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实训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表2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三)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如图3所示,计算示例见表3。其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1、角度平差

①、角度闭合差:

βW =[内β]-

01802?-)(n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②、角度闭合差限差: 允βW =n 40± (″) 式中:n ──折角β的个数。 ③、角度改正数: βV i =-

n

W β

说明:βV i 与βW 的单位应相同,一般

以秒为单位。

④、检核计算: [βV ]=-βW

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 图3 闭合导线 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角度改正数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观测角改正数βV i 中──这称为凑整误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是:在短边两端的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调整,一个观测角对应的改正数βV i 上只能调整1秒。 ⑤、平差角计算: i β'=i β+βV i

检核:[β']=

01802?-)(n 2、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①、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

0180+'+=i 左

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左βαα 或者: 0180+'-=i 右

后前βαα 即:01180+'-=+i i i 右βαα ②、检核计算:

从已知边AB 开始,再推回到已知边BA 结束,则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值BA α应与其已知值AB α0180±相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已知边与未知边的连接角θ若测错或整理数据过程中转抄错,在计算中将无法发现。因此,观测前,应加强对已知点位和已知方向的确认,保证无误;观测中,应保证观测角值θ观测准确无误(一般应比β角多测一个测回);计算中,应保证θ角的转抄准确无误。 3、坐标增量计算 ①、坐标增量: i i i Cos D X α?=? i i i Sin D Y α?=?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

X W =[测X ?]-理X ?=[测X ?] Y W =[测Y ?]-理Y ?=[测Y ?]

S W =22

Y X W W +±

(S W 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也叫导线点位闭合差) 说明:当导线长度短于规范规定的3

1时,导线点位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

mm 3.0,即:

允S W =±0.32M(mm) (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N 1=][D W S ≤20001 (N

1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③、坐标增量改正数:

xi V =-

i X

D D W ?][ yi V =-i Y D D W

?]

[

检核计算:

[x V ]=-X W

[y V ]=-Y W

根据上述检核计算公式实际计算时,会发现有时上式不相等,这是由于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计算时取有效位而产生的凑整误差造成的。为了使检核计算式两端相等,应将凑整误差分配到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中──这称为凑整误

差调整。

该凑整误差调整的原则:在长边所对应的坐标增量改正数xi V 、yi V 上调整,一个xi V 或yi V 上只能调整一个毫米。 ④、改正后坐标增量: i X '?=i X ?+xi V i Y '?=i Y ?+yi V

检核计算:

[X '?]=理X ?=0

[Y '?]=理Y ?=0 图4 独立测区的闭合导线 4、坐标计算:

)1(1+-+'?+=i i i i X X X

)1(1+-+'?+=i i i i Y Y Y

检核计算:最末点坐标的B X 、B Y 的计算值应与其已知值完全相等,否则,说明计算过程有误。

独立测区所布设的闭合导线如图4所示,常常是假定一个地面点为已知点,如图中的A 点;假定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如图中的4A α。这种图形没有连接角θ。其内业平差计算的思路与方法与图3所示的闭合导线基本相同。

闭 合 导 线 近 似 平 差 计 算 表3

五、实习记录表

见下表

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参加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计算角度闭合差: f β= ∑β测-∑β理= ∑β测-(n-2)×180 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 若: f β≤ f 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 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3)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角度改正数: (n —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 4)按调整后的角度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α前、 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β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 β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 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理论上: 实际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i f v n ββ=-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180180∑∑=?=?00 理理y x 理测理测y y f x x f y x ∑ ∑?=?=测 测y f x f y x

