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领导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领导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领导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领导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前言:

现代领导观把领导者看作是权力、责任和服务的统一体,三者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那么,领导者如何行使好权力,履行好责任,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是当前领导者本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儒

家思想,虽然并不符合现时代的社会要求,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但是有些儒

家思想与现代领导观还是有着内在关联性的,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仍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

二、儒家领导思想:

(一)为政以德,齐之以礼的大治思想

为邦为国、改造社会是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儒家思想那里发

展出一套安邦治国的理论思想,可以称之为德治主义。

1.为政以德及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所谓“为政以德”就是要通过自己良好的德性风范的影响来使以礼制为中

心的政事得到推行。这就要求领导者起好带头作用,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为政”相关联,孔子主要对为政者之德提出了以

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以“安百姓”作为为政的落脚点。当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君

子时,孔子先回答:“修己以敬”;当子路问:“这样就够了么?”孔子进一

步说:“修己以安人;当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么?”孔子最后说:“修己

以安百姓”。“修己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里“修己以敬”可以说是一

个居上位者的立足点。而其落脚点则是“修己安百姓”,这里孔子又说:“尧

舜其犹病诸?”即“修己安百姓”是一件连尧舜也还没有完全办到的事。可见

要做到“修己以安百姓”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今天的共产党人提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正是继承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的思想。领导者必须以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方能使其政令通畅。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领导思想,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只有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领导思想和管理策略,国家才能富强,单位才能兴旺。高等学校的领导也应在作决策时处处体现以人

为本的领导思想。

(2)对政事要忠敬勤勉,乐此不疲。忠敬一方面是指对君主要忠、要敬,要做到“事君以礼”;另一方面是指对待工作、对待人民也要做到忠诚而恭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勤奋勉力,做好本职工作。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领导者充分

发挥领导才能的力量源泉。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对工作的热爱是激发创造性的原动力。一个部门的领导如果不喜欢自

己的工作,很难想象他会把本部门的员工领导得井井有条,也很难想象他会怎

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要廉洁奉公,身正为范。孔子把“欲而不贪”列为领导者的五种美

德之一。事实证明,只有廉洁奉公,而不是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才能真正为

民众办实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领导下属积极进取。

2.无为而治的大治思想

无为而治是儒学领导思想中的最高思想。无为而治是一种大治,也是一种

大智。其内涵就在于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即所谓

“最小—最大原则”。儒学认为只有以德为政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才可

以“垂衣裳而天下治“。虽然无为而治的目标太高远,但其思想在今天仍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领导者不必事无巨细,逐一过问,只要搞好个人的道德修养和

对下属的道德教化,再加上实行儒家主张的“分级管理”、“任官得人”,集

众人之长,用人得当并且充分信任,敢于放权而又抓住大事等领导方法,就能

接近无为而治的管理极致。

(二)中庸之道的领导艺术:

中庸之道在孔子看来体现了一种最高的德性,也代表了一种最高的智慧。

但中庸究竟是什么呢?按朱熹的解释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程颐则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所谓“中庸”,就是以无过

无不及的庸常之道来作为天下之定理与正道。

1.既不“过”亦不“不及”,以“适度”为领导准则过去有一种观点,认

为所谓“中庸之道”就是搞折衷主义,就是不讲原则,其实这是对“中庸之道”的一种误解。孔子说过:“乡愿,德之贼也”。“乡愿”指没有真正是非观念

的人,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真正的中庸之道,决不是乡愿,而是讲求行为、

举止适中、适度。“度”的概念在辩证唯物论中表示事物保持本质的界限,我

们今天讲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度,没有度就容易犯错。领导者作决策也应有

一个度,以使用权决策达到其最完美的效果。“过”或“不及”都不能达到好

的效果,甚至会带来负面作用。领导者要做到“惠而不费,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贞而不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这些都体

现了中庸之道的要求。

2.通过差异互补,寻求整体和谐统一的领导艺术儒家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所讲的“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上面。对领导者来说,“和而不同”表明领导者在面临各种矛盾、差异时应采取的手段。“和”表示有差异矛

盾的双方协调地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之中,“同”则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纯

粹量的堆积,这和辩证法中所讲的“统一”和“同一”的区别类似。“和而不同”是一种卓越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领导班子中的班长和成员之

