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斯经济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希克斯经济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希克斯经济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希克斯经济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希克斯认为凯恩斯本人在1936年出版的《通论》一书中并未给予通货膨胀以足够的重视,因为坐时他关心的重点是萧条和失业问题。《通论》中的货币理论只适用于萧条年代,建立在这一理论上的货币政策也只适用于失业,而不适用于通货膨胀,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对付新形势下的通货膨胀,必须建文新的通货膨胀理论。

希克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后期以前是第一阶段,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的膨胀,基本上按照菲利浦斯曲线行事。在这段时期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金融政策“在提高一般经济活动水平方面,要比在抑制经济波动方面,较为成功。因而,在经济衰退时失业比旧时为少;但是在经济繁荣时通货膨胀比旧时为多。”1

60年代后期以后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提高工资的‘社会’压力已经居于统治地位。提高工资的主要力量不再是劳工缺乏。不管劳工缺乏不缺乏,工资总得提高。所以,衰退时期工资上升的程度将与繁荣时期工资上升的程度相等或接近相等。”2这就是与经济萧条并存的通货膨胀,即所谓“停滞膨胀”。

为了解释60年代后期的新的通货膨胀现象,希克斯提出了“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不同,“结构性通货膨胀”与总需求变动没有直接联系,即并非由于需求总量的变动直接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它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也不完全相同,因为它并不象后者那样来自外界的、非经济的原因,从而也不能象后者那样可以依赖政治协商或法律冻结的手段来解决。希克斯认为当前通货膨胀有其内在的经济根源,即劳工市场的就业结构和工资结构。赫尔姆特·弗里希在谈到“第二代的通货膨账理论”时,他指出:“结构模型的核心是在两个部门之间生产率差距存在的既定条件下划一的货币工资增长。根据希克斯的观点,这可以用工资历史差异有关的‘公平性’原则的概念来说明。”3弗里希的这段话指出了希克斯“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中心论点:各生产部门的生产率存在着差别,而货币工资的增长却没有差别。

希克斯将社会中的经济部门分为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在经济的扩展部门中,繁荣时期由于劳动力缺乏,工资是上升的,在衰退阶段工资并不下降。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已经失去粘性,每当扩展部门的工资水平上升时,非扩展部门的工人就会认为这种提高不是暂时的,而是带永久性的,因而感到自己“被丢在后面了”,为了公平,他们要求自己的工资水平向扩展性部门的工资水平看齐,“赶上去”。罢工是他们施加压力的一种形式,仲裁者都认为提高工资是公平的。雇主也知道,为了搞好劳资关系,必须同意工人提高工资。这样,扩展部门工资的提而很快就普遍化到非扩展部门,引起工资普遍膨胀。而在衰退阶段,部门之间工资水平的上升程度,由于“赶上去”的现象的存在而相等或接近于繁荣阶段工资水平的上升程度,于是就发生了与生产停滞并存的通货膨胀。在1975年《货币主义的错误是什么?》这篇文章中讨论“工资上涨如何蔓延开”这一问题时,希克斯也用“公平原则”来说明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的问题。4

1同上,第58页。

2希克斯:《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9页。

3赫尔姆特·弗里希:《通货膨胀理论,1963—1975:“第二代”概述》,载美国《经济学文献杂志》,1977年12月号,第1304页。

4参阅希克斯:《货币主义是什么?》,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4—148页。

针对新的通货膨胀,希克斯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劳工市场的结构,采取比较平衡的经济增长,注意经济效率和“公平原则”的兼顾问题,而不能沿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处方,即用抑制需求的办法来控制通货膨胀,或用政治上的压力来防止“工资推进”。

希克斯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第二代通货膨胀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希克斯的“公平原则”概念实际上成了北欧学派和其他结构性通货膨胀论者解释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则。但是实际上希克斯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只不过是工资推进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的混合物,它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的责任归咎于供求失调或工人要求的工资过高,从而掩盖了60年化后期以来出现的“停滞膨胀”的实质和最终根源。

