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课题:第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知识技能要求: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科学探究要求: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与交流、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和合作等能力。

情感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地球面貌认识的加深,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探究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理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篮球、铅笔、木版等。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外貌图。

讨论:你知道这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地球外貌图?

注:学生会通过已有的感性认识来回答,如棕色的大地、蓝色的海洋,地球是一个被白云缭绕的美丽球体等。

2.学生上台演讲课前布置的作业:

(1)、简述地球概况及很久以前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2)、简述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话。

(3)、全班民主评议,教师小结和补充:

a、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盘古氏传说、古代印度人的宇宙、古代埃及人的宇宙、希腊托勒密的宇宙、哥白尼的宇宙等。

b、简介地球

# 陆与海的比例:地球表面2/3是海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陆与海的比例,北半球是陆4、海6,南半球是陆2、海8。

# 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极直径12713.51千米赤道直径12756.28千米

最大赤道圆周长40077千米绕南北圆周长40009千米

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地球的海洋面积361745300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课前作业的论述:

课前持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派代表上台简述有没有外星人的论证。(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奥秘探索的兴趣。)

二、分组观察实验;

1.注意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2.讨论: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

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

样?

课后探究:请你设计一个验证

地球是园的实验。

3.讨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

船身比桅杠先消失?

# 你认为这个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果?你认为还有更合理的验证方法吗?

# 课后探究:请你设计一个验证地球是园的实验。

三、请学生简述本节课对地球的认识有了哪些提高?学会了哪种科学验证方法?

四、课堂练习:列举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

学前分析

通过一副地球卫星的照片,使学生清晰地、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形状是圆的,知道“小小环球”并不小。尽量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球体这样的结论,在今天看来很容易得出,可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祖先们为摸索地球的形状而经历了漫长的、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质观、科学的世界观。

对于地球大小的教学,教材主要给出了二个数据,学生很难想象地球到底有多大,可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使抽象的数据形象化,建立空间概念,最后简介“数字地球”的概念。

因本节内容较少,可利用起来锻炼学生的其他能力。如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交流有关“外星人”资料,课堂上展开小组辩论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演讲等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建立起正确的物质观。

【范文】四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教案

四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教案 3、我们的地球 教学内容: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13课 第一课时 简介: 、指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及经线、纬线及其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运动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单元的第一课。 2、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许并不陌生,本课更关注学生对相关科学史的了解及对地球仪的认识。 设计思想: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科学直观地认识地球形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概貌,学习认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第三: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⑵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作用。⑶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其大小。 2、过程与方法:⑴能够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史;⑵能结合生活中现象来认识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能够感受到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艰辛,明白好奇心、想象力、持之以恒等情感对科学探索重要性;⑵感受科学技术在探索地球奥秘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2、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及意义。 教学难点: 教材中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叙述非常简略,需要补充适当的材料。 教具准备: 教师:地球仪、小车,多媒体教学资源及

六年级道法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了解地球给与人类的很多珍贵的东西,而这些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难点:初步归纳出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理由,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探索发现法,发现地球是目前人类唯一的可生存空间。通过讨论、交流等方法能够总结分析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而通过情感迁移法自然产生爱护地球家园之情。 3.教学流程及各环节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教师导语: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星球,但是有一颗星球它很特别。蔚蓝色的它或许是茫茫宇宙中唯一有大量生命繁殖,有着高度文明的星球。它就是人类生活的地球。人类虽然在地球生活了几万年之久,但是认识它,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出示四张图片,了解古代人对地球的不同认识。 图1:古中国天圆地方说 图2:古印度神话故事说

图3:古希腊地球环海说 图4:古埃及巨神演变说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展示不同国家的古人对地球的不同认识。让学生既了解历史上额文明古国对地球的不同认识,也知道了人类认识地球和探索地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讲授《我们生存的家园》 1.教师过渡语: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与探索从未停止,也提出了种种猜想,最终,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飞向了太空,终于能够通过太空观察地球了。 播放《人造卫星拍摄地球》视频(时长1分钟)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入,非常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美丽。 2.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深切地感受到地球不但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 3.教师小结:是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它不但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 4.板书:地球——我们的的家园 学生齐读课题 5教师导语:嫦娥奔月的神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人类寄托了对地球以外的新家园向往,在太阳系中,会存在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吗?哪个星球可能是人类的新家园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行星资料,从多个方面推测其他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教师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照片。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调查表,选派代表陈述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讨论,完成对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比较,初步归纳出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理由。并能感受地球的珍贵,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 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学会依图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5、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

