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对核能的认识

(完整版)我对核能的认识
(完整版)我对核能的认识

我对核能的认识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过去200多年里,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悟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还诱发了不少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冲突和战争。因此,人类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开展后续能源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地研究与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可再生能源由于可以长期使用,又基本上是清洁能源,因而很有吸引力,许多国家正在大力研发,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本身的特点,如受地域性限制,和目前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还不够先进或者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制约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氢能、可燃冰等,但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性较差,也远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水平。此时,核能受到了人类的青睐。

核能迄今已经有70多年的发展史,核能技术已经成为既成熟又先进的技术,而且获得了大规模发展。核能分为两种: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到目前为止,达到工业应用规模的只有核裂变能,而核聚变能只实现了军用,即制造氢弹。我们通常所说的核能就是指核裂变能。

由于核能发展的黎明时期刚好是二战时期,使得核能的首次应用就是制造破坏力极大的杀人武器——原子弹,致使核能一开始就背负着这么一个“黑锅”,导致人们经常“谈核色变”。直到后来的核能的和平利用,主要用于生产电力,人们似乎看到了核能的前程一片光明灿烂。从此,“核电”一词频频出现,而核能也成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新能源。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就在核电发展前景被大家都看好时,出现了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两起重大事故,核能的安全性受

到了公众的质疑,给核电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目前唯一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进入新世纪,核能的发展就出现了复苏,并很快出现了核电大发展的局面。但是,2011年日本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又影响了核能的发展,但不会改变核能是不可或缺的替代能源的结论与核能的发展趋势。

核能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替代能源,其最大优势就是:第一,核能的能量密度大,仅需少量铀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因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较少,能够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安全地存储和管理,同时也减缓了交通运输压力。第二,核反应堆在运行期间通过原子核裂变来产生能量,不会像燃烧化石燃料那样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第三,由于核燃料的价格相对较低,且能量密度较大,因此燃料储存这项工作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从而能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燃料供应不足提供缓冲。第四,由于燃料费用在核电厂中总发电成本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燃料价格的波动对核电的发电成本影响不大,从而可以确保电价相对稳定。但是,核能的缺点就是它产生具有放射性的核废物,这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对于核废物的处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能够最终解决的办法。

未来世界核电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提高安全性,改善经济性成为核电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第二,延长在役核电站的寿期;第三,核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向大型化发展;第四,采用行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如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简化系统和减少设备,采用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生产和施工建设等;第五,施工建设模块化以提高经济性;第六,发展先进堆型,建立闭式燃料循环,使核电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核电发展逐步形成高潮的同时,中国核电的发展十分突出。这既是世界核电复兴与核电技术进步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也是中国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核电如此大规模建设和发展的局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主要有:人力资源短缺,研发和设计能力尚不完备,设备制造和安装能力不足,核燃料资源短缺和供应不足,后处理和废物处理能力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能适应等,特别是人才培养以及整个配套的核燃料循环系统与核电发展并不匹配,相差较远,与核燃料循环相关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

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有理由相信核能将是未来一大主要能源。但是,为了让核能能够更加安全、高效、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为了我们国家的核能发展,乃至全世界的核能发展,更为了发展清洁能源,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我国核电在运核电厂已达到38台,总发电功率超过3 700万千瓦,在建 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2 1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厂预期将达到 5 800万千瓦,占世界第二位。 正如中国工程院、法国科学院及法国国家技术院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所写:“就所有民用核能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潜在的领先国家之一。” 我国核电充分吸收了国际核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遵循最高的安全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并拥有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装备行业,以支撑中国核电建设。可以说,中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 我国最早引入和开发三代核电技术,遵循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满足美国“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和欧洲国家的“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堆芯损坏概率(CDF)小于十万分之一,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LRF)小于百万分之一。