通货膨胀理论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B通货膨胀通常通过PPI表示 C总体物价持续长期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D在国外,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 B 2. 通货膨胀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温和型 B加速型 C爆发型 D超速型 正确答案: C 3. 关于温和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率较低 B对经济发展没有危害 C阻碍经济平稳运行 D通货膨胀表现平稳 正确答案: C 4. 在日本和欧洲,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 D 5. 关于加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高于温和型通货膨胀 B对人民生活基本无害 C通货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D政府需对其加以限制 正确答案: B 6. 关于超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B每年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C严重损害经济 D可导致政权更迭 正确答案: B 7. 在中国,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8. 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为零。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 需求推动、供给推动和货币量发行过多共同作用才会导致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需求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就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通货膨胀的概念; ●了解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三种原因。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通常用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 首先,通货膨胀并非指单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其次,价格上升指的不是短期上升,而是持续上升。在国外,一般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型 温和型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比较稳定。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是1%,美国的标准是2%,而中国的标准是3%。 各国普遍认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完美。因此各国都将温和型通货膨胀称做物价稳定。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并不代表通货膨胀率为零。

13《通货膨胀》题库

第13章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工人人数。 5.充分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人数为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6.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7.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8.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9.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D) (A)周期性失业率(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 (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8.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0.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我国近几年持续通货膨胀原因

我国近几年持续通货膨胀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概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通胀时期,由下图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分别为2003-2005年,2006-2008年以及2010-2012年,虽然期间有略微的间歇期,但是可以看出我国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下。 总体而言,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种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这三方面在我国这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结合具体情况,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国内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其中粮食和肉禽类食品价格上涨最为明显。 我国的粮食价格在2003-2004年度经历了一个快速上涨的时期,而后又在2004年末-2005年快速跌落。经历了此次下降之后,粮食价格开始了一段平稳上涨的时期,但是上涨幅度都比较慢,直到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微幅下降,在随后又继续上涨,直到2011-2012年度,受全国主要粮食产区丰收以及走私稻米的影响,粮食价格出现急剧下降,但是这种导致粮价下降的因素是短期的,从整体趋势来看,粮食价格依然平稳走高。 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的上涨也始于2003-2004年度,其价格指数走势与粮食价格指数类似,在这个上涨趋势之后,很快经历了一次下跌,但是,2007-2008年度,肉禽类食品价格大涨,涨幅达到了20%-30%之多,肉禽类食品的第三次上涨高峰出现在2011-2012年度,涨幅也超过了20%。 可以看出,粮食和肉禽类食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跌在时间上十分吻合。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下游产业如食品加工、餐饮业的成本上涨,引发了更加广泛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另外,食品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长期上涨必然引起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这也会提高各个行业的生产成本。 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加剧输入型通胀压力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作为一个约40%国际石油依存度的国家,国际原

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

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张明 [ 2012-06-25 ] 共有0条点评 2012年5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下降至3.0%,达到自2010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同月,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速下降至-1.4%,这是自2012年3月以来的连续第3个月负增长。通货膨胀压力的下降为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近来央行先是下调了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又下调了一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如果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与资产价格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货膨胀压力的话,那么分析通货膨胀走势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研判中国的通货膨胀走势呢?笔者认为,如果理解了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我们就大致掌握了分析中国通胀走势的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 中国通货膨胀的第一个故事是“食品价格(猪肉价格)决定论”。其核心观点是,中国CPI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价格走势决定的,而食品价格走势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肉价格走势。如图1所示,首先,在过去10年时间内,在CPI、食品价格与肉禽制品价格的同比增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次,肉禽制品价格波动幅度显著高于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又远高于CPI波动幅度;再次,在大多数时间内,肉禽制品价格变动领先于食品价格变动,而食品价格变动又领先于CPI变动;最后,CPI、食品价格与肉禽制品价格同比增速的变动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一个完整的周期大致是3年左右时间。 图1 猪肉价格、食品价格与CPI同比增速的关系 资料来源:CEIC。 如何理解“食品价格决定论”呢?在中国的CPI篮子中,食品所占权重大致为30%,而肉禽类制品在食品中所占权重大致为三分之一。通常而言,肉禽类制品价格波动幅度相对于其他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相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

