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效果观察

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效果观察
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效果观察

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81例儿童孟氏骨折患者,男217例,女64例,年龄2~14岁(平均7.2岁);伤后就诊时间1 h~3 d,平均8.7 h。全部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复位时间2~10 min,平均4.6 min。結果所有患者拆除夹板时间2周~2个月,拆除夹板后行主动和被动关节松动训练,281例患者中有238例经随访3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所有骨折均已临床愈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8例,良4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具有效果可靠、方法简单、无创伤、操作简单、安全、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bonesetting techniques and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 for Monteggia fracture in children.Methords 281 patients with Monteggia fractur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5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re were 217 boys and 64 girls in this series.The age ranged from 2 to 14 years old (average 7.2 years old).Visit time after injury ranged from 1 hour to 3 days with a mean of 8.7 hours.All the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bonesetting techniques and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The resetting time from 2 to 10 minutes and with a mean of 4.6 minutes.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removed splint time 2 weeks~2 months and were active and passive joints loose training.281 children with Monteggia frac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follow-up of 238 cases for 8.4 months (from 3 months to 24 months).All fractures had been clinical healing,according to Mackay func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to carry on t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excellent was 198 cases,good of 40 cases,and no poor,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100%.Conclusion Bonesetting techniques is a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Monteggia fracture,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liable,simple,non-invasive,simple operation,safety,good functional recovery ect.and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Children;Monteggia fracture;Bonesetting technique;Splint;External fixation

孟氏骨折从意大利医生Monteggia首次描述至今,已有约200年历史,是指尺骨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儿童孟氏骨折与成人不同,是儿童常见的肘关节损伤,约占儿童四肢骨折总数的4.9%,在四肢骨折脱位中发生率居第4位[1]。虽然预后较为满意,但是漏诊、误诊和不正确的治疗往往会导致上肢明显的外翻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2]。虽然近年来弹性髓内钉已逐渐成为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主流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3],但是,弹性髓内钉也是有创的治疗方法,而我院采用的正骨手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具有无损伤、经济成本低、免除手术之苦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孟氏骨折的保守治疗及临床效果,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借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 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Colles骨折;治疗 自1999年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678例,经8~12周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78例,男355例,女323例,年龄6~87岁,平均38岁。其中左侧319例,右侧359例;横形骨折260例,斜形134例,粉碎性骨折并波及关节面者157例骨骺损伤者127例(其中Slater-Ⅰ型83例 Slter-Ⅱ型者44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伤后20 min~48 h。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一般未用麻醉,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使用血肿内注射局麻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复位前酌情使用降压药卡托普利片及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对于冠心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1.2.2 整复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肘屈曲至90°,前臂处于旋前位,掌心向下,一助手紧握前臂下段,术者双手紧握患者手

掌根部,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断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先顺势牵引2~3 min,待重叠畸形完全矫正后,利用牵引力沿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掌屈尺偏,使之复位,复位后用手指沿桡骨下端背侧、桡侧、掌侧触诊无台阶状感后,用双手握骨断端,使之分离,将前臂下端轻轻做小范围旋前旋后检查下尺桡关系正常,再用单手握持断端,另一手拇指从近至远舒理肌腱。对于骨骺损伤者,手法基本与上相同,但应注意牵引时一定要将断端牵开,掌屈尺偏时动作要轻柔和缓,不可使用暴力以免加重骨骺损伤;对于粉碎性骨折,骨折线波及桡腕关节面者牵引时用力不可过大复位时也忌暴力,动作宜和缓有力,以免使连结小碎片上筋膜及软组织撕裂,复位后用手指将断端掌,背侧和缓有力相向按压使其平整,复位后还应持患侧手掌进行小范围掌屈背伸通过动作使其关节面趋于平整。 1.2.3 固定方法前臂均匀缠绕绷带衬垫后用前臂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其中骨远端背侧,桡侧及骨折近端掌侧于相应夹板对应处置棉垫,小夹板固定后四条扎带捆扎,患肢屈肘90°颈腕带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成人共计4~6周,儿童3~4周。 1.2.4 术后处理固定后及时复查X线片1周内每2~3天来院门诊复查随时调整扎带松紧度,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使用抗炎,消肿预防感染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七叶皂甙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快速静滴,每日2次,双氢克尿噻片25 mg,每日2次(上述药物儿童用量视情酌减),预防感染使用相应抗生素,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精选文档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 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 “银叉、枪 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 )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 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精选文档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H、皿、W掌骨底部” “ 2 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 3号板:远端至第I掌骨底部” “4 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 道。扎带打结在1 、3 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 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 为宜。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 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精选文档 打结,打活结。 口述:“ 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 度”。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 3 至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 *导读:此种骨折1814年AbahamColles加以详细描述过,此后即称这种骨折为Colles骨折。它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 此种骨折1814年Abaham Colles加以详细描述过,此后即称这种骨折为Colles骨折。它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Colles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的骨折的6.7%。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较多。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 一、骨折发生机理: 1、伸直型:手掌小鱼际部着地,造成骨折。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严重移位时,手腕部外型呈“餐叉样”畸形。此类骨折若复位不良而造成畸形愈合时,可影响肌腱的滑动,对手指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2、屈曲型:手背部着地,造成骨折。骨折远端向尺侧和掌侧移位。手腕部外型“锅铲样”畸形,此类骨折若复位不良而造成畸形愈合时,可影响腕关节的活动功能。 二、骨折的治疗: 1、药物治疗:初期治宜活血祛淤、消肿止痛。中期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后期治宜调养气血,强壮筋骨。 2、小夹板固定:手法整复后,用4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将前