间都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如果领导者不允许其他人有不同意见,那么

决策只能是一个人的决策,也只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领导者只有允许有不

同的意见,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集中,所作的决策才会是科学而有

效的。仅仅有“不同”是不全面的,还要求“和”才能形成合力,不致于“内

耗”,从而达到更好的决策效果。因此,我们说,领导者之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正如一个包含差别,甚至多种对立因素的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

协调、相互补充、相互生发、相互推动,从而构成一个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整

体世界。

3.“中庸之道”领导思想的心理学依据“中庸之道”的领导思想也有心理

学的依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身上有八种心理品质可测试和决定一个人的

事业状况。这八种品质是:冲动、坦率、开朗、坚强、分析、耐心、动情、沉默。

三、儒家领导思想的局限:

(一)缺乏实现高远理想的有效途径儒学以“生生而和谐”为最高理想。孔子的德治思想虽然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仅有德治是不

足的,还必须法治。德治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中的性善论,而法治(尤指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理论基础是人性论中的性恶论。儒家德治主义对人的要求是做

一个君子,如果全体社会成员真的成了君子,那么,不违反法律就是自然的事

情了。在西方法治的现代社会中,对人的首要要求是守法即不违反法律。因此,可以说儒家强调的是“最高限度伦理”的要求,而西方法治社会注重的则是

“最低限度伦理”的要求。笔者认为,领导者对本单位的管理,法治应放在第一位。一个没有规范的部门是混乱的,也不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当今企业普遍

提出的“向管理要效益”是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现实意义的。

(二)致力内省,缺乏关注外在世界儒家思想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但对外在世界却关注不够。这也是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热衷于“入世”

的理论却始终难以“入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领导科学来说,外在世界是指

外部的政治环境状态、经济环境状态、文化环境状态、人口环境状态、地理环

境状态等。对客观环境的灵活把握是一门高超的领导艺术,儒家领导思想恰恰

缺乏的就是对客观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其领导思想的又一缺憾。

四、总结: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儒学是一种为仁由己,觉仁成德,追求天人、物我内在和谐的道德文化,其中蕴含着

丰富的领导思想。但是,它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全面一分为二的看待它。

儒家文化的回归word

现代社会中儒家文化的回归 儒家文化的起源 最近几年社会上有一种舆论,即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认真探究起来,又有些不太合理。 信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导向,即更信什么、一般信什么、更不信什么。以前中国社会普遍穷,只要能发展,能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全国人的思想就高度地一致。因此以前党中央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基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或者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是现在,中国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社会组织的资产规模大了,内部自然会分出几个阶层。有了不同的阶层,自然就有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想[1]。一旦碰到一个社会问题,不同阶层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是非标准,这就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管理成本,也是当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原因。因此,并不是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是价值观的多元化造成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共同信仰。 那么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就没有形成一个绝大部分人认可的共同信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各种思想碰撞并最终选择了一个能代表各阶层利益的普适信仰,这就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社会大变革,其特点用今天的语言表达就是

公有经济衰落,私有经济崛起。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集体耕作方式。因此春秋中期之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公社、宗族社会。当时社会也讲孝,但对象不是活着的父母,而是死去的祖先。因为要保持大集体的地位,就必须创造一个大家普遍尊崇的偶像,这就是祖先崇拜。春秋中期,小家庭能独立开荒、播种和收获了,因此宗族社会的农村公社向家庭生产方式转变的序幕就拉开了。私人经济的崛起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演变成对土地的争夺。老百姓凭体力创造财富。政府官员没有体力,但有权力,于是乱摊派,多征税的现象就产生了。在这个背景下,强调中庸之道也就是凡事都要适度的儒家思想被创立起来。为解决社会的无序现象,代表小农经济的儒家主张通过教育的方式,以义节利,强调民间自觉的力量。 儒家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形成了“仁”和“礼”为主的张力结构,强调内圣外王。后世奉四书五经为经典,并巧妙将“仁礼”关系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原则。 儒家文化的守礼思想,能使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礼思想,有教导人们守于本份,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能使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儒家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范人们的一切行为准则都要以“义”为最高标准,人们必须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到“义然后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忘义。这有利于在当时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串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儒家传统的价值意识依然主导着并决定着中国人社群的道德信念与家庭伦理。 基本观点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 孔子教导“为仁”的原理;孟子则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哲学;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功夫;张横渠的“存天理去人欲”;程颢“识仁”、“体贴天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陆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阳明的“致良知”;刘蕺山的“慎独”与“诚意”……等等。不论这些儒家学者试图透过何种相近或相异的概念范畴或思想体系,对于人类自我修养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种设计,他们所共同承认并以此种共识为基础而发展其本