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中) 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我们对1983年1季度—2008年4季度期间动态AR 模型(2)的总体系数、常数项、持久性系数和其他滞后项系数分别进行了结构性变化检验,从而判断我国通胀持久性是否发生结构性转变以及结构变化的具体时间,为进一步分割样本研究不同时期通胀持久性特征提供依据。表1报告了结构性变化检验的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AR模型的总体系数结构性变化检验对应的p—值远小于0.01,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判定AR模型确实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从结构断点的估计结果来看,发生结构性转变的时点为1996年2季度。另外,从其他各个系数的结构性变化检验结果来看,在传统显著性水平下,常数项和持久性系数都出现显著性转变,不过AR模型中总体系数发生结构变化的时间估计点与持久性系数的变化断点完全一致,而常数项的结构断点则稍晚一些,出现在1996年4季度。 (三)通胀持久性估计 为了考查AR模型在断点前后的样本区间内持人性系数大小,我们基于表1中的总体系数时间断点估计值,对CPI通胀率的AR模型进行了分割样本估计。注意,由于常数项在1996年4季度也出现,结构性变化,因此结构变化后的子样本从1997年1季度开始,以避免其影响子样本估计结果。作为比较,我们对总体样本区间内的通胀持久性系数也进行了估计。

从理论上说,对动态模型(2)进行估计,只要确保随机扰动项没有序列相关性,那么普通最小二乘法(0LS)可以获得具有统计一致性的系数估计值。但是Phillips(1977)的研究都说明,即使在模型设定正确的基础上,OLS对模型(2)中ρ的估计仍然是统计有偏的,特别是当ρ的真实值接近于1时,这种统计偏倚尤其严重。另外,与ρ的估计值对应的传统渐近置信区间也不够精确。 为此,我们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grid-bootstrap估计法来修正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利用bootstrap技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ρ值模拟出 0LS估计的有限样本分布,在设定的格点搜索域内,应用bootstrap方法定义分位数函数,然后定义一个与给定置信水平(如90%)相对应的grid-boot-strap 置信区间。与传统的估计方法相比,grid-bootstrap方法不仅能提供无偏估计值,而且无论对平稳模型还是局部有单位根的模型都能提供正确的置信区间。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服从bootstrap分布的分位数函数构造持久性系数ρ的90%置信区间,进而利用grid-bootstrap估计的50%百分位数计算ρ的中值无偏估计(记做MU)。在grid-bootstrap估计的仿真计算中,我们设定格点数为200,bootstrap的仿真次数为1999,并且使用经过White异方差修正的标准差进行计算,以减少统计推断的敏感性。 依据以上估计方法,表2归纳了不同样本区间内通胀持久性的估计结果。首先,我们比较通胀持久系数在断点前后的估计值。表2报告的结果显示,最小二乘点估计值在结构变化前为0.841,而之后减小到0.748;中值无偏估计从结构性变化前的0.865下降到变化后的0.782。可见,无论是传统估计方法还是grid-bootstrap中值无偏估计,CPI通胀率持久性在1997年之后出现明显减弱,减弱的幅度在10%左右。而如果忽视结构性变化问题,依据总体样本区间估计出的通胀持久性系数则达到0.9以上。

通货膨胀举例

通货膨胀 是在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它有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它有几种理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产生的原因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一般价格持续上涨;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供给方成本提高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3.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关于通货膨胀,其实,轻微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物价轻微上涨会刺激投资的热情,就业率的上涨,和工资的上涨,形成良性循环。前几年,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质上是“从松”的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之所以讲稳健,实际上是放松银根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 经济周期理论任选其一进行论述 经济周期: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投资过度理论——用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投资过度论从投资的角度分析经济周期的形成。其中心论点是:“生产资料或资本品工业,跟生产消费品工业对照下,有了过度的发展。”也就是说,资本品工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远比日常消费品工业更为严重,资本品生产的波动比日常消费品生产要猛烈得多。在周期的繁荣阶段,资本品生产有较快的扩张,在萧条阶段,资本品生产又会发生较快的萎缩,在程度上要远远超过非耐久消费品的同期变化情况。 物价与利率 利率决定着汇率与物价的基本水平, 因为利率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总 体运行状况决定, 其中货币发行数量、储蓄、投资、消费倾向、公众偏好是 基本决定因素。利率自由确定后, 社会经济活动即据此展开运行, 公众 据此意愿利率进行储蓄, 企业据此意愿利率进行投资, 政府因此制定各 项经济政策, 整个经济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行产生了一社会总产出水平, 总产出即总收入。利率的变化引起有效需求的变化, 主要通过影响公众 灵活性偏好、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而发生作用。因此, 总收入与利 率决定了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又决定了社会总物价 水平。物价波动的根源, 在于两种利率的背离, 由于实际利 率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 而名义利率则是由银行自主决定的, 所以, 惟一 可行的办法就是由中央银行调整信贷利率, 使之与实际利率相等, 从而 使物价稳定不变。同时, 由于名义利率与物价成反向变动, 当物价高居 不下, 就要提高名义利率使之降低; 反之, 则要降低名义利率。