7)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8)计算改正后的增量: 检核条件: 9)按改正后的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1的坐标,应和1点已知坐标相同。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 ∑=?=?00理理y x 改 改i i i i i i y y y x x x ?+=?+=--11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 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 直线上计算公式: 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 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 ?x=d×cosà ?y=d×cosà 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 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 à 起点计算点终点 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 D=2 RSinδδ=90×L/(πR) δ---------圆曲线偏角 D ---------弦长 L --------为弧长 α=α(zy)+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 △x=D*COSα △y=D*SINα 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 δ=L2/6RL0 X1=L-(L^5/40R2L02) Y1=L3/6RL0 D=√(X12+Y12) α=α(hy)+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h)-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hy) 、α(yh)------为缓和曲线的起始方位角,一般为已知量, 计算相对于缓圆点或圆缓的坐标增量: △X= D*COSα △Y= D*SINα ****(重点)缓和曲线起始方位角为已知,过度到圆曲线上时,推算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的方法为: A 圆起=a缓起+? ?=3 * i0 i0=L0/6R A 圆起------圆曲线起始方位角 a缓起--------缓和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为缓和曲线过度到圆曲线上的过度角 i0-----------为圆曲线基本偏角 L0-------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导线平差计算

导线平差计算 1 简介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是长输管道站场和穿跨越测量常用的控制手段,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完成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导线平差原理请查阅相关文献。不同平差软件的平差方法步骤基本相同,本文件基于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台介绍导线(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是最简单的导线控制网)平差的操作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 操作步骤 (1)录入数据 录入数据是将导线测量数据录入平差软件。可以采用手工或文件方式录入(建议采用后者,选菜单“文件/打开”)。其数据格式如下: [NET] 控制网信息 [PARA] 控制网参数 [STATION]坐标和高程信息(11表示高程已知,如果无坐标则无法在平差易中看到和输出地图)[OBSER] 观测的转角、平距、高差等信息 下图为导入数据窗口: 图3-1 导入数据窗口 (2)坐标推算(F3)

选菜单“平差/推算坐标”,根据已知条件(测站点信息和观测信息)推算出待测点的近似坐标。为构建动态网图和导线平差作基础。 (3)概算 选菜单“平差/选择概算”→配置概算参数→输出概算结果。下图为“选择概算”的配置参数窗口: 图3-2 配置概算参数 (4)调整观测数据 将概算结果调整到输入的观测数据中,重新导入。 (5)计算方案的选择 对于同时包含了平面数据和高程数据的导线, 一般处理过程应为:先进行平面处理, 然后在高程处理时软件会使用已经较为准确的平面数据(如距离等)来处理高程数据。对精度要求很高的平面高程混合平差,您也可以在平面和高程处理间多次切换,迭代出精确的结果(但建议平面和高程分开了平差)。 针对导线平差,需要设置中误差及仪器参数、高程平差参数、限差及等级内容。 选菜单“平差/平差方案”即可进行参数的设置,如下图: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Z 鬲-ZAe =(角 + 腐+、,+ 岗)- (〃-2)180°(1)计算闭合差:二 (2)计算限差: @二±4°扁(图根级) (3)若在限差,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尸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禹=小弓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f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 1/2000 (图根级),则将兀、5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例题]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1)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 = £h,若hwh 容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 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V,- 〃 或 y 乙 , XL 1 各段改正高差: 九改=h i + v i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 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fh = 22/ +2Z 知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或名=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九- £编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其=£%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义£±12诚(所0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丁磅M±40JZ(*^)(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