我国率先在三门、海阳引进、建设首批4台AP10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同时在台山建设2台EPR17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包括CAP1400和“华龙一号”,其中“华龙一号”正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顺利建设,并积极准备进入英国市场。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具有成熟技术和规模化核电建设及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自主设计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它满足先进压水堆核电厂的标准规范,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标准三环路设计,堆芯由177个燃料组件组成,降低堆芯比功率,满足热工安全余量大于15%的要求;2)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3)采用双层安全壳,具有抗击大型商用飞机撞击的能力;4)设置严重事故缓解设施,包括增设稳压器卸压排放系统,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以及堆腔淹没系统,保持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5)设置湿式(文丘里)过滤排放系统,以防止安全壳超压;6)设计基准地面水平加速度为0.3g;7)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2 持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我国和国际上都在进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研究,主要有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保持安全壳完整性,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包括: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极端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导则),耐事故燃料(ATF)研究以及先进的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国际上安全监管机构都要求新建反应堆应满足下列安全目标: (1)必须实际消除出现堆芯熔化、导致早期或大量放射性泄露的事故;

核能的利用与发展

核能的利用与前景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规律等核能利用原理及核能发电、供热的应用,并对核能聚变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核能 质量亏损 结合能 1、引言【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超负荷运行。不仅人口在增长,而且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获得能源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灾难性问题:能量资源短缺,森林植被遭破坏,大气、水系、土壤被污染,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增多等等。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新兴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30年代,随着对原子核研究的深入,人类发现了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的能量,并开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迄今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建造核电站440多座,发电量占全球的18%。与火电相比,核电是廉价、洁净、安全的能源。随着将来受控热核聚变的成功,核能必然成为未来的能源支柱。 2、原理 2.1、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1】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实验数据发现任何一个原子核的质量总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和,也即核子在组成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其亏损等于核子结合为核时质量的减少,用△M 表示。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E mc =,可知自由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要释放能量,这个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B 。2()p n B ZM NM M C =+-,其中M p 、M n 、M 分别为质子、中子、原子核的质量。 2.2、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规律【1】

质子和中子结合为原子核时放出 的总能量除以质量数A,称为核子的平 均结合能E 。其物理意义是自由核子结 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 量;也可以理解为核分散成核子时,外 界必须对每个核子作功的平均值。E 的 大小可以表征原子核稳定的程 度。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这些 原子核越稳定。核子数较小的轻 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平均结 合能都比较小,中等核子数的原 子核,平均结合能较大,表示这 些原子核较稳定。当平均结合能 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平均结合 能较大的原子核时,就可释放核 能。 图1中表示出各种不同核的平均结合能对质量数A 的分布曲线。从曲线图分析可知中等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大,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小。这说明当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或者当两上很轻的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时,将有能量的释放,此能即为原子能,又称核能。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获取原子能的两条主要途径。 2.3、核裂变【2】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铀y óu 或钚b ù)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或是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 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 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 自发裂变。如图2所示。 2.2、核聚变【2】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 图1:平均结合能图 图3 :核聚变示意图 外来中子 铀-235 裂变 辐射 中子 链式裂变反应 图3:裂变反应示意图

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一、对核安全文化的总体认识 核电工程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单位众多、物流密集、接口频繁、场地集中的特大型工程项目。核电工程项目技术密集复杂,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设施各类专业,系统复杂,接口繁多,而且建设周期很长。由于核电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其安全风险因素众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的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突发性的或惯性的.而且各风险因素引起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核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危险性大、事故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同时,核安全要求和环境要求特别高,公众的敏感性特别强。为对公众负责,政府专门设置独立的核安全监督机构,通过推行核安全法规和标准、实施多项许可证制度,以及定期的、经常的安全检查,对核电厂建设的全过程及建成后的运行实行严格的监督。像这样由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实行如此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任何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所没有的。对核安全与质量的特殊要求构成了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突出的特点。安全是核电建设过程中的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碰这条底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核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加以推广,提升全体对核安全的重视与关注,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的提高安装质量和减少安全事故,是非常有必要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核电建设的总方针,也是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与质量就像一对孪生子,总是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给我们造成各方面的影响和损失,安全不能保证,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更不用谈质量了。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核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即使问题暂时没有暴露,但已留下安全隐患,时间越久,危害越大。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不注重安全与质量的企业,国内有三鹿,国外有丰田,迟早会走向衰败。作为国内走在前列的核电安装单位,我们始终把安装质量放在首位,保证施工安全,产品安全,将核安全文化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做到工程质量让业主满意,工程安全让业主放心,才会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核电安装行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就必须严格按照各方案程序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四个凡事”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遵循的原则。“四个凡事”是核电行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凝练而成,也一直是我公司所宣贯的,无论哪个部门、专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四个凡事”。 二、“四个凡事” 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也和个人有关,是核电建设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核电厂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错误。核电站超过50%的安

