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提要本文选取9个相关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1990~2023年城乡一体化数据为

研究对象,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城乡一体化水平发展演变和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因子分析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在区域分工中的功能演变,人力、技术、资本和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优化配置,使产业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非均衡发展及思想意识差距。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到河南,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化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是要在适宜的经济格局上,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接近城市水平;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公平合理的社会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城乡一体发展水平,对于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标体系设计和数据选取

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人类生活、生态空间等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城乡发展的诸多方面,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研究条件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科学、全面和目的性原则,以能够反映城乡一体化的真实水平,又能体现城乡一体化动态进程,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1990年到2023年的数据,就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

行研究。为保证指标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可比性,优先选择信息量大、特征敏感型的9个比值形式的结构性指标:非农产值与农业产值比(x1)、城市就业人口与农村就业人口比(x2)、人口城镇化率(x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x4)、城乡

人均收入差异度(x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x6)、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差

异度(x7)、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x8)、二元对比系数(x9)。

二、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上述指标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发现,kmo值为0.72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0.5,拒绝原假设,认

为适宜于因子分析。

为了消除因数据类型不同而带来的分析误差,使数据无量纲化,利用软件spss16.0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降维因子分析法得到因子特征值及其贡献率。本文选择前三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4.843、2.064和1.29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01%,说明前三个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

标绝大部分的信息,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所有指标。因此,提取前三个因子就能较好地解释全部变量信息。

三、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基本判断

1、第一阶段,从1990年至1993年。二元对比系数从0.237降到0.168,二元经

济结构大幅度恶化,但是由于城市化水平上升态势略微加速,河南城乡一体化水平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得分从-2.340升到0.173、在此阶段,由于国家对“三农”

的优惠政策对于农业和农民的促进作用较小,农村经济体制没有大的变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徘徊阶段,城市不能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城市化速度放缓,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而各地工业迅速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先抑后扬的作用下,工业化率急剧上升。河南二元对比系数大幅上升在大幅变动中恶化,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但在这一阶段,随着经济体制的推进,工业的迅速发展,河南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得到初期的发展,城市聚集和辐射作用大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水平。

2、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1998年。城市化进程加剧,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缓解,城乡一体化形势先急剧恶化后又有所好转。随着国家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提高,城乡二元对比系数从

0.181升到0.231、但粮食的连年丰产,使其价格也迅速下降,“谷贱伤农”。尽管

随后几年内,粮食价格有所回升,但是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利益并未获得根本性的增加,城乡一体化水平也降到1996年的-1.753、1996

年以后进入城市经济的新一轮高速扩张期,农村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98年

河南非农业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7.6%,平均每年上升0.64个百分点。城市化与工

业化呈现出良性互动态势,也使河南的城乡一体水平在波动中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

3、第三个阶段,从1999年到2023年。城市化水平稳中有升,二元经济结构呈

波动恶化的趋势,二元经济结构加剧转换,二元对比系数从0.19降到2003年的0.14,又升到2023年0.191,表明河南一直处于二元经济结构显著时期。但在这

期间,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水平大幅提高,由1999年的-0.965上升到2023年

1.833、由于国家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对城乡关系和发展的重新定位,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提高;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的深化和就业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有所上升。河南这一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加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河南省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基本判断。首先,按上述分析,河南从1999年

以来,城乡一体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入了城乡一体化的平稳发展阶段,但处于一体化发展的较早期阶段。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从业人口众多,2023年底达

到2,765万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带动和辐

射作用较小。“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产业承接能力不强,城乡基础建设和规划统筹程度不高,各种资源在城乡市场间不能合理有效地流动,农村劳动力大多处于自发流动状态。虽然,在1995年河南提出了“加快以郑州为

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步伐”后,河南城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势头。但是在发

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城-镇-乡网络结构不合理、辐射带动功能弱,资源利用率不高、

各自为政发展、区域发展乏力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运行;其次,河南城镇化发展一直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1990年城镇化率

1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2002~2023年城镇人口增速加快,年均增速为6.44%,高于全国年均增长2.98%的速度,城镇化率达到37.7%。9年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速为1.66%,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为8.89个百分点。与

中部其他省份相比,2023的城镇化率与安徽省相差4.4个百分点,与湖北省相差

高达8.3个百分点;最后,河南省二元经济结特征显著。2.99的城乡人均收入差

异度和0.191的二元对比系数都表明河南省现代产业部门和传统产业部门二元特征对立明显,经济结构整体上仍是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在进入1,000美元~3,000美元时,一个国家或地区会进入经济社会矛盾凸显期,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均gdp3,000美元标志着达到中等国家的

