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氨 铵盐_0370文档

高二化学教案氨 铵盐_0370文档
高二化学教案氨 铵盐_0370文档

2020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_0370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_0370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关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讨论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学习思考,再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学习,对于本节的实验,可根据实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实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实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物理性质。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实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实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实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比较。(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

[实验1―3]改为学生实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3)氨与氧气的反应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1.铵盐受热分解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复杂教学中不能随意拓宽。只要求学生掌握、受热分解情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2.铵盐与碱的反应通过[实验1―5]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铵盐的通性―均能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并让学生根据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可以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反应原理由学生讨论选择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总结。

氨铵盐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4.使学生掌握铵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铝离子的检验。

三、实验准备的球棍模型、一集气瓶、一烧瓶、浓氨水、浓盐酸、溶液、晶体、晶体、。晶体、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试管、烧坏、试管夹、玻璃棒、滴管、酒精灯、双头胶塞、乳胶管、止水夹。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氨铵盐

一、氨1.氨的结构化学键:共价键空间构型:三角锥形分子极性:极性分子2.氨的物理性质通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易溶于水3.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

(2)氨与酸的反应

(3)氨与氧气的反应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作制冷剂(3)制化肥(4)制硝酸5.氨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2)装置(3)制取(4)检满(5)尾气处理(环保)

二、铵盐1.铵盐是离子化合物2.易溶于水3.受热分解

三、铵离子检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关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讨论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学习思考,再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学习,对于本节的实验,可根据实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实验”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实验说明极易溶于水。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物理性质。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喷泉”的探究性实验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变为红色,进而分析得出形成碱性溶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过程的可递反应解释显碱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离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教师可补充演示实验,并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产生。(指明该方法是常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同时,该实验也为铵离子的检验埋下伏笔。为更好地区分氨水与液氨,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比较。(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将[实验1―3]改为学生实验验证此性质,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将该知识拓宽完成氨与硝酸、硫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时,会产生浓的白烟,这是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3)氨与氧气的反应此知识的引入建议从部分结构入手,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条件能与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引出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二、铵盐1.铵盐受热分解铵盐的受热分解较分复杂教学中不能随意拓宽。只要求学生掌握、受热分解情况。但应注意的受热分解与升华的区别。2.铵盐与碱的反应通过[实验1―5]引导学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离子晶体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能说明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建议: 分析、归纳、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四种类型晶体的比较: [阅读与思考]:阅读下表,讨论、分析得出哪些结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表1:

表2: [板书]:二、晶格能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 2、规律: (1)离子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的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2)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科学视野]:阅读P84————科学视野,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3、岩浆晶出规则:晶格能高的晶体,熔点较高,更容易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先结晶析出。(美国矿物学家鲍文) 教学习题设计: 1、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晶格能:NaClCaO C、熔点:NaI>NaBr D、熔沸点:CO2>NaCl 2、已知:三种氟化物的晶格能如下表: 三种氟化物的晶格能的递变原因是。 3、已知:硅酸盐和石英的晶格能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橄榄石和云母晶出的顺序是。

(2)石英总是在各种硅酸盐析出后才晶出的原因是。(3)推测云母和橄榄石的熔点顺序为,硬度大小为。 4、下表列出了钠的卤化物和硅的卤化物的熔点: 回答下列问题: (1)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很多,其原因是。(2)NaF 的熔点比NaBr的熔点高的原因是。 SiF4的熔点比SiBr4的熔点低的原因是。(3)NaF和NaBr的晶格能的高低顺序为,硬度大小为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胞参数计算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胞参 数计算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晶胞参数的计算 1. 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给出晶体的—部分(称为晶胞)的图形,要求确定晶体的化学式:通常采用均摊法.均摊法有如下规则,以NaCl的晶胞为例: 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所以,每个粒子只分摊1/8给该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所共有,所以,每个粒子只分摊1/4给该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所共有,所以,每个粒子只分摊1/2给该晶胞. 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由此算出在NaCl的晶胞中: 含数: 含数: 故NaCl晶体中,和数目之比为1∶1. 2. 晶胞参数的计算

