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三讲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三讲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3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与一般结构相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结构设计。

应当保证在荷裁作用下结构有足够的承裁力及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抗风及抗震对承载力及位移有不同的要求,较高的结构抗风还要考虑舒适度要求,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承载力验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裁力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无地震作用组合时:R S ≤0γ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RE E E R S γ/≤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侧移限制

1)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

()[]h u h u //max ?≤?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 效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h u /?的限值按下表选用。

2)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 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列公式计算

e p p u u ?=?η

或y y

p

y p u u u ?=

?=?ξη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示建筑的实际承载强度相对于其设计时罕遇地震的对建筑的作用力的大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的框架结构,应该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版3.7.4条)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9度时层屈强系数小于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振和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4)高度大于150m 的结构。

不超过12层且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 其余结构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

结构薄弱层位置按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或相对较小处,一般不超过2~3处。

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

η

p

ξ

y

η

p

罕遇地震作用下h

u/

?的限值按下表选用

3、舒适度要求

在风荷载作用下,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应满足人使用的舒适度要求。此时,按照重现期为10年的风荷载计算结构顶点加速废,或由风洞试验确定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

max 满足下列要求:

4、稳定和抗倾覆

任何情况下,应当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和足够抵抗倾覆的能力。由于高层建筑的刚度一般较大,又有许多楼板作为横向隔板,在重力荷载下一般都不会出现整体丧失稳定的问题。

但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侧移后,重力荷载会产生附加弯矩,附加弯短又增大侧移,这是一种二阶效应,也称为“?-P 效应”,它不仅会增加构件内力,严重时还会使结构位移逐渐加大而倒塌。

初始弯矩为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层高的乘积,即h F M e =1;重力附加弯矩为任一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地震产生的层间位移的乘积,即??=P M 2,亦称二阶弯矩。总弯矩为21M M M +=,结构由于2M 使?增加,同时又使二阶弯矩进一步增大,如此反复,对某些结构可能产生积累性的变形增大而导致结构失稳而倒塌。

重力二阶弯矩与初始弯矩的比值θ为稳定系数,其值为:i

i n

i j j

i i h V G u ∑=?=

θ;

当楼层稳定系数1.0≤i θ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要考虑?-P 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变形性能不相同,要求进行稳定验算的条件也不相同。

1)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验算

等效抗侧刚度的验算分为两类:(1)框架结构;(2)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简体结构。具体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可参阅《混凝土高规》。(如下)

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结构

5.4.2 高层建筑结构如果不满足本规程第条的规定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5.4.3 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弹性方法进行计算,也可采用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结构位移增大系数F1、F1i以及结构构件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F2、F2i可分别按下列规定近似计算。

5.4.4 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即结构的刚重比验算):

2)高层钢结构的稳定验算

此处所说的稳定验算是指结构整体稳定,也就是重力作用下的二阶效应——?

P效应。

-

《高钢规》规定了可以不进行整体稳定验算的两个条件,一是各楼层柱子平均长细比和平均轴压比满足—定要求,二是按不考虑P效应的弹性计算所得层间相对位移小于某个值。具体要求如下:-

?

(1)对于有钢支撑、剪力墙或简体的钢结构,且1000

?h

u,可不计

/≤

/1

算?

P效应,只按有效长度法计算柱的承载力。

-

(2)对于无支撑的钢结构(纯钢框架)和1000

?h

u的有支撑钢结构,

/>

/1

府按考虑?

P效应的方法计算钢构内力及侧移,侧移应满足表4-2

-

的要求。实际上大部分钢结构需要计算?

P效应。

-

3)高层建筑抗倾覆问题

如果高层建筑的侧移很大,其重力作用合力点移至基底平面范围以外.则建筑可能发生倾覆问题。事实上,正常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会出现倾覆问题。

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一般都要控制高宽比(B

H/),而且,在基础设计时.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允许出现零应力区,其他建筑,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15%。符合这些条件时。一般都不可能出现倾覆问题,因此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抗倾覆验算;

5、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和抗震等级

位于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都要按规定进行抗震设计,除了满足抗震承载力及侧移限制要求外,都要满足延性要求和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这是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措施。钢结构的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延性,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通过延性设计,才能实现延性结构。

1)延性结构的概念

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大部分抗震结构在中震作用下都进入塑性状态而耗能。

构件延性比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当受拉钢筋屈服以后,即进入塑性状态,构件刚度降低,随着变形迅速增加,构件承载力略有增大,当承载力开始降低,就达到极限状态。

构件延性比是指构件极限变形(曲率u φ、转角u θ、,或挠度u f )与屈服变形(y φ、y θ或y f )的比值,见下图。屈服变形定义是钢筋屈服时的变形,极限变形一般定义为承载力降低10%—20%时的变形。