收入水平和初步实现现代化,河南省2023年人均gdp为3,012美元,正处于二

元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转型跨越对于河南经济社会的长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摘要] 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等8个指

标进行的因子分析表明:依据对外开放度可以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划

分为三个层次。挖掘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潜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等措施,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因子分析

对外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或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评价我国内地的对外开放度对于了解各地区的开放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对外开放措施、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区域开放度评价指标的选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国际劳务合作、涉外旅游等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考虑数据的代表性和可得性,本文选择以下因子作为区域开放度的测度指标:

1.外贸依存度(x1)。即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同期该区域gdp的比率,反映区域通过国

际贸易形式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程度。

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x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

式之一,该指标反映区域在国际投资领域中通过资金的流入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程度。

3.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x3)。该指标反映区域在国际投资领域中通过资金的流

出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程度。

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含港、澳、台资)比重(x4)。该指标说明外资在固定资

产投资领域所起的作用,反映外资与当地经济的融合程度。

5.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从业人数占年末从业总人数比重(x5)。该指标既反映外商投资

企业融入当地经济的程度,也反映区域在劳动力资源领域的开放程度。

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x7)。该指标从资金角度反映区域涉外旅游领域的

对外开放程度。

8.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占国内外旅游者比重(x8)。该指标从数量结构角度反映区域

涉外旅游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区域开放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把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这样,既可以消除在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时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可以消除指标间相互重叠的信息的影响。

然后,根据总方差分解表,我们可以得到各公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从累计方差贡献率可知,前三个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025%,

即前三个因子反映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7.025%,作为综合因子的损失只有

12.975%,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能够被提取的三个公因子解释。所以,提取三个公因子是合理的。

根据选出的三个主因子可得到因子载荷阵,使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见表1)。从该表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x1、x2、x4、x5、x6上有

较大载荷,这5个指标反映了外贸、外资和劳务合作领域的对外开放度,它们是

传统上衡量对外开放度的最基本的指标,我们可以将它们命名为传统综合因子;第二主因子在x7、x8上有较大载荷,这2个指标反映了旅游业的兴起与区域对外开

放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类因子命名为旅游因子;第三主因子在x3上有较大载荷,这个指标反映了各地区对外投资的发展境况,我们可以将这类因子命名为对外直接投资因子。

三个主因子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省市对外开放的水平,但单独使用其中一主因子并不能做出总体的综合评价。以各主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出如下综合因子得分公式:

z=(44.78*fac1_1 + 22.284*fac2_1 + 20.041* fac3_1)/87.025

三、基于因子分析结果的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度评价

依据三个主因子得分,以及上述综合因子得分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内地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名(见表2)。从对外开放度的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名看,其对外开放度大

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上海、广东、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的综合因子得分位于最前列,不

仅大于0,而且均大于1,对外开放度远远高于全国对外开放度的平均水平。可能

的原因是这4个省、直辖市都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上海和天津地处出海口,具有天然良港的优势,其贸易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比率都比较高;广东对外经济活动起步早且发展快,一直以来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而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枢纽,也是吸引外资和旅游的要地。所以,本层次中除天津的旅游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外,这4个省份的其他因子得分均比较高。

第二,江苏、福建、浙江、山东、辽宁5个省份的综合因子得分介于0和1之间,所以其开放度可以被列为第二个层次。这5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和

自然资源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比如,江苏和浙江地处长江三角州,其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辽宁和山东都是环渤海省份,辽宁的14个市中有6个城市沿海,有5个市已建设了港口,两省的海洋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能源等都比较丰富。所以,这5

个省份在外贸、利用外资、对外劳务合作领域的传统综合因子得分较高。

第三,其余各省的综合因子得分均为负值。河南、内蒙古、西藏、贵州、甘肃、新疆、山西、宁夏、青海分列倒数几位。可能的原因是这些省、自治区多数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起步较晚,融入国际经济的份额较小、层次较低。但西藏、内蒙古和海南的旅游因子得分相对较高,黑龙江和云南的对外直接投资因子得分相对较高。

四、基于因子分析结果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措施

1.挖掘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潜力。在新全球化格局的发展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

后续重点将是重工产业,这将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投资和出口增长向重工产业转移的趋势。对我国来说,重工业基础最发达,但目前利用程度最不充分的是东北三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东北三省中,只有辽宁的对外开放度稍稍靠前,列于全国第9位;吉林和黑龙江的对外开放度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分列第11位和第21位。因此,要充分发挥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利用辽宁沿海、黑龙江沿边的地理优势,特别是要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目前困扰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足