根据(1)ρ= m/V (2)V=a3 例.(1)化学教材中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Ni2+与最临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mol)。 (2)天然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氧化镍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个数之比。 [练习] 1. 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中含钾的质量分数为 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22-)和超氧离子(O2-)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1 C. 1︰2 D. 1︰3 2.食盐晶体如右图所示。在晶体中,表示Na+,表示Cl。已知食盐的密度为g / cm3,NaCl摩尔质量M g /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则在食盐晶体里Na+和Cl的间距大约是 A cm B cm

2018高中化学晶体理论选修3:7高二化学选修3第三章第

高二化选修3第三章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一课时分子晶体 教目标: 1、使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生主动参与科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习兴趣。 教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 教方法建议: 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 教过程设计: 复问:什么是离子晶体?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离子化合物为固态时均属于离子晶体,如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 投影 展示实物:冰、干冰、碘晶体 教师诱导:这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吗?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 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 一、分子晶体 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 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过度: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 阅读必修2P22科视眼 教师诱导: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生回答:一般来说,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三章第四节离子晶体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离子晶体 1.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解析:选C原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只要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晶体,但在离子晶体内部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常见的晶体类型中,只有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最大,有熔、沸点很高的钨,也有常温下为液态的汞。 2.氧化钙在2 973 K时熔化,而氯化钠在1 074 K时熔化,两者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类似,下列有关它们熔点差别较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 B.氧化钙的晶格能比氯化钠的晶格能大 C.氧化钙晶体的结构类型与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类型不同 D.在氧化钙与氯化钠的离子间距离类似的情况下,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解析:选C CaO晶体和NaCl晶体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可根据晶格能的大小判断。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电荷多少、离子间距离、晶体结构类型等因素有关。CaO和NaCl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都类似,故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3.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固态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 ℃,熔融态不导电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 C.五氧化二钒,无色晶体,熔点19.5 ℃,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解析:选D A项中熔点很高且熔融态不导电,为原子晶体;D项中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为离子晶体;B、C项为分子晶体。 4.下列图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 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

134.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3.1晶体常识(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3.2《原子晶体》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二课时原子晶体

受认知水平及抽象概括能力的限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有很大差异,形成对空间知识的不理解,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教学环境: 高二学生马上要升入高三,为适应新高考需要,本节课主要以训练学生思维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被老师灌输,所以怎样逐渐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就成为我们上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具备的相应的学习基础,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排列,自主探究原子晶体中金刚石的三维空间模型,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堆积成功后的成就感,感受学习的乐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微观内容宏观化,降低学习难度。 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学生活动(学习 活动的预设) [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通过视频《钻石的奥秘》引入新课。 倾听、观察、 思考 创设问题 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 思考1《 通过视频,结合初中所学,钻石有那 些性质;下表是金刚石与CO2的一些 物理性质,它们差异为什么那么大呢 这与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观察、思考。 # 为后续讲 课做铺垫。 板书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二、原子晶体 。 活动探究1这些性质显然是由金刚石的结构决定 的,已知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的杂化轨 分小组动手排 列,同组内交流 培养动手 动脑和合

道是sp3,那么,金刚石有怎样的结构呢 请各小组相互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金刚石的结构模型。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作交流的 能力。 ' 板书总结二、原子晶体 1.定义: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互结 合,整块晶体是一个三维的共价键网 状结构,是一个“巨分子”,又称共价 晶体。 2.构成粒子:原子 3.粒子间的作用力:共价键 合作、交流、讨 论、代表发言 ] 培养归纳 总结的能 力。 思考2(1)能否有共价键的晶体是原子晶体 (2)能否构成微粒为原子的都是原子 晶体 (3)原子晶体中是否存在单个的分子 合作、交流、讨 论、代表发言 \ 培养分析 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思考3下表是一些原子晶体的熔点和硬度 问题1、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并分析原因。 问题2、怎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 金刚石、碳化硅和硅的熔点和硬度依 次下降 ^ 合作、交流、讨 论、代表发 言 通过数据 分析,总结 原子晶体 熔点相差 较大的原 因。培养分 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 力及发散 思维能力。 板书总结4.物理性质 (1)熔沸点高,融化时破坏共价键。 > 一般来说,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 总结、思考 | 培养学生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一性质一須 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 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 f +h2o (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厂caco3 J +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 所学): co2+c2co (6)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 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