结构延性比 对于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某个杆件出现塑件铰时,结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但结构刚度只略有降低;当出现塑性铰的杆件增多以后,塑性变形加大,结构刚度继续降低:当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以后,结构也会出现“屈服”现象,即结构进入塑性变形迅速增大而承载力略微增大的阶段,是“屈服”后的弹塑性阶段。“屈服”时的位移定为屈服位移y ?。当整个结构不能维持其承载能力,即承载能力下降到最大承载力的80%—90%时,达到极限位移u ?,结构延性比μ通常是指达到极限时顶点位移u ?与屈服时顶点位移y ?的比值y

u

??=

μ,见下图。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构件出现塑性铰,这种状态是中震“可修”状态:当合理控制塑性铰部位、构件又具备足够的延性时,可做到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高层建筑各种体系都是由梁、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作为抗震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框架和延性剪力墙。

当设计成延性结构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形虽然会加大,但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惯性力)不会很快上升.内力也不会再加大,因此具有延性的结构可降低对结构的承载力要求.也可以说,延性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而不是承载力)抵抗罕遇地震作用:反之.如果结构的延性不好,则必须有足够大的承载力抵抗地震。然而后者会多用材料,对于地震发生概率极小的抗震结构,延性结构是—种经济的设计对策。

抗震高层建筑的延性是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合理布置结构、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的,施工质量好坏对结构延性也有很大影响。结构延性不能、也不是通过计算能够达到的。因此,通过设立抗震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加强构造措施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延性。

2)概念设计及抗震等级

要设计延性结构,与很多因素有关;

(1)选择延性材料。钢是一种延性很好的材料,钢结构是一种延性很好的结构。砖石砌体的延性很差,高层建筑不采用砌体结构。钢筋泥凝土则介于二者之间.如果设计合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有较好的延性。

(2)进行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概念设计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采取减少扭转和加强抗扭刚度的措施,设计延性结构和延性结构构件,分析结构薄弱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薄弱层过早破坏。防止局部破坏引起连锁效应,避免设计静定结构,采取二道防线措施等等。应该说,从方案、布置、计算到构件设计、构造措施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

(3)设计延性结构。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延性,就必须保证梁、柱、墙构件均具有足够的延性,要设计延性框架及延性剪力墙。具体设计方法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等级。在不同情况下,构件的延性要求有所不同:地震作用强烈或对地震作用敏感的结构延性要求应该高一些,重要的、震害造成损失较大的结构,延性要求也

应该高一些;反之,要求就可以降低一些。不过,由于计算结构延性比十分困难,也无法提出确切的延性比要求,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区分抗震等级的办法,不同抗震等级的构造措施不同,从宏观上区别对结构的不同延性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在构件设计时要按照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配筋和构造设计,是保证结构延性的主要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确定步骤:

(1)确定结构抗震类别(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2)根据结构所处地区和建筑场地类别,确定结构设防烈度(6、7、8、9度);

(3)根据建筑高度级别(A级高度、B级高度)和抗侧力体系类别查表确定结构抗震等级(共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抗震等级属于抗震措施内容,结构截面设计及结构和构件的构造措施与抗震等级相关。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下表列出了乙、两类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设防烈度下的确定抗震等级的对应烈度。

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常用荷载取值

1.2 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N/m2): (1)住宅、宿舍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0; (2)办公、教室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 (3)食堂、餐厅取2.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 (4)一般阳台取2.5; (6)卫生间取2.0~2.5(按荷载规范);设浴缸、座厕的卫生间取4.0; (7)住宅厨房取2.0,中小型厨房取4.0,大型厨房取8.0(超重设备另行计算); (9)商店、展览厅、娱乐室取3.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3.5; (10)大型餐厅、宴会厅、酒吧、舞厅、健身房、舞台取4.0; (1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坐位的看台、公共洗衣房取3.0; (12)小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取4.0;

输入:无覆土的双向板(板跨≥2.7m):板、次梁取28,主梁取20;覆土厚度≥0.5m 的双向板(板跨≥2.7m):板取≤28, 梁参考院部《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 计算表》; (14)书库、档案库取5.0; (15)密集柜书库取12.0; (16)大型宾馆洗衣房取7.5; (17)微机房取3.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取≥5.0,或按实际; (18)电梯机房、通风机房取7.0;通风机平台取6(≤5号风机)或8(8号风机); (20)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银行金库及票据仓库取10.0; (21)管道转换层取4.0; (22)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取5.0。 1.3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 (1)上人屋面取2.0; (2)不上人屋面取0.5;