的根源既有地理位置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主观原因;既有中国开放路径等外在原因,也有省内对外开放环境不健全等内在原因。软硬环境的有机结合是一地区是否具有对外开放优势的关键。但作为硬环境的市场规模、劳动力质量、劳动力

成本、科研水平、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难以在短期内有重大改观。因而,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将为未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3.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不同区域在

对外开放过程中分享到的利益往往是不均等的。东部沿海地区从内陆地区得到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从而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而开放中经济差距的扩大,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陆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外流、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重等问题。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开放进程中的利益关系失衡(包括区域间利益

关系失衡)会导致严重的内部不稳定,进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所以,随着我国经

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加强与内陆地区的合作,通过与地区间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最终建立地区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摘要]影响产业区域间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

方法来研究影响我国省际间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产业省际间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就业人员数和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劳动力状况也可以初步解释我国制造业在省际区域之间转移为什么存在粘性。

[关键词]产业转移 spss 因子分析区域粘性制造业

一、背景

中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制造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存在着区域差异,制造业的区域内转移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决定产业在区域间转移的根本因素是利益的驱动,理性的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回避经营风险,使得企业在空间上进行转移,而同类型企业在区域间的大规模转移,就形成了产业转移。可见产业转移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虽然国家政策在一些方面,希望推动一些产业的转移,但是政府意志并不是决定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所以,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制约着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

在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我国产业转移之前,首先要分析清楚目前我国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来研究影响我国制造业区域间转移的关键因子。

1.我国产业转移面临的粗放型问题

由于政绩考核等原因,被转移区域的政府官员只看经济利益,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产业一样照单全收,只重视资金转移和项目的数量,忽视了技术、管理能力和人才的引进。这种只重视规模和数量,忽视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需要,一味承接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做法是一个误区。

2.我国产业转移面临的劳动力问题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分布不均匀问题。不仅表现在劳动力数量上,还表现在劳动者素质方面。目前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都涌向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则不如东部沿海地区那么充足。另外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者素质存在巨大差异。首先是由于东中西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教育水平比西部地区普遍高一些,劳动者素质也相对高一些。加上中西部地区高素质人才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流动。使得东中西地区的人才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3.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配套能力和市场化程度低

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要落后一些,交通运输能力也没有东部地区发达。由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产业集群还具有规模经济和外部性。而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有限,产业链缺损、断裂严重,致使许多转移来的企业在当地找不到配套的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获得高品质、低成本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劳动力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服务等。中西部地区相关产业配套能力的落后,严重阻碍了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低。由于政府的行政职能过强,非市场化运作过多,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经营的各种费用偏高,经营手续繁琐,使交易成本增加。另外市场化分工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东移,流动人口较少,使得市场容量较低,产业转入地的产品需求市场缩减。

4.我国存在着产业转移粘性

现行的产业转移理论说明,只要不同地区的产业间存在比较优势,就会出现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就属于制造业的高梯度地区,中西部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相比中西部地区存在比较优势,但是实际上在我国并没有出现理论预期的那种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主要就是由于我国产业转移面临的劳动力问题,中西部地区配套能力和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了我国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转移的粘性问题。

三、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转移的关键因子分析

本文将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区域间制造业的各个因素做关键因子分析。首先是

选取对产业转移有影响的指标。考虑到对我国省际间产业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以下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数、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居民消费水平、煤炭储量、公路长度、土地面积、市场成交量、长途通讯、资本规模、发电量和建设用地。这些数据选取的是我国31个省2023年数据,来自《2023中国统计年鉴》。

将以上数据导入spss中,提取的因子个数是特征根大于1的。kmo检验的值为0.723,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值为0.000,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满足条件,可以用因

子分析法,spss运行结果如表格1所示。选取的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640%,达到要求,spss运行结果如表格2所示。

表格4是旋转后的负载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因子1主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

员数、资本规模、发电量有较大影响。因此把因子1命名为“产业规模”因子。因子2对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因此把因子2命名为“劳工福利”因子。因子3对煤炭储量的影响显著影响,因此把它命名为“资源”因子。

四、结果分析

由前面的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在选取的12个对省际间产业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因子,它们分别是“产业规模”因子,“劳工福利”因子和“资源”因子。一个省的自身产业规模会产生一个极化效应或者扩散效应,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如果是自身产业规模与其它两个因子,即资源和劳动力情况相适应,那么就可能产生极化效应,吸引其它省的产业向本省内的转移。如果自身产业规模与资源和劳动力情况不相适应,那么就可能产生扩散效应,本省内的产业向其它省转移。而“劳工福利”对产业转移也有影响。当劳工福利好的时候,如果是工资报酬高,那么会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但是同时,如果消费水平也高,就会增加市场需求,对居民日常消费品的制造企业来说,是转移的动力。另外一个因子是资源。一个地区的资源储备量丰富与产业转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摘要:本文选取了五大类26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针对各城市