臂置中立位,曲肘90°,悬吊于胸前。 ⑴小夹板的作用: ①利用力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抵消骨折端移位倾向力。 ②以外固定装置的杠杆来对应机体内部的杠杆。 ③在夹板有效固定的同时,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活动增强内在的固定力,矫正残余的畸形。 ⑵小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①随时调整布带,保持能来回移动1cm的松紧度,若手部肿胀疼痛严重,手指麻木,肤色变紫,应即刻到医院复查。 ②患肢在固定期间应保持中立位。 ③若在夹板两端或是骨突处出现疼痛,应拆开夹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④骨折固定的次日应来门诊复查,第1周复查2—3次,以后每 周一次,以便保持骨折对位良好。 ⑤视骨折愈合情况解除小夹板固定。 3、练功疗法 ⑴骨折复位固定后,即鼓动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⑵老年患者常见肩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即肩手综合征,应注意肩关节活动,加强锻炼,预防合并症发生。 ⑶粉碎骨折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尽早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⑷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小夹板固定技术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远端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后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变一般为3毫米,四边刨光,棱角修圆,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①、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②、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 ,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③、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 ,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小头)。 ④、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⑤、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⑥、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筋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分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捆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1

骨伤科专科技术之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度一般为3mm,四边刨光,棱角修园,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1.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2.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3.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头)。 4.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5.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6.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位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周。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 用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门诊采用手法复位位置良好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包扎固定外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包扎固定。观察两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及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6.2±1.1)周,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8.7±0.4)周,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临床对位良好,临床症状恢复迅速,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临床并发症。 标签:自粘性弹力绷带;中医手法复42;小夹板;外固定;前臂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不断增加,骨折类型更加复杂Ⅲ。目前保守治疗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然而由于其具有固定不牢的缺点,早期常常需要反复调整,会引起患者各种不适感,并且会牺牲患者一部分肩肘的功能,因此对医师的相关治疗要求较高。单纯手术治疗,虽然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创伤大,需要二次手术,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破坏髓内以及骨膜周围血供来源,从而引起骨不连的发生。目前采用保守治疗骨不连发生率为2%~5%,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初次手术的骨不连发生率则高达25%。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桡神经损伤,在肱骨干闭合骨折中可能有18%的患者发生桡神经神经麻痹,但这些麻痹的患者绝大部分是神经性肌肉运动不良,90%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会在伤后的4个月内恢复。然而由于手术暴露以及固定骨折时对桡神经的损伤,发生率也占很大部分。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自粘性弹力绷带轻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2周内骨折移位率明显下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均经X线片或(和)CT检查明确诊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

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docx

C o l l e 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题目操作要求标准 实得分 扣分 分 环顾四周评估环境安全并报告( 1 分), 准表明身份(0.5 分),安慰患者(0.5 分), 6备物品准备齐全( 3 分, 每项 0.5 分),准备 时间在 20 秒内( 1 分)。 检检查并报告伤情( 3 分),口述:“骨折 4查复位”。( 1 分) 膏药放置位置正确( 2 分);绷带缠绕正 确,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1 敷药分),向上缠绕至前臂上 1∕3,约于所选 9包扎夹板等长(1 分);绷带卷无脱落(1 分), 松紧度适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口 述 2 分;动作 2 分)。 压垫放置位置准确( 4 分, 4 处位置,每处 放置 1 分);口述( 8 分,每处 2 分);顺序正 17压垫左桡骨远端确( 4 分,错误一处即不得分);压垫无 闭合性骨折,脱落( 1 分)。 骨折呈“银夹板放置位置准确,(4 分, 4 处位置,每 放置叉、枪刺样”处 1 分);口述( 8 分,每处 2 分);顺 17夹板畸形,为克雷序正确( 4 分,错误一处即不得分);夹氏( colles )板无脱落( 1 分)。 骨折扎带捆绑位置正确( 3 分, 3 道扎带,每处 1 分);打结位置正确(3 分,每处 1 分); 捆绑活结( 1 分);顺序正确( 3 分,错误一处 即不得分);调节扎带松紧度(动作 2 分), 18 扎带 口述:“扎带上下活动 1cm”( 2 分);修 剪扎带长度(动作 2 分),口述:“扎带尾 端 2cm”( 2 分)。 绷带截取绷带长度适宜( 2 分);两绷带位置 正确( 2 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 度 双悬8 (1 分);颈后打活结(1 分);口述:“请 挂 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 90 度”(2 分)。 观察拇指按压指甲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 末梢间,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感觉指 6血液腹张力大小,手法正确(4 分);口述:“末 循环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2 分)。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分析_0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 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前臂骨折患儿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缩短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前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儿童前臂骨折;手法复位;中药外敷;下夹板外固定 儿童前臂骨折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骨折,有1/4的儿童骨折多发生在前臂。由于儿童天生好动,多因跌倒时手撑地所致[1]。临床中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方式有很多,我院采取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X线确诊为儿童前臂骨折,无脱位现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3)岁,骨折类型:13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8例尺骨骨折,4例桡骨骨折,致伤原因:15例摔倒后骨折,7例交通伤,3例其它原因;观察组男患儿14例,女患儿11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4)岁,骨折类型:15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5例尺骨骨折,5例桡骨骨折,致伤原因:16例摔倒后骨折,6例交通伤,3例其它原因。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药外敷,具体操作方法: 1.2.1手法复位患者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法修复,具体采用改良折顶结合旋转拔伸分骨法。通过拔伸对患者重叠骨折移位处进行纠正,通过旋转确保尺桡骨骨折远端像掌侧移动,在依照具体骨折移位情况,对改良折顶法予以使用,具体折顶角度为70°左右,对背、掌侧方移位情况予以纠正。再通过分骨手法分开靠拢的患者尺桡骨骨折端端,使骨间膜得以紧张,并使患者桡骨得到牵动,保证远近骨折段处于同一轴线中。 1.2.2中药外敷复位后,在棉垫中(20.0cm×25.0cm)均匀滩涂接骨续筋骨药膏(药膏主要成分是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丁香、制乳香、马钱子、血竭、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 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 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 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 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五)、敷药包扎: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②“骨折近端、桡掌侧”③“桡侧骨折端”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

