 【答案】B 7、猪肾虫病的生前诊断最好用()。 A、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B、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C、取尿静置或离心后检查虫卵 D、粪便培养法检查幼虫 E、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 【答案】C 8、日本血吸虫对畜禽的感染阶段是()。 A、尾蚴 B、雷蚴 C、胞蚴 D、囊蚴 E、毛蚴 【答案】A 9、奶牛,6岁,努责时阴门流出红褐色难闻的黏稠液体,其中偶有小骨片。主诉,配种后已确诊怀孕,但已过预产期半月。如要进一步确诊,最简单直接的检查方法应是()。

动植物检验检疫

绪论 第一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 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 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 物 —— 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签约方不应对这类有害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 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2 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1)自然环境优越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2)发达国家型:美国、加拿大 3)经济共同体型:欧盟(如法国、意大利、英国等)

动植物检疫答案_题目

选择: 1、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类别不包括(D) A检疫性植物病原物B检疫性动物C检疫性杂草D检疫性林木 2、检疫性甲虫的种类数占进境植物检疫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___A___ A 70% B 50% C 30 % D 10% 3、下列是进境植物检疫性甲虫一类(C) A、双钩异翅长蠹 B、椰心叶甲 C、棕榈象甲 D、稻水象甲 4、甘薯黑斑病,1937年从日本传入辽宁(c),至1945年该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甘薯产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种病害至今仍在各省、市为害。 A沈阳B鞍山C盖平县 D 徐州 5、(A)的成虫把卵产在果实上,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可引起细菌等感染,造成落果或整个果实腐烂。该虫以其分布和寄主之广,繁殖力之高,危害程度之大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农业害虫之一 A地中海实蝇B菜豆象C稻水象甲D椰心叶甲 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英文缩写(c) A、FAO B、IPPC C、PRA D、SPS 6、下列关于动植物检疫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动植物检疫具有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综合性。 B.动植物检疫是卫生检疫中的一种。 C.我国的动植物检疫类型是发展中国家大陆型。 D.检疫会阻碍对外经济贸易。 7、以下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C) A.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 B.从俄罗斯运过来的原木。 C.美国进口的玻璃杯。 D.荷兰进口的鲜花。 8、下列不属于动植物检疫基本属性的是(D) A.法制性 B.预防性 C.国际性 D.强制性 9、外来入侵种的入侵过程是(C ) A.传入→潜伏→定殖→扩散→暴发 B.入侵→定殖→潜伏→扩散→暴发 C.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 D.潜伏→定殖→扩散→暴发→衰败 10、下列不属于外来入侵种危害的是(B) A.破坏生态平衡 B.增加物种丰富度 C.加速物种灭绝 D.影响国际贸易

第二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基础知识历年试题

第二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基础知识历年试题网站:以下哪种标注 能够说明商品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中海关监管条件为“/B”:() A、/N B、 C、R/S D、P/Q 2. 代理报检单位注册信息发生变更,企业向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更改手续的时限是()。A.信息变更之前 B.信息变更之日起15日内 C.信息变更之日起30日内 D.信息变更之日起60日内 3.一般情况下,出境货物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放行程序的区别是()。〔2009年考试真题〕 A.报检和检验检疫先后顺序不同 B报检和报关先后顺序不同 C.签发通关单和报关先后顺序不同 D.检验检疫和报关先后顺序不同 4.产地检验、口岸报关出境的货物,企业应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出具:( ) A、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或换证凭条 B、出境货物通关单 C、出境货物调离通知单 D、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5. 对于检验检疫绿色通道企业的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机构实施:() { A.产地免于检验,口岸进行查验B.产地免于检验,口岸免于查验 C产地检验合格,口岸进行查验D产地检验合格,口岸免于查验 6.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后,关于企业报检、报送的申报要求,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报关单的起运国与通关单的输出国家或地区一致 B.报关单的运抵国与通关单的输往国家或地区一致 C.报关单上法检商品的项数和次序与通关单上货物的项数和次序一致 D.通关单每项法检商品的第一数/重量不允许超过报关单对应商品的数/重量 7. 以下检验检疫证书,适用于检疫合格的出境活动物的是() A.兽医卫生证书B.动物卫生证书C.卫生证书D.健康证书 8. 检验检疫机构对代理报检单位实行年度审核制度,要求代理报检单位应在每年( )前向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年度审核。 A.3月31日 B.1月31日 月31日 月31日 9. 某公司进口一批食品(检验检疫类别为R/S),经检验不合格,检验检疫机构出具:() A. 检验证书 B. 卫生证书 C. 健康证书 D.人境货物检验检疫情况通知单, 10.制定并发布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办法》的部门是:() A. 国务院C. 国家质检总局、财政部 B.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D. 国家质检总局 11. 为了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有效防范和打击逃漏检行为,方便合法进出,国家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实施了通关单联网核查制度,该制度开始全面实施的时间是:年12月1日年1月1日