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一、引言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上的不同,以及在地域、资源、人文和政策上的差异,江苏又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大的差异。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江苏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况,分析各城市的差异以及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各城市能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江苏各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经济总量,更要考虑经济质量和经济效能,还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五大类26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1)经济总量指标:总人口(x01)、土地总面积(x02)、总产值gdp(x03)、地方财政总

收入(x0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05)、第三产业总产值(x06)、第三产业占gdp比

重(x07)。

(2)经济效能指标:人均gdp(x08)、单位gdp能耗(x09)、单位gdp电耗(x10)。

(3)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2)、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x13)、居民人均储蓄余额(x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5)、保

费收入(x16)、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额(x17)。

(4)对外经济指标: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x18)、进出口总额(x19)、进出口差额(x20)。

(5)基础设施指标:人均公路里程数(x21)、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x22)、人均土地面

积(x23)、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x24)、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x25)、中专以

上学生人数(x26)。

SPSS结课论文

SPSS原理与应用课期末作业题目:SPSS结课试验报告 姓名冉康 学号2012414013 年级专业2012级档案学 2014年7月10日

基于因子分析挖掘的运动员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随着亚运会、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运动的开展,比赛的成绩和名次也已经同国家和地区的强盛、民族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影响运动员的水平的因素众多,本文根据对部分运动员的调查结果,运用因子分析的模型,来探究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因素,从而为实现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能,突破前人无法逾越的“极限”,创造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新成就。 二、理论基础。 因子分析是有心理学家发展起来的,最初心理学家借助因子分析模型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和能力,1904年Charles Spearman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因子分析的文章,以后的三四十年里,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数学基础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5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及统计软件的出现,因子分析在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 因子分析模型在形式上和多元回归模型相似,每个观测变量有一组因子的线 性组合来表示。因子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 与因子分析相关的概念有以下几个: 1、因子负载:是因子分析模型中最重要的一个统计量,它是连接观测变量和公因子之间的纽带。当因子之间完全不相关时,很容易证明因子负载ay等于第i个变来那个和第j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因子负载不仅表示了观测变来那个是如何由因子线性表示的,而且反映了因子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ay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公因子和变量关系越密切。 2、公因子方差:也叫共同高度,之观测变量方差中由公因子决定的比例。变量x的公因子方差记做。当公因子之间彼此正交时,公因子方差等于和该 变量有关的因子负载的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 3、因子的贡献:每个公因子对数据的解释能力,可以用该因子所解释的总方差来衡量,通常称为该因子的贡献,它等于和该因子有关的因子负载的平方和。 三、进行分析。 以下具体调查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论文(1)

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省际差异及结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随着全国各省、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其中用于发展享受性的支出比重不断攀升,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用于基本生活部分的支出比重则不断下降。同时,全国各省、市之间在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字】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因子分析 自2007年4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外消费市场萎靡不振、国内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下调,国内经济结构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2009年一季度我国三个月出口分别下降17.5%、25.7%、17.1%,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效应为0.2个百分点,首季综合对外贸易下降24.9%。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出口、投资两驾马车的拉动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在进出口贸易额下调、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难以长期为继的背景下,启动内需、开拓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把内需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常态则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我国省、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定量分析,有利于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引导,释放出广大农村腹地消费市场的潜力。 一、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 本文共选取了全国三十一个省、市以及七个指标变量,依次为X1(农村人均消费食品支出)、X2(农村人均衣着支出)、X3(农村人均居住支出)、X4(农村人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X5(农村人均交通及通信支出)、X6(农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服务支出)、X7(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以下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指标基本上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2011上取得,且反映了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其原始数据如表1 。 表—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原始数据 二、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收集到的原有变量直接按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这里,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 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数据存在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法处理缺失值。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因子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因子分析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阶段常见的一项重要学术任务。为了确保论文的高质量和科学性,研究者常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来解释和验证其研究问题。其中,因子分析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写作中因子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因子分析的重要性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在毕业论文中,因子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多个测量指标中提取出一些隐含的因素,并进一步解释这些因素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 通过因子分析,研究者可以简化数据集,减少变量的数量,从而更清晰地了解问题本质。此外,因子分析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潜在结构,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研究领域的复杂性。 二、因子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研究者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研究问题和样本: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确定研究样本。研究问题应当明确定义,并与所选样本的特点相吻合。 2. 收集和准备数据: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或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获