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置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打结,打活结。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 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 术者口述:“请注意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完整版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 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 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 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打结,打活结。 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手法整复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整复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 操作规范 一、托提折顶尺偏旋前手法复位对不能耐受疼痛患者,局部血肿内麻醉,患者坐位,年老体弱者平卧位,上臂外展约60°,肘关节屈曲90°,手心向下。一助手握住前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桡骨远端背侧,余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先对抗牵引2-3min,恢复桡侧柱和中间柱的骨性支柱,必须使桡骨桡侧方和尺侧方皮质恢复高度,以此稳定桡侧柱和中间柱;待重叠移位基本纠正后,按骨折移位方向,双手拇指同时向掌侧按压,当指下感觉骨折断端平齐时,双手食指抵住骨折近端向上托提,折顶腕关节使之掌屈尺偏旋前,纠正骨折移位及成角畸形,维持中间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理顺肌腱。 二、超腕关节中立位小夹板固定复位成功后选用与患者前臂相匹配的可塑性柳木夹板固定,在维持牵引下腕部外敷消定膏(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放置棉垫后,4块小夹板超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掌背侧分别用2块较宽夹板固定桡骨,维持桡侧柱和中间柱的稳定,桡侧和尺侧分别用2块较窄夹板固定,维系桡侧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用4条系带捆扎,调整松紧适度,前臂和远端用三角巾悬吊,保证腕关节中立位。 三、动静结合,早期康复干预分期予早期康复干预。 1、软组织肿胀期 骨折后,断端出血,软组织肿胀,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由于小夹板纵向挤压,静脉回流受阻,肢体远端肿胀加剧,肿胀在术后24~72 h达到高峰。因此,腕部外敷中药消定膏(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嘱患者尽力屈伸手指小关节,尽最大努力伸展五指持续5 s,尽最大努力握拳持续5 s。每日30次,早晚各15次。以个体化耐受性为度。 2、肿胀消退期 小夹板固定后约3~5 d,断端出血停止,软组织肿胀高峰已过,开始进行轻手法被动活动腕关节。嘱患者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轻轻打开小夹板,洗去外敷膏药,医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部,另一手握住手指,轻轻使腕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可先掌屈,略背伸,再尺偏,略桡偏,最后轻轻环转,约3~5次,然后外敷消定膏,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同时手指屈伸活动每日30次,早晚各15次。 3、血肿吸收期 伤后1~2周,肿胀消退,骨折断端血肿开始吸收,纤维粘连形成,由于肢体的消肿,影响固定的可靠性,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需要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在每次调整夹板松紧度时,先轻手法按摩骨折局部大约3 min,牵拉腕关节大约10次左右,前后移动腕关节5次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要做手指关节的被动活动,做腕关节的背伸掌屈活动约2 min,做腕关节的旋前旋后活动及轻微按压下尺桡关节,约需要2 min,逐渐加大腕关节被动活动度,加大掌屈与尺偏

小夹板固定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远端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后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变一般为3毫米,四边刨光,棱角修圆,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①、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医学教.育网搜集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②、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③、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小头)。 ④、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⑤、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⑥、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筋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分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捆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三、桡骨远端骨折,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复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四、胫、腓骨骨折移位整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 五、踝关节外翻性扭伤引起双踝骨折伴有移位时,经过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可以矫正移位,并维持骨折端的对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