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内涵

篇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和指导意义,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

高度,着眼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从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将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变革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观”是指对某个问题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正确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十八大报告中,同志又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

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成果;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

观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它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

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我们对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是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战胜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创造了科学发展的辉煌业绩。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战胜了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和XX世博会,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在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了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三是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发展,不仅是模式、途径的问题,更是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即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XX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围绕这些新要求,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这些新要求、新任务,突出强调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原则,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总体要求。因此,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准确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基本思路,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系统性,加大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力度,

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篇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

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是

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篇三: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难点在于农村。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