动植物检验检疫

第一章 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 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⑶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 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 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 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 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 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 3、检疫操作规程: 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 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 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 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 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②境外产地检疫③报检④进境现场检疫⑤隔离检疫⑥实验室检疫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⑧检疫处理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 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⑵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 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 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 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内容物。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 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对宿主的严重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3、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动物检疫学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验检疫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验检疫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中取自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检疫物或环境有关检疫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检疫许可: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引进动物、动物产品、种质材料等检疫物时,引进单位或个人应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引进的检疫程序。 4、检疫申报: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检疫程序。 5、检疫风险:是指动物疫病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随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由输出地传人输入地的可能性及其对输入地生产、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的潜在危害。 6、检疫监管:是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检疫机关对输入、输出地动物产品的养殖、生产、加工、存放、转运等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检疫措施。 7、肉的成熟:当肌肉僵直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肌肉开始变得柔嫩多汁、具有弹性,风味和适口性也大大改观,食用价值提高,这个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8、肉的自溶:是指肉在酸性环境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储藏,组织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使组织蛋白发生自家分解的过程。 9、宰前检疫:也称宰前健康检查,是屠宰加工前对屠畜实施检验检疫,以评价其是否适于屠宰,其肉品是否适合食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10、宰后检疫: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知识,对屠畜禽胴体和内脏等副产品等进行卫生质量鉴定。 简答题 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1)及时采样:一般采集未经治疗动物的样品;对濒死动物可扑杀采样;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动物,应尽可能立即采样。(2)合理采样:不同疫病的需检样品各异,应尽可能按圈定的疫病侧重检样。(3)典型采样:采样时尽可能选取症状典型的病例和病变明显的组织器官。(4)无菌采样:采样器械及器皿要灭菌处理;进行尸体剖检同时需采集样品时,则应先采样后检查。(5)适量采样: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要量的3呗,以供复检和留样备查。(6)安全采样:一要做好采样人员的安全防护,二要防止造成病原体污染环境或逸散扩散,以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7)正确盛样:采样时应一种样品一个容器,容器必须完整无损,密封且不漏液体。(8)迅速送样 2、白肌病与白肌肉的区别:(1)白肌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后肢的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偶然见于前肢的臂三头肌、三角肌和心肌,是一种肌肉的变性和坏死过程,主要形成原因与缺乏维生素E、元素硒和饲养管理不当及环境因素有关。发生病变的肌肉呈白色条索和斑块状,常常可波及大块肌肉。不可食用。

动物检疫员考习题及答案

动物检疫员考习题及答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长春市动物检疫员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共5题,每题4分) 1、官方兽医: 2、传染源: 3、潜伏期: 4、飞沫传染: 5、一类动物疫病: 二、填空题(40分,共20空,每空2分) 1、我国法定的动物检疫机关有家; 2、生物安全处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销毁, 4、运载工具清洗和消毒的实施主体是或; 5、待宰圈天清洗消毒一次; 6、生猪屠宰检疫原则上一条流水线上需要设置个岗位、配备 8、《刑法修正案》第四十九条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 的,。 三、简答题(20分,共2题,每题10分) 1、什么是动物检疫? 2、检疫申报不予受理的情况共有几种情形?