身思想的观点,即是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的功夫修养,追求并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不重敛赋、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同时,为建立理想的社会文化,家庭间的伦理关系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论语》中孔子以之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后,《易经》哲学中藉由《易传》注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价值本位的情境伦理学,此即针对各种伦理冲突情境的知识解析提出进退智慧,从而作为儒者处世应世的操作知识根据。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在此基础上,随着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其思想中包括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譬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以及诚实守信、忠恕等思想,均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对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已经日益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企业管理意义 一、儒家思想中的主要管理理念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传统思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的。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儒家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思想之“以仁为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本”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围绕着一个“仁”字,那就是怎样使人趋向“仁”。什么叫做仁?实际上是什么叫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当做一种思想理念的最深准则其实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引导理念并且让仁融入于各种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将自尧舜以来继承下来的先王之道归属为仁之道。如果从《论语》为核心来分析仁的意义的话,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儒家文化觉得民是国家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民字作为首要。孟子指出“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儒家思想把用贤作为是企业管理盛衰成败的关键。 (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仁为本”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儒家文化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将“以仁为本”作为企业迈向成功的管理准则。“以仁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本理念为前提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准则,它要求的是管理行为的人性化。这样的话,现代企业管理中怎样去应用“以仁为本”的思想,融入“以仁为本”的准则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行的: 第一,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采取“仁治”以稳住民心。第二,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还需要设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三,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更加要积极开展对人才的挖掘、人才的运用、人才的培育。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企业应该发挥员工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主动性、事业心、创造性与成就欲,使员工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光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多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来让员工自觉的与管理者共同把工作做好,共同1 发展企业。 二、儒家思想之“以义统利”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义统利”的理念 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正当的利益该取而不取,也是不义。孟子就说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好其道,则舜受其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不合道义的即使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道义的即使像舜继承尧的天下也不过分。这话准确地表述了儒家“以义统利”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以义统利”引领着管理者处理好盈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原料、资本和人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企业的盈 利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污染环境,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在这里“义”和“利”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儒家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她之所以长期稳定地生存下来,与历代封建王朝用以治国安邦的管理之道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管理方法,使一代又一代封建王朝得以生存、发展。这里就来谈谈我国的古代智慧怎样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 一、“以人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民本观”在儒家治国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儒家学说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着重阐明了“得民者得天下,先民者先天下”的深刻道理。古往今来,大到国与国的相争,小至企业与企业,莫不是人才的竞争。忆三国,魏王曹操广聚人才,蜀王刘备三顾茅庐。看当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将自己50%的工作时间用于管理人才资源。他认为,公司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很好地进行了人才资源管理,他甚至可以流利地报出公司1,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及职责。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理解“民本”思想,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之本在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正如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说“今日的企业员工不再是《摩登时代》里的查里?卓别林那样,只是在重复简单的机械动作的机器奴隶了。”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懂得爱护员工,善待员工,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根本,努力保障他们的利益。只有赢得全体员工的支持,企业才有可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以人为本”。如,在员工生日当天,老板发一条祝福短信,送一个生日蛋糕;过节的时候给员工家属送份礼物。花费不多,收到的效果可谓很大。试想,员工能不卖命工作吗?以后再遇到加班、出差之类的事情,家属们能不支持吗?但不得不看到,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的确不够,时有拖欠员工工资、降低福利、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发生。这样一来,造成了企业员工懈怠、散漫、没有责任感的情绪,间接地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绝对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觉悟不高,知识不足,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忽视了“人”这一因素。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顺应人性的特点,充分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利益,这样才可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收到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以德为先”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一、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仁”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在儒家思想中,仁是“全德之名”,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同时,儒家不是从孤立的、个体的人的角度,而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理解为以仁爱为枢纽的人际关系,这应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从管理的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盈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正确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等等。经济学家黄速建认为,人本管理应该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塑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立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杨靖山给人本管理下定义并展开论述为:依靠人是全新管理理念;开发人的潜能是最主要管理任务;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原则;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组织成功的基础;凝聚人的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儒学所建立的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民惟邦本”“富民、惠民”的管理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一)“以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倡导人本主义。儒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孔子认为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人,即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儒家强调尊重人性,富有仁爱之心,挖掘人的智能潜力,可谓开辟人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先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发展。具体做法是:把依靠全体职工作为企业管理宗旨,建立一套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并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达到人尽其用,以形成尊重、关心职工的企业氛围。 (二)“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为政在人”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那些“ 仁以为己任”的“ 贤人”;将这种思想主张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强调德才兼备的领导层的关键作用。建立高素质的企业领导班子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也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和升华。 (三)“重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