得。在收集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将其进行清理和准备,以确保数据 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3. 进行初步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研究者可以进行一些初步 的数据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这些分析可以帮助他 们对数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因子分析提供指导。 4. 进行因子提取:在进行因子分析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因子 提取方法。常见的因子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最大似然估计法。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确定最具解释性的因子,并提取相应的因 子载荷。 5. 进行因子旋转:在因子提取之后,研究者常常需要进行因子旋转。因子旋转可以使因子结构更易解释,更符合理论假设。常见的因子旋 转方法包括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 6. 解释和验证因子:在因子分析结束后,研究者需要解释并验证所 得到的因子。他们可以通过因子载荷、方差贡献或其他统计指标来评 估因子的解释力和稳定性。 三、因子分析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本大小:样本大小对因子分析的结果和解释力有很大影响。研 究者应确保样本大小足够大,以保证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2. 变量选择:在进行因子分析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这 些变量应与研究问题相关,并具备一定的测量精度和可信度。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提要本文选取9个相关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1990~2023年城乡一体化数据为 研究对象,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城乡一体化水平发展演变和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因子分析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在区域分工中的功能演变,人力、技术、资本和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优化配置,使产业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非均衡发展及思想意识差距。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到河南,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化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是要在适宜的经济格局上,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接近城市水平;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公平合理的社会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城乡一体发展水平,对于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标体系设计和数据选取 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人类生活、生态空间等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城乡发展的诸多方面,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研究条件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科学、全面和目的性原则,以能够反映城乡一体化的真实水平,又能体现城乡一体化动态进程,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1990年到2023年的数据,就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 行研究。为保证指标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可比性,优先选择信息量大、特征敏感型的9个比值形式的结构性指标:非农产值与农业产值比(x1)、城市就业人口与农村就业人口比(x2)、人口城镇化率(x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x4)、城乡 人均收入差异度(x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x6)、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差 异度(x7)、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x8)、二元对比系数(x9)。 二、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上述指标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发现,kmo值为0.72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0.5,拒绝原假设,认 为适宜于因子分析。 为了消除因数据类型不同而带来的分析误差,使数据无量纲化,利用软件spss16.0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降维因子分析法得到因子特征值及其贡献率。本文选择前三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4.843、2.064和1.29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01%,说明前三个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

因子分析论文

目录 一引言 (1) 二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 (2) 三我国主要城市经济实力的因子分析 (4) 3.1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合理性 (6) 3.2因子分析模型的求解 (6) 3.3因子分析模型的评价 (9) 四我国主要城市经济实力的聚类分析 (11) 4.1聚类分析的求解 (11) 4.2聚类分析的评价 (11) 五简评武汉市城市经济实力提升 (13) 附录 课题任务书 (18) 外文翻译 (21) 文献综述 (28) 开题报告 (31)

我国主要城市经济实力对比分析 学生:彭薇 指导老师:钟绍军 教学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 摘要:城市经济实力由若干因素决定,了解和掌握一个城市的经济地位,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城市经济发展的四个方面出发,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组成城市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两类因子:“社会生产能力因子”和“人民生活水平因子”,其中前者为第一主因子,后者为第二、三和四个主因子。以各因子的方差解释能力为权重,建立了城市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标准,对19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得分进行了排序,并据此给出结果分析和政策建议。本文还采用快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城市经济实力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说明。最后,以武汉市为例阐述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的有关途径。 A bstract:City's economic strength is decid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economic status of a city is important to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elect 11 index to form the city's economic strength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We use factor analysi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power of 19 over sub-provincial cities, obtaining two factors: "social capacity factor"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factor", which the former is the first principal factor , the latter for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 main factors. Using the variance explained power of the factor as the weight, establis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urban economic strength, rank the scores, and give the results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is article also uses the method of rapid cluster analysis to classify the city's economic strength, to verify and explain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Finally, we use Wuha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methods of the further enhance. 关键词: 经济实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Key words:economic strength; evaluation index;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一引言 综合经济实力是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经济建设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包括经济发达程度、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布局等。综合经济实力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石和核心部分,反映一个