银行笔试必考通货膨胀知识

银行笔试必考通货膨胀知识 通货膨胀一般简称为通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因为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可避免,所以在银行考试中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常见的通货膨胀有如下几种: (一)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期间,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因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主动提高价格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 (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长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四)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 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五)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亦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要掌握,银行考试的知识点也很重要,关于通货膨胀的题目列举如下: 单选题 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源于()。 A. 太少的货币追求太多的商品 B. 太少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 C. 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 D. 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多的商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理解。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总需求是由有购买和支付能力的货币量构成,总供给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所以也就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引起了物价上涨。 练习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习题 本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失业 二、判断√ ×√ √ ×√√ 1、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3、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 4、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 ) 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 6、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 7、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 ) 三、选择题 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 A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价值量 C 货币发行量太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 D 以上都不是 2、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养老金收入者 D 雇工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 A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B 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 C 货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 D 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 4、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给下列那些人带来好处() A养老金收入者B 领固定工资者 C 持有现款的人 D 身负重债的人 5、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 A 需求拉动 B 成本推动 C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D 上述都对 6、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 B 货币需求过大 C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 D 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 7、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A 投资需求增加 B 货币供给减少 C 政府支出减少 D 政府收入增加 8、根据价格调整方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 A 人为制造衰退 B 减少货币发行量 C 降低实际GNP D 以上都对 9、下列哪一个不是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分类的() A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B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D 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简答 1、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 2、治理通货膨胀有那些方法? 3、简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通货膨胀的练习题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 1. 通货膨胀 2. 一般物价水平 3.预期型通货膨胀 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5.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6 .社会临界点 7. 滞涨 8.收入指数化 9.隐蔽型通货膨胀 10. 通货紧缩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 通货膨胀的____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不同的形式持续上涨。 A表象 B实体 C 原 因 D类型 2. 货币贬值即单位货币的购买力__

A 不变 B上升 C下 降 D均衡 3. 一般物价水平是指____ A区域物价水平 B季节物价水平 C种类物价水平 D物价总水平 4. 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原因是_____ A Ms≧Md B Ms =Md C Ms﹤Md D Ms> Md 5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___之间的一种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A 就业率 B失业率 C 物价上涨率 D经济增长率 6. 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菲利普斯曲线发生整体向_____移动。 A 左上方 B右上方 C 左下 方 D右下方 7 .实际利率等于___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A 固定 B法定 C市场 D名义 8. 通货紧缩时期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____低迷致。 A 供给 B 需求 C 投 入 D产出

9 .边际消费倾向随___的增加而具有递减的趋势。 A 收入 B 支出 C 需 求 D商品 10.通货紧缩会造成全社会的信用规模缩小,使银行的___空间狭窄。 A 成本 B 费用 C获利 D利息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 非货币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 胀。 2. 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就是货币贬 值。 3. 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不应 求。 4. 隐蔽型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 涨。 5. 预期型通货膨胀是现实经济运行的结 果。 6. 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消费品的零售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和趋势的数。

通货膨胀定义

什么叫通货? 就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对现实流通中一切流通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硬币和纸币,也包括支票、债券、信用卡等信用工具。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和纸币一样也在市面上流通。什么是通货膨胀?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什么是纸币? 它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不能兑换黄金,本身有没有内在价值,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因此,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投入到流通当中的货币主要指纸币发行量过多所导致,而纸币发行量过多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对抗财政赤字的增加所采取的措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并以此对劳动人民进行掠夺。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

蔽性,并且简便易行。当它们用滥发的纸币向厂商订货,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向政府职员、军人等发放薪饷时,即是通过这种种渠道把大量的纸币投入流通之时,一般人并不会马上知道这些纸币是不代表任何价值的纸片。 通货膨胀是统治阶级剥削和掠夺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统治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统治阶级利用国家用机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大量的利润。 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进行反革命内战和加紧对全国人民进行掠夺,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份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象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对比,来衡量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国家必须保证自己国家的货币供给保持一定的数量。在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发行的纸币过多,就会造成 纸币大幅贬值,出现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如果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少,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同样,在纸币供应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减少也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或者物价水平自发上升,也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一国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 依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依据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财政型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和外汇收支型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

