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中国数术学纲要陈维辉序吾华有广博之土地,众多之人民,悠久之历史,以文化遗产之丰富且复杂,迄未能作一总结,此固学者之大任,亦吾民族全世界所期待之伟业也。陈子维辉,始学地质,继而涉猎各种自然科学,返读先秦两汉之文献,撷取其科学性者,批判其迷信性者。凡天文、舆地、数术、音律、卜筮及出土文物诸方面,无不研究而系统序述之,务蕲达于贯通之境,以供作中国科学史之准备。此固时代之迫切要求,非徒矜夸我先民之造诣也。予尝谓科学发端于迷信,其始巫觋,握知识界之威权,任意放言天地鬼神,以博取蚩蚩之信仰。其后接触实际日多,遂得据之以为人民服务。故医学者,所以疗疾也,而始作于巫彭。地理学者,所以认识地形与生产者也,而集合巫者长期之经历,以成《山海经》,凡山川、矿物、禽兽咸有记载;开科学性记载《禹贡》、《水经注》之端。谶讳者,假托孔子之言以为最高统治者服务者也,其浅薄极彰著,而其于天文、历法则多出于实测,讳观象授时者所不能废。昔人对此诸端,疑信参半,迄未能定其真价值。今得一孳孳不懈懈陈子,穷工作之余晷,一一分析古代遗书,不使有纤屑之屈仰,往往达旦不寐,作深刻之检索,而古人之由迷信而进于科学之程序,遂得大白于世。陈子壮盛之年,具精密之观察力、孳孳砭砭

如此,他时成就之钜,宁有涯量,因书此以励之,愿勿以不知者之妄议,而自驰此伟愿也。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八日顾颉刚书于北京瑞金路中国科学院宿舍序夫道祖老彭,三五为仪。名托黄帝,百家共之。数术从象,图书有滋。天人感应,万物化生。精微至理,格物致知。大小均有太极,顺逆分化阴阳。醒三才之悠忽,占五行于指迷。河洛连数,干支燮理。数穷天地,机逢时遇。把握阴阳,调合数术。难易寻源,顿悟真诣。抛砖引玉,管见哂之。一九八四年八月子瞻陈维辉书目录一、数术源流二、三五之道(一)百家原理(二)三五相包三、太极精微四、阴阳精微1阴差阳错2 阴腐阳焦3 阴刑阳德4 阴阳互根5 阴消阳息

6扶阳抑阴7 阴降阳升8 阴争阳扰9阴厌阳移10 阴和阳合五、图数精微1先天卦位2乾坤六子3后天卦位4十二辟卦5六十四卦6六爻时位7河图灾害8数洛书之数9大衍之数10阳九百六11元会运世六、五行精微1五行生克2五行乘侮3五行承洽4五行亢害5五行病药6五行制化七、干支精微1天元阴阳2地元阴阳3人元阴阳4地支遁干5地支冲局6刑合破害7旺相休囚1/75页8长生死墓9建平破收10天干喜忌11四时喜忌12浑天子甲八、六壬指迷(一)三传1贼克2比用3涉害4遥害5昴星6别责7八专8伏吟9返吟(二)判断(二)程序(三)验证九、伤寒原理伤寒论的基本原理(一)伤寒六经传变与经

络的发展(二)经络的命名起源于五运阴阳(三)伤寒传足不传手的规律(四)伤寒中解时辰规律(五)伤寒的标本施治原则伤寒标本施治的方剂原理十、数术总论1数术含义2精微理论十一、阴腐阳焦1阴刑阳德2阴阳互根3阴消阳息4扶阳抑阴5阴降阳升6阴争阳扰7阴和阴合十二、图数精微1先天卦位2乾坤六子3后天卦位4十二辟卦5六十四卦6六爻时位7河图之数8洛书之数9大衍之数十三、五行精微1五行生克2五行乘侮3五行乘治4五行亢害5五行制化十四、干支精微1天元阴阳2地元阴阳3人元阴阳4地支遁干5地支冲局6刑合破害7阴腐阴焦8阴刑阳德9天干喜忌10四时喜忌十五、六壬指迷1三传2判断十六、伤寒原理小结十七、中国数术学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讲座十八,《周易参同契》与中医学气功纲要以下为学员文章十九、简论中国数术学与道家气功1从周易出发阐明规律2从干支周期出发阐明规律3从五行关系出发阐明规律4从河图洛书的数角度阐明规律二十、关于气功治疗糖尿病的体验1患者病情简介2气功是怎样治疗糖尿病的3练功的基本做法二十一、简谈自发功二十二、浅论道家气功二十三、略述道教与道家、墨家、养生家、儒家和佛教的之关系。1道教与道家2道教与墨家3道教与养生家4道教与儒家5道教与佛教2/75页二十四、浅述数术学与五行电子二十五、浅析《抱朴子》二十六、关于“人体