核能的利用及其利弊

核能利弊 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后,日本政府已宣布疏散核电站 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并要求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留在室内避难。但随着核辐射危机的持续,该区域希望主动疏散避难的民众增多,生活必需品等物资补给也都比较困难,是否需要扩大疏散范围成为一个议题。 中新社东京3月30日电东京电力公司最高管理层30日下午举行记者会, 再次为核事故进行公开道歉。该公司董事长胜俣恒久首次明确表示,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核反将被废弃。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则暗示,该核电站另外两个反应堆也将成为废堆。日本政府还决定紧急叫停14座新增核电反应堆的计划,对其能源政策进行全面修正。 截至目前,日本核电站已有2台机组起火、3台机组发生爆炸、3个反应 堆堆芯出现融化,8台机组冷却系统出现故障,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群堆核电事故。上个世纪两次著名的核电事故——1979年美国三哩岛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都仅是一个反应堆造成的。法国安全机构负责人安德鲁-克劳德·罗科斯塔称:福岛核电站事故比三哩岛事故更为严重,但不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大。 随着事态影响的不断扩大,人们已经认识到即便拥有如此先进技术的日 本,对核电事故的控制能力也无法做到“坚不可摧”。曾被视为“清洁高效”的核能被认为是日本解决能源贫乏问题的希望,但这个一度宣称要“核能立国”的国度,现在也不得不反思这个计划能否再坚持下去。 而日本核电事故也正引发“蝴蝶效应”,民众对核电的恐慌正在全球蔓延。 成为全球核电产业未来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安全危机让日本核电产业的美梦濒临破灭。在安全和高效运行近30年后,灾难突然到来,让这个岛国最终没能逃脱核电魔咒。 这个事故,人们开始对核能不得不重新审视,核能,到底是英雄还是混蛋 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对核能有些了解。 核能发电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有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余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 举例而言,核电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如果使用天然气,需要143万吨,相当于每天烧掉20万桶家用瓦斯。换算起来,刚好接近全台湾692万户的瓦斯用量。核能还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核能技术应用及发展