强构造措施或按积水深度采用。 (4)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一般取10.0,塔楼内顶板一般不少于5.0;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低屋面应考虑施工荷载不少于4.0;其分项系数取1.0。 注:当利用顶板上的覆土层荷重代替施工荷载时,必须在图上注明覆土层须待上部主体结2.4 楼(屋)面附加恒荷载标准值(KN/m2): 例如:板面层附加恒载取值:(公建另定) 根据建筑楼面作法,楼层面层荷载: 1.1 KN/m2 板底: 0.4 KN/m2 合计楼层面层恒载: 1.5 KN/m2 上人屋面及露台(板顶+板底): 2.5 KN/m2 (平屋面建筑找坡距离较大时,应核算找坡附加荷载,该情况在公建比较常见) 屋面起坡30°时 q 恒放大1.15 屋面起坡40°时 q 恒放大1.31 屋面起坡45°时 q 恒放大1.41

2021年第三讲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3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 载效应组合 欧阳光明(2021.03.07) 与一般结构相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结构设计。 应当保证在荷裁作用下结构有足够的承裁力及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抗风及抗震对承载力及位移有不同的要求,较高的结构抗风还要考虑舒适度要求,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承载力验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裁力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无地震作用组合时:R S ≤0γ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RE E E R S γ/≤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侧移限制 1)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 效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h u /?的限值按下表选用。 2)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 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列公式计算 或y y p y p u u u ?= ?=?ξη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

常用活荷载取值参考

地下室小型汽车停车库:4KN/㎡ 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10KN/㎡(未计覆土) 消防车折标等效均布荷载标准值:20KN/㎡ 屋面花园:3KN/㎡ 上人屋面:2KN/㎡ 裙房层面施工活荷载:4KN/㎡ 电梯机房:7KN/㎡ 空调机房:8N/㎡ 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N/㎡ 住宅:厅、厨房、卫生间、幼儿园:2KN/㎡;阳台:2.5KN/㎡ 会所:3.5N/㎡ 活荷载如何选取: 1,活动的人较少, 2.0 2,活动的人较多且有设备, 2.5 3,活动的人很多且有较重设备, 3.0 4,活动的人很集中,有时很挤或有较重设备, 3.5 5,活动的性质很剧烈, 4.0 6,储存物品的仓库, 5.0 7,有大型的机械设备, 6.0-7.5 普通瓷砖楼面:80厚4kn/m2 90厚4.2kn/m2 100厚4.5kn/m2 120厚 5.05kn/m2 地暖楼面:80厚4.8kn/m2 90厚5.1kn/m2 100厚5.1kn/m2 120厚5.8kn/m2 工业建筑楼面,操作荷载对板面一般取2.0KN/M2 对堆料较多的车间,取2.5KN/M2 如果在某个时期有成品,半成品堆放的特别严重时,取4.0KN/M2 会所一般房间取2.5,活动的人较多的房间取3.0比较合适。 还有比较特殊的建筑如医院的医技楼和住院楼,设备的种类多,这类房间的活荷载取值就需要按等效换算来确定。 公共卫生间8。0 住宅有120隔墙的我取3.0 楼面活荷载:(KN/M2) 设不冲按摩式浴缺的卫生间 4 有分隔的蹲而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 8或按实际 阶梯教室 3 微机电子计算机房 3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 >5或按实际 银行金库及标据仓库 10 制冷机房 8 水泵房 10 变配电房 10

荷载效应组合例题及作业[1]

荷载效应组合例题及作业[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例题: 某厂房采用1.5m ×6m 的大型屋面板,卷材防水保温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 2.7kN/m 2,屋面活荷载为0.7kN/m 2,屋面积灰荷载0.5kN/m 2,雪荷载 0.4kN/m 2,已知纵肋的计算跨度l =5.87m 。求纵肋跨中弯矩的基本组合设计值。 解:(1)荷载标准值 ① 永久荷载为 m kN m kN G k /025.2/)2/5.17.2(=?= ② 可变荷载为 屋面活荷载m kN m kN Q k /525.0/)2/5.17.0(1=?= 积灰荷载m kN m kN Q k /375.0/)2/5.15.0(2=?= 雪荷载m kN m kN Q k /3.0/)2/5.14.0(3=?= (2)荷载效应设计值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的规定,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组合。故采用以下几种组合方式进行荷载组合,并取其最大值作为设计值。 ①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纵肋跨中弯矩设计值 m kN m kN l Q l Q l G M M M M k k k k c Q k c Q Gk G ?=?????+????+???=??+??+?=++=03.1687.5375.08 19.04.187.5525.08 17.04.187.5025.28135.18 19.04.1817.04.18135.12222 22121222111ψγψγγ ②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n i ik ci Qi k Q Gk G S S S S 211ψγγγ 分别采用屋面活荷载与积灰荷载作为第一可变荷载进行组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汇总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汇 总 1.0.1 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 1.0.3 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1.0.4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本规范仅对有关荷载作出规定。 1.0.5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 1.0.6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 2.1.1 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2.1.2 可变荷载variable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 忽略不计的荷载。 2.1.3 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 短的荷载。 2.1.4 荷载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2.1.5 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6 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 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2.1.7 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2.1.8 频遇值frequ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2.1.9 准永久值quasi-permanent value 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 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2.1.10 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 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2.1.11 荷载效应load effect 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2.1.12 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 荷载设计值的规定。 2.1.13 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 合。 2.1.14 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偶 然作用的组合。 2.1.15 标准组合characteristic/nominal combinatio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标准值或组 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1.16 频遇组合frequent combinations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频遇值或准永 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第三章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三章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一、结构上的荷载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永久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或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 固定荷载—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分布的作用。 可动荷载—在结构空间位置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的作用。 3.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静态荷载—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动态荷载—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的作用。 ?《荷载规范》 ? 3.1.1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 ? 1 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 2 可变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 3 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二、荷载代表值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荷载规范》 ? 3.1.2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 2.1.4荷载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 ?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 ? 2.1.6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 ? ?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 2.1.7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常用荷载取值