场”探索之点滴1有关生物场概念的提出2人体场的基本模式和应用3体会和感想二十七、当代诸葛陈维辉——记陈维辉与他的“中国数术学” 一、数术源流中国数术学是由什么人创作的,它应当是老彭、巫彭、彭祖、彭咸家族共同创作的,他们述而不作,一代代地口授心授下去,并且托名给了黄帝。屈原《九章》中说:“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和屈原都一致地崇敬老彭是个伟大的圣人,老彭述而不作,主要传授三五之道,他也是道家鼻祖。《世本》说:“巫彭作医,??巫彭作巫”。老彭、大彭、彭祖就是巫者家族,他们是懂得巫术和医术的。中国古代人民对巫者是很尊敬的,巫者并不是什么坏的名声,巫者就是圣人、智者的意思。《国语?楚语》说:“是古巫者,必有智、圣、聪明者为之。” 彭祖称大彭、老彭也有意义,大、老为长老的尊称。《尔雅?疏》说:“大,长也。” 《周礼?地官乡老注》说:“老者,长也,系尊称。”宋均说:“三老,老人知天地人者。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事。”所以长老的大彭是懂得三五之道的老人。巫者是有文化知识的宗教师,除了中国古代汉族道教的巫者以外。纳西族东巴教的巫师称为“东巴”,“东巴”就是智者,他们掌握文字。所以老彭是三五之道的创始人。唐兰在《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中说:“旭保是巫保,他们假论先知,这样的史料也是第一次见到。” 他

又注明说:“大保就是巫保,总称为巫??楚人称巫为灵。《楚辞》:‘思灵保贤兮,’洪兴祖补注:‘古人云,诏灵保??灵保神巫也。’” 巫者就是大保、共保、灵保,道家也就是大彭、巫彭、彭祖了。道家中佼佼者称为真人。《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上古有真人者,提撷天地,把握阴阳。” 《淮南子》说:“真人者,性合于真。” 王充《论衡》说:“道家相夸曰‘真人真气??必谓吹呵呼吸、吐故纳新也。昔有彭祖行之矣。’” 《庄子》说:“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所以,彭祖也是道家的真人。历史文献上彭祖在尧时首次出现,而经历夏、商、周至少说明他们是从事巫者的专业家族。《史记》说:“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 《史记索隐》说:“彭祖??后为大彭,亦称彭祖。” 《史记正义》说“封于大彭。” 《庄子》说:“彭寿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武夷山志》说:“其尝进雉羹于尧,尧封之彭城,故称彭祖。“ 彭祖进入夏代变成了军事家,他们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兵法家。《周书》说:“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竹书记年》说:“帝启十五年??彭伯寿帅师。” 彭祖在商代又变成守藏吏,有的人说彭祖被商王消灭了,有的人说彭祖投江自杀了,有的人3/75页说彭祖隐居了。《竹书记年》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汉书?杨雄传?师古经》说:“彭咸,殷之介士也,不得其志,投江自杀。” 《庄

子释文》说:“彭祖在商为守藏吏,在周为柱下吏。” 《史记索隐》说:“按藏室吏,乃周藏书之吏也。” 《武夷山志》说:“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 《路史》说:“商王拼系女,筏(上竹下钱)始去之。” 张政良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