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训练题

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训练题 1.(2015·全国卷Ⅰ)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1)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 原子连接______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______个C 原子。 (2)在金刚石晶体中,C 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 原子连接_____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_____个C 原子在同一平面。 解析:(1)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每个C 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的C 原子数为1 3 ×6=2。 (2)由金刚石的结构可知,每个C 可参与形成4条C —C 键,其中任意两条边(共价键)可以构成2个六元环。根据组合知识可知四条边(共价键)任选其中两条有6组,6×2=12。因此每个C 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六元环中C 原子采取sp 3 杂化,为空间六边形结构,最多有4个C 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答案:(1)3 2 (2)12 4 2.(2016·全国卷Ⅱ)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 (2)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3 ,晶胞参数a =________nm 。 解析:(1)由晶胞结构图可知,Ni 原子处于立方晶胞的顶点,Cu 原子处于立方晶胞的面心,根据均摊法,每个晶胞中含有Cu 原子的个数为6×12=3,含有Ni 原子的个数为8×1 8= 1,故晶胞中Cu 原子与Ni 原子的数量比为3∶1。 (2)根据m =ρV 可得, 1 mol 晶胞的质量为(64×3+59)g =a 3 ×d g·cm -3 ×N A ,则a =? ????2516.02×1023×d 1 3 cm =? ?? ??2516.02×1023×d 1 3×107 nm 。 答案:(1)3∶1 (2)? ?? ? ?2516.02×1023×d 1 3×107 3.(2017·全国卷Ⅰ)(1)KIO 3晶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方结构,边长为a =0.446 nm ,晶胞中K 、I 、O 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K 与O 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教案)

[讲]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也是分子晶体 [板书](3) 微粒间的作用 [讲]分子间作用力,部分晶体中存在氢键。分子晶体采用密堆积。 [设问]根据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特点判断分子晶体的特性有哪些?参照表3-2。 [讲]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晶体的物理性质。分子晶体要熔化、要汽化都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比如氧气分子间作用力比氮气分子间作用力大,氧气沸点比氮气沸点高。工业上制氧气,就是先把空气液化,然后使液态空气蒸发,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气。由于分子间作用用很弱,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熔化、汽化所需要的能量较小,因此,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和较小的硬度。分子晶体熔化时,一般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分子内的化学键,但也有例外。如硫晶体熔化时,既破坏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同时部分S-S键断裂,形成更小的分子。[板书]2、分子晶体特点:低熔点、升华、硬度很小,固体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讲]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对常见的分子晶体归类。 [板书]3、常见分子晶体分类: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 (2)部分非金属单质, (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4)几乎所有的酸 (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投影]图3-10氧和碳-60是分子晶体: [讲] 大多数分子晶体的结构有如下特征:如果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若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常可以有12个紧邻的分子,如图3—10,分子晶体的这一特征称为分子密堆积。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3.4 离子晶体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3.4 离子晶体教案新人教版 选修3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1.构成离子晶体的粒子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些粒子在晶体中(能或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离子晶体 (能或不能)导电. 2. 离子晶体中的配位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此外, 离子晶体的结构还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是最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 5.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熔点_____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__.典型的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的电荷和离子半径的关系一般是:离子电荷高,晶格能,离子半径大,晶格能。 方法导引] 1.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比较

2.物质熔沸点的比较 ⑴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⑵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四种晶体熔、沸点对比规律 ①离子晶体:结构相似且化学式中各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小(或阴、阳离子半径之和越小的),键能越强的熔、沸点就越高。如NaCl、 NaBr、Nal;NaCl、KCl、RbCl 等的熔、沸点依次降低。离子所带电荷大的熔点较高。如:MgO熔点高于 NaCl ②分子晶体:在组成结构均相似的分子晶体中,式量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就大熔点也高。如:F2、Cl2、 Br2、I2和HCl、HBr、HI等均随式量增大。熔、沸点升高。但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有氢键存在熔、沸点较高。 ③原子晶体:在原子晶体中,只要成键原子半径小,键能大的,熔点就高。如金刚石、金刚砂(碳化硅)、晶体硅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④金属晶体: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数越大,金属原子半径越小,其熔、沸点也就越高。如ⅢA 的Al,ⅡA的Mg,IA的Na,熔、沸点就依次降低。而在同一主族中,金属原子半径越小的,其熔沸点越高。 ⑶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3.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在学习晶体时和在一些考试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类试题:题目中给出晶体的—部分(称为晶胞)的图形,要求我们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求解这类题,通常采用均摊法.均摊法是先求出给出的图形(晶胞)中平均拥有的各种粒子(离子或原子)的数目,再计算各种粒子数目的比值,从而确定化学式.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教案(人教版选修3)

