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最新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最新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最新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4年高考新方案的颁布掀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对于政治学科来说,高考这一教育教学的“指挥棒”的改革,对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都将带来深远影响和严峻挑战。

一、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影响

新高考方案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相对于以往,本次改革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学科地位提升

在旧的高考方案下,政治学科常被称为“豆芽科”。家长和学校认为学理在选择大学的时候选择更多,今后就业面也更广。

因此,家长和学校往往支持学生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理科生们认为高考的时候不会考政治,政治学的如何不会影响到高考成绩,因而会放松对政治的学习;另一方面,文科生虽然会因为高考要考政治会有所顾虑,但是在总分为150分的语数外三门科目面前,政治学科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见得有多高。可见,在传统高考下,政治学科的地位是很低的。而新高考方案要求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考试相结合,学业考试合格才可以参加统一高考,并且学业考试的等级会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之一。政治学科作为学考科目,学生已经不能继续对它敷衍了事。可见,政治学科地位有所提升。

(二)政治学科xx功能的回归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学生学习政治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从而能够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很多老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因此,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忽视。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我国中学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①。新高考制度下,政治学科是“学考+选考”科目,意味着所有的高中生都必须学习政治,并参加政治学科的学考;部分学生可选择政治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对于只将政治学科作为学考科目的同学来说,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知识量也减少了。新高考制度的这

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应试考试”的唯分数论,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望回归。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课面临的困境

(一)新高考背景下,选择政治课的人数较少

选择政治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的人数比较少,原因如下:

1.政治课学习“无用论”

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所学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学习这门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中是运用不到这些政治知识的;其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也不会学习与政治相关的专业或者在将来不会从事与政治学科有关的职业;而且从试点的浙江省中可以看出,浙江各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仅13%的专业涉及到政治,这种情况更是论证了政治课的“无用论”。因此,当学生有选择权时,政治学科往往成为最后的选择。

2.政治课内容难且课堂枯燥

高中政治必修课有四本教材,进入高中首先学习的便是《经济生活》,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济生活》牵涉很多经济学的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及经济学计算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使他们失去学习政治课的信心,进而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课已经形成“满堂灌”的上课模式,课堂上互动的机会很少,从而造成政治课堂枯燥无味,所以高考新方案的试行似乎给学生们带来了“福音”,他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政治。

3.学校、教师、学生对政治课的不重视

“重文轻理”、“重主轻副”是很多高中学校存在的现象,政治学科既是文科科目又是副科,往往是高中学校最轻视的一科。学生对政治课的轻视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影响,小学时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由专业教师上课,往往由其他老师兼授,且课时也经常被占用;初中阶段,很多省市政治学科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考试,学生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学习思品课上,所以学生对政治课的轻视一直延续到高中,认为高中政治课也是可有可无的课。

(二)作业管理及教师课后辅导难度增加

走班制教学模式是实行新高考制度的必然选择。选课走班制度实施后,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由于行政班中每位同学选择的科目不同,层次不同,就会出现“一人一课表”的情况,同一行政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课表会到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班的学生只有在上政治课时才在一起,平时会在不同班上不同的课。因此,这就给任课教师对课后作业的管理及学生的课后辅导增加了难度。这也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课面临的困境之一。

三、新高考背景下,破解政治学科面临困境的应对策略(一)国家层面

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将政治课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人数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课内容难。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学习较难的经济学知识无疑是一种挑战,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政治的信心。因此,我认为国家可适当调整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安排,《文化生活》相对于《经济生活》来说,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也相对简单,并且很容易理解。若可以将《文化生活》放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开学习而不是放在高二,这样的安排则可能增加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

(二)学校层面

1.变革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实行选课走班制

所谓选课走班制是指,根据所选的课程不同而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选课走班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单一的培养模式,普通高中不再以行政班为主,而是以“行政班+教学班”并存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高考制度下,选考的3门科目必须实行走班授课。学校可将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内进行授课,组成临时的班集体。实行走班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保证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2.完善选课指导新高考政策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但学生是否认真对待选课呢?是依据什么标准去选择呢?对课程本身又有多少了解呢?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思考过的。因此,学生的选课是往往随意的、轻率的、盲目的。选课关系到学生将来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前途,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关键

一步。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选课指导,可以进行相关的指导培训、讲座,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后做出谨慎的选择。

(三)政治教师层面

1.引导学生转变对政治课的传统观念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政治课内容的分析,改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对政治学科的片面认识。政治教师需要给学生分析高中政治课与初中思品课之间的不同。高中政治课涉及面更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改变学生的观点,使学生重新认识政治学科。