的易卦》说:“自商周有数术之易卦出现。”易是属于三五之道内容之一,所以道家的源远而流长。这就是说,三五之道

的数术在商周已经定型了,这是巫者道家老彭所传授的。二、三五之道(一)百家原理中国数术学是道家的基本理论。道家的主要理论精华是什么呢,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专论了道家。他说: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各守其分,则易行);其辞难知(幽深奥妙)。“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任其自然)。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因物而利),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

为业(成法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度与物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顺时间而掌时机)’。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因百姓之心,以制纲领),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

明也。其实中其声者(声者各也),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

谓之窍(窍,空也)。窍言不听(空言无成,巧言令色),*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何大道,混混溟溟,光学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

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司马谈综观了道家理论,精确地加以概括,分出道家无为学派的老子和有为学派的黄帝,并总为黄老,黄老为道家所共称。王充《论衡》说:“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 道家最早提到神(精神)和形(物质)的关系。道家不承认灵魂不死,神与形分离,人就死了。因此,道家追求神形不离,讲究长寿真人。《庄子?天下》说:“天下之治方术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史记?五帝本纪》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 《汉书?武帝纪》说:“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 百家共术黄老,黄老道家也是百家原理,具体说来有以下百家争鸣的学者: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韩非者??而归本于黄老。”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黄老道德之术。” 这时,诸子百家共学黄老道术,道家理论遍及各学术领域。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黄帝四经》说:“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 《黄帝四经》同样被《黄帝内经》所引用,因此,黄老道家理论是百家共同原理。它讲阴阳五行的数术学,数术学渗透在一切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之中,这对于研究中4/75页国古代学术是多么地重要哇~(二)三五相包中国数术学是道家的基本

理论,《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合攘易之谦之(《尚书》:火恭克让,谦卦辞),一谦而四益(《易》辞:有谦。谦,同谦让之意。)此其所长也。不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道家无为和有为两派为主。他们代表人物总计有:伊尹、姜太公、荀子、老子、关尹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等篇,共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汉书?艺文志》说:“数术者,皆明堂牺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即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神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战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汉有唐都,庶得鹿角。韦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 数术共百九十家,二千五百八十二卷,共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这就说明了数术是天文(天文、历谱)、人事(五行、蓍龟、杂占)、地理(形法)的三个方面,也就是三才,再加上了五行,就是三五之道了。三五之道的三是什么意义, 马王堆西汉帛书《黄帝四经》说:“天执一以明三,天明三以定二,审三名以为万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说,道是从无到有,产生了太极,太极就是无中一点的有,有就是太极,太极以有右面这一。二就是天宇宙,邵子说:“若论先天一事无,

后天方要着功夫。”有了宇宙,天及其对立面的地,天地为二,加上人,生物成为三,从三产生了一切万物。《诗?推度灾》说:“太初行三节,雄雌俱行三节??三未分,别号混沦。” 《礼?稽命微》说:“天有三统,物有三变。” 太初即太极,初即为极,太极之始称为混沌或混沦,逐渐形成天、地、人的三者,物质划分有三变。有了三才变化这物,就产生了数。《史记?律书》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周而复始。” 程大昌《易原》说:“立一以为始,立二以为承,而立三以致极。继其下者,遽为万物,财其为一、二、三万也。” 数起于零,始于一,终于十。但成于三,三以后就成为万物了。三赋于了很大的意义,同样西方哲学也不例外。阿尔森?古留加《黑格尔小传》中说:“按照毕达哥拉斯学说??始之源是一,有了二,便出现了多数??后新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赋有很大的意义。一通过二重新在三里面达到它的圆满状态。对三的崇拜,从毕达哥拉斯学派传到了基督教,毕大兴安岭哥拉斯学派把四看得比三更高。”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的摘要》中说:“从何开始,纯存在Sein——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开始在自身中包含着无和“存在着”的有:它是二者统一。” “虽然,这个统一同方法的整个形式——三分法一样,只是认识方式的一个完全表面的外在的方面。” “的确形式主义也掌握了三分法,并且保持了它的空洞的公式??然而,它还不会由于这种运用的庸俗而丧失自己的内在价值。对于理性东西的形象

