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课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课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课程教学设计

平凉十中 八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一课时

主备人: 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审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翌日、俯瞰、拾阶、苍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目标展示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生字积累.... 翌.日(y ì) 灼.热(zhu ó) 俯瞰.(k àn )巉.峻(ch án ) 焦炙.(zh ì) 拾.阶(sh è)独踞.(j ù) 纤.指(xi ān ) 苍穹..(c ān ɡ qi ón ɡ) 皑皑..(ái ) 沟壑.(h è) 颠簸..(di ān b ǒ) 打嗝.(ɡé) 骡.背(lu ó) 醺醺..(x ūn )辚辚..(l ín ) 3.词语释义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四、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我们徒步攀登勃朗峰的经过。 第二部分(5、6):在勃朗峰高地仰面遥望附近山峰的情景。 第三部分(7~11):下山途中的奇闻异事。 2.思读课文,品味提升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教师明确: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教师明确: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五、课堂检测 1.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2.“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教师明确: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

2.完成配练1——4题。 平凉十中 八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二课时

主备人: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

带着问题读课文:

(1)作者主要描述了勃朗峰的几处景物?几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车夫及惊险的下山经历?

(3)作者写上山时见到的美景和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4)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

1.从文章题目“登勃朗峰”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为什么还要花很大的篇幅写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呢?

作者在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勃朗峰的三处奇美景色:峡谷峰顶,景色奇美;嶙峋的怪石,形态各异;山上的光影,多彩斑斓。这些美景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在后半部分又叙述了下山过程中遇见的奇人奇事和惊险经历,这样,增强了游勃朗峰的趣味性,让读者觉得,勃朗峰不仅景物优美,还富有传奇色彩。

2.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请举例分析。

(1)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如第⑤段“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的比喻,把白云写得富有美感。

(2)大量短句的使用,让语言富有美感。如第⑤段“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节奏整齐,音律和谐。

3.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笔法,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风格?有怎样的好处

四、合作探究

说说本文的中心主旨。

教师明确:本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重点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及富有传奇色彩的趣闻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马克?吐温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六、课堂检测

字词检测,见课件字词部分。

七、布置作业

1.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段描绘游览柳湖公园、崆峒山景色的文字。

2.完成配练5——8题。

课后反思:

登勃朗峰 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19登勃朗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品味山中奇景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明确: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明确: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第三处景物: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3.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明确:第一处,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景物的美;第二处,远观勃朗峰,“独踞苍穹”的“踞”形象地写出了其威严的特点;第三处,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指”“主教头上的帽子”,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第四处,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欣赏奇人奇事

新课程教案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 开篇小语: 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而这一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所是课堂。所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两方面的要素:课堂中的群体——老师和学生;所发生的行为一一教与学。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实现了制定的目标。 培训内容与方式: ·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展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研讨内容 ·统一认识: 1、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2、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3、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请注意的几个问题 4、教学目标的确定 5、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课改前: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态度和科学方法。 1、传统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未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分类。 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3、知识目标中,描述行为水平的动词选择不当。使得要求太高,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 4、目标不够具体,太笼统,含糊不清,难以具体操作,缺乏层次,不具备可测量性。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标准性原则:只能以国家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2、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进行考虑。即由中学教学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联的整体系统。 3、适应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具体性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

乡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572468.html, 乡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仇家凤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向城镇转移,农村学生数减少,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实。本文针对这一背景,就语文小班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取工作和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生源在逐渐减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长期以来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子女带入城市,以此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城市里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上述情况从客观上导致农村学校的适龄学生流失率越来越高,原来的大班在容量上逐渐缩减为小班,甚至是几名学生。农村教师在适应了之前的大班授课后,不得不面对目前农村学校这种急剧变化的教育情况,尤其是作为小学教育主课程的语文科目,其教学人员更需要考虑如何及时应对这些变化。 一、树立小班化教学理念 小班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语文教学中的小班教学在表面上是指在学生数量较少的班级中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从更深层次的内容上来说,这种语文教学小班化其实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发展趋势,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演进。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以主体地位来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要在这里充当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发展,多阅读一些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章,同时还要去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多赋予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激发学生在小班化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教育对人的引领和改造作用。 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发掘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同学、家长面前表扬。讲究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被赏识的快乐,用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面对每一个孩子,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三、尊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登勃朗峰》(也有译作《车夫》)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峰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笔法变换自如,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辚辚(lín)巉峻(chán)拾级(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皑皑(ái)缭绕(liáo)沟壑(hè)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交流展示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c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 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 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 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1)、我们来认识一对孪生兄弟,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 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师:(巡视)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若有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请在句子上做些记号。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得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案例 -----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有用地进行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创设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条件,才能确实使自主与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而不会是“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实则只是摆摆花架子而无实效性”的局面。下面,我就《我为你骄慢》一课的教学作了尝试。《我为你骄慢》是二年级下册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故事中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害怕逃跑了,但后来用自己的行动取得老奶奶的原谅,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骄慢。教学时,我给他们充分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给他们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小班化小组学习的条件,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学会讨论、交流。 二、案例描述 1、解放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旁桌互认生字。 3、组长检查词语。 4、想想小男孩和老奶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送报的小男孩,后来。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 (学生从自主学习到组内合作、交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非常浓重。) 片段二:叙说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我打碎玻璃”的详尽经过。小组内练说,指名说。 2、引读第三自然段。