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政治课重要性分析。高中政治课从本质上说是属于德育的范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除此之外,大学之后,若要继续读研深造的话,政治学科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高中阶段奠定好良好的政治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2.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真正的指南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迷路。”②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既教育,社会即生活”,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知识的素材,并且将这些素材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时政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时政性是政治学科的区别于其他科目的特点,同时也是政治学科的优势。在时政背景下,政治学科应该是新鲜的,并且现代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若政治课老师上课依旧用陈旧的案例,将大大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政治课教学应多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出发讲解知识点,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联系热点、分析热点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释:

①高青兰,张建文,郑瑜.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

②方明.陶化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07.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6460243.html,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变革 作者:尹加先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4期 摘要:高考背景下的数学发展变革探讨,需要吸收新课程理念,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并让其整体性质保有一致性,这不但利于教学改革,更利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性推进。本文主要概述了高中数学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希望学生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发展变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研究,对数学教学有着積极意义,通过研究能了解到学生的哪些技能需要提高、哪些能力需要深化、哪些学习方法需要调整。而教师则在变革发展中了解到高考数学中对数学知识的紧密性更受到重视,也要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考察,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这方面的教学比重,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培养目标和试卷设置概述 (一)提高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当中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对于基础知识以及相应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中数学当中增加了对于算法的教学工作,学生需要对数据处理掌握最基本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的统计知识。教学目标上出现的变化,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多,同时也使得课程设计变得更加简单。不会再出现由于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删减的问题。改革当中的关键点便在于高考试卷当中,将很多属于选修的内容也纳入了考查范围当中,使得高考试卷更加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考查的具体方式当中,主要分为了两大点:第一,将选修课程当中的内容做为必考内容。第二,针对选修内容,在出题时可以自由选择[1]。 (二)考查应用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考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考查要求。这部分内容当中,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处理。学生需要根据数据,针对性地研究并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当中对于统计学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其考查重点便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2]。 二、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国情、学情 (一)模块设置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更要反应数学文化的不息流变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为什么”角度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以“怎么样”角度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关键和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具体的情景和问题进行分析,阐明权力的监督机制以及如何监督权力。 2、学会辩证地观察、认识问题,对于权力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正确运用权力,能够造福人民;滥用权力,则可能滋生腐败,终为人民所抛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我国政府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面例子,同时整理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反面典型;写好“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靠内部监督或外部监督”辩论词。

教师:做好学前调查,对学生的准备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清晰的教学思路,完善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第一个环节: (一)问题激趣,开展新课——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简要介绍学生所熟知的电视节目《焦点访谈》,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 探究一: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对焦点问题的关注,对政府的监督。提出第二个问题。 探究二:我国还有那些途径可以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内部有四种方式监督,外部有五种方式监督。提出第三个问题。 探究三:我国政府官员有没有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例子,并进一步设问。 探究四:是不是所有政府官员都是贪污腐化分子?贪污腐化分子是主流还是支流? 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例子,比较提出第五个问题。 探究五:为什么在运用权力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权力——双刃剑

关于“新高考改革”学习的反思 政治课

关于“新高考改革”学习的反思 2017年9月17——20日我校组织老师去往杭州,学习新高考的备考经验。以下是我的简单思考。 一、备课组的压力变大。 改变了以往了行政班的评价体系,加大了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压力。要求大家协作进步,要有团队精神。这会倒逼老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这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新机遇,作为老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新高考背景下的合格老师。 二、学生的选科指导的难度加大。 学生首先要做好人生规划,同时学会应对性的进行学科选择。同时学生的学习考试次数加多,也因此学生考试的压力更大。 新高考通过多种选拔模式,实现从考试到评价、从单一考试到分类考试、从单一评价到多元综合评价的转型,拓宽了选拔升学路径;实现了“普通高考录取率高于以往”的目标,凸显了改革红利。 三、学生志愿填报更加重要 考生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设置的专业要求匹配,既满足学生按生涯规划选课、升学的要求,也满足了高校的招生需要。新高考招生录取,希望能够按照专业进行录取,进一步提升了公平公正性,也为人才选拔提供新思路。

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学生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从高中教育看,有力地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从高等教育看,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这将势必倒逼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但是如此下来就造成了学生不会填报,填报错误的现象。所以新的高考下,对于志愿填报提出了新的要求。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伴随着阵痛和些许的不尽完善。 四、学科老师如何应对 作为政治学科,虽然大学招生专业指定学科减少,但是由于学生的博弈选择,反而成为选课较多的学科,也为普通政治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意味着每一个政治老师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必须提早做好学科的提高,适应新高考的难度,以应对新高考的到来。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技术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完整版)关于新高考选科的建议