因而被发现这一点仍然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尽管这个形象还没有达到概念的地步。” “否定的否定的结果,这个第一项不是静止的第三项,而正是,对立面的统一。这种统一是5/75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基础知识 博物馆的定义 (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海牙16届博协会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特征: 1 实物性(物的收集和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 2 直观性 3 广博性 博物馆的功能 基本功能——收藏、教育、研究 欧美“3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和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博物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博协(ICOM):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大六壬精义讲解——伍剑虹

伍剑虹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学、在古代是一门占卜的学问,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家的学说,但又把古代关于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等自然科学和关于人体的认识容纳于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并且融汇于阴阳八卦,干支五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法术或者叫技术,以寻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自身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内容,并把抽象的哲学具体化,实用化。这在后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六壬在古代数术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占卜之学,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和掌握它的。除开它神秘莫测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大广泛,学识太渊博,如果没有名师和得道之人传授,它是很难掌握的。 正因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经》,才被逐渐改造得通俗化、大众化而广泛地走向民间,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过去那些被称为非常神秘的东西,已经并不那么神秘了。比如象天文、地理、历算等等,中学生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心于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学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现在研究《易经》的人很多,《易经》可以说只是数术学的一部分。我们把中国古代所有关于占卜和法术方术之类的学问统称为数术学,至于什么叫数术学,请参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和《中国数术学原理》。数术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六壬、奇门、太乙、易经、铁板算、诸葛算等等,在《通志》—书中就介绍了几千种占卜预测之法, 它是相当庞大的。 我们认为,学习数术学的人手工夫应该是六壬,而把《易经》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易经》在它的演算过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历算知识,其经文也过于隐晦,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况且它全部的预测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领域和判断范围是有限的。 六壬从理论上说,是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技术上说,它在干支学中只用一个天于;并用地支遁干化为地支。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达到和谐完美的运筹。六壬是一种全方位的时空体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各种关系;用天人之际的整体性,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以和谐性、系统性、整体性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它堪称东方文明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 那么,什么叫做六壬呢? 所谓六壬,就是在天于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个天干为壬的干支组合,因此.叫六壬。壬为北方属水,在河图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就是说,水为万物之母,其生数为一,一加中数五变为六,六才成为水。所以,万物从一开始生成。 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壬为阳水,主生。所以壬水为万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极学说中,一为太极。所以,六壬之学又为太极之学,这与道家的天地生成观是一脉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序进行。它以天(天盘)、地(地盘)、太阳(日躔)、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为运筹的依据,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时空关系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说,学好了六壬,全部数术学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种东西,也都包括在这个道理之中,就象站在高山顶上、远处的景象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壬推算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模型。它虽然有—定的课体,但课式却有上万种。细算起来,其课体有60花甲×12支=720种。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将、阴阳两类、地支正反转得: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

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 博物馆学结构是指博物馆学分支学科的区分、内容、周界和相互关系。那么大家对博物馆学的竞赛感兴趣吗?下面由为你整理的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1、什么叫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3、为什么说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博物馆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是博物馆活动的主体,博物馆活动和博物馆的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博物馆的任务主要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它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虽然也包括或涉及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但主要还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因此,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4、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5、怎样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 只有既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又从博物馆的外部联系;既从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又从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地历史地探讨其客观规律,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 6、博物馆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理论博物馆学;(2)、博物馆方法学;(3)、博物馆管理学;(4)、历史博物馆学;(5)、普通博物馆学;(6)、专门博物馆学。 7、何谓理论博物馆学? 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可以分为:(1)、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这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这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 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二8、何谓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分别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博物馆建筑)【圣才出品】