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范本模板】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 一、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X2,X3,X4 反映的是经济总量中构成三大产业的不同增加值;X5,X6 反映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收支;X7 反映的是居民的购买能力;X8反映的是对外贸易;X9,X10反映的是居民的收入与储蓄.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表1 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2013)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因子分析论文范文 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共同因素和隐含结构。本文旨在对因子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我们将介绍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观测变量的方差分解为共同因素和特殊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因子的个数。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Kaiser准则、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以上、特征值大于1等方法来确定因子个数。然后,我们使用主成分分析或最大似然估计来估计因子参数。最后,我们可以对因子进行旋转,并根据因子载荷矩阵来解释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将讨论因子分析的应用领域。因子分析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市场调研、心理学等领域。在社会科学中,因子分析可用于构建综合指标、测量心理特征和分析潜在变量。在市场调研中,因子分析可帮助分析消费者偏好、识别市场细分和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在心理学中,因子分析可帮助测量智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等心理变量。 最后,我们将讨论因子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因子分析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简化数据,减少变量间的冗余信息,并提供更为简洁的结构。此外,因子分析还可以帮助发现变量之间隐藏的关系和共同的因素。然而,因子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因子分析要求研究者对数据的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因子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本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最后,因子分析结果的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因子分析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共同因素和隐含结构。因子分析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市场调研、心理学等领域,并具有简化数据、发现潜在因素的优势。因此,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因子分析方法,并结合领域知识和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有效解释和应用。 总结起来,因子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应用价值。通过对数据的降维和提取共同结构,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参考。然而,由于因子分析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本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在进行因子分析时需要慎重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解释。

多元统计分析报告大作业—基于某因子分析报告地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基于因子分析的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任课教师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 考试时间

基于因子分析的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搜集了全国31个省市某年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省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北京、广东、上海已经处于较高消费水平,各方面消费能力都较高,消费重心已经从购买商品支出转变为享受型的非商品支出;而天津、江苏、浙江等6省(市)处于中等消费水平,生存型得分较低,发展型消费因子得分较高,消费结构有很大优化空间;最后剩余的22个省(市)处于低消费水平,生存型消费因子得分最低,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模式,结构较单一,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逐步转变。现如今国内经济将主要以内需为主,最终体现出消费率提升和内需消费市场的活跃。因此,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内需的主要来源,消费结构也会影响到各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突出转变,只有看清楚各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结构,合理进行规划,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向合理方式的转变[1]。 本文在这个大前提下,为了减小各个省份在诸多方面的差异,选取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的消费性支出作为研究数据,根据某年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的统计数据结果,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1.因子分析简介 1.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新的不可观测的而且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 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些少量的综合指标涵盖了原始指标带有的绝大部分信息,并且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原始指标重新分组,使得同组内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指标相关性较低。而且,该方法在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能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 1.2 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 运用因子分析建立评价模型的一般步骤为: 先将各数据标准化,求解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建立因子模型,并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变换。然后,根据因子分析中较为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进行统计研究和评价。由因子分析可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分为三大类:日常生活因子,外在因子和居住因子,从综合得分可知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三梯度:经济发达,欠发达,落后地区。这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城镇家庭消费支出 一、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结构也在逐步级。如何有针对性增强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分析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及处理: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和统一统计口径原则,本文从国家统计局中得到2014年关于全国各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生活费支出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以及其他消费支出共分为八大类,这些指标分别记为X1、X2、X3、X4、X5、X6、X7、X8。 (一)因子分析 1.模型检测 一般,满足线性相关性的变量才可以做因子分析。由上图可知,这八个指标间相似性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绝大多数系数值都较高,说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KMO抽样适度测度值可知:kaiser-MSA=0.77294558,大于0.5,一般认为此值越大,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 其次,我们依据据旋转前的先验共同度估计结果λ>1,且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变量作为公因子的要求,所以特征根λ1λ2λ3符合要求,三者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80%,大于85%,说

大学数学建模结课论文范文

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的数学建模教育受到了 的关注与日俱增。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数学建模论文,供大 家参考。 大学数学建模论文篇一:《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从模 型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因子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计 算综合得分来对招生生源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对生源地的一 些有价值的信息,对以后提高生源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决策 依据。 论文关键词:因子,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分数 1.引言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 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

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招生部门是学校外部的生源 市场与学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连接纽带。随着高等教育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 不断扩大,高校在生源上竞争日趋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生源质 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到高 校的发展。丰富的高质量的生源,是保证本科教育这一高层次人 才培养的“先天”条件,招生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 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一谈到提高培养质量,往往只强 调改善培养条件、完善培养制度,涉及招生工作则仅关心录取分 数线的划定和招生规模,而对招生质量的优劣予以重视程度不足,这对本科生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保证本科培养的首要环 节是招生工作,只有高起点的入学质量,才能使以后一系列培养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分析高校招生中存在