核能技术应用及发展 核能是核裂变能的简称,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重核裂变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所谓轻核聚变是指在高温下(几百万度以上)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它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重核裂变相比,轻核聚变发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 (1)能量巨大。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例如,铀-235的裂变反应,将0.1%的物质变成了能量;而氘的聚变反应,将近0.4%的物质变成了能量。 (2)资源丰富。重核裂变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铀,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够使用几十年;而轻核聚变使用的是海水中的氘,1升海水能提取30毫克氘,在聚变反应中能产生约等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即“1升海水约等于300升汽油”,地球上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数百亿年。而且地球上锂储量有2000多亿吨,锂可用来制造氚,足够人类在聚变能时代使用。因此受控核聚变的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成本低廉。1千克氘的价格只为1千克浓缩铀的1/40。 (4)安全、无污染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物,万一发生事故,反应堆会自动冷却而停止反应,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实现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为了使2个原子核聚变,必须使两个原子核的一方或双方有足够的能量,去克服彼此之间的静电斥力,满足这样的条件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亿摄氏度的高温。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托卡马克的研究热潮。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核聚变研究,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有几十个。 最近,由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共同参与的国际热核反应堆合作计划(ITER)因其最终选址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热核反应堆,不仅因为13万亿日元的巨大投资引人关注,更因为如能在未来50年内开发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世界能源格局,使人类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的洁净能源。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我国也已正式加盟。根据计划,世界首座热核反应堆将于2006年开工,2013年前完工。这预示着在能源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核聚变能开发和利用的曙光已出现,核能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虽然目前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仍处于绝对优势,但此种能源不仅燃烧利用率低,而且污染环境,它燃烧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容易造成 "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逐年升高,造成气候异常,加速土地沙漠化过程,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与火电厂相比,核电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刘xx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xxxxx) 摘要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介绍了核能的发展历史以及产生的基本原理。核能在核电站、医疗、核动力装置、核武器的相关技术原理,还有核能在这四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管理、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核能核电站医疗核动力核武器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消耗能源,各种各样的能源,最常见、使用最长久的就是化石燃料,包括木材、煤矿、石油等,到近代人类发现了中子撞击铀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于是乎核能产生了。 1 核能产生原理 首先先介绍一下核能(Nuclear Energy)的概念,核能又称为原子能,是由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发生的反应,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后作为推论,又提出质能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每个中子和质子都有自己的质量。但一个原子核的质量不完全等于每一个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和。这两者的质量差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以算出由中子和质子形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当重原子裂变成两个或多个原子时,生成原子的结合能总和会大于原来重原子所具有的结合能,此间的差值便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便是核裂变反应。反之,当几个轻原子结合,合成原子的结合能大于原本所有原子结合能之和,这便是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的来源。总的来说:核能是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原子能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要大将近5千万倍:铀核裂变的这种原子能释放形式约为200,000,000电子伏特,而碳的燃烧这种化学反应能量仅放出4.1电子伏特。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但是由于其巨大的能量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如果应用不当,落入反和平人士的手中,其高强度能量就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灾难。核能就像是一个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途径能够通过利用核能解决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问题,但是有震慑于它的可怕威力,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日本福田核电站事件)。 核能在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管理、建设、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而言,核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核电站、医疗、小型核动力装置、核武器这四种形式。 2 核能发电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调查与研究报告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调查与研究报告 作者:胡蓉 指导老师:陆道纲 【摘要】国际能源局势风起云涌,各国为解决能源储蓄、运输、缓解环境压力等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安全的能源局势,都将积极发展核电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是国家核电发展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对核电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核电事业刚刚起步,但是就初步了解得知目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情况并不理想,这势必对大力发展核电造成阻碍。面对这样的境况,应该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要使国家、企业与百姓三方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都要尽力发挥自身作用,履行社会义务,为核电的健康有序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调查于2009年2月开始,历时一个多月,以对秦山核电站附近居民和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的调查为主,同时对杭州、上海等城市居民和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展开调研,就公众对核电站的接受度、核电站对公众的健康影响、核电站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等问题,利用调查问卷、座谈、资料查阅等调研手段,以实际调查结果为根据,运用电脑数据分析,结合专业知识一一总结分析,力求从中找出原因并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政府、核电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也是作为在校大学生为我国的核电事业贡献出的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核电公众接受度改善方案 引言 我国核电事业刚刚起步,要想长远健康发展更是需要公众的支持。核电以其“事故发生率低而后果严重”引起高度的公众关注度,而且国际上两次较大的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不良影响仍在。因此,公众的接受度不仅仅依靠技术的提高而改变,更多的是靠社会工作如宣传、教育、福利等方面多层共行,才能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核电发展氛围,更有效的拉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核能发电的优点和缺点

核能发电的优点和缺点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据中国行业发布的《2015年中国核能发电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走势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中国核电发展民用工业规划,准备到202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是中国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4000万千瓦。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40座相当于大亚湾那样的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从核电发展总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具体地说就是,铀资源,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中期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远期发展聚变堆核电站,从而基本上“永远”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 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一.核能发电的优点: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

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暂时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二.核能发电的缺点: 1.核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在能源经济方面看来,发展核电不能盲目。要使核能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起作用。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如核电站布局、核电技术、核电人才等。我国的核电技术储备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与核安全 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叉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9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现代很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核技术的贡献分不开的.仅以诺贝尔奖为例,1931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为此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1932年英国科学家Cockcroft和Walton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压加速器并用其完成了首次人工核反应,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外还有八项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是利用加速器进行实验而获得的.在探测器方面,威尔逊因发明云室探测器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其后布莱克特因改进威尔逊云室实现自动曝光而获1948年诺贝尔物理奖,鲍威尔发明照相乳胶法并用其发现π介子而获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之后格拉泽因发明气泡室使粒子探测效率提高1000倍而获1960年诺贝尔物理奖,阿尔瓦雷兹因改进气泡室并用其发现共振态粒子而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沙帕克因发明多丝正比室和漂移室而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在核分析技术方面,1948年美国科学家利比建立了14C测年方法并为此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获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布罗克豪斯和沙尔因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而获1994年诺贝尔物理奖.核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核技术为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灵敏而精确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竞相建造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大型科学工程,如大型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大型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等,其造价动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发布研究报告"未来科学的装置",列出了今后20年重点发展的28项大型科学工程,其中基于加速器的有14项,占了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工程,辐照和放疗用电子加速器,大型集装箱探测装置,辐射加工和同位素生产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 1 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的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利用60Co源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料,可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聚合,交联和 1