公路工程闭合导线测量

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 1 闭合导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导线的内业计算 导线闭合平差计算步骤: (绘制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角度的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β =Σβ测-Σβ理=Σβ测-(n -2)×180°(n 为内角的个数) (2)计算限差: f β允许=±40"√n (n 为角的个数)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V=-f β/n 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βi'=βi +v β 注:当角度合差不能整除时,可将余数再分配到含有短边的角上。(原因:由于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的原 因。含有短边的角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二、方位角的计算:(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是按各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和导线的 转折角依次推算出来的。 注意:(①当计算结果出现负值时,则加上360? ②当计算结果出现大于360?时,则减360?) αbc =αab +180?-β右 αbc =αab -180?+β左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和坐标增量的调整。 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1.坐标增量的计算:△x ab = x b -x a =dcos αab △y ab =y b -y a =dsin αab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 x=Σ△x 测 f y=Σ△y 测 3.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存在,使闭合导线不能闭合 故:导线长相对闭合差k: =K T D f 1 = ∑ 5.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 <1/2000(图根级),则将f x,f y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 的坐标增量。 v △x i =- ∑D f x D i △ x i ' =△x +v △x i v △y i =- ∑D f x D i △ y i '=△x +v △y i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长度(m ) 相对闭合差 边长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1.0m ≤1/2000 ≤1.5倍测图最大视距 30 20 60√n 40√n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Z C士180 °= 270+ °70 - 180 = 160 ° a DE = a CD +Z D士180 ° =160 + 100 - 180 =°80 ° a EB = a DE +Z E 士180 °= 80 + 130 - °180 =° 30 °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 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 Z C 士180 =270 -°290 +°180= °160 a DE = a CD - Z D 士180 ° =160 - 260 - 180 =° 80 a EB = a DE - Z E 士180 ° = 80 -230 - 180 =°30 °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 180°则加上180° (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同理可以得到D 点与E 点坐标 已知 A,B 两点坐标 A(Xa,Ya),B(Xb,Yb), 1.求AB 方位角及距离 a AB = (Y A )/(X B -X A ) = Tan a x YB-Y A A /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 , y 与数学中坐标系x , y 相反 X B-X A 一甘 — I Y D AB = v {(X B -X A ) 2+(Y B -Y A ) 2} 2.求C 点坐标C (Xc,Yc ) Xc = XB + D AB ? COSk AB Y C = YB + D AB- Sin a AB

闭合与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fβ=(α始-α终)+∑β左-n*180° fβ=(α始-α终)-∑β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 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 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 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 1.384 6.171 K5= 4.7 87 K6= 4.6 87 1.1970.417前60.551 5.23 9 后—前 2 ZD12.1212.196后6 1.93 4 6.621 1.7471.821前5 2.008 6.79 6

A 后—前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O 1 左 A0 12 00 B 91 450 右 A180 11 30 B 271 45 0 0 2 左 A 90 11 48 B 181 44 54 右 A270 12 12 B 1 45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M=77.564m,X A=47.337m,Y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闭合导线测量方案

中铁三局集团沪昆客专第二项目经理部 第三架子队 导线控制测量成果 编制: 复核: 批准: 签收: 编号:CKGZTJ2-ZTSJ2-20101210-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10日

朱砂堡隧道导线控制点改测 闭合导线测量方案 一、测量依据: 1、控制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 2、朱砂堡1、2号隧道控制桩平面图。 3、《朱砂堡1、2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J962-2009)。 二、工程简介: 中铁三局集团沪昆客运专线第二项目经理部第三架子队承建的朱砂堡1、2号隧道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三秽县朱砂村境内。朱砂堡1号隧道全长390米,朱砂堡2号隧道全长481米。 三、改测原因: 由于前期加密点设置位置与第三架子队驻地发生冲突,现场控制点布设仅有两个点位,相互之间不能完成复核,为了尽可能少的减少施工给当地带来的不变和更好的满足控制网测量工作的需要,符合高铁建设测量规范要求,现对该处控制点进行加密闭合测量。 四、对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控制精度的原则,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格,符合规范要求,严格审查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制度。 五、建立测量放线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职责制 2、测量成果和资料管理制度 3、资料报验及验线制度 4、交接桩及互桩制度 5、仪器定期检校及保养制度 六、组织机构与仪器配置: 1、组织机构: 施工测量管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工程师负责具体实施。每次放完线后,由测量监理人员进行验线。各级人员均要遵守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测量工作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进行操作。 2、设备配置: 七、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1、控制点布置及测设: 根据本工程桩位的布局和特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依据业主提供的高级控制点根据施工测量的需要在朱砂堡隧道邻近线路设置

闭合与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业计算方法 (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fβ=(α始-α终)+∑β左-n*180° fβ=(α始-α终)-∑β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如何平差计算出各点坐标