关于新高考选科的建议 一、新高考3+1+2如何选科 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其他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 二、“3+1+2”模式优点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在“3+1+2”模式下的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指出了更简便的选择之路。 提高了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的地位。物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大学选专业、科学思维的训练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历史在培养人文素养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选科重要的参考指标有哪些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 2、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 3、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4、学校实际: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四、3+1+2的最佳组合是什么 1、物理+化学+生物 这种选择方案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此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不能选择的2.6%专业基本为哲学类、历史类专业,对于敢于选择物理的勇士,这些专业本来也不在考虑范围内。 该种方案在“新高考”的政策,属于最有挑战性的一种选科,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该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2、物理+化学+地理 “地理学”又称文科中的理科,大学的地理学相关专业基本只招收理科生。以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从理解掌握的角度,极有优势。 但同样的,地理学是文科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一科。从已经公布的2018广东高考数据来看,全省平均分:历史60;政治54,而地理仅为48,比最高的历史低了足足十余分,可见其学习难度之大。但若从理科学习的角度来看,少记背,多理解,反而更加符合另一些学生群体的需求。 3、历史+化学+生物 喜欢理科,但是又没有勇气和信心选物理。对于这些假的理科型选手而言,化学学科难度小于物理,确实在学习上更容易一些,但是想在理科界摸爬滚打,单靠一门化学显然略显单薄,生物和化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大学专业上都有相通之处,如果不选择物理,在限选物理或历史的前提下,“历史+生物+化学”可谓最佳CP! 五、“3+1+2”选科建议及适合专业有哪些? 1、选报历史学科组合: ①历史+政治+地理: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彭州市蒙阳中学陈祖均12月4号至8号在成都市普二处石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3人在短短的的4天时间内聆听了杜淑贤、芮仁杰等七位专家校长的精彩讲座,参观学习了以向明中学为代表的四所高中,在学习中一次次的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对新高考的一些不足的认识,让我对新高考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起了我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对如何对应将要来到的2018新高考有了一些想法。 在本轮改革中,我校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推进普通高中教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做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积极推进选择性教育,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创新的路径,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实施高考改革在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做好准备,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1.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2.研究先行,分类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团队,开展专项研究。 3.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 4.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及学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加强培训指导。通过外派行政和老师外出学习、请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学校专家教师到我校举办讲座,让我校的教师提前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0T17:09:11.3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作者:王吉强 [导读] 物理教学重在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00 一、项目的提出 物理教学重在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形成从物理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核心素养。物理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我们认为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 1.把“简单告诉”转化为“问题驱动” 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因某些客观原因,就会简单地把知识告诉学生,然后通过习题来巩固、强化知识。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是很低效的,既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也磨灭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素材,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选修3-3第七章第三节《分子间的作用力》时,通过演示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展示石墨原子结构图,学生体验气体容易被压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分子间存在间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和液体,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驱动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探索知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并提出物理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在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把“知识罗列”转化为“过程建构”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简单地罗列给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物理学习过程对我们有重要启示。首先,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尽可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物理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新情境并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协作讨论,不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并设法将讨论引向深入;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用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 3.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体研究” 物理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例如:学习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1)学习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时,让学生用手在桌子上摩擦、用手指捏着字典上提。通过感受,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3)探究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因素时,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简而言之,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生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选修3-3第七章第三节《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属于微观力,不易研究。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微视频、Flash动画、模型相结合的多样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研究成果 1.课堂方面发生的变化 (1)构建了渗透核心素养目标的新型物理课堂模式。 (2)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 2.学生方面 (1)学生整节课精力高度集中,跟随着老师设置的问题,全程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对物理课更加有兴趣了。 (2)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对探究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培养了同学们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教学内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高中政治必修人民代表大会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7规定的:“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 教材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承上: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前面两个单元的内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打下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高一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进行的政治参与比较有限,与人大代表很少接触,因此对“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认识,以及对“人大代表如何履行义务、行使职权”认识上不够到位具体化,特别是人大代表职权中的质询权,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从字面上理解起来很困难。此外,人大代表的职