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一)

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一) 一、对核安全文化的总体认识 核电工程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单位众多、物流密集、接口频繁、场地集中的特大型工程项目。核电工程项目技术密集复杂,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设施各类专业,系统复杂,接口繁多,而且建设周期很长。由于核电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其安全风险因素众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的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突发性的或惯性的.而且各风险因素引起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核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危险性大、事故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同时,核安全要求和环境要求特别高,公众的敏感性特别强。为对公众负责,政府专门设置独立的核安全监督机构,通过推行核安全法规和标准、实施多项许可证制度,以及定期的、经常的安全检查,对核电厂建设的全过程及建成后的运行实行严格的监督。像这样由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实行如此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任何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所没有的。对核安全与质量的特殊要求构成了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突出的特点。安全是核电建设过程中的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碰这条底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核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加以推广,提升全体对核安全的重视与关注,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的提高安装质量和减少安全事故,是非常有必要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核电建设的总方针,也是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与质量就像一对孪生子,总是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给我们造成各方面的影响和损失,安全不能保证,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更不用谈质量了。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核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即使问题暂时没有暴露,但已留下安全隐患,时间越久,危害越大。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不注重安全与质量的企业,国内有三鹿,国外有丰田,迟早会走向衰败。作为国内走在前列的核电安装单位,我们始终把安装质量放在首位,保证施工安全,产品安全,将核安全文化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做到工程质量让业主满意,工程安全让业主放心,才会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核电安装行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就必须严格按照各方案程序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四个凡事”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遵循的原则。“四个凡事”是核电行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凝练而成,也一直是我公司所宣贯的,无论哪个部门、专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四个凡事”。 二、“四个凡事” 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也和个人有关,是核电建设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核电厂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错误。核电站超过50%的安

核能利用与发展论文

核能利用与发展趋势 学校:东北农业大学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机化1302 学号: 姓名:

核能利用与发展趋势 Unclear energy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摘要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目前,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一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民与交通运输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关键词核能利用前景核能发展核电 1.核电概述 核能的发展和利用是20世纪科技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它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该方程式表明,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其比例常数为光速的平方。在核能的利用中,核电厂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己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干净的能源,核动力技术在多数发达国家得到了巨大发展,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根据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结构,我国政府己制定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建设了秦山和大亚湾两大核电基地,中国核电建设的安全策略取得了成功。 2.核能发电 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是释放出来的能量。目前人类利用核能主要有三种——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和轻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映时释放出来的核能或是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它们分别为核裂变能、核聚变能和核衰变。核裂变能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较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早期原子弹应用钚-239为原料制成。而铀-235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 重核原子经中子撞击后,分裂成为两个较轻的原子,同时释放出数个中子。释放出的中子再去撞击其它的重核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分裂。原子核裂变时除放出中子还会放出热,核电厂用以发电的能量即来源于此。 由于每次核裂变释放出的中子数量大于一个,因此若对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同时发生的核裂变数目将在极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数形式增长。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够

新时代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48252.html, 新时代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江小松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28期 中图分类号:F41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159-02 摘要本文阐述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重要性,梳理了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历程和现阶段工作机制,分析了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介绍世界核电强国公众沟通的基本做法之后,归纳出给我们的启示。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公众沟通的方法论,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高效运作的体系,提高全民的核科学素养等角度对进一步做好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公众沟通邻避效应 一、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重要性分析 (一)我国核电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电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成本低、连续供电等优点,是唯一可大规模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是我国大规模发展低碳能源的现实选择。 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比为10.3%,这个差距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最基本潜力。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法律法规对涉核项目公众参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网络媒体的兴起,国家更加重视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核电发展将面对更多公众意见的考验。 2015年11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出台了《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方案》。2017年9月,《核安全法》第66条在我国核领域的顶层法律层面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公众参与。2019年1月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明确提出针对环境影响方面公众质疑性意见多的建设项目,需要建设单位组织开展深度公众参与。 (三)做好公众沟通为核电行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核能发电的利用