如果你想学习导线(闭合、符合、支导线),我可以传份学习资料给你, 如果要严密平差建议用清华山维测量平差软件 如果简单平差可以先推算方位角闭合差,然后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站测的角度上进行角度平差。然后用平差后的角度推算坐标闭合差,得到的x和y的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每一站的坐标上即可 ,求得导线绝对闭合差,在除以导线全长得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导线平差主要是看方向中误差和导线全长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工程测量闭合导线差怎么计算的??? 闭合导线平差手算简单来讲分两步: 1.先计算出导线闭合环内角和,它与理论值(n-2)x180相减产生的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转角。使修正后的内角和等于理论值。 2.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已知两点坐标可求得坐标方位角)与修正后的各个转角值求出导线边坐标方位角。再通过方位角、导线边的长度计算出各个导线边产生的坐标增量。算到起算点后,X、Y 增量和的理论值均应为0。但因观测误差,坐标增量和往往不等于0。将偏差值平均分配到各个点位上,以消除偏差。 最后,用起算坐标依次加上修正后的坐标增量,就可以得到平差后各点的坐标值了。 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在连续测量多个点位后再到原出发点,这就叫导线的闭合,因为误差的存在,在闭合时有可能产生误差,这时你需要将误差以每根导线长度为权重进行平差。 看到百笑狂生的回答了,忍不住想说几句,这个什么“原位往复闭合”、“开路测量闭合”等等,你是从哪儿学来的概念?反正在测量这个专业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楼主所说的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一种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一、导线进行测量共有三种方法: 1、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因为累积误差的原因,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不采用,也谈不上什么闭合不闭合的问题; 2、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后,再回到这个已知点,也就是说,将已知点做为测量的最后一个点也进行测量。如果没有误差出现,那么最后一个点的测量结果应与已知点相同,这就叫导线的闭合。如果有误差你再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平差; 3、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依次对各个目标点进行测量后,最后回到另一个已知点,这种情况的闭合叫“导线闭合于某已知点”,由此可见,这个测量结果还包含了原已知点的误差,因此其精度不及前者,但有时限于测量对象分布条件的限制,可能也得采用。 上述测量方法,同时适用于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同样也采用导线法,但所采用的仪器不同(以前测量时是分开的,现在因为全站仪的出现已经同步进行了)。二、百笑狂生所谓的第一种测量方法,类似于导线中某个点的测量程序,对某个

闭合导线外业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一】:测量学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前言 本次测量实习是在课堂教学期间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园林111班所有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基本测绘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应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1、实习时间2012年11月12日——11月16日 2、实习地点常州大学武进校区10号学生公寓 3、小组信息组长 组员 组员分工选点与跑尺观测与读数记录与计算描点与绘图为了让每个成员掌握测量的全过程,我们轮流进行各项操作。 4、实习目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练习并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本次实习将以上基本观测量的量测方法于一项任务中,即测绘校区平面图。 5、实习任务 1、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路线的测量): 布设闭合导线,自己建立坐标系统,规定第一条导线的坐标方位角,根据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来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高程控制测量(普通水准路线的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可借用闭合导线平面控制网(理工辅楼和理工楼室内地坪高程为+6米),测绘各导线点的高程。 3、碎部点的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测量典型地物点与导线边的距离、角度和高程,测绘地物的位置。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须记录在测量手簿(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全部实习结束后,应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理编号。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完整版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 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6-10 所示,已 y 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

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 ? =-=?=-=?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 ? +=?+=+=?+=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 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 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 2.坐标反算

