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基本、主要 本质 实质 性质的 区别

根本、基本、主要 本质 实质 性质的 区别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的解决对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中,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其他都是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时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如土地革命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阶级矛盾则降为次要矛盾。到解放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阶级矛盾再次上升为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根本矛盾指决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的矛盾,贯穿并支配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矛盾的解决标志着事物一定发展过程的结束。基本矛盾通常指根本矛盾,但有时也用以表述存在于各种基本运动形式中的矛盾,如促使社会发展运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等。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把握一定不能脱离事物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性质、实质和本质

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本质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因此,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抽象概括、准确把握,而不是凭简单直观的表面现象去认识,否则就会在选择判断的过程中造成失误。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案(一)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示例(一) 人教版 导入新课 我们前边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本课书要学习和探讨的则是关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否是彼此分立、毫不相干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本课书的前言这一段,并翻阅一下本课的节题和框题。 (学生阅读,回答) 通过粗略地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部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本课书的主题侧重人生观,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实现人生价值是需要条件的;人生价值总是与人生目标相联系的,这几部分知识的有机联系,便构成了我们将要学习的这课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投影显示: “人处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细,灵长目,人科。” ─林奈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会者,谓之人”。 ─《列子·黄帝》 提问:以上两段话各是从怎样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的? 林奈的观点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类,《列子·黄帝》则力图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那么,以上两种关于人的属性的观点,对不对呢?人究竟有哪些属性?人与动物有哪些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林奈所说,人处于动物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因而,人必然具有与动物相似之处;即具有自然性。人的自然性有哪些表现呢?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板书)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1)人的自然属性及其表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总会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韵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段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 能具备人的本质。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影响、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第二层含义指各种社会关系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因此也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人的本质不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

人性与人的本质

论人性与人的本质 浙江工商大学黄宏伟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是关于人的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克服了以往哲学在人性、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片面认识,揭示了现实的人的社会本质。 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索 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古代区分人性与物性的直观认识阶段。从古代神话、原始宗教直到古希腊罗马哲学及中世纪的基督教,都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只局限于从人的直接存在即“人性”上,把人性同物性直观地区分出来。有的观点偏重于人的体质特征,柏拉图就把人定义为“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有的观点偏重于人的意识特征。如,基督教把人看作“信仰的生物”。 第二,近代寻找人的“本性”和“本质”的认识阶段。近代思想家不再满足于用直接存在、具体人性来规定人,而开始寻找决定人的普遍性质和深层结构,把它看作具体人性、直接存在的决定者。以英国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强调人性,就是自然的、个体的、由生理欲求支配的,认为人性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人性中归纳出来的共性。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则认为人性是现象形态,它由深层的即人的理性、伦理本质决定的,强调人的本质具有超自然的、应有的性质,认为人本质上应该是精神的、族类的、按伦理规范行动的。后一种观点的代表有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人”理论,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人超越现象世界,个人必须按照人类普遍的伦理规范去行动的“绝对命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则代表了努力综合二者的倾向。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只有实践才是这种统一的现实基础,因而不可能真正克服上述两种观点的“二律背反”。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了近代哲学对人的片面认识,进一步突出了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创造性、个性和能动性,把人看作是盲目的生命冲动或潜能的自我实现,否定了受理性、伦理必然性的制约,认为人只是一种孤零零的存在和纯粹的可能性。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符号文化学则强调人的被创造性、社会性和受动性,认为人是“符号世界”或“文化世界”的产物,甚至不过是社会结构之网上的一个“位置”。近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地位矛盾性的反映,不可能真正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唱的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同一“主题歌”:“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3页) 第三,用实践和社会关系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认识阶段。这是人类的真正的自我认识,它始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观与人性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社会历史实践之中。马克思在理论上解决了前人根本无法解决的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而在实践上真正扬弃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人类解放运动。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轻松学习 (一)课前准备 1.搜集 (1)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事例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马蜂窝背后人与自然的关系》 《防治沙尘暴关键在于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2)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材料 《礼的产生从饮食开始》 《饮食习俗》 (3)关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例 《舍己救人浩气长存》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2.思考 综合上述事例,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 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陆栖两脚动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写道:“人只是食品的过道。” 英国哲学家培根写道:“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 英国古典主义诗人蒲柏在《人论》中写道:“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 英国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一首对人的颂歌: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或特点,人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是什么呢? (三)自学导引 1.人具有自然属性

归纳:人的自然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________离不开自然界;第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_______的制约;第三,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________欲求。 总结: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________和_________的前提条件,是人与其他动物的 __________之处。 2.人具有社会属性 归纳:人具有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的__________;第二,人的 __________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__________具有社会性。 3.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human essence 字体[大][中][小]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性,即人的本质属性。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人之初性本善与性本恶的争论。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灵魂)有三部分,即理性、意志和情欲,其中理性居支配地位。人的这种本质的放大就是国家。国家相应于人的本质的三个部分划分为三个等级:国家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和劳动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具有三种性质:偶然性(如脸白、鼻塌)、固有性(如有两脚、无羽毛)和本质属性(即社会性)。因而提出“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政治动物”(《政治学》)。在近代,16世纪,F.培根提出人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自爱)的性质,一个是社会的性质。对人来说,“保持他对于公众的职责应当比保持他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更为珍贵”(《培根论文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的第一条法则是维护自己的生存,人最关怀的是他自己”,强调人是“社会的生物”(《爱弥儿》),指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生本性。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人自身实在有个使他与万物有别,并且与他受外物影响那方面的自我有别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理性”(《道德形而上学探本》)。黑格尔将人的本质说成是“神圣的理性”,并且指出人的理性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和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和意识,能够进行劳动创造。费尔巴哈提出“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本身”,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心(爱)”。马克思早年受黑格尔的影响,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对客体的改造。后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概念。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认识到人是“现实的人”,必须从一定物质生活关系中去把握人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1845年,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的本质问题。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页)。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说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展示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社会性。人的现实的劳动,一方面构成人和自然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因此,人的本质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人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还应从阶级关系中得到说明。近年来,中国有人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仅仅是指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的表现,是指明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的方法,而不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还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参见“人”。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3、情感目标: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司芬克斯之谜”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2、思考问题: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 3、引出课题: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 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阅读材料:教材134页“狼孩儿”并谈谈对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理解。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1)分析例子:“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繁华的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觉得这世界太繁华、太喧闹。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想入非非,自言自语地说:“这世界上如果只留下我和一个漂亮的姑娘做我的妻子,那该多好啊!”他刚说完,忽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风过后,只有他和一个漂亮的姑娘面对面地站着,其他的一切都消失了。这时那姑娘说道:“哎!我说夫君啊!你要世界只留下咱俩人,那我们靠啥过活啊!”小伙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说道:“我的贤妻啊,你想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