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翻译

《项羽之死》逐只逐句的翻译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重重包围。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羽)一直骑着。 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竟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项羽)鞭策着马逃跑。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实词释义: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 3、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4、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5、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7、田父绐曰:欺骗 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9、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10、此天之亡我:使动,使,, 亡 11、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1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13、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14、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 15、汉军皆披靡:溃散 16、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17、亡其两骑耳:失去 18、骑皆伏曰:通“服”,心服 19、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通“舣”,使船靠岸 20、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21、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2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 23、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24、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25、所当无敌:遇到 26、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2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28、若非吾故人乎:你 29、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二、重点虚词: ①乃: 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②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③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 ,, 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④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⑥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项羽之死》翻译及文言知识

项羽之死司马迁〔两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 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 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 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 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 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 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 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 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 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 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 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 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 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 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 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 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 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 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 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 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 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 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项羽之死知识点

项羽之死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 4、期山东为三处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名词作状语 1.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4、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二、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饮帐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饮帐中=饮(于)帐中,“(于)帐中”是后置的介宾结构译:在军帐中饮酒 2、左,乃陷大泽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3、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二)定语后置句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3、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三)被动句 1、所当者破(被动句)译: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 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 (四)判断句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五)固定结构 1、无以渡“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译:没法渡过去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为什么。 三、虚词 1.之 ⑴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⑵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这里指项羽⑶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⑷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 2.乎⑴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 3.于⑴然今卒困于此:于,在 四、重点字词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慷慨为情绪激昂。 2、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3、项王泣数行下:泣,眼泪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词多义: 之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然 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古今异义词: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重点词组: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 方立(于)庙门 遂行泛(于)澎蠡口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足之所履.:踩 肩之所踦.(yǐ ):支撑,接触 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通“响”。 奏.刀騞(huō)然:奏,进;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进.乎技矣:超过。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 因.其固然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 ....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 而况大軱.乎:大骨 良庖岁更 ..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新发.于硎.: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如泥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踌躇满志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 二、通假字 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缮 3,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以神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视为止,行为迟:古—行,动作;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项羽之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

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项羽之死》文白对译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 项羽驻扎军队垒营壁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完了,汉 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军和诸侯军队把项王围了好几层。夜晚,汉军四面都唱著楚国地方的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 民歌,项羽于是大惊失色地说:“汉军都已经攻占了楚地吗?这里为 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 什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于是夜里起来,在军帐中喝酒。有个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 美人叫虞,受到项王宠爱,经常跟在身边;有匹骏马叫骓,经常骑著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 它。于是项羽就悲伤地唱著歌,情绪愤激高昂,自己作诗道:“力能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能怎么办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呢?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安排?”唱了好几遍,虞姬也应和著他一起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唱。项羽眼泪落下来好几行,身边的侍卫也都流淌著眼泪,谁也不能仰视。 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骑马跟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 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 包围,往南冲了出去,纵马飞奔。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羽突围,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 命令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 兵能跟上的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达到阴陵(秦县名),迷了方向, 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找不到道路,向一老农询问,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 就陷进了一片大沼泽中。因为这个缘故,汉军追赶上了项王。项羽又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 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才剩下二十八个骑兵。汉军骑兵 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 追击的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 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兵打仗至今八年了,亲历七十余次战斗,凡是所遇上的敌人,我都打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 败了;我所攻击的,也都降服从了,于是称霸,占据天下。可是 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今天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指挥战争的过错

项羽之死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项羽之死 通假字: 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心服。 乌江亭长檥船待檥通舣,使船靠岸。 一词多义: 乃 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以 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于是 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而 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为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词: 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分 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为情绪激昂,今义:大方的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父老乡亲,今义:父亲,哥哥 重点词组: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田父绐曰:欺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 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 汉军皆披靡:溃散 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亡其两骑耳:失去 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所当无敌:遇到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直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 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判断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项王也。 省略句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独……乎: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之死》逐字逐句翻译

《项羽之死》翻译 本课虚词积累:其、以、而 【第一段】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重重包围。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羽)一直骑着。 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段解】写项羽在垓下被围的困境,刻画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第二段】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于是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项羽)鞭策着马逃跑。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动词,率领)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左,乃陷大泽中。以(介词,因为)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 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的观点。 4、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4、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 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一节 一、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词曲是项羽。 我相信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高一时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相关知识介绍。 1、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司马迁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这为他后来编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后来继承其父太史令之职。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 也省称太史公。因为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 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 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 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 多万字。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 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记叙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使得他们传名于后世。

项羽之死 直译,详解

项羽之死详细翻译 第一段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壁:本义军垒,名作动,设营驻守 尽:完,没有了。重:量词,层。 译:项羽的军队在垓下驻扎,士兵很少,粮食耗尽,汉军及各个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围困起来。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夜:名作状,在夜晚 乃:于是楚歌:名作动,唱楚歌。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是:指示代词,指代汉军译:夜晚,听到汉军在四周都唱起了楚歌,项羽就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则:乃,于是幸:被宠幸从:使……跟从 译: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喝酒,有一位美人名字叫虞,常常受到(项王)宠幸而跟随(他);有一匹骏马名字为骓,(项王)常常骑着它。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乃:于是慷慨:古义:悲愤激昂;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为:作盖:胜过,超过 奈何:怎么办若:你 译:在这种情形下,项王就悲愤激昂地唱起了悲歌,自己作了一首诗: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呀我的气势举世无匹,天时不利啊我的名骓也失去了奔驰的雄姿!名骓不能奔驰啊我将怎么办!虞姬虞姬呀我将你怎么安排呢?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歌:名作动,唱阕:乐曲每终了一次叫阕,可译作“遍” 泣1:眼泪泣2:哭 译:(项王)连唱几遍,虞美人应和着和他(一同唱歌)。项王的眼泪一行行落下,左右的军士都哭了,没有人能够(忍心)仰视。 虞姬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用四个字概括第一段的情节要点:垓下被围 第二段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jì) ,麾下壮士骑(qí)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在这种情形下。麾下:部下 直:当溃:沖破(包围)