第19章博物馆建筑 一、博物馆建筑的总体布局 1.馆址的选择与环境的结合 (1)博物馆的选址要求 ①遵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②符合博物馆性质、职能的要求 (2)博物馆选址对环境的要求 选址前综合考察,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考虑与环境的关系。 ①馆址最好尽量选择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或有纪念意义的地段。 ②位置应便于群众集散往来,交通方便。 ③如果建在市区,建筑应离开干道不能少于60米,并注意馆区周围环境的美化。 ④避免在低洼潮湿和散发有害气体、粉尘、煤烟等工厂的下风侧地段建馆。 ⑤博物馆的建筑地段应尽量选择良好朝向。 2.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 (1)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陈列厅(包括观众服务和休息室)、文物藏品库、各项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以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 (2)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的要求

①平面布置中,应该根据其特点,本着按需而设置,按功能而分区来安排; ②立面造型上,必须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的性格特征,充分反映其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体现着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风貌。 (3)博物馆建筑的体型要求 ①不宜过分追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的气派和过于精致、纤细的处理手法; ②造型特征要各有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4)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分类 表19-1 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分类及其优缺点

布局(自由活

3.结构的选型与材料的选用 (1)概况 结构是建筑物中承重的构件(梁、柱、墙、楼板和基础等)体系,其功能是承受作用在建筑物的各种荷载。 (2)结构要求 建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的寿命,结构作为建筑的骨骼,是创造空间,达到建筑目的主要的物质手段。 (3)结构的作用 ①一幢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造型都要受到结构的制约。 ②不同的结构体系可以创造出体型与空间各异的建筑物。

中国数术学万事三角定律基础知识

中国数术学万事三角定律基础知识(一)收藏 一、基础知识 (1)太极生两仪,两仪生12象(12个数) 阴数:5、6、7、8、9、10 阳数:1、2、、4、11、12 阳中阳:1、3、11、坎 阳中阴:2、4、12 阴中阳:5、7、9 阴中阴:6、8、10、巽6、坤8、兑10 (2)数字五行 1、2、12为水,1是静水,地下水,2是动不,江湖河流,12是天水、雪、雨、霜、雾。 4、5是木,4是阳林木、木制家具、大树,5是阴木、花草、小树。 6、7为火,6是外火、太阳火,7是内火、7克力大,6克力小,如7克11力大,很危险。 3、8、9为土,3是高山、高山土;平原为路为坟,8是坑。9是丘陵、沙堆。3、8、9是相互克的,相互制约。3和9是对冲数,什么时候都克。特例:当9与木在一起时,9既论土也论金。 10、11为金,10为阴金,11为阳金 (3)五行生克 万事三角定律只论生克,而不论刑合。生克规律与传统的一样,即:1、2、12生4、5,4、5生6、7,6、7生3、8、9,3、8、9生10、11。 1、2、12克6、7,6、7克10、11,10、11克4、5,4、5克3、8、9,3、8、9克1、 2、12。 (4)数字颜色 1是青色,2是兰色,12是棕色,3是白色,4是紫色,5是绿色,6是浅红,7是老红,8是浅黄,9是老黄,10是浅黑,11是老黑。 简化:水是兰色,木是绿色,火是红色,土是黄色,金是黑色。(注意:金和水所代表的颜色与传统的不同)如广告牌是白底黑字,是土生金,外生内好,如外克内就不好,底色为外,字为内,用颜色也调病治,以后讲。 (5)数字的力量 阳中阳数1、3、11属斥异性,占此数多的人善于表达自己。只发不收,好动。 阳中阴数,属正异性,先发后收。 阴中阳数,属付异性,先收后发。 阴中阴数,属共性,只收不发。 如两口子打伏,如女人的命局是11-1-13-3,此人全是斥异性数,说明,每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 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20分)三、翻译下列短文(40分)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四、问答题(70分)1、谈谈你对《汉书·艺文志》的认识。(30分)2、试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0分)3、举出十部重要史传文献,并就其中一部谈谈你的认识。(20分)文献阅读基础(150分)一、解释下列每组词义的差别(10)后後、征徵、余餘、游遊、适適、谷穀、雕彫、无毋、發髪、乾榦二、许慎关于“六书”的论述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怎样下定义的?除许慎所举的例字外,各举5个例字加以说明(20) 三、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0分) 1、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左传·宣公二年)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5、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三十年) 6、今王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楚策) 7、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 8、王若隐其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9、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报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笔记