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教案

泰山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12.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教案 曹县常乐集镇中心小学施保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来哦界地球的内部构造;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自主探究地球奥秘的愿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懂得要保护好地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2、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地 球) 3、说起地球,老师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最可爱、最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出示图片,让生看图,师解说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作为地球的女儿,我们对这颗养育我们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走进地球,了解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揭示课题: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 二讲授新课 (一)地球外貌 1、出示课件: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学生观看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地球是圆的、太漂亮了、很美、蓝色的) 2、师出示地球仪,让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外形特点。 出示课件:①地球是什么形状②地球是什么颜色③地球上有什麽 A、地球是个大圆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的球体(板书) B、蓝色C有高山、海洋、平原、河流、 丘陵、盆地等等。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程 师: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飞出地球,并通过卫星拍摄到的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而且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圆球体。可是在以前,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我们脚下的颗星球,"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一度很流行。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图片(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看不到地球这样的照片,得不出地球整体的样子的印象) 问:谁先发现地球是圆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个球体呢请同学读书56页的方框内的内容,从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一支由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队从西班牙圣卡罗出发了。一直向西航行。1521年3月,船队终于抵达一个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群岛。经过休整,麦哲伦船队继续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由于麦哲伦干涉了岛内的斗争,当他帮助一个部族进攻另一个部族时,受了重伤,最后被土著人矛刺斧砍而死。他的助手埃里·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逃离了这个群岛。1522年9月6日,埃里·卡诺带领幸存者乘着“维多利亚”号终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这次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以确凿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有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宣告结束。麦哲伦等人在科学史、航海史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纪念麦哲伦的这个功绩,现在的地球仪都标记着当年麦哲伦航行的路线。下面我们通过地图看当年麦哲伦走过的航线。 地球有多大呢出示课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地球的周长、半径、表面积各是多少)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周长是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100万平方千米。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 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 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 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

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 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③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划分的界限为30°和60°。其中低纬度地区范围为0°~30°N和0°~30°S;中纬度地区范围为30°N ~60°N和30°S ~60°S;高纬度地区范围为60°N ~90°N和60°S ~90°S。 ④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识别:根据极点周边是海洋还是陆地,其中极点周边是海洋的为北极,也就是北半球;极点周边是陆地的为南极,也就是南半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试题1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地球是个正球体吗? 【解析】现代科技测量出,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一个正球体。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只比地球的极半径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上去地球还是很圆的。【答案】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一个正球体。例2、古代巴比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 A、大地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D、大地是一个球体 【解析】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古代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通过各种现象的证实及现代科技测量可知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 C 【原创题】 例3、关于地球形状有两种说法:(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三轴椭球体。这两种说法有何异同点? 【解析】此题的关键:赤道也不是正圆,而是椭圆,那么赤道半径应该有多少条?【答案】不同点:第一种说法,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形成椭球体,这意味着有两个轴。而第二种说法指明是三轴椭球体,所指的是哪三轴?因为人造卫星观测结果,赤道也不是正圆,而是椭圆,那么,赤道半径就不会一样长,而有无数条,有长,更长、很长,……有短、更短、最短……现在取其中平均长半径、平均短半径,于是就成为赤道长半轴+赤道短半轴+极半径短半轴的三轴椭球体了。 相同点:所有这些差值同地球平均半径相比都很小,因此从太空看,地球仍是一个圆 球体,两种说法大致是相同的。 例4、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请判断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日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月球遮蔽太阳光,使月球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遮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只能证明月球是个球体。 【答案】 C 【点击思维题】 例5、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研究宇宙中其他星球上存在的生命的可能性。外星人是否存在?智慧生命是否与地球相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地球人。好多报刊、杂志、网络上报道:有人见过“外星人”。一位科学家在解释“之所以‘外星人’不多见的原因时说:“外星生物至少比地球生物早进化20亿年,他们不屑和人类接触、沟通,就像我们没兴趣与细菌交谈

2021苏教版四下科学---5地球教案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教学难点 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 太阳 用灿烂的阳光, 描绘白天的画卷。月亮 用柔和的月光, 讲述夜晚的故事。 ...... 仰望苍穹的人啊, 从未停止过 对它们的 探寻与思索。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 3.教师引导: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吗?