四、论述题(20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疑似症状有哪些? 长春市动物检疫员培训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2、传染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3、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4、飞沫传染: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传染称为飞沫传染。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而传播的。 5、一类动物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动物疫病。 二、填空题。1、两;2、焚毁和掩埋,和消毒;3、产地检疫和 8、五,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从重处罚。 三、简答题(20分,共2题,每题10分) 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管辖区域,二是超出规定的检疫范围,三是该区域发生相关动物疫病处于封锁区。 四、论述题(20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疑似症状有哪些? 禽只出现突然死亡、死亡率高;病禽极度沉郁,头部和眼睑部水肿,鸡冠发绀、脚鳞出血和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出现明显神经症状、腹泻,角膜炎、甚至失明等症状的,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 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检疫除害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_ 处理和低温处理等。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_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__________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_________ 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实施 处理的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 ____________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______________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方法包括: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 wick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_____________ 物。 二、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最新动物防疫员检疫员培训试题与答案

动物防疫员检疫员培训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20 分每题2 分) 1、 A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 月30 日修订通 过,自2008年1月1 日起施行。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防疫法》 B.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C.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D. 《农产品质量安法》 2、对病死畜禽尸体 C 处理。 A、杀来食用 B、丢到野外 C、无害化处理(埋、焚烧) D、拿到集市去卖 3、免疫后,对散养户猪、牛、羊免疫证的填写应做到B A、一户一证 B、一畜一证 C、一栏一证 D、一群一证 4、现常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疫苗是。 A.油乳剂灭活苗 B. 油乳剂活苗 C. 冻干灭活苗 D. 冻干活苗 5、在口蹄疫疫区内要严格实行(A )消毒免疫的综合防治 措施。 A.封锁、隔离、扑杀B.封锁、隔离、治疗 C.封锁、治疗、扑杀D. 封锁、隔离、屠宰出售 6、家畜发生过敏反应后最常用的药物为 A 。 A.肾上腺素 B.磺胺甲基嘧啶 C.左旋咪唑 D.敌百虫 7、国家把物疫病病种分为 B 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8、口蹄疫疫苗和禽流感疫苗的保存温度为(B )。 A.-15℃至0℃B.2℃至8℃ C.10℃至20℃ D.常温保 9、疫苗瓶标签上“有效期至050702”的含义是指(C )。 A.疫苗是7 月2 日生产的 B.疫苗有效期至07年2 月. C.疫苗有效期至05年7 月

D.疫苗有效期至02年7 月5 日 10、一头10~25kg 猪注射猪O 型口蹄疫疫苗的剂量为 (C )。 A.0.5ml B.1ml C.2 ml D.4 ml 二、填空题(20 分每题2 分) 1、一类物疫病有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2、《动物防疫法》所称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 合法捕获的其他物。 3、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放在疫苗冷藏箱中,避免日光照射,只有在吸取疫苗方可取出。 4、发现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时,应当立即向乡(镇)动物防疫组织报告。i 5、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法三种。 6、国家实行强制免疫的物疫病有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7、猪瘟弱毒疫苗的最佳保存温度是-15℃,稀释后必在2 小时内用完。 8、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9、对禽流感易感的动物有鸡、鸭、鹅、野生鸟类、野生水禽等。 10、肌肉注射灭活油苗时候,要加温至35℃左右,再进行注 射。 三、判断题(10 分每题1 分) 1、易过期失效药品、疫苗的保管,要定期检查,按照“先进先出”和“失效期近的后出”。(×) 2、消毒药品,是浓度越高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越好。(×) 3、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不是一类动物传染病。(×) 4、村级物防疫员要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工作积极,热情主;遵纪守法,不谋私利。(√)c 5、重大物疫病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 6、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实行冷冻保藏。(×) 7、牲畜口蹄疫的易感动物有:猪、牛、马、鸡等。(×) 8、从事动物强制免疫的防疫人员,在实施动物免疫时,负责对免疫过的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 9、免疫耳标必一次性使用,免疫耳标和耳标钳使用时严格消毒。(√) 10、患结核病的人员,可以从事畜禽的饲养工作。(×) 四、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怎样正确使用疫苗? 答案要点:a、使用疫苗时,要首先阅读使用说明书或瓶签 上的各项规定,其要注意疫苗的有效期及质量,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稀释液、稀释方法进行稀释。稀释完的疫苗,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超过规定时间未用完的,应予以废弃。(1分) b、要了解当地的疫情,当某种传染病正在发生和流行时, 疫点不宜注射疫苗。(1分) C、使用时应进行详细记录。(1分) d、防疫员注射时,应密切注意畜禽的反应及使用后的效果。(1分) e、凡未按要求条件运输、储和瓶签缺失无法判明种类的疫苗,不得使用。(1分) 2、如何减少、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答案要点:a、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0.7 分) b、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0.7 分) c、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操作方法要规范,接种剂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验检疫:以疫病和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采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 段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检疫性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传入国境以及在本国内传播的活动。 2.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对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 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植物有害生物。 3.有害生物:指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 环境有害的生物。 4.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 病。 5.检疫许可:也称检疫审批,是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引进禁止进境物时, 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审查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6.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 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水产品、乳制品、蛋类等。 7.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食 用、医用、加工材料。 8.转基因食品: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从细胞中取出并插入另外的生物细胞中 去,以获得某些有利特性的新生物,由这些生物制成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就是转基因食品。 9.菌落总数: 10.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 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11.A类疫病: 12.B类疫病: 13.检疫申报:也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 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动物检疫试题