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定义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律的科学。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行社会教育的理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互相作?用的规律律。国际博协的定义为:“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不同博物馆进?行行分类的研究。”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研究对象: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行社会教育的理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互相作?用的规律律。国际博协的定义为:“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 研究内容和任务: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形成?一个分?支学科,它们包括: 1. 理理论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 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包括博物馆学基础理理论和博物馆基本理理论研究。 2. 博物馆?方法学。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坚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列展览的 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方法和原则。 3. 博物馆管理理学。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规划和管理理制度,从微观 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理制度和管理理?方法。 4. 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律以及博物馆在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不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 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行研究阐释的学科。 6. 专?门博物馆学。是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 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排名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山西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

献学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安徽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广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暨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中医为什么要学易学数术

学中医为什么要学易学数术 一开始,我学的是中医, 听到我爱好是中医,很多人不屑, 觉得中医就是骗子, 反正老年人啥毛病都是肾虚, 啥叫肾虚? “科学”环境成长起来的人 不理解一个泌尿系统的器官 为什么能够给人体提供生命的动力。 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木出毛病了,另外四行都出问题了,所以无论什么地方出毛病了都能归类到某一个五行出毛病了,所以不管什么毛病说某一个五行出毛病了肯定没错。所以不管什么毛病都能马后炮说出理由来,总能扯到肾虚上面,我想这就是很多人不信中医和易学数术的理由。但是因为家里人身体不好的某些原因,我深入了解了一下中医,学习了中医的整个体系,发现不是简单这样一回事,中医是一门有着周密逻辑思维的学科。他能够根据身体表现出无数的分散的症状,找出整个病情真正的根源是什么,以及根据根源找出适合的治疗方法。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流黄鼻涕,发烧,表面上是热证,但是舌苔不黄,身体怕冷,实际上就是一个“寒包火”症状。外部鹅毛大雪,关了窗,内部烧煤窗不透风,气温自然急剧升高,这个时候,只要脱离寒冷的环境,鼓动阳气将窗打开(出汗),内外空气流通,自然内热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不是用清热药之类的寒药在房间内又是烧煤又是降温的,感冒自然迁延不愈。 中医就是这样一门学科,通过分析无数各种疾病病因,教你如何分析症状,如何在症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真正的病因是什么。 有人说《黄帝内经》《易经》是中国哲学,教我们“亢龙有悔”做人不能太高调,要中庸。对这种“心灵鸡汤”一样的哲学,可能很多人不屑一顾,因为有人说“做大事不拘小节”,有的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总之这样说有这样说的道理,那样说有那样说的道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我觉得,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我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我认为她教我的不是似是而非的哲学,而是通过实践,我可以治好病的真理。可以做到真正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中国古代术数理论:奇门遁甲入门知识

中国古代术数理论:奇门遁甲入门知识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一)、三奇六仪 奇门遁甲中,三奇指的是:乙、丙、丁。其中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 六仪指的是: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中分别遁藏了六甲旬首, 分别为:甲子隐于戊下,甲戌隐于己下,甲申隐于庚下,甲午隐于辛下,甲辰隐于壬下,甲寅隐于癸下。 即通常可表示为: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 甲寅癸 (二)、三奇六仪排列顺序 在奇门遁甲中,三奇六仪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排列: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是一种永远不变的排列顺序。不论阴遁还是阳遁。都必须按此顺序布列六仪三奇。 (三)、九星 奇门遁甲中的九星,指的是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

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该九星在后天八卦洛书九宫中有固定本位。其中天蓬星在坎一宫,天芮星在坤二宫,天冲星在震三宫,天辅星在巽四宫,天禽星在中五宫,天心星在乾六宫,天柱星在兑七宫,天任星在艮八宫,天英星在离九宫。如图: (巽四) 天辅星 (离九) 天英星 (坤二) 天芮星 (震三) 天冲星 (中五) 天禽星

(兑七)天柱星 天任星(艮八) 天蓬星(坎一) 天心星(乾六)