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国内物 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 值决定的。如果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 但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金融学》习的题目第11-13章

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 B.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C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 D.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 2 .通货膨胀发生时,债权人将()。 A .增加收益 B. 造成损失 C .不受影响 D. 短期损失长期收益更大 3 .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生产者价格指数 C .批发物价指数 D. GNP 平减指数 4 .成本推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 A .总需求给定 B. 总供给给定 C .货币需求给定 D. 货币供给给定 5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是个关键。 A .社会总需求 B. 收入分配 C .财政收支 D. 经济结构 6 .下列各项政策中,()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A .限价政策 B. 指数化政策 C .减税政策 D. 增加供给的政策 7. 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比例。这是通货膨胀的()。

A .强制储蓄效应 B. 收入分配效应 C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D. 投资产出效应 8. 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 。 A. 紧缩性财政政策 B. 改善供给 C. 收入指数化政策 D. 紧缩性货币政策 9. 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 。 A. 改善供给 B. 紧缩性收入政策 C. 收入指数化政策 D. 紧缩性财政政策 10. 通货膨胀对策中,冻结工资和物价属于( ) 。 A. 控制需求 B. 改善供给 C. 收入指数化政策 D. 收入政策 11. 下列( ) 不属于通货紧缩有害的方面。 A. 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 B. 实际利率上升,债务人负担加重 C. 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吸引力下降 D. 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占领市场分额而运用降价促销战略。 12. 下列( ) 不是通货膨胀的成因。 A. 银行信用膨胀 B. 财政盈余 C. 工资上涨过快 D. 总需求过度增加 13. 下列()说法是错的。 A. 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 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胀案例.胀案例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

通货膨胀与紧缩(题目)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_______ 贬值、______ 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3.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强调,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引发通货膨胀的是_______ ,而不是。 4.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现象,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5.由于是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便成为测度通货膨胀的重要尺度。 6.指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增加的收入,这被视为一种隐性的税收。7.当出现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整个货币制度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时,治理通货膨胀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 8.凯恩斯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解读大萧条的,因此,他认为治理通缩的有效措施是通过来增加总需求,而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衰退无效。 9.费雪认为引发通货紧缩的初始原因是_______。 10.通货紧缩“三要素论”将通货紧缩定义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三者同时持续下降。

三、单项选择 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进论 C.结构性通货膨胀说 D.通货膨胀预期说 2.下列()不属于通货膨胀三要素定义。 A.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B.货币过量发行 C.社会总需求下降 D.货币购买力下降 3.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是个关键。 A .社会总需求 B. 收入分配 C .财政收支 D. 经济结构 4.()认为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贬值(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减少或购买力下降),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A.凯恩斯主义 B.后凯恩斯学派 C.货币主义学派 D.马克思主义 5.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持这种观点的是()。 A.凯恩斯主义 B.后凯恩斯学派 C.货币主义学派 D.马克思主义 6.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A.控制需求 B.改善供给 C.收入指数化政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胀。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加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超过了社会的货币需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货币政策由原先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市面上的资金流量过大,流动性过剩明显。经过一个时期后,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物价指数的拉动作用就开始慢慢出现。伴随着庞大的货币投放数量,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逐年增多,导致我国的外汇占款越来越多,从2009年10月的218454亿元增至2011年5月的243907亿元,增长率为11.65%。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使得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储备的高额积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广泛实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于0-0.25% 的区间不变,欧洲央行、英央行、日本央行紧跟其后,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此举诱发了国际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经济市场的冲动,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只要国外银行还在蓄意的打压资金的利率,我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套利资金,这就加大了通货膨胀可能。 (二)公众预期 预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之一,指经济活动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经行的预测。通货膨胀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如果现时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那将具有更大风险。在通胀的产生初期,物价上升,如果进入了通胀预期的循环,无疑会加大人们的心里对通胀的预期,形成“预期通胀”。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大众提前盲目的消费或增加金融投资的比例,这类行为又会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目前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增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任何外生因素对物价的冲击,都会产生较大的联动效应。当前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物价水平攀升的内在动力。通胀预期加强还会增加居民对保值商品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提高此类商品和资产的价格,社会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胀的预期相当明显,不断上涨的房价和金价正是这一预期的明确反映。 (三)结构性原因 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在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因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保持一致的矛盾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部门发展结构的不协调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而部门间物价涨落幅度的差异程度则是结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