核能发电的利用 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电站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235、钚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核能发电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有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余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举例而言,核电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如果使用天然气,需要143万吨,相当于每天烧掉20万桶家用瓦斯。换算起来,刚好接近全台湾692万户的瓦斯用量。 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其一核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相当于每天8列火车,还要运走4000万吨灰渣。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其二是污染少。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其三是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核能发电有很大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然而也存在制约核电发展的瓶颈,核电的发展必定需要以解决几个问题为前提。为核裂变链式反应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得以进行。链式反应必须能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失去控制的裂变能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汇报 1.核能的安全性: 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国际核能的应用经历了对核电机组的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从核能第一次利用至今,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对它的利用已经从由军事用途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在当前和平利用的情况下,核能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高效经济地解决能源危机、快速持续地带来经济效益、深入多元地扩展科技前景以及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但核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体现优点的同时,核物质本身安全风险、核科技本身安全风险以及核能外部安全风险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伦理学角度有必要利用其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来引导、规范人类利用核能的行为,要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核能。正是基于此目的,本文对当前核能发展中的主要弊端:核事故,核走私,企业管理操作者缺失职业道德,核科学家不负责任的行为,放射性污染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弊端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提炼了确保核安全利用的四条核伦理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安全无害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利

益与风险均衡原则。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力图在这些领域内发挥核伦理的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确保核能技术安全利用。 法国没有专门规范新能源问题的法典,其涉及新能源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能源基本法、新电力法等综合性法律以及专门性能源立法三类。法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功依赖于基本法的支持、三级核能监管体制、核废物安全处置法律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法国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和政策。我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新能源法律体系并及时、灵活地修订能源法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合理的经济激励措施,并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 2.核能实现方式: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 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进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是20世纪70年代初公开的“包括以激光驱动为主攻方向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

核能发展的利与弊

核能发展的利与弊 吴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1605 16050305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正越来越少,并且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所以,我们继续一种新的相对清洁的能源,而核能恰好符合这些条件。诚然,核能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它所带来的运行与废料处理问题不容忽视,但我们可以加速技术的研发,解决这些问题,让核能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核能、利弊、发展历程、解决方法 引言: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从此,人们开始逐渐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紧随其后的是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于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到了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苦努力,居里夫人于1902年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而到了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之后,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从此,人们意识到隐藏在核内的巨大能量。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伴着巨响,核能终于为世人所熟知。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从此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核能应用研究。 到2017年,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全球运行核电站数量已有441座,其中绝大部分是压水堆核电站。目前,只有核裂变被用于核能发电,而核聚变,乐观地估计,还需50年实现商业化。由于自然界有很多核聚变所需的氢同位素,且不会产生核废料的问题,所以各国在积极地发展受控核聚变,最著名的便是托卡马克受控热核反应装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能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化石燃料的探明量并没有太多的增加,而人们燃烧量越来越多,余下的储量会越来越少。这样,便能很好地解释各国对核能的研究的大力支持。 新生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正确认识到核能的优点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核反应,处理好带来的问题,让核能转变成高效安全的供电能源,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能源。 一、核能的优点 1、经济方面

综述核电厂现状及发展以及个人对核电厂的认识和理解

个人对核电厂的认识和理解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的核电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发展的道路当然是不平坦的,经过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以及近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我们都可以看得到,核电拥有的不仅仅是经济、环保等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世界核电发展史,探讨核电现状,以及本人对于核电的陋见。 (一)、世界核电发展史: 第一、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全世界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二代”核电站(上世纪60年代,陆续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核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核电经历了一个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鼎盛时期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 第二、减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得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从这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世界各国加强了安全设施,制定了更严格的审批制度,我们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会发生如此严重的

事故其实和当时的核岛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是缺少安全壳这一结构的。 第三、复苏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对环境的重视,核能凭借其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而重新受到青睐。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以及安全措施的保证实施,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世界核电的发展开始进入复苏期,世界各国制定了积极的核电发展规划,法国核电发电比例甚至达到了80%,欧美各国加快发展核电。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开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以美欧开发“先进轻水堆”,美国以AP-1000型为代表),取得重大进展。 (二)中国核电建设历程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主要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诞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掌握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首都建电站的国家。 2004年7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701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