动物检疫试题 一.选择题 1、近20 多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996年1月16 日,我国正式宣布消灭了下面哪个疫病(),这是继牛瘟之后在我国第二个消灭的 动物传染病。 A .猪瘟B.鸡新城疫C.禽流感D.牛肺疫 2、1956 年,在我国宣布消灭了第一个动物传染病是(),为我国近代兽医史 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A.猪瘟 B.鸡新城疫 C.牛瘟 D.牛肺疫 3. 在猪病防制中,我国研制的()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比较理想的猪病疫苗。 A. 猪蓝耳病 B.猪瘟 C. 猪流感D、猪伪狂犬病 4. 我国第一个获批准的兽用基因工程菌苗是防制下面哪个疾病的?() A .猪大肠杆菌B.猪沙门氏菌C.猪副伤寒D. 猪痢疾 5.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在防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效果不错。 A. 猪瘟 B.猪伪狂犬病 C.猪流感 D.猪蓝耳病 6. ()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A 小鹅瘟B.鸭瘟C.禽流感D.新城疫 7.()是1984 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 8. 1997 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已于1998年1月起正式实施,该法 规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法律依据。 A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C.《中华人 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9.生物安全包括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领域3个方面。 A. 生物技术B、基因芯片C、基因工程D.预防接种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可疑性炭疽后,应取()进行送检。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耳朵或天然孔渗出血 2.急性猪肺疫的特征性病变是()A A.纤维素性肺炎、 B.坏死性肠炎、 C.脾肿大,边缘梗死、 D.坏死性肝炎 3.生产上一般采用()进行布病的检疫B A.琼扩试验、 B.试管或平板血清凝集试验、 C.中和试验、 D.ELISA 4.猪丹毒主要发生于()B A.仔猪、 B.架子猪、 C.怀孕后期母猪、 D.香猪 5 猪喘气病是由()引起D A.猪喘气病病毒、 B.猪丹毒杆菌、 C.衣原体、 D.猪肺炎支原体 6.牛流行热又称()A A.三日热或辐射热、 B.五日热、 C.七日热、 D.无高热 7.破伤风是由()引起C A.魏氏梭菌、 B.溶血梭菌、 C.强直梭菌、 D.巴氏杆菌

12检验检疫概述习题

第一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人括号内) 1.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是为了( )。 A.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口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外贸顺利发展 B.保护我国农、林、渔、牧业生产和国际生态环境 c.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 D.保证进出口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1:3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的正式施行13期为( )。 A.2005年8月10日 B.2005年12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7月1日 3.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是( )。 A.汉口商检局 B.上海仁记洋行 C.上海商品检验局 D.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设立的商品检验处 4.( )年10月,国务院颁布《动植物检疫法》。 A.1989 B.1990 C.1991