新人教版选修《项羽之死》原文和译文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

(完整word版)项羽之死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

项羽之死通假字: 骑皆伏曰 乌江亭长檥船待伏通服,佩服,心服。檥通舣,使船靠岸。 一词多义: 乃 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以 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于是 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而 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为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词: 期山东为三处。 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项王乃悲歌慷慨。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古 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古 义:为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的古 义:父老乡亲 ,今义:父亲 ,哥哥 ,部分 重点词组: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田父绐曰:欺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 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 汉军皆披靡:溃散 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亡其两骑耳:失去 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所当无敌:遇到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则夜起 直夜溃围南出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壁, 名词作动词 夜, 名词作状语 南, 名词作状语 东, 名词作动词 王, 名词作动词 , 驻扎 , 在夜里 , 向南 , 东行 , 让当王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 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判断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项王也。 省略句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独乎: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之死翻译、解析

项羽之死 两汉: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译文

司马迁《项羽之死》文言知识梳理

司马迁《项羽之死》文言知识梳理 1、准确认读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①军壁垓下②美人和之③田父绐曰④斩将刈旗⑤瞋目叱之⑥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讲解】①垓gāi: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是刘邦围歼项羽之地。②和hè:应和、回应。③绐dai:欺骗。④刈yì:砍到。 ⑤瞋chēn:瞪眼。⑥创chuāng:伤、创伤。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愿为诸君快战④期山东为三处⑤亡其两骑耳⑥若非吾故人乎⑦辟易数里⑧骑皆伏曰:“如大王言。”⑨江东虽小,地方千里⑩吾知公长者【讲解】①盖:超过;②属:跟随;③快:痛快地;④期:约定;⑤亡:失去;⑥若:你。⑦辟:通“避”,退避;⑧伏:通“服”,敬服。⑨地方:地,土地;方,方圆、纵横。⑩长者:忠厚的、有德行的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为四类,简要说明分类理由:①令诸君知天亡我。②亦足王也。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④项王泣数行下。⑤项王军壁垓下。⑥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⑦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⑧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A.②⑤ B.③⑦ C.①⑥ D.④⑧【讲解】A名词活用为动词:②王,读wàng,称王、成就霸业;⑤军壁:驻军,构筑营垒。B名词活用为状语:③夜,在夜里;⑦南,向南。C 使动用法:①亡,使我灭亡;⑥王,让我称王。D动词活用为名词:④泣,眼泪;⑧楚歌,唱楚地的歌谣。4、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请指出省略的成分,并将其补出: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②身七十余战。③左,乃陷大泽中。④不忍杀之,以赐公。【讲解】①省略介词,应为“饮(于)帐中”。②省略谓语动词,应为“身(经历)七十余战”。③省略主语,应为“(项王)乃陷大泽中”。④省略宾语,应为“以(之)赐公”。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③然今卒困于此。④籍独不愧于心乎?【讲解】①定语后置句,应为“部下骑马跟随的壮士……”。 ②介词省略句,应为“……(以)千金购我头”。③被动句,应为“……被困于此”。④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心不愧乎?”。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③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①汉军已经把楚地都占领了吗?这里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②今天必定要(与汉军)决一死战了,我愿意(带头)给诸位(与对方)痛快地决战,一定胜汉军三回,带领诸位冲破重围。③斩杀汉将,砍倒军旗,使你们知道是上天要让我灭亡,而不是我作战的过错。④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愧疚吗?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 (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完整版)《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 课题:项羽之死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立足课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重点: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五、教学难点: 体味司马迁情感内涵,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项羽之死庖丁解牛翻译练习及答案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 )何( )楚人之多也!”项王则( )夜起,饮帐中(句式:)。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力拔( )山兮气盖( )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 )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 )皆泣,莫( )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ji( )(句式:),直( )夜溃围南( )出,驰走( )。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ji将灌婴以五千骑ji追之。项王渡淮,骑(句式:)。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 )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 )而东(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ji。汉骑追者数千人(句式:)。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ji曰:“吾起兵至今八岁( )矣,身( )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 )困于此(句式:),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句式:)。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ji以为( )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ji曰:“吾为公取彼( )一将。”令四面骑ji驰下,期( )山东( )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 )时,赤泉侯为骑ji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与其骑ji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 )其两骑ji耳。乃谓其骑ji曰:“何如?( )”骑ji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 )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 )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固定句式:,翻译)!且(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qi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 )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ji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 )十余创( )。顾( )见汉骑ji司马吕马童,曰:“若( )非吾故人( )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句式:),吾为若( )德( )。”乃自刎而死。 《庖丁解牛》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