学生答:地球。 教师问: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是太阳。 教师问:那同学们知道每天晚上给地球送来月光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是月亮。 4.教师引导:大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与地球密切相关的月球和太阳了解吗?又了解多少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板书课题:5地球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同学们现在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你做的吗? 2.出示课本第14页的几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观察图片,研读相关的文字,进一步体会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 预设: 这四种观点具有典型性,涵盖中外不同认识: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 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 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 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课本这样编写实际上暗含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 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执教曹明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知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懂得更好的保护环境。 过程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球现状的了解,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一幅保护地球的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情感领域:是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地球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通过绘画手法让学生展现出保护地球的美好前景。 教学难点 选择一个自己关注的有关地球家园的话题,进行创作构思,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法学法 教师教法:讲解、演示 学生学法:练习、实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看一看”导入 学生欣赏有关地球知识视频资料。 板书:地球,我们的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有山、有水,还有亲爱的动物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地球的美貌。 二、新授课 1、播放课件——欣赏地球美丽的风光图。

2、谈感受 (1)学生观看图片后,让学生畅谈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感受 (2)我们眼中的地球是美丽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确是很幸福、很快乐。可是,我们还是来听听地球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板书:忧环境) 教师扮演地球说: (3)播放课件——地球灾难的图片和视频。 看了你们人类对我的所作所为和给你们自己带来的 严重后果,你们应该怎么行动起来,保护我不在受伤害呢” (板书:护环境) (b)合作商讨保护环境的方法。 前后两桌同学为一个绿色小分队,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鼓励大胆想象,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保护 地球的行动!如:不摘花,不践踏草坪,爱护小鸟,不浪费一滴水 (c)教师小结讨论结果:植物对人和环境来说十分的重要,乱砍乱伐会资源短缺。在这样下去我们人类,动植物等都会因为缺乏水而慢慢死去。人们大量的捕杀动物,造成了生物链的失调。如捕鸟造成虫灾等。更使得我们 地球失去了很多珍惜的保护动物。大地、森林、空气、海洋正饱受着屡屡创伤。可是听了各同学的建议令我仿佛看到蓝的天,绿的水,青的山,仿佛看到地球妈妈的笑脸。 三、作品欣赏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保护地球的 2、以“爱护地球”为题画一幅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每个人都去爱护自己的家园我们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地球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去美化它,建设它。今天,请同学们将自己想怎么保护地球的行为画出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使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年轻,漂亮。 四、作业展评 用自荐、自评互评为主,对构思新颖的画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学生学习。 五、谈收获,深拓展 1、听歌曲《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加深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增加学生保护地球欲望。

《地球。绿洲。家园》教案

《地球?绿洲?家园》教案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课主要是以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 “地球”为中心主题,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美术的表现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环保美术创作,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与呼唤,以正确立场、观念和心态去分析社会这些现象,谴责、唾弃丑恶现象和行为,感受真善美。是师生一起关爱地球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 2、地位作用: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范畴,进行好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强化设计功能的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完成富有创意的美术设计。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初步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基本方法进行艺术表现。 (2)、能力目标: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保主题,传递自己的环保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学以正确立场、观念和心态去分析社会这些现象,谴责、唾弃丑恶现象和行为,感受真善美。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要求和学生的设计能力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都是如何以不同的视角,大胆的创意来进行环保主题的美术创作。 二、教学方法: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意设计。 2、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的手法。活动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兴趣(欣赏)培养思维(分析)-- 操作体验 - 评价拓展 三、学法指导: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自主的探究、感悟。启发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环保图片学生:素 描纸、铅笔、橡皮 六、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欣赏Flash MTV 《同在蓝天下》。(课件展示)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 联系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 (包括;1、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搞过哪些保护环境; 2、澄清4 月19 日,湛江钢铁深海排放管道测试泄漏事件)(设计意图:视觉冲击,引起注意,引发对身边的环保问题的思考。)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1 欣赏与探索(课件展示) 1)、对比欣赏美丽与被污染后的环境。 2)、展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3)、展示各种环保节日的海报宣传画。