说话: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 生1: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难以为情见老奶奶。 生2: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担心老奶奶知道。 生3: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做了错事,老奶奶却还微笑着对我。 生4: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很后悔逃跑,感到良心不安。 3、默读四、五自然段,说说我是如何向老奶奶道歉的。 提供词语帮助说话: 三个星期过去了攒钱便条信封 xx悄悄地信箱松弛 小组内练说、指名说。 (通过叙说故事情节,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有用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这个要求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小组里会说的同学先说,能为中下层次的同学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优良的学习小环境。) 片段三:说话训练; 师:老奶奶为小男孩的什么而骄慢呢? 生1:为他的厚道。 生2:为他的英勇。 师引导:这叫敢于承担责任。 生3:为他的知错就改。 师: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慢”的便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教学策略: 《登勃朗峰》是人教2011版(2016年起始)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登勃朗峰》选自马克·吐温散文集《天真汉在国外》中的一篇作品,作者以其深厚的写作天赋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写景时笔下极富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动,尽显幽默本色。课后的“阅读提示”分别从内容、结构、语言、技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阅读指导,通过旁批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建议,教学本课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指导学生回顾课文时,要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游记三个基本要素进行阅读,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事的感悟与思考;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阅读经验,这篇课文写法比较自由,也没有太深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多放手,让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看法。课上要让学生细读多说,彼此交流,形成一个互相启发、互相调动的学习场,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基本要素。 (2)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散文、小说两种笔法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诵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本文优美又幽默的语言,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激发兴趣 出示勃朗峰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动情导入 (二):感知课文明确文体 1.听读“游记”,复习游记三个基本要素。 2.回读课文并思考: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练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欣赏奇景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几十年来,在中国学校一直沿用“告诉”教学。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和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设计和研究的学习,特别是听了石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有感触,先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对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谁来教、谁来学、在哪儿教、在哪儿学、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教、用什么学所进行的策划。其主要内容应该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设计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等方式,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且要促使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再次,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设计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第一、要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环境的构建统一起来,使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形成有序运行的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做到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并重。 第二、教学设计应当坚持系统观,种种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及媒体等因素的配合与整合。教师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

教师招考试题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师招考试题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小班化语文教学案例——《清平乐-村居》

小班化语文教学案例——《清平乐村居》 【设计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1、师生、生生的互动。2、教学与活动相结合。3、面向全体,异质教学。4、针对个体,同质活动。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一幅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全词描绘了南方一户农家生活劳动的场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温馨、淳朴,自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学习小组的建构】 本课的学习小组先采用异质组合的分组法,再采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根据各项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的强弱进行组合。本班共有24人,分为6组,每组4人,分别为1,2,3,4号。把1、2、3、4号同学,在异质组合的分组法中1、2、3、4号同学作为学习伙伴,其中1号为本小组组长,语文阅读,书写等综合能力较强,2号为本小组中相对较弱的同学,3,4号属于中等水平。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所有1号的同学座位一组,所有2号的同学也作为一组,所有3号一组,所有4号一组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读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也有一种情趣,我们二年级学过词串: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部编版初中语文登勃朗峰优质课教案

19 登勃朗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品味山中奇景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