1.1 风荷载: 1.2 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N/m2): (1)住宅、宿舍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0; (2)办公、教室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 (3)食堂、餐厅取2.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 (4)一般阳台取2.5; (5)人流可能密集的走廊/楼梯/门厅/阳台、高层住宅群间连廊/平台取3.5; (6)卫生间取2.0~2.5(按荷载规范);设浴缸、座厕的卫生间取4.0; (7)住宅厨房取2.0,中小型厨房取4.0,大型厨房取8.0(超重设备另行计算); (8)多功能厅、阶梯教室有固定坐位取3.0;无固定坐位取3.5; (9)商店、展览厅、娱乐室取3.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3.5; (10)大型餐厅、宴会厅、酒吧、舞厅、健身房、舞台取4.0; (1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坐位的看台、公共洗衣房取3.0; (12)小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取4.0; (13)消防车通道:单向板取35.0;双向板楼盖、无梁楼盖取20.0; 注:消防车超过300KN时,应按结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结构荷载 输入:无覆土的双向板(板跨≥2.7m):板、次梁取28,主梁取20;覆土厚度≥0.5m 的双向板(板跨≥2.7m):板取≤28, 梁参考院部《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 计算表》; (14)书库、档案库取5.0; (15)密集柜书库取12.0; (16)大型宾馆洗衣房取7.5; (17)微机房取3.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取≥5.0,或按实际; (18)电梯机房、通风机房取7.0;通风机平台取6(≤5号风机)或8(8号风机); (19)制冷机房、宾馆储藏室、布草间、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取8.0; (20)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银行金库及票据仓库取10.0; (21)管道转换层取4.0; (22)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取5.0。 1.3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 (1)上人屋面取2.0; (2)不上人屋面取0.5; (3)屋顶花园取3.0(不包括花圃土石材料); 注:施工或维修荷载较大时,屋面活荷载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因排水不畅、堵塞等,应加强构造措施或按积水深度采用。 (4)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一般取10.0,塔楼内顶板一般不少于5.0;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低屋面应考虑施工荷载不少于4.0;其分项系数取1.0。 注:当利用顶板上的覆土层荷重代替施工荷载时,必须在图上注明覆土层须待上部主体结2.4 楼(屋)面附加恒荷载标准值(KN/m2): (1)楼面:一般楼地面视楼地面做法而定,建筑另有要求或有回填层时按实际计算确定; 例如:板面层附加恒载取值:(公建另定) 根据建筑楼面作法,楼层面层荷载: 1.1 KN/m2 板底: 0.4 KN/m2 合计楼层面层恒载: 1.5 KN/m2 上人屋面及露台(板顶+板底): 2.5 KN/m2

荷载计算与组合规定—水闸设计规范.

荷载计算与组合规定——水闸设计规范 (1)作用在水闸上的荷载可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 基本荷载主要有下列各项: 1)水闸结构及其上部填料和永久设备的自重; 2)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水闸底板上的水重; 3)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静水压力; 4)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扬压力(即浮托力与渗透压力之和); 5)土压力; 6)淤沙压力; 7)风压力; 8)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浪压力; 9)冰压力; 10)土的冻胀力; 11)其它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等. 特殊荷载主要有下列各项: 1)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水闸底板上的水重; 2)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静水压力; 3)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扬压力; 4)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浪压力; 5)地震荷载; 6)其他出现机会较少的荷载等. (2)水闸结构及其上部填料的自重应按其几何尺寸及材料重度计算确定.闸门,启闭机及其他永久设备应尽量采用实际重量. (3)作用在水闸底板上的水重应按其实际体积及水的重度计算确定.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闸,还应考虑含沙量对水的重度的影响. (4)作用在水闸上的静水压力应根据水闸不同运用情况时的上,下游水位组合条件