论儒家的政治管理思想

论儒家的政治管理思想

摘要 1 论儒家的政治管理思想 王娜 (燕山大学经管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国政 治文明的建设如何实现政治管理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民众的心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本文阐释了“修身”、“中庸”等儒家政治管理思想,分析了“仁政”、“贵和”、“人本”、“教化”的儒家政治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儒家政治管理思想对提升价值观、建造诚信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中庸;仁政;人本;儒家;政治管理 一、引言 政治管理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是涉及人类政治生活的一种管理活动。根据当代中国政治学者观点,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

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即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从政治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政治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意义,就中国社会而言,管理思想远在古代就早已有之。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更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管理思想的遗产,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 二、儒家政治管理思想的诠释 儒家认为政治是道德的外延,或者说他们倡导一种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的伦理政治观。儒家的这种政治观影响到其政治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以至于形成了内涵丰富又不同于众的政治管理思想。 1、修身作为政治管理的逻辑起点 儒家的整个政治学说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分析基础之上,认为人是政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无论是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还是孟子的“性善论”,或者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无一例外地将人作为分析的对象,都强调人必须时刻加强自身的修养。《大学》中讲,“古之欲明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西方国家,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传统以来的儒家孔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反而构成了一大阻碍。因而,近代资本主义只能在西方国家产生而不能在东方国家产生。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向马克斯·韦伯的论断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60—80年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走向萧条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圈却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当时,人们在考察其原因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本身,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技术等等。但这时的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东亚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时,人们又考察了非经济的制度结构,这些国家在制度结构方面也大不相同。人们在考察其文化因素时,发现这些地区的共同之处就是,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产生了:儒家文化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利弊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利弊影响 文/郜良 儒家学派由孔子所创。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其间受到外来佛教文化的冲击,在近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五四运动”中受到“打倒孔家店”的否定,“文革”中受到“批林批孔”运动的批判,儒家思想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作为传统的力量,顽强地积淀在当代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体系之中,以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风尚、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渗透到我们的骨髓和血液,发挥着积极或消极作用。起积极作用的为精华,起消极作用的为糟粕。我们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必须用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先进文化引领时代潮流,在大胆吸收西方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先进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扬弃”。因此,必须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现实利弊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儒家文化属人伦文化,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蕴含量十分丰富,每个字都能写一篇大文章。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如“仁”,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家体现的是过度的“慈”,很容易丢掉传统的“孝”,所以,当今更需要强调“孝”。此外,“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儒家思想对鬼神问题持谨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具有无神论倾向,否定超自然救世主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同时,引导人们注重“现世”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体现出对务实和理性精神的崇尚。虽然中国有土生的和外来的宗教流传,但都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宗教狂热,真正推行的是“政德合一”,宗教在中国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不像西方搞的是“政教合一”,有时教权比王权还要大。在中国正是由于信奉儒家思想,抑制了宗教的作用。直到现在,全世界有60多亿人,信教的有48亿人,不信教的绝大多数在中国,这和受儒家思想文化的长期熏