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明确: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明确: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第三处景物: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 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3.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简单却复杂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呢?俗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更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反之,凡是在教学上缺乏创造性或出现差错的教师,除了语文基本功不过硬之外,往往是上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或不会设计教学方案。于是上课时,或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准确作答,等等。所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一课时 主备人: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翌日、俯瞰、拾阶、苍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 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目标展示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 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生字积累 .... 翌.日(yì)灼.热(zhuó)俯瞰.(kàn)巉.峻(chán) 焦炙.(zhì)拾.阶(shè)独踞.(jù)纤.指(xiān) 苍穹 ..(ái)沟壑.(hè)颠簸 ..(diān bǒ) ..(cānɡ qiónɡ)皑皑 打嗝.(ɡé)骡.背(luó)醺醺 ..(lín) ..(xūn)辚辚 3.词语释义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四、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我们徒步攀登勃朗峰的经过。 第二部分(5、6):在勃朗峰高地仰面遥望附近山峰的情景。 第三部分(7~11):下山途中的奇闻异事。 2.思读课文,品味提升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教师明确: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 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教师明确: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 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五、课堂检测 1.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 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2.“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 教师明确: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 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 2.完成配练1——4题。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以“游记”为主题的第五单元中的一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数量并不多,且多为文言文。本教材安排游记单元,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登勃朗峰》的语言和写法,在本单元中,别具特色,是个亮点。除了具备一般游记的特点外,又用小说笔法,塑造了人物形象,为游记染上了幽默和传奇的色彩。可以以此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游记的兴趣。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可以做到自行理清文章游踪。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多种方式,通过朗读,从语言中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态度。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呈现高水准的精彩朗读。因此,我设计了多种朗读指导,使“读”贯穿了这节课的始终。 学习目标: 1.根据作者游踪,理清文章思路。 2.透过标点符号与语言的结合,在各种语气的朗读中,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3.理解到“标点符号”是文章中无声语言,传递着无穷的意义。 4.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根据作者游踪,理清文章思路。 2.透过标点符号与语言的结合,在各种语气的朗读中,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教学难点:

1.理解到“标点符号”是文章中无声语言,传递着无穷的意义 2.透过标点符号与语言的结合,在各种语气的朗读中,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教学过程: 一、导入(目的:不同的标点有不同的语气,会制造幽默效果。) 1.设计灵感。?! —— 分别用以上四种不同的标点说出同一句话。产生意外的幽默。 2.师:李祎昕和马宇泽是好朋友。李祎昕和是马宇泽好朋友?李祎昕 和是马宇泽真的是好朋友!李祎昕和马宇泽--------好朋友------曾经是。 标点不同,表示的语气是不是也不同呀?对,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标点与语言相配合,就制造了我们现在这样意想不到的幽默。马克-吐温的作品便是如此。《登勃朗峰》自成一派,就有着别样的幽默。 二、整体阅读,理清游踪。(目的:在老师的部分引导下,能快速筛选信息、自主理清游踪) 速读课文两遍后,检测 (1)填写词语(我读句子,你们填写词语。挑两人前面写) 我们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 彩霞满天,白云,轻歌曼舞…… 我可是的车夫之王啊。(批改完,齐读一遍) (2)这是自读课文,我们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文旁批,完成表格。

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凤凰镇何田小学朱建平 小班化教学是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充分发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重组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得到增强和增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的教室环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设立班级小书库,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3、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气氛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力求生动、形象、有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二、自主探究策略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前言 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说:“我们认为,语文教师不是对付教材的。作为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应该面对学生,他备课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研究他的学生,他的课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观点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相契合的,但在很多的课堂上,基本还是“以师为本”——完成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情况。 这其实不能全怪老师。因为教材提供的大多是文本或思考练习,并没告诉老师哪些是应该教的,应该怎么教。面对教材,老师的很大的一部分精力还得放在重新研读文本、设计教学、预设问题,很难再将精力用在研究学生上。虽然,独立钻研教材、钻研文本还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所在,但是,如果我们的教材编者或教学服务人员,能在先期研读的基础上,做得再深入一步,使教材内容教学化,为老师提供较为完备可据以操作的教学设计,告诉老师怎么教,那么,“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可能更容易落实。很多教师将“教参”当作“拐棍”固然不对,但至少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确实需要教参,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丰富教参的编写内容,即除了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资料之外,更主要的是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教材的编者面面俱到,但如果组织一批富有经验的教师先行编拟一部分设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就像很多学校推广的集体备课,先行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吧。因为新课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编写的,每一单元的文本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是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搞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基点:以标定教,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来来设计,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材设教,即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来设计,因为同样的文本选入不同的教材,教材编者的用意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兰亭集序》,综合型教材(人教版)、专题型教材(苏教版)、活动型教材(山人版)都选作篇目,其编写意图就不一样,如果不考虑教材特点来设计,则教材编者的创造性劳动就根本无从体现;当然,同样的文本还有其共同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因文设教,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另外,作为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的教学设计,应尽量提供菜单式的设计,为教师的不同教学追求留出余地。 语文教学,说到底一是关注文本,一是关注人本。关注文本关键看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落实到课堂层面一是看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二是恰当地问题设计,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深入把握。这两方面是完全可以通过合宜的“单元教学设计”达到统一的,这样,教师授课时就可以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先行者(教学设计者)对文本学习的设计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对学情的把握,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学习方式层面的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落实到操作层面还需要相当的一段距离,这需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的支撑。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整合利用各种优势教学资源,使老师们尽快找到契入文本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研究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这未尝不是一条路。 愿我们共同探索。 【学习目标】 一、从分析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要素入手,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 * 二、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三、熟悉每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品味小说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同时把握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