(四)、八门 八门指的是休门、死门、伤门、杜门、开门、惊门、生门、景门。该八门在后天八卦洛书九宫中有其固定本位。其中休门在坎一宫,死门在坤二宫,伤门在震三宫,杜门在巽四宫,开门在乾六宫,惊门在兑七宫,生门在艮八宫,景门在离九宫,中五宫无门。如图:杜门 巽四 景门 离九 死门 坤二 伤门 震三 中五

惊门兑七 生门艮八 休门坎一 开门乾六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 题详解 第1章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1.博物馆学概述 (1)博物馆学以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博物馆学定义 (1)日本《大百科事典》 “博物馆学是明确博物馆本质,科学地研究博物馆的真正目的及实现的方法,使得博物馆正确发展的学问。” (2)荷兰博物馆学者彼得·门施 “博物馆学是包括关于管理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内的理论和实践的完整复合”。 (3)美国艾利斯·G.博尔考教授 “博物馆学是有关博物馆制度、历史、演进,现在的地位和将来发展,以及博物馆对社会的独特责任的研究”。 (4)前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产生,研究它的社会职能,以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理论和工作方法问题的科学”。 (5)国际博物馆协会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6)《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7)中国 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3.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 (1)几种看法 ①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a.博物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b.博物馆活动的主体是人。 c.博物馆的任务主要是为上层建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属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d.博物馆运用的知识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 e.博物馆学的方法论,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②博物馆学应属于信息科学 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 (2)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 ①博物馆学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a.博物馆学与周围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博物馆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心理等相关领域及其理论、研究方法相联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方案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运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方法,进行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 3.熟悉古籍普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使用现代技术方法对古籍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 4.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 5.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独立承担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先秦诸子文献研究。本方向在系统学习文献学理论、方法以及文献学史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研究先秦诸子文献与诸子学史。 2.民族古籍文献研究。本方向在系统学习文献学理论、方法以及相关民族语言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研究贵州民族古籍文献与文化。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总学分≥34,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四、课程设置 见“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 2.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效,重点放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鼓励学生积极撰写专题论文,并向有关的专业刊物投稿,发表研究成果。 4.关于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和内容。其中教学实践不得少于20学时,科研实践活动不得少于1次,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少于3次。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研究生必须参加5次以上的本专业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本人做一次学术报告)。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后,学生需进行总结并填写《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情况登记表》、《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由导师和有关教师对其考核,给出评语和成绩,通过者才给予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课程学习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准许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写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从开题报告到全面完成)。 1.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当结合本专业进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开题报告 根据论文选题的要求,经过学科组的论证,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3.论文撰写 全文不少于3万字。论文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测字基础知识

测字基础知识 神奇的测字法 一观物取象法 中国的汉字结构是正方型的,上下(上中下)/左右/内外/独立,都是象形的。测字最为基本的自然就是要熟悉汉字的结构和象形的取意。观物就是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生物,取象是指按照自然的物类聚,例如:“简”字简意牒也。顾名思义,从象形上来看,简字上下结构,上从竹说明是源于植物就是竹子,古人用竹子做为书写的工具。下部间从其声,门内有日,如果占字也要看时间节气,无论问什么事,其相关的是于竹子的属性有关的,且是家庭或是事业上有关的。简字本意是简单,单一的意思。与繁相对,了解了简字的意义,那么还要看节气,春占说明事情刚刚起步,夏占则为发展顺利壮大,秋占不利,冬占宜守。所谓观物取象既是如此。 二聚散不弃法 每个字都有其自己的结构,即便是独立的字,如:人、土、心、日等等,都有其可以聚散拆装的方法。聚就是把字完整的来分析,散就是分散拆开来看,最终还要不弃原字的本意。例如:“注”字,左右结构形水声主,灌