地球,我们的家园美术教案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高梦华 教学目标; 1 认知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懂得更好的保护环境。 2.操作领域: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球现状的了解,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一幅保护地球的画。 3.情感领域:是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地球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通过绘画手法让学生展现出保护地球的美好前景。 教学难点: 选择一个自己关注的有关地球家园的话题,进行创作构思,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谜语《地球》视频ppt图片字卡头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1分钟) 说她像球不是球 动物植物住里头 山川河流随处见 猜猜她是什么球 谜底(地球) 出示地球的幻灯片板书: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有山、.有水,.还有亲爱的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地球的美貌。(字

卡赞环境) (二)、新授课 1、播放课件——欣赏地球美丽的风光图。 2、谈感受 (1)学生观看图片后,让学生畅谈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感受 生:这样的环境一定能使我们健康的成长! 生:有鲜花,有绿水,有青山,这样的环境太迷人了!… (2)师:我们眼中的地球是美丽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确是很幸福、很快乐。可是,我们还是来听听地球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板书:忧环境)教师扮演地球说:“我的名字叫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我的身体表面有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我地大物博,有峰峦雄伟的群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有名目繁多的物种和矿藏。你们的家乡就属于我的一部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可是,现在我变了,变的不在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3)播放课件——地球灾难的图片和视频。 (a)、师: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接踵而至的是森林、草原、耕地的日益减少、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同学们:“我很难受,你们的这些行为让我越来越痛苦,在这样下去,我将不复存在。看了你们人类对我的所作所为和给你们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你们应该怎么行动起来,保护我不在受伤害呢”(板书:护环境) (b)合作商讨保护环境的方法。(3——5分钟) 前后两桌同学为一个绿色小分队,讨论。 师:请我们绿色小分队赶快行动起来吧,一起商讨保护环境的好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2.会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利用相关的地理自然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由“中秋赏月”,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形状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思考。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的形状 【自主探究】 学生阅读课本P2—P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1:蓝色的。学生2:美丽的。学生3:圆形的。学生4: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历程:①天圆地方(直觉)②太阳和月亮(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证)④地球卫星照片(直观) 2.议一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讨论结果略) 3.思考:读课本P3页阅读材料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能用身边的事例来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吗? 学生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 学生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学生3: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教师小结: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拓展探究】 1.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否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能) 2.日食现象能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能) .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观察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 四、教学器材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篮球、直尺、铅笔 五、教学设计 《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课是浙教版的科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教材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本课主要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展史”为主线,连带“人类认识地球的艰巨性”和“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三条主线将整堂课连成一条线。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球体→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认识过程。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认识,但七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我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表现欲强,乐于动手等优点,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找,去发现,去探究,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如在教学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时,让学生在课前预先去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全体参与评论。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体现成功的快乐,培养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模拟帆船远去实验证明地球面是球面”时,我准备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拿到的物品来替代帆船和地球。然后再根据合适的方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可以用篮球或书本来做球面或平面,用笔做帆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尽心协力,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这样会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任务自然能水到渠成。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呢?引题----我们居住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教学目的: 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难点: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最终证明了地球是怎样的? 2、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是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3、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多少?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 四、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约5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活动”,并让学生说出2个实验的结果,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小结:在正方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头,再看到船身;在球体上 先看到小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圆的。 2、指名回答问题2,其他同学补充,老师作点评。 (通过“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卫星照片”进行说明。得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3,老师补充。 (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8、140千米)

4、老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六、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七、检测: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经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的长度是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冀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教 案 样 本/ 年度:

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时安排: 用2课时,活动1和拓展2安排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1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本信息。 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大小过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施过程: 1.用15分钟完成这活动。课前组织学生积极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了解学生实际搜集到了哪些材料。。 2.本活动可以从阅读单元页的小诗引入,然后组织学生简要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让学生具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这段时间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教材插图所表示的意义,并讨论古代人类不同民族对地球的形状有怎样不同的认识。 3.引导学生查阅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 4.在学生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有所了解后,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重点放在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准确地认识地球形状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古代有关地球形状的其他猜想还有:古印度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大圆饼,被三只巨大的站在神龟背上的大象驮着;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如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大地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被浩渺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所环绕;此外还有诸如地球像个浅浅的钵体,地球像个圆柱体等种种假设。 二、观察地球仪 活动目标: 1.能指出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赤道和地轴,并能利用经度、纬度确定某个地区的位置。 2.能说出地图和地球仪上颜色的含义。

地球生病了教案

一.活动名称:托班语言活动《地球生病了》 班级:KA-1 人数:24 执教人:贺馨月 二.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保护意识基本是没有的,经常在带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做出乱摘花草,把搽鼻涕的卫生纸随手丢掉,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以地球生病了来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地球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 (2)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增强环保意识,知道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地球。 四.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知识 活动难点: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 五: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前期主题活动知识的积累,请幼儿和父母一起观察周围的环境。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脏乱的环境图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图片。地球图片。 六: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故事讲述。 1.将以做好的简易故事版出示根据图片变化讲解。 讲一讲: T:我们都快乐的生活在地球(美丽的地球图1)可是因为工厂多了浓烟污染了空气(工厂图2)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喘不过气(地球图3)人们走在大街上乱丢垃圾水果皮(人行走在大街乱丢垃圾图4)森林里面的树不断减少没有(人们砍伐树木图5)干净的水也不再透明变得又黑又臭(河水图5)我们的地球妈妈变得脏脏的生病越来越严重(脏兮兮的地球图6) T:(出示图1 )小朋友们好!地球妈妈给我们打招呼了!我们也给她打打招呼。 T:(出示图3 )地球妈妈好像有点不开心,你们知道他怎么了吗?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具准备: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新课 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9、过渡;麦哲伦绕地球一圈用了3年多的时间,那么绕地球一圈到底有多长呢,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10、请学生读出书上的一组关于地球的数据。 11、讨论:能否用一把超长的卷尺直接绕地球赤道一周来测量其周长呢? 12、请学生说出地球表面积、中国领土面积(注意单位要相同),用地球仪直观感受两者的比例。 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关于地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3、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4、完成书后活动记录 制作地球模型 一、准备 1.请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的三圈层。

上册第三章第1-2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地球仪和地图[1]

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仪和地图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2. 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4.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难点: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知识点1】有关地球的知识: 1.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 (1)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 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大象驮着; 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 古代埃及人认为星星悬挂在高山支撑着的天空的下方,太阳乘船由河的东岸驶向西岸。 (2)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人类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再次证实了地球是个大圆球(不是正圆球体),它是一颗有黄棕色陆地、蓝色海洋,被白云缭绕着的美丽天体。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1)海面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个现象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相关的观察实验:①注意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②讨论: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生活的地球》优秀教案

《我们生活的地球》优秀教案 1.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妙,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同学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假如你乘座宇宙飞船漫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

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引导同学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同步练习(I)卷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0分) 1. (1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________的星球。 2. (1分)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验证了地球是________的假设。 3. (2分)古希腊的科学家们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等的长期观察,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4. (1分)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________。 5. (2分)人们通过应用________,能够精确计算出地球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 6. (3分)地球仪是可以绕着一个固定的轴转动,这个轴代表________,即地球自转时所绕的轴线。转动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________,下端的交点代表________。 二、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是() A . 经线 B . 纬线 C . 赤道

8. (2分)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是() A . 地轴 B . 经线 C . 纬线 9. (2分)地球仪上的蓝色部分代表() A . 高原 B . 海洋 C . 沙漠 D . 草原 三、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0. (2分)我们生活中一个平面的大地上,所以生活的地球应该是平等的方形。() 11. (2分)地球仪是缩小了地球模型,给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 12. (2分)地球比月亮和太阳都大得多。() 13. (2分)加加林是首个从太空看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的人。()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4. (5分)你能找出经线、纬线、赤道吗?你知道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吗? 15. (5分)你能说说地球到底有多大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