D.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卫生检疫法规是( )。 A.《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试行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6.2001年4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它是由( )合并成立。 A.出入境卫生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局 B.出入境卫生检疫局、商品检疫局 C.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D.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选项代码填人括号内) 1.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对象包括( )。 A.国境卫生 B.交通运输工具 C.出入境货物 D.人员及其事项 2.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 )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即“三检合一”。 A.国家卫生检疫局 B.国家技术监督局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1、病料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2采取病料所用容器、手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采样时应无菌操作。 (3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 (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 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用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 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 30min 。 器皿 (玻制等经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或放于 0.5%~1%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 软木塞和橡皮塞置于 0.5%石碳酸水溶液中煮沸 10分钟 载玻片在 1%~2%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水洗后用清洁纱布擦干, 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 一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 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方法中不同动物采血部位分别是什么? 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毛皮动物小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 多量采血可在隐静脉采集, 也可用尖刀划破趾垫 0.5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

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 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 4、病料的采取方法中采血的方法是什么? 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 (拔毛 , 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 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 3mm ~4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 5、一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 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石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液体装在封闭的毛细管或试管运送。 寄送肠道时, 先清除肠内粪团, 用灭菌盐水清洗后, 置于盛有上述保存剂的试管中即可。粪便可移入灭菌容器中寄送。 6、指出一般组织病料的记录、包装和运送方法 送检样品的记录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应有一式三份的送检报告, 一份随样品送实验室, 一份随后寄去,另一份备案 送检样品包装和运送 所采集的样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 24h内的放在 4℃左右的容器中运送。 24h 内不能运送的,把样品冷冻,并以此状态运送 7、什么是 A 分区划线法和 B 连续划线法?

2020年动物检疫技术知识考试卷及答案(标准版)

2020年动物检疫技术知识考试卷及答案(标准 版) 一、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肝脏呈扁平状,暗褐色,猪的肝脏分___叶,胆囊位于____(D) A .4,左内叶脏面 B.2,右内叶脏面 C.2,左内叶膈面 D. 4,右内叶脏面 2、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是____(C)A .左纵沟 B.右纵沟 C.冠状沟 D. 二尖瓣 3、三尖瓣位于____(D)A .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D.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 4、下图为肾脏的解剖图,其中1、2、3、4、 5、6分别代表____(D) A. 外侧缘、肾椎体、肾小盏、肾乳头、肾盂、集合管 B. 肾皮质、肾乳头、肾盂、肾锥体、肾大盏、集合管 C. 外侧缘、肾椎体、肾小盏、肾乳头、肾盂、肾大盏 D. 肾皮质、肾锥体、肾小盏、肾乳头、肾大盏、肾盂 5、一农户所养奶山羊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正常泌乳,但随后出现跛行。该农户每日清晨牵羊至某小区售卖鲜羊奶。两个月之后小区有购买食用羊奶的居民出现高烧不止,该农户也因腰背疼痛不再售卖羊奶。若该羊为病羊,有可能为____感染,小区购奶居

民发病的原因可能为____。(A) A. 布鲁氏杆菌,食源性感染 B. 结核杆菌,食源性感染 C.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D. 结核杆菌,食物中毒 6、猪的下颌淋巴结位于____。(B) A.颈部上三分之一处颈静脉上侧B.下颌间隙内下颌弓内侧1-1.5 厘米处皮下 C.下颌弓外侧皮下D.腮腺内侧 7、位于膝壁内,髋关节与膝盖骨之间的前方,阔筋膜张肌的边缘,由脂肪包围的淋巴结是(B)。 A.颌下淋巴结B.髂下淋巴结C.颈浅淋巴结D.颈后淋巴结 (二)多选题 1、猪的左肺分为____(ABC)A.尖叶 B.心叶 C.膈叶 D.副叶 2、下面关于猪脾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BCD) A.呈细长的带状,暗红色,质地松软 B.脾实质由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组成 C.发生猪瘟时可见脾出血性梗死 D.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和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 3、牛胃分为几个部分?(ABDE) A .瘤胃 B.网胃 C. 肌胃 D.皱胃 E. 瓣胃 4、下面关于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CD)

植物检疫学的复习题和答案

植物检疫学的复习题和答案 动植物检疫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任选20空,1空1分,共20分)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检疫除害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等。 3、请例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理)。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综合性)。 12、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13、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方法包括: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wick 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14、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17、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物。 二、名词解释(任选15题,1题1分,共15分)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5、外来物种入侵: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