应用多元分析论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测评分析 ————基于SPSS分析 12统计学1217020072 韦** 摘要:本文对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测评分析,以31个地区2013年的8项指标数据为样本。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类型进行分析,利用因子分析对描述各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各项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再利用各指标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严重不平衡。 关键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额不断提高,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农村居民实现消费水平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且有向更高层次提升趋势。消费作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是社会总需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受到居民的消费增长的影响,因此农村居民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由地域的不同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地区不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居民消费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农村居民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性支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客观、准确、有效的评价[1]。 二、数据说明 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各指标变量: x1:食品 x2:衣着 x3:居住 x4:家庭设备及用品 x5:交通通信 x6:文教娱乐 x7:医疗保健 x8:其他 原始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本文所引用数据如下:

三、聚类分析 3.1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分类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所谓“类”,通俗的讲,就是由相似性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也是多元统计学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应用中,聚类分析是通过将一批个案或者变量的诸多特征,按照关系的远近程度进行分析。关系远近程度的定量描述方式不一样,利用聚类方法也不一样,可以产生有差别的聚类结果。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研究的样本或变量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变量)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变量)也聚合为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的样本(或变量)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再把整个分类系统画成一张图,将亲疏关系表示出来[2] 3.2聚类分析的计算和分析 表3-1:案例处理摘 上表给出了参加系统聚类分析的9个变量(1个因变量,8个自变量)的记录数统计结果。共31个有效数据参加了分析,无缺失值记录,总记录数为31个。 表3-2:聚类进度表 聚类表

因子分析中数据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及其软件实现

因子分析中数据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及其软件实现 第23卷Vol. 23 第9期No. 9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2009年9月Sep. 2009 3 收稿日期: 2009 - 04 - 22 作者简介:刘新华(1956—) ,女,山东德州人,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研究. 因子分析中数据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及其软件实现 3 刘新华(德州学院化学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从应用角度,用实例阐明了因子分析过程中对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 论述了逆向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并给出了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的SPSS软件实现方法. 关键词:因子分析; 正向化;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 O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0924 (2009) 09 - 0152 - 04 Necessity and Software Operation of Positive Management in Factor Analysis L IU Xin2hu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the necessity of converting reverse index into positive index is illustrated with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reverse index on synthetic evaluation is expounded, and the method of converting reverse index into positive index using SPSS software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factor analysis; positive; synthetic evaluation 因子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科学、市场调查、企业经营、科研教育、通讯、医疗、银行、证券、金融等领域,已成为极普遍和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公开出版的期刊中,运用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统计评价的论文迅速增加,但笔者发现,在许多相关的论文中应用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没有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从而导致得出的分析结果可靠性差,这必然对决策的正确性带来不良影响. 此问题虽有人提及,但没有从应用的角度详细阐明,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以至于在最近发表的有关文章中,时常看到该正向化处理的数据没有处理而直接用来进行因子分析的情况. 为使人们看到对逆向指标不做正向化处理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本文中从应用的角度,用实例来说明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 1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下面用一实例说明在因子分析前对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的必要性. 例如设有7个环保指标: X 1 为人均绿地面积(m 2 ) ; X 2 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X 3 为治污科研和治污投资占GDP的比例( %) ; X 4 为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万元) ; X 5 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t / km 2 ) ; X 6 为工业烟尘排放量( t / km 2 ) ; X 7 为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 要求根据这7个指标对8个城市(样本)进行环保质量好坏的评价,并给出8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和总排名.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各城市7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城市人均绿地面积(X 1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 2 ) 治污科研和治污投资占GDP的比例(X 3 ) 三废综合利用产值(X 4 )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X 5 ) 工业烟尘排放量(X 6 ) 工业废水排放量(X 7 ) A 35. 00 45. 00 2. 30 41 000. 00 21. 00 3. 50 4 200. 00 B 61. 00 61. 00 2. 60 85 000. 00 5. 00 1. 50 700. 00 C 48. 00 56. 00 2. 60 35 000. 00 25. 00 5. 00 4 100. 00 D 24. 00 35. 00 2. 10 35 000. 00 23. 00 5. 10 4 600. 00 E 19. 00 25. 00 1. 50 38 000. 00 23. 00 4. 50 3 500. 00 F 29. 00 27. 00 1. 70 28 000. 00 22. 00 2. 80 4 800. 00 G 18. 00 31. 00 1. 90 15 000. 00 26. 00 5. 50 5 200. 00 H 16. 00 19. 00 0. 80 9 000. 00 31. 00 8. 00 6 600. 00 由表1可看出,这7个指标中X 1 ~X 4 是正向指标, 正向指标的数值越大城市环境就越好. X 5 ~X 7 是逆向指标,逆向指标的数值越大城市环境就越差. 从表1中的数据可看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城市B的正向指标X 1 ~X 4 均为8个城市中的最大值, 它的逆向指标X 5 ~X 7 均为8个城市中的最小值, 因此城市B的环保质量最好而应总排名第一;而城市H的正向指标X 1 ~X 4 均为8个城市中的最小值, 它的逆向指标X 5 ~X 7 均为8个城市中的最大值,因此城市H的环保质量最差而应总排名最后. 下面运用表1的原始数据做因子分析,看所得结果是否与事实一致. 对表1中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15. 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KMO检验值为0. 703,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选择主因子个数为3,再由方差贡献率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得分和综

spss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吉林财经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论文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2009级 学号: 姓名:

西甲球员的综合能力统计分析 摘要: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球员是足球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球技是影响球员乃至球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网上搜集西甲联赛部分球员的技术数据统计为依据,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球员的球技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关键词:足球、球员、球技、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引言:足球是世界最受欢迎的一项运动,故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论在任何地区,足球都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运动。当今世界各地都有足球联赛,各地也都有不同形式的球队及比赛,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登记注册的运动员约4000万人,其中职业运动员约10万人。当然,球员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所喜爱的球队及球员。当今世界两大豪门为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他们深受世界大多数人们的喜爱,所以本文选择了最受人们欢迎的西甲球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一、指标选取 进行球员技术的数据统计分析,必须选取合适的指标,做到全面准确地反映每一个球员的技术,对不同的球员加以区分,综合的反映一个球员的技术水平,因此从出场、出场时间、进球、助攻、射门等方面选取了能够反映个人球技水平的10项指标,分别为:X1——出场(次) X2——出场时间(分) X3——进球(个) X4——助攻(个) X5——射门(次) X6——射正(次) X7——犯规(次) X8——越位(次) X9——黄牌(张) X10——角球(个)

因子分析论文

关于2000年美国各州犯罪数量的因子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美国各州的犯罪情况州际差异及结构差异 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人口与犯罪数量有密切相关,其主要为因贪图财色而进行 犯罪,人口越多,犯罪数量越多,尤其是因财物而引起的 抢劫、入室行窃、盗窃、 自盗数量越多,而大部分 的攻击性犯罪发生在美国南部,可能是由于历史原因。 【关键字】美国各州犯罪数量因子提取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因子得分 【正文】 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多元统计方法,它可以看作是主成份分析的 推广。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 ,相关性较 强的变量归为一类,不同类间的变量的相关性则较低。 每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 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联系)。因子分析就是寻找这种内在结构(联系)的 方法。 从全部计算过程来看作R 型因子分析与作Q 型因子分析都是一样的,只不过 出发点不同,R 型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Q 型从相似系数阵出发都是对同一批观 测数据,可以根据其所要求的目的决定用哪一类型的因子分析。 (一)模型 主要模型形式: 'X i 勺荷+盹尸 :+… X a F a F r F 2 2V 1 22 2 2m i m 2 X p 二 a pi F i a 22F^ a pm F m ;p (2)矩阵型式 因子分析原理 (1)展开式 X i X 2 a ii a 21 a i2 a 22 a p2 1厂1 L II 1 : 1 | |F2 a + 社2 1 ■ 几一 -宕P - a im a 2m a pm -

简记为:X = A F + ; (p 1) ( p m)( m 1) ( p 1) 且j 满足: 1)m Ep 2) Cov( F, e)=0 “ 0、 3) D(F)= =Im即F…臨不相关且方差=1 <0 1 (二)相关概念解释 1、因子载荷 a j称为因子载荷(实际上是权数)。 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就是第i个变量与第j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即表示变 量xi依赖于Fj的份量(比重),心理学家将它称为载荷。 2、变量共同度 变量X的共同度一一因子载荷阵A中第行元素的平方和, m 即:h2- \ a2i=1川,P 为了说明他的统计意义,将下式两边求方差,即 X i =a i1F+a2F2+ill+a im F n+含 Var(X)二a:Var (F)+|l|+a im Var(F m)+Var (;) 二a: a;a^ ■ -2 .2 2 =h i -i 由于人已经标准化了,所以有:1七= 二、主要计算方法及步骤 (一)方法说明 1、因子载荷矩阵估计方法 因子载荷的求解方法主要有主成分法,主轴因子旋转法和极大似然法。主成分法指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把前几个主成分作为未旋

spss论文范文

云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 浙江省各地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 姓名:?????? 学号:201021020??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12月

摘要:城市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对推动地市社会经济有序、均衡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各地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地市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且各地市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内部发展不均衡。所以,各地市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本市社会发展水平,最终实现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发展水平;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an orderl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A factor-bas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great between cities with uneven internal development. To bring out a harmoniou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each city and region must take measures to enhance its development level according to its own advantages. Key words:social development; factor analy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