权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易混淆。这为他们理解本框的基本观点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职责。 能力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的权利和职责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先攻破比较容易的,学生在初中就学过的: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其次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就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最后再一次归纳总结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在这里情感升华:感悟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教学活动过程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 31.参考答案 (1)经济学原理: ①市场的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价格垄断是企业主体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伤害他人利益。(2分) ②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2分) ③宏观调控。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罚款。(2分) (2)政治学原理 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2分)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分) ③政府依法行政,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32.参考答案 ①教师要目的明确。“时事评析”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课题。(3分) ②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主题。可以通过“新闻播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组织。(3分) ③课堂活动要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评析的难易程度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分)

④教师应具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学生针对时事的评析汇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3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 33.参考答案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突出问题性、突出 探索性、突出主体性为特征。(4分) ①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比较新颖有趣,能够 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4分) ②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4分) ③探究性教学的问题设置要难易适度,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段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 逐步形成比较确切的概念和原理。该教学设计中通过第一组探究性问题的分析 不能全面得出所给的结论,问题的设置比较局限。(4分) ④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验证等。该教学设计中的第二组探究性 问题“是意识直接创造了电动车遮阳伞吗”探究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 探究。(4分) 34.参考答案 (1)取得的成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何去何从-2019年精选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何去何从 传统的高考模式采用“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考核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新高考除了关注高考成绩之外,还引入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学生可以从语数英以外的六门课程中任意选取三门作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地位、课程内容乃至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高考,是当前每一个政治教师都需要思考的话题。 一、新高考方案实施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影响 (一)选择政治课程的人数少 新高考制度下,政治被列为选考科目之一,不少学生认为政治拉分不明显,不愿意选择政治。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查发现,很多学生表示:政治在生活中没有多大用处,以后又不能帮助我们就业,还是少把时间花费在这门课程上。各大高校选考科目要求涉及政治的仅仅为13%,这更加剧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政治无用论”理念。于是,当学生有机会选择时,政治往往成为他们最不重视的课程。 (二)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 高中政治必修内容共有四册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高一新生入学时,他们最先接触到经济生活。这册书涉及大量经济学计算题以及抽象概念,容易给学生留下政治难学的印象。最后一册生活与哲学更让他们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从开始到最后,学生都很难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当学生发现新高考可以不选择政治时,他们便毅然决然抛弃了这门课程。 (三)政治作业管理难度加大 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产生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出现,由于每个学生选择的选考科目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会按照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班级上课。政治教学班的学生可能只有在上政治这门课时才会聚在一起,平时都在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高考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一、省课程改革与高中英语课程的关系及对日常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从2015年全国卷和卷的比较看2017年新高考英语命题趋势 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4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有15个;2015年,又新增、、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增至18个,而2016年等7省市也将加入这个行列,将有25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据说2017年省也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1.从试卷结构来看(卷&全国卷)30听力+120笔试=150 2015年卷笔试部分

2015全国卷笔试部分(新课标II卷) 1)试题设题顺序发生变化(体现听(说)读写) 全国卷试题题型顺序: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的运用(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写作能力(短文改错+书面表达)。表明“听力领先,阅读突出,侧重运用,先‘客’(观)后‘主’(观)”特色。Intake-input-output的语言学习规律 2)单项选择改为语法填空(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3)突出语篇,淡化语法(对考生考查有单句层次过渡到篇章层次) 2.从试卷评析来看(卷&全国卷)

2015年全国卷:1. 试题紧贴《英语课程标准》,凸显新课改理念;2. 试题素材贴近生活,体现开放性,大众化;3. 试卷命题突出“活学活用”,强调知识运用的语境化 2015年卷: 2015年高考英语试题卷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命制,延续前几年试卷的风格,题型和要求没有改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从整卷的语言材料看,真实地道,关注思想性、人文性和实用性,比较通俗易懂。从设题情况看,立足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用能力,无偏题和怪题。 从今年的英语试卷看,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继续关注语篇,重视语境,培养语感。同时,考生也要注重拓展阅读空间,强化生活体验,提高思辩能力。3.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总趋势 全国卷与卷在考试围和容等方面基本一致,都是根据教育部编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说明进行命题。但各学科试卷的题型结构和赋分有些许差异,具体以教育部当年编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由于高考命题的具体容和依据都是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按照原有教学备考工作安排去做即可,不会有影响。 外语教育功能转变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教学设计中最简单的做法是以框题或课题为单位进行设计,而优秀的教师总是要对内容进行重组而进行大单元的、相对完整的设计,实现内容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系。新课程的模块内容不是线性的单一线索,而是立体网状的综合体。因此,在模块课程背景下,在某一模块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把握模块整体的内容,还要认真考虑本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横向的或纵向的联系。重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以及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 目标设计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存在一个落差,即课标表述的弹性、原则性、选择性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操作性和确定性的矛盾。因此,教学设计中要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业成绩的评价。比如对《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进行学习目标设计: 上述目标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既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又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理念。 2.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重组。 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 教材的线索是清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探究活动的设计等都应该围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展开。至于教材中出现的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派生职能、外汇的构成和作用、人民币的币值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则是非重点,它们不应该作为共同的基础性要求扩充给全体学生,否则两个课时一定教不完。至于这些知识如果有学生感兴趣,可以作为提高性要求,在选修教材中得以体现。 3.情境设计。 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不要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 4.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要注意将教科书与其它的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网络信息、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参观、调查、访谈、时事政策、校园活动、地区特色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s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技术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