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一课时分子晶体 [教材内容分析] 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本节延续前面一节离子晶体,以“构成微粒---晶体类型---晶体性质”的认知模式为主线,着重探究了典型分子晶体冰和干冰的晶体结构特点。并谈到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学生对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里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后面学习原子晶体做好了知识准备,以形成比较。 [教学目标设定] 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 [教学方法建议] 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问:什么是离子晶体?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离子化合物为固态时均属于离子晶体,如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 教师诱导:这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吗?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 二、分子晶体 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 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醇 酚(2)-1教案

教案 主要教学活动

1.介绍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苯酚物理性质的学习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久置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对苯醌的缘故。(2)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为43℃,沸点为182℃。 (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4)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是当温度高于65℃,能与水混溶。 (一)性质预测 1.从苯酚结构入手结合已有的知识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 (羟基和苯基直接相连) 2.依据醇的性质(官能团—羟基)和苯的性质(烃基—苯基)

3. 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 (二)实验探究 1.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1】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 无色的苯酚稀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苯酚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羟基确实增强了与其相连的苯环的活性。 2.苯酚的酸性 【实验2】 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苯酚浊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振荡。 通过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提升类比迁移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 溴代反应,证实了对苯酚取代反应的预测。体悟到化学学科观念“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现象: 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水将苯酚溶解了呢? 【实验3】 取两只规格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2mL 苯酚浊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少量 5%的NaOH 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与NaOH 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蒸馏水的试管中依然浑浊,而加NaOH 溶液的试管中,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苯酚钠;苯酚具有酸性。 【实验4】 向上述反应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盐酸弱,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5】 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得到了苯酚;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问题1: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除了生成苯酚以外,还有什么产物呢? 问题2:数据分析可推知,苯酚和碳酸钠理论上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二者是不能大量共存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应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强酸制弱酸”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能描述和分析苯酚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3.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 【教师具备】教学媒体冰、干冰、碘晶体 【复习引入】什么是离子晶体?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交流·讨论】雪花、冰糖、食盐、水晶和电木(酚醛树脂)这些固体是否属于晶体?若不是晶体,请说明理由 【设问】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 【讲解】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 【板书】一、分子晶体 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思考】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 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讲述】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 【追问】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板书】教师诱导: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完全符合,如:NH3,H2O和HF的沸点就出现反常。 【讲解】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有些氢键形成的条件,氢键的定义,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师生小结】 ①氢键形成的条件: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N,O,F)与H核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离子晶体(第1课时)选修三

第四节离子晶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具备了离子键、离子半径、离子化合物等基础知识,本节直接给出氯化钠、氯化铯晶胞,然后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通过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模型来进一步理解离子晶体结构特点,为学习晶格能作好知识的铺垫。 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离子晶体的概念,能识别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的晶胞结构。 2.学会离子晶体的性质与晶胞结构的关系。 3.通过探究知道离子晶体的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的关系。 4、通过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与阳离子半径的自学,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 2、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建议:分析、归纳、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1、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Na2O NH4Cl O2Na2SO4NaCl CsCl CaF2 3、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晶体?它们的结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板书]一、离子晶体

[展示] NaCl 、CsCl晶体模型 [板书]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晶体 1、离子晶体定义: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注: (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 (2)相互作用:离子键 (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 [思考]下列物质的晶体,哪些属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与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干冰、NaOH、H2SO4、K2SO4、NH4Cl、CsCl [投影] 2、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解释 离子晶体溶解性差异较大:NaCl、KNO3、(NH4)2SO4_______ BaSO4、CaCO3_______ [板书]3、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C.N.) (1)定义:是指一个离子周围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