计算确定.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闸,还应考虑含沙量对水的重度的影响. (5)作用在水闸基础底面的扬压力应根据地基类别,防渗排水布置及水闸上,下游水位组合条件计算确定. (6)作用在水闸上的土压力应根据填土性质,挡土高度,填土内的地下水位,填土顶面坡角及超荷载等计算确定.对于向外侧移动或转动的挡土结构,可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对于保持静止不动的挡土结构,可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公式见附录D. (7)作用在水闸上的淤沙压力应根据水闸上,下游可能淤积的厚度及泥沙重度等计算确定. (8)作用在水闸上的风压力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的风向,风速和水闸受风面积等计算确定.计算风压力时应考虑水闸周围地形,地貌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9)作用在水闸上的浪压力应根据水闸闸前风向,风速,风区长度(吹程),风区内的平均水深以及闸前实际波态的判别等计算确定.浪压力计算公式见附录E. (10)作用在水闸上的冰压力,土的冻胀力,地震荷载以及其他荷载,可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临时荷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11)设计水闸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荷载组合可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基本组合由基本荷载组成;特殊组合由基本荷载和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成,但地震荷载只应与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相应荷载组合. 计算闸室稳定和应力时的荷载组合可按表1的规定采用.必要时还可考虑其他可能的不利组合. 表1 荷载组合表 荷 载组合计算情况 荷 载 沙 压 力 压 力 压 力 压 力 冻 胀 力 震 荷 载 其 它 说明 基本组合 完建情况√ - - - √ - - - - - - √必要时,可考虑地下水产生的扬压力正常蓄水位 情况 √√√√√√√√ - - - √ 按正常蓄水位组合计算水重,静水压 力,扬压力及浪压力 设计洪水位 情况 √√√√√√√√ - - - - 按设计洪水位组合计算水重,静水压 力,扬压力及浪压力 冰冻情况√√√√√√√ - √√ - √ 按正常蓄水位组合计算水重,静水压 力,扬压力及冰压力 特殊施工情况√ - - - √ - - - - - - √ 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临时荷 载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标准

3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3.1.1 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 1 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 可变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3 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注:自重是指材料自身重量产生的荷载(重力)。 3.1.2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3.1.3 永久荷载标准值,对结构自重,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对于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如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混凝土薄壁构件等),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对结构的不利状态,取上限值或下限值。 注:对常用材料和构件可参考本规附录A采用。 3.1.4 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应按本规各章中的规定采用。 3.1.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标准组合设计时,对可变荷载应按组合规定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作为代表值。 可变荷载组合值,应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组合值系数。 3.1.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频遇组合设计时,应采用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按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可变荷载频遇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频遇值系数。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3.2 荷载组合 3.2.1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3.2.2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γoS≤R (3.2.2)

11-荷载效应组合

荷载效应组合及柱内力选取 一、调幅 1.调幅对象: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弯矩,水平力不条幅,先调幅后组合 2.调幅目的: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无法浇筑混凝土——并筋 3.调整方法: 4.调整幅度: ①现浇框架:支座0.8-0.9; ②装配整体式框架:支座0.7-0.8(节点变形会是负弯矩减小10%) ③调整幅度超过上述范围会怎样? 二、荷载效应组合 1.组合顺序 ①先计算构件内力,然后对内力进行组合 ②同一方向,同一作用范围(恒载和满布的活载)的荷载也可先行组合,再计算内力 2.荷载组合:(《新高规》5.6.4)

变化:把7度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引入进来了 大跨度:9度18m屋架,8度24m,长悬臂:9度1.5m阳台、走廊,8度2m。 1)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包世华69页有错误,组合系数不能统一取1.0) ①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S=1.35S GK+0.7×1.4S QK ②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活载较大):S=1.2S Gk +1.4S Qk +0.6×1.4S wk ③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风载较大):S=1.2S Gk +0.7×1.4S Qk +1.4S wk 2)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毕业设计的高层只考虑水平地震) S=1.2S Gk +1.3S Ehk 三、柱内力选取 1.压弯构件N-M相关曲线 ①界限破坏时的受压承载力:N b=α1f c bh0ξb ②大偏压:N≤N b;小偏压:N>N b ③大小偏压破坏的实质区别? ④大偏压破坏时,轴力是有利的(轴力阻止远端受拉钢筋屈服),小偏压破坏,轴力不利(轴力加剧了近端钢筋和混凝土的破坏) ⑤实际组合后可能有多组M和N,根据上述原则,选出两组最不利的进行后续计算。

第三讲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3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与一般结构相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结构设计。 应当保证在荷裁作用下结构有足够的承裁力及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抗风及抗震对承载力及位移有不同的要求,较高的结构抗风还要考虑舒适度要求,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承载力验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裁力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无地震作用组合时:R S ≤0γ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RE E E R S γ/≤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侧移限制 1)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 ()[]h u h u //max ?≤?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 效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h u /?的限值按下表选用。

2)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 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列公式计算 e p p u u ?=?η 或y y p y p u u u ?= ?=?ξη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示建筑的实际承载强度相对于其设计时罕遇地震的对建筑的作用力的大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应该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版3.7.4条)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9度时层屈强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振和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4)高度大于150m 的结构。 不超过12层且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 其余结构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 结构薄弱层位置按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建筑结构常用荷载归纳