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1、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3)组际展示,交流提升(4)达标练习,补救强化 (5)课堂小结 2、环节阐释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充分利用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即让学生有感而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中去。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恰当的情境导入能把课堂内外、理论与实际、承前与启后融为一体,因此创设情境非常重要。根据教学实际,导入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案例情境、故事情境、录像情境、小品情境等。 (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设计。一般可包括:自学提纲、重难点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适时提高具体明确的预习和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的问题,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学生要借助学习资料有效地自学,培养阅读能力和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巡视,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到心中有数。但教师基本上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3)组际展示,交流提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需要深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的;可以是具体内容的,也可以是拓展延伸的;

可以是感性演示的,也可以是理性归纳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向其他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认真倾听、笔记的基础上,记下疑问。当展示结束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要求答复,没有具体的问题时,也要适当地从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长处和不足。 展示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新颖活泼、健康深刻。展示交流时要求学生能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能够让其他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教师更多地充当协调员、导演、听众的角色,在所有展示结束后,作简洁准确的客观评价,进行重点点拨、归纳和提升。 (4)达标练习,补救强化 达标练习不仅可以检测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以便及时反馈矫正,补救强化。 设计达标练习题,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能力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来设计题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运用,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达标练习要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作答,以实现反馈矫正和当堂清的目标。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小组互相批改,并相互完善答案,教师要及时针对易错点讲评点拨。 (5)课堂小结 二、复习课 1、基本环节 (1)学案导学,自主建构 (2)合作共享,交流提升(3)案例剖析,总结规律 (4)反馈矫正,形成能力 (5)课堂小结 2、环节阐释 (1)学案导学,自主建构 主要是“网络结构”式,采用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或纲要信号联系

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政策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面临选课人数较少的困境,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转变教学方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等。 标签:新高考政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困境;原因;对策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试行,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浙江余姚中学的调查中显示,选择政治课的人数最少。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从这一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我们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新高考背景下选择思想政治课人数较少的原因 1、政治课学习“无用论”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学习这门课只是用来应对考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运用到所学的政治知识,即政治课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其次,也有学生认为,他们将来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也并不会选择政治的相关专业,包括在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中也没有想从事有关政治的相关职业。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思想政治并没有实际用处,所以选择放弃政治课的学习。 2、政治课堂枯燥无味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实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造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而学生所要做的事就是死记硬背,记住考试要点,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气氛枯燥无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新高考政策的试行似乎给这些学生带来了“福音”,他们毅然决然的“抛弃”了政治。 3、政治课学习难度较大 高一的学生刚刚结束了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一下就要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初中三年学生接受的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刚进入高一就要开始学习经济,这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经济生活》中不仅涉及到经济学常识,其中也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经济学的计算题,有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从以上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选择政治课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

新高考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下学期 新高考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 2019 级新教材 高二年级(2018 级、旧教材) 上学期

高三年级(2017 级、旧教材)

二、教学策略与建议 (一)认真学习国办发〔2019〕29 号《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贯彻落实《普通高中 2017 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行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物理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依据《普通高中 2017 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设置,明确各年级课程实施和教学内容,把握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内容和范围,扎实推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规定的课时内,全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1.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诊断性测试、座谈了解、查卷问调、课内外观察、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2.高一教学要降低起点、控制习题难度、放慢教学进度,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3.认真研究初、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力、压强、物体 的平衡、变速直线运动、功、功率、机械能、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光的反射、光的 折射、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指导学生选课和实施分层次教学 1.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物理选考的指导。按照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2.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及其成因,力求准确把握各类学生的 认知“发展区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使每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 学习兴趣差异,在目标要求、课堂设计、组织教学、课堂提问、互 动讲解、巩固练习、课后作业、课外辅导、考核评价上有所区别, 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弱”。 (四)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1.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上,要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科技、实际。要通过多种手段,多条渠道,选取贴近学 生的事例,提供多种信息,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提倡让学 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