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

大家知道,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联合宣言: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回到两千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也曾说过:“21世纪拯救人类的,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在联合国的《****宣言》和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们通过的《世界伦理宣言》中作为基本原则为各国所接受,成为普世共尊的行为观,这表明儒家思想在今天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指导和积极的影响作用。儒家文化在中国渊源流长。早在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辉煌壮观的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其中儒家文化创始人,也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杰出、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因此他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由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归结起来体现在一个“德”字上。市场经济是满足人类需求的经济,而儒(人需)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最好的诠释,儒学更是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科学指导。市场经济浩繁复杂,研究者、实践者不计其数,其基本目的可浓缩在一个“财”字上。简单看,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是“德”与“财”之间的关系。 那么,“德”与“财”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早在两千年前,儒学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中就有精辟的阐述。《大学》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明确说明了“德”与“财”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棵树,德是本,财是末,意思是说“德行”是树根,“财”是枝叶花果。 如果进一步探讨“德”与“财”之间的关系,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企业如果有德(即“德”),自然会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即“人”),有了人才,就能发现、培育、保持、扩展市场(即“土”)。在古代,我们是农耕社会,“土”指土地,因为有了土地才能生产财富。现在是商品社会,“土”指市场、商机,一旦抓住商机,诚信经营自然能获得财富(即“财”)。你有人才,又有市场,自然钱会追着你跑,财源滚滚而来。有了财富,就企业而言,就有能力解决员工福利,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就政府而言,就有能力解决民生问题(即“用”),就有能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所以我们说“德”是大树的根,“财”是大树的枝,根扎牢了,树自然会枝繁叶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财生”等等。经济的繁荣发展,财富的获得并不是终点。儒学典籍又进一步教导我们怎样永续循环发展好“德”,提高“财”的合理利用与再次获取,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对企业而言,就是怎样做成“百年老店”。《大学》中说“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关键是财富的分配和使用。作为企业,如果把财富用在产品品质提升、用在回馈消费者、回报社会上,人们就会带着微笑,心甘情愿地再把钱捧给你,因为你赢得了客户的心。如果把财富用在提高员工福利上,让他的家庭没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儒家、道家、佛家等几大学派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最深远,时至今日,我们仍提倡学习儒家思想文化。儒家学派创立至今,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的“打倒孔家店”,再到现在的正确认识和学习儒家思想。儒家学派虽然几起几落,但却长盛不衰,主要在于其具有兼容性,儒家学者不断吸收其他学派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得到补充,能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把握住了发展的机会。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它在治国、为人处世、教学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引导。首先在治国方面,儒家提倡“为政以德”、“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它认识到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如果统治者得不到民心,政权就不能巩固。如果统治者是舟,那么人民就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它起到了制约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维护了社会安定,使人民能安居乐业。 儒家同时还提出“三纲五常”,其中我觉得“五常”对于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很有指导意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在这个物欲横流、容易迷失自我的社会里,它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我们每做一件事前,都应该想想这五个字,我觉得我们平常至少要做到义、信两个字。义指的是气节,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对待朋友要有情有义。古时候有关羽为了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放曹操,当今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努力做一个有情有义人呢?信是指诚信,诚信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特别重要。老实说,我觉得现在社会缺少诚信,每年央视3.15晚会都会曝光一批不良企业商家。不断涌现出诚信缺失的问题,已经使很多国人失去了信心,纷纷去买外国的商品,这肯定影响我国的企业发展。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诚信,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路人跌倒了没人敢扶,人与人交流总会怀着一颗怀疑的心,不能坦诚相对,那会让人失去很多宝贵东西。 儒家在教育上讲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教无类”强调人人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反映了人人平等,我们现在实行的普及义务教育就是这一思想的实践。“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孔子认为,对于能力和素质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激发其兴趣,使得每个人即使能力和起点可能不同,但同样取得进步。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儒家思想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同时它提倡遵守封建礼教,其中“三纲”就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思想,应该被摒弃;儒家思想随着发展,逐渐僵化,成为投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愚化人们,阻碍社会发展。所以总结起来,儒家思想有其积极性和局限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学习。

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儒学所建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 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 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 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 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 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 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 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 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 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儒家 人本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 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 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 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 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日益突出。 儒家思想的简介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 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本是 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 派的称呼。[1]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 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 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即墨市实验学校 八年级三班 组长:曲翔前组员:孙仕昊、华军、张秋尧 指导教师:于伟昌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人们之间彼此隔膜,快节奏的生活更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环境不断恶化,干旱、洪涝交替肆虐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等许多环境问题不断显现。 在当今这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 然而在两千年前,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方还是荒昧的时候,儒家就已提出了超越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儒家思想在几千年后对于现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或许会有所帮助。 作为一个中学生,学习儒家思想更会使我们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中国的文化。浅述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 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 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 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着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儒家思想的精华 归纳结果: 一: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为仁,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是一种合乎礼义,发而中节的情感。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他认为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培养和扩充恻隐之心。 “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颜渊),明确人的本质是爱人。儒家本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仁爱精神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或困难境地者伸出援手,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值得大力弘扬,对于当代社会,这种仁爱思想显得更加尤为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隔膜,人情的冷漠等等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儒家的仁爱思想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中学生,学会帮助他人,学会宽容他人,用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这就是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