溉的意思。拆开来看,水边做主,利于的方向因该是北方,主也就是占字人的本身,若是占事业或工作说明主人有进入的意思了,水的性质是往低处走的。散拆还可以组装,还是一句话,最后必须回归本意。聚和散不可以分离的。 三阴阳五行法 万物得阴阳化合出于一物,测字也应聚气凝神与易连通。首先熟悉八纯卦的基本属性,例如:“豆”字,豆为谷物为圆,乾象也。五行为金,利在西方,为圆满收获之意。分清阴阳,辩认五行,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有其五行的基本属性,金、木、水、火、土,归类五行。万物不外其内,例:“中”字,东西南北中,中为中央土,其属性为土,土厚淳德,结合春夏秋冬,如占身体当为脾胃,为事应守正中和,应和方位节气具体分析。 四凝神感应法 所谓凝神感应就是在测字前,尽量使自己放松入静,松、静、定、慧,排除所有的杂念,用心体会,人与人乃至人与万物都是有感应相通的。当然这需要自身的积累,强求不得。感应到的触类相通,例如:某人求占,先不要去理会字本身的意义,也就是排除干扰,聚气凝神感应对方的信息,也可以所见所闻,瞬间的感觉往往也是很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博物馆教育与服务)【圣才出品】

第14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一、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 1.为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服务。 (1)对小学生,着重向他们讲解与文物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对中学生和城乡青年,着重向他们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3)对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着重引导他们认清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自觉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2.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 (1)结合中小学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辅导,使之增加文物标本知识,或组织教师予以有针对性地讲解,或向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 (2)组织学生来馆参观,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做好陈列讲解和辅导。 (3)与博物馆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学校建立固定联系,设立校外学科辅导员,或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经常到学校开展活动。 (4)提供教具。根据本馆性质和条件,制作一些模型和标本,如矿石、生物标本,历史文物、科学模型等,借给学校组织教学。

(5)组织小型、轻便的展览到所在地区的中小学校巡回展出,同时携带有关录像和幻灯,向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普及历史与科学知识,宣传有关保护文物、自然生态环境的法令。 3.为成人终生教育、回归教育服务。 (1)博物馆担负着社会教育的任务。 (2)博物馆在成人教育中是一支重要力量。 ①博物馆有丰富的实物教学资料,适合成人的学习特点。 ②博物馆涉及许多专业,包容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满足成年人综合学习的要求。 ③对一定的专业来说,博物馆人才集中,有较好的设备,为成人教育提供适宜的进修条件。 4.为科学研究服务 (1)提供藏品资料和研究成果,提供咨询服务、文物标本的鉴定服务以及提供必要的科研技术设备。 (2)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某些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 5.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息服务 (1)对国外游客的服务 ①接待要热情,要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②加强参观辅助服务。对国内外的旅游观众,应作好导引工作和咨询服务活动。 ③尽可能提供较好的服务设施,办好博物馆服务部的经营管理。 (2)参观纪念品的供应

专业解析-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2、专业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单位、出版机构、图书馆、企业等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关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专业方向 01.出土文献研究 02.目录版本校勘学

03.文史文献研究 04.文献学理论研究 05.中国学术史 4、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多选一科目)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3)617 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4)813 综合考试(文)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山东大学为例) 二、就业方向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三、就业前景 总体的就业很不好,只有学的精的那些人可以顺利的找到工作。但近几年人们对古典文献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就业方面会有所升温。 四、推荐院校 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五、相近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端正,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较坚实的国学、域外汉学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古典文献、古典语文学专业知识,能利用现代技术研究典籍材料。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胜任高等院校和其它部门的相关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该门外国语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并有一定的听说写作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以典籍释读为基础,侧重于传统语言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传统语言学典籍包括文字、音韵、训诂学典籍及古代经史传注)。 2.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基于古文献之理解与阐释,侧重对四部群书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和总结。 3.古文献学史 在审视古文献发展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古代关于文献整理、说解、研究的历史。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B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应是本学科领域值得研究、较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应有一定新意。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理由,该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构架,材料准备情况,研究方法,时间计划。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通过,选题即最终确定,此后集中力量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导师与指导小组成员应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掌握进展情况,指导修改。论文必须在第六学期中段完成。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充分,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具体负责、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中除讲授外,适当采用研讨等方式,重视培养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加强研究生古籍研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研究资料处理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要有着重研读的经典,在研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并进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