闭合导线计算方法48291

计算步骤: 1. 将闭合导线内角求和与理论值比较计算角度闭合差 2. 将角度闭合差平均分配(如果是小数配凑成整数)为改正数 3. 根据已知方位角推出未知边方位角(注意已知方位角的确定) 4. 根据边长和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 5. 根据已知点坐标和坐标增量计算下一点坐标 6. 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推算出的坐标做差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 根据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坐标增量的改正数 8. 根据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再次计算坐标 2.2.1闭合导线近似平差模型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改正 闭合导线的内角和在理论上应满足下列条件 图 2-2 闭合导线示意图 ∑??-=1802n )(理β (2-2-1) 角度的改正数△β为:ββf n 1-=? (2-2-2)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 边的方位角:B -180βαα?+=AB BC CD 边的方位角:C -180βαα?+=BC CD ………………………………………… AB 边的方位角:??-+=360-180A βααEA AB (检核)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右后前βαα-180?+= (2-2-3) 左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左后前βαα+=?180- (2-2-4)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 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 ??=?=?121212121212sin cos x ααD y D (2-2-5)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 ???=?=?∑∑0y 0x 理理 (2-2-6)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y x f f 、表示: ?? ????=?=∑∑y x y x f f 22y x f f f += (2-2-7) 导线相对闭合差。 f d d f K ∑∑==1 (2-2-8)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调整的方法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以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条边的坐标增量中,公式为: i x ? 的改正数= )(x i f d d -∑ (2-2-9) i y ? 的改正数= )(y i f d d -∑ (2-2-10) 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 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计算角度闭合差: f ?= ??测-??理= ??测-(n-2)×180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 若: f β≤ f 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 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3)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角度改正数: (n —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 4)按调整后的角度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a 前、 a 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b 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 b 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i f v n β β=-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 ?-+=+-=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180180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 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理论上: 实际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7)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 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按边长成正比例进行调整。 8)计算改正后的增量: 检核条件: ∑∑=?=?00 理理y x ??? ? ???-?=?-?=∑∑∑∑理测理测y y f x x f y x ∑∑?=?=测 测 y f x f y x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0 0理理y x

导线测量平差教程

计算方案的设置 一、导线类型: 1.闭、附合导线(图1) 2.无定向导线(图2) 3.支导线(图3) 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 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 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 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控制网,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当采用近似平差时,应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勾选此项后,程序在“平面计算表”备注栏内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否则显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了以示区别,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以Wx、Wy、Ws表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以fx、fy、fs表示。 五、近似平差设置 1.方位角、边长反算:根据近似平差后的坐标反算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反算后的方位角、边长、角度等是平差后的最终值,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否则仅为平差计算的中间结果,不应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反算与不反算表格形式是不一样的。注意:反算后,按最终的角度值

导线网平差算例

导线网平差算例用平差易软件做控制网平差的过程 第一步:控制网数据录入 第二步:坐标推算 第三步:坐标概算 第四步:选择计算方案 第五步:闭合差计算与检核 第六步:平差计算 第七步: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 作业流程图: 制据的录入计算与检 坐标推算 平差是否否选择计算方案概算是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坐标概算

实例1 符合导线实例 这是一条符合导线的测量数据和简图,A、B、C和D是已知坐标点,2、3和4是待测的控制点。原始测量数据如下: 导线原始数据表 导线图如下: 导线图 第一步:录入原始数据 在平差易软件中输入以上数据,如下图“数据输入”所示:

数据输入 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A、B、C、D、2、3和4号测站点,其中A、B、C、D为已知坐标点,其属性为10,其坐标如“原始数据表”;2、3、4点为待测点,其属性为00,其它信息为空。如果要考虑温度、气压对边长的影响,就需要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条边的实际温度、气压值,然后通过概算来进行改正。 根据控制网的类型选择数据输入格式,此控制网为边角网,选择边角格式。 如下图“选择格式”所示: 选择格式 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一个测站点的观测信息,为了节省空间只截取观测信息的部分表格示意图,如下表 B、D作为定向点,它没有设站,所以无观测信息,但在测站信息区中必须输入它们的坐标。 以A为测站点,B为定向点时(定向点的方向值必须为零),照准2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 站A的观测信息”所示: 测站A的观测信息 以C为测站点,以4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D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C的观测信息”所示:

测站C的观测信息 2号点作为测站点时,以A为定向点,照准3号点,如下图“测站2的观测信息”所示: 测站2的观测信息 以3号点为测站点,以2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4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3 的观测信息” 所示: 测站3的观测信息 以4号点为测站点,以3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C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4的观测信息” 所示: 测站4的观测信息 说明:①数据为空或前面已输入过时可以不输入(对向观测例外) ②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时,所有零值可以省略不输。 以上数据输入完后,点击菜单“文件\另存为”,将输入的数据保存为平差易数据格式文件(格式内容详见附录A): [STATION] (测站信息) B,10,8345.870900,5216.602100 A,10,7396.252000,5530.009000 C,10,4817.605000,9341.482000 D,10,4467.524300,8404.762400 2,00 3,00 4,00 [OBSER] (观测信息) A,B,,100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