2.1 风荷载:【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附表D.4强条】 2.2 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N/m2):【荷载规范- (1)住宅、宿舍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0; (2)办公、教室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 (3)食堂、餐厅取2.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 (4)一般阳台取2.5; (5)人流可能密集的走廊/楼梯/门厅/阳台、高层住宅群间连廊/平台取3.5; (6)卫生间取2.0~2.5(按荷载规范);设浴缸、座厕的卫生间取4.0; (7)住宅厨房取2.0,中小型厨房取4.0,大型厨房取8.0(超重设备另行计算); (8)多功能厅、阶梯教室有固定坐位取3.0;无固定坐位取3.5; (9)商店、展览厅、娱乐室取3.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3.5; (10)大型餐厅、宴会厅、酒吧、舞厅、健身房、舞台取4.0; (1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坐位的看台、公共洗衣房取3.0; (12)小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取4.0; (13)消防车通道:单向板取35.0;双向板楼盖、无梁楼盖取20.0; 注:消防车超过300KN时,应按结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结构荷载 输入:无覆土的双向板(板跨≥2.7m):板、次梁取28,主梁取20;覆土厚度≥ 0.5m 的双向板(板跨≥2.7m):板取≤28, 梁参考院部《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 计算表》; (14)书库、档案库取5.0; (15)密集柜书库取12.0; (16)大型宾馆洗衣房取7.5; (17)微机房取3.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取≥5.0,或按实际; (18)电梯机房、通风机房取7.0;通风机平台取6(≤5号风机)或8(8号风机);(19)制冷机房、宾馆储藏室、布草间、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取8.0; (20)水泵房、变房、发电机房、银行金库及票据仓库取10.0; (21)管道转换层取4.0; (22)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取5.0。 未列出者查荷载规范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分册)》荷载篇。 2.3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荷载规范- (1)上人屋面取2.0; (2)不上人屋面取0.5; (3)屋顶花园取3.0(不包括花圃土石材料); 注:施工或维修荷载较大时,屋面活荷载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因排水不畅、堵 塞等,应加强构造措施或按积水深度采用。 (4)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一般取4.0《荷规》,塔楼内顶板一般不少于5.0;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低屋面应考虑施工荷载不少于 4.0,与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同样考虑《技术措施;其分项系数取1.0;室外地坪附加荷载一般取10.0《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P133。 注:当利用顶板上的覆土层荷重代替施工荷载时,必须在图上注明覆土层须待上部主体结构主体完成后回填。 2.4 楼(屋)面附加恒荷载标准值(KN/m2): (1)楼面:一般楼地面视楼地面做法而定,建筑另有要求或有回填层时按实际 计算确定; 例如:板面层附加恒载取值:(公建另定)

常用荷载统计

三、荷载计算 2.永久荷载标准值取值(kN/㎡) 1)200mm厚楼板一层: 50mm面层 1.0 kN/m2 200厚砼板 5.00kN/m2

板底粉刷 0.50kN/m2 恒载合计 6.50kN/m2 恒载合计 6.50kN/m2 2)180mm厚楼板四层: 20mm 面层 0.4kN/m2 180厚砼板 4.50kN/m2 板底粉刷 0.30kN/m2 恒载合计 5.20kN/m2 3)100mm厚楼板(厨房): 20mm 面层 0.4kN/m2 1.5厚防水涂料 0.02kN/m2 40mm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0.77kN/m2 100厚砼板 2.50kN/m2 板底粉刷 0.30kN/m2 恒载合计 4.00kN/m2 4)100mm厚楼板(卫生间): 10mm 地砖 0.25kN/m2 1.5厚水泥砂浆 0.375kN/m2 40mm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0.77kN/m2 100厚砼板 2.50kN/m2 板底粉刷 0.3kN/m2 恒载合计 4.20kN/m2 5)120mm厚楼板(公共部位): 45mm面层 0.9kN/m2 120厚砼板 3.00kN/m2 板底粉刷 0.30kN/m2 恒载合计 4.2kN/m2

6)100mm厚楼板(卧室、公共部位): 45mm面层 0.9kN/m2 100厚砼板 2.50kN/m2 板底粉刷 0.30kN/m2 恒载合计 3.9kN/m2 7)80mm厚楼板(阳台): 20mm 面层 0.4kN/m2 1.5厚防水涂料 0.02kN/m2 40mm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0.77kN/m2 80厚砼板 2.00kN/m2 板底粉刷 0.30kN/m2 恒载合计 3.50kN/m2 8)屋面(板厚120): 40mm细石混凝土面层 0.80kN/m2 橡胶卷材防水层 0.3kN/m2 保温层 0.3kN/m2 加气砼2%找坡(hmin=20) 0.50kN/m2 防水卷材 0.22kN/m2 2cm找平 0.50kN/m2 120厚砼板 3.00kN/m2 板底粉刷 0.18kN/m2 恒载合计 5.8kN/m2 9)墙体: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6.5kN/m3 )1.98KN/m2(带双面粉刷)18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6.5kN/m3 )1.85KN/m2(带双面粉刷)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6.5kN/m3 )1.33KN/m2(带双面粉刷)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常见问题解答第9章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第9章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哪些何载? 答:所谓荷载效应,是指在某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或位移。 按照概率统计和可靠度理论把各种荷载效应按一定规律加以组合,就是荷载效应组合。 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的竖向荷载有结构、填充墙、装修等自重(永久荷载)和楼面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可变荷载);水平荷载有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各种荷载可能同时出现在结构上,但是出现的概率不同。 2.如何考虑荷载效应的组合?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各起何作用? 答:通常,在各种不同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内力和位移后,再用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加以组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为《荷载规范》)上给出的自重及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值,以及风荷载及地震等效荷载值都称为荷载标准值。各种标准荷载独立作用产生的内力及位移称为荷载效应标准值,在组合时各项荷载效应应乘以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分项系数是考虑各种荷载可能出现超过标准值的情况而确定的荷载效应增大系数,而组合系数则是考虑到某些荷载同时作用的概率较小,在叠加其效应时要乘以小于1的系数。例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概率较小,因此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时,风荷载乘以组合系数0.2。 3.如何选择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 答:在构件设计时,要找出构件设计的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上的最不利内力,作为配筋设计的依据。首先要确定构件的控制截面,其次要挑选这些截面的最不利内力。所谓最不利内力,就是使截面配筋最大的内力。 控制截面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但是不同的内力(如弯矩、剪力)并不一定在同一截面达到最大值,因此一个构件可能同时有几个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横梁,其两端支座截面常常是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作用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端截面还有正弯矩。而跨中控制截面常常是最大正弯矩作用处。在梁端截面(指柱边缘处的梁截面),要组合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也要组合可能出现的正弯矩。注意,由于内力分析结果都是轴线位置处的梁的弯矩及剪力,但在配筋计算时应采用柱边截面处的内力,因而在组合前应经过换算求得柱边截面的弯矩和剪力,见图2。 对于柱子,根据弯矩图可知,弯矩最大值在柱两端,剪力和轴力值在同一楼层内变化较小。因此,柱的设计控制截面为上、下两个端截面。注意,在轴线处的计算内力也要换算到梁上、下边缘处的柱截面内力。柱子弯矩和轴力组合要考虑下述四种可能情况:1)max M 及相应的N ;2)max N 及相应的M ;3)min N 及相应的M ;4)M 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 比较小或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有时绝对最大或最小的内力不见得是最不利的。对于大偏心受压构件,N M e 0愈大,截面需要的配筋愈多。对于小偏压构件`,如果N 不是最大,但相应的M 比较大时,配筋也会多一些。所以,组合时要找第4)种情况,而且常常是这种情况控制配筋。 4.竖向活荷载的布置应如何考虑? 答:竖向活荷载是短暂作用的、可变的。各种不同的布置会产生不同的内力,因此,应该由最不利布置方式计算内力,以求得截面最不利内力。对于高层建筑,计算不利布置荷载的内力及内力组合工作量很

最新民用建筑荷载标准值

民用建筑荷载标准值(自重): 住宅办公楼旅馆医院标准值2.0KN/m2 食堂餐厅 2.5KN/m2 礼堂剧场影院3.0KN/m2 商店车站3.5KN/m2 健身房舞厅 4.0KN/m2 书房储藏室 5.0KN/m2 KN是千牛kg是千克。1KN=1000N,1Kg=9.81N。纠正以下kn指节(用于航海). 在物理中牛顿(Newton,符号为N)是力的公制单位。它是以发现经典力学的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命名。 般住宅就用两种级别规格的板就可以了,就是所说的一级板和二级板,一级板就是说可以承受的活荷载是1KN/M2,二级板,可以承受的活荷载是2KN/M2,西南地区已经规定了最小为四级板,即可以承受活荷载是4KN/M2。 商品楼一般是10CM的厚度,200KG/M3的承重设计,280KG/M3的安全系数还是有的,但是实际上可以承重多少就不知道了,至少我们没有听说过谁家来了10多个客人把楼板踩塌的新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东西放上去不塌,不代表楼板就可以承受这种重量,长期承受超过楼板负载的重量肯定会导致楼板开裂变形的。 另外每平方米200公斤的承重是平均承重不是一点上的承重能力,不然的话一个50KG 的人单脚站立的话就该把楼板踩踏了,按照我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空间内每方米都承受200KG的重量后中心点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如果有比较沉重的东西,比如说浴缸、大书柜什么的只要靠承重墙摆放还是比较安全的。 PS:以上纯属个人理解,非专业 一般情况下住宅楼板板厚最小取100mm(视楼板跨度大小有可能取更厚,一般楼板板厚是取1/40的楼板跨度)。除阳台,卫生间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50KG/m^2。其他房间的楼面布活活荷载标准值均为200KG/m^2。 活荷载设计值=1.4x活荷载标准值 所指荷载为均布荷载。注意均布二字

2_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2006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09—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10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09-2001,自2002 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1.0.5、3.1.2、3.2.3、3.2.5、4.1.1、4.1.2、4.3.1、4.5.1、4.5.2、6.1.1、6.1.2、7.1.1、7.1.2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 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1月10日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108 号文下达的“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各有关单位对1987 年国家计委批准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进行的全面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开展了专题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设计经验,参考了国外规范和国际标准的有关内容,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通过审定后定稿。 本规范共分7 章和7 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按修订后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修改组合规则,并摈弃“遇风组合”的旧概念;对荷载基本组合增加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对短期效应组合分别给出标准和频遇两种组合,同时增加了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对所有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给出各自的组合值系数。 2.对楼面活荷载作部分的调整和增项。 3.对屋面均布活荷载中不上人的屋面荷载作了调整,并增加屋顶花园、直升机停机坪荷载的规定。 4.吊车工作制改为吊车工作级别。 5.根据新的观测资料重新对全国各气象台站统计了风压和雪压,并将风雪荷载的基本值的重现期由30 年一遇改为50 年一遇;规范附录中给出全国主要台站的10 年、50 年和100 年一遇的雪压和风压值。 6.地面粗糙度增加一种类别。 7.对山区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给出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系数。 8.对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给出专门规定。 9.提出对建筑群体要考虑建筑物相互干扰的影响。 10.对柔性结构增加横风向风振的验算要求。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了提高规范质量,

民用建筑荷载标准值

1kg的物体的重力是9.8N 重力是1000牛的物体质量1000/9.8kg≈102.04kg 民用建筑荷载标准值(自重): 住宅办公楼旅馆医院标准值2.0 KN/m2 食堂餐厅2.5 KN/m2 礼堂剧场影院3.0 KN/m2 商店车站3.5 KN/m2 健身房舞厅4.0 KN/m2 书房储藏室5.0 KN/m2 KN是千牛kg是千克。1KN=1000N,1Kg=9.81N。纠正以下kn指节(用于航海). 在物理中牛顿(Newton,符号为N)是力的公制单位。它是以发现经典力学的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命名。 般住宅就用两种级别规格的板就可以了,就是所说的一级板和二级板,一级板就是说可以承受的活荷载是1KN/M2,二级板,可以承受的活荷载是2KN/M2,西南地区已经规定了最小为四级板,即可以承受活荷载是4KN/M2。 商品楼一般是10CM的厚度,200KG/M3的承重设计,280KG/M3的安全系数还是有的,但是实际上可以承重多少就不知道了,至少我们没有听说过谁家来了10多个客人把楼板踩塌的新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东西放上去不塌,不代表楼板就可以承受这种重量,长期承受超过楼板负载的重量肯定会导致楼板开裂变形的。 另外每平方米200公斤的承重是平均承重不是一点上的承重能力,不然的话一个50KG 的人单脚站立的话就该把楼板踩踏了,按照我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空间内每方米都承受200KG的重量后中心点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如果有比较沉重的东西,比如说浴缸、大书柜什么的只要靠承重墙摆放还是比较安全的。 PS:以上纯属个人理解,非专业 一般情况下住宅楼板板厚最小取100mm(视楼板跨度大小有可能取更厚,一般楼板板厚是取1/40 的楼板跨度)。除阳台,卫生间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50KG/m^2。其他房间的楼面布活活荷载标准值均为200KG/m^2。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规范里的荷载组合中提到的荷载“基本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表示什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出。 频遇组合是新引进的组合模式,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等于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频遇值系数(该系数小于组合值系数),其值是这样选取的:考虑了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其值的次数或大小的时间与总的次数或时间相比在10%左右。频遇组合目前的应用范围较为

窄小,如吊车梁的设计等。由于其中的频遇值系数许多还没有合理地统计出来,所以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有一段的时间。 准永久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长期效应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系数。它考虑了可变荷载对结构作用的长期性。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荷载准永久值的概率在50%左右。准永久组合常用于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状态影响的分析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2级的构件,要求按照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按照准永久组合时,要求不出现拉应力。 还有就是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问题 新的荷载规范中恒载的分项系数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取?什么时候取1.35什么时候取1.2? 1.2恒+1.4活 1.35恒+0.7*1.4活 抗浮验算时取0.9 砌体抗浮取0.8 1.35G+0.7*1.4Q>1.2G+1.4Q G/Q>2.8 所以当恒载与活载的比值大于2.8时,取1.35G+0.7*1.4Q 